最新古诗作文字 古诗作文(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古诗作文字 古诗作文篇一
愁之切
李易安之愁,愁到“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愁到“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后主之愁,愁到“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满腹闲愁,数年禁受,流不尽,诉不清;柳永之愁,愁到“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辛弃疾之愁,愁到“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愁到“可惜流年,忧愁风雨”,纵“红巾翠袖”也难搵那流不尽的“英雄泪”。岁月的长河中,因多了这些忧愁中透着浪漫的面孔而暗暗增色,他们穿透历史的烟云,在悠久深邃的中华文化中熠熠生光,他们愁得真切,愁得可人,愁得惹人怜,更让人情不自禁的为他们掬一把辛酸泪。
愁之源
古人之愁,缘何为之?不外乎一个“情”字。情之深,愁之切,真挚的情感引发了深切的忧愁,而这真实可感的忧愁又将这缠绵绯恻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二者的相互映衬,又凸显出了古人的情真意切,与现代人的冷漠大相径庭。杜少陵之愁,愁在江山社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片弥望在满目疮痍的山河中,浸润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壮丽图景里。陆游之愁,愁在满腔报国志,却终付东流水,纵然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然而,终落得笔下梅花“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的下场,风雨飘摇,腐败无能的南宋朝廷,容不得他的愁,更理解不了他的款款深情源自何处。然而,任时光荏苒,他那忧愁中显露的缕缕报国情思仍会在我们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敬之,爱之,亦怜之。
愁之解
纵览中国古代的诗人词人们,尽管满腹闲愁无处可诉成为文学的主旋律,然而在这之后,他们总能找到方法来释愁,用更积极进取的态度去迎接未来生活,使那些垂头丧气,一蹶不振的庸人难以望其项背。李太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无可奈何之际,他选择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愁之尽头,他看到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于是他认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后人读李白的诗,总能感到一种遒劲有力的意气,感受到无限的豪放与洒脱,一种直面挫折的勇气和魄力氤氲在心底。乌台诗案,给潇洒自如的东坡居士一个致命打击,他的愁,非常人所能禁受,而他又非常人可比,“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一蓑烟雨”“赏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他把满腔的悲愤融化在了造福一方百姓之中,故,苏堤的池水清碧,西湖的杨柳依依。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情愁满腹诉不尽,岁月长歌。让我们追随这些诗人词人们,去感悟他们笔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去追忆那些似水年华。
古诗作文字 古诗作文篇二
手如柔夷,肤若凝脂,是一眼惊艳:辗转反侧,寤寐思服,是一份惦念:水榭棱台,雕栏玉砌,那是一方宏美,月有阴晴,人有悲欢,是一心思念……
诗词之美,美在走心,动在用情。
桃李春风一壶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那是一份至情至性的交情。花谢花非花满天,红袖香断有谁怜。那是一句揉断肝肠的叹惋。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那是一个风清月朗的静夜。
诗词之美,美在其情,其画。美在言已尽而意无穷,美在一语读罢,欲辩忌言。
金甲烂漫,芬芳甘冽,几分清冷,却又带着几分独盛于秋的傲意。几朵几来,扬扬酒洒生于木篱之下。主人信步而来,弯腰,撩袖,满眼金黄飒爽,清香满面。收一朵入怀,抬眼,便是一缕薄云,缭绕山巅,轻挠心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一份闲逸。
烛火轻晃,暖光随着烛焰一波波闪烁,时明时暗。不时“啪”的一声,惊了一室沉寂。拿起剪刀,却要在伸向烛心时顿住。片刻只得轻轻一叹,看向窗边……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那是一种想念。
诗词之美,美在诗音如画,词若长歌,美在它就生于生活,触手可及。我们摘一朵花是诗,见一个人是诗,怀一份旧也是诗。诗词是文化,是根,同时,诗词就是我们。蝴蝶是我,我是蝴蝶,诗词是我,我便为诗。
古诗作文字 古诗作文篇三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块耀眼的明珠。古诗词虽然言简意赅,但它字字珠玑;虽然用字不多,却能向我们清晰的描绘出一幅风景、一段感情、一声呼喊、一个道理,使人百读不厌,流连忘返。
喜欢在古诗词中漫步的感觉!漫步在诗里的四季,欣赏着如花的风景,品味着悠远的意境,倾听着灵魂深处的呼喊,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古诗里是有四季的,它的四季是那么的美,那么的令人向往。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里散步;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中赏荷;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里观赏红叶;跟随“孤舟蓑笠翁,”在冬中“独钓寒江雪”。
古诗是充满意境的美,那一种飘渺的意境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完这首诗是不是有种观看中国山水画的感觉呢,美的让人窒息,又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读一遍就能明白诗里的空灵与清幽,再细细品味诗的意境,是一种何等的美字了得。
古诗是充满情的,有友情、有亲情、有忧国忧民之情。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充满了浓浓的友情。而孟郊在《游子吟》中就表达的是母爱的伟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著名诗人杜甫和陆游的诗则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在《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而陆游在《示儿》中告诉孩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古诗是能够记录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在这些古诗里,你可以随着诗人的脚步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尽情享受那风景如画的美景、如幻似梦的经历。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势啊,在《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漫步在诗的海洋,在一首首优美动人的古诗中畅游,是多么美啊!
古诗作文字 古诗作文篇四
我喜欢上古诗词,缘于去年暑假——“丁零零——”上课铃声响了,我走进培训中心的教室,看到一个高个子老师在向我们招手。咦?是位新老师!
进了教室,桌上已经堆满了资料。我定睛一看,吓了一跳!上面居然是一首首很长的古诗词,顿时,我对这个戴黑框眼镜、穿着运动服,看上去十分阳光的陌生老师有点反感。
“这未免太可怕了吧,我从没背过这么长的古诗词,这可咋办呢!”同学们此时也议论纷纷:“啊!这么长!生词这么多!”“让人还活不活了!”“唉!”教室里乱得像一锅粥。
“安静!安静!”高个子老师一边维护着纪律,一边向我们介绍自己。当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南宋)”时,我们还在交头接耳。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老师开始朗诵。浑厚的男中音,抑扬顿挫,声音还蛮好听!老师一边朗诵,一边假装呼唤马儿,然后向前大跨几步,骑上马儿,拉开弓箭,飞奔起来。
此时,我们安静下来。恍惚间,我们好像看到了古战场上尘土飞扬,战马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听着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看着老师形象逼真的表演,我们对这首词渐渐地熟悉起来。
回到家后,我开始背诵这首词。咦?背诵起来怎么不像以往那么难了!我好像杀敌在战场,飞跑的的卢马,离弦的弓箭……一幅幅画面闪现,我越背越流畅。接下来的几次古诗词课,我都能出色地完成背诵作业,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我忍不住对这个高个子老师好奇起来,于是向妈妈打听。妈妈告诉我:高个子老师是暑假来培训机构实习的,他在美国留学,成绩优秀,每学期每科考试基本都是a。他在出国前别说一般的古诗词了,连《论语》都能倒背如流,他还经常给美国的同学用英语讲解中国的古诗词呢!
从此,我越来越喜欢高个子老师给我们上古诗词课,渐渐地也喜欢上了古诗词。
我喜欢李白“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共销万古愁”的放荡;也喜欢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怀古幽思;更喜欢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旷达情怀。
我喜欢《蜀道难》中“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的高峻险要;也喜欢《忆江南》中“日出江南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山川如画;更喜欢《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阔。
我喜欢《琵琶行》中的高妙琴艺,喜欢《绿腰》中的曼妙舞姿,喜欢《陋室铭》中的精神书屋……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的《满江红》,让我读懂了他的一片忠诚。面对酷刑,岳飞袒出后背,只见四个大字:“精忠报国”。面对逼供,岳飞大笔一挥,又只四个字:“天日昭昭”。最后,岳飞殒命风波亭,却死而无憾。
因为喜欢,我读懂了许多历史人物,因为喜欢,我读懂了古诗词蕴含的文化。古诗词是我们祖先们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古诗词的清香里,我枕香而卧……
古诗作文字 古诗作文篇五
说到诗,与我而言,有喜欢的,也有无感的。我认为诗和人之间,是有共鸣一说的,爱诗的人,必定是与某个诗人,或者某个派别的诗有共鸣的。而我,在看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之后,深陷其中。
这句诗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春秋时孔子偕徒外游,忽闻道旁有哭声,停而趋前询其故,哭者曰:“我少时好学,曾游学各国,归时双亲已故。为人子者,昔日应侍奉父母时而我不在,犹如‘树欲静而风不止’;今我欲供养父母而亲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难忘,故感悲而哭。”叹人子欲孝敬双亲时,其父母皆已亡故。
父母的养育之恩已经不必再说,但是,作为父母,言传身教把孩子带大,除了养育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怎么做人。一个孩子,在离开父母之后,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不是应该感谢自己的父母吗?等意识到要供养父母时,双亲都不在人世,这是多大的悲哀?
都说人不能忘本,这个本不在于别的,而在于自己的父母,我已经无法数清我的父母在我十几年的岁月中为我做过多少事情了,那那些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人呢,就算孩子再大,依旧是父母的孩子,父母依旧会爱着他们,依旧会做什么事情都为孩子着想,父母不就是这样的存在吗?
而作为孩子的人呢?为什么要等到“亲不待”了才“子欲养”呢?这句诗承载了多少孩子的后悔,更可怕的是这份后悔后面,父母的心酸和无奈。中国有一句谚语“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虽然在以前,是因为那时候的习俗,但是现在呢?不也有很多人是这样吗?当我们在指责那些打掉女儿的父母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作为父母,是多怕自己养大的“甜白菜”被“猪拱了”啊。
其实,作为孩子,作为一个人,父母和孩子,莫过于最重要的存在,我们总不能等父母不在了才开始后悔吧?后悔又有什么用呢?而父母的父母或许已经不在了,他们把情感都放在孩子身上了,我们应该给他们回应。子欲养,而亲不待,孩子要赡养父母了,可是父母已经不能等待了,无尽的悲哀。
想那孔子遇见的哭者,他心底的自责和后悔一定似翻江倒海一般席卷,毫无退路。虽然父母希望孩子有前途,但是在有前途的路上,我们可不可以,把父母一起带上?像父母对小时候的你一样对待他们?不管生活有多艰苦,他们都希望孩子可以在他们身边,那是精神上的“养”。
借树欲静,而风不休不止吹之为喻;
比子欲养,而亲不在不待世之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