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游记作文龙门石窟优质(十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游记龙门石窟篇一
去年暑假我和家人出去游玩,我们选择了去龙门石窟,它位于一个美丽的地方——河南。
经过漫长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进门,映入眼帘的一切都让我叹为观止:各种各样的小佛或坐或立在石壁上的凹槽里,好像非常欢迎大家来参观呢!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我深深记在脑海里的是莲花洞。它因为顶上的石壁有一朵大荷花而得名。中间立着三尊大佛,那三尊大佛立在石壁前,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三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直直地盯着热闹的人群,好像是这的守护神。在左右两边石壁上,还有数不完的小佛,似乎在招呼中外游客呢!
沿着莲花洞向前走,我们可以看到著名的卢舍那大佛,当我们站在跟前时,不得不惊叹一声“哇!真威风啊!”。似乎有几十米高呢?简直就是一座高山屹立在我们的旁边啊!卢舍那大佛坐姿端正,耳朵长长的,越看越严肃,不禁让人倒吸了一口冷气。大佛身后的石壁刻得栩栩如生,细看那些佛仿佛活了起来。
除此之外,擂鼓台北洞也让我记忆深刻,那中间有一尊大佛,高2米左右,赤脚立在圆形台座上,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擂鼓台北洞为穹隆顶,马蹄形平面,窟顶为莲花藻井,周围环绕四身飞天。东壁主佛为毗卢遮那佛,我们一边游览讲解员一边给我们详细地介绍着。它头戴宝冠,胳膊上戴着臂钏的菩萨装形象,是我最喜欢的佛像之一。
这就是美丽的龙门石窟,听完你心动了吗?非常值得一看哦。
游记龙门石窟篇二
我常听人说,坐落在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的龙门石窟景色壮观,驰名中外,是雕塑艺术的宝库,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今天,我们全家来到龙门石窟,终于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心愿。
远望龙门山,山上的树木十分茂密,大树小树肩并肩亲密地挨着,苍松翠柏,清秀挺拔。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宾阳三洞。三尊巨大的佛像端坐在洞内,他们衣裙飘飘,看起来那么慈祥、端庄,像是在迎接四方宾朋的到来。
然后我们参观了万佛洞。这里真是一个佛像的世界。他们大小不一,最大的有七八米高,最小的却只有二厘米多,连眼睛都看不清楚。这些佛像神态各异,有的端坐沉思,有的神态威严。洞里面一共有一万五千多个佛像呢。真不知道在技术落后的古代,能工巧匠们是怎样在这峭壁上造就这不平凡的奇迹的。这一座座,一排排排列有序的佛像,像是在无言地诉说着这段传奇般的历史故事。
我们拾级而上,最后看到的是最大的,也是最壮观的一个大佛——她就是闻名于世的卢舍那大佛。卢舍那大佛是唐代塑造的,她高17。4米,光耳朵就有1。74米长。原来我在电视屏幕上、宣传册上都多次见过她,对她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可站在真正的卢舍那大佛前,我还是感叹不已。仔细端详,大佛的面容端庄秀丽,一双眼睛顾盼生辉,流光溢彩,手指的关节清晰可见,脖子上戴的佛珠也圆润逼真。整个佛像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怪不得卢舍那大佛已经成为宣传洛阳的名片,驰名中外呢。
龙门依山傍水,山崖峭面平整,这神奇的地理环境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交融在一起,才有了这绝妙的文化遗产。我完全沉浸在这美丽壮观的景色中,它使我陶醉,使我流连忘返。
游记龙门石窟篇三
今天已经是我们游玩的第五天了,我们来到河南,去了名扬中外的五a级的旅游景点——龙门石窟。
我们请了位导游,买了票,便出发了。我们先来到了一个叫不出名字的洞,那儿有高高的石壁,石壁上有数不胜数的小洞,每个洞里都是些观音、如来等神仙的雕像,可惜的是这些佛像大多都是没头的,只有身体,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为什么呢?经过导游地介绍,我们才明白。外国人侵略我们中国时,佛像被他们发现了,就用石头敲走了佛像的脑袋,可是为什么要敲走头呢?原来佛像中最宝贵的就是头部了,这样敲下来,一定可以卖很多钱。欣赏到这里,我觉得外国侵略者真可恶,也为没有面容的佛像而感到惋惜。
接下来,我们继续前进,不一会儿就到了万佛洞,为什么叫万佛洞呢?因为万佛洞的墙壁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全都是拇指大的小佛,有一万多个呢,非常壮观!
经过万佛洞,我们到了龙门石窟的最大的窟,中间有个如来佛祖的石像,这个石像是最完整的,也许是侵略者无法敲到的缘故吧!无论怎么看,他都微笑着看着你,让我们在这远离家乡的客地又多了一种亲切感。这尊佛像很高,约有十层楼的高度,一个1米80的人也比不过这佛像的耳朵,他的耳朵竟有两米高,让我们不由自主感到雕刻佛像时的艰辛。
继而,我们去看一个观音,这个观音右手拿瓶子,左手拿杨柳,只不过杨柳向后甩,十分悠闲,所以命名为下班的观音。这个观音和别的一样,是没头的,可想而知,有头的下班观音是多么的生动,据说他的头保存在外国的博物馆里,我们中国人没能把他接回国,因此我觉得非常遗憾!
我们还去了莲花洞等石窟,龙门石窟真是名不虚传,不愧是五a级的旅游景点啊!
游记龙门石窟篇四
上星期日王城公园赏完牡丹,已是傍晚时分,从公园出来,去安喜门马道街吃了一顿酸牛肉。
说起酸牛肉,最正宗的是在洛宁,我前年国庆节假期去爱和小镇玩时,爸爸妈妈曾带着我,专门找了一家当地最正宗的酸牛肉吃,洛阳的这家味道也很棒,也算正宗。
去年暑假,我曾来龙门石窟,就想欣赏夜景中的大佛,但是夜游早就停止了,未能如愿。这次重新开放龙门石窟夜游,也就是前几天的事,趁着欣赏牡丹的机会,刚好弥补一下上次的遗憾。
夜游的感觉很美妙,整个景区只有二十来位游客,一位导游带领我们一路讲解,四位保安护驾,两位在前边开道,两位在后边守护,简直是超级贵宾待遇。
这里东边香山,西边西山,两山对峙,伊河从中间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被称为“伊厥”,也就是现在说的“龙门”。但是这个龙门,并不是“鲤鱼跳龙门”的龙门,“鲤鱼跳龙门”,是在黄河的上游。
几道橘黄色的灯光照亮了大佛,灯光中的大佛,侧光照射出阴影和轮廓,更增加了大佛的庄严和神秘。爸爸告诉我,几年前的龙门石窟夜游,打出的灯光是彩色的,给大佛穿上了鲜艳的外衣。而我却不喜欢,彩色灯光虽然使大佛变得华丽,但却失去了威严和庄重,而此时的大佛,在单一却暖暖的灯光中,充满了灵性,用端庄而慈祥的目光俯视着芸芸众生。
关于石窟就写这么多吧,这一次过来,就是想体验一下夜游的感觉,欣赏灯光中大佛的美。
石窟所在的山叫西山,隔伊河相望的是香山。香山顶上有香山寺,始建于北魏年间,武则天称帝时重修,并经常驾临香山寺。白居易也曾捐资重修香山寺,并撰写《修香山寺记》,“洛都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清康熙年间再次重修,乾隆曾巡幸香山寺,称颂“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
香山不高,石阶路也不陡峭,拾阶而上,几分钟就到了香山寺,大雄宝殿前有钟楼鼓楼各一座,夜色沉寂,微弱的灯光映照着,我抬头望着夜空中的点点星光,仿佛听到了晨钟暮鼓的回响。
下了香山,再次站在伊河岸边,欣赏对面西山的石窟全景,夜空如墨,山顶的轮廓依稀可辨,大佛笼罩在一片璀璨的光中,橘黄色的光影倒映在河水中,宁静而祥和。
妈妈说,她上大学时,香山寺还没有在景区内,站在这边,与龙门石窟可以隔伊河相望,有精明的人,拿个望远镜就可以观赏龙门石窟了。
离开香山寺,夜已深,半轮明月高高挂在夜空,伴随着我们回家的路。
游记龙门石窟篇五
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了洛阳的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13公里,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间穿流而过,远望就像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到了地方,爸爸担任起我们的“导游”。
我们首先去了禹王池,池子里有很多大金鱼,还有一个两米高的小瀑布,真好看。
走了一段路,来到了潜溪寺,爸爸说潜溪寺是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据我观察,这个大窟高、宽大概九米多,深进七米。主佛阿米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面颐丰满,衣纹斜垂座前,整个姿态给我一种静穆慈祥的感觉。
接着来到了宾阳三洞,爸爸说宾阳三洞开工于公元5,历时24年。
最值得一提的是万佛洞和奉先寺。先说奉先寺,他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精湛的一组群雕。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释迦牟尼的佛像,高约17米,头高约4米,二朵长达2米。释迦牟尼的眼睛被雕刻的炯炯有神,这座大雕像,旁边还有好多没有婴儿手掌大的小佛像,不仔细看,还看不见呢!
万佛洞,顾名思义,洞里面有上万个雕刻出来的佛,有的佛高达十几米有的则只有两厘米高,真是千奇百怪。
古人的智慧令我佩服,激励我前行。
游记龙门石窟篇六
7月19日,我们一家和好朋友张晨熙一家、张同一家,一起去龙门石窟游玩。
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到了。我们找个位子停了车,买了票,就进去了。
中间是用石块铺成平坦的路,两旁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左边是汹涌的大河,大河旁边是石头砌成的栏杆,右边都是大山的石壁。我们一直往前走,经过一个大门口,门头上写着“龙门石窟”四个大字,我这才知道,这时我们才真正进了龙门石窟的大门。
右边的石壁上有许多台阶,我们沿着台阶爬了上去,看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石窟,里面都是石像,大的很壮观,小的很精致,看的我们眼花缭乱,我选了一个石像合了影,据说这个地方叫宾阳三洞。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的石窟更多了,据说这个地方叫万佛洞,可惜很多佛像的头都被盗了,真是美中不足啊!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个很长很长的台阶蜿蜒直上。我们顺着台阶往上爬,爬呀爬呀,好累啊!但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看见了最大、最完整的佛像,好大好雄伟啊!我们都跟他合了影。然后我们依依不舍的走了下去。
走到尽头,有一座大桥,可以到大河的对岸,我们顺着桥走了过去,先观赏了东山石窟,又经过了香山寺,最后走到了白园,也就是白居易的墓园。走到那里,我们稍作休息,吃了午餐,就开始在白园里游玩。白居易是唐代大诗人,我学过他的一首诗,叫《草》。我在白园里看到了许多碑文,有一些是日本友人写给白居易的敬仰之词,我也非常敬仰白居易。
该回去了,大人们给我们买了一些纪念品,分别是小佛像和彩色风车。我们三个小朋友举着风车,高高兴兴地走出了大门。
今天可真累啊!但我感到非常开心。如果没有小伙伴的陪伴,我还真走不了这么长的路程!
游记龙门石窟篇七
清晨,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我们和姑姑全家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龙门石窟旅游。
一下车我就看到了许多石洞,我惊奇的发现石洞里有许多佛像,我听说这些佛像都是过去的人们一点一点的凿出来的,其中有的佛像只有手掌那样大,最大的佛像大约有五、六层楼高,是用了25年才刻成的。来到西山石窟,看到龙门石窟最高的佛像,它叫奉先寺大佛。是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主佛卢舍那高17、14米,面容饱满,修眉长目。静静的坐在那里耳朵垂下来,眼睛平视前方,站在石像脚下,望着石像,感觉石像真像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
龙门石窟共有2100多个石窟,雕有10万余尊佛像,令我眼花缭乱,我不禁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
来到东山石窟,站在桥的对面,真是两山对崎,伊水中流,风光秀丽。东山石窟里的大佛,大部分都被偷走了,真是太遗憾了!
我又来到白园,白园里有白居易的`坟墓,所以这里就叫“白园”,白居易的坟墓旁有德国、日本等各国人民为了纪念白居易给他立的一块墓碑,上面写着对白居易纪念的话语。
我们走出龙门石窟,回头观望,更显得雄伟壮观。龙门石窟的建成是我国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它不愧为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游记龙门石窟篇八
龙门山隔着伊水与香山相望,两山环抱伊水,大有双龙戏水之势。龙门石窟便是这双龙的点睛之笔。
我漫步在伊水两岸,细细品读龙门那沧桑的味道。龙门二十品、香山寺、奉先寺一颗颗华夏文明的明星高悬在龙门石窟这星盘之上,分外耀眼。
漫步江边,循着那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壁画,随着那一座座巧夺天工的雕塑,终是见到了那令人神往的卢舍那大佛。
卢舍那大佛盘坐在莲花台之上,头顶一片佛光环绕,仿若七彩祥云,面相庄严,似嗔非嗔,似笑非笑,就是那般平和,又隐约能看出一丝慈祥,全身环绕着一股王者之气,说是依照着武则天的相貌雕成的,也算是有依有据。大佛的头顶上的发髻呈波纹状,似一层一层的小波浪垒成的,层次分明,阳光照耀下,隐约之间还能看见丝丝秀发在舞动;头顶一圈一圈的发髻又似一颗一颗的星辰,光彩照人。
人们注视着大佛,大佛也俯视着人们。
大佛那古井不波的眼睛里看不出一丝情感,大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意味,似大彻大悟后的解脱,又如赤子之心的无谓。看着那双眼,我的心似乎也平静了下来,仿佛明白了什么。
那眸子是永恒的空灵。
走出奉先寺,我依旧不舍地回首瞻仰那世人敬仰的大佛,那眼神,似一朵花绽放在我的心田。我淡淡一笑,拂尘而去。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匆匆一瞥。而这次惊艳的回眸,却换来了一丝感悟。遇事不用故作冷静,也不用太过焦虑,只要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足矣。
夕阳隐去,放舟伊水,碧波荡漾着孤舟,我的心也如这小舟一般,摇曳,摇曳。
游记龙门石窟篇九
每次的旅行都是说走就走,没有计划行程,也不会刻意安排时间,要的就是这份自由和不羁。旅行本就是一种修行,是一种对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拓展和充实,将一颗俗世的心放逐于天地间,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待行满归来,除去美景之后的那份欢乐,剩下的余温便是见过众生后内心清澈的自己,一个诚然对天地有所敬仰的自己。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初听这首诗,觉得写这诗的人,呵!真是牛气,眼中心里唯有牡丹,将之誉为国色,想来定是十分高贵惊艳。也或许是因为这首诗,从此,世人眼中的牡丹凭添了几分高贵之气,高贵到这牡丹之都的名号都要盖过它十三朝古都的名头了。
下高铁后的第一站到达同闻名于洛阳市的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自然不言而喻。然而,我并非一个考古学家,也不是一个对佛教文化有所崇拜和研究的人,对于这些文化取向,我向来不会中意于此。若不是该处藏身于山水之中,风景旖旎,我断然是不会来的,纵使它是多么得巧夺天工,多么的雄奇壮丽,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夜里的洛阳城下了一场应景的小雨,翌日清晨,雨过天晴,带着对国色天香的悸动,起身前往尚未败尽的牡丹花园。洛阳的牡丹花园实在太多,一番纠结之后,最终于洛阳国花园中与之邂逅。
天街小雨润如酥,国色倒钩小银珠。花开时节动京城,花落时节诗满都……
让花继续在洛阳城里盛开,让诗不断在洛阳城中传诵,哪里来的人终究是要回到哪里去的,轻轻来的人,不带走云彩,不带走心!
对于自然风光,我们总有这么一种感觉:世间万千山水,大抵相同,人们可以尽凭想象,勾画出比现实中还令人神往的美景胜境,但我们还是要切身实地的选择一探究竟。纵使是耗费足够多的精力和体力也不惜!久而久之,我们便会觉得,其实,当我们身临其境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不再关注这里的风景是否真的那么引人入胜了,而是由衷的感悟心在其中的那份舒适、轻松、自由和快乐,这些是诗画山水所不能给予的!
游记龙门石窟篇十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亲爱的小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光临龙门石窟,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我是青春旅行社的导游,姓王,大家叫我小王就行了。
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非常高兴能陪同各位欣赏它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共度这段美好时光。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处的伊水河畔。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壮若门阙,因而古称“伊阙”。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是洛阳最好的风景区,11月30日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家请往前走,现在就来到了宾阳三洞。宾阳三洞分三个洞:宾阳中洞、宾阳北洞和宾阳南洞。我们先看宾阳中洞:宾阳中洞原为北魏雕凿,由于宫廷发生内乱而止。故半途而废,该洞是北魏至淌初的过渡洞。该洞高9米、宽8米多、进深9米。主像是唐代流行的阿弥陀佛,高8米多,脸型稍长、嘴唇厚大、颈有横纹、胸部隆起。木尊两侧侍立二弟子,其中左侧的迪叶雕像,刻工十分逼真。他满脸皱纹、目不斜视、严谨持重、深谙世故。左右弟子外侧侍立的菩萨,披巾、璎珞厚重,造型古朴、典雅,具有北魏的风格。在动内的四壁上布满大小50余个佛龛,其中有隋大业和唐贞观年的佛龛多个。
再往北走,就来到了宾阳北洞,此洞完工于唐代初年。洞中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高进10米,结痂跌坐,双手平分指天、地。称作“施无畏印”即天地之间惟我独尊。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后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左右两侧南北浮雕二天王。其造型威武,刚强有力。
再往南走,就来到了宾阳南洞。宾阳南洞体现的艺术风格,上承北魏时期的刚健雄伟,下启盛唐时期生动活泼。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度过这美好的时光。对我今天的导游有什么不满意,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祝你们玩得愉快,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