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端午节趣事作文字优质(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端午节趣事作文字篇一
如今,那些童年的趣事,早已悄悄地流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端午节的含义,让我思索了很多很多……
端午节让我想到了缅怀。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每年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各地都会以不同的习俗来缅怀屈原。其内容主要有:插艾草,佩香囊,绑五线绳,赛龙舟,荡秋千,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爱国诗人屈原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时时激励着我们、提醒着我们。
端午节我想到了爱国。“爱国”之情自古有之。在我国特别是汉唐以后,爱国成了民众情感世界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就说屈原吧,“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历代的名人史家都对屈原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他的爱国情怀,个人气节,历久弥新,为国人所景仰和热爱。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言,激励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勇于探索真理。
端午节我想到了感恩。儿时的端午节,母亲是最操劳的,不仅要为我们准备好吃的东西,还要给我们绑上五线绳祈福。她的操劳,让我逐渐明白了事理,晓得了感恩。所以,我觉得在端午节来临的时候,我们除了要纪念屈原,还要在放假时多帮助父母做家务,今年的端午正是农忙时,我们就更应该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俗话说,人生在世只能走一回。但如何走却值得我们深深思考,或玩物丧志颓废一生,或厉兵秣马放手一搏。在这里,我无权评价他人人生的选择,但需要记住的是,人要活出自己的激情,放射出自己的光彩,去赢取周围的尊重。
在这个缅怀感恩的日子里,我们应该记住民族史上的爱国英雄,记住血浓于水的亲情,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并将这份情感传承下去,为了自己,为了子孙。同时把情感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拼搏力量,呐喊出民族铿锵的声音。
端午节趣事作文字篇二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民谣表达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一般传统的说法,认为“端午节”源自于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大臣,由于敌国实施反间记,朝中的奸臣又对他进行无耻的诽谤,使屈原遭到国君的冷淡并被放逐。但是,屈原的爱国之情并没有因此而受影响,反而变得更加激烈,当他听到国家沦亡之时,愤而无奈的屈原投江自杀了。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划龙舟、吃粽子、悬艾草,这是端午节重要的活动。只要到了端午节,街上就更加热闹了,卖各种各样东西的商贩们恨不得喊破喉咙。每
家每户也都在忙着打扫院子,采艾草,包粽子。走到哪家都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我家当然也不例外,到了端午节,奶奶就会把早买来做粽子的材料拿出来,于是,一
家人就围坐在一起开始包粽子。
刚开始,我不会包粽子。奶奶就手把手的教给我。先拿两片包粽子的粽叶,弄成像勺子一样,把糯米用勺子舀进去,但糯米不能太满,一些肉或者豆沙之类的材料放
在糯米中,然后把糯米包起来,再用绳子系好。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最后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蒸。我按照奶奶说的方法做了起来。第一次,做的不是很好,可
到了第二次,我就做出了一个漂亮的粽子。然后把粽子放到锅里蒸,熟了之后,只要你一揭开锅盖,浓浓的粽子香味就会飘出来,让你垂涎欲滴。一家人边看电视边
吃粽子,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晚上,我们一家人去江边看风景。看着看着,又想起当年屈原投江时的情景。我就问奶奶:“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奶奶笑着说:“是为了不要让鱼吃屈原的
尸体,人们就把粽子抛入江中给鱼吃。”“哦,那为什么要赛龙舟呢?”我的问题仿佛总也问不完似的。“因为人们要去寻找屈原的尸体。”奶奶讲完后轻轻地抚摩
着我的头。我突然觉得我现在的生活好幸福。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才对。
端午节趣事作文字篇三
端午传统佳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听老辈讲,端午传统佳节的来历是这样的。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爱国功臣,叫做屈原。屈原不仅是重臣,还是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诗人。当时,七国鼎立,数秦国最强,也数秦国野心最大,要一统天下。当时楚国国君制国无道,防御不行,很容易被打败,自然成了首选。这一点,才思敏捷的屈原早察觉到了,便上书楚王,希望国君加强防御,不让秦国的阴谋得逞,楚国国君不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认为屈原瞧不起自己制国,把屈原调到汨罗去,屈原很伤心,很委屈,自己好言相劝国君加强防御,国君不但不听取意见,还当成恶意。终于,屈原忍不住了,在6月22日跳江自尽了。水火无情,屈原一下子被滔滔江水吞没了,百姓知道屈原是个好官,于是下江开船,纷纷抢救屈原,可这怎么捞的到?当时人们说水里有蛟龙,会吃了屈原的尸体,蛟龙吃饱了就不吃尸体了。以后,百姓把屈原自尽的日子叫端午传统佳节,每年的这一天,人们要包粽子,划龙船,祭奠屈原。端午传统佳节就是这样来的。
记得小时侯,端午传统佳节,我随父母去外婆家,当时外婆家那里端午传统佳节比较昌盛,几乎每年都要划龙船。今年也不例外。
当时,我家大舅舅身强力壮,也参加了划龙船比赛。
天下着小雨,我吃着黄澄澄香喷喷的糯米粽子,坐在老爸肩上,放眼一看,才知道我们夹在人群里。那大大小小成千上万把五颜六色的雨伞,成了一道奇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时,我才知道,观众是有多少,——数不清;并把大江两岸围了个水泄不通。
江上,远远的只见八条三丈多长一米宽的龙舟,停在江中,每条龙船上各有十八人,一人在龙头擂鼓指挥,一人在船尾掌舵,中间十六人,分列龙舟两侧。每条龙舟就是一个独立团队,每个团队着装整齐,队员个个生龙活虎。比赛开始了,八条龙舟,象离弦之箭,队员们跟着鼓点的节奏,挥舞着船浆,喊着整齐雄壮号子,“一二、一二、一二……”龙舟越来越快,八条龙舟齐头并进,争先恐后,象八条鲛龙争夺东海明珠。一转眼,一条黄龙飞跃过终点,比赛结束。所有观众一齐鼓掌。比赛真精彩呀!
我爱划龙舟,我爱端午传统佳节!
端午节趣事作文字篇四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来了,我跟妈妈一起学包粽子,品尝了美味的“五黄”,一起品味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这天我起了个大早,首先跟妈妈插菖蒲艾草。妈妈告诉我,过端午节的传统有菖蒲艾草、吃粽子、品五黄等其他风俗。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须在门窗上插上菖蒲艾草,它的作用是不让蚊虫进入屋内。迷信的说法是可以辟邪。
接着,我和妈妈一起包粽子。材料妈妈早就已经准备好了,有棕叶、糯米、肉等。准备工作是这样的:把粽叶放在清水里浸泡5~6天再洗干净;把绑粽子的绳子剪成大约两尺长的一段段;把洗干净的肉切成2、3厘米见方的肉块,放在酱油里浸泡一个晚上。包粽子之前,先把糯米淘洗干净,把水沥干后倒入盆中,放上调料拌匀;把粽叶和绳子用开水浸泡起来。下面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首先我取出两张粽叶一头一尾重叠,在一端叶子正面朝里折成一个漏斗状,放入一小碗糯米和肉块,把它们压实压紧,右手先把外端粽叶向后折去,包好一端后再用同样的手法完成另一端。然后用绳子把包成的粽子捆绑结实。这样,一个粽子完成了。
包粽子的时候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大诗人。当年他屡被放逐,便于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自己怒沉汨罗江。人们心想为了保护屈原的遗体不被小鱼小虾吃掉,便向江中投放食物。渐渐地便演变成包粽子纪念屈原的节日。
绍兴端午节还有吃五黄、巧果的习俗,所谓“五黄”是指黄鳝、黄鱼、黄瓜、黄桃、黄酒。中午妈妈准备好了这些“五黄”,我们就开始品尝起来。当然我们小孩子是不能喝酒的哦!妈妈告诉我,吃五黄的习俗是从神话传说《白蛇传》的故事中流传下来的。
端午节这个节日我过得很快乐。今天我品尝了美食,关键还学会了包粽子,增长了民俗知识。
端午节趣事作文字篇五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 今年端午节,奶奶做了许多好吃的粽子,有肉馅的,豆沙的,赤豆的??各式各样的粽子不禁令我“口水飞流三千尺”。
今天中午,奶奶刚把粽子放进锅中煮着,我就迫不及待的在炉子旁守着它——我的粽子朋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渐渐地,清香,咸香,甜香,每一个粽子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使劲的咽了一下口水。热乎乎的粽子终于出锅了,我以风驰电掣的速度捞出一个,烫得我把手连连甩了几个360度。我三两口吞下了它,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爸爸妈妈吃了。粽子难消化,我只被允许吃一个。可这么一丁点,怎么够我这个馋猫塞牙缝呢?我真想一次吃个“撑”,这不是逼我干偷鸡摸狗的事吗?
深夜十二点了,最后一只知了也停止了鸣叫,只有星星不知疲倦地眨巴着眼睛。我确定爸爸妈妈已经熟睡,才赤着脚小心翼翼的来到冰箱前,我忍不住奸笑:哈!哈!哈!肚子,我来满足你了!
我左手一个肉粽,右手一个豆粽,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我发现,被冰过的确实没有热乎乎的香了。我扫视了一下狼藉的“战场”,决定把剥下来的粽叶来个“毁尸灭迹”,统统扔到了“荒郊野外”。我心满意足地拍了胀鼓鼓的肚皮,这才发现,原来排列整齐的粽子被我消灭了五分之一,大事不妙啊!
为了补回一成,我手忙脚乱地把粽叶卷成漏斗状,装了一些米袋
里的米,塞进一块红烧肉,压啊,包啊,盖啊,扎啊??一个粽子终于做好了。可怎么到处漏米啊?我无可奈何地又给它裹了五层衣服。我看了看我的“杰作”,又纳闷了:“ 怎么像个四不像呢?”我只好把这个胖粽子扔进垃圾桶。
第二天早上,奶奶嘹亮的女高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怎么回事?粽叶和粽子少了这么多?”一会儿,奶奶便拿我是问。我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奶奶我干的糗事。“你啊!”奶奶点了点我的额头,无奈宠溺地笑了。
我也笑了,昨天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端午节啊!
端午节趣事作文字篇六
当我又一次站在记忆的沙滩上时,我打开了我记忆的宝盒,取出那一颗最大最漂亮闪闪发光的珍珠——童年时的趣事,过端午节。
才凌晨6:00,我早早起了床。此时我才发现,太阳公公还在睡觉,大地母亲还笼罩着灰白色的轻纱。一切一切都是那么惬意。这时,突然街上传来了锣鼓声,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过去,原来还有人比我更早起,因为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端午节。
到了早上8:00人们都陆陆续续起床了,街上更是热闹纷纷。街道会的人们舞起了一条条舞龙,锣鼓队的响声震耳欲聋,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个幸福甜蜜的笑容,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氛围。
到了中午,更加多人了,可是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来到河岸边,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要举行赛龙舟呀!中午12:00人们都拥挤在河岸旁准备着一饱眼福。只听裁判在起跑线上大喊:“预备,跑!”各型各色的龙舟如箭离弦,个个都欲争群龙之首。只见龙舟划过,水溅四方。真是“千顷水面琉璃滑,百艘龙舟竞争先”太漂亮了!人们也在岸上用力地喊着:“加油,加油!”要到终点了,这时,两艘龙舟齐头并进,飞奔终点,龙舟上敲锣的叔叔使出百般力气敲打着为赛龙舟的人们加威。大滴大滴的汗珠从赛龙舟的叔叔们身上流下,大家都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似乎都必争第一!最后,还是已经连续五年赢得赛龙舟的冠军登上了胜利的高峰。观看的人们一拥而上,把他们热拥在怀里,好不热闹。
到了晚上,河面上有好多小船,都挂上了许多灯笼,天空上也飘着许多孔明灯,河面上都漂着数不胜数的彩灯笼。有黄色的,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发出的光芒,闪烁迷离。漂灯点缀河面,似万点繁星坠落人间。在奇光异彩交相辉映中,众多小船如银河流星,顺河而下,千姿百态,令人叫绝。我就在小船上度过了精彩的一天……
端午节的趣事至今还令我历历在目,真希望一年能多过几个端午节!
端午节趣事作文字篇七
每一条彩绳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题记
前两天大连一直阴雨连绵,太阳也没露一下。昨天总算碰上了一个晴天。
今天,从补习班回家,一个人底着头,漫不经心的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断的彩绳。据分析判断,这里前一阵子应该是一个小水凼。(端午过后的第一个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绳摘下来,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种习俗吧!)这才突然反应过来。端午传统佳节已经过去很久了。望着地上此时孤零零的彩绳,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学生活大多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那时的自己那么无邪,那时的日子那么温暖。
那时,在端午传统佳节的前一个晚上,奶奶都会把我搂在怀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体温,和她血液中流淌的爱意。我静静的听着奶奶轻微的喘息声,看她变魔术般的将普通的彩绳,拧在一起,编成好看的结。然后她会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认真而小心的将彩绳系在我的手腕上,脚踝上。清楚的记得她的那双大手那么温暖,却那么粗糙。当时的我还会天真的问奶奶,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自己的双手。而奶奶只是莞尔一笑,不予回答。现在想起,才晓得,那是岁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经历无数风雨坎坷的见证。系好后,奶奶总是会端详一番,似乎在欣赏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风对嫩柳的抚弄;秋日里月光对修竹的依恋。又似晨曦中露水对小草的滋润;暮霭时夕阳与水面的辉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满满的,都是对我的宠爱。
至今,那种感觉依旧十分真切。仿佛还能感觉到奶奶的体温和目光。
只是后来,我回到大连,回到妈妈身边。她的工作总是那么忙,忙到无暇顾及节日的到来,更不要说为我系彩绳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