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件事儿作文(4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一件事儿作文篇一
我曾经非常害怕写作文,一是字体不规范,其次是没有材料就东拼西凑导致没有条理。用爸爸妈妈的话来说,看我的一片作文要忍受巨大的精神折磨:字迹像跳舞,内容像白水,错字别字还容易造成误解。说实话,我也想改掉这些坏习惯,可是坚持不了几天,依然是舅舅打灯笼——照旧。
一天,爸爸看我的作文时,发现我又犯了“老毛病”。这次,爸爸没有说什么。而是让我戴上妹妹的帽子、穿上他的西装和皮鞋。“武装”整齐后,爸爸妈妈把我带到镜子前。呀!镜子中的人是帅气的我吗?不是,肯定不是!你看,头上戴女孩的花帽子,上身宽大的黑色西装将我严严实实地包裹到膝盖,再看脚下,一双特大的皮鞋像两只“小船”。我就想像踏在船上。“真难看,整个一个小丑”。我边脱道具边说。
“你的作文就像你刚才的着装一样,字体大小不一,内容搭配不合理,条理不清晰。”爸爸说。我拿起作文本一看,还真是这样。一页纸中,字体大小不一,有圆圆胖胖的,有骨瘦如柴的,有上大下小的,又左宽右窄。再读一遍内容,也和刚才的服装搭配一样,一会儿写东边的太阳,一会儿又跳到十万八千里外写西边的小雨,最后连我自己几乎都看不明白自己写什么了。
爸爸接着告诉我:“写作文,首先要拟好标题,然后想好开头怎么写,主体中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语句一定要流畅,如果再能用上平时阅读时背诵的好词好句就更好了。结尾要简洁有力紧扣题意。其次,书写时字体要统一规范注意美感。”通过这次“着装”对比后,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练习,我都严格要求自己,认认真真写好每一横每一竖。在平时的作文中,我也坚持积累素材,坚持写日记,坚持背诵好词好句,坚持每一篇作文都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半年的坚持,我的字体不仅清爽整洁了,作文还获得了班级写话小能手呢!
一件事儿作文篇二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记得前不久笔者布置了一道参加全国作文竞赛的作文题目《温暖》,先是布置作文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准备从这些写作能手中发现几篇佳作,然而事与愿违,多数同学编造的痕迹明显。最终写得最打动人的是未参加兴趣小组的普通同学。这位同学饱含深情地叙述了母亲与父亲离婚后突患重病,舅舅姨姨们倾全力救助母亲的经过。此文写得令笔者动容。可见,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有些同学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老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只能给人作假的印象,倒不如直言不讳地指出老师的缺点。
语文教育老前辈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的。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对于如在某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中,有不少学生臆造父母去世的悲痛来作文的现象,应该予以深思,并予以纠正。
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对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学生写作文也往往就是肚里没货。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随见随忘。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
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坛上流传着不少方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大纲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从起始年级起,就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能够得到不断提高。
一件事儿作文篇三
你知道我有什么好的学习习惯吗?告诉你吧,我好的学习习惯就是爱看书。说起我爱看书,那还有一个故事呢!
有一次的课间活动时,郭千瑜对我们说:“咱们来玩成语接龙吧!”我想,哎呀,糟了,我平常不看成语书,怎么办呢?见伙伴们一口答应,我也只好硬着头皮闯一闯了。郭千瑜说:“那我来开头吧,但是,接龙时,可以音同字不同。爱不释手。”“手不释卷。”旁边的武娇燕说,“卷土重来。”穆丽茹脱口而出。“来……来……来者不拒。”我冥思苦想了半天,才说了出来。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放学回到家之后,我让妈妈给我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成语接龙》,一本是《成语词典》,好让我更深刻地了解成语。从那时起,只要一有时间,我就翻开书看一会儿。慢慢地,我爱上了看书。
现在,我家的书越来越多,都是妈妈给我买的。有《十万个为什么》,有《智力开发左右脑》,有《四大名著》,有《格林童话》,有《伊索寓言》……
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读的书越来越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词汇也越来越丰富,我写得作文也越来越生动,多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现在,我还是我们班作文批改小组的成员呢!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爱看书。
同学们,书是知识的海洋,进步的源泉,让我们行动起来,加入到看书的行列吧!
一件事儿作文篇四
“儿子,你能把红领巾放个固定的位置吗?不至于天天早上捉迷藏吧!”每天早晨,我们全家都会心急火燎地为儿子寻找红领巾,儿子却依然不改随手乱丢的毛病。
“乖乖,老妈求求你,每次拿起馒头前,先去洗洗手成吗?别让细菌钻进肚子里!”每天中午,这句话成了我的“口头禅”,可一旁狼吞虎咽的儿子总是无动于衷。
“宝贝,你什么时候能学会自己整理书包啊?看看,茶几上、沙发上、地板上,课本丢得到处都是,家里简直成了书堆!”每天晚上,我都会筋疲力尽地为儿子“义务服务”,似乎整理书包成了我的“必备功课”。
上述的情景在我家不断地上演着,儿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悠闲日子,却把我苦口婆心的叮嘱当成“耳旁风”。时间一长,儿子的懒散行为愈演愈烈,懒惰、散漫、随意、叛逆……看来,儿子的言行已经严重偏离了健康成长的轨道,一场关于行为习惯的拯救刻不容缓。
在我的煞费苦心之下,曾与儿子“约法三章”,也曾以责罚鞭策,可到头来于事无补,反倒助长了儿子的抵触情绪。没想到,事情的大逆转竟是从不经意间开始的。
那天中午,社区区委会发来了“清洁洗手”的宣传画,画面中的小男孩正在仔仔细细地洗着手,还附上了“洗手歌”――小肥皂,手中拿,手心手心搓一搓,手背手背揉一揉,清水清水冲一冲,小手洗得好干净。我望着宣传画,一时心血来潮,贴在了卫生间的墙壁上。不一会儿,儿子放学回来了,他走进卫生间准备小便,却突然看到了崭新的宣传画。紧接着,令我期待的一幕出现了,儿子学着画面中的孩子,按着儿歌中的要求认真地洗起手来,其专注度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接下来的几天,儿子一直坚持着,昔日的“顽疾”被轻松地克服了,竟缘于一幅普通的宣传画。
为儿子的改变得意之际,我终于顿悟:无声的提醒胜于严厉的说教与苛刻的指责。那么,我不妨专门针对儿子的坏习惯,设计出一些醒目的标志,让儿子在环境的渲染中懂得规则,从而改掉陋习。于是,我利用自己的美术功底,在深夜的灯光下精心绘制起来。
“天黑了,夜静了,我要与小主人一同休息哟!”这条颇具人文关怀的标语被我贴在了儿子的台灯上。“嘘!轻轻的,我怕疼!”我还在这句话的旁边画上了一只温柔的手,这个显然是贴在门后的,或许明天的房门就不会遭受儿子“飞毛腿”的“蹂躏”了。书房的抽屉上,我设计了“关闭”的标志;厨房里的餐桌上,我涂画了“端坐”的姿势,还编出了“文明用餐歌诀”;阳台上的花草旁,我张贴了“轻轻呵护”的图画;卫生间的坐便器上,我描出了“哗哗冲水”的符号……两三个小时,家里的角角落落有了不小的变化,但我的心还是有点忐忑:这些对于我行我素的儿子会奏效吗?
第二天一大早,儿子刚睁开惺忪的睡眼,就露出了惊讶的神情,望着一个个温馨提醒的小标志,竟然不好意思地垂下了头,或许儿子终于领会老妈的良苦用心了。
果然,昔日无法无天的“霸王小子”竟成了彬彬有礼的“绅士少年”,他做事变得中规中矩起来,从自我的清洁卫生到学习用品的整理,从文明用餐到遵守作息时间,从主动做家务到热情接待来客,儿子做得头头是道,博得了邻里朋友的刮目相看。
后来,我竟然在儿子的房间里发现了几个新颖的小标志。比如,书桌边张贴着正确的握笔姿势,电脑边标注着“注意保护眼睛”的大字,不用说,这些都是儿子的杰作,虽然笔迹很稚嫩,却让我感动的眼泪盈眶而出。
正如儿子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个生动的小标志,就像一双双无声的眼睛,时刻提醒着他,激励着他,每天都置身于和谐阳光的“磁场”中,怎能不与文明为伍呢?看来,趣味小标志,帮儿子迈出了人生的关键一步,行为“大习惯”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