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作文提高技巧 作文怎样才能写好3篇(通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作文提高技巧 作文怎样才能写好篇一
好的作文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和推敲而写成的,确切地说:好的作文是经过多次的修改而改出来的,有的学生常说:学语文最怕写作文,往往是拿着作文题却不知从何入手,好不容易按老师要求的字数写完,根本不会考虑到去修改——多麻烦嘛。这种写前对作文的内容、结构、不推敲,写后又不修改的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有的虽考虑了修改,也只是就几个不当的用词进行改动;有的学生不知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总认为写出来的东西都是重要的',舍不得删除。
为此,我特地跟学生讲了“推敲”的故事,讲了自己当蛇口工业区领导秘书时,第一篇为领导写的发言稿被“砍”去三分之一的“惨局”。让学生明白作文前推敲的重要,修改作文的重要。要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必须从修改作文入手。要舍得删除,要学会根据主题选材。学生逐渐认识到:要写好文章,就要重视修改文章。
明确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后,我首先在平时的作文中推行修改的方法,指导学生在作文的立意上要明确,深刻。注重材料的取舍、选择和祥略处理,小学作文指导《培养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缺少过程,段落及段内层次是否有一定的顺序。删除空洞罗嗦的字、词、句、段。
我认为:作文是一种独创性的精神生产,它的产物——文章,是反映了作者独特的生活经历,独到的感受和见解的。在作文中,要让学生充分反映自己的个性。所以,我力求帮助学生在寻找作文的共性后,表现自己的个性。平时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调整结构的能力。在调换材料能力训练中,要求学生去寻找或发现材料中的个性,在细微的事情中写处自己的感悟,选材是很重要的,它能充分反映学生不同于它人之处。如:我们在写《我和书的故事》一文中,大部分学生在指导后能从各个角度去选材,有个学生从我去卖书的故事中,发掘出人们爱书的内心。这种选材的角度就比较新颖,该文也获得了圣陶杯三等奖。还有个学生在《流在我心中的歌》一文中,从看到菜场里卖菜女子对待怀中孩子的言行中,体现了母爱是没有界限的这一主题,从而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这些选材角度都是我们加强观察、训练的结果。它充分反映了学生的个性,符合作文的“物——意——文”的规律。
修改作文主要从上述几方面着手,慢慢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还要注重修改后的讲评。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尝到了修改的好处。在我的学生中,修改作文已是一个基本养成的习惯了。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由于重视了修改,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提高,刚开始学生的作文由于没东西写,所以文章是干巴巴的,学生对写文章的兴趣不大,现在,我的学生从不喜欢写到不怕写,再到已经有点喜欢写了。平时的大量训练,,方法的指导,学生的作文现在已初步走上了正轨。慢慢地出现了好文章。每次考试,我班学生的作文平均分都有所提高,这种情况让我深深感到:作文训练要重视修改,提高作文水平要从修改人手。培养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确实很重要。
语文作文提高技巧 作文怎样才能写好篇二
我这个人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优点,但我却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好习惯,那就是不挑食。说起养成这个好习惯的过程,就要从那件童年趣事说起。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为这个,爸爸妈妈不知说过我多少遍了,可我总把他们的话当耳边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因为肉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每次吃饭,菜碗里连一根肉丝都不剩。每每这时,爸爸妈妈总会说:“瞧你这狼吞虎咽的样子,哎,这也难怪,你的筷子都长眼睛了。”
可这几天,爸爸变了,他的筷子好像也长了眼睛似的,老是和我争肉吃。那天,妈妈炒了我最爱吃的土豆肉丝儿放在我面前,我用左手抱住碗,筷子不停地翻着肉丝吃。真香呀!真是人间美味!
这时,爸爸也来到餐桌旁,用他那双饱经风霜的手把我的小手掰开,将菜碗放在桌子中间,我也不甘示弱,急忙把菜碗拉到我的怀里。可爸爸偏不吃这套,又把菜碗拉到中间,显然是一副“不拉到中间誓不休”的架式。
我们俩就这样拉过来,扯过去。终于,我忍无可忍了,干脆放下筷子不吃了。眼看着一盘土豆肉丝儿快要被爸爸“报销”了,我也顾不上赌气,拿起筷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土豆、肉丝儿,统统都往嘴里塞,说真的,那土豆丝的味道还真不错哩!
爸爸就是用这种“抢”菜吃的方法,“治”好了我那挑食的坏习惯。就这样,我养成了不挑食的好习惯。
语文作文提高技巧 作文怎样才能写好篇三
弹指一挥间一个假期就这么过来了,40天就这么过来了。在30天中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一个每天都要运动30分钟的好习惯。
假期一到人也开始犯懒,不爱下楼,不爱起床,但是饭量就是有增无减,所以每次见到朋友她们都会说:“欸,又长胖了哦?”唉,没办法,我只好在老妈的鼓励下开始做运动:跳绳呀,跑步呀,打球呀……真累,我跑一小会就会虚脱的,可妈妈还说“你呀,就是总不运动体力才这么差的,小孩的体力应该都特别好。”这说得我也没办法了,只好坚持下去了;再说嘛“生命在于运动”也有好处哇。于是本人的运动计划也就出来了——每天跳绳10分钟;跑步10分钟;打羽毛球10分钟,也就是每天运动30分钟。你可不要小看这30分钟了,30天,每天30分钟,30乘30等于900分钟折合37.5小时,多不可思义呀!我能坚持这么久,其实我在第21天时就把它养成了是一种习惯。可这是为什么呢?我上网查到了这样的资料: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你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你“效劳”。
现在明白了吧,其实仅用21一天就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一个假期有40多天,可以养成2个好习惯呢!要是我们可以早点知道,早点利用,我们会有多少个好习惯啊!人们常说“好习惯,好人生”的确不错,有了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好的身体,更加饱满的热情来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有了好的生活习惯就会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成就我们无悔的人生。
好吧,为了我们未来的成功,那就从现在开始培养个人的好习惯,相信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