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一学年优秀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一学年篇一
1、开学初我制定了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备好初二年级的课,上好课,为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做好准备。上好每节课对于老师,对于学生都是很关键的。确实,这个学期我真的做到了这一点,现在的八年级学生大部分已熟练掌握电脑的操作及使用方法。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学生能够后对电脑进行简单的操作,熟练的掌握了office办公软件,能够使用frontpage制作简单的网页,打字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按照课程标准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还有少数学生掌握程度并不理想,这点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是我必须要去努力攻克的难点。
2、在教学之余,我们还努力搞好我们的兴趣加强班的培训,在这些班中,学生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平时学生可以在微机室来查阅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还有的学生学会qq上聊天,有的学生学会了一些软件的安装,帮助教师进行电脑的简单维护,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的一切活动不仅以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措施影响学生,而且也以自己全部的个性心理品质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因此在工作中我能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信息技术学科有本身的特点,学生上课时要经常动手操作,这就难免有些学生不能听从老师的指挥,容易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所以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而且我自己也以身作则,让学生们心服口服。在严要求的同时,我又对他们充满关爱与耐心,指导他们的学习并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并要求他们时刻谨记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自觉爱护微机设备,这样在我的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秩序,也是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
作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学校计算机教室的管理员,不论是电脑的常规维护还是各种材料的填写、整理,我都会认真、高效的把这份工作完成,对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能正常完好的运行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这些设备的使用、维护,我都能够了解和熟练掌握,为以后学校使用远程教育资源,
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做下坚实的基础。
1、微机室严格按照计算机教师学生守则要求来要求学生。保持微机室的室内卫生,每天进行打扫。给学生和教师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来学习。
2、机房上网时,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严禁上一些非法的网站。
3、不要非法下载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资料游戏,禁止上网玩游戏。
4、用机完毕后,应按规定关闭设别,经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座位并把个人携带的书本及用品带出微机室。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20节的任务、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加强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经常阅读一些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书籍,在网上阅读一些关于新课程培训和信息技术课教学等方面的文章及心得体会。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课件,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还兼校务办的一些日常事务工作,这些工作是大家看不到的,而且很不起眼,因为在学校这个单位,
每个月都要有很多的活动,而且有上级的.检查等等,本人能够为每次活动打印材料并为领导写好活动的各项材料,为教师缩印复印试卷,整理档案,每天要接收上级的文件,并及时上报材料。
1、要更新教学思路,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方法,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的进步。
3、在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中多实践,多尝试,努力做到每一次的实践都能有所收获并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
经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踏实工作,服务于教,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一学年篇二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活动总结
12月23-24日,在市二小举行了“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说课、讲课活动。参与此项活动的老师有21人,分别来自各个“汉之星”的实验学校。年龄结构年轻化,参赛教师都富有活力与创造力,在活动中表现出了自己良好的一面。从整体上来看,在以下方面做的较好。
1、能突出“说课”的特点。一直以来,老师们对于“说课”与“说教材”概念模糊,关注点出现偏颇。这次的说课,参赛教师都能对“说课”这一形式有清晰的认识,说课的环节也符合要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使听者对一节课的设计一目了然。
2、关注对教材的研读。在说课时,教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能深入对教材进行研读。特别是有的老师不仅着眼本课的教材,还能一点带面,纵横研读,找出本册教材,甚至其他册教材与之想关的内容,找出联系点,发现不同侧重点。使之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做到“胸中有丘壑、笔下有乾坤”。
3、重视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本次活动中,明显的感觉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仅关注的是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还能把学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设计一些说话练习、仿写练习等,把学与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4、课堂增量意识强。增量阅读进行到今天,增量的意识已深深影响着每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参赛老师都有适度增量的意识,每位老师都力争在一课时与汉之星结合,完成要学的内容,有的还在学完后进行一篇同主题短文的增量阅读,进行了阅读的拓展与延伸。课堂的增量意识使课堂更高效。
从本次活动中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1、汉之星的运用受限制。一些老师对汉之星的相关知识及运用还不能完全掌握,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老师对汉之星的运用受限,仅仅能让学生对某些生字进行编码、查一些文中不懂的词义。(
2、汉之星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不够。在教学中可以看出,老师们对于“汉之星教学平台及系统”如何与语文教学结合研究的不够,把汉之星的运用与语文教学割裂开来,不能发挥其助推语文教学、服务语文教学的作用。
建议:
1、端正思想认识。对于实施“汉之星与语文教学结合实验”的一些单位及老师还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其实际意义,行动上有所落后。因此,还需要参与实验的学校及教师认真研究汉之星系统,发现其对语文教学的帮助点,对汉字传承的作用,认真进行此次实验。
2、寻找结合点及结合途径。在端正认识的基础上,各实验学校及教师要根据汉之星的特点,找出它能与语文教学结合的一些“点”,然后研究“这些点”在教学中怎样能服务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如何设计能使汉之星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不同的年级,我们应该对学生提出哪些不同的要求。
只有参与此项实验的教师沉下心去,研透“汉之星教学平台及系统”,找到了与语文教学结合的有效途径,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使学生受益,使汉字传承多一条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