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技作文字(模板3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技作文字篇一
首先进入的是生物万象展区,看着那些嶙峋的岩石、假山;那些透露着古老、神秘的植物;那些在高速发达的现代根本不能瞧见的吊桥,无不向我们展示着雨林风情。漫步雨林,一泻而下的瀑布沾湿了你的衣襟,大树丛中不时探头而出的巨蟒吓你一跳。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我们深深地被它的神秘与伟大所震撼。
接着我们来到了“叹为观止的蜘蛛世界”,一进展厅就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仿佛那些标本蜘蛛已经活了,正蠢蠢欲动地向我们这群外来者爬来。在那里,我们还体验了一下蜘蛛的生活:我们学习编织蛛网,通过感觉蛛网振动,判断食物位置。
在巨幕电影院,我们戴着3d眼镜,跟随着太空人漫游神秘的宇宙,感觉他们在零重力的情况下,在国际空间站里工作的尽责,感觉火箭升空的那一刻,飞沙走石、火焰腾起的壮观。科技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感观享受。
告别太空,我们来到了视听乐园。在那里,我们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科学游戏,学习科学实验。你可以成为最优秀的守门员,去拦那“来无影去无踪”的足球;你可以去恐怖的“鬼屋”,听见了吗?鬼在悄悄向你走来,带着令人毛发悚然的笑声;你可以成为宠物小精灵中的勇吉拉,用自己的意念让小银球转动……
时间飞逝,四、五个小时转眼间过去了,即使我们意犹未尽,却也无能为力,因为从上海回杭州还要三个小时,已经有同学在说要是有上海到杭州的磁悬浮列车就好了。
当科技之光闪亮在眼前,会让你觉得自己变得睿智,变得充满力量。
科技作文字篇二
10月27日,我们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了科技展览。这一消息传来,我们都满心欢喜,因为期待已久哦。
因为路程不太遥远,我们是一路欢呼步行而去,那队伍真像是一条蜿蜒的长龙。走了大约半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科技展是在二楼,哇!那里有好多仪器,让我的眼睛应接不暇,那里共有三个展厅,我决定先去第二展厅观看。
进入展厅,第一眼就看到了一个类似竖琴的东西,我走上去看,原来它叫“激光竖琴”,琴上没有琴弦,只有几道激光,我把手放在激光上,并把耳朵侧过去听,真的'发出了好听的琴音,我大吃一惊,移动手指,它同样发出了不同的音乐!我奇怪极了,明明没有琴弦,为什么能弹出音乐呢?这时,我看到了它的原理,原来,这下面有几个可以发射激光的机器。当你的手指挡住激光时,便会启动机器,发出相应的音符。那儿还有“美丽的辉光”,我们把手放上去便会有五彩斑斓的光出现在手的周围。哪来的光呢?我同样十分好奇,不过那儿人太多,我看不到原理,这也算是我一个小小的遗憾吧。
第二展厅的仪器都体验了一遍后,便去了第一展厅,最先印入眼帘的是“穿墙而过”,那是一个圆筒,里面有一个小球,圆筒的中间有一块挡板。我转动圆筒。小球竟然从圆筒的那一头穿过挡板到了另一头,我又吃了一惊,再转,小球又滚回了原来的位置!我把眼光移向原理:那个圆筒中间并没有挡板,只是通过光线折射才看上去有个挡板一样。哦!我又看向“昆虫的视野”。那是一个用塑料做的昆虫的头,我把我的脑袋伸进去一看——天啦!我眼前的东西变小了,像一盘棋似的密密麻麻,我发现可以转动昆虫的头,便360度无死角地转动了昆虫的头——景物仍是那么小,这难道是虫眼里的世界吗。
这里当然不只有这么点仪器,还有“未来家具”,“听话的小球”,“指尖生电”等等,不过我还没来得及观看体验,就要排队回学校了。唉!这又是我一个遣憾呢!
高科技真的很神奇,那些科研人才的大脑那么聪明,肯定都是付出了很多创作精力,经历了漫长的学习过程得来的吧,这次科技展览让我涨了知识,更加激发了我对科技的兴趣和探究,处处留心皆学问,希望有机会参观更多的科技展,希望我也能创作一些小发明。
科技作文字篇三
孩提时,当我们感受到一种新的感觉,看到新的事物,都会问父母这是什么。
当我们对事物感到新鲜时,并不会只知道其名字,更多的是我们真正的体会。故知其名不如感受其实。
经济发展迅猛,人们在感叹大自然的美时,又苦于自身的无知,当我们漫步林间,观鸟而不知其名,看树而不知其属,不禁感叹自身离大自然远矣。所以有人足不出户却熟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徒演化。那他们离大自然就近了吗?非也,知其名却不知其实,这才是真正的“远矣”。其无异于纸上谈兵。更何况我们接近自然又不求完全洞悉,只是寻求心灵的慰藉,从而释放心灵。足不出户洞悉一切,其实只是了解一片虚无罢了。亲身感受,才是对自然的亲近。
世间其它事物何尝不是如此。老子所言的“道”,朱熹所指的“气”何尝有准确的定义?正如古人所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学习也是如此,不知其实而盲目学习,死记硬背等便是学习大忌。只知名不知其实的学习只是生搬硬套,不会提升自身素养。交友也不例外,倘若只知道其学术惊人却不接近与其交往,不过只是他人的评价,自身永远也不会体会到,那么人类的摸索精神也会消失,故知其表面不如深究其实质。
然而,知其名而不知其实的现象不绝如,更有人引以为傲。“足不出户知天下”是很多人对自己“通晓天下”的傲言。可现实不是如此,不亲身体会,会知道中华大江南北美食的美味吗?不亲身体会,会知道德国“大闸蟹横行霸道”,美国“鲤鱼泛滥成灾”的壮观吗?不亲身体会,会知道玛雅文明的渊博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这种“通晓世界”是虚假的,因为亲身感受其实,才是真正的了解。
金立群曾坦言读书与学习是用心来体会。而她的女儿金刻羽从小就贯彻其父的思想,不断地亲身体验,亲身探索。也因为这种观点,金立群如今为现亚太行掌门人,金刻羽成为伦敦最年轻的教授。
知其名而不知其实,人只能在表面的世界徘徊,知其实,人们可以熟悉万物本源,活得有味。故知其名不如感受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