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是几月几号(大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是几月几号篇一
八月十五那天晚上,蓝得甚至有点儿发黑的夜空霸占了整个窗户,偶尔还可以发现几颗闪着银光的星星。天空下的楼房大多数都亮着灯,我猜大概都想在今夜一睹月亮姑娘的芳容吧?秋天的凉风时不时钻进窗户,调皮地掀起窗帘,然后再去人的裤管儿或袖口里溜一圈儿,最后吹着属于它的小曲子溜之大吉。
我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望着夜空,脑子里时不时就会浮想联翩:嫦娥姑娘是否正在思念她最爱的夫君?是否正抱着玉兔默默流泪?说来也奇怪,七夕牛郎和织女两颗星星的距离不是咫尺而是巨远,但因为鹊桥,所以才得以相见。相隔一年,每当这一天到来时,心中不管有多少的思念都会化成无数的期待,恨不得快点儿见到自己最想念也是最爱的人。但嫦娥和后羿却没有鹊桥,就这样分隔两地,而且是天上和地下,距离无法再用巨远来形容。那年,嫦娥没有其他办法阻止窃贼只好吞下长生不老药时,其实她心里早已经充满了悲伤,也知道后果,但她没有别的选择了,只好这样。再加上嫦娥就此长生不老,后羿却要经历岁月的变迁。这样凄美的故事,怎么能不让人心里产生压抑与同情之情吗?
月亮还是蒙着一层用云做成的纱,不愿向人们展示它的美貌。它清冷的光照耀着寂静的大地,给夜空增添了一丝温柔,给云增添了一丝朦胧感,周围的事物都好像变得柔和了,像一幅水墨画;它清冷的光又像一片一片的小雪花,洁白而轻盈,真是应了那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人挥舞毛笔写下一篇篇它的心事,画家用温柔的笔触描绘她的芳容。“它给人多少充满美好的想象啊!”我不禁感叹道。
月亮不仅是温柔而害羞的,还是多情的。用月饼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月亮,它是心思细腻的。就像是豆沙月饼,细腻而甜蜜;月亮,它是善解人意的。就像五仁月饼,多样但相配;月亮,它偶尔也耍耍孩子气,就像各种水果月饼,犹如孩子的笑脸,天真而可爱。每当吃起这月饼,再细细欣赏这皎皎明月,品味它特有的韵味。这才是今年中秋之夜的最佳享受。
中秋之夜,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享受美味的晚餐,餐后再来几小块月饼,这应该就是古人所说的团圆吧?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些外国华人,那些漂泊在外的学子,那些很久没回家去大城市打拼的人,都会像这句诗说的吧?抬头望见这皎洁的明月,低头时会不会一颗泪珠儿滑落脸庞呢?被风吹得剧疼呢?
中秋,唯有和家人一起,才算得上中秋团圆吧?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是几月几号篇二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来了,它给人们带来快乐;带来兴奋;带来各种各样欢歌笑语,我爱中秋节。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刹那间,已经是xxxx年了,今年又是我们祖国xx岁生日。在这每一年中,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它们代表着不同意义,给人们带来无限喜悦,给时间增添一丝微笑,就让我们尽情地欢乐吧!
中秋节——我的最爱。今年,我特别高兴,因为有姐姐的陪伴,让我感到温暖,月亮圆圆的,随着皎洁的月光,我更加欢乐,在这欢乐的节日里,我懂得了亲情的含义,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拥有了亲情的幸福,我甜丝丝的笑了。
15那天,妈妈去上街,我和小妹、大姐在家,等待着落日的消失,这样就可以吃团圆的月饼了,落日终于消失了,妈妈到家了,这时我的嘴好谗呀,逼着妈妈要吃月饼,妈妈无可奈何地答应了,我见妈妈拿出一个又大又圆的月饼来,切成五半,我便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块,笑眯眯的走了,那时我的心里无比的高兴,因为那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节日,亲人团圆了,中秋啊中秋,你到底蕴涵着什么?
当年,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实际上,中秋节只是一个节日,它主要是让每一家的亲人团圆,月饼是圆的,人也应该像月饼一样圆罢了,今年的中秋节,我真的感到好高兴,好幸福,我拥有了人生第一次幸福的节日,我高兴得欢蹦乱跳,欢乐的—中秋节。
让我们张开双臂去迎接下一年的中秋节吧!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是几月几号篇三
故乡的中秋节别具一般情趣。这时的街上桃梨瓜果飘香,鸡鸭鱼肉丰盛,有钱和殷实的人家,可尽情采购。中午一顿丰盛的午餐是少不了的。晚餐过后,即准备赏月;在赏月之前,要准备祭月。祭月时,在一张大八仙桌上面,除放烛台和香炉外,几乎放得满满的——全是好吃的——不外乎菱藕瓜果,——当地的产品,家乡的风味。各家的瓜果可以不同,可根据各人家的口味和喜好选择,但祭月的桌上家家都少不了月饼。
人们在祭月、顶礼膜拜的同时,脑际也会浮现出月宫中嫦娥、吴刚忙碌的身影和玉兔的活泼可爱,以及吴刚用他酿制的桂花酒洒福人间。这时,天上人间一片和谐,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芬芳,和人们祝福的景象。
故乡的月饼,多种多样,大中小都有,口味极佳,而且价格也不贵,穷人家的孩子多少也能吃一点。记得我十岁左右,离家不远处,有一家姓谢的茶食店,老板叫谢远来,中秋前夕,忙做月饼几乎是通宵达旦,街坊邻里有时也去帮忙。我虽年龄不大,也要帮着摁月饼的包皮,可见月饼的热销,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故乡的富庶。在众多月饼中,慢慢产生了精品、名品、那就是自古以来的大名鼎鼎的“赖月”。
据传,明太祖朱元璋吃到瓜埠的“赖月”,赞不绝口。按理说他定都南京,南京什么好吃的没有,但他中秋时偏偏要吃瓜埠的“赖月”。于是“赖月”自明朝以来,就成了年年进贡的贡品,这规矩一直延续到清朝。说也奇怪,朱元璋爱吃“赖月”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他是安徽凤阳人。安徽自古以来和我们江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饮食口味等,大同小异,基本是一样的。可你满清是东北来的满人,怎么也凑热闹,爱上了小镇瓜埠的“赖月”了了呢?可见“赖月”的口味、风味却有独到之处。“赖月”的配料和制法我不甚了解,但松籽、瓜籽、核桃、金橘饼、糖冬瓜等是少不了的,全用香油烤焙。它吃到嘴里,给人以香而不酽,酥而不糯,甜而不过,油而不腻的特殊感觉,这是其他月饼很难齐备的。于是“赖月”便出了名,延续至今,人们依然爱吃有加,且赞不绝口。
祭月之后,全家人围坐在桌旁,边吃月饼边赏月,其情依依,其乐融融,好不快乐开心!
故乡的中秋节,于我们小孩子,还有一种乐趣和玩法,那就是用砖堆成一座高高的宝塔。在堆的过程中,随着一块一块砖的堆砌,宝塔也一层一层地增高,家乡人美其名曰“步步高升”,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年轻人的未来富有深刻的内涵——吉祥如意。堆好后,围着宝塔嬉戏玩耍的孩子们,开心极了。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是几月几号篇四
年年中秋,岁岁中秋,今日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赤子之心念家园,游子之心看圆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家家吃饼赏月,喜看中秋圆月。我陷入了沉思……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是啊,在此喜庆的日子里谁不想家?谁不想念自己的亲人?家乡,一个让人听了就感觉温馨的词汇。家乡的月亮也格外的明亮,家乡的水也格外的甜,家乡的人也格外的亲。可是,可我只是天上一颗不知名的星星,我只是月亮的影子,我只是一个流浪的游子。我的故乡在那?我的亲人又在那?我这样问星星,我这样问月亮,可他们都没回答我……
年年中秋,岁岁中秋,今日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赤子之心念家园,游子之心看圆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家家吃饼赏月,喜看中秋圆月。我陷入了沉思……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是啊,在此喜庆的日子里谁不想家?谁不想念自己的亲人?家乡,一个让人听了就感觉温馨的词汇。家乡的月亮也格外的明亮,家乡的水也格外的甜,家乡的人也格外的亲。可是,可我只是天上一颗不知名的星星,我只是月亮的影子,我只是一个流浪的游子。我的故乡在那?我的亲人又在那?我这样问星星,我这样问月亮,可他们都没回答我……
今夜,我很孤独,这美丽的中秋月色,触动了我思乡、思亲、思情、思友……
思思思思……
“云遮中秋月,雨答上元灯。”
这是千百年来我们的先人总结出来的气象经验,从中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约145天左右的时间,中秋这天的天气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今后145天的天气变化和规律,中秋若不能见到月亮,元宵节下雨的机率就很大,影响着春节后第一个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至少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区是这样的'气象规律,因此,人人都盼望着中秋圆月。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是没有眼福来看今天的月亮的,当然就不知道今天的人的所作所为。可我们却知道今天的月亮曾经照过古人,并从今天的月亮上看到了古人给我们中华民族创造的伟大成就。四大发明、唐诗宋词……
中华五千年的灿烂都是今天的月亮照过的,我们看着这个曾经照过古人的月亮,看着我们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我们沾沾自喜,引以为民族的骄傲……
多少年以后;当我们也成为古人的时候,多少年以后;当我们的后人也在那时的月亮上看到我们时,我们也能让我们的后人为我们去骄傲吗?我们又为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呢?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是几月几号篇五
举头望明月,突如其来的孤单阵阵袭来。
我轻声询问:孤独的嫦娥啊,此刻你在孤冷的月宫做些什么?在想后羿吗?在开启承封的记忆吗?想当初你们的生活过得是何等的幸福美满,而如今却落到了各居一方的地步,彼此都承受着孤独和相思的煎熬。都是灵药惹的祸,你后悔过吗?这么多年你在月宫闭门思过得怎么样了?
孤独的气氛总是给人压抑的感觉。
看着那轮在高空悬挂的月亮,我忽然发现它似乎也不如平常的活泼爱动。缓缓的,漫无目的的在夜空徘徊。因为今天是中秋节。所以它也孤单吗?也许吧。
月孤单了就以徘徊的方式来消磨时间,那我孤单的时间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打发呢?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间啊,就像流水一去不返,但时间仿佛就停留在了这一刻——中秋节。世间高兴与快乐都被冻结了么?我几乎找不到热闹遗留的半点痕迹,留下的只有孤单与落寞。整个夜空、整个世界只有孤单。
“孤”从何来?是因为月的孤独?可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月要孤独的时间是很丰富的。可为什么偏偏就选择这一夜呢?是嫦娥她激发孤独感的降临?还是她看不惯别人因为团聚而兴奋,不甘心自己独守月宫的孤独。因此,将月调得更大、更圆?还是她……
也罢,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月之孤独却赋予了诗人的无限灵感。
自古诗人多孤傲,孤傲必孤独。于是,李白呤出了千古名篇《月下独酌》。你看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很想排谴一下胸中积郁,可是“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知音难觅,怎不感到孤寂,怎能不醉。
苏东坡的人生失意,也就借酒发挥,对月倾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又恐“高处不胜寒”。每读苏公此词,我总会不免的一笑:在月下即使是发一通牢骚,竟也能发出如此美妙的诗意来。试想,如果没有了这些与月色相关的千古文章,中国的古文化将枯燥成何等模样?
至今,中国老百姓历来都钟情着月亮,每年八月十五月最圆,这一天是名副其实的月亮节(即中秋节)。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人人看月亮、吃月饼。
拿着一个难以哽咽的月饼,终于我走进了那间连月也不愿光顾的屋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