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春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七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春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篇一
上个月是春节,我每天都会到亲戚家去拜年。我的外婆每天也会亲手给我们煮很多美味可口的饭菜,有萝卜糕、年糕等。在春节期间,我还和朋友一起跟着外婆学习做萝卜糕呢。
在中国大陆,我们可以燃放烟花爆竹。俗话说“爆竹声声辞旧岁”,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夜空,犹如绽放在天空的朵朵鲜花,我觉得特别美丽,特别壮观。伴随着噼噼啪啪响亮的爆竹声,让人觉得喜气洋洋,年味十足。但在香港不可以燃放爆竹,我觉得非常惋惜。
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忙着打扫屋子,准备糖果、水果和糕点等。拜年之后,我还可以收到长辈给的红包。这也是我们小孩子在新年最期待的事情之一了。
每年的初三,朋友们就会约我去爬山,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景色。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我喜欢春节。
春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篇二
春节,是中国特色的节日习俗之一,每当一年的末尾,新一年开始的时候,春节,会悄悄来到我们身边……
小时候,听奶奶说,春节,是中国古代人为了防止年兽的到来,而设立的节日。
在古代,有一头名为年的怪兽,无恶不赦,浑身上下长着红色的皮毛,每到现在的春节的时候的夜晚,变下山抢掠牲畜,杀人放火,人们因为害怕它,每到这时,便跑到别的地方,直到天亮,大家都恨透了它。
一天,村庄里来了一个浑身红衣的老人,听了村民的话,笑了,晚上,当人们全都逃走后,他坐在屋内,放起了鞭炮,当年来到这里时,便被吓到,慌忙逃跑,人们知道了,纷纷效仿……
所以,今天,人们都要在春节放炮,穿红衣。
古时候,人们会在春节时,将铜板包上红纸,拿绳绑好,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以求孩子在新的一年平安幸福,大年夜这一天,人们还要穿红衣,吃年夜饭,年夜饭一般都是饺子,以求团圆,人们通常还会在里面放上一个糖或者硬币,谁吃到了带糖或者带硬币的,谁新的一年都会平平安安,健康快乐。
如今,春节早没有了当年的许多老规矩,可春节,却永远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春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篇三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腊月二十九的上午,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春联,以示迎春之意。妈妈每年都要选择一副称心如意的好对联。今年选的上联是:福到家门步步高,下联是:财聚宝地年年旺,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在贴春联的同时,有一些人还在屋门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久以来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加充分地体现这些向往和祝愿,有一些人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福”字倒过来贴,说明了“福”倒(到)了。
春节不仅要贴春联,贴“福”字,还要发红包,穿新衣呢!
过年啦,人人都换上了新衣服,有的人还会聚在一起玩耍,最开心的肯定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子啦!每见到一位大人,我们就会甜甜的叫上一句:“恭喜发财。”下一句:“红包拿来”,估计不用说你就已经拿到它了。
春节,每年就只能过一次,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春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篇四
从小年开始就有了过年的氛围:吃水饺、扫尘、祭灶、贴春联……
年前必不可少的就是买年货了,什么瓜子、花生、牛奶糖、花生糖、巧克力……一样都不能少,还买了新衣服、鞭炮……
大年三十,每家每户的门上和窗户上都贴上了“福”字和对联,我问爸爸:““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爸爸回答说:“就是‘福’到了的意思啊。”房梁上挂了大红灯笼,一切都是红红火火的。
屋外,爆竹声声脆响,烟花五彩缤纷;屋内,灯火明亮闪烁,全家喜气洋洋。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水饺,看着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全家喜气洋洋,是多么的和和睦睦啊!新年的钟声敲响了,但瞌睡虫早已把我带入了梦乡。
大年初一,是拜年的时候,但这天是不能去姥姥家的。长辈在家接客,晚辈出去拜年。
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正月十五,大街上张灯结彩,远远望去,就是一片“火海”。元宵节必要的就是吃元宵了,芝麻的、花生的、五仁的,都是最传统的味道。
过完十五,这个年就算过完了,新年在忙碌中到来,也在忙碌中离去。
春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篇六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一起过这个节日。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习俗。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春节有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既天子之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这样的传说。传说在远古时期,有一种野兽叫“年”,它长得十分狰狞,生性凶残,每到过年的这一天晚上,它都会下山祸害百姓,于是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躲到山上去。一年上山途中遇到一个老人,这个老人是神仙变的,老人问他们原因,人们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老人,老人说年它怕红色和巨大的响声。于是人们就在门口贴红色的纸,然后敲锣打鼓,放炮竹,年兽看到了这场景就逃回山上了。虽然年兽从此不再下山祸害百姓了,但人们还是把这一习俗留了下来。在年二十四的那一天,人们就贴对联。
在小年过后人们就开始了过年的准备,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买年货。
最热闹的还属过年的除夕了,吃完年夜饭以后,大人们就围在火炉边聊天,小孩们则在门外开心地放着烟花。人们熬夜守岁,十二点整还要放炮竹。
初一之后,龙灯花鼓就敲了起来了,耍龙的那是家家蹿啊!耍龙的在每一家门前都会耍出不一样的花样,收红包时,有的主家把红包挂在高高的屋梁上,那耍龙的人叠罗汉一样,叠得十分高,最上面那一个人顺手一拿就到手了。到了元宵节,春节就慢慢地结束了,耍龙的也是飞快地从每一家飞奔而过。
我喜欢春节,这个热闹又愉快的日子。
春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篇七
过年了,街上到处挂着红灯笼,喜气洋洋。说到过年,可有很多的风俗礼仪。快随我看看吧!
大年三十,我回到了老家铜川市耀州区。刚走进家门就看到爷爷奶奶忙忙碌碌地在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打扫庭院,掸浮沉扫蜘蛛网。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原来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还有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用意。
打扫完卫生,爷爷开始贴春联了。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把春联贴于门上。我帮着爷爷贴春联,看到贴好的红红火火的春联,感到非常开心。
贴完春联后,爷爷在门上贴了个倒着的“福”字。我不明白了,为什么“福”字要倒着贴?原来“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美好未来的愿望。“福”倒着贴,就意味着“幸福已经到来”或“福气已经到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真渊博啊!
晚上吃团圆饭时,全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圆合欢。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吃饺子,有“招财进宝”之意。所以大家在过年时要一起吃饺子。过年的时候还有守岁、燃放爆竹、拜年、给压岁钱等各种习俗。
中国年是红红火火的,既有文化礼仪活动,也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在这里祝大家鼠年吉祥、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身体健康!
春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篇八
春节马上就要到来了。家家户户开始了大扫除,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美观。
如果说平时这些打扫也是很常见的,那邻近春节的打扫可是更为认真细致的。就如同平时扫地拖地几乎是常常要做的.,但清除屋顶角落的小蜘蛛网或者清洗灯具之类的,一般也就是在过年时才一起去清洁。
卫生做好了,接下来就是贴春联了。今年我在网上买的春联,当收到的时候有一个惊喜的发现:那就是现在的春联做的越来越精致可爱,大气。上面还有生肖年小动物的卡通画,不仅仅如此,用工材料居然可以媲比一只小毛绒玩具了。
我第一眼看到那些春联就喜欢上了,都舍不得贴到墙外了。
另外一个就是要挂灯笼。红色的大灯笼,金灿灿的字体点缀,特别地喜庆,让我一看就觉得很阳光很愉悦。
今年有的特别的是,我还买了一些小灯笼,可以说是迷你类型的,可以把它们挂在盆栽上,也可以在墙上的挂钩上,总之一看望去就觉得很可人。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有太多值得我们骄傲和敬重。
我觉得在春节时,和家人一起完成这些习俗,是一件很开心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