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大班(通用7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水教案大班篇一
1.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
2.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1.感受民乐合奏《江南好》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3.知识拓展,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一、 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生:北京、沈阳、成都……)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生:在我国的南方、有水乡之称)
2.师:首先我们来看地图,谁能介绍一下江南的地理位置?(生:江南的地理位置: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南水乡”,又以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3.师:你知道江南的历史么?(生: 江南的历史:在七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创造了良渚和河母渡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物、遗址。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丰收,可供数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彦。宋王朝的南迁,使这里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4.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江南的风情?(生: 江南的特产:江南的物产丰富,风味小吃多,著名的有太湖“三白”,阳澄湖的大闸蟹,莲藕,鸡头米,菱角,橘子,枇杷,栗子,白果,糕团。)(生:江南的文化艺术:江南文化传承吴越文化的风采,保有楚文化的余韵,历代文学艺术繁荣发达,学术著述宏富绵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代出不穷,诗歌、绘画等风格明秀绮丽,自成流派)
二、 欣赏:
1.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一下音乐中描绘了江南怎样的景色?
a)初听《江南好》
b)师:听完这首乐曲,你想说些什么?(生: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飘响、山清水秀……)
c)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江南好》。这首乐曲,是根据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欢乐歌》改编而成。旋律明快流畅,不仅描写了江南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纯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我们再次来欣赏乐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请同学们思考乐曲分为几部分?
d)复听音乐(生:乐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第二部分欢快)
2.分段复听
a) 师:同学们认真的感受第一部分音乐,说一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民族乐器把我们带到了江南?
b) 生:潺潺的流水、幽静的小巷……。
c) 生: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
d) 师:为什么你认为有潺潺的水声、幽静的小巷?
e) 生:速度:中速、稍慢。情绪优美(教师进行评价)
f) 师:欣赏完美丽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们的眼帘。
g) 生:细听第二段(师:下面这一段乐曲又表现了什么?)
h) 生:水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渔民在愉快的撒网捕鱼、人们划着小舟在水中采摘荷花、莲蓬……(速度是快的、情绪是欢快的)
i) 师:这一段音乐是如此的欢快。书上用三种颜色的小船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请同学们看一看三种颜色的小船出现了几次?我们为它们排排顺序。
) 生:做练习(教师进行巡视,并且进行指导。)
3.完整欣赏乐曲《江南好》
师: 听完了乐曲我们已经知道这首乐曲是由民乐合奏的。领奏乐器是竹笛,属于民族吹管乐器(出示竹笛,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竹制、上端有吹孔有六个音孔、以及清脆明亮的音色。并由同学进行吹奏展示)
三、知识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已经知道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来赞美江南。同学们能够说一说么?
1.咏江南 展示诗词两首。
读一读:组织学生一起朗读。
《忆江南》 《送人游吴》
分析诗词内容: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
2.看江南
(1)小桥 流水人家
[展示江南的风光,民居]
谈一谈:对江南建筑的感受。
(2)苏州园林
[中穿插vcd,播放苏州园林景色]
欣赏: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是首屈一指的。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寻求反璞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构成了苏州园林的基调。
说一说:身边的园林景色。
3.唱江南
[穿插vcd,播放《太湖美》]
听一听:江南的曲调,江南风格的音乐。
4.舞江南
[穿插反映江南特色的舞蹈《莲蓬娃娃》]
演一演:模仿舞蹈动作
5.画江南
[展示描绘江南的绘画作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其实还有许多我们没有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江南的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多的感受江南。(放乐曲《江南好》出教室。
教学反思:
水教案大班篇二
1、熟记4条成语。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水彩笔 白纸
1、熟记4条成语
2、看图,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披星戴月:披着星光,头戴月亮。
烘云托月:绘画时通过渲染云朵来衬托出月亮。比喻写作时通过侧面描写来突出重点和主题。
3、练习。
学生自由练习读,要读正确。
齐读、背诵。
5、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月”字的成语?
(日积月累 花好月圆 花前月下 日新月异------)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你说说你知道哪些交通工具的名称?
(2)未来的工具会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象中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3)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画一画,并给自己所画的交通工具起一个形象的好听的名字。
(4)写几句介绍一下自己理想中的交通工具。(就写在画的旁边)
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请学生拿出自己的画上台介绍一下理想中的交通工具的颜色、构造、优点等。
(6)评选“最佳创意奖”。
水教案大班篇三
1、认识八个生字,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3、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1、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1、“瓦”、“脆”的记忆和书写。
2、培养学生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
生字词卡片,媒体资源:视频《泉水》,动画《泉水:生字学习》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导入新课
春天里,泉水唱着欢快的歌儿流进小池,流过平地,流到果园,穿过山谷,它给别人带来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板书并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利用视频《泉水》进行听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二、合作交流
1、卡片认读生字(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
哦、股、缝、罐、塔、杜、鹃、脆
教学方式:自读、齐读、指名读
注:“哦”的音是“”,不是“w”;脆的音是“cuì”,不是“chuì”
2、自读课文。要求: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读一读。(先自读再小组互读)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展示朗读,互相评价打等级。
4、泉水都流过了那些地方?(板书:山腰平地果园山谷)
【低年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此环节充分发挥组内资源优势,互补共享。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三、品读领悟
、理解课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组内学生轮流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读不好的句子大家共同指正,反复多读几遍。)。
1、小组读课文,讨论:泉水快乐吗?为什么?
2、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读好泉水说的四句话:
(1)泉水(高兴地)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泉水(快乐地)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泉水(愉快地)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泉水(兴奋地)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注:1、括号中的词语为教师所加,教师在教学中相机提示,可让学生填空,也可自己引导。
3、引读二、三、四、五自然段。
4、学生选读二、三、四、五自然段。(方式:自读、挑战读。)
5、学生选背二、三、四、五自然段。
6、这股泉水是从那里来的呢?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重点指导读好“冲出来”。
7、读好六、七两个自然段。(方式:跑呀,跑呀做重点指导。问:泉水要流到那里去?你从那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让学生参与评价,利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写字质量。同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更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
8、通读全文。
第二课时
四、巩固延伸
1、丁冬的泉水还会流到哪里?一路上它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
2、补充说句子:
泉水流到,它看见了,泉水说:“”
【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一积累:
读课文,自愿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还可以仿照书上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句子。
(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
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让学生读、摘、写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练习:
1、填空
()的杜鹃花()的身影()的镜子
()的山谷()的歌声()的果子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泉水有()、()、()、()的特点。
(2)泉水流过()、()、()、()。
(3)、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流进山谷
流过果园
流到平地
穿过小池
注:本题旨在巩固流进、流过、流到、穿过这4个词的搭配,教师可依据自己实际出其它题型区别这4个词。
3、照样子写一写:
例:很多很多
很多很清
很甜很美
4.延伸
泉水快乐是因为它帮助了姐姐、杜鹃花、果树、画眉鸟,愿大家都能成为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出示名言
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奉献和付出。------爱默生-
《泉水》是一篇文辞皆美的小散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读起来富有音乐感,让人心情舒畅。这样一篇美文无疑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而教师恰到好处的范读更是能把学生引入那欢快的泉水边,和泉水一路欢歌,一路洒下爱心,享受奉献的快乐。因此,在设计这课的教学时,我设计了好几处自己亲自参与的、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朗读过程,有范读,也有引读。我希望自己能带着学生一起去欣赏这篇美文,和他们一起在品读词句中感悟课文内容,接受课文思想的熏染。
终于等到上这一课了,然而,因为感冒,我的嗓子嘶哑,几乎发不出声音,更不用说读出泉水“丁冬丁冬”的那份清脆、悦耳与欢乐了。焦急的我努力让自己的情绪放松,再放松,试图借助电教媒体和比较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展开想象,把他们带到泉水边上,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朗读。如此启发,学生终于进入了情境,在互读互评中大多数学生找到了读这篇文章的感觉,读起来有了一番神韵,让我稍稍感到欣慰。
课后细想,我觉得真是对不起学生,对不起这篇美文。假如我的嗓子不是这番不中用,我一定会让学生从我的范读中切身体会到读书的美妙,使课文内容如清泉般流淌进学生稚嫩的心田,让他们的情感得到更好的激发和表达,一定能给学生更具个性化的朗读指导……为了学生,为了这一篇篇美文,为了不再愧对“范读”,我得珍惜自己!
水教案大班篇四
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测定;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3、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启发式谈话、图像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导入新课]
方法1 教师在黑板上挂出降雨和降雪景观图。向学生提问:这两幅景观图各表示什么天气?(降雨、降雪)降雨和降雪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我们统称为大气降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方法2 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或可以直接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或简单的工笔画)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讲授新课]
(板)一、降水与生活
(板)1、降水及其主要形式
问1:当老师提到降水时,你是怎么理解降水的?(学生自由回答)
明确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讨论:引入:天气多变,降水的形式多样,你发现自然界还有哪些形式的降水?分组讨论回答。(如雨夹雪,雨夹冰雹,人工降雨等,但是要注意露霜雾是在近地面由于气温和气压变化形成的,因此不属于降水。)
问2:在各种各样的降水当中,你觉得在咱们重庆地区,哪种形式是最主要的?
降雨是主要的降水形式
转折:你经常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里边关于降雨的大小有哪些等级划分? 暴雨、大雨、中雨、小雨。
(板)2、降雨的等级(暴雨、大雨、中雨、小雨)
师生互动:生活中,人们并不是严格按照气象部门的标准对降雨进行等级划分,而是根据感受来进行判断。如:毛毛雨――春秋,暴雨――夏天午后等。当下毛毛雨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多愁善感,情绪低落)下暴雨的时候你又有什么感受?(痛快,倍感清爽)雨后天晴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精神振奋)
转折: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发现降水对人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其实,降水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影响更大。
(板)3、降水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活动提供话题p54:
a.连续24小时的暴雨; b.阴雨连绵一个月;
c.有近两个月没有下雨; d.某城市下了大雪;
活动步骤:
a教师活动思路:
a.让学生阅读第一项教材给出的影响案例,以此做参照,思考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活动;
b.把学生分成六人一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并形成共同意见;
c.各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宣读本组的结论;
d.你能依照上面的方法,补充话题吗?
b学生活动步骤:
1.各小组根据话题的要求,进行发散思维。
2.全班交流。
3.再思考、再分析、再交流。
4.学生补充话题:
a.某地下了一场酸雨
b.某乡下了半个时辰的冰雹
承上启下:在交流中我们认识到,只要降水适时适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就是有好处的。但是“适量”,这个降水量除了人们直观的感受外有没有准确的测量方法呢?
(板)4、降水的测量
学生阅读:p54《降水量的测量》
教师事先布置阅读目的 明确测量(雨量器和量杯)、单位(毫米)、 测量方法〔教师进一步说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年降水量。教师要特别强调: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转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说说当地一年内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匀;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转入降水的季节变化。
(板)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教师说明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教师边鼠标点击,边说明。引导学生了解降水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跟着绘制。
(1)显示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此表也可以根换成本地区的具体数据)
月份123456789101112
降水量/毫米10522477181135169112572412
(2)画面显示一个长方形图(指导学生要把握图幅的大小,不要过小或过大)。
(3)画面显示横坐标,依次标注12个月份。(指导学生把横坐标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标注月份)
(4)画面显示纵坐标,依次标注降水量刻度,单位是毫米(指导学生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据资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来确定。如本资料中,最高值169毫米,最低值5毫米,因而每个刻度就应确定为30毫米或50毫米,总刻度从0至200毫米就行了)。
(5)画面逐月显示12根柱形,说明12根柱形表示12个月的降水量,每根柱形的高低表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12根柱形的降水量之和,表示年降水量(指导学生根据资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依次画出12根柱形,注意提示学生每根柱要画在横坐标每等份的中央,即12根柱形之间的距离要相等,不要太粗或太细)。
某地各月雨量的分布
3.学生画好图后,鼠标点击读图要求,引导学生分析该地降水在一年的季节变化情况。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7、8、9月份)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1、2、3、4、11、12月份)
(3)该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约749毫米)
(4)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该地全年降水较多,且不均匀,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水较少)
4.多媒体展示反馈练习。
5.活动小结.根据以上分析,总结降水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先让1??2名学生谈谈,大家补充,最后归纳:首先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以及计算全年的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内的季节变化情况,包括该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匀,什么季节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节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
[本节课程小结]略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生活
1、降水及其主要形式
2、降雨的等级(大雨、中雨、小雨)
3、降水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4、降水的测量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绘制
降水柱状图
判读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二课时)
万州天兴学校 陈逸如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3、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问题:1、什么是降水?降水有那些形式?最主要的是降水形式是什么?
2、降水的测量单位?
3、降水的季节变化一般用什么图来反映?(降水柱状图)
[学习新课]:
活动:
根据a??e五地的全年各月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地方的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最多月与最少月相差多少毫米?(b图所在的地方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最多月与最少月相差约200毫米)。
(2)哪个地方各月降水量都很少?少到什么程度?(e图所在的地方全年少雨,少到连续几个月不降一滴水)
(3)哪个地方的降水量冬季多,夏季少?年降水量约多少毫米?(d图所在的地方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年降水量约850毫米)
(4)哪个地方各月降水量适中,分布比较均匀?各月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左右?(c图所在的地方雨量适中,各月降水量分配比较均匀,而且大致都在50毫米左右)
(5)哪个地方各月的降水量都很多,最多的月份在多少毫米以上?(a图所在的地方各月降水都很多,最多的10月份降水量达到400毫米以上)
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教师评价点拨后承转: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节上有变化,就不同地方来说,降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多,如a地,(指图)有的地方少,如e地,(指图)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板书:三、降水的分布
1.教师指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2.多媒体展示课本p56图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分析下列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4)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
3.以“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为底图,教师边鼠标点击,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读图要求,边得出结论。
(1)画面显示用红色勾勒出赤道,并闪烁。对赤道附近降水量在20xx毫米以上的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一问的结论: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xx毫米以上。
(2)画面显示用蓝色虚线勾勒出南、北极圈,并闪烁。对两极地区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二问的结论: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
(3)画面显示用绿色虚线勾勒出南、北回归线,并闪烁。然后用黑色块分别闪烁回归线东西两侧的降水量,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三问的结论: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画面分别显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南回归线和南极圈,让学生指出是哪两带?(北温带和南温带)然后对温带地区内陆和沿海地区降水量分别闪烁,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四问的结论: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画面分别显示乞拉朋齐和阿塔卡马沙漠所在地方及降水量,并闪烁。让学生从两地所在的降水量的多少,得出第五问的结论: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乞拉朋齐,最贫乏的地区是阿塔卡马沙漠。
4.通过以上读图分析,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板书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5.让学生回忆影响世界各地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的因素有哪些?(纬度、海陆、地形)同样,使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也是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因素影响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受地形的影响。
6.多媒体演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1)画面显示山体。
(2)画面显示暖湿气流,并沿坡爬升,闪现云层、降雨。
(3)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哪是迎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多)哪是背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少)大家评判补充,使学生认识迎风坡和背风坡及其与降水多少的关系。教师并给学生说明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印度境内),位于迎风坡,因而降水很多,被称为世界“雨极”。
板书 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课堂小结]
多媒体展示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边检测,边质疑,边归纳知识要点。
水教案大班篇五
1、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
2、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及水污染的严重性。
3、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温开水一杯牛奶一杯白酒一杯(杯子为透明的)。
自制幻灯片五张(水可以发电、灌溉农田、灭火、企业乱排乱放污染水、公园里人们随手往河里扔垃圾共五张幻灯片)
将幼儿分组坐,每组一盒干净的水,脏手绢和幼儿人数相同,肥皂与幼儿人数相同。
稳定幼儿情绪,请小朋友听倒水的声音,“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1、了解认识水,让幼儿知道水是流动的,透明的、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液体,出示牛奶和水,让小朋友观察颜色。
师“这是一杯牛奶,小朋友看看牛奶是什么颜色的呀?老师这儿还有一杯水,小朋友看看水和牛奶的颜色一样吗?小朋友透过水和杯子还能看到老师的手指呢。这说明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的。
(出示一杯温开水、一杯百醋、一杯白酒)(杯子是透明的)
师:“小朋友看,这有三杯透明的液体,其中只有一个杯子里装的是水,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想办法将水找出来“(启发幼儿闻或尝)
师:“请小朋友试试能将水拿起来吗?
(通过此尝试,让幼儿感受水是流动的)(每组都有准备好的一盆水)
师:“通过我们以上做的小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水是无色无味会流动的液体。
2、讨论水和人类的关系
师:“小朋友知道水都有什么用呢?(请幼儿自由发言后,看幻灯片)
(此过程让幼儿懂得水可以灌溉农田,还可以发电、灭火,水的作用可大了,结合幻灯片向幼儿讲述水的作用,再通过幻灯片让幼儿了解有是怎么被污染的如:公园里的小河上一些人乱往河里仍垃圾,一些企业乱排、乱放导致了水污染。)
3、教育幼儿保护水,节约用水。
师:“小朋友知道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吗?(不乱仍垃圾,还要注意节约用水,每次洗过手后,要将水龙头关上,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师:“我们桌上的水已经被小朋友玩脏了不能喝了(幼儿体验水是流动时玩脏了)
但是这些水要是白白的倒掉多浪费呀,小朋友想想这些水还能用来干什么呢?
(可以用来洗脏手绢或给花浇水等等)
水教案大班篇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1.板书课题。
2.教学泼。读准字音po,怎么记这个字?
3.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文,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tong hu shi lin
2.(出示词语)水桶互相湿淋淋幸福
jiao sai ken li banna
象脚鼓赛龙舟不肯离去西双版纳
feng huang dai ji
凤凰傣族吉祥
(1)自读生字词。
(2)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字音:
赛:读平舌音。
湿:读翘舌音。
幸:读后鼻音。
离、淋:读边音。
字形:
幸:不能跟辛混淆。
(3)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4)去拼音,齐读词语。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5.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2.指名回答。
3.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2.简介:西双版纳凤凰花。
3.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4.从第1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5.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五、教学生字。
课文读的好,字也会写得好。
1.分析字形。
互、泼、离: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2.指导写字。
备:上面的〩,要包住下面的田。
旁:中间的ー写得长些,包住下面的方。
幸:第三笔横要长。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 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
xiang zheng zhun bei po shui yi nian yi du
( ) ( ) ( ) ( )
pang bian li qu ken ding shi lin lin
( ) ( ) ( ) ( )
二、数笔画,填空。
离:共()画,第9画是()。
互:共()画,第2画是()。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定的句式。
3.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4.扩大知识面,了解其他民族的风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新授。
1.教学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指读这一天有的撒上花瓣部分。
a.哪几个词写出了人们盼望泼水节的到来?(板书:早早、早已)
通过你的声音把傣族人民盼望已久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b.你看,就连那清水有的洒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c.生回忆说。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e.有感情齐读第一句。
(3)指导读书开始泼水了-------人人脸上笑开了花部分。
a开始泼水了,怎么泼的呢?-----读读书,可做做动作。
b看看图,你如果参加泼水节,你希望是谁?为什么?
c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
(4)指导读书清水是吉详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部分。
a喜欢过泼水节吗?指名答。
b指名朗读怎么能不高兴呢!读好感叹句。
(5)有感情地齐读第2自然段。
2.教学第3自然段。
(1)泼水节不仅仅泼水呢!
(2)自读第3自然段
(3)这个自然段中也写了一系列的动词,写得多么准确呀!
(4)齐读第二句。
(5)你也能用这些一系列的动词说一段话?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3.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的风俗?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作业 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淋()幸()味()桶()
林()辛()末()通()
二、造句
------有的------有的------:
三、搜集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然后全班开个以民俗为题的读书汇报课。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
2.做课堂联习。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跟傣族人民度过了欢乐的泼水节,那场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全班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
1.看录象,读读书上的语句,再自己背背。
2.同座位互背,还可以做做动作。
3.指名背。
4.全班齐背。
三、做课堂作业 。
作业 设计
一.在挂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花瓣()的泼水节
()的鼓点()的清水
()的鸟儿()的生活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来鸟岛玩的人很多。
很多人来鸟岛玩。
1.小草上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小露珠。
2.花丛中飞舞着美丽的蝴碟。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一天,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到了大街上。
2.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不肯离去。
四.造句。
一年一度
迎来
附:板书设计 :
21.欢乐的泼水节
早早 早已
追赶 泼水
水教案大班篇七
设计思路:自进入主题《我们的城市》后,孩子们发现只有空气新鲜、环境干净、整洁的地方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当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提高环保意识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点,环保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实践已为人们所赞同,因此,环保教育的时间定位一定要从未来转移到现在,重点要从幼儿教育抓起。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将决定我国环境的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程,对此我班进行了一系列的环保教育探索,从《空气变新鲜了》《小猫搬家>到今天的《水变干净了》,目的是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具有环保意识的绿色小卫士和在保护、节约水资源的同时,也让孩子潜意识到资源的再利用性。
名称:水变干净了
目标:1、感受过滤现象。2、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准备:棉花、沙子、漏斗、毛巾、海绵、筷子、调羹、纱布、金鱼缸等
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怎样把脏水变干净
1、提出实验要求:想办法将脏水变干净,5分钟后把结果和原来的脏水做比较。(幼儿自由探索)
2、交流分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二、第二次探索:我的水更干净了
1、第二次提出实验要求:尽量用上所提供的材料10分钟后把你的结果和刚才的水做比较,同时把你的办法和结果记录下来。(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2、交流分享,经验提升:
(1)请成功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并演示。
(2)师小结:过滤---把脏东西挡住,把水变干净的方法叫过滤。
(3)留疑: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也会用到过滤这种方法?
是呀现在可以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于是人们想办法将天上的雨水、江水进行多次过滤,就变成了我们吃的自来水。为了保护我们的水资源请大家节约用水。
评析:这次活动我感触颇深的是在第二次的探索环节中,有很多孩子都不知道怎样正确使用沙子,只知道沙子有驱除垃圾的作用(来缘于鸡清除身上的垃圾)。孩子的这种反应其实是在我的意料之中的,但是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还是有些抄之过急,其实实验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在净化之后再进行过滤那么才会得到孩子们所要的结果,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种遗憾。今天的活动我明白到:一次活动的成功,考验的不仅是老师的教学能力,而是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我将材料置放在区域活动中让孩子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