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俄罗斯酒文化特点 俄罗斯酒文化趣事(模板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俄罗斯酒文化特点 俄罗斯酒文化趣事篇一
摘要:俄罗斯人酷爱喝酒,在俄罗斯伏特加酒可以看做是俄罗斯人民重要的精神营养品。酒业的发展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俄罗斯索具备的性格:勇敢无畏,奔放,豪爽与伏特加酒密不可分。
关键词:俄罗斯饮酒文化国酒伏特加
俄罗斯人的生活非常有情调,酒就是他们调节生活的重要元素之一,假如我们做个调查,世界上哪个民族是最愿意饮酒的,那么俄罗斯必定会首当其冲。在俄罗斯你经常会看到的是一些中年甚至是老年妇女来到酒吧里连座位都不用找,到了吧台直接就是“来个100克!”,二三分钟就可以搞定这些伏特加。
1.俄罗斯人民对酒的喜爱
由于俄罗斯天然的地理环境,大部分地区常年处于严寒状态,为了对抗苛刻的自然条件,酒便成了俄罗斯人最好的朋友,这也就解释为什么酒文化在俄罗斯文化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
饮酒习俗是人类生活习俗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国家、地域和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饮酒习俗,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及生活习惯甚至是性格特色,都可以在其饮酒习俗中得到一定的体现。在饮食文化中,各个民族的传统酒与各国特有的酒文化一同发展,并且形成了这个民族特有的文化色彩。在俄罗斯,绝大多数的男人爱喝酒、能喝酒,有的人甚至于把酒称之为俄罗斯男人的“第一妻子”,这种比喻虽然不是很恰当,但是从中却可以发现俄罗斯人对酒的钟爱程度之高。许多年来,酒早已成为了俄罗斯人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以前有一则故事里面讲到:中国人在见面的时侯常问“吃了吗?”,俄罗斯人在见面时常问“你喝了吗?”。
俄罗斯的酒文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由于俄罗斯制蜜业的发展,俄罗斯酒业也随之应运而生。2)自公元880-890年与葡萄酒酿造工艺相似的蜜酒开始在俄罗斯民间出售。3)公元921年桦汁酒开始出现,同时人们开始尝试蜂蜜和啤酒花的新组合。4)公元996年俄罗斯民间已经熟练运用对于蜂蜜的蒸煮。5)公元1284年,俄罗斯啤酒终于出现了。6)15世纪40-70年代俄罗斯人的骄傲――伏特加横空出世。被称为国酒的伏特加甚至于被一些西方人当作了俄罗斯的代名词。2.俄罗斯的国酒-伏特加的历史文化 伏特加酒以谷物或马铃薯为原料,经过蒸馏制成高达95°的酒精,再用蒸馏水淡化至40°-60°,并经过活性炭过滤,使酒质更加晶莹澄澈,无色且清淡爽口,使人感到不甜、不苦、不涩,只有烈焰般的刺激,形成伏特加酒独具一格的特色。因此,在各种调制鸡尾酒的基酒之中,伏特加酒是最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变通性的一种酒。
19世纪中叶,(即伏特加)一词被收录于标准俄语词典中,它源自俄语“生命之水”当中“水的发音,相当于中国的“白酒”,在俄罗斯几乎所有的白酒都叫伏特加。由于 当时伏特加酒制造工艺尚不成熟使其味道欠佳,加之粗俗的酒馆文化,伏特加酒遂被上流社会视粗俗的象征,因此它最初的消费者只有底层民众。然而今天伏特加酒被称为俄罗斯的“国酒”,一位俄罗斯诗人曾深情吟道:伏特加酒与伏尔加河一样源远流长。可见,伏特加酒早已根深蒂固地植入俄罗斯人民的心中。在俄罗斯的历史长河中,伏特加酒不单是做为饮料和文人们对酒当歌的享受,它也以自己特有的身份象征融入到俄罗斯的各个层面。说到伏特加酒,不禁想到斯大林面对资本主义世界与喝伏特加酒之间的矛盾时所做出的选择。斯大林说过这样的话:“什么好一些:是受外国资本的奴役,还是让人们喝伏特加酒?很清楚,我们选择了伏特加酒。”显然,斯大林深刻理解伏特加酒对俄罗斯农民、农村的重要性,理解伏特加酒在民心和政治上无可替代的作用。当伏特加酒和政治相结合时,它就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政治符号。
3.现如今俄罗斯人民与酒
但是在苏联解体后人们的饮酒习惯被彻底改变了,俄罗斯联邦成立后,国家经济的大力发展和文化层次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啤酒和西方进口酒的饮用量也大大增加,而国酒伏特加也在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在俄罗斯,人们的饮酒文化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转变,少饮甚至不饮正在成为当今时尚的主流。那种举杯豪饮的做法也正在逐渐被俄罗斯人所摒弃。在俄罗斯的许多发达城市当中人们对于酒的饮用习惯也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喜欢慢慢的浅酌,在口中仔细品味着酒的魅力,而不再像以前那样举杯好饮直到喝的烂醉如泥。在这之后各种各样的酒走入了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而在这其中俄罗斯更是曾经非常尴尬的前后反复的提出了“戒酒令”与“解禁令”。
“酒”在俄罗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既是俄罗斯这个民族的一种标志,更是一种文化品位的象征,这也就形成了俄罗斯所独有的酒文化。俄罗斯酒文化作为俄罗斯文化的一种颇为重要的表现形式,贯穿于整个俄罗斯的发展。了解俄罗斯酒文化对于深度了解俄罗斯文化的帮助毋庸置疑!
参考文献:
[1] 钱瑞娟,国外的饮食文化[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3] 韩显阳.禁酒-俄罗斯的沉重话题[n].新晚报.2005年4月13日
[4] 金亚娜,俄罗斯国旗[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5] 蔡秋茹,伏特加与俄罗斯社会生活[m],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年
[6] 姚雨杉苏钰刘涧南.嗜酒如命闻名世界[j].环球时报.2006年
[7] 肖恩,伏特加的国度[j],新知客,2007年02期
俄罗斯酒文化特点 俄罗斯酒文化趣事篇二
俄罗斯的饮酒文化
姬晨笛 法学院 201221040027
一、俄罗斯酒文化简介
伏特加是俄国和波兰的国酒,是北欧寒冷国家十分流行的烈性饮料,他的历史悠久,产生于14世纪左右,其英文名为“vodka”,出自于俄罗斯的一个港口名“viatk,含义是“生命之水”。俄罗斯伏特加酒液透明,除酒香外,几乎没有其它香味,口味凶烈,劲大冲鼻,火一般地刺激,其名品有:波士伏特加(bolskaya)、苏联红牌(stolichnaya)、苏联绿牌(mosrovskaya)、柠檬那亚(limonnaya);斯大卡(starka)、朱波罗夫卡(zubrovka)、俄国卡亚(kusskaya)、哥丽尔卡(gorilka)。自从1917前苏联十月革命后,很多俄罗斯人流亡国外,同时也把酿造伏特加酒的工艺和秘方带出国门,所以现今世界有很多国家都生产伏特加酒。俄罗斯因气候原因,人们以嗜酒著称,所以,伏特加的需要量极大。不论在任何时期,伏特加的销量都不曾递减。前苏联时期,戈尔巴乔夫曾发动过一场规模不小的反酗酒运动,倡议减少伏特加的销量,引起了全社会的轩然大波。响应者寥寥无几,最后以失败告终。伏特加在俄罗斯已有五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依靠它俄罗斯人才得已渡过漫长寒冬和战争时期的艰难岁月。由此可见,伏特加与俄罗斯人有着不解的缘份。好的伏特加用黑麦和山间清泉水酿成,比如像“金环牌”、“大使牌”,不过市面上少见,大多被拿去出口外销。大路货伏特加用小麦或土豆加水酿成,味道远比上述品
牌逊色得多,首先小麦、土豆比不上黑麦,其次水的质量远达不到清纯的地步。较为常见的有“首都牌”、“莫斯科牌”、“水晶牌”。“首都牌”伏特加味道发甜,较柔和;“水晶牌”温润中略带辛辣,苦中有甜。这些伏特加都属于中度酒,不高于45度。在喝不到祖国产的好伏特加时,俄罗斯人的眼光便瞄向进口的伏特加。特别是美国产的“古典牌”和瑞典产的“史米诺夫牌”,有伏特加之冠的美称,不仅装潢讲究,酒的味道也不错,受到俄罗斯人的一致称赞。尽管物价每日每时地飞涨,人们囊中羞涩,但进口酒伏特加销量不减。俄罗斯人喝伏特加,具有梁山好汉之气魄,再烈性的酒也是一口闷,随后紧握拳头,“哈”的一声吐出酒气。好的佐餐食品一般有薰鱼、肉、鱼子酱、火腿肉、腌黄瓜、沙拉、蘑菇等。其实喝好酒须慢功,轻斟浅酌才能品出真滋味。也许俄罗斯人的这种喝法才称得上喝出了气魄,喝出了胆略。
二、俄罗斯酒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
500年伏特加仿佛就是俄罗斯历史的见证,伴随着俄罗斯人经历了东欧和亚洲君主的铁蹄、沙俄的统治、十月革命、卫国战争、以及苏联解体。俄罗斯将士的骁勇善战和不畏严寒是世界闻名的,度数极高、一点就着的伏特加的作用应该说功不可没。据说,二战中,苏联军队的战功奖励就是每天100克伏特加酒。俄罗斯作家维克托·叶罗费耶夫专门研究了伏特加的历史,他称伏特加酒为“俄罗斯的上帝”,认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俄罗斯的命运。叶罗费耶夫的观点上去有些耸人听闻,但其实伏特加这个名字在俄文中就是“生命之水”的意思。根据传说,伏特加最早为十五世纪晚期克里姆林宫楚多
夫修道院里的修道士所酿。起先修道士们酿酒所用的酒精要从热那亚进口,后来便逐渐开始采用本地用黑麦、小麦和绵软的山泉水生产的酒精。将酒精与水混合的制酒方法沿袭自地中海文化,尤其是古希腊。到了1533年,俄罗斯将伏特加的生产放开给小酒馆业主,从此后,“狂欢”——对于原本只饮蜂蜜酒的俄罗斯人来说本是“酩酊大醉”的代名词——现在已经成为了日常活动。好景不长。1648年,一场暴动在莫斯科的一家酒馆里爆发,随后蔓延到了其他市镇,危急的情势让当局看到了伏特加泛滥后带来的后果:全国三分之一的男人都欠着酒馆的酒钱,而农民们又因为沉溺酒肆而荒耕数年。于是,俄国政府收回并垄断了伏特加的销售权,这就意味着酿酒商的利润越来越少。从那时起,伏特加就多了一个特征——家庭酿制。这一垄断权曾先后六次被撤销(最近一次是被1992年的叶利钦政府撤消),同时也六次被恢复(最近一次恢复则是在1993年叶利钦痛感造酒业罪案频频时),但每次反复最终都只能进一步让人们为伏特加疯狂。“我为如此嗜酒成性的俄罗斯人民感到难过!”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对其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说。1894年,维特推出了一项旨在提高伏特加质量、同时也巩固了政府垄断地位的计划,俄国化学大师门捷列夫曾经担任过这一计划的负责人。在此之前,伏特加的酿制过程非常简单:一份酒精加一份水,再调入少量其他添加剂以去其辛辣(如斯托利奇那亚牌伏特加里的添加剂是糖)。支持饮酒的知识分子最爱提的名字也许还不是门捷列夫——尽管他发现了调制伏特加的最佳比例(即酒精比例为40%),而是俄国生理学家尼古拉·沃洛维奇,沃洛维奇的研究认为,每天饮用50克伏特加有强心活血之功。就在民间禁酒组织陆续出现于全国各地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政府再次宣布禁酒。一战结束后,十月革命爆发,但禁酒令仍未解除,趁着全国一片混乱之时,红军和白军都四处免费“光顾”伏特加酒馆,滥饮一气。波赫列布金在论文中幽默地指出,红军最终赢得了胜利,原因之一便是他们更好地守住了酒馆,并以枪刑来处罚酗酒者。二十年代中期,列宁废止了禁酒令以赢得民心。列宁下令生产“里科夫加”(以当时的苏联财长阿列克谢·里科夫命名),此酒因酒精含量稍低(35%)而较伏特加更为温和。但列宁逝世后,伏特加重又返回人们的生活中,其强劲的销售额也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做出了贡献。苏德战争打响后,苏联国防部规定,前线士兵每天每人能获得100克伏特加的配给。所以苏联的伏特加酒厂一致认为,苏联之所以能打赢纳粹,靠的就是两样:伏特加,以及喀秋莎火箭炮。到了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国家控制酒类生产的时代也宣告结束,整个伏特加酿制业于是乱作一片。与此同时,俄罗斯被“新俄罗斯人”带上了“万恶”的资本主义轨道,而这帮新富当年就是靠着走私伏特加发达起来的。伏特加的发明过程很少见诸史籍,不过这个过程倒不见得传奇。俄罗斯人认为伏特加神圣且永恒,不会因历史而改变。1977年,美国的伏特加酿造公司集体起诉苏联的酒厂,指控后者意图让人们相信美国市场上的本土伏特加是不正宗的,随后引发的商业丑闻则掀起了伏特加历史的研究热潮。然而,真正威胁了苏联人的却不是此事。同年,同是华约成员国的波兰宣布自己才是伏特加的真正原产地,苏联无权将其生产的白酒命名为
“vodka”。紧张的苏联官员立即动身寻找能够重证其为“伏特加之乡”的能人,最后这个重任落在了历史学家波赫列布金的肩上。波赫列布金不负众望,著文论称波兰人始酿伏特加晚于俄人数十年。可叹重振俄国酒威的波赫列布金两年前被杀害在莫斯科南郊的家中,据传系波兰人所为。19世纪中叶,“водка”(vodka)一词开始被收录于标准俄语词典中,但此时的伏特加仍被上流阶层视为没有文化——甚至是粗俗——的象征。伏特加最初的消费者就是底层民众,这只能怪当时用木精酿制的伏特加质量太次,闻起来极像机油,而粗俗的酒馆文化也是一大原因。此外,在19世纪晚期以前,伏特加一直是散装,惟一的计量标准是“vedro”(即桶,一桶伏特加约有12公斤)。伏特加与其他任何种类的白酒都不一样,因为人们从来没有为喝伏特加找到过正当的理由。法国人会赞美科涅克白兰地的芳香,苏格兰人会夸耀威士忌的口感,而伏特加,既无色,又无臭,亦无味,喝起来还很呛。俄罗斯人喝伏特加,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一口灌下去,然后傻笑,然后骂娘,然后四处找人“醒酒”。所以对俄罗斯人来说,把伏特加直接注射到血管里,和喝下去没什么区别。虽说伏特加天生劣质,但到了后来也算是有了自己的文化。伏特加文化有自己的传统(如“一端杯,杯莫停”),有自己的口号(如“伏特加是红酒的姨娘”),有自己的讲究(在俄罗斯,醉汉是和酒鬼区别对待的,因为前者每天要等到下午五点才开始饮酒),有特制的下酒菜肴(如鱼、腌黄瓜、肉冻、泡菜),当然,还少不了敬酒辞,也就是任何一个值得端起酒杯的共同话题。
伏特加的畅销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冒牌酒、质次的酒也涌人真酒的货架中,以次充好、滥芋充数、欺骗顾客。有的假酒外观上被伪装得天衣无缝,看似无可挑剔,实则酒精过量,有的甚至危害人的生命安全。为此,电视台不只一次曝光披露假冒伪劣品,以告诫人们谨防上当受骗。伏特加还导致另一个人们谈论已久的问题:酗酒。由于气候原因,冬季喝酒能补气、强身、抗寒,有诸多好处,这也是俄罗斯人喜欢饮酒的重要原因。俄罗斯伏特加最初用大麦为原料,以后逐渐改用含淀粉的马铃薯和玉米,通过重复蒸馏,精心过滤的方法,除去酒精中所含的毒素和其它异物的一种纯净的高酒精浓度的饮料。由于在人们的印象中前苏联各联盟尤其是俄罗斯酗酒的人较多,所以人们误认为伏特加酒一定是一喝即醉的烈性酒。其实,伏特加的酒度在40度至50度之间,与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金酒差不多,只因国外习惯以40度酒度作为烈性酒的分界线,所以它被视为烈性酒。伏特加控制了相当多的俄罗斯人的意志和意识。除却家庭不幸和街头狂欢,除却幻梦与理想,伏特加带给俄罗斯人的还有无数的自杀、他杀,以及非自杀非他杀的莫名死亡(俄罗斯人闲谈时爱聊的主题包括谁谁谁酒后狂呕时把自个儿噎死了,以及谁谁谁酒醉后一脚踏出大楼的窗户)。然而,几乎所有的俄罗斯人在面对醉酒撒疯时心情都很愉快。过去几个世纪来,这种愉悦感屡屡令外国访客惊讶不已。1676年出使俄国的荷兰外交官巴尔塔萨·柯伊特写道:“我们只看到了浪荡之徒的羞人举止,围观其醉态之众反令其更加放肆。” 三个世纪之后,在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作家维涅狄克特·埃洛费耶夫的笔下,一切
仍暗合着柯伊特当年的记录:“俄罗斯每一个有一点点价值的人,每一个对国家有一点点用的人,都在像猪一般狂饮。” 不管戈尔巴乔夫等人能数出伏特加的多少坏处,出生于以喝酒狂放著称的西伯利亚的俄罗斯当代作家叶夫金尼·波波夫仍坚信,在这个不那么完美的国家里,正是伏特加支撑着俄罗斯人民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伏特加提供了一种真正与政治无关的私人空间,一个可以在幻想的自由中得到放松、忘却烦恼、纵情做爱的地方。文学与饮酒,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未像在俄罗斯这样紧密。不管是革命者尼古拉·涅克拉索夫,还是流亡作家亚历山大·库普林,也不管是斯大林主义者亚历山大·法捷耶夫,抑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米哈伊尔·肖洛霍夫,无不是贪杯之人。波波夫对我说:“伏特加令构思情节更加容易。”
三、俄罗斯酒文化与俄罗斯民族性格
俄罗斯作家维克托·叶罗费耶夫说过:“其他国家的人们是喝酒,在俄罗斯不是喝酒,我们喝的不是伏特加,我们正在喝的是我们的灵魂和精神。”伏特加语源于俄文的“生命之水”一词。时至今日,伏特加无疑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的“生命之水”。俄罗斯人喝伏特加的方式从来不是浅酌,而是真正的杯底朝天的痛饮。有统计显示,平均每个俄罗斯男子每两天就会“干掉”一瓶伏特加酒。而在俄罗斯,无论是温馨的家庭聚餐,快乐的婚礼上,还是悲伤的葬礼上,都会见到痛饮伏特加的人们。伏特加不仅仅能壮胆,同时也能令醉者大受自遣和自责的折磨,而这些感受恰恰是俄罗斯民族矛盾性格的特征。所以,喝醉了的俄罗斯人常常会问酒伴的一句话是:“你尊重我吗?” 2003
年,一座伏特加博物馆在莫斯科落成,还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来给五百岁的伏特加贺寿。可以说,五百年的伏特加史,就是五百年的控制与反控制史。五百年来,俄国政府一直想要控制人民对伏特加的依赖,而每一次控制都只能令人民对其依赖更深。然而,也许这么说有些奇怪——这次诞辰五百年庆典有可能成为伏特加的告别仪式。麻醉品专家弗拉基米尔·努日尼认为,戈尔巴乔夫的禁酒战争根本就是“反科学”的,而真正可能打赢这一仗的,也许是俄罗斯正在拥抱的资本主义制度。努日尼指出,新一代的俄罗斯企业家已经不饮伏特加,这些年轻人早已改喝啤酒,对他们来说保持清醒的头脑很重要。而在私营企业里,酗酒的员工则会被开除。因此,努日尼认为,只要经济发展势头好,15至20年的时间就能带来极大的改观。戈尔巴乔夫也说,未来将在啤酒和红酒身上。伏特加文明正在发生分化。莫斯科的精英们喝的不是进口酒就是高级伏特加。他们饮酒,但从不喝醉。而滴酒不沾也在慢慢地成为一种时尚,主张禁酒的总统普金就为全国树立了榜样。但在广袤的外省,这种转变仍不显著。而在农村地区,伏特加仍然具有代金价值。对那里的人来说,他们需要做出选择的不是“喝红酒还是喝伏特加”,而是“喝劣质伏特加还是喝自酿的伏特加”,而昂贵的优质伏特加只是一种可以用来显耀的奢侈品。简而言之,我们的伏特加大神不会轻言放弃,但是它可以被驯服,甚至被放逐到历史的迷思中去。伏特加一直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摇摆。高尔基在自传中写到他在伏尔加河畔度过的童年时说,人们为高兴而喝,人们也为悲伤而喝。这就是俄罗斯人的性格。1398年,热那亚商人把伏特加作为药
物卖到俄罗斯。到15世纪,热那亚人用谷物酿酒秘方终于被识破,俄国人把热那亚人的酒称作“水”,把自己改良后度数更高的伏特加称作“好酒”“纯酒”。伏特加就此成为俄国人的“生命之水”。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某种意义上俄国史就是伏特加酒史。就连十月革命的爆发,也与伏特加直接关联。一战中沙皇把持着伏特加专卖权,以此作为战争的主要财源。布尔什维克号召工人阶级不要造酒、喝酒、卖酒而起来革命。托洛茨基在《伏特加,教堂和电影院》一文中说,革命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工人的8小时工作制和伏特加专卖权,号召工人在酒瘾上来后到电影院解除烦躁。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实行禁酒政策,列宁说:“伏特加和其他流毒会把我们领回到资本主义时代。”但没有伏特加,就没有俄罗斯。要不是伏特加,禁酒的苏联共产党政权可能延续不了70年。上世纪30年代,为加强备战,斯大林下令取消禁酒令,大量生产伏特加,以支持国家财政,为苏联挣回15%以上的财政收入。到了70年代,伏特加为国家财政贡献30%的收入。直到今天,它仍给俄国带来超过5%的国家财政收入,去年高达32亿美元。伏特加同样“泡出”了俄罗斯的民族性:心大,胆大,魄力大,常给世界惊讶。大国沙文主义、宏大才美的心理取向、大国就是强国的政治观,从某种角度看,正是“酒家气氛”。二战时苏军在首都即将遭受灭顶之灾的最后十几天,居然展开反攻,一口气把红旗插到柏林城上。冷战中苏联宇航员返回地面被确信无法生还时,赫鲁晓夫下令国家电视台直播“英雄为国殉职”的壮烈场面,让全体人民为他送行。科索沃战争期间,看来只有打“口水战”能力的叶利钦出奇制
胜,让俄军成为第一支出现在科索沃的外国军队……这些震撼世界的举动,也许只有喝过伏特加酒的人才有魄力做出。好酒的俄罗斯人喜欢扎堆,集体主义和平均主义可谓根深蒂固。因此共产主义理念无需太多的宣传,就能在民间得到响应。无论在酒桌上、农庄里,还是在政府内,一旦形成共识就要大家遵守,不允许也懒得去„特不同政见”。酒喝多了,也养成俄国人“迷迷糊糊随大流”的习惯,俄国的法律注重保护国家而不在乎个人利益,领袖像农庄主那样置于法律之上。俄国人办事懒散,“不要忙着回答,而要忙着倾听”是教条。他们喜欢运用“原则上可行”这个模糊的术语,以倒在热情地承诺后有机会做出灵活的修正。
俄罗斯酒文化特点 俄罗斯酒文化趣事篇三
从酒文化看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历史上应该没有哪个民族像俄罗斯这样对酒如此痴迷。俄罗斯是个酒的民族,性情开放的民族,好客的民族,野性的民族。无论男女老幼,对酒都是一样痴迷。也许是由于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北部寒冷地区,气候寒冷,为了对抗严酷的自然条件,长期以来把自己灌醉可能是唯一的消遣,也只有喝醉了才能度过漫漫寒冬。所以俄罗斯人爱酒是有其原因的。
俄罗斯人喝酒一般只喝本国特产伏特加。俄罗斯伏特加起源于14世纪,其原始酿造工艺是由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传入的。500年伏特加仿佛就是俄罗斯历史的见证,伴随着俄罗斯人经历了东欧和亚洲君主的铁蹄、沙俄的统治、十月革命、卫国战争、以及苏联解体。俄罗斯将士的骁勇善战和不畏严寒是世界闻名的,度数极高、一点就着的伏特加的作用应该说功不可没。据说,二战中,苏联军队的战功奖励就是每天100克伏特加酒。
伏特加酒不仅是俄罗斯人生活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他们精神的寄托,它生动的反映并深深地影响了俄罗斯的民族性格。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使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鲜明的特点。俄罗斯人豪放勇敢,有时却不免爱走极端;他们热情好客,有时也宣泄无度,毫无节制;他们热爱生活,有时却消极遁世。
伏特加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发展轨迹。首
先,伏特加酒造就了俄罗斯人崇尚酒文化的性格。这种酒文化更多地体现在俄罗斯民族对伏特加酒的喜爱上。在俄罗斯,伏特加酒被看作是上帝。俄罗斯人每人每年平均要喝掉67瓶伏特加酒,俄罗斯男人更是疯狂地爱着伏特加酒,把伏特加酒看着成是自己的“第一妻子”,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能看到一群群的俄罗斯人,手中握着伏特加酒瓶在公路上、公园里摇摇晃晃地喝酒。历史上的6次对伏特加酒的垄断都没有让伏特加酒消失,人们并没有改掉酗酒的习惯,反而躲在家里酿造伏特加酒。其次,伏特加酒作为一种社会催化物使得一些民族性格特征更加突出。酒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酒可以催化一些情感,使得更具感情色彩。在中国早就存在“借酒助兴”之说;酒可以使得一些好的性格继续发展,也使得一些性格缺点沉沦下去。伏特加酒作为俄罗斯主要的酒种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催化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俄罗斯向来以勇猛、豪放著称。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民族的历史,并非只在战场和谈判桌上写就,在政治、饮食和卧具上更能表现一个民族的性格。”就拿酒来说吧,清酒酿造了日本人的含蓄,葡萄酒酿造了法国人的浪漫,而伏特加酒则酿造了俄罗斯人的豪放、勇猛。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国防部规定每名战士每天在前线可以得到100克的伏特加酒,提高了军队的士气,使战士们作战更加勇猛。反过来,对伏特加酒无节制的狂饮也加剧了一些不好的民族性格的恶化。如俄罗斯民族的发泄性、矛盾性等。可以看出,俄罗斯民族性格在伏特加酒的影响下渐渐地改变着自己的发展轨迹。
伏特加酒使得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明显的孤独性。俄罗斯民族由
于处于冰天雪地的地球最北端,也处于亚欧之间。这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其民众喜欢把自己买醉,寻找暂时的解脱。他们压抑,寻求自由,想摆脱束缚,在醉生梦死中沉沦;他们狂饮无度,对伏特加酒发疯的痴迷。可以说是一种极端和消极的酒文化。它不像欧洲人那样彬彬有礼地喝酒,也不像东方人那样有节制。所以当人们谈到俄罗斯时便会想到伏特加酒,也会想到俄罗斯人对它的痴迷。可以说,对伏特加酒的极端与消极崇拜这一显著的俄罗斯民族性格使得其民族性格具有非常鲜明的独特性,它有别于其他任何民族,为俄罗斯民族性格打上了明显的伏特加酒标识。除此之外,这种独特性并不是全部的消极独特性,它也包括积极的方面。比如说俄罗斯民族的热情、大方、豪放等这些优良品质在伏特加酒的积极影响下也在世界各民族中显得独特。
未来俄罗斯的酒文化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它的地位不会得到动摇。天寒地冻,俄罗斯人需要它来取暖。其次,俄罗斯人民对伏特加酒的无限热爱也将促使它的发展,伏特加酒在俄罗斯乃至世界都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未来它的地位不会动摇反而会不断增强。最后,俄罗斯政府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也会大力支持伏特加酒的发展。前苏联靠着出售伏特加酒获取了丰厚的收入,支援了国家的建设。而现在俄罗斯向世界许多国家出口伏特加酒从而赚取了许多外汇。伏特加酒正为俄罗斯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伏特加酒也将得到限制。俄罗斯政府将促进伏特加酒的发展,但这并非意味着对伏特加酒不加任何的限制。据统计,俄罗斯每年70
﹪的犯罪是由于醉酒造成的。并且,俄罗斯每年因酒精中毒死亡就有3万多人。在俄罗斯酗酒是危害社会制安、造成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考虑到这些因素,俄罗斯政府、社会将采取一些措施来倡导清醒的生活方式,教育俄罗斯民众,不断优化俄罗斯民族性格,特别是矫正对伏特加酒的不良态度。除了政府外,还需要俄罗斯民族的不断自省。这主要需要性格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和改造。在伏特加酒与俄罗斯民族性格这两者关系中,人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只有不断改正自我,才能处理好两者关系,对于这一点也涉及到改正极端崇尚酒文化的性格缺点,这对伏特加酒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总之,俄罗斯这个“血管中流淌着伏特加的民族”,还将和伏特加酒共同发展和相互影响下去,相信这种影响会越来越趋于理性和积极。
简而言之,以伏特加为代表的酒文化不会被轻言放弃,但是它可以被驯服,甚至被放逐到历史的迷思中去。伏特加一直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摇摆。高尔基在自传中写到他在伏尔加河畔度过的童年时说,人们为高兴而喝,人们也为悲伤而喝。这就是俄罗斯人的性格。
俄罗斯酒文化特点 俄罗斯酒文化趣事篇四
将中国的酒文化营销到俄罗斯
摘要:在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饮酒文化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独占鳌头。名酒五粮液率先喊出“中国的五粮液,世界的五粮液”口号,其国际品牌战略的大智慧就是:“打通东西文明之间那道厚厚的墙,需要经济,更需要文化,中国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应该积极推销东方文化,身体力行渗透到西方社会生活中去,增加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而不是盲目迎合西方。”
关键字:酒文化 文化营销 中国 俄罗斯
中国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享誉中外。酒不仅是一种特殊的食品,而且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无论是在中国的传统还文化是现代生活中,酒文化都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酒文化是人类在酿酒和饮酒实践中所展示的各种社会生活,以及反映这种社会生活的各种意识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从物质方面看,包括酿酒技术的发展、酒具的产生与演化等;从精神方面说,包括饮酒的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伦理、政治、法律、文学和艺术等领域的泛文化现象。酒文化的特殊性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在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饮酒文化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独占鳌头。名酒五粮液率先喊出“中国的五粮液,世界的五粮液”口号,其国际品牌战略的大智慧就是:“打通东西文明之间那道厚厚的墙,需要经济,更需要文化,中国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应该积极推销东方文化,身体力行渗透到西方社会生活中去,增加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而不是盲目迎合西方。”
[2]
“酒类竞争的最高形式是文化竞争”。这种文化竞争首要的和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文化营销,它是文化与市场接轨的最佳连接点,对酒业发展起着更为直接、更为有效的作用。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精神情感的需要将会更加强烈,酒文化研究和文化营销的策略将会越来越重要。
什么叫“文化营销”呢,文化营销是指企业在其产品中注入文化含量,并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来宣传其品牌的文化个性,以唤起消费大众对其品牌的消费欲望,从而达到促销目的的一种营销手段。文化营销概念的提出起源于人们对营销中文化因素的考虑,管理和市场营销理论受文化影响已成共识。
[3]
所谓“概念营销”、“知识营销”也都属于文化营销的范畴。文化营销既是一种营销理念,也是一种具有实战意义的营销手段。它是将酒文化和品牌文化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企业发展的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
将中国酒文化营销到俄罗斯,我们有以下四个优势: 首先是文化优势,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传承上下五千的文化古国有着自己独特的酒文化;其次是需求优势,俄罗斯是一个融化在在酒中的国度,俄罗斯人爱喝酒,有他们自己的酒文化情趣。在俄罗斯,酒影响到了人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俄罗斯有巨大的酒类市场需求。再者是地理优势,中国和俄罗斯有漫长的陆上边境线和海上边境线,边境线周围存在各种大大小小的开放口岸,近些年来中俄边境贸易的迅猛发展。最后是历史优势,中国与近邻俄罗斯有400多年的关系史,已形成牢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接下来我们具体的说明下这四个优势:
一、文化优势:历史悠久的中国酒文化
中国是世界三大酒文化文明古国之一, 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巨变, 今天, 中国酒仍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风格和最大的产销量而驰名世界。尤其是中国酒文化更以其悠久的万史、博大精深的蕴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独领一路风骚, 对中国历代酒业发展和国计民生发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4]
中国的酒史源远流长,起始于商周时期,距今已有3000 余年的历史,且种类繁多,名誉世界。不但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药酒等应有尽有,其中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北京红葡萄酒、青岛啤酒等,更是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受到中外宾朋的好评。中国酒文化呈现以下几个特点:[5]
1)中国人饮酒讲究意境。中国人认为饮酒的最佳状态是:似醉非醉。这时,人处在最快乐、最兴奋的境界中。
2)中国人饮酒讲究“德”。“酒虽养性还乱性,水能载舟亦覆舟。”这句俗语便是叫人喝酒要讲究酒德。喝酒不加节制,自然会烂醉如泥,如癞蛤蟆一样令人厌烦。所以古人提倡酒德时,定下了一个度字,就是饮酒“微醉”,认为这才是最微妙的境界。
3)中国人饮酒讲究“式”。中国人饮酒,方式颇为讲究。不仅体现在饮酒的器皿上,还体现在各异的饮酒的方式上。如酒盅要小,满杯有多少分量都有固定标准。在民间,还有饮凉酒有害健康的说法,故常常将酒倒入酒壶中,放在热水中温了再饮。
4)中国人饮酒讲究“仪”。中国人有句俗话:“无酒不成席。”“劝酒”、“敬酒”、“罚酒”这些礼仪是中国饭局最具特色的部分。中国人好客,在酒席上发挥淋漓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也在其中得到升华。饭局开始时,主人常要先“致辞”,之后便开始“劝酒”。主人现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客人一般也要喝完。不但主人要“劝酒”,客人与客人之间还要“敬酒”。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的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得有失面子。而“罚酒”则是“敬酒”的一种“特殊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也附带上玩笑的性质。
总之,在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酒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个人性格的“壮胆剂”。它起到了调剂人际关系,培养和促激人们性格的作用,是中国人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需求优势:俄罗斯与酒的难舍情缘
俄罗斯是一个融化在在酒中的国度,俄罗斯人爱喝酒,有他们自己的酒文化情趣。在俄罗斯,酒影响到了人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说俄罗斯有巨大的酒类市场需求。
1、俄罗斯人爱喝酒的原因
俄罗斯位于高纬度和中纬度,气候复杂且差异很大,地处三个气候带。夏季时,平均气温0 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零下40 摄氏度。全年都处于寒冷的状态,寒风呼啸,冰天雪地。可见,俄罗斯民族自形成之日起就生活在北半球最寒冷的环境当中,很难想象没有伏特加的日子是怎么样的。
另一重要原因是历史上的暴虐的独裁政权。13 世纪初,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开始大规模的远征。1242 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建立金帐汗国,通知俄罗斯及西伯利亚的广大地区。伊凡四世史称“伊凡雷帝”,他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性情残忍暴力,对人民实行的统治,曾于1570 年亲率特辖军讨伐诺夫哥罗德,在该城血腥屠杀长达6 周之久。彼得一世,是俄罗斯帝国的第一代皇帝,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状况,对内进行了改革,同时对外扩张领土,在俄罗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人忍受着一个又一个暴虐的独裁政权,在有钱的情况下把自己灌醉是唯一的乐趣。由此可见,酒对于当时遭受压迫的俄罗斯人是何其的珍贵,也许只有喝酒才能让他们生活下去。[6]
2、俄罗斯人的酒趣
高尔基曾经说过:“我们高兴喝,悲伤也喝。”这就是俄罗斯人的性格。俄罗斯的普通老百姓家里都备有饮用啤酒、葡萄酒,白兰地、伏特加酒的各式专用酒杯,可见俄罗斯人喝酒对酒杯相当讲究。伏特加酒杯大多是200-300 毫升的大杯子,饮伏特加之前若把它放进冰箱冷却一下口感会更好。一般情况下酒只倒到酒杯的三分之二左右,俄罗斯人喝伏特加很是豪爽,喜欢一口喝干。通常情况下第一杯是一齐干下,以后则各人按自己的酒量随意酌饮。俄罗斯人喝酒十分诚实,有多少喝多少,直到喝的大醉。俄罗斯人喝酒不十分注重地点,酒瘾一上来,随处都是酒馆,都是家。每天下午五六点钟的时候,大街上尽是可爱的酒民:姑娘们边散步边喝酒,她们坚信啤酒可以当作面包;男人们喝的准时伏特加,边走边饮。俄罗斯人喝酒不大讲究菜,吃点奶酪,再喝口酒即可。很多俄罗斯人外出时,一准带着伏特加,但是不一定会带下酒菜。倘若同车或同机上有哪位酒友早已打开了味道鲜美的小菜,那他们的旅途就会更加愉快了。据说1917 年“十月革命”之前,有的穷人只有买酒的钱,没有小菜吃,因此就喝一口酒,就把油腻的袖口贴近鼻子闻一闻,权当吃菜。可见,俄罗斯人在饮酒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值得人们去谈论的趣事。[7]
3、酒给俄罗斯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俄罗斯酒的发展不仅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影响着俄罗斯的命运,其中伏特加酒的影响是最大的。从沙皇时代起的历代统治者都对伏特加酒的生产、销售及出口情况严加管制,对伏特加酒生产者的态度谨小慎微,因为征收酒税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是国家得以发展的主要支柱。近些年来,俄罗斯向80 多个国家出口伏特加酒,年出口量3.4 万吨,创汇4270 万美元。俄罗斯每年正式生产的伏)特加酒约为13 亿升,如果按国家纳税标准每一瓶伏特加酒的税收为国库增加2 卢布56 戈比,伏特加酒对俄罗斯的贡献巨大。[8]
俄罗斯酒文化是俄罗斯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结晶,他塑造了俄罗斯人热情、奔放、豪爽的性格,酒是俄罗斯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俄罗斯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酒在调剂人们生活的时候又带来税收,酒对俄罗斯的贡献巨大。
三、地理优势:中俄边境贸易
充分利用中国的地缘优势,在中国建立若干个贸易区,充分利用中俄贸易区人员往来的方便条件,形成一个“文化特区”,给予特殊的关注,特殊的政策,采取特殊的措施。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加强文化交流。这样就能使互市贸易区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力和生机活力。中国是一个国家开放的窗口,应当充分利用中国的地缘优势,这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搞上去了,通过文化交流就会增进理解,增进互信,增进友好合作,使俄罗斯的广大居民亲眼看到一个富裕、安定、友善、文明的近邻。中国要深刻认识到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努力加强中国的经贸合作的重要性和促进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的共同目标。加强俄罗斯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了解俄罗斯文化交流有助于推进俄罗斯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展中俄文化交流要有一个开放自信的文化心态,要注重多领域、多方面、深层次的文化交流。[9]
四、历史优势:百年中俄文化的碰撞交流
中国与近邻俄罗斯有400多年的关系史,已形成牢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罗高寿说:“2l世纪的俄罗斯命运同发展与中国的全面合作是密不可分的。” [10]今年中俄建交已跨越60周年,也是中俄语言年中的俄罗斯“汉语年”。中俄关系从相互敌视到成为友好国家,到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连续上了几个台阶。自1996年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06年和2007年,中俄双方相互举办的中国“俄罗斯年”和俄罗斯“中国年”作为增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全面提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水平的重要举措,成为中俄关系史上的创举。而2009年中国“俄语年”和今年俄罗斯“汉语年”的举办正进一步为巩固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夯实中俄友谊的民间基础发挥着强劲的作用。[11]
当我们具备以上四种优势之后,如何开展卓有成效的文化营销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在下面会将中国的酒文化营销到俄罗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的营销策略和具体的营销方式详细说明。
首先是营销策略,它包括准确的文化定位,设计企业的核心价值,创造文化产品,宣传文化营销理念和提高文化应变能力五种策略。[12] 1.进行准确的文化定位。
市场定位通常的方法包括:根据属性或利益的定位,根据质量和价格的定位,和根据使用方法、使用者的定位。[13]而一些与文化有关的产品或品牌也常用“消费文化定位”来进行定位。[14]进行准确的文化定位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①要对企业的文化营销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②认真做好市场细分工作。③确定目标市场,进行合理的文化定位。2.设计企业的核心价值。
打造品牌核心价值、彰显企业文化底蕴。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资产的主要部分,他让消费者明确、清晰的识别品牌的利益与个性。一个品牌如果具有了触动消费者的内心世界的核心价值,就能引发消费者的共鸣。核心价值的提炼,要研究自身的品牌资产、品牌与消费者关系和品牌之间的竞争关系。做到和其他产品的差异性和消费者之间能达到共鸣。bruce和tomas认为应该从民族的认同度,来衡量目标市场的所在文化的差异性。[15]品牌的核心价值不是“无源之水”,不是我们凭空就能提炼出来的,而是沉淀在企业文化的历史里。在开展文化营销的过程中,要给核心价值中注入文化要素。例如:北京同仁堂在营销的过程中,把自己生产的药品提升到“仁”的高度,把经商和济世医人结合在一起,鲜明的体现了我国文化传统中的道德价值。雅芳的核心价值就是“女性的知己”,让女性朋友觉得如沐春风,觉得雅芳就是身边友善的小姐妹。
3.创造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是根据文化环境的不同,进行有差异的设计,使之符合消费者的消费个性和消费价值,从而成为以物质消费为依托,以文化消费为目的的产品。作为文化或精神的一种现实体现的文化产品,与人的情感世界有多种结合点。他可以是观念上的、形体上的。也可以是美学上的、知识上的,还可以是习惯上的、品位上的等等。而文化产品的“文化因子”不是附加在产品上,而是渗透在产品中,与产品是有机统一的。文化产品不是文化因子的简单堆砌,而是从产品的角度挖掘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拓宽产品的系统创造。其标志是消费者能从产品中体会到文化的韵味,从而吸引顾客,开拓市场。
几千年来,“福”在中国被演绎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人们把一切美好的东西统统归结为福。平安是福,长寿是福,多子是福,甚至吃亏也是福。好消息是福音,好的居所是福地,好的相貌是福相,吃到好的东西是口福,连发胖也是发福。金六福就是抓住了中国的特点,在创造文化产品的时候,正是抓住了这种福文化的底蕴,塑造自己的产品。在产品的包装方面,以福为主导,突出福。在产品的内涵塑造上,把文化融入产品当中,陆续推出“春节回家,金六福酒”、“中秋团圆,金六福酒”、“我有喜事,金六福酒”、“国有喜事,金六福酒”等系列产品,打造了独特的文化产品。金六福的文化卖点是中国人所期盼的“福”文化,他的运作方式则是围绕一个“福”字,把握不同的时机,不断地变换角度、变换手法、变换载体,来全方位、多层次地诠释“福”文化。从最初的广告词“好日子离不开它”,到“运气就是这么好”、“为幸福干杯”,再到“中国人的福酒”;从赞助中国奥委会、中国奥运代表团,到庆祝国足出线,再到厦门金门“小三通”首次通航的公关活动,金六福完成了从个人之福到民族之福、国家之福的转变和提升,使品牌形象不断地得到提升,品牌文化定位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巩固。因而,金六福酒这几年来一直畅销不衰。[16] 4.宣传文化营销理念。
企业利用广告、公共关系、营业推广或人员推销等手段的目的不仅在于向目标顾客传播具有说服力的产品信息或企业信息,引导和说服顾客购买本企业的产品,还要把企业文化,产品文化,经营理念等灌输给消费者,从而达到引导的目的,甚至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就是说,文化营销实质上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中的顾客或社会公众的说服性的沟通过程。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们消费观念、水平和层次的提高,促销过程中的文化感召力也在不断的提升,文化越来越成为营销的利器。为了达到文化营销的目的,要大力的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
5.提高文化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文化营销的基础。何为应变能力?它是指企业适应消费者消费个性和消费价值变化的反映能力。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和社会以创新为主导,故市场环境呈现快速变化的趋势,顾客的需求变化速度也明显的加快。因此,企业必须提高快速应变能力,它主要包括组织应变能力、设计应变能力、生产应变能力、营销应变能力等。具体的说,其一,当原材料出现短缺或有了新产品时,企业能及时的调整生产系统,变困难为机遇,使产品更上一层楼;同时能相应的调整营销系统,重新理顺与顾客的关系,使顾客充分的了解产品,并不断的增加忠诚度。其二,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即使非常微小的,但是顾客的需求的时候,企业能按照顾客的希望,适时做出响应,或是改进产品,或是加强服务,或是进行产品的创新,或是实行服务改革。
在营销策略之后还要有具体的营销手段或者说是营销方式,结合国内的成功企业案例,现在酒的文化营销方式可以说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归结起来,大体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出版企业报纸、书刊、画册、光盘等可携带媒体,或通过社会媒体做宣传;
二、建立酒史博物馆或产品陈列室;
三、举办诗词文赋书画对联等文艺作品和包装装潢设计方案的征集活动;
四、以重大历史事件或者有纪念意义的时间、地点、人物为切人点,来举办文化公关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
五、举办酒文化、企业文化的研讨会;
六、举办文艺演出和巡回展览,或者拍摄电影、电视剧,请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作形象代言人;
七、赞助文化体育活动;
八、在酒盒内装进文化礼品。
现在,不仅中国酒业重视了文化营销,而且一些世界著名的大公司也都密切关注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变化,努力以满足消费者的文化心理需要来带动物质消费。美国的麦当劳老板提出:“我们不是餐饮业,我们是娱乐业。”法国香水商说:“我们不卖香水,我们卖的是文化。”而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咖啡商说:“我们卖的是休闲、情趣和浪漫。”为什么他们要这么说呢?就是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文化既能够大大提高商品的附加值,也能够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从而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达到促销目的。所以说,用文化煽起消费者的情,用文化笼住消费者的心,从而产生轰动效应,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是现代酒类营销以及所有商品营销的非常有力的武器。[17]
上述文化营销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此,我们必须强调一下,文化营销的品牌必须是质量过硬的产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质量永远是企业的生命,永远是酒类文化营销和物化营销的致胜之本。如果没有过硬的质量,即使再富有文化品味的品名、广告、包装和营销方式也只能是在麻袋上绣花,只能是呈一时之勇而不能留住消费者;只有质量过硬的产品加上优良的营销文化,才能赢得市场,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张文学.中国酒及酒文化概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文化·中国年”—五粮液的品牌文化战略[eb/ol].2009—3—21[2009—4—20].http:new.qq.com/a/20090321/000476.html 3
hofstede, al constraints in management theori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1993,7(1),february:81-94 4
徐少华.中国酒文化理论研究主要观点综述,宝鸡社会科学,1999(3)
李晓旭,融在酒里的民族—对比中俄酒文化后的思考[a],吉林俄语专修学院,2009 6
郑超,浅谈俄语祝酒词中的俄罗斯酒文化,绥化学院,现代营销,2011 7
贺静,俄罗斯酒文化浅谈,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科学向导,2011(30)8
郭笑萌,俄罗斯酒文化,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科学向导,2012(3)9
刘莉莉,浅谈中俄文化交流,大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 10 李英男.俄罗斯思想与俄罗斯道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11 况雨霞,王娟,中俄文化交流浅论,新疆师范大,2010(1)12 贾长松,企业如何实施文化营销战略,长松咨询,2010.07 13 warren & mark , 傅慧芬改编, global marketing 4th ed., beijing,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rentice hall,pearson education group, 2005, 14 沃伦·j·基坎等著,傅慧芬等译,《全球营销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3 月,bruce, tomas.a five-country study of national identity:impli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1999,(1):65-82 16 曾朝晖,金六福品牌攻略,财富智慧,2005(2)。徐少华,酒文化营销初探,第六届国际酒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俄罗斯酒文化特点 俄罗斯酒文化趣事篇五
酒文化
——高一(3)班余奉佶
中国酿酒的历史渊源久远,最初起始于商、周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了。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
朱翼中的《酒经》称,夏朝初年,名为仪狄的一个官员用桑叶包饭酿成酒以此献给大禹,大禹饭后感到味道甘美,感慨道:“后代必有为了饮酒而亡国的。”于是下令禁止造酒,但此造酒之法仍在宫中暗暗流传。另据《说文解字》记载:“古青少康初作萁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自古以来,文人学士多爱饮酒,因;而给酒起了许多雅名,如“金浆”、“琬液”、“琼苏”等,有些直接进入诗中。酒成为文人生活艺术中的重要内容。“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在这里已成为文人文化的一部分了。酒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关系,有时就同影与形一样不离。诗酒结缘,似乎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传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魏晋文学、唐诗和宋词。在历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酒已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是催生文字的酵母。酒与饮酒活动,被文人墨客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他们斗酒斗诗,诗增添了饮酒之乐趣,而酒则舒扬了诗的精魂,酒文化也由此应运而生。酒文化影响着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中国古典诗词中必然会产生许多与酒有关的美文。让我们一起畅游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追寻其文背后的点滴故事,细数那些如痴如醉的饮酒名篇。
魏晋诗歌中的酒文化。
从东汉至魏晋的二百年间,内忧外患接踵而来,政治党派对立,党锢之祸时常发生,而文人则首当其冲。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儒学衰微,许多文士被迫害,如嵇康、杨修和建安七子中的孔融等。面对政治紊乱,同僚被害的局面,魏晋文人多装聋作哑,寄情声色,或谈玄道佛,或隐居田园。更有一些郁郁不得志者,借酒浇愁,倾泻慷慨或悲凉的生命之歌。长期的社会战乱离愁,过于轻易的生离死别,妻离子散,使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哲学观。张扬个性、醉生梦死、不受拘束的生活方式成了他们的不二之选。由此衍生出一群特殊的“风流”名士,他们以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的生活方式为时尚,对于政治,呈无为之态,率直任诞,清新脱俗。魏晋文人不仅追求饮酒环境的优雅,也强调“合适”的对饮之人。沈约送别范公时,曾邀其共饮,并赋诗作别曰:“勿言一杯酒,明日难再持。”别说这小小的一杯酒,待老兄你走后想与你共饮都难再持杯了,离别的感伤不言而喻。而陶渊明的《拟古》其三“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美酒佳人相映照。在饮酒方式上,追求高雅的境界,必须琴瑟和鸣,诗酒共饮。就是边弹琴,边歌舞,边饮酒,边赋诗。嵇康说,“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足矣”,想必这也是当时大多数文人的简单而理想的生活。
唐诗中的酒文化。诗酒结合最鼎盛的时期,当属唐朝。
唐诗中的酒文化,是情、酒、诗三者的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唐朝自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国势强大,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加之国家政策开明,朝廷百官宴游,唱诗互和,以为谈佐之乐。这些共同促成了唐诗空前绝后的繁盛之势。诗人多爱饮酒,诗歌的繁盛隐映着酒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可以说,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是酒后兴起而作。诗人借酒表现自己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不经意间也展现了唐代的酒文化;酒文化又反过来促进诗歌的发展,正所谓诗酒相融成一家。更有唐代诗人“李白”的无酒不欢,无酒无诗。唐代诗人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倾注于酒中,吟咏出生命的千姿百态。他们反复酝酿,促就了醇厚而浓烈的酒文化,也促成了唐诗在中国诗歌史中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宋词中的酒文化。继唐诗之后,中国古典诗歌的浩瀚银河中,又漾出一颗璀璨的明星——宋词。
酒是宋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与唐诗中抒发家国民恨来体现酒文化不同,宋词主要是围绕词人的个人生活而展现酒文化的。酒与宋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文人墨客爱饮酒赋诗,江湖侠客喜以酒会客,士大夫则以酒待客。酒酣复醒,作词一曲以记之,恰似“一曲新词酒一杯”。宋词因风格差异被划分为豪放与婉约两派。豪放派词作中的酒,是豪迈或悲壮的浊酒。“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故友相逢,浊酒一杯,淡尽古今万千事,所有的的洒脱和豪迈,只在这杯浊酒中。与豪放派雄浑的浊酒相比,婉约派词中的酒,是温和而优雅的清酒。婉约派的词作多含淡淡的儿女情愁,其词句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熏醉的少女,红日黄昏,久未曾动的帘幕,一切都显得温婉而静谧,字里行间却还流露出几分怨怼。“世间何计可留春”?“唯有,清歌一曲倒金樽。”就让所有的情感都化解在这杯酒之中。
元明清诗词中的酒文化
元明清时期,战争频繁,百姓四处流离颠沛,迁徙避难,地域文化促成了不同的“酒域文化”。人们对酒的要求也更加严明,不同节令,所饮之酒也大为不同。新年用椒柏酒祭祀或献于长辈,以此表达对祖先和长者的拜贺;填仓节饮填仓酒,以表达对接下来这一年丰收的美好愿望;端午饮菖蒲酒,是春季养生的佳品;中秋饮桂花酒,酒的清香舒缓人心,而月明之夜饮桂花酒,似乎更是对嫦娥奔月神话的追忆;重阳饮菊花酒,养生之余,更承载着老百姓对“吉祥”的祈求。元明清时期的酒文化,不仅藏于文人的诗词曲赋之中,更飘香于该时期的古典名著当中。“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这款“万艳同杯”,流露出“宝哥哥”无尽的缠绵和风流。还有三国青梅煮酒论英雄,聊发英雄慷慨豪情。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酒中挥洒自己的喜怒哀乐,酿成了许多醉人的诗篇。中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酒文化也千古流芳,它将随着时间的陈酿醇香不改,愈加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