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虽有佳肴的教学反思(实用4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虽有佳肴的教学反思篇一
《礼记·学记》:虽有佳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虽有至道⑶,弗学,不知其善也⑷。是故⑸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⑹。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⑻也。故⑼曰:教学相长⑽也。《兑命》曰:“学学半⑾,”其此之谓乎? 原文大意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注释:
(1)“虽有佳肴”,“虽”,连词,虽然。“佳肴”,美味的鱼肉。“佳”美好。“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5)“是故”,连词。因此;所以。(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我勉励。“强”,勉励。(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11)“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更多
虽有佳肴的教学反思篇二
虽有佳肴
一、准确朗读: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二、准确翻译:
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字词解释:虽:即使; 佳肴:美味的菜; 弗:不 ; 食:吃 ; 其:它的 ;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善:好;
译句: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
原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字词解释: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 自我勉励; 强:勉励
译句: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通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有不通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原文:故曰:教学/相长也。
字词解释: 故:所以; 相长:互相促进 译句: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原文:《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字词解释:兑:通:“说” 指傅说; 曰:说; 学xiào:教; 学:学习;
其:表示推测 “大概”; 此:这;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谓:说 译句:《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三、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通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有不通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答:告诉了我们教学相长的道理。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开头运用类比手法,由“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引申到“即使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自然过渡到教与学的关系,为“教学相长”提供有力的论证
3、引用《兑命》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说明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来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五、拓展延伸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
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 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 “知困”而“自强”。
六、字词归纳
1、通假字
《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古今异义
a、虽有至道 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b、不能知其旨也 旨:古义:甘美。今义:意义。
c、教然后知困 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d、教学相长也 长: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3、词类活用
a、不知其旨也 旨: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 善: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4、文言句式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虽有佳肴的教学反思篇三
《虽有佳肴》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学习重难点】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 【课时建议】1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明确:《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堂学习
一、预习反馈
4.交流课前预习第1题,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5.检查、矫正课前预习,正确认读字音,了解实词含义。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6.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示例: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明确: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7.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8.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理解难懂的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9.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佳肴 虽: 佳: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 旨: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自...
强:
(6)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 .(7)其此之谓也 其: 此.....之谓也:
11.口头翻译全文,师生一起矫正。
三、合作研讨,把握内容
12.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13.分析“学”与“教”的关系? 明确:先“学”后“教”
(先)学——不足——自反
(后)教——困——自强
(1)一个人:既是学者又是教者
(2)两个人:学者与教者。
这两种理解都可以
14.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明确: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四、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15.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主语是一个人时:先学,不足则自我反省,如有人问我问题,则耐心讲解,遇到不懂去查资料,同时也巩固了自己的知识,所以教学相长。
主语是两个人时:自己在向别人学习时,会促进知识增长
老师(教者)在教导学生(他人)时,也能从学生那里学到很多
课后学习16.背诵课文。
17.你怎样运用教学相长这一方式?
虽有佳肴的教学反思篇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根据2013年秋季新教材编写
《虽有佳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学习重点】
1、2 【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 【课时建议】1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明确:《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堂学习
一、预习反馈
4.交流课前预习第1题,了解有关文学常识。5.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2题,正确认读字音。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6.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
第1页
共3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根据2013年秋季新教材编写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明确: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7.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8.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理解难懂的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9.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佳肴 虽: 佳: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 旨: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自强: ...(6)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 .(7)其此之谓也 其: 此之谓也: .....明确:(1)虽:即使;佳: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2)食:吃;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6)长:促进。(7)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11.口头翻译全文,师生一起矫正。
三、合作研讨,把握内容
12.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第2页
共3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根据2013年秋季新教材编写
13.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明确: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四、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14.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略。
课后学习15.背诵课文。16.完成课后练习。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