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通用三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社会实践报告篇一
我第一次认识爱心宿舍公益活动是在那天晚上,有两个人到我们宿舍来宣传这个公益活动,那时我想这种公益活动不就像家里卖废品一样,也就能得到几块钱嘛,但昨天晚上看到所卖废品得到的543元的钱数,我震惊了,这不但让我知道这项公益活动的强大力量,更让我收获了比这更宝贵的东西。
我昨晚参加了我人生中第一次公益活动,和另外三个组员“走街窜巷”,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在此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一起跑楼梯,一起扛大大的麻袋,一起说说笑笑,在欢笑与汗水中,我们度过了这难忘的两个多小时。
这句话让我顿时感到这个社会是如此的和谐,这也让我知道对他人礼貌,不但能够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更能给他人带来温暖,要是这个社会人人都能像这位男同学一样,那“大同社会”就近在咫尺了!
总的来看,这次公益活动真是让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也让我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我期盼着下次公益活动的进行,因为这项公益活动让我们知道了我们存在的意义!
社会实践报告篇二
今天,我和姐姐一家去参加乡里的婚礼,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终于到达了。
望着眼前破败的房子,黑暗的房屋,泥泞的土地,连人也是灰蒙土脸的,乡村在我的心中是绿油油的,可是现在,却是一片黄黄的土地,它的地位在我的心中一落千丈,我皱着眉头进了屋,只有三十多平米,还有一个院子,就是在这里结婚。
我坐在椅子上,等着新娘的到来。正无聊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环境,目光停留在了一个小男孩的身上。那是一个很邋遢的小男孩,大概只有5岁,他管一旁的厨师叫爸爸,那个厨师正在准备中午的.喜宴,他的孩子在旁边津津有味地吃着馒头,拖着鼻涕,虽然有些恶心,但我觉得他看起来有些可怜,他的爸爸正在忙着做饭,也没有顾及到,等着,看着,玩着,新娘子来了,我早已饿的发晕,不管不顾地冲到了饭桌上,上菜了,大家都吃着,看着桌子上的饭,我实在难以下咽,都是冰凉的,我只勉强喝了两口汤,大家都聊的热闹,突然听到了那个小男孩的一声尖叫,随之而来的是惊天动地的哭喊声,我忙扭过头,只见他的爸爸,手伸在空中,刚打过他,男孩的脸上还有红红的巴掌印,这是发生了什么事?用不着这么重的打孩子吧?这时,他还想打,却被拦住了,男孩的脸慢慢地肿了起来,我看得想哭,却又愤怒,用仇恨的目光盯着他的父亲,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勇气,想冲上去和他评理,这时,男孩的父亲扭过了头,刚好看到了我在看他,眼神像要把我吃了似的,充满了愤怒,我被他吓住了,他扭过头去,我的勇气也消失了,明白自己不是他的对手,心里既慌张又愤怒,我怕他会报复我,连动都不敢动了,过了一会,见他没动静,我才敢放松。
如此严厉的大人,如此娇小的孩子,两者对抗,男孩是永远都不会战胜他父亲的,可是无论怎样,父亲都不应该这么做。
他是个傻人,只知道抒发自己的愤怒感情,却没有想到不仅让孩子丢脸,也会因为自己的行为往脸上抹黑。这件事在男孩爸爸的心里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他回家可能还要打孩子,我心里对这个孩子充满了怜悯,也充满了万种猜测,他可能很爱小男孩,也可能有自己的难处,可是,他当众打了自己的孩子,大家会像我一样,心里充满万种猜测,会把他想象成一个坏人。
现在这个社会,孩子不听话了,不管在什么环境中,无论有多少人,打的多重,骂的多难听,不顾自己的面子也不顾孩子的面子。
希望大家都反省一下,要换一种方式惩罚孩子,现在社会上还有多少孩子承受人不如兽的生活?社会上,不要再出现这种事情了,孩子是无辜的。
社会实践报告篇三
;一是刚到镇上时,父亲二话不说,就像系匹马一样,把他骑的摩托停在了镇口的一家摩托车行,便开始徒步逛街了,且没有给车上锁。理由是,车是在那家车行买的,老板会帮着看车,既省事,又能保证车子不丢。
二是在电器商店,我了解到当地农民大多喜欢到镇上赊购电器,即使他们手里并不真正缺钱,而卖方也愿意以此为促销手段。通常的约定是余款年底付清,不像按揭一样要利息,而且连欠条都不用打,店主会派皮卡车将电器直接送到农民家里。透过这个细節,你会明白当农民初次进城找工作时,为什么会以近乎赤诚的心态与雇主达成口头承诺,却很少想到要签什么合同来保护自己。他们全然忽略了那里是陌生人居住的城市,而非他们熟悉的可以通过个人信用实现自治的乡村。
人们通过种种“知根知底”,直接或间接也把各种关系像蜘蛛网一样连接起来。你可以批评他们的相关交易有许多法律漏洞,然而事实上,能诉诸法律的纠纷并不多见。作为道德共同体中的一员,绝大多数人都能较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使当地社会能在道德伦理的约束下保持相对良好的运行。而少有欺骗行为发生。
随着社会的开放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无论是熟人社会的乡村中国,还是半熟人社会的单位中国,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陌生化”,开始进入陌生人社会。
我们虽然可以自由抉择,却近乎宿命地将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品质拱手交给了从未谋面的陌生人。过去“特务投毒”,总像武侠小说里的坏蛋一样,跑到水井边、食堂里,锁定目标,务求投毒效果立竿见影。而今坏蛋们用的都是“三聚氰胺投毒法”,像是天女散花,无远弗届,让每个人都活在侥幸之中。
当然,事情并不至于让人绝望。人类早被上苍赋予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本性。他们不仅创造了国家,而且发明了法律,确立了契约背后的权利、义务与责任。而陌生人社会得以维持的根本,就在于全社会尊重契约,愿意通过法律来调节各自的行为。遗憾的是,在这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道德在不该退场时已经退场,法律在应该担当时未能担当。
安分守己的农民如何面对陌生人社会?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他们的最大苦恼恰恰是,一方面,进城后他们丢掉了熟人社会中温馨的身份;
另一方面.新社会又没有提供值得信赖的契约以保障他们的安全。而这也是许多农民告别曾经苦苦谋生的城市,愿意重返乡镇的重要原因。
(摘自《青年博览》2012年第17期)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