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国演义四十五章读后感800字优秀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国演义四十五章读后感800字篇一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个国都在政治和军事上矛盾激烈。书中最充满神秘色彩的便是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了,他被知恩图报、大义凌然的刘备三顾茅庐的行为打动了出山辅助的刘备。在当时的社会,在作者的生动描写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奸雄”曹操。东汉末年的他,因为刺杀董卓计划失败,为了保命被迫逃路,因此胸有大志的他走了统一全国的道路。曹操的谋略是无可置疑的,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事件中,他料知其他诸侯只会坐观其变,然后他主动救驾,最后挟持了天子,体现了曹操的精明之处。不仅如此,曹操对贤才的渴望,更是日思夜想。对部下态度豪迈,“望梅止渴”事件中更能体现曹操的精明之处。在文字的渲染下,曹操的形象越发真实,当然《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英雄豪杰。
《三国演义》还记录了许多著名战役。最令我感触深刻的便是草船借箭和赤壁之战。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利用天气迷惑敌人,以稻草人佯攻从而得到十万只箭,这也暗示我们生活中不该被“迷雾”迷住眼睛,不要盲目地前进,否则到时候吃亏的可能是自己。赤壁之战的以少胜多令我感到不可思议,人数上的差距按道理讲应该很追回,可战斗中蜀军的团队合作弥补了人数上的差距,最后痛击敌人,讲曹军打得屁滚尿流,也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是繁重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学习技巧,军队如果不团结就会乱成一团,好比我们学习中遇到困难就应借助团队的力量攻克难关,一个人的学习正像是一个人的军队,实力上的差距就不用提了。
《三国演义》记录的事件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了解,它讲述的道理已印在了我的脑子里了,让我的精神更加振奋,我会好好学习、拼搏向上,将道理运用在学习上,大步前进,继承先人精神。
三国演义四十五章读后感800字篇二
书籍是甘甜的琼浆,令人久久回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人受益匪浅;书籍是沁人心脾的花香,令人陶醉其间。
轻轻翻开《三国演义》的扉页,一段段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便深深地扣动着我的心弦,令我为之感慨。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有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名著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有知人善用、礼贤下士的刘备,有忠心耿耿、义字当头的关羽,有勇猛过人、粗中有细的张飞,有浑身是胆、武艺超群的赵子龙,有诡计多端、疑心重重的曹操……但最让我崇拜的还是诸葛亮。
我崇拜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空城计”、“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哪一个不都充分说明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话说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想置诸葛亮于死地,于是利用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时机,逼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10万支箭,否则按军令状斩首。周瑜的沾沾自喜和险恶用心,诸葛亮的身处险境与进退两难,都在我脑海里浮现。但谁知,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早就算定三天后江上必有大雾,于是“草船借箭”的计谋早已成竹在胸。最后,让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乃神人也,吾不如他!”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着实令人钦佩不已。
轻轻扣上书页,历史的风云,犹在眼前变幻。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开头语“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更是让我感慨万分,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隔海相望的——中国台湾。历史上,中国台湾饱经战火的洗礼,分分合合,至今还孤悬海外。但是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这一事实,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两岸人民一家亲,正是应了那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台湾一定会重新回归母亲的怀抱。
读一本好书,如同与圣人一起谈经论道,晓事明理;读一本好书,如同在知识的百花园里,寻芳采蜜,厚积薄发;读一本好书,如同品一杯茗茶,余香袅袅,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