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雪地里的小画家》评课稿及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评课汇总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雪地里的小画家》评课稿及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评课篇一
这是一堂综合活动课,主题为《雪地里的小画家》。本人有幸全程观摩了这一堂。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想法。
根据残疾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对生活中常见的具体、形象的事物比较关注、易于记忆的特点,本堂课执教教师设计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且贴近生活用的形象直观的事物(如脚印、头饰、ppt、mp4音乐),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课堂呈现出难得的“画面感”,使一切看上去都很“美”。
1、课堂富有情境
课堂以ppt引入,在“下雪啰,下雪啰……”惊喜地喊叫声中,《雪绒花》的音乐缓缓响起,一体机的屏幕上依次出现了小鸭、小鸡、小狗、小马。这时戴着小鸭、小鸡、小狗、小马头饰的几个学生欢兴奋地大步走入教室,雪花似的白色泡沫从空中洒落,满天飞舞。很自然地,课堂一开始就把学生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刹那间,教室里一片欢呼。
多么美好的画面!我想,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懂了,领会了。
2、课堂富有色彩
课堂中,白色的雪花,红色的公鸡头饰,黄色的鸭子,棕色的小马头饰,黑色的斑点狗头饰,铺在地上的大白布,不同层次的灰色,不断刺激着学生的感官知觉,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仿佛在享受一场视觉盛宴。
如果说这一堂有“音乐感”的课,大家可能感诧异。是的,没错!这不是单纯的从声音上面去讲,更多的指的是课堂教学的节奏的把控和教师知识的过程。
1、声音富有韵律
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选取了不同的音乐。导入课堂时舒缓的钢琴曲——《雪绒花》,模仿动物舞蹈时的节奏稍强烈的《七步舞》曲子,学生在白布上创作时的欢快的音乐《雪地里的小画家》,都与教学的环节十分契合。每一次音乐响起,孩子们都很兴奋,表现出乎意料,充分达到了调动情绪、渲染气氛的作用。我不得不佩服,这位年轻的教师的高水平的音乐素养。
还有,教师讲课时的声音,听起来清脆中而又柔柔的,一点都不腻,很好听,有如一壶清泉沁透心底,让学生感舒服。学生回答问题时,说话的声音尽管有些弱弱的,每个点都非常应景,很有一番韵味。
2、教学富有节奏
堂课从感受出发,由体验入手,归于动手实践。教学中,先后设计了角色扮演、雪地舞蹈、雪地作画等环节。由易到难,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
教师在讲课时,每一个环节所用时间的长短,讲话速度的快慢,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场表现,进行了恰如其分地调整。课堂没有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停滞,环节过渡无丝毫生涩感,彰显了教师良好的教学控制力。因此,在我看来,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如一首歌里的歌词和曲子一样,节奏搭配和谐,相得益彰。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从一堂课中看到很多东西。听课时,我从课堂中看到了不同学科、不领域的知识(信息)蕴含量。课堂一点儿也不平面,相反很有立体感。
1、课堂涉及多个领域
这堂课遵循了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注重了不同个体的发展。从培智课程设置来讲,课堂教学内容关联到很多科目,有绘画与手工、音乐律动、动作康复、生活适应……从学生发展来看,课堂涉及到“七大领域”,有音乐的感知,有动物脚印以及颜色的认知,有师生之间言语的沟通,有作画时挤颜料的精细动作,有舞蹈、拓印时的粗大动作,更有学生寻求帮助时的相互交流,有收拾颜料、洗手时生活自理……听者可以从不同维度来考量这堂,真的很好!
2、课堂注意知识技能
课堂里,教师注重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认识了鸡、鸭、狗、马四种动物,也教会了学生辨认四种动物的脚印;把它们的脚印与“竹叶、枫叶、梅花、月牙”进行了类比,教会了学生想象。课堂中,学生还进一步巩固了对不同深浅程度的同一颜色的认知。
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课堂中适时的引导,学生掌握了拓印的方法。最主要的是,学生基本懂得了怎样使用合适的力度去蘸颜料,拓印时才不会颜料成坨或因颜料过少而画面不清晰;初步懂得在白布(白纸)拓印时,要注意留空,要疏密有致,画面才美观、好看。
一堂听下来,我还要说,这是一堂有着满满的成就感的课堂。课堂上,师生都有收获,都有成长。这次的课堂对教师、对学生都一次非常成功的体验。
1、学生享受作画愉悦感
课堂氛围是热闹的,教室里面充满了欢乐。有些学生还不合时宜地发出了尖叫声,但这丝毫不影响学生身心的愉悦。无论是从冬天下雪的情境创设,还是各环节音乐的烘托、学生舞蹈乃至学生创作,对学生来讲都是享受。还有在场的听课教师,我们都可以看到一脸“沉醉不知归路”状。要不,下课铃响了,怎么没人起身呢?
2、教师引导学习有效果
备课时,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对学生进行了分层,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则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教师的授课以及个别辅导都很有针对性。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取得了想要的效果。
最后,我想说,培智学生的课堂教学真的不易,要上好更难。今天的这堂课就是一个很好的范示。如果把它比作一幅画,那它就是师生共同绘就的;如果把它比作一首歌,那它就是由师生共同吟唱的。感谢这位年轻的教师,还有她的那群可爱的学生,让我们受益匪浅。
《雪地里的小画家》评课稿及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评课篇二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极富儿童情趣,特别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每一个层次都注意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本节课,我谈谈几点值得我学习的方面。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潘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引用“画的古文字”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字,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出“画家”这一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对“画家”一词有所了解,再由生活中的画家进入文本导读,去认识雪地里的小画家,这样循序渐进的语境设计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潘老师还运用课间展示了美丽的雪景图,让学生有了直观的体验。根据已有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学生自然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除此之外,潘老师在教学“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这句时,邀请学生运用不同颜料用手指作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把小手想象成动物的小脚丫,模拟小动物的作画场景,为学生理解句子创设了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学生学的积极。
潘老师上的这堂课设计新颖,思路清晰。她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拉进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再加上板贴“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实物展示,激发了学生主观探索课文的欲望。其次,潘老师重视朗读的训练,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以各种形式的练读,培养了学生对课文的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潘老师设计了多处句式练习的环节,如:用完整的话说说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还有,我会说:“叽叽叽,我是()我的脚印像()等句式。这种拓展说话,让学生实施知识迁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不仅使学生逐渐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也增添了学生热爱生活,学习语文的乐趣。
识字是低段语文课的一个重点,潘老师在教学生字词时,能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识字。用奖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蛙,睡”生字时,特别让学生回忆生字的偏旁,同时还结合语境对生字进行教学,如学习词语“一群”时,能让学生先观察雪地里的小画家,用不同的量词展现,再引导学生用一群来表示。这么多小画家都来了,学生对“一群”的词义理解就很浅显了。使识字教学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