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燕子专列教案板书设计(通用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燕子专列教案板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听记训练
师:现在进行听记训练,老师这儿有6个词语,看你能记住几个?
第一遍:欧洲瑞士、气温骤降、特殊客人、饥寒交迫、人民救助、乘上专列
第二遍:
你记住了哪几个词语?
谁来补充。
(出示词语)
谁能把这6个词语连起来说一句话。
大家不但听的认真,还能联系文中的内容说一句话。看来倾听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学会倾听,你会获取更多的知识!好,上课!
二、学习第二段。
师:今天我们继续乘上《燕子专列》,走近瑞士政府,走近瑞士人民。
下面请大家来听一条瑞士政府发出的紧急消息。仔细听,看你听到了哪些信息?(播报消息)
师:好,谁来说说。
同学们,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想想看: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这时候再加上找不到食物,这样的情景可以用我们听到的哪两个词来形容?(指名说)(出示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谁来读读这两个词,(指名读)
你读的很准确,但是没有读出词语的温度。是呀,词语有温度吗?
想想看,当时天那么冷,又没有吃的,谁再来读读这两个词。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这段话,体会体会当时燕子危急的情景。(自由读第2段)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燕子的这些不幸遭遇。
(边点击图片,教师边深情的讲述)大家看,大树下,湖岸边,连绵不断的群山中,到处都是冻僵的小燕子。(在为燕子的不幸遭遇而震惊)
师:看到这些图片,听到这个消息,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指名说)
师:我听出来了,也就是大家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救助燕子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听到消息后,瑞士的居民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2页,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线画出瑞士居民的做法。
师:好,谁来读读你画出的句子?(指名读)(出示)
(如果学生用查字典方法)老师这儿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大家读读下面的话,联系下文,你也可以知道料峭什么意思?(老师读或者学生读:顶着满天飞舞……冻僵的燕子)
当时天气怎么样啊?(寒冷)再看哪个季节的寒冷?(春天)形容春天的寒冷就可以用料峭这个词。好了,闭上你的眼睛,让我们一起进入这春寒料峭的季节!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
老师范读:“外面寒风凛冽,大雪纷飞,…………”
好,谁来说说你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一:我看到了许多人都走出了家门去寻找燕子。
(听到消息后,只要有救助能力的人都走出了家门)板书:纷纷
预设二:人们到处寻找燕子,找了许多地方。
(凡是能想到的地方,他们都去找过了。)板书:四处
师:大家想象的都很好,请大家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再来读这句话,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读出来!(指名读)
师:1、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寻找燕子时的艰难。
2、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人们寻找燕子时的那种焦急的心情。
瑞士人民多么坚强啊,不怕冷,不怕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来,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一起读出来,(齐读)听到消息后……
四、学习第四段。
预设一: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的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多么坚强的小姑娘呀,)
预设二: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
(寻找一只燕子都很不容易,更何况是十几只,多不容易呀)
预设三:在覆盖着……
(在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多么危险啊,但小贝蒂找的又是多仔细呀)
预设四:再来看看这幅照片,小贝蒂哪儿最让你感动?(做法)
小贝蒂的坚强,小贝蒂的勇敢,小贝蒂的爱心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谁来读读这段话,把自己的感动读出来。(指名读)
捧起书,让我们都来读读这段话,读出我们的感动来。(齐读第4段)
寻找十几只燕子,贝蒂都要“冒着料峭的春寒…………”(引读),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爱呀!
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对小贝蒂说,打开练习本,写下来。
(如果学生只写“有爱心,真勇敢”一类,教师随时提醒:我发现,有的同学只写了“小贝蒂,你真有爱心”“小贝蒂,你真勇敢,我要向你学习”,如果能把她怎么有爱心,怎么勇敢的做法写出来,就更好了,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语言。)
写好的同学来读给贝蒂听。
五、学习第5段
师:大家写的都非常好,深深的感动了我,在瑞士人民全力以赴的救助下,本来濒临死亡的燕子,坐上了漂亮舒适的空调专列,列车开动了,来,让我们通过朗读为这些可爱的燕子们送行吧!(齐读第5段)
爱心大使史怀泽曾说:动物是人类的近亲。只要我们善待这些可爱的动物们,它们也将会以百倍的努力回报我们。
老师再来给大家推荐几个好故事:下课后,请大家找一找读一读,你也会被它们深深的感动!
《小狮子爱尔莎》
《布拉格的鸟》
《海豚领航》
燕子专列教案板书设计篇二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正确读写“专列、欧洲、瑞士、饥寒交迫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四、教学准备:1、本课的教学课件。2、有条件的学生收集瑞士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猜小动物
师:听听这是什么小动物。和老师一起接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师:让我们用歌声欢迎小燕子。
生:拍手唱《小燕子》。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第六课,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注意“专”的第三笔,是一笔写下来的。大家一起读课题——燕子专列。“燕子专列”就是——专门为燕子准备的列车。
二、初读课文,梳理词语。
1、燕子会飞,为什么要为燕子专门准备一列火车呢?请大家打开书,自己来读一读课文。放开声音,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把生字词画下来,多读两遍。
3、请几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看看是否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了。
师随机指导读音。
4、看这几个词语离开课文你们还会不会读?
(1)课件出示:气温骤降,随机指导“骤”的书写。在这里指的是当地的——天气、环境非常——恶劣。
从课文中再找几个表示天气、环境很恶劣的词语:
课件出示:风雪不止 皑皑白雪 严 寒 满天飞舞。
课件出示:长途跋涉。饥寒交迫。冻僵。
(3)课件出示: “呼吁”是说谁呀?
师:这个词在我们生活中其实也常用。最近,学校就向我们发出了什么呼吁呀?
(4)再来读一读,这两组词语。
三、读出“温度”,精读文本。
1、读到“气温骤降”,你会不会有种寒冷的感觉?试着读读这个词。
再读这几个词,把这些词放回到句子中,再读,读出环境的恶劣。
2、指读第二组词语,读这组词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小燕子太痛苦了,小燕子很疲劳。)
师:对呀,它们要长途跋涉呀。长途跋涉就是说——
师:看,跋是走在山路上。涉呢?表示什么意思?
师:再读读这个词,读出路途长,行路难来。(生读后说感受)
带着这些感受,再来读读这些词语。带着这种感受读句子。
“燕子经过长途跋涉……”
3、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刚学过的《燕子》吧?那么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的时候,飞过了许多的高山,飞过了许多大河,到达这里的时候,非常疲倦了,本想歇歇脚。可是,这里却——(引读)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小燕子找不到吃的,天气又是这样寒冷,它们——(放课件燕子处境图)饥寒交迫,想飞走却没有力气,慢慢的,翅膀冻硬了,小爪子冻僵了……谁再读读这两句话,把小燕子的情形告诉大家。
一个人讲力量有限。(一名男生一名女生配合读)
我们一起来。(全班读)男同学读描写天气环境的句子,女同学读描写小燕子处境的句子。
4、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在政府的呼吁下,瑞士居民们也都行动了起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他们是怎样寻找燕子的。
(1)生画完后指名读这一段。
师:是呀,风呼呼地刮着,满天飞舞着大雪,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气候下,瑞士居民们依然走出家门寻找燕子。拿出笔,让我们再读这段话,圈画出表示瑞士居民们动作的词语。
(2)生汇报后自由练读这段,看从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3)指名读说感受。
师:小燕子已经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居民们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生:家门。
师:冒着—— 生:严寒
师:踏着—— 生:冻得坚硬的山路
师:四处寻找—— 生:冻僵的燕子。
严寒算不了什么,满天飞舞的雪花怎能阻挡居民们寻找燕子的脚步,这是怎样的热心,怎样的爱心呀!(齐读)
5、在瑞士居民中,有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小姑娘叫贝蒂,她救护燕子的行为更让人感动!
(1)指读四自然段。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你对贝蒂的钦佩。谁再读读这一段。
师:读得多好。让我们觉得小贝蒂真了不起——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如果你就是贝蒂,会这样做吗?把这两句中的“她”换成“我”,再读读看。
(2)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师把学生当成小贝蒂来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生说后师:多可敬的孩子呀!老师相信当时贝蒂的心和你们此时的心是相通的。来,让我们把“我”换回“她”再来读读这段话。
(3)师: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爱啊!你们看,贝蒂,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在一天的时间里,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在严寒中,在满天飞舞的大雪中,贝蒂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得走多远啊!得受多少冻啊!瞧瞧,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孩子们,看到这一切,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贝蒂说,来,拿起笔,写下来!
课件出示:
贝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多么感人啊,这一切可以浓缩成一个字,那就是“爱”。(板书:爱)燕子得救了,满载着瑞士政府和居民们浓浓关爱之情的燕子专列,这辆爱的专列就要启程了!(师板画火车)瑞士政府和居民共同铸就了这爱的专列,因为有爱,相信燕子专列一定会到达一个温暖的地方!伸出你的双手,让我们用最热烈、最持久的掌声为它们祝福!
燕子专列教案板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燕子专列教案板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欧、吁、濒”等八个生字,理解“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料峭”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每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春天的使者就“唧唧喳喳”地叫着,翩翩然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还记得我们在第一课学习《燕子》一文时的精彩片段吗?(板书:燕子)今天的这篇文章虽然也是写燕子,但是作者是借燕子来抒发另外一种情感,学习了课文,你们会有大的收获。
2、燕子是候鸟的一种,它们能长途飞行,每年春来秋去,从不间断。可是有一年春天,人们却用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载着燕子,送它们到温暖的南方。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燕子专列》。(补充课题)
3、赶快拿出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
二、自读自悟,初知课文大意
1、词语检查
2、读通课文第二段。讨论:现在你明白了吗,人们为什么用列车送燕子到温暖的南方去?(随机理解词语: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3、出示: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用上这三个词语说说原因,要求:说清原因,语言简洁
三、围绕“爱”,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一)听到消息后,人们——
出示:听到消息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1、读通句子。
2、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落实:料峭的春寒满天飞舞的大雪冻得坚硬
3、有感情朗读。
(二)在这群四处寻找燕子的人群中,就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
出示: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1、读通句子。
2、理解:皑皑白雪
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你看到了什么?
在乎什么意思?小贝蒂不在乎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那她在乎什么?
3、出示图画,看,这就是小贝蒂,她在干什么?是呀,她的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但她一点也不在乎。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有感情朗读。
(三)多么善良的人们!多么幸运的燕子!配乐朗读三、四自然段。
(四)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小练笔:如果有一天,你恰好遇到这种情况,你能做些什么呢?
燕子专列教案板书设计篇五
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1、词语积累:
专列 欧洲 瑞士 舒适 空调 启程 特殊 长途 麻烦 气温 骤降
风雪 疲劳 温暖 政府 纷纷 救护 友情 致谢 成千上万 饥寒交迫
2、优美句子: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课堂上没有读书声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所以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都有感受,让孩子们在步步推移的多种朗读方式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学生爱护所有动物,尊重所有生命的意识。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启程、特殊、饥寒交迫、致谢”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
2、指导学生讲一讲、说一说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图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燕子专列教案板书设计篇六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第六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标”关于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和“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句、精彩句段”。本组课文的单元要求是要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想想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什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燕子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获救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唤人们要保护动物。
中年级的孩子们比较喜欢钻研故事,喜欢有悬念的故事。所以,《燕子专列》这篇课文的吸引力就很大了。如何让大部分学生在小故事中更进一步地学习到其中的寓意呢?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使学生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和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设计理念
一切语文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之上,只有先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流利了,才能够继续进行其它的学习。因此,我采用以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去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对课文的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生为主体,选择教法
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书声琅琅,读读议议,互动交流,真正奏响了 “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采用多种形式地读,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 、培养能力,指导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1、课外预习为提高自学能力服务。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重点,三年级的学生已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课的字词学习将由学生在家预习完成。
2、在读中学会找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理清课文思路,以读促理解;学习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要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词义的能力。
3、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默读,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内容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5.12四川汶川大地震说起,从专机,专款,专家说到专列.
温总理赶到灾区乘坐的飞机叫————专机;各级财政,单位专门用于救灾的钱款叫————专款;在抗震救灾医疗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的人————专家;专为救灾物资开出的列车————专列。
二、精读课文
(一)感受恶劣的环境
先是学生默读,在书上找出来。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然后是同桌合作学习。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然后交流。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燕子遇到的麻烦:冷、饿、累,简单了解冒号的用法,并随文理解词语“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观看图片,学生谈此时的心情(着急、担心等);再次朗读。
(二)政府救燕子
着重于一个词的理解“呼吁”,瑞士政府是怎样救燕子的? “立即”说明了什么?通过广播通过电视告诉大伙号召大伙寻找燕子,课文里有个词语叫————呼吁。再设置情景:如果你是电视台记者、广播员会怎么呼吁?让学生现场模拟播音员呼吁.
(三)居民们救助燕子
1、听到呼吁后,居民们是怎样行动的?先学生自由说,再对照书上的段落朗读。
2、引导理解居民们的爱心,有哪些人去找燕子了?(引导从年龄、职业等方面说)理解“纷纷”。反复朗读重点段。
出示带点的词。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通过多次的朗读了解普通的居民不畏严寒、以极大的热心和热情投入了拯救燕子的行动。学生在读中议、议中读,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在自读自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
3、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贝蒂的可贵行为。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冻僵、僵硬、皑皑白雪、冻得通红”,感受到贝蒂不畏寒冷去拯救比自己更为弱小的、更需要保护的燕子,进一步感受了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博大的爱心。
课文中的含蓄的词语、深刻的句子、精彩的场面、生动的意境,学生只有通过多次的朗读,才能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读是发展语言的一种最经常的重要手段。课堂应该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他们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
(四)燕子致谢
1、这些曾经濒临死亡的小燕子呀,现在坐上了专列,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如果你就是其中一只幸福的小燕子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丰富的想象激发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情感又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前苏联优秀教师阿英那什维里曾说:“学生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想象说话也是如此,当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步入其境,真情萌发时,学生的火种就会点燃起来。
三、拓展延伸
1、爱心专列
燕子专列正徐徐启程,这仅仅是燕子专列吗?这还会是装载什么的专列呢?引导出爱心专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种精神影响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2、养鹤姑娘徐秀娟的故事。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配上丹顶鹤优美的身姿,加上感人的旋律,激起学生无限的深思-------爱护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燕子专列教案板书设计篇七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正确读写“专列、欧洲、瑞士、饥寒交迫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四、教学准备:1、本课的教学课件。2、有条件的学生收集瑞士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猜小动物
师:听听这是什么小动物。和老师一起接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师:让我们用歌声欢迎小燕子。
生:拍手唱《小燕子》。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第六课,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注意“专”的第三笔,是一笔写下来的。大家一起读课题——燕子专列。“燕子专列”就是——专门为燕子准备的列车。
二、初读课文,梳理词语。
1、燕子会飞,为什么要为燕子专门准备一列火车呢?请大家打开书,自己来读一读课文。放开声音,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把生字词画下来,多读两遍。
3、请几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看看是否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了。
师随机指导读音。
4、看这几个词语离开课文你们还会不会读?
(1)课件出示:气温骤降,随机指导“骤”的书写。在这里指的是当地的——天气、环境非常——恶劣。
从课文中再找几个表示天气、环境很恶劣的词语:
课件出示:风雪不止 皑皑白雪 严 寒 满天飞舞。
课件出示:长途跋涉。饥寒交迫。冻僵。
(3)课件出示: “呼吁”是说谁呀?
师:这个词在我们生活中其实也常用。最近,学校就向我们发出了什么呼吁呀?
(4)再来读一读,这两组词语。
三、读出“温度”,精读文本。
1、读到“气温骤降”,你会不会有种寒冷的感觉?试着读读这个词。
再读这几个词,把这些词放回到句子中,再读,读出环境的恶劣。
2、指读第二组词语,读这组词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小燕子太痛苦了,小燕子很疲劳。)
师:对呀,它们要长途跋涉呀。长途跋涉就是说——
师:看,跋是走在山路上。涉呢?表示什么意思?
师:再读读这个词,读出路途长,行路难来。(生读后说感受)
带着这些感受,再来读读这些词语。带着这种感受读句子。
“燕子经过长途跋涉……”
3、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刚学过的《燕子》吧?那么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的时候,飞过了许多的高山,飞过了许多大河,到达这里的时候,非常疲倦了,本想歇歇脚。可是,这里却——(引读)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小燕子找不到吃的,天气又是这样寒冷,它们——(放课件燕子处境图)饥寒交迫,想飞走却没有力气,慢慢的,翅膀冻硬了,小爪子冻僵了……谁再读读这两句话,把小燕子的情形告诉大家。
一个人讲力量有限。(一名男生一名女生配合读)
我们一起来。(全班读)男同学读描写天气环境的句子,女同学读描写小燕子处境的句子。
4、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在政府的呼吁下,瑞士居民们也都行动了起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他们是怎样寻找燕子的。
(1)生画完后指名读这一段。
师:是呀,风呼呼地刮着,满天飞舞着大雪,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气候下,瑞士居民们依然走出家门寻找燕子。拿出笔,让我们再读这段话,圈画出表示瑞士居民们动作的词语。
(2)生汇报后自由练读这段,看从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3)指名读说感受。
师:小燕子已经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居民们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生:家门。
师:冒着—— 生:严寒
师:踏着—— 生:冻得坚硬的山路
师:四处寻找—— 生:冻僵的燕子。
严寒算不了什么,满天飞舞的雪花怎能阻挡居民们寻找燕子的脚步,这是怎样的热心,怎样的爱心呀!(齐读)
5、在瑞士居民中,有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小姑娘叫贝蒂,她救护燕子的行为更让人感动!
(1)指读四自然段。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你对贝蒂的钦佩。谁再读读这一段。
师:读得多好。让我们觉得小贝蒂真了不起——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如果你就是贝蒂,会这样做吗?把这两句中的“她”换成“我”,再读读看。
(2)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师把学生当成小贝蒂来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生说后师:多可敬的孩子呀!老师相信当时贝蒂的心和你们此时的心是相通的。来,让我们把“我”换回“她”再来读读这段话。
(3)师: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爱啊!你们看,贝蒂,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在一天的时间里,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在严寒中,在满天飞舞的大雪中,贝蒂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得走多远啊!得受多少冻啊!瞧瞧,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孩子们,看到这一切,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贝蒂说,来,拿起笔,写下来!
课件出示:
贝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多么感人啊,这一切可以浓缩成一个字,那就是“爱”。(板书:爱)燕子得救了,满载着瑞士政府和居民们浓浓关爱之情的燕子专列,这辆爱的专列就要启程了!(师板画火车)瑞士政府和居民共同铸就了这爱的专列,因为有爱,相信燕子专列一定会到达一个温暖的地方!伸出你的双手,让我们用最热烈、最持久的掌声为它们祝福!
燕子专列教案板书设计篇八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堂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2.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二、合作探究
1.小组内讨论交流以上自主学习的内容。
2.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统计并汇报给老师。
三、精讲点拨
1、解决小组内汇报的问题。
2、为了拯救燕子,政府和人们是怎么做的?
[课外拓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