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和孩子聊书吧》读后感优质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和孩子聊书吧》读后感篇一
作为老师和家长都提倡孩子大量阅读,但我们却一直困惑,一般孩子为什么不爱阅读,在这本书当中我找到了一些让孩子能够爱上阅读的方法,也在家长会的时候分享给了我们班的家长,我觉得大家都能从中有所受益。
蒋老师认为想要让孩子读书首先要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好的环境有助于加速养成习惯。先建立相应的环境。同时加入一定的读书团体从而更容易坚持下去。目前学校给我们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每周都在借阅图书,孩子们很喜欢。同时自己创办了绘本社团,其实是集中读书角,大家一起读书,一起分享。
至于聊书的过程,蒋老师大致分成四个环节:导读、阅读、讨论、延伸,想方设法让孩子爱上阅读,我的反思是:
的确如此,我一直反思,也告诉家长,我们一味地让孩子读,自己对孩子的读物却知之又少,如何指导孩子读呢?当学生拿着书,兴高采烈地跟您聊着书时,你却不明所以然,反而让学生兴致黯然。当你在平时谈话中经常性地透露你看过的书,总是时常性的冒出书中的佳句,学生就可能对你大大折服,也会激起他们看书的乐趣。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你干巴巴地一味强调看书是无法达到的效果。
这一点我的导师姜媛媛老师在家长学校时候也反复提到,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她说让女儿读的书自己都会翻一翻,和她聊,让孩子读完书有存在感。我们班张兰溪妈妈为了让孩子爱上读书,在家里专门开辟了每天一小时的家庭读书时间。想让孩子真正爱上读书,我们总以“忙”为借口是永远达不到目的的。
我们老师、家长喜欢让读书有目的性,我们的目的性太强了。读书有了规定数量的摘抄,并且要写心得感受,还要做一定的检测题进行检测,读后感要规定所读的书目。为什么要给读书戴上枷锁呢,何不放手让孩子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去说自己喜欢的故事,为什么要规定必读书呢,可不可以规定,一年要看几本书,会说多少故事,期末以说故事的形式来比比呢?学生自己去书店买自己喜欢的书,自己看,带来和同学分享,这样不是能看更多的书吗?
选择什么样的书来给孩子读一直是家长脑中的大问题。蒋老师在书中给我们明确了选书的方法,他说:如果班级读书基础薄弱的,那么在选书的时候要做到5点:
(1)生僻词汇少一点;
(2)书薄一点,增加信心;
(3)大道理少说一点;
(4)情节发展稍微快一点;
(5)人物形象鲜明一点。而且在选书的时候年级不同,选的书也不同,例如:一二年级选简单易懂、故事有趣、主题正面、富于想象力和好奇心,三四年级选那种现实英雄、友情、冒险、同情心,五六年级选知识类书籍、科幻、侦探推理、抒情文学、人类的命运。给了我很多方向。也拜读了他的一年级群文阅读读本,尝试在班里推广。
蒋老师特别指出要读整本的书,他认为这样才能锻炼真实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意志、学会静下来以及接触一个更丰富的文学世界。我认为自己有些浮躁,或许我可以试着读整本的书来使自己静下来。
读完此书,我不由地深思:平时总是以“忙”为借口,很难静下心来捧起一本书细细地品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己都不爱读书,怎能让学生喜欢读书呢。读书真的让人很安静,读完之后反思一下,很有力量。其实我们都可以爱上阅读!
《和孩子聊书吧》读后感篇二
怎样和孩子聊天这一直都是一个问题,今天我就找到一本书《和孩子聊书吧》。
和孩子沟通一直都是一个难题,孩子的想法和大人又不一样。究竟怎样和孩子聊书呢。这个问题是我一直在想的。还好我看了特级教师蒋军晶的这本《和孩子聊书吧》。这本书分为七章,将和孩子聊书的方法讲的很全,我觉得这本书不止对小孩子,对大人也同样有用。
阅读是有很多好处的,现在网络发达,不要说小孩子,大人都没有几个愿意静下心来读书。我见过很多小孩子都是拿着手机和平板在玩。尽管现在出版的书籍越来越多,小孩子需要阅读,这对他们的以后都是非常重要的。
蒋老师认为好的环境有助于加速养成习惯。蒋老师认为如果让孩子喜欢阅读自己也要喜欢阅读。如果自己都不喜欢阅读,想要让孩子阅读这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大人经常阅读,能让孩子慢慢养成阅读的习惯。
让孩子读书一定不要有限制,现在许多奖章让孩子读书都是带着目的去读,他们让孩子读书就一定要有摘抄,而且要写心得敢说。老师说读书应该让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这样孩子就更愿意自己去读书。试问谁不愿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呢?
选择读什么样的书很关键,蒋老师在书中给我们明确了选书的方法,他说,如果班级读书基础薄弱的,那么在选书的时候要做到5点:
1、生僻词汇少一点;
2、书薄一点,增加信心;
3、情节发展稍快一点;
4、大道理少说一点;
5、人物形象鲜明一点;
我觉得蒋老师总结的很好,孩子的可塑性非常高,只要我们多和孩子沟通交流,那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这本书地孩子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