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实用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篇一
第十一,十二周:期中复习考试
第十四到十六周:第五单元
第十七到十九周:第六单元(第二次月考)
第二十,二十一周:期终复习考试
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密切关注中考题型的变化,注重八年级分化年级的教学实际,把培养优生与强力治跛作为重点工作,通过主题阅读、作文定格训练、小综合巩固、诗歌写作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品质,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语文学习之中,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扩大优生面为总目标,参加全区统考a+1人数达到132人(每班11人),a+2人数达到216人(每班18人),a+3人数达到300人(每班25人)。以精细处理教学内容,结合各教师特点,扬长避短,形成自身鲜明的教学特色为具体目标。(年级组下达的指标)
三、基本情况:
1、学生分析:
八(12)班学生语文学习基础较差,部分学生的学习品质还没有形成。但是
大部分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具体而言,学生的积累极少,精准度不高,文言文词汇量较小,现代文对文本的把握不准,作文缺乏写作素材,语言表达过于贫乏。
2、周课节次:6节 学科代表:汪良峰、陈宇坤
四、主要措施与要求
1、立足课本,以阅读、作文教学为中心,穿插丰富多采的语文活动。注重朗读、写作、活动与积累,有效的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充分激活学生,充分体现以生为本,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2、在教学上严格按备课上课,严禁以个人创意为由,抛开集体备课,另起炉灶,搞自由散漫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切信息应做到资源共享。
3、强化字词教学与训练,以应对新的中考题型。
4、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5、继续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以作业书写评分、试卷书写加分等形式促进学生的练字热情。
6、着力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养成批注赏析阅读的习惯,将“双休阅读”(“和父母一起阅读,构建书香家庭”)打造成语文学科的品牌。
7、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品质。通过作文定格训练,让绝大多数学生享受作文成功的快乐。
8、落实“培优治跛”工作,关注男女生差异,扩大优生面。
五、分工安排
姓名 内容(课文标序号) 备注
杨志新 3、6、13、20、21《综4》《写3》
《双休阅读1、9》 1、完整地体现环节,每个环节能预设时间;
2、可操作性强,各块间衔接应自然、师生活动尽量具体;
3、个人执笔教案,尽量自己主动印好并发放;
4、每课设计适当的作业;
5、课时不够的,利用早、晚自习落实。
夏宜芳 14、16、21、《诗2》《口1》《写7》《双休阅读2、10》
王晶晶 4、8、21、《综3》《写4》
《双休阅读3、11》
李建华 11、18、21、《诗4》《综1》《写1》
《双休阅读4、12》
胡智 5、7、21、《诗4》《写8》
《双休阅读5、13》
黄凤琼 10、12、17、21、《诗1》《写6》《口5》《双休阅读6、14》
胡顺梅 2、19、21、《诗3》、《口2》、《诗5》《写2》《双休阅读7、15》
胡丽萍 1、9、15、21、《写5》《诗6》《口6》《双休阅读8、16》
六、单元或章节分析:
单元 新授知识 重难点 课时
第一单元 《寻找理想》、《背影》、《我们和青春对话》、《寄语十五岁》、《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阅读本单元课文,要抓住重要的语句理解作品的主旨,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有自己的看法。 15
第二单元 《诗两首》、《太空移民不是梦》、《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迹》、《云赋》 在探索星空的秘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还要学习用准确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 14
第三单元 《故乡》、《济南的冬天》、《土地情诗》、《河与沙》、《最后一课》 体会对家园对祖国的深深爱恋之情。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感情,培养热爱家园、保卫家园的情感。学习阅读欣赏诗歌。 15
第四单元 《舌战群儒》、《汉字的魅力》、《方块字》、《谈笑》、《读联之悟》 细心品味那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理解重要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这样将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领悟语言的魅力。学习写阅读题要。 15
第五单元 《扑朔迷离的麦田怪圈》 善于从众多的材料中迅速提取重要信息,去粗取精,形成自己的观点。学会李磊资料和运用资料。 9
第六单元 《三峡》、《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短文两篇》、《满井游记》、《湖心亭看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进一部丰富学生的文言语汇和文言知识,加强朗读与背诵,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体会作者的感情,品位作品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