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思想品德怎么培养模板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思想品德怎么培养篇一
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那么,思想品德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在此,谈一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两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身立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
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小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唯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好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提高阅读质量。“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教师要确定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在讲《集体力量大》一课,有关蚂蚁王国得探子报告的消息后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各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进行亲身体验。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集体的力量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办好事情,取得胜利。这样,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爱了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应给予精讲,及时进行释疑解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老师应引导学生对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及时查缺补漏。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
“请进来”,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或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邀请有关人士来校作专题讲座。如:组织时事政治报告会,帮助学生对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问题进行比较全面了解,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邀请校外辅导员、公安、司法部门人士来校作法律知识讲座,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理解,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
“走出去”就是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进而融入社会。“请进来”就是据课题需要,请一些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作出贡献的劳模到学校作专题报告、进行实践活动指导等。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中考思想品德考试方式的改变(即原来的闭卷考试改为现在的全开卷考试),有的老师和学生家长就认为,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由原来死记硬背变为现在连记都不用记了,老师上课只要勾勾划划,考试时替学生准备好充足的材料,学生只要把资料、书籍带全、就万事大吉了。
开卷考试确实减少了大量死记硬背的内容,但并不意味着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相反,为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试题增加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力度,提高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查。在考试中要想回答好开放性试题,必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敏锐的洞察力,广博的知识,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以及有条理地表达问题的能力。
所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如果不注重理解、不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实践活动、拓展知识面,考试中要想回答好开放性试题、综合性试题,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开卷考试并不是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而是提高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教师应在方法观念上对学生进行辅导。
第一、引导学生切实转变观念。通过一定的题型训练,使他们懂得开卷考试并非降低了要求。相反,必须加强对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能初步应用所学知识,联系社会生活以及自己的思想、行为、校园生活等实际来分析说明问题,并且能有条理清楚地表达、叙述和论证问题等。第二、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一个人行为的集中表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培养各方面的品质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思想品德的学习中,为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和提高能力,必须做到:①课前做好预习,自拟课文内容提要;②认真听课,听课中大胆质疑,并辅导他们做好听课笔记;③课后进行归纳整理,学会综合运用图表法、比较法、逻辑推理、归纳等方法。
第三、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还应注意关心时事、社会热点,把它与所学知识相联系进行分析,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使他们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思想品德怎么培养篇二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装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脉思考。创设问题意识环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具有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表露和发展。教学活动中应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积极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一个大胆的质疑精神,对前人尚未提示的事物的提问,在争辨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发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探索的过程往往也是思维的创新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索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例如针对经济常识价值规律与市场经济的一般牲的教学,设置的情境是:“不找市长找市场”,几年前人们就体会到“市长”与“市场”关系的微妙变化,如今,“看不见手”逼得市长也要“过关”。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关非过不可,市场是无情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市场也充满了魔力,把握好市场脉搏,经济就快速发展,当前过市场关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即开放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试问:(1)“看不见的手”为什么能逼市长“过关”?(2)“过市场关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反映了市场经济什么特征?为什么要强化这三种意识?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主义、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指导学生总计和小结,当学生看到教材中表述的内容与自己的见解基本一致并与自己的见解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一是要尽可能多一些创新机遇,二是要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地,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它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方案或者假说的一种思维方式。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能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们,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人才,就应发展学生的发展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因为这类提问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的解决问题。例如对美国火星探测器的成功飞行这一事件,我要求学生分别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的不同角度去分析说明,绝大多数高三学生能从经济上说明,这一事件对人类开发太空资源具有深远意义;从政治上看,则反映了美国继续维持其世界霸权的政策;折哲学的角度看,再次证明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类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发散思维是一种新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训练,才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
总之,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