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诗意优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悲秋诗意篇一
- 鲁迅《呐喊》赏析 推荐度:
- 蒹葭赏析 推荐度:
-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推荐度:
- 秋的诗句 推荐度:
- 经典虎年春节对联赏析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这两句“山鸟”指那些只求一时的欢乐和和平、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井梧”指那些看到繁荣背后隐伏着的危机、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
出自黄公度《悲秋》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参考译文:
秋天的黄昏,远来的西风吹打着门窗;我独自伫立楼头,怅然凝望。蜿蜒的河流,随帆船汇入秋江;荒草离离的原野,消失于天边四方。天色由阴转晴,山鸟快乐地欢唱;院落中的`梧桐,在西风中瑟瑟作响。啊!大丈夫的感慨悲秋,原是为国家兴亡;岂能像那多愁善感的楚人,儿女情长。
【赏析】
秋天,草木黄落,原野萧条。苍凉凄清的景象,最易触动离人游子的伤感,勾起羁旅行役的乡愁。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首开其端,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从各自的经历,以“悲秋”,“秋兴”为题,抒发了思乡怀人的感慨。这首《悲秋》诗,并未凭秋色以诉离情,托秋意以写别恨,而是借秋景表达他的忧国之心,格调高致。
诗一开始,即紧扣题目,以“西风”点秋,以“怅望”点悲,展现出诗人在西风萧瑟中,独立书斋怅然想望的画面。首句在“扉”前着一“晚”字,交代了时间,又渲染了冷寂的气氛。次句在“斋”前着一“高”字,标明了立足点,为所见愈远作了铺垫。李白《折荷有赠》诗:“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情景与之略相似,但此处写得较为含蓄深沉。诗人没有明说怅望什么,而是留下悬念,径直引着读者把目光投向远处的别浦。
“别浦”是通大江的小河汊。南朝宋代谢庄《山夜忧》诗:“凌别浦兮值泉跃,经乔林兮遇猿惊。”唐人郑谷《登杭州城》诗中,也有“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的佳句。遥看别浦,双双行舟扬帆而去,渐渐隐没;极目凝望,广漠而静谧的荒野伸向远方;荒野尽头,天似穹庐,边际四垂,寥廓苍茫。萧瑟落寞的景象,映衬出诗人抑郁孤寂的心境。
诗名《悲秋》,作者不写一个“秋”字,而是通过“西风”、“寒声”、“井梧”等事物的典型特征,刻画出秋的意境。全诗气韵生动,时人称其“诗效杜甫古律格,句法逼真”(见《宋诗钞·知稼翁集序》)。作者托景抒情,把复杂的思想感情,用简洁的形象表达出来,寓悲壮于闲淡之中,的确耐人咀嚼,引人涵咏寻味。
s("content_relate");【《悲秋》赏析】相关文章:
悲秋歌原文及赏析09-05悲秋的随笔05-30悲秋的随笔09-15优美散文:悲秋伤秋03-31关于悲秋的作文05-12悲秋_700字12-27关于悲秋作文02-06《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赏析08-31悲秋散文随笔0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