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六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篇一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使其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的学校教育,它要求学生真正具有从事某种职业或劳动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高等职业院校开展音乐教育主要目的是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阐述了音乐艺术欣赏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音乐艺术欣赏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提出了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 音乐艺术欣赏 创造性思维培养
从思维的方式和成份来看,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综合运用,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辨证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在儿童阶段就已萌动、成长着创造性思维。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正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种原动力。
音乐艺术欣赏课程是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渠道。高职音乐艺术欣赏课程以音乐欣赏为载体,贯穿灵活多样的课堂模式,不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音乐艺术欣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达到提高思想素质,训练头脑,发展身心的目的?本人认为教师在教学策略方面该实现以下几点:
1 鼓励学生主动开展探究
在高职音乐艺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互动探究模式教学,让学生保持思考的动力,积极主动地探究,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同时提供一系列与问题有关的资料,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音乐作品留给人们的想象空间是很大的,为了让音乐作品能够感染学生,通过音乐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精心选择优美、通俗易懂的音乐去敲开学生心灵的门户。老师应先引导学生细致地聆听作品,让学生听后作形象的分析和描述。学生在描述前应勤于思索,做到有感而发,继而进行探究。
教师要注意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除了感受到音乐的旋律美之外,还要体会到音乐中表现的情感及品格。在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外,就可以选择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管弦乐曲与合唱曲进行引导。他们的作曲风格和创作思想是属于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这些乐曲所提示的内容对大脑的创造性思维极其有利。特别对于巴赫的音乐,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觉的思索。巴赫的赋格音乐有着数学般的严谨,他把人的复杂情感集中在同一时空通过音乐表现出来,对训练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科学价值。在聆听《g小调赋格》时,教师应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感受、去想像、去创造。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听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荒山之夜》两个作品,对比两者之间的区别,然后引导学生从音乐家心理方面去分析作品。通过讨论使学生在感受音乐作品、认识历史等方面进行交流、碰撞,使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积极展开思考,进行探索,从而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作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表明:他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音乐启发了爱因斯坦对宇宙的观察,进而发表了相对论。爱因斯坦的思维方式引起了世界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极大兴趣。他长期得到音乐环境的熏陶,养成想像和创新的习惯,势必推动他形成求知、求新的探索欲望。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它能激发学生创作音乐的兴趣和积极参与音乐创作的意愿,唤起其音乐情感,启发、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在创作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营造好学生参与的氛围,从最简单开始。其次,要循序渐进,注意减轻学生对技术方面的心理负担,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潜能。音乐的创作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像,大胆进行音乐创作。最后,让学生自己演唱或演奏自己的作品,教师适时加以鼓励,当学生大胆参与实践的时候,他们的想像和创造思维能力就得到了培养。
教师在开展音乐艺术欣赏课的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以柔缓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全曲分为十段,每段都有小标题。在欣赏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可根据标题展开联想,在对旋律基本熟悉后,学生可尝试创作歌词,通过给乐曲填词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根据这种教学的开展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强调对学生音乐想像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3 合理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所著《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一书中提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的重要论断。如广播扩音系统相当于耳朵的延伸;摄影相当于视觉的延伸;影视相当于视听觉的延伸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音乐艺术欣赏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已渐渐取代了传统教学模式。音乐信息传播系统包括幻灯、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多媒体具有声、色、光、图为一体的独有特点,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深受师生的青睐。合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进行教学,视听结合,可以强化学生记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审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多媒体开展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有些音乐是没有情节内容和意义的,往往给人曲高和寡、晦涩难解的感觉。教师可以运用电化教学媒体创设音乐作品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视觉可及的画面,发挥视听通感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想像、联想。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创设场景。
歌剧《卡门》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内容的伟大作品,剧情发生在18左右的西班牙塞维利亚城。《卡门》的序曲是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常被人们称为“斗牛士进行曲”。另一段卡门挑逗霍塞时所唱的哈巴涅拉舞曲《爱情是一只自由的鸟儿》,表现了卡门奔放豪的性格和富于魅力的形象,欣赏这两段音乐如果只有声音而无图像的话,学生想理解作品的内涵是不容易的,还需要教师深入讲解作品中的故事和背景。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注重音画的完美结合,学生就可以通过画面来了解作品的故事情节,并容易超越时空与作者产生共鸣。
良好的音乐艺术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态度和良好的审美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精神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值得研究的问题。21世纪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具有自我评价与反思意识,更新音乐教育观念,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音乐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以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戴定澄著.音乐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74.
[2] 吴斌著.中国音乐教育[m].人民音乐出版社,(12).
[3] 郭声健.《从多元智能结构理论看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m].人民音乐,第4期.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篇二
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思考论文
一、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盲点
高中数学更像学生的思维健美操。数学的思辨与逻辑的严密都使人向往不已,乐此不倦。然而,现实中的高中数学却面临着任务多、时间紧、要求高与不断考试的压力,高中生学习数学好多是疲于应付,而真正以研究的目光来审视与创造性地学习的人却凤毛麟角,由此而出现的学习盲点就显露无遗了。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缺乏思考
高中数学具有理论性、抽象性强的特点,这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求学生多思考、多研究,这样就不会出现“怕学数学”的恐惧症了。然而,事实上是很多学生不愿意多动脑去思考。对于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该如何弄清来龙去脉;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能否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学生自己能否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有无记载,能否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等,这些思考尤为重要。然而从教学时间上看,学生懒于这些方面的思考,导致学困生层出不穷。
(二)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欠缺
高中数学离不开高考,而高考数学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尤为突出。以立体几何为例,高考中立体几何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兼顾逻辑思维能力。而解决立体几何的基本方法是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这种转化能力是高中生数学素养的必须掌握的.东西。但是,通过对高中学生的观察,不难发现对于高中立体几何部分考生失误普遍严重,得分率不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能力欠缺。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训练欠缺
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者说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盲点源于什么原因?通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高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训练欠缺是这些问题的根源。甚至选择题部分考生也出现了失分严重的状况,尤其是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更容易“不假思索”地掉入命题人的陷阱。在数学考试里选择、填空题方面命题范围大致为集合、命题、三角函数、复数、排列组合及概率、立体集合、平面解析集合、线性规划、程序框图、三视图、幂函数与指数函数、对数比较大小等。每一方面都有数学自己的“特色”,考生懒于思考或者平常欠缺训练,都很容易在数学考试过程中失误频繁,给考生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加强高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对策
既然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很多盲点,这些问题源于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不足,那么教学活动过程中该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呢?
(一)善于发现和创造
数学创新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最重要的数学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依靠概念、判断、推理并应用猜想、想象、直觉等获得发现和进行创造的能力。以高中立体几何为例,近几年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热点问题主要有证明点线面的关系,这些热点问题怎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去映射相应的概念、推理等。
(二)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是指一道题目可以通过多种解决方法达到被处理的一种解题途径。这种一题多解策略在数学学习能力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发散解题人的思维,使解题思路得以拓展。例如,题目:∠c=90°的rt△abc外切于半径为1的圆o,求△abc周长的最小值。解法一,可以用代数法;解法二,可以用三角法;解法三,可用函数法;解法四,可用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解法五,可用导数法。一道题目可用五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从而使难者转化为容易的了。
(三)题式变化
一题多解是一种很好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而一题多变也是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极好方式。一题多变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取得。一是类比法,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类比创设问题情境。二是延伸旧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三是通过数学建模创设问题情境。四是利用数学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这四种方法都可以达到题式变化的目的。
总之,实施新课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关键要素是高中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一题多解与题式变化等途径来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是当前普通高中学校的现实选择,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优化的必由之路。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篇三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体育创造性思维是体育教学中在学生学练基础上通过创造想象再提高的心理变化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要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1树立基于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体育课堂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思维是落实好体育课的关键。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在学与练过程中进入学生的“圈子”,搭建和谐融洽的课堂。
1.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浓厚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在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中使学生焕发出昂扬的意志品质。教学中,让学生在体育骨干的带领下分成4~6组,教师参与到学生中,教师讲解示范完毕后,由体育骨干组织学生自主练习,对所学的内容大胆质疑、提出新颖的假设,教师及时鼓励学生求异、求新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实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
1.2精心构建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练习主动性
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由“身体力行”的主导变为适时引导点拨,采用“尝试发现法”教学,学生根据提供的相关体育知识技能的相关线索,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发展学生下肢力量练习中,教师提供有关下肢运动的规律、练习的要求和场地、器材,学生进行思考、练习、观察和对比,以小组的形式相互观察与讨论、互帮互学,创造多种符合实际的发展下肢力量的方法。
1.3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拓展延伸触类旁通
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研究体育教材,去粗取精,触类旁通,充分展开思维和想象,清晰动作路线、方向。如,膝绕环的热身运动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力学分析,运用运动解剖知识,理解体育运动的作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思考在其他的运动动作中,有哪些运动形式是不科学的,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创造条件。
2构建高效课堂,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2.1创设符合学情的.情境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生动幽默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游戏“翻山越岭”的教学中,讲清游戏规则后,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由学生商议如何更好地实施游戏、场地的布置、器材的使用、男女生分组、成绩的判定等等。游戏中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创造力。
2.2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自编自创喜欢的组织形式
体育课要鼓励学生在保障安全、技术合理的情况下去创造有新意的动作方法,挖掘和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例如在学习掌握初步的棍棒操的基础上,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创编出与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的棒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鼓励学生自编自创,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现代教育技术日益发展,其对体育课的教育功能日趋成熟。如跨越式跳高教学中,课前学生自主观看跨越式跳高的微课程,课中利用摄像机、相机、手机等技术设备将跨越式跳高动作中的起跳、腾空技术分解示范慢动作的播放——学生完成动作时的慢动作回放——学生之间动作技能规范性的观察比较等等,有利于学生对跨越式跳高动作技术的形成、纠正和改进。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改进评价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增强体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进取、合作精神。因此,在评价学生时要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评价应占一定比例,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成为一句空话。比如,在棍棒操考核时,学生个人或小组创编的棍棒操质量也计入学生的考核成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无论是优生还是学习困难学生,体育教师要多给予学生展示参与表现的机会,善于并及时发现体育困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和进取心,克服自卑和畏惧感,在鼓励、呵护、帮扶中不断进取,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4结语
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创造力思维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指导方法,学生端正练习态度,合理利用教材等,需要师生双方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通过体育运动和思维训练巧妙结合,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智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民涛.论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理论[j].体育教学,(4).
[2]章晓利.论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经济与社会发展,(3).
[3]蔡玉芳.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科技信息,,27.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篇四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增加,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已经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更是对创新性的要求。因此在中学期间就要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重视起来,并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综合性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记忆,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高考,甚至包括学业水平测试也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以适应越来越严峻的考核要求。结合日常教学中的体会,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的方法去创造性地解决地理问题,强化学生对地理问题拥有独特新颖见解的能力。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修养与能力。教师是学生在学习上的引路人,如果教师本身不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何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所以,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地理教材内容结构的层次性和联系性,能够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的认识结构。同时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每个课题教学中设计出目标测试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特别是思考途径多、解决方法多、结论非唯一的地理问题,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地理教师还必须懂得思维发展方面的知识、原理和规律,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思维的顺利发展。
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方式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创造出学生愿意参与的课堂气氛。例如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讲到国际日界线问题时,学生总是难以理解。如果教师只是枯燥的说教或者让学生死记硬背,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但如果这时教师能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在某个国家,有一对孪生姐妹,先出生的却是妹妹,后出生的反而是姐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种违反常理的情况,对学生的刺激作用的显而易见的,非常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积极与老师配合,以解决心中的.疑惑。也许就是这样的一次感兴趣,就让学生喜欢上了地理这门课,这就为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动力。
再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着丰富的联系。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时候,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引入地理课堂,不仅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领悟。例如一句古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就能让学生非常形象地记住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这个知识点,并且还记得非常的牢固。再如在我们学习亚洲季风这一环节时,对于季风的成因,要想很好的理解,就要用到物理学中的热胀冷缩这一原理。因此,/:请记住我站域名/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不仅能使地理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具有很好的帮助。
同时,教师还要着力于打破固定的思维,鼓励学生的“标新立异”。这里的标新立异不是外在的,不是穿奇装异服,不是涂脂抹粉,而是在想法上敢于与众不同。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喜欢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下去,不允许学生提出一些看似与课堂内容无关的问题。殊不知,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其实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只能成为知识的奴隶而没有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我在实际教学中就遇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还是在《地球的运动》这—节中,当讲到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时,有位同学在课堂上突发奇想,并提问如果地球是自东向西转,那会出现什么情况。课堂上,同学们纷纷嗤之以鼻,嘲笑他脑子坏掉了,地球怎么可能自东向西转。但其实,这位同学恰恰具有与众不同的想法。敢于打破常规,勇于突破已有的固定思维。而这,正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不仅不能嘲笑他,更应该对他的这种思路和想法大加褒扬和鼓励,以促进学生广开思路。
最后,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地理知识综合性极强,如何能让学生融会贯通,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分析、比较、演绎、判断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根据教材的要求,独立整理笔记,分析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掌握了开启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全面实现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非比寻常的意义,所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把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作为一个任务和目标,并竭尽所能去实现这个目标。本文主要结合平时实际工作经验、育人经验,希望能对一线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若有不周之处,敬请原谅,在今后的实践工作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篇五
创造性思维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人们的认识打破常规、寻求变异,探求多种解决的新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方式。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有创新动机,向抽象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多方向发展。这对于学生分析解决复杂、综合性的物理问题,培育出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是十分有利的。
一、巧设质疑,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学始于思,思始于疑。”“疑”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由教师置疑,也可以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讲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改变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维。著名物理学家韦斯科夫说过:“科学的目的是发问,问如何和为什么。”教师的作用不是只讲授知识的内容是什么,而是要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多问为什么,能提出比课本知识更深刻的问题,并着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才是我们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学习的停止;科学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科学的停滞。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主动给学生巧设质疑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诱发新的创新动机,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遵循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类似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疑问,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能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缩短着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活化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形态,是依靠抽象的概念、理论、数学等进行的思维,它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教学时教师应增设一些有趣的`小实验进行演示或设置一些诱导的问题,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顿悟”概念的内涵,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例如,在讲大气压问题时,教师可以做这样的一个实验:将小试管插入盛满水的大试管中,竖直倒悬于空中。当学生看到小试管不断进入大试管时,会惊讶地发出疑问:“为什么小试管不掉下来呢?”接着鼓励学生置疑猜想:“是不是水把小试管吸进去了?”“是不是有一种什么力把小试管推进去了?”当循此思考找不到答案时,再指导学生读教材、查资料,寻根究底。当学生发现是空气压力“作怪”时,一种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这样,大气压的概念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扎根了。
三、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也称辐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是思考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全部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及结论的放开式思维。单向思维方式只是从某一方面思考问题,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联想到已知的定律、公式和性质,采用某一方法解决问题。按照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就会形成“思维定式”,使学科教学仅成为单纯知识遗产的传播和前人思维方式的继承,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用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解题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同时,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也是研究许多物理过程和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逆向思维就是倒过来想问题,也就是把思维顺序颠倒过来,逆转时间和空间顺序,把始态与终态、条件与目标、原因与结果沿着相反思路思考问题。教学过程中适时利用逆向思维方式,确实可独辟蹊径、突破难点、化繁为简。
四、史论结合,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物理学史不仅体现了物理学家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运用所产生的宝贵理论成果,而且给我们留下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实际,补充和传授相关的物理学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而且能促进学生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优秀品质的形成,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如用伽俐略的理想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不仅指出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认识,更重要的是他将物理学的观察、实验、抽象、逻辑、想象等研究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了影响,促进了学生思维批判性这种智力因素的发展。像这些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无处不启迪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灵感。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篇六
室内设计教学必须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上,引导学生在设计中运用创新思维有效满足人们对于室内设计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力,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在设计时注重创意和美感的添加外,还需要带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丰富的学习体验,使得学生能够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与实际生活相贴合,这样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优化课程体系
室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具备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内容的教学,并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做好铺垫。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特征、能力等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将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所占比例进行合理安排。首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巩固学习基础,也就是掌握室内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最为基本的操作技巧,为学生的深入思考与实践打下基础。教师在实际备课过程中在进行学习任务的设计时,也可以适当地加入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要综合考虑到教学成效,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来逐步增加问题难度,使得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鼓励学生发挥其创造力。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在这一环节不能单一的讲授理论知识还要穿插着实践和探究环节,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践以及创新能力进行恰当的分班,按照合适的比例进行班级分配,使得学生能够在均衡和谐的环境中学习与发展,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除此以外,由于室内设计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特征的学科,那么教师必须合理安排实践和理论课程的课时,同时还可以对课间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展示学生优秀的设计作品,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2改革教学方法
室内设计教学方法是否准确恰当会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效果,也关系到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成效,而为了适应室内设计教学的现代化发展以及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需求,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搭建平台。因此,教师要彻底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开展体验式教学,恰当适度地引导学生进入市场与社会,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得学生能够在体验当中探寻创新源头,在掌握室内设计的技巧与要领之外,还能够促进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活动如参观访问、市场调查、咨询服务等,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眼界,使得学生能够对室内设计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方法和领域,从而加强对本专业学习的认知,在丰富的体验式学习当中主动地进行创造和创新来满足知识学习的需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优秀的建筑场地,鼓励学生边参观边记录其中对室内设计方法和技巧的运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还可以邀请设计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互动,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近距离了解设计师在室内设计时的想法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体验式学习后,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对自己在体验式学习中获取的经验和创新源头进行交流分享,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3设计项目比赛
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设计项目比赛的方式来强化对室内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的应用,并从中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室内设计教学创新与发展的保障,因此,学校需要为此创造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同时可以适当地增加技术先进的设备,使得学生能够随时开展项目设计以及展开良好的团队合作。室内设计教师可以首先开展市场调查活动,在调查中寻找和收集现实生活中市民真正需求的室内设计方案,并结合这些内容为学生设计恰当合理的比赛项目,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将自己的知识和创造力应用到恰当的实践领域。教师在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后,需要对学生进行恰当分组,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首先提交一份较为详细的文字说明,之后运用相应的设计软件来完成整体的设计,并鼓励学生能够增加和突出创新部分,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空间。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项目或者研究课题的自主开发,鼓励学生寻找有意义的设计项目,使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设计的比赛。教师在学生完成设计比赛后,可以就学生的分组合作情况、方案设计情况以及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取长补短。
4营造创新氛围
学生掌握室内设计知识以及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打破学习以及教学中的限制,让学生从单一的校内课程学习中解放出来。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互动,共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营造良好的校外环境,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一种创新氛围,从而极大的创新和优化室内设计教学的展开形式,拓宽学生的创新源泉。家长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丰富多样的社会建、房屋在建造和设计时的技巧、在选择房屋设计和室内设计所要考虑的因素等,只要学生也能够更多地了解现实生活中对于室内设计的实践需求,学生也可以以此为出发点来加强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教师可以要求家长加入交流,使得双方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进行交流,强调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室内设计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家长进行热烈探讨,指导家长如何恰当地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善于鼓励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想法,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沃土。总之,通过家校合作和互动的方式能够共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共同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室内设计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也是增强室内设计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综合进步的推动力。因此,教师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必须提高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在教学中要对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并增加学生实践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当中促进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对基本知识进行有效掌握,善于结合实际和生活实践进行思考和探究。
参考文献:
[1]张伟.室内设计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美术大观,(8):176.
[2]王婷婷.家具设计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培训,(2):78-79.
[3]王鑫.简易室内设计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7):506-507.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篇七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
一、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创造思维思维方式乃人的思维活动的顶级具体方法,乃许多思维的统一合并得出的,乃最终造出创造力的必须。所以,鼓励刺激孩子们的创造思维意识乃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第一要务。可惜,现在的中国在教书育人的观念上依旧还有着原本落后的教育观念的想法,还有社会上的诸多职业在选择就职者时把学历看得很重,同时忽略了个人的能力,这直接导致学校的老师在教书育人时着重于“分数”,把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认为思维与创新可有可无,只有分数高才是王道。而与此同时,孩子们同样如此,他们只是一味地追求高分以及得到文凭,因此,就只是抓住死知识死记硬背反复操练而从不知变通。这样一来,就过早地把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对于创造的灵感以及兴奋给丢掉了,取而代之的是生硬的一个个数字。所以,当孩子们面对一道更深层次的需要自己开动脑经活跃思维的题目时,孩子们就只能烦躁得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无法解答,更不懂得创新。另外,中国现如今的高中数学课本里放入了一些和高等数学相关的内容,孩子们仅仅碰到一点基础的定理,换言之,即只碰到高中数学的表面形式,但是对于数学原理的具体产生发展的过程并未曾深入探讨了解。由此直接使得高中数学新旧知识点之间未曾修建完成“媒介点”,导致孩子们对于那些概念定理存在着了解上的片面问题,以及理解上的错误认知,从而在面对高中数学的时候,存在着懈怠甚至于讨厌继续学习下去的厌学情绪。再加上,因为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底子并不一样,对于数学问题在认知理解当然也就不一样,由此使得孩子们有着在数学概念定理领会上的误差。这具体表现在当他们处理数学题目的时候,并不看重深究此数学题目里的暗含条件,把握不住题目里的明确条件;与此同时,孩子们面对某些题目的最终结果没有多个方向的理解分析与判断,没有对自我思维进程的掌握,由此使得他们的数学思维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根据高中学生在高中数学研究时所遇到的诸多思维阻碍,老师要把确定学习“目的”当作重点,把孩子们的“兴趣”当做方法,把孩子们的“好奇心”当做重要方法,慢慢地一步步解决孩子们脑海中的数学思维阻碍。要做到这样,老师在数学传授知识的时候,把那些和孩子们的周围事物的情况接近、且有一定趣味性的真实题目当做问题的基本材料,讲述题目的背景、目的以及要求,使得孩子们理解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对象以及特点,创建数学模型,进而把握有着特殊地位的基础数量关系,同时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利用数学概念、符号来表现事物对象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全部化成数学题目并处理问题。使得孩子们在处理实际问题的同时深切领会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乃处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思维意识的潜能,老师仍需要巧妙地设计情境,鼓励孩子们利用其爱好与好奇心。归根结底,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间断地挖掘、理解以及处理问题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步骤。创造设计问题的情境乃在教科书上的死知识以及孩子们的思想两者相互之间增设某种不协调,从而让孩子们进入一个与题目相联系的情境里,刺激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好奇心”,提高孩子们的求知欲,让孩子们学习数学时更加地积极主动。
二、养成创造思维的习惯
数学思想、思维、修养以及文化不仅仅是数学里更深一步概念里的基本要点,还是处理问题时所用的思维策略。于提高大家的素质上具特别作用,由此使得孩子们养成在纷繁的关系里考虑问题的好习惯。所以,在数学传授知识的时候,非但要使得孩子们得到某些新东西,还要让他们在进行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培训时提高其思维能力,加深处理问题的能力。老师在数学传授知识时要刻意地加入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和孩子们进行概括理解比如说,数学里许多基础方法不但是处理题目的基础方法,还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因此,数学中的所有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能够和数学特定知识的学习和利用相联系,变成数学知识传授里的有机组成部分,于潜移默化中慢慢让孩子们形成数学创造素养,甚至跟随孩子们的成长延伸到其他地方。
三、发挥创造思维的潜能
根据数学教学慢慢地加深层次,孩子们相关的知识一直累积,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修养以及数学文化慢慢地于此过程形成,于是就培养出了孩子们创造思维的潜力。使得孩子们在探索未知问题时,创造出新思想、发展出新理论、开设出新方法、确定新战略,提升其自信心。所以,老师处于数学教学时应该慢慢引导孩子们激发创造思维的能力。数学的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系统性,所以,当教学时,提高孩子们发散思维的能力乃处理数学问题的有用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点:
(一)变式设置。在处理数学里的定理与问题时,做不一样的角度、层次、情形、背景的其他表现形式,指引孩子们由表面提供的条件作为出发点,想尽一切办法向多个方向加深理解。不要被既定的模式蒙蔽双眼,只求一个固定结果。
(二)变通。孩子们有阻碍时,老师要根据形势进行指引,让孩子们自己转换考虑方式,并找到另外的解决方法。
(三)培养孩子们的“奇异”设想能力。主要强调的是:
1、“独”与“异”,创新特色,不拘于固定格局;
2、“突破”,勇敢打破固有格局,进行创新。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篇八
浅析基于中学生语文语感培养的教学策略的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作者就中学生的语文语感培养进行探析,旨在指导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语感的形成,从而帮助学生获取更为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论文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言感知 教学策略
语感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原有知识的一种心理体验和感悟过程,是对语言的感受、认识的一种拓展延伸。这种学习心理体验来源于学习过程和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运用。新课程语文所倡导的多样化学习途径和方法其实就是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深人研读文本,积累丰富的理解感悟,从而内化生成属于自己的认知心理体验,以形成真正敏锐的、准确的、深刻的理解和鉴别语言的能力。
1.注重朗读训练,鼓励学生读出感受
朗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式。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朗读过程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发声表达,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通过口的发声来刺激大脑思维,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和锐敏的语言感知能力。因此,注重朗读训练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把一些较难记忆的语言项目通过朗读的方式予以记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朗读训练,鼓励学生读出感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特色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朗读;(2)注重文本语言的文字信息,文字的背后具有丰富的意象、情感或理念;(3)建议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理解,并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更深入思考文章的思想情感,以便能够引起自身的阅读思考共鸣。
例如,当学生朗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那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丛间直串向云霄“一”时,定会勾起他们的儿时玩耍时欢乐的回忆。对此,我们不妨鼓励学生进行多次的朗读,以此来体味作者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丰富真挚的感情。这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另一方面能够让朗读成为他们接受理解语言知识的一种有效学习途径和方法。
2.注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取语感来源
新课程初中语文在教学编排上尤其注重实践活动的教学。这种语文实践活动的运用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运用水平。这样的教学思维模式,一方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技能,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使他们的语感获得更为广阔。
注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取语感来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设计实践探究活动的方案,特别是学生语言运用技能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2)注重语言的表达交流,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增长知识和技能;
(3)建议学生对语文实践活动能够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特别是自己的理解感悟;
(4)鼓励学生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学习,以此来帮助他们获取更为丰富和全面的语言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
例如,在“汉字的魅力专题”教学中,我就通过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这些实践活动主要有:
(1)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料等方式搜集有关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要求他们能够配以必要的解说;
(2)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让他们自己观察社区中一些语言文字表达不规范之处,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3)要求学生就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通过写文章的形式表达出语言学习感知;(4)建议学生就自己的此次活动写一份调查报告,尤其是他们在活动中的学习感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能力,而且为学生获取语感提供了途径来源。
3.注重学习思维培养,帮助学生提升语感的层次
语感是存在于个体学习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活动离不开一定的语言学习思维。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提高自身的思维敏锐性和条理性。这不仅是他们未来学习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更是形成语感的重要依据。因此,注重学习思维培养,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学习理解过程和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语感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敏锐性。
注重学习思维培养,帮助学生提升语感的层次,以下几方面不可忽视:(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学生在各自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以体现学习思维的差异性;(2)鼓励学生运用多样性的学习思维方式思考文章内容,以取得更为全面和合理的语言认知感悟知识;(3)注重语言思维的暴露过程,让学生在思维的学习和感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从而促进他们语言感知的内华生成。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语言学习得到充分思维体现,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和合理的思维发展空间,提升他们的语言理解深度。
总之,学生语文语感的形成并不是一墩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的阅读理解感悟中内化生成的。教师应该从文本学习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感悟语言内涵,形成一种特有的语言理解和鉴赏技能。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篇九
浅谈关于高职院秘书个性化培养的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秘书 能力本位 个性化培养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在沿海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尤是如此。本文根据作者对姜大源教授关于能力特征和能力本位阐述的理解,提出了基于能力本位的秘书个性化培养思考。
秘书作为一种职业阶层,在我国迅速兴起壮大。秘书专业在各高校受到高度重视,师资建设、课程设置、专题研究等都有长足发展。近年来各地高校又推出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技能训练法,这对培养“懂专业、精技能、高素质”的秘书人才,无疑是如虎添翼的举措。但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各校对秘书专业教育的认识不尽相同,由于学生的能力构成具有明显的个性特点等原因,使得秘书教学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出现了高分低能、通过了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肯定这样的情况。据此笔者提出这样一个思考,请各位专家斧正。
一、秘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笔者从事秘书工作和秘书教学近三十年,对秘书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深感高职院秘书人才培养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增加,新的行业新的领域不断出现,如果采用以不变应万变的传统教学方法,势必会造成教学上的被动,即使我们采取了各种新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也难以达到一些企业对秘书的要求。笔者在进行专业调研时就听一家公司办公室主任说:“现在各地学校都有秘书专业,秘书专业的学生有很多,但是我们却招不到秘书”。事实上就是如此,学校按照固定的模式、规范的教学计划,严格地培养老师概念中的秘书,但培养出来的秘书却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这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秘书教学工作者的思考。
二、把握社会需要是实行个性化培养的重要基础
要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秘书,首先必须明确社会需要是什么,高职院培养的秘书,主要面向各类企业。所以我们在分析社会需要的时候,应当把现代企业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尤其是要以现代中小型企业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企业的用人要求也各有侧重,所以在研究现代中小型企业需求的时候,还必须加上区位优势这样一个概念才能对企业需求做出科学的判断。笔者所在的学校位于长江三角洲,根据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迅速的状况,结合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要求,一般中小型企业对秘书的要求从总体上来讲可以表述为:智能管理+专业技能。
1.智能管理
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也提出了秘书智能管理的概念,事实上,在经济发达地区,许多企业的秘书正在履行这样的职责,是否具备智能管理能力,已经成为许多企业主招聘秘书的主要条件。虽然到目前为止,国家教育部门仍把秘书专业划入语言文学类,但国内许多学校早已把秘书列入智能管理范畴。所谓智能管理,按照笔者的理解就是秘书要在把握市场总体情况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科学合理地为企业领导人提供辅助服务。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进行秘书专业教学的时候就要注意识别和选拔人才。
2.专业技能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的吴桢嵘老师指出:“现代社会,每一个劳动者的工作内容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每一个劳动者在自己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快速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以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这也给秘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姜大源教授的观点,在现阶段,应提倡能力本位的秘书教学观,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使之实现“一主二辅”、“一精多能”。“一主”指以应用型为主,“二辅”指同时具备外向型和复合型特征;“一精”指精通本专业的各项业务,“多能”指在“一精”的基础上具备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 三、重视个性化培养是发掘人才的有效途径
在秘书教学中重视个性化培养,实际上就是贯彻了能力本位的秘书教学观。多年前,在姜大源教授的启发下,笔者对此进行了试点和探索,并对试点的毕业生进行了二年的跟踪调查,收到了令人极其满意的效果。用人单位反映学生职业素质好、工作能力强、角色转换快、使用得心应手。重视个性化培养,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熟悉学生的能力构成;二是因材施教构建特色的教学方案;三是教学方案的持续实施。
1.了解熟悉学生的能力构成
由于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学生成长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每个学生在能力构成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专业老师的责任是要传授好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而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就必须充分了解和熟悉自己的教学对象。笔者一贯提倡专业老师担任班主任,利用班主任工作的机会和专业教学的机会熟悉每一个学生,把握他们各自的特质,与依据这些特质把学生大致区分为“文牍型”、“办事型”、“档案型”、“商务型”“综合型”、“管理型”“智能型”等类型。
2.因材施教构建特色的教学方案
了解和熟悉了学生的能力构成,就为构建专业教学的方案提供了基础条件,因材施教的最大难度在于“因材”。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要求,同时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对于老师来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还要处理好一般能力和特色能力的.关系和训练时的矛盾,使特色教学方案具有可操作性,教与学双方必须达成共识与和谐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实践中我们发现,根据学生的特色进行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十分默契的配合。实践证明,根据学生的能力特征结合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3.教学方案的持续实施
所谓教学方案的持续实施,是在学生完成了在校学习以后,老师要继续对学生进行工作的答疑和指导。提出这样的概念,主要是因为经济形势的迅速变化和秘书职业工作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学生在工作中碰到一些实际问题,需要不断地补充前沿知识和边缘性知识的需要。笔者认为:要做好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抓在校学习是基础,抓离校后的学习才是出人才的关键,高职院专业老师的责任不只是在校内进行教育和教学,如同企业一样,高职院也必须要做好“售后”服务工作,才能使自己培养的人才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实践中,我们采取专业调研、专程指导、电子邮件、利用qq群进行联系等方法进行持续教学,得到了学生和企业的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6.
[2]张世华.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认识与启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3]黄颖.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秘书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09.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篇十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思考论文
1职业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意义
从教育学意义上来说,一个人在后天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训练中所获得的较为稳定的能对人的各种行为起到长期的、持续的影响的基本品质称为素质。由于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和环境影响获得,故又称为素养。职业素养是指从业者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和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的,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它主要包含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四个方面,其中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显性要素,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是职业素养的隐性根基,对显性的职业技能的发挥起支撑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只有职业素养全面发展的员工,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才会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所以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越来越看重。职业素养全面的毕业生往往受招聘单位欢迎,比较容易就业,而且他们入职后能较容易地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职业生涯成功的概率很大,而职业素养缺乏的毕业生从业过程中往往会到处碰钉子。所以,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培养职业素养能够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他们发展成为优秀职业人所必需的基础。高职院校是培养企业一线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要想真正服务于行业企业,为企业培养优质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具体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教育模式。其具体模式有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顶岗实习、“双证书”制度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中做、做中学,强调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重视学习和劳作的“双交叉”,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是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应乘好工学结合的顺车,探索多途径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3.1加强学生专业入学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新生入校后,由专业教师对其进行深刻的专业认识教育,使学生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和以后要从事的职业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他们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面向,告诉他们什么是职业素养,应当怎样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同时,要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或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而使学生具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知道自己成长各阶段的任务、将来的发展方向和所需的知识技能等,主动地对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和将来的职业发展制定阶段性计划,并能积极地按照计划去实现。通过专业入学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使健康合理的职业动机和对职业意义的正确认识萌生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使他们明白职业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人生价值、奉献社会的重要途径
3.2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除了应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外,还应设计学生素质教育计划,即在学生课程学习的不同阶段安排丰富多样的有意义的活动,从而将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教学体系当中,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例如开展多形式的体育活动,举办“感恩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辩论赛”等,开展专业技能大赛、模拟招聘会等活动,或者邀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优秀校友及优秀毕业生举办“面对面人物访谈”、“校友报告会”等系列活动。通过在不同学习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获得,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3.3以专业教学过程为平台,注重校内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1)充分发挥理论课教学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促进作用。
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渗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学内容上,除了安排专业知识讲授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社会现状,引入与专业学习相关的人物或事件实例进行讲解,从而渗透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的培养。教学设计上,应注重情境性。根据专业特点、课程内容的不同,设计丰富的学习情境。情景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教学方法上,倡导灵活多样。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启发式、学生自主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提高质量意识、责任意识等良好的职业素养。
(2)充分发挥校内实践课教学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主导作用。
校内实践课涉及面广,课时比例大,应该抓住校内实践课教学这个关键环节,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校内实践课应根据专业岗位的要求,创建近似企业生产的实训条件和环境;应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地安排实训内容;应针对职业的关键技能,有意识地开展项目教学,合理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训项目;应让学生按照实际生产流程进行操作训练,并要求学生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标准完成任务;可以将企业中的6s管理纳入实践课堂,营造浓厚的职场氛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校内实践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教”放在启发、引导、组织和鼓励上,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决策的习惯以及团队合作、认真负责、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教师应以身示范,树立榜样,从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4加强校企合作,重视企业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1)深入进行企业调研,邀请企业人员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深入企业调研,倾听企业的心声。通过企业调研,得出专业的企业面向、职业岗位;对企业专家进行访谈,和一线岗位技术工人进行交流,对主要职业岗位职能和典型工作过程进行分析;进而对职业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有针对性地开发和设置相关课程。在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的草案后再把企业专家、能工巧匠邀请到学校来进行探讨和修订,力争使培养方案更合理更务实可行。
(2)邀请企业技术专家来校参与教学,共建教学团队。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由学校到学校的,虽然每年学校都会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但短暂的企业经历无法使教师具有成熟的“职业性”,因此使职业教育质量尤其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质量大打折扣。积极引进企业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在专业课教学中担任兼职教师,这样的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必将会用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同时,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可以近距离地手把手地对专任教师进行培训引导,帮助他们尽快成长。经过帮带,专任教师的职业素养会明显提高,有了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必将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3)带领学生去企业进行认知实习或参观实习。
认知实习和参观实习是高职院校在学生学习专业课之前安排的短期实习,时间通常为一天到一周不等。通过与学校周边对口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的生产资源来弥补学校硬件设施欠缺的不足,为学生的认知实习或参观实习提供便利。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身处真实的生产场景,可以见到书本上提到的大多数设备和产品,还可以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一线的工人交流心得感受,这些不仅可以为学生后面的课程学习提供帮助,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4)做好顶岗实习工作,带给学生职业素养质的飞跃。
顶岗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的综合实践环节,是校企合作的深层体现,通过顶岗实习能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那么,如何做好顶岗实习呢?首先,学校应积极主动地开发建设尽量多的专业对口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才能解决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不对口的难题,为顶岗实习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实行“双方管理”。除了安排带队教师负责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外,还应加强与顶岗实习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使他们负起培训、管理和考核学生的职责。学校和单位双方要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的制度和措施,督促学生高质量地完成顶岗实习任务。一年的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师傅指导学生学习技能,以身示范引导他们树立能吃苦、勤钻研、肯奉献、保质量的意识,使他们养成遵章守纪、团结协作的工作习惯,从而完成学生向职业人的初步转变,实现职业素养质的飞跃。
(5)积极推进“订单班培养”。
订单班培养就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选拔学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去企业工作的一种办学模式。订单式培养的过程中,学校的教师负责理论教学,企业的师傅负责生产现场教学,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开展订单式培养,不但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快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
3.5充分发挥专业社团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积极作用
专业社团是由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组成,因其专业性特质而区别于其他学生社团,它以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专业社团如同一个课外“小课堂”,社团活动的开展,指导教师只起引领作用,成员间合作分工,沟通交流,一起经历成功与挫折,共同成长。通过参与丰富的社团活动,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等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而且由于社团成员是因兴趣而志愿加入的,参加活动基于热情和兴趣,所以在社团活动中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主动性。基于以上原因,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专业社团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重视社团的建设,扶持社团的成长。
3.6建立合理的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缺乏全面的、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往往出现执行了培养过程不考核,或者考核时偏重显性职业素养而忽视隐性职业素养的现象,这种结果导致学生对职业素养认识不全面、理解不深刻、思想上不重视,最终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效果打了折扣。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在学生学习后及时地对培养效果做出全面的评价,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对职业素养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和自豪感,从而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长远保持。
4总结
总之,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为了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必须通过多途径,采取多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篇十一
音乐教育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作用论文
摘要:核心素养的研究,国外已经开展了很多年。我国直至才正式提出研究核心素养这一议题。核心素养不是某一学科的素养,而是一项关于人的综合素养。音乐学科教育比其它学科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因为它也是综合素养教育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的重要作用展开研究,再次呼唤教育界对音乐教育引起重视。
关键词:中学生;核心素养;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一环,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得到了全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上下都对音乐教育所起的作用更加的重视,这是因为音乐教育对现代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作用太大了,要想完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终极任务,我们只有狠抓音乐教育、重视音乐教育,因为音乐教育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
一、浅述核心素养内涵
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我国刚刚开始起步,在参考了大量的世界各地先进的理论基础上,研究制定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国情的核心素养体系。这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oecd的相关核心素养理论给我过很大的启示。这个体系需要建立在科学的理解“素质教育”基础之上。上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理念广泛流传于社会各界。素质教育大致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应试教育重视加强教学,提升学生的技能培训,从而保障学生走入社会有竞争优势。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反,认为应“德才兼备”。
二、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
,我国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讨的基础上发布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给未来的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音乐课堂的教学起了引领的作用。我们知道音乐教育对于孩子的的培养价值是非常好的,孩子的思维能力受音乐教育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受音乐教育影响、孩子的情感的历练受音乐教育影响,音乐教育对孩子们的启智开发真有很大的作用,在国内外教育与心理学界大家都比较认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浓厚兴趣,就要多学习多锻炼,比如:通过教师编创丰富多彩的音乐课程学习、通过参与各式各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不断地感受、学习、创新、求知音乐的潜移默化的独特魅力,这样,健全孩子们的美好身心,陶冶孩子们健康的情操,完善孩子们的优秀人格都会大有裨益。孩子们通过学习音乐常识和基本乐理,学会一些音乐艺术技能,发展多元的文化思维,开阔艺术视野,继而在音乐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上有所发展,最终形成基本的音乐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培养中音乐教育所起到的作用
(一)oecd的核心素养与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和谐统一性
众所周知,健全的人、成功的生活是oecd的核心素养的逻辑起点,这种素养是人们要面向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经济技术高度发达、新知识蓬勃发展的未来的社会的素养。oecd核心素养明确提出“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使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以满足复杂需求的能力。”这也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多样。
(二)音乐教育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起到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它以听觉艺术为主要内容,以独特的音乐艺术为媒介,是美育教育的的组成部分,同事音乐教育也是和美术教育一样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属于美育的范畴。学生的音乐素养的核心就是音乐时间和音乐创造能力。孩子们的音乐创造力、表现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都来自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课堂开展、延伸、拓展,让学生在看听学唱、创新合作的基础上,锻炼孩子们的思维和能力。“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创造了艺术”音乐能力的获得必须要在实践中,实践出真知。作为音乐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歌唱能力、识谱能力、创新能力、乐理掌握能力都要好好的培养,让孩子们能视谱歌唱、能看懂音乐常识、能演奏简单乐器、能够分析简单的谱例,能较好地创作创新,能用合适的形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些都要求学生应具备音乐知识经验积累,应熟悉掌握常用的音乐活动形式。
(三)在音乐教育中如何启发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获得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中可以感受到作曲家的内心情感和想表现传达的感情,在特定的环境有时候我们会产生共鸣。有些音乐催人奋进、有些音乐宣泄我们的情绪、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动力,使我们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受到影响。我们在学校音乐课堂中,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教师让做学生的引导者,引导他们进一步去体会理解音乐的内涵。用健康的音乐作品去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摸索创新。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很大的提升,中小学生正处于“可塑造期”,应该加强对其音乐素养的提升,在中央不断加快推动现代教育的前提下,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更应该将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方式和其培养体制进行改革,注重其品格养成和关键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感性能力和人文情怀的稳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适合中国特色的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思想。
[参考文献]
[1]刘义民.国外核心素养研究及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04.
[2]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篇十二
在今天我国的职业高中美术教育的目的无非升学与就业两种,然而,无论高职美术学生进行选择哪方面,他们都需要具备必须的美术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就成为了高职美术教育中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但是,目前大多高职美术学生文化成绩偏低、专业知识几近于零,而学校在教学中也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往往不足,这使得他们以后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没有良好的审美习惯。
一、高职美术教育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审美能力不仅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看待外界事物的目光和视角方向,还关系着一个人对自身价值的定位。当前我国的美术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美的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造他们更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何才能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呢?唯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较高的审美能力与专业技术相结合,才能使他脱颖而出,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二、当前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
1.对审美教育的不重视
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要求提高,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校方更加注重的是专业能力的培养提升,认为艺术教育的培养无关紧要,使学生对待美术教育也漠不关心,对学生美术教育的审美能力更无从谈起。
2.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据调查表明,有不少开设美术课的高职院校中,授课教师的美术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教师是站在教育事业的一线工作者。首先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加上扎实的教学基础,这样才能够保证讲出生动的课程,才能有效的指导并提高学生的能力。然而由于当前社会对美术课的忽视,使得教授美术课的老师极少有继续进修学习的机会。教师的专业知识单一,专业设备不齐,无法激起学生们的兴趣,从而阻碍了学生对美术课的了解,致使培养审美能力成为了一句空话。
3.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高职学生对美术课的喜爱程度也差别很大。一些学生在入学前就经过系统的美术培训,致使其审美能力远远高于一般学生,而另一部分学生对美术课不重视、不参与,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所以教学中应该让有美术基础的学生能力有所提高的同时还让没有丝毫基础的学生有兴趣去了解和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众所周知,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从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首先需要过硬的专业技术作为基础,而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人文气息的综合素质较高的综合型人才。可见,培养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1.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审美能力
美术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其教师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可以想象,具有高人格魅力和高审美能力的教师给学生教授美术,课堂将会是一场视听盛宴,学生上课会是一种享受,自然而然会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大大提高了审美能力。
2.学校领导应对美术教学有高度重视
校方领导应该对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使得学校开展规范的美术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入手,逐步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最丰富最精确的知识。
3.应重视开展丰富的与专业结合的美术课程拓展活动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因此,要提高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能力,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是不可分割的,老师应该想尽办法让学生从身边美的事物中寻找美,发现美,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结论,21世纪市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高职教育也随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职高教育的美术课程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美好感情。因此,在职高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每个高职美术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而审美教育培养的更应该是一种文化传承。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篇十三
高职物理教学中学生实用技能培养论文
摘要:物理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中最贴近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是高职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途径,更是他们实用技能的培养方式。近些年,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高职物理教学对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意识逐渐加强。本文首先对目前高职学生实用技能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分析了目前高职物理教学在学生实用技能提升方面的欠缺,进而提出了高职物理教学提高学生实用技能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物理教学;实用技能;认识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物理作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一门最贴近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在培养职业实用型人才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职学生实用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知识型人才不同,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是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因而实用技能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尤其重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为了达到这一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然而,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晚,长期以来忽视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导致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相当一部分院校仍然固守传统教育模式,课程与教材强调的是知识的学术性,对于影响学生后期实际工作能力、职业态度和专业实用技能的课程仅作为实践性教学环节,并没有对学生实用技能进行强化培养。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对于不具备实用技能的高职学生,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高职学生理论水平不及本科生,如果职业实用技能又与中专学生无异的话,在同等情况下,他们宁愿选择中专学生以降低工资成本。因此,无论从教育质量的提升还是从就业率的提高来看,都需要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实用技能的培养。
二、高职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验
物理学从本质上讲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物理学中的规律都需要通过实验再现,才能保证学生能够从根本上理解其中的物理定律,才能通过实验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但是我国高职教育从办学开始,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沿用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方法,依然将理论课作为物理教学的重点,实验课仅仅作为理论课教学的辅助,其教学地位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没有充分认识到物理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性作用,对物理实验甚至整门课程都没有足够的重视。校方尚且如此,学生自然也没有将物理作为一门重点学科来对待,对于物理实验也不过是应教师要求做几个简单实验了事,很少能够真正动手做实验。这完全不适用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2.缺乏探索性教学
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常在课堂上教授的常常是一些比较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和测量性实验,这些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规律,学会简单的仪器使用以及实验操作,教师的教学难度相对较小。而对于一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过程,收集实验数据,反复推敲,不断探讨学习的探究性实验,由于教学难度大或学校实验设置条件限制等因素没有进行。原本很多高职院校学生都是在高中阶段对物理缺乏兴趣的,如今更容易在遇到需要开展研究实验的课程时退缩,一遇到困难就选择放弃,长此以往,难以形成职业生涯的竞争力。
3.缺乏实践练习
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与高中教学不同,高职教师的教学工作仅限于课堂,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很难再找到老师进行一些探讨咨询。仅仅依靠课堂有限时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很难真正把握教师教授的新知识,课下也难以找到合理有效的实践练习途径,久而久之,学生的`基础知识越发薄弱的同时,实践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不免缺乏动手能力,缺乏足够的竞争实力。
三、高职物理教学提高学生实用技能的措施
高职院校的教学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了适应我国现代化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实用技能,能够直接进入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作者,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物理学作为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连的基础性学科,在教学工作中必须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1.加强动作技能培养
在物理实验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动作技能,保证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类实验装置。一般来讲,动作越熟练,越能在紧急情况下维持正常的操作水平,物理实验一定程度上就是训练学生熟练动作技能的基础。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掌握某种动作技能的重要性,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在教授学生使用测量工具时,就明确的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以后机械切削加工、模具制造等工作中常用的工具。然后准确的为学生讲解动作学习的要领,应该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再者,教师通过标准的示范性动作,引导学生做出规范性的动作。最后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动作技能练习,调动感知、记忆、思维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地练习和反馈。需要明确说明的是,对于学生的技能练习,并非是让学生简单机械性的重复工作,必须让练习有价值。以训练学生机械加工技能为例:在车床切削加工训练中,学生需要从空转走刀开始练习,逐步过度到粗加工、精加工,带动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提高动作效率。同时注意控制每个动作的训练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控制学生训练周期,既能保持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又能够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最后,在学生完成每个训练动作后,明确告知学生所学动作技能是否达标,在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利用日常的物理教学,对学生的动作技能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提升物理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则是为学生日后就业打下来良好的实践基础。
2.采用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活动
物理是高职学生学好各门专业课的基础,做好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后续专业技能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1)对比实验。在高职物理教学中,对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但是如果单纯的教授工具测量方法,难免让学生觉得教学过程过于乏味。采用对比实验教学,将学生进行分组对比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不仅训练了学生使用测量工具的能力、测量方法、误差分析能力,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2)协作实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验,教师可以采用协作实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愿形成实验小组,进行协作性实验。比如在进行电磁学实验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相同条件和相同环境下进行改装电表实验。如此,不仅能够共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相互协作、研究创新能力。(3)兴趣实验探索。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物理教学中,常常忽略对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往往只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基础实验进行学习。但是课堂时间总是有限的,很多物理知识仅仅依靠课堂时间,学生难以完全吃透。为此,学校可以开放部分物理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与物理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此举除了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外,对学生实用技术能力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
3.组织贴近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培训
高职院校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多的是理论学习以后,学生通过实验练习获得的岗位工作需要的实用技能。因此,高职院校的物理教学活动必须加强贴近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1)组织职业技能大赛。高等院校可定期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组织职业技能大赛,由专业的技术工人对学生的大赛成绩进行评定。比如对电子电路图的设计以及焊接技能训练就可以邀请企事业单位专业的师傅对学生的设计和焊接工作进行评定和指导,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实力。(2)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实习。就业,是高职学生学习的根本,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立足于长远,让学生认识到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强大的理论知识以及过硬的实用技能的重要作用,如此才能督促学生在学习中脚踏实地,提高自身的实用技能。高职院校应该依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意识的安排学生到对口单位进行参观、实习工作,确保学生每一年的理论学习都能够与用人单位的实践工作结合起来。比如通过观察学习不同建筑的供电网络与物理学中的电路设计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设计能耗最低的安全用电网络。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因而高职物理教学工作必须要注重学生实用技能的提升。国内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较深,常常出现重理论、轻实验,缺乏探索性教学,缺乏实践练习等各种问题,缺少对学生就业实用技能的训练。如此便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改革中加强动作技能培训、采用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以及组织贴近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对学生的实用技能加以培养,发挥物理作为一门实用科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孔伟.高职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
[2]张思扬.高职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谢智娟.理实一体化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29).
[4]孔伟.高职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魏国荣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篇十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已经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我国教育名家陶行矢¨先生早已倡导和实践过。我幽1如火如茶进行的中小学新课程改草中的物理教学改革,旨在通过物理教学j: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1.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物理学习中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主要体现在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知识的选择、消化和重组lh重组就是一种创造,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问题,更是一个创造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物理创造性思维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不满足于教材中介绍和老师的演示方法而另辟蹊径和创新方法;
(2)在书本知识的基础f: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以独特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将基础知识进行“物化”,从而在实验、设计和制作中表现出实际操作的创新力;
(4)对多种知识进行渗透、整合,从而悟出独到的见解、新颖的观点和巧妙的方法;
(5)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质疑;
(6)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爱好和强烈的好奇心。
2.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1恰当选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在物理教学中应多联系生产、生活、科研和州防实际,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能使学生从中也受到良好的爱同主义教育。
2.2精心构思、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案。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各种教法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精心、科学地设计教案的整体结构,认真推敲每一教学细节,确定组织形式和具体处理方法,力求做到教学理念先进,课堂结构合理,媒体运用可行,演示实验直观,板书设计规范,语言表达简洁,学法指导对路,思维流向灵活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标志是看教师是否尊重思维的主体性地位。
以“串联分压及其应用”为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案设计案例:教师首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有12 v的电源,如何使额定电压为6v的灯泡正常发光?先让学生思考并面出设计电路图;教师利用投影对学生的各种设计方案共同进行论证评价;然后按学生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发现问题并设法在实验中解决;由师生合作交流,对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总结;最后让学生发散推广:观察口常生活中的.分压电路。同时,如果教帅经常设计这种教学方案进行教学,不仅能对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还能对此知识点进行发散性的思考与研究,课后学生的思维也比较活跃,比如,有的学生探索了自己家中节能灯的原理与结构,有的学生利用网络来拓展所学知识点。这种课堂教学方案,不ffl能让学生学到书奉e的知识,而日.能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的办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刊的能力。
以“电磁感应现象”为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案例:将教师课堂演示(j)改为学生随堂分组探究实验,教师先作适当铺垫后,计学生亲自动手探索得出产生感应i乜流的条件。通过探索,让学生学会如何控制或改变实验条件,怎样选择仪器,如何南诸多现象v1纳得出“只要穿过闭合嘲路的磁通最发生变化”的本质结论。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案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日.能较快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创造思维意识比较强,在观察实验和探索问题时往往会产生许多联想或突发奇想,激发小制作、小创造的心想火花。
2.3加强物理习题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通过对物理习题的解题训练,尤其是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物理知识的巩吲与深化,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日.有助于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陀和创新性。通过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能从多种解方法的对比中优选最佳解法,总结解题规律,使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使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意识增强。
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应变性思维。把物理习题通过条件变换、因果变换等,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从而获得“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通过多题归一,培养学生的收敛性思维。任何一个创造过程,都是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优秀结合。因此,收敛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诚然,加强对学生收敛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而多题的训练,则是培养收敛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多物理习题,虽然题型各异,研究对象不同,但问题实质相同,如能对这些“猁异质同”或“型近质同”的问题,归类分析,抓住共同本质特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规律,就能弄通一题,旁通一批,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从而摆脱“题海”的束缚。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过程,需要花大力气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要求教师本身要有创新精神,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富有创造气息的氛闱。为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出难度适中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允许并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卜大胆发问,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试验,置学生于灵活多变且民主和谐的环境中,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
[2]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
[3] 叶弈乾、祝蓓里:《心理学》
[4] 张庆林主编:《创造性培养与教学策略》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篇十五
传统的高职美术教育以美术概念、原理以及欣赏陶冶情操等为主,已经不适合现代高速发展的商品经济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注重生活的品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创意设计越来越重要,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发展方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率先进行改革,将学科建设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以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特征。高职美术教育需要迫切的改革,将设计理念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况且,我国一贯提倡素质教育,高职教育也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培养德育、智育、美育等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一、我国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
以及市场美术人才需求分析
(一)我国高职美术教育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除了基础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外,相应职业技术的掌握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各高级技术学校都把培养重点放在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方面,可谓是“技术至上”。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存在课程内容陈旧过时、课程面窄小甚至直接照本宣科等问题。
美术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所设专业之一,显然也存在上述问题。中国美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美术教育发展至今,经历了数十年的停滞期与恢复期,目前进入了全面复兴的发展阶段,艺术院校不断增设美术专业点,美术学科专业不断细化,招生人数一直增长。美术教育的改革虽然一直在不断深化,但高职美术教育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依然令人心忧。
最显著的便是设计思维的缺乏,设计专业的教学比较落后,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纸上谈兵”,或者稍有涉猎而已,甚至有的高等职业院校根本不会开设设计美学、设计学等设计类课程,学生的设计思维与意识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了。这便导致相当多的高职美术专业毕业生在走上就业岗位时,面对艺术设计类工作束手无策、要从头学起的尴尬局面。
(二)我国市场对美术人才的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改变,众多用人单位对美术专业人才不再盲目追求高学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将目光转向具备优秀的实用技能以及设计思维能力的人群。人才的设计能力是一个行业的重中之重,创新是一个行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所以目前对设计类的美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因此这类人才也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调查统计,目前,高职美术教育就业前景较好的几个专业――室内装潢设计、广告策划、产品包装以及it领域的美术设计等,几乎全部与设计挂钩,市场对艺术设计方面的人才需求十分旺盛。
传统的高职美术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已经不适合现代的市场需求,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必须改革,融入艺术设计的理念,紧密围绕市场的人才需求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型美术人才。
二、美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
美术是艺术的一个种类,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美术”与“艺术”是紧密相联的,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我国目前的人才市场急需艺术设计类人才,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以艺术为基础,与设计思维紧密相连,由此可以看出美术与设计之间的内在天然联系。“美术”与“设计”二者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不存在脱离了“美术”的“设计”,也不存在脱离了“设计”、毫无创新可言的.“美术”。
在高职的美术教育中,既要注重美术技术的培养,又不能放松审美素质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直接关系到其审美观的形成,艺术设计思维的引进与培养有助于学生对审美本质的理解与把握。
三、我国高职美术教育中如何融入艺术设计思维
(一)走出“技术至上”的误区,注重高职美术教育的培养方式
美术教育实际上就是审美的教育,我国的高职美术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技术层面”,也就是注重技法的传授,就高职院校的教育性质而言,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只有“操作训练”的美术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具备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相当于一台操作机器,人云亦云而已,不能表达其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思想情感,独特的设计思维也就无从谈起了。
有什么样的思想引领,我们就会走上什么样的道路,因此,要在我国高职美术教育中融入艺术设计思维,首先要从思想上解除“技术至上”的思想误区,摒弃错误的教学认知,不要只关注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更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表达,关注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
在高职美术教育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熟练的技巧与技法,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二者相结合,才能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也正是目前市场所需要的人才与产品。因为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上的同质化产品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独特的创意作品更显得珍贵,更受欢迎。
高职美术教育的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艺术设计思维对学生的重要性,若说美术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是学生的基本功,是其根基之所在,那么艺术设计思维则是学生前进方向之所在。
(二)确立正确的高职美术教育培养目标
高美术教育不同于普通的高等美术教育,前者培养的是应用形的实践复合型人才,偏向实际操作应用范畴,后者培养的是学术研究型人才,更偏向理论范畴,因此确立正确的教育培养目标是高职美术教育改革的关键一步。
高职美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紧跟社会潮流的发展,抓住时代的脉搏。目前,设计型人才在市场上更受欢迎,因此高职美术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美术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创作设计才能,既要有高素质,还要有高技能。现代高职美术教育要引入艺术设计思维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之余,还要注重学生的设计思维培养。
任何美术作品的成功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运用,独特的创造性是艺术作品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市场所需要的优秀设计类人才是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融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独一无二的创造性见解,最终产生优秀的创意和作品。
我国高职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设立要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继承传统美术教育中的优秀部分,又要革新人才培养观念,以社会的需求为契机,将艺术设计思维列入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设计能力出众的优秀人才,适应现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需求。
(三)形成多元的美术教学模式
当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时,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主动思考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人才。要想将艺术设计思维融入传统的高职美术教育之中,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首先就要在教学内容上精心设计,不要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需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不同思维特点,确立不同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与设计能力。
传统的高职美术教学模式大多是单一的课堂填鸭式教学,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这直接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学生的设计性思维就无从发掘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在高职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例如多运用课堂讨论、即兴表演等教学方式,以此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掘学生各方面的创造性,提高他们的设计思维能力。
高职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开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从多角度亲身体验大千世界的“美”,然后才能够创造“美”、升华“美”,从而逐渐将艺术设计的思维融入教学之中,开启学生的艺术设计之旅。
(四)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我们人类的审美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培养的,有句名言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就是说对于“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培养学生艺术设计思维的前提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是设计的前提条件与基础。
对美的感知力是艺术创作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高职的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主臃⒕蛏肀叩拿篮檬挛铮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
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美的感知,十分有利于艺术设计思维的培养,他们在感知的过程中学习和继承了前人的优秀创作成果,等于积累了间接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以后设计灵感迸发的源泉。艺术创作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学生在具体的感知、追求美的实践中,会打下良好的生活创作基础。
四、结语
我国现在正在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李克、强总理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是现在的市场所大量需求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职美术教育需要认清现实,了解当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具体需求,设立契合市场发展的课程教学。
因此,告知美术教育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急需融入艺术设计思维的教学,具体培养和开掘学生的艺术设计方面的思维,但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实现。高职美术教育的改革需要潜移默化地进行,将艺术设计思维慢慢渗透到教学之中,通过思维训练、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设计这一理念,为其以后的艺术设计发展空间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也为学生能够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篇十六
关于高职文秘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论文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各企事业单位对高职文秘专业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应对市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端技能型文秘人才,是每个高职文秘教育者亟须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际及地区调研,对高职文秘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文秘人才;素质;能力
高职院校依据市场需求开设了文秘专业,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需要对文秘专业重新进行定位,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从市场需求来看,市场对文秘人才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基于此,笔者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创新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中小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在此环境的带动下,商务型的人才需求急剧上升。另外,企事业单位编制的改革也给高职文秘职位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这些都为高职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向,顺应当下经济环境中对商务秘书人才的需求,依据市场变化,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文秘专业人才。
在高职文秘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时刻以社会需求为方向,以能力培养为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在秘书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结合行业及企事业单位具体的社会岗位要求确定培养的目标、课程设置、创建合理的教学模式和开展教学活动。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
高职文秘专业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构建精准的课程体系。依据人才培养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加大实践训练力度。
1.课程体系构建
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要围绕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结合高职文秘专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应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围绕核心能力构建课程模块,不仅注重知识的学习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2.专业课程模块构建
设置课程模块时,须结合实际秘书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将秘书职业能力分解到各个模块中,通过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让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得到完成和提高,并对秘书的实际工作任务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建立的模块通常有包括素质课程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实务模块和岗位方向模块。素质课程模块包括必需的人文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能力素质等;专业基础模块包括秘书基础、秘书写作、基础写作等;专业实务模块包括秘书实务、办公自动化应用技术、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等;岗位方向模块主要针对未来的职业分化和岗位分化的可能而设置课程备选模块。课程模块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得到提高,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3.尝试分层教学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太多太杂,要把课程设置和秘书的职业定位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设置不同的课程。可以在大一时进行基础性课程的教学;大二的时候进行分层教学,结合实际的工作岗位开设相关的课程,让学生进行学习;大三的时候要结合具体岗位,进行强化学习,并根据分层教学,适当考虑导师制的可行性。丰富选修课的设置,形成动态的选修课,可以让学生根据具体的职业定向选读相关的选修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效果。
4.强化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主要依靠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在高职文秘教育中,有教学实训、阶段性实训、综合实训等,应通过各种实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要求为培养目标,围绕培养职业能力开展教学,以职业技能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坚持任务驱动,按照中小企业的实际工作制订职业能力标准;通过实训,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在实训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实训内容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真正学会实际操作。
坚持工学结合,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让学生进驻企业,认识职业岗位参与顶岗实习。在实际工作中将知识运用于实践,针对秘书岗位的各个环节进行实训,提高职业技能,将知识、技能与素质有效结合起来,体现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实现双赢甚至多赢。同时,文秘专业的学生要利用外出实习机会,积累秘书工作经验,强化自己的实践能力,把文秘专业知识转化为个人的职业能力。在寒暑假,在校生要积极走上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同时,要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机制,不仅包括知识、经验、技能的考核,还要在创新上加强考核,要把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的评价综合起来,给学生客观的评价和考核结果。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要重视高职文秘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需要掌握行业的知识和发展动态,对行业的任职资格和标准要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还要掌握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高职文秘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一般需要考取资格证书,还要有企业挂职锻炼的经历,通过企业工作经历,增加企业经验。此外,可积极引进行业、企业中的专业人才到高职院校进行授课,建立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综合前面的调查结果,中小企业都比较重视文秘人才的人文素质。因此,对于高职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人文素质培养。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对一些社会现象和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引发学生对一些事件的深层次看法,引导学生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其次,在实习实训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重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品质。再次,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可以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秘书节活动、文秘相关的讲座等。我院文秘专业的秘书节活动已经连续召开了六次,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发展仍具有较大的空间。高职文秘专业师资队伍必须依据社会需求、行业企业需求对文秘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注重实践,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使之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
四、“互联网+”环境下帮助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
“互联网+”融合了经济社会中的各个领域,目的是提升创新力和生产力。而文秘专业需要学生对公关、写作、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深入了解,具备一定的技能。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训练可以由理论转化为实践。但一般课堂中的训练多为应用文的写作,这并不能锻炼学生技能的提高。“互联网+”涵盖的行业领域较多,在理论教学过后,学生可以在模拟环境中,选择不同的行业进行操作,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提前熟悉岗位职责,培养学生相关的技能,还能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运行,提高岗位竞争能力。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学生熟悉企业的管理运行,在进行公关及文书编写的过程中,更能配合实际环境,使语言更具说服力。
同时,在“互联网+”环境中,学生对日常学习和实践中所遇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与行业的优秀者随时随地的进行交流互动。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高职文秘学生能够更快地了解人情世故,在上下级的接待、交流、沟通过程中会应付自如,同时也能从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结识到更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朋友,毕业后也能更快地融入社会的大环境,实现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