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名著伴我成长作文600字优质(五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名著伴我成长篇一
十岁那年,妈妈给我妈了一本书,我只记得是黄色的壳子,里三层外三层的包着,我用力撕开,却看见了里面紫色的书角。
那本书叫《俗世奇人》,封面上除了四个潦草的打字,就什么也没有了。起初我只是被这干净整洁的风格所吸引,翻开了第一页,第一张叫做《苏七块》,我完全不能理解这是什么意思,因为好奇心,我继续往下读了。书中的语言非常简练,简练到我看不大懂,但是毕竟是妈妈送给我的,我就硬着头皮,把它看完了。我只是觉得,当时的生活是那么无趣,无趣到有人会专门会一些技艺高超的人来撰写一本这样的书。
前段时间,我们搬到了新的房子,在最底层的箱子里,我翻到了这本书,我一愣,才想起来了关于这本书所有的记忆。
我把手边的事情丢在了一边,打开台灯,又重新翻开了这本早已消失在我记忆中的书。第一张是《苏七块》,恩对,我想起来了,我当时觉得苏七块是一个非常冷血的人,可是当我看到最后一段时,我似乎改变了我的想法,彻底打消了我从前的念头。以后的每一篇我都有了新的见解。
噢,原来这不是一本无法让人看懂的书,这好像是一本有趣的书。
《俗世奇人》里的奇人并不是样样精通,但他们却把生活过的有滋有味,受人尊敬。现在的我们也是一样,只要专心于一件事情,把它做好,就能取得成功!
名著伴我成长篇二
在所有的书籍中,最令我刻骨铭心、对我影响最大的要数经典作品《西游记》了。
在我四岁时,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图画版西游记》。那时候,我不识字,对书中的人物画图感兴趣。看着书中古里古怪的人物,觉得这些人怎么长的这么样。拿着书去问爸爸,爸爸耐心给我讲解,让我认识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时我又觉得他们挺可爱。
在我八岁时,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拼音版西游记》。这时我虽然识字不多,但借助拼音我基本能看懂里面的内容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等动人的故事。特别是妖怪白骨精三番变化去欺骗陷害他人给我留下很深印象,让我对坏人产生痛恨。
在我十岁时,爸爸给我买了一本《精装版西游记》。我问爸爸:“《西游记》我都看过两个版本了,还看不是重复吗?”爸爸说:“这个虽然也是《西游记》,但你看过了之后所学到的知识,获得的感受肯定与前两次不一样。”听了爸爸的话,我尝试着去看。我看了没几页,就被书中曲折的故事所吸引,仿佛身临其境,那一幕幕惊奇的场景浮现在眼前,让我享受书中的故事给我带来的乐趣。在读《西游记》的同时,也帮助我的语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无声老师”——字典,也让我对古典文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体会到任务性格特点:唐僧的慈悲为怀、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白龙马的忠心耿耿、猪八戒的憨厚可爱以及沙和尚的一心向佛。
《西游记》不但记录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经历,还记录了我成长的一点一滴,我爱这颗中国文化瑰宝——《西游记》。
名著伴我成长篇三
在12岁生日那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关于居里夫人的故事,还送了一句名言:昨天的太阳,照不到今天的树叶!它用含蓄的语言告诉我:面对昨日的成就,如果你一直陶醉在其中,乐哉,悠哉,今日的成功必会与你失之交臂。只有孜孜以求,今日才会辉煌,才会美好。
此话一点儿也不假,因为我有亲身体会。
故事一:
我喜欢画画,有一次在少年宫画画,老师大大表扬了我的写生,回去后,我忘乎所以,脑子里尽是老师表扬我的心情,尽是同学们羡慕的神情,下次的幸运星还会落在我手上的幻想。哪知——第二次,我的画作为了反面例子,在优秀作品的对比下,我的画显得更加丑陋。那时我才觉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真理。上一次我满载而归,这一次我空手而回。我尝到了今日骄傲的苦头!
故事二:
自从“画画事件”以后,我变得谨慎了。一次作文,我得了88的高分,心里真是乐开了花。但“画画事件”的教训仍在我心头盘旋,老鹰似的揪着我的心。我不敢到处宣扬,暗自鼓劲:阳光每一天的第一个吻,是先落在勤奋者的脸颊上的。别忘了,昨天的阳光,照不到今天的树叶!第二次,我使出浑身解数来写作文,果然,仍是高分。我没有陶醉在昨日的成功中,才获得了今日的成功!
名著伴我成长篇四
今天,我读到了《钢铁是如何炼成的》一书,书中的主角保尔让我感到敬意。
在被教士教士赶出学校之后,保尔有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和冬妮亚成为了朋友。由总工朱赫来指导,他明白布尔什维克是一个为穷人的解放而进行革命的政党。为了告别冬妮亚,他舍不得离开家乡,加入红军,成为一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但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右腿成了残废,脊椎骨上的暗疮也愈来愈严重,最终导致瘫痪。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而是开始了他艰难的写作生涯,从那以后,他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保尔不畏疾病的侵扰,不怕命运的挫折,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使我深感钦佩。他一直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着。在一次不幸中染上伤寒之后,他靠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奇迹般地从死线上走了回来,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热火朝天的工作岗位。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一问题有了一个最完美的答案。
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造就了优秀的品质,并且有了执着的追求,才能达到人生的正确目标,才不会被生活拖累,不会被不幸压垮,才能在苦难的烈焰中变得坚强、成熟,才能热爱生活,充实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
名著伴我成长篇五
从小我就很喜欢看书,上了小学,我最喜欢看的书是《三国演义》。
第一次看这本书,就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皆出,战乱纷争,三国鼎立。当时还小,看书喜欢里面的打打杀杀,也不在乎内容讲了什么。看完整本书,也只知道刘备、关羽、张飞这三兄弟白手起家,打下天下的事。
到了五六年级,《三国演义》成为必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一本。这时看书"打打杀杀“重点,是为了通读全书的内容,了解书中的精彩内容。我了解了火烧赤壁、千里走单骑、官渡之战、空城计、七擒孟获等精彩片段,同时基本指导全书的大意,并且当时我很欣赏关羽这一人物,他英勇、无畏、重情谊,是条好汉,惩奸除恶,是个大英雄。
到了初中,《三国演义》成为中考的必考内容,要回理解和赏析文章的内容。我再次从书架中取出尘封一两年的《三国演义》。这次读书,跟以前相比更是不同。对人物的性格特征我知道很多:诸葛亮足智多谋、曹操是枭雄但很残暴阴险、关羽英勇且重情义、周瑜年轻有为但气量小、张飞粗中有细……我能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和一个朝代的兴盛和衰亡。我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第一次看相比截然不同。
最近,我又捧起了《三国演义》,主要是对其中的著名战役很感兴趣,我已能分析出一些战役的成败原因,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三国演义》,又会有不同的发现。
在不同的阶段捧起同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