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在心中的花作文 开在心中的花作文500字汇总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开在心中的花开在心中的花篇一
;【摘 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6月~2019年5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120例,随机法均分后设定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治疗依从性评分。结果:两项评分对比试验组均更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促使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提升,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应用研究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2017年6月到2019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随机法均分后设定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40~77岁,平均(58.456.22)岁。试验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3~76岁,平均(58.396.15)岁。基线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情绪管理 情绪状态良好情况下,有助于保障患者病情稳定。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基本情况充分了解,以此为基础,及时的、有目的的、有技巧的与患者沟通交流。焦虑、烦躁等是患者常见的不良情绪,患者提出问题时,护理人员要耐心的、详细的解答,且语气保证舒缓和蔼,患者心理感受及变化要准确了解、把握,心理疏导有针对性的开展,尽量平稳患者情绪,并强化患者治疗信心,提高依从性。
1.2.2 饮食管理 饮食管理合理开展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痊愈。饮食管理应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开展,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饮食方案的制定,严格监督饮食方案的执行,使患者逐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患者饮食要保证营养充足、平衡,不良饮食行为及习惯彻底纠正、杜绝。腹部按摩方法指导给患者,告知患者饮用温水,使胃肠蠕动速度加快,预防便秘。
1.2.3 病情管理 有效管理患者病情可使治疗效果提高。对患者病情变化密切注意,相关检查指标及时跟进,充分分析这些信息,并及时的向医生反馈。药物治疗期间,每种药物有效性、用药后不良反应均密切注意,准确记录患者的实际情况,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疾病健康教育个体化开展,定期举办科普讲座,以患者具体疾病为依据,知识宣教系统进行,增加患者的了解,促进患者主动的规范自身行为,并提高患者配合程度。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进行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分值与满意度及依从性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spss软件处理数据,用检验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中满意度及依从性评分均以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
3 讨论
心血管科一般收治的患者都是高血压、心衰、心律失常及冠心病患者,由于疾病等因素影响,患者一般会表现出疼痛、呼吸困难、恐惧等症状。为了缓解患者的不适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要求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工作时,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辅助医生更好的进行临床治疗,还可以提升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为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对患者而言,从患者入院开始就开始实施护理服务,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为以后的护理工作奠定基础;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积极关注患者一般情况,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也有助于患者疾病康复;对于治疗结束,即将出院的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健康指导,给予其专业的知识培训。最后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护理体验,评估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情况,可以发现,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患者,其护理满意度高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患者。综上所述,在心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结语
临床中,心血管疾病非常常见,在不断提高经济水平以及改变人们生活方式过程中,逐年增多了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数量,提高该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已经对患者生活及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心血管疾病相对较为严重,治疗时,不仅医疗治疗和生理治疗要开展,心理治療也应该进行,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目前,在我国中老年人中,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占据60%左右,人们广泛的关注该疾病,并大量的研究了疾病治疗工作,治疗模式已经形成多种,临床应用效果均比较高。不过,在护理标准方面,统一标准尚不存在,而护理未能恰当开展情况下,医疗纠纷容易发生,甚至造成患者死亡。中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人群,其在性格、文化水平上的差异非常大,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再加上较大的工作量、长时间处于疲劳工作状态,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影响护理效果。为改进护理工作现状,本院心血管内科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显著减少护理投诉及护理纠纷事件,提高了护理效果,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优质护理服务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个体情况、个体需求出发,制定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且护理服务提供时尊重患者性格差异、文化差异等,和蔼可亲的与患者沟通,形成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开在心中的花开在心中的花篇二
;【摘 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心电图监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12月选用我院接受干预治疗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划分为40例常规组和40例研究组,两组均进行了心电图监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心电图监测、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干预后,研究组收缩期血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相比于常规组明显较低(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低(p0.05)。护理组的满意度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心电监测指标,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电图监测;综合护理干预;介入治疗;并发症
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产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所引发的。心电图监测可反映患者的心肌缺血,减少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护理干预以预防并发症。此次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接受心电图监测的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12月选用我院接受干预治疗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划分为40例常规组和40例研究组,在常规组患者中,男性为25例,女性为15例,年龄为45-85岁,平均年龄为(65.34±10.32)岁;在研究组患者中,男性为23例,女性为17例;年龄为46-82岁,平均年龄为(63.26±10.03)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介入治疗和心电图监测。术前应使用常规的连接电极,替代起搏器和除颤器,准备药物以确保心电图信号清晰,并且及时解决在动脉造影期间产生的心动过速和心律减慢症状。心率60次/min,建议患者通过咳嗽来增加心率。收缩压80 mm hg(1 mm hg = 0.133 kpa),则静脉注射1 mg的阿拉明,增强心电图监测。
常规组采用解疼痛、供氧和溶栓的常规护理,对患者情况进行详细监测,心电图监测持续24小时,并引导患者吸氧。
研究组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1)术前心理咨询。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通过宣泄、分心和移情法调整患者的情绪状态,对患者讲解需要注意的事项,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对于创伤更严重的患者,医务人员必须加强沟通。(2)术中护理。重点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异常(如心律不齐),应停止手术,并提供有效的药物支持。如果发生心室纤颤,应立即进行非同步除颤,避免出现急救延迟。
1.3 观察指标(1)对两组患者住院期及手术中收縮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情况;(2)对比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状况;(3)通过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问卷共100分,≥90分,非常满意,80-89分为一般满意,8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的病例数+总体满意的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选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即(),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n(%)],检验方式为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电图监测 在干预前,对比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研究组sbp、dbp、hr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常规组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2。
2.3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3。
3 讨论
心肌梗塞指的是长期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介入疗法是治疗心肌再灌注最安全的方式,手术造成的创伤小,而且治疗效果较佳。但是,介入治疗后可能会发生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所以应该加强心电监护和护理干预[1]。此次研究,研究组sbp、dbp、hr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常规组较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高。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心电监测指标,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开在心中的花开在心中的花篇三
由于心理学的社会科学属性,课程中涉及的应用类内容较多,如消费、管理、咨询等课程。以往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是以学科为基础的传统授课模式,虽然可以传授完整的知识框架,并形成规范的课程计划,但在以培养应用型心理学人才为教学口标时,存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差等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的教学改革,以期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pbl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后来逐步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医学院等学科的教学。该模式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重难点要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以实现教学口标。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并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与沟通,进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笔者在心理学应用类课程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践探索,发现虽然pbl教学模式存在上述优点,但在实践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进而影响各课程教学口标的有效实现。因此,在后期探索过程中,形成了改良式的pbl模式。本文就这一教学实践过程和改良模式作以论述。
(一)教师教学任务加重
pbl教学中,教师对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把握,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掌握教学大纲,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在课堂讨论中会涉及其他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教师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pbl采用的小班授课决定了教学学时数的增加。因此,从教学案例的设计,教师自身知识水平提高,教学量增加等方而,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精力和努力,才能满足pbl教学的需要。
(二)教学任务增加,学时少
pbl教学在其创办地加拿大mcmast大学实施的做法是:取消上课,以自学为主,7名学生与一位导师组成小组,以问题为基础,采取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问。这种方式在提出问题后,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思维实践,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思维的口标,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讨论总结。进而pbl教学需要的时间一般是传统教学的2-3倍,出现了教学任务和教学课程时数之间的矛盾。
(三)学生接受程度两极分化
大学课程内容所需的思维方式与中学不同,在pbl教学中,表现尤其明显,学生之间表现的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能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正确应对查找资料的课外任务。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收集资料和课程讨论时主动性差,缺乏学习热情,只注重知识记忆,忽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pbl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考核方式不合理
pbl教学的效果评估,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在对照班的实践教学中.笔者曾尝试采用两种评估方式一种保持原有传统知识点和知识框架考核;另一种尝试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考核。但从实际评估效果看,这两种方式都不理想。按原有传统教学进行的知识点考试,无法与pbl教学模式匹配,教学内容和效果都无法体现,使学生对pbl模式有排斥;而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考核,虽能凸显pbl教学优势,但学生的.专业化知识无法充分体现,且过细过多的打分内容也不利于正常教学的开展。
(一)缩小pbl教学比例,整合传统教学法
pbl教学过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和讨论。而现实教学情况是普遍压缩教学时间,所以,很难保证在规定的教学时限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笔者认为在现有教学情况下,必须将原有的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相结合,以传统教学为主,配以pbl教学的方式进行,一般约为4.,到3.,的比例。pbl教学可以作为讨论课存在,也可以作为辅助教学环节实施。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的结合既保证了学生具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又保障了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问题情境,解决问题。
(二)扩展pbl教学时间,注重课前准备
由于课程内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将课程的很多准备工作放在了课外时间进行。首先,在课程开课之初,向学生介绍课程的意义和学习口标,讲解pbl教学模式;然后对学生分组,告知学生讨论课的预定题口,以使学生尽快适应pbl教学模式,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后,在每次pbl讨论课前一周,与学生确认讨论题口及分析所需准备的材料,提醒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有效保障pbl教学容量和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浓缩教学环节,选取经典案例
pbl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讨论假设、总结等五个环节。在正式的pbl教学过程中,必须合理设置教学环节,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实际教学学时要求。因此,我们将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分组等内容在课前布置完成,而在课堂上,重申问题后直接进入课堂讨论与总结。在讨论过程中,选取精干的小型案例。选取的典型小型案例需要具有知识性、启发性、时效性和实践性的特征,要求可以在一堂课内解决问题。之所以选取小型案例,因为问题过大,内容过于宽泛,学生收集资料时口标不明确,在讨论过程中难以深入探讨。而这种案例选取模式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资料,讨论比较充分,再配以教师的资料补充,能够形成比较系统和完整的知识背景,促进了学生发言,培养了学生分析材料的思辨能力。同时,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学习热情被激发,能够主动学习。
(四)实施小班教学,开展小组讨论
为了保证pbl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有效监管,pbl教学以小班教学为主,课堂讨论以小组形式开展。全班一般分为4-5个小组,每小组约5人。小组划分在课程开始之前完成,整个课程进行中基本不变。这样,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合作程度,方便进行考核评价。同时,允许个别学生根据讨论内容改换小组_但从实际操作看_很少有学生变动。
小组讨论过程包括组内讨论和组间讨论。讨论题口分成两类:一类是各组讨论相同的题口,形成组内方案,再在组间讨论出一个最佳方案,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度;另一类是围绕主题,各组间站在不同角色立场上,分别提出应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广度。在正式课堂讨论时,教师重申问题情境及背景,组内小组成员根据课前的资料收集情况进行自行讨论,然后进行组间讨论,也可以根据情况再次组织组内讨论,通过组内和组间讨论交互的形式,各组内逐渐形成一致的问题解决方案,最后各小组各推选一名成员分别进行汇报。而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不断巡视各小组,引导讨论方向和控制讨论进程,但整个讨论过程中尽量不打扰学生的自行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由汇报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解决学生遗留问题,为各小组打分。
pbl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非常重要。我们在心理学应用类课程的教学中,根据pbl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pbl教学进行了改良。通过将传统教学和pbl教学结合,缩小pbl教学所占比例,引入分组讨论方案等方式,使改良的pbl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具体数据另文论述)。今后将继续在案例编写系统化和教学考核等方而进行探索,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开在心中的花开在心中的花篇四
;【摘 要】目的:观察综合优质护理在心电图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心电图检查的72例体检者双盲法分为常规组、试验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综合优质护理,观察效果。结果:试验组体检者心悸、头晕、心率失常不良发生概率低于常规组,检查后,试验组体检者心率、收缩压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体检者护理满意度(94.46±4.33)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优质护理在心电图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保证检查顺利完成,减少不良事件,维持体检者心率、血压稳定,提高体检者满意度。
【关键词】综合优质护理;心电图检查;护理
心电图检查是疾病监测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为心脏病体检者进行确切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但监测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同因素干扰,导致监测结果出现偏差,同时心电图检查可能增加体检者心脏负荷,引发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需优质化护理干预,于检查实施过程中需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以保障检查结果准确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1]。本文旨在分析综合优质护理在心电图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與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心电图检查的72例体检者双盲法分为常规组、试验组,各36例,常规组男患18例,女患18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56.3±2.5)岁;试验组男患20例,女患16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1岁,平均年龄(56.5±2.4)岁。两组体检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指导体检者采取正确体位,叮嘱体检者保持放松。试验组行综合优质护理,(1)心理护理,实施心电图检查过程中,部分体检者因缺乏对检查的了解,加上经济压力等因素影响,常出现抵抗、烦躁的情绪,配合度不足,护理人员与体检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负面情绪出现的原因,实施针对性疏导。(2)心电图室做好通风工作,保持清洁,如处于封闭式环境,可使用风景画等图片粘贴于墙壁,若可见室外风景,可指引体检者观看窗外风景,使体检者保持平和的心态。(3)检查过程中,可为体检者播放舒缓音乐分散注意力,缓解身心不适感,主动询问体检者感受,满足体检者合理需求,护理人员观察体检者是否出现气短、心慌等不良症状,若出现该类症状应立即停止检查,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心悸、头晕、心率失常。②检查前后心率、收缩压。③护理满意度。
1.4 数据统计分析
统计软件spss25.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对比 试验组体检者心悸、头晕、心率失常不良发生概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表1。
2.2 检查前后心率、收缩压对比
检查前,两组心率、收缩压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检查后,试验组体检者心心率、收缩压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表2。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体检者护理满意度(94.46±4.33)分,常规组体检者护理满意度(89.06±4.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电图是临床检查的关键项目,应用较为广泛,检查过程常因操作不到位、医护人员态度差及环境差等因素,对体检者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影响检查顺利完成,同时对检查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3]。以往对接受心电图的体检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目的在于体检者遵循医嘱接受检查,获取相关数据,常忽略了检查过程体检者出现的负面情绪对检查结果造成的影响[4]。综合优质护理是临床一直大力推广的护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确保各项医疗服务顺利实施的同时,针对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保障体检者身心均处于舒适状态,以便达到更佳的效果[5]。良好的检查环境有助于减轻体检者紧张的情绪,综合优质护理更注重体检者心理护理,尤其对于伴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体检者,行心电图检查过程中,平稳的情绪对检查结果准确度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数据显示,试验组体检者不良发生概率低于常规组,检查后,试验组体检者心率、收缩压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体检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综合优质护理在心电图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保证检查顺利完成,减少不良事件,维持体检者心率、血压稳定,提高体检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开在心中的花开在心中的花篇五
;【摘 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名,100名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平分为两组,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实验时间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心理护理观察組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消除负性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 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 应用效果
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慢性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一旦发病,患者就需要接受住院治疗,即使患者抢救及时,也会对身体留下极为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心血管疾病易打破患者的机体平衡,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中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各器官逐渐退化,加之儿女不在身边陪伴,在患病的同时常常易产生各种负性情绪,患者疾病的预后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因此,临床除了对患者进行治疗外,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尤为必要。本次研究通过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名,100名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平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被临床诊断为心血管疾病,且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对照组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常规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巡视,注意患者情绪变化等。心理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入院宣教: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评估。大多数有焦虑、恐惧及担忧的患者主要是对于心血管疾病缺乏一定的认知,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其临床治疗的过程,多讲解临床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1]。护理人员在科室开展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知识讲座,鼓励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参与,并在病区走廊张贴相关知识的图片及宣传册,让患者对心血管疾病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消除负性情绪[2]。(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每一位患者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密切的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护理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过度焦虑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与家属进行交流,指导并协助家属与患者进行沟通,使其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怀、被关爱,消除焦虑的情绪,让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感受到人文关怀,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并对不良生活习惯进行指导并纠正,告知患者正确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并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相关的运动锻炼计划,根据患者的疾病恢复状况,告知患者应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增强体质。对于不良饮食习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戒烟戒酒,让患者明白自身状况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机体的营养,增强免疫力及抵抗力,让患者调整至最佳状态,面对疾病。(4)出院指导:在患者治愈出院时,由于心血管疾病易反复发作,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进行相关疾病的指导,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家属要充分理解患者的负性情绪,让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鼓励患者对内心的负性情绪进行释放。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出院后的运动锻炼不可放弃,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计划。
1.3 观察指标
在实验时间结束后,护理人员将自制的焦虑评分表与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发放至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评分越低,患者的焦虑程度越低;
护理满意度评分越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在患者即将出院时,将评分表收回并对100名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出来的数据用spss 17.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通过统一的分析,用t检验进行计算,得到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实验时间结束后,50名观察组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据统计数据表明,随着全球经济水平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上升,我国乃至全球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是危害中老年患者的慢性疾病之一。中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日趋衰老,机体的各个器官逐渐退化,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一旦患有心血管疾病,会产生焦虑、恐惧及担忧的负性情绪,会直接影响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负性情绪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拒绝治疗,这些都极大的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在临床上除了加强对患者的治疗外,也需要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心理护理,本次研究选取了100名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组的患者在加强心理护理后,焦虑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增加了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