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际访问学者计划通用
计划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一个前提。做好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才能使工作与学习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国际访问学者计划篇一
- 丁香结教案 推荐度:
- 课题结题报告 推荐度:
- 项目结题报告 推荐度:
- 《中国结》教案 推荐度:
- 国际医师节文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本学期的商务谈判课程的学习,我基本掌握国际谈判流程,了解谈判各环节的要求和注意点,及风格的体现。以下几点是我的学结:
第一,国际谈判基本流程:谈判双方友好沟通;明确谈判目标;确定谈判人员;相关性地全面搜集资料,透彻分析目标关键,周全谈判计划,制定谈判战略;谈判地点选择,行程安排确定,翻译人员的决定,到达谈判地进行谈判;实质性谈判,体现谈判风格,运用谈判策略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协议的签订;谈判总结,成果汇报。
第二,谈判的关键是人。一个项目的好坏除了其本质属性以外,基本都是由谈判人员的操作来评定和掌控的,因此,谈判人员的选择至关重要。谈判人员的性格决定了其谈判风格,首席谈判官的风格奠定了谈判小组的基调,在谈判过程中,言语腔调,表情神态,动作,技巧等细节都能影响整场谈判的趋势,只有拥有谈判主控话语权,在谈判中占有优势的团队,才能使谈判结果趋向期望值,取得成功。选对人,才能做对事。
第三,谈判策略是指挥棒。企业发展讲求战略,商务谈判讲究策略,本次小组谈判的表现风格是indulgent,我组的谈判策略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潜伏性,与上海天合汽车安全系统公司的贸易谈判中,合理地顺从,建立有好合作关系,并逐渐进行技术合作获取对方公司的技术核心埋下伏笔,最后的收购谈判中,以技术为王牌低价收购对方资产。可见,当今的合作已经不再是一次性合作,而要考虑到长远的利益发展,合理预见把握机遇,谈判策略终要影响最终谈判结果。
第四,争取定基调的角色。谈判中,谁来定基调意味着谈判的话语权的归向,比如我国的钢铁贸易中,钢铁龙头的宝钢没有话语权,在国际钢铁价格提高的背景下,根本没有资格站不来说“我们不愿意”,即使说了也没分量,结果就是给我国钢铁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第五,谈判细节决定谈判成败。在谈判桌上什么该说,要怎么说,什么事情是可以拍板,什么时候可以妥协,甚至到穿着,会场布置,翻译人员的邀请等等都是很细节性考虑的问题,比如在谈判时的语气语速,说坚决了表示该问题不能松口,说模糊了表示对方在躲避该问题,语调低了表示准备不充足,语调响了表示他们在该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当然,这些都是要在谈判的氛围中去体会的,有时表达错一个意思将会导致本场谈判失败。不论是谈判,做事也应该注重细节。
第六,影响力。这是我在参与准备谈判表演时最有感触的一点,人成功的某一点,说到底就是她的影响力,这就是为什么经理叫你帮他倒杯茶,你会愿意,而换作是乞丐,根本不可能。而如何拥有,是我现在一直在摸索的……
在这门课中学到了很多,但还是有很多的不足,最主要的是考虑问题不全面,没有经验是一个原因,但更多的没有体会到谈判人员的处境,思维不够发散,因此需要更多的实践体会,将这些实战性的东西消化于实际;再者,要细心观察生活,很多东西都是生活中我们没有注意到细节,很重要但却很容易忽视;最后,就是深刻体会到今日事,今日毕,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重在积累,而不是填鸭式的学习。
国际访问学者学结 [篇2]2012年10月2日至12月31日,本人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人工关节置换科任访问学者,在国际著名教授曲广运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技术的研修,总结如下:
1、 参与手术数量:人工髋关节初次置换36台,人工膝关节初次置换48台,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57台,人工膝关节翻修手术34台。
2、 门诊诊病人次:髋膝关节疾病初诊225人次,髋膝关节疾病保守治疗复诊431人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前门诊207人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门诊512人次。
3、 经管住院病人:219人次。
4、 参与值班:23次。
5、 参与临床科研:两项,均为香港大学资助课题:(1)胫骨平台缺损不同材料修补的有限元分析研究;(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纳米技术诊断平台的建立。
6、 获得省部级科研资助:依托访学成果,在曲广运教授指导下申报成功省自然基金课题:消痹方对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成骨细胞周期蛋白干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2012j01433,经费8万元。
总之,通过三个月的访学,系统掌握了人工髋膝关节翻修国际标准技术,其中人工膝关节翻修技术填补了我市技术空白。通过参与临床科研,了解了膝关节外科国际研究热点及研究发展方向,并获得省部级科研课题一项。
漳州中医院 李民
2015/2/22
国际访问学者学结 [篇3]2011年3月,我成功申请了教育部中南师资培训中心为期一年的一般项目国内访问学者。我的指导老师是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维友教授。研修课题定为“隐喻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改革”。事实上,我的访学行程在2011年6月就开始了。当时,华师外国语学院和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英语词汇教学与研究研讨会。我自费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并在会议上宣读了论文。重要的在这次会议上,我从与会的诸位国内词汇研究专家学者身上学到了他们的研究精神,也扩展了自己的理论视野。
正式的访学活动从2011年9月开始。在按质按量完成本校布置的教学任务同时,我结合我的访学计划研究课题,全程听了指导老师张维友教授的语义学和英汉语言对比、王勇博士的类型比较语言学三门课程。张老师的语义学课程是为该校硕士研究生开设的,张老师除了系统地讲解了传统的结构语义学理论之外,还有重点地教授了与语义学相关的其他交叉分支语义学。例如功能语义学,认知语义学等。我本人在工作后对认知语言学开始发生兴趣,认知语言学的一些理论对于词汇语义现象非常有解释力。我用业余时间较为系统地阅读了相关的文献著作资料,学习了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化与原型范畴理论、意象图示理论和隐喻认知理论。原型范畴理论给我的词汇教学启示就是平常的英语词汇教学要重视基本范畴词的教学。隐喻认知理论(包括认知转喻)在词汇教学中尤为重要。一词多义、旧词新义、词类转换(典型如名词动用等)以及习语理解等都少不了隐喻、转喻的认知机制运用。结合这些学习心得和教学实践,我撰写了“英语隐喻习语文化探源及对词汇教学的启示”一文,发表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的《语文学刊》杂志(2012年第2期)上。该文分析了国内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两大误区:一是过分看重词汇量而忽略了习语的习得;二是不重视各类习语的文化语义探源。通过对众多“醉酒”类隐喻习语的文化理据等方面的探究,提出一方面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应重视各类习语的教学,尤其要重视英语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并注重文化词源的导入和隐喻思维能力的培养。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思维方式,对于外语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入隐喻教学理念,利用隐喻认知思维帮助外语学习者更加快捷有效地掌握英语词汇。英语教师可将基本的隐喻理论在词汇课堂上逐步渗透,使学生建立起隐喻框架和隐喻思维。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去理解习语中的隐喻使用,为其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其能更深入更理性地体会语言之美。张老师第二学期的英汉语言对比课程是给11级博士生开设的。张老师采用专题讲座式的教学方法,引领我们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各个层次的`对比。他的课程内容涉及英汉对比语言学综论、英汉语词形态学研究(如语素问题,构词问题等)、英汉语词义学研究(如多义词的机制,词的物性结构,语义的生成机制)以及一些词汇专题研究(如语素化、词汇化、语法化、网络流行语、新词、借词、多义词、词义的动态研究、英汉习语的认知研究等)。当然,张老师是国内词汇学研究专家,所以他的授课重点是在英汉词汇层面的对比研究上。他在课堂上给我们介绍了大量的国内外对比研究的热点前沿问题,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学识。王勇老师的类型比教语言学也是博士生课程。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方法、范围和意义。他重点讲授了一些功能句法专题(如there和it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语篇结构中的递归现象)、构式语法(如汉语存在句的构式语法研究)和语言类型学等。他上课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他平常的所思所得。他研究视角新颖,理论阐释深刻,材料搜集充实,学术成果多产。虽然有些理论非常抽象,很多时候听不太懂,但我从王老师那学会了什么是研究的态度和精神,更加懂得了“事事洞察皆学问”的道理。只有扎实掌握了一门语言学理论,并搜集充足的、有说服力的典型语言材料,方能把研究做得有高度、广度和信度。语言类型学是前沿交叉学科,对象是世界上诸多语言的对比归纳,我想英汉语的对比研究也应该放在全球语言类型学的视野下进行。
另外,我还选听了廖美珍教授的普通语言学、华先发教授的社会语言学、周统权教授的认知语言学等课程。从诸位教授的课程当中,我较为系统的学习了各类语言学理论,尤其是认知语义学中的重要理论,如原型和范畴、概念隐喻、概念整合等。他们渊博的语言学知识和幽默的授课方法给了我很多启发和灵感。
我还在华师聆听了多场讲座,如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关于大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博雅论坛,南京大学蔡新乐教授关于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讲座,北京外国语大学陈国华教授关于语气、语式和宣意元素的语言学讲座,另外还参加了几次华师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如华师尹蔚老师关于我国方言研究的学术报告)等。这些专家讲座和学术沙龙为我们访学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大家互相交流探讨,学术的灵感,思维的火花在这些平台得以碰撞和绽放。
访学期间,我还作为第四参与人参加了武科大外国语学院双文庭副院长主持的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合成语境”研究,并撰写了数篇英语词汇学习的小论文,发表在大连外国语学院主办的英语教辅杂志《英语知识》上,例如“醉酒的俚语表达及其理解”,“英语中的斯本内现象”,“英语中的人名类指”等。这些小论文都是我平时教学之余对于英语词汇现象的思索心得。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学术的“有心人”,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发现有价值的语言现象或问题,然后动手寻求解决方法,以服务于英语教学实践。我还有一篇正式论文“英语数字式习语文化理据探源”也即将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下半年发表。目前国内的数字习语研究大都集中在英汉数字式习语的文化差异或翻译问题上,而对数字式习语背后所隐藏的词语理据缺乏文化和认知上的阐释。拙文旨在深层挖掘包含基数词的英语数字式习语背后的文化理据,以帮助中国英语学习者更好地习得英语数字式习语。我想指出的是,大学英语教师有责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增强文化渗透意识,适当讲解英语数字式习语的理据或语源,激发学生对英语习语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隐喻思维能力。
访学时光匆匆即逝,回想这短暂的一年进修生活,却也有些许遗憾和惆怅。作为工作了六年多的青年“老”教师,不得不对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作深刻的思考和规划,我常常反问自己的学术前途究竟路在何方。一方面,自己有来自家庭上的后顾之忧,今年儿子刚出生,妻子辞职在家作全职妈妈,而我的父母亲年事已高无力帮忙带孙子,所以作为丈夫和父亲,我深感责任重大,很多时候需要我去照顾家庭,这也势必分散了求学的时间和精力,无法潜心看书做科研。另一方面我还肩负着很大的经济压力,在进修期间不得不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维持家计,这种家庭和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让我感到身心疲惫。更头疼的是至今不知道要不要读博,考哪里?怎么考?读什么?怎么读?是出于内心的学术追求?还是外在的虚荣心?这些都需要我认真思考,尽快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
然而,无论如何,我要坚定自己的学术道路。可以不硬性规定自己要如何如何,但一定要奋学生术,勇攀高峰。华师一年的访学经历,是我漫漫学术之路上的一个小驿站,但绝不是终点,我会继续前行,直至学术的顶峰。
我在访学期间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导师张维友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其它任课老师、博士生同学的热心解答和帮助。另外还要衷心感谢教育部中南师资培训中心(华师教师教育学院)、武科大人事处、外国语学院给我提供的这次宝贵的访学进修机会。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英语教学事业,为武科大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s("content_relate");【国际访问学者学结】相关文章:
访问学者学结06-03访问学者培训学结06-03国际班学结06-06国际业务学结06-06国际商务学结06-06国际交流学结06-06国际商务课程学结06-06国际贸易实务学结06-06国际金融学结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