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孩子随笔散文800字汇总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随笔散文篇一
20xx年下学期,当时女儿读三年级,那一次我参加家长会感触很深,今天以这篇文留下女儿成长的记忆,在市实验小学50华诞来临之际,借此献上一份祝福!
——题记
10月21日晚上我参加市实验小学三、四年级家长会,之前8岁的女儿多次提醒我:“爸爸!不要忘了,不要迟到了!”这让我感到很高兴,说明女儿比以前更懂事了。
晚饭后天色已暗,我早早地来到学校,校内鲜花绿草,花坛锦绣,一抹绿,一束花,一幅画,一行字,给人美育幽雅,赏心悦目,校园文化长廊散发着墨香书画,醇厚的育人底蕴,彰显这座校园悠久辉煌的历史。
家长们在预定时间内早早到齐了,洪校长作了精彩的讲话,讲话内容围绕学校硬软件介绍,治学理念,学生的培养教育,家校的沟通,教育经验的点拨与引导等环节。台下的爸爸妈妈们静静凝神地听着:“教育、学校、家庭、父母、成长”,这情系孩子们的话语,让整个会场倍受耳目,我认真聆听着他意味深长的讲话,对我而言也是受教育学习的机会。我没有念多少书,小时在乡下生活,走进这个学校、育人的思想熏陶,书香的空气。此时置身这所小学校园,脑海里闪烁出儿时的光阴,悠悠岁月,时空让人的'思绪百转千回,今天以一个身为人父的责任来参加家长会,心中有许多的感慨。
听完洪校长和蔼真挚的讲话,我对教育的认识受益匪浅,是做一个家长的深思,一种育人思想的感悟,一种感恩之心的升腾!
近年来学校开设巴乌课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举,以乐器的熏陶,音乐的旋律与美妙,起到一种美的艺术教育。音乐除了给人快乐舒缓的心情,也能提高生活品味,净化人的思想与情感,从而也助进了学生德育的发展,培养一项特长。以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以学助进,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学校每天放学一直坚持各个班级,井然有序的站路队,由班主任老师送出校门,带到希望桥,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平安的交到家长手中。并且还另派老师在上学与放学时,对本来就狭窄的交通要道,在孩子们出入的高峰期,进行安全巡视与监护。这一细微之处彰显学校的育人情怀,对孩子的爱心与负责。
培养教育孩子需要一点一滴的灌输,一脚一步的引导,校园是孩子迈出家庭的第一个人生起点,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同时老师在孩子心里影响着对社会的认识与感知!
作为家长怎样给孩子一个积极正面的影响与疏导?这是摆在每一位家长面前的课题。我有一点切身的感受,在家悠闲时喜欢看书赏文,时而久之,慢慢也让女儿有了阅读的兴趣,有时她会拿着我的书去看,现在她的枕头边总会有书相伴,常常晚睡前看一会书。
女儿五岁时对绘画渐渐有了兴趣,在家常常聚精会神地在纸上描绘着,有时照着图画书,有时想着儿童剧的画面,有时身边的景物,特别是动物图形。我发现女儿有这个爱好后,就对她说,爸爸送你上周末美术培训学校,她一听,马上反对,并有抵触的情绪,这使我感到奇怪。后来试着几次耐心地说教,消除她心里自由的顾虑,但还是坚决不肯。我几经实地访察,选择一所算不错的业余艺校,且离家近,哪天事先与她妈妈串通,我们有心带她一起上街,趁她高兴时,一起走进了哪所艺校,年青热情的女老师主动与孩子搭讪,许多与她岁数相邻的孩子正在作画,教室里一幅幅色彩斑斓儿童美术,立即吸引了她,回到家后,女儿喜悦的提出要去学画画。
现在她的画看上去越来越生动形像,今年“五一”到武汉参加绘画比赛喜上眉梢。我常结合她学过的一篇课文《画杨桃》给予鼓励与自信:“画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眼里看到了什么就画什么……”,现在家里客厅,她的房间贴满了自己绘制的画作,给人一份儿童艺术的美感。
只要细心的观察,耐心的引导,每一个孩子各有所特长,一旦忽略,会扼杀孩子的天赋与才艺,对孩子管教粗暴会造成童心的伤害,逆向而行……名家说:“教育就是以灵魂铸造灵魂”,由此可见也就是用情去温暖,用爱去指引,在这个前提下讲究方式方法。
孩子的生活也就是往返于学校与家庭之间,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使孩子快乐、健康、茁壮的成长,感受童年的幸福。“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我久久沉思默想,良好的习惯事关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受益一生,比我这个没有啃多少书的辅导重要得多,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习惯改变人生”。
家长会是学校对孩子的关爱与重视,是对每一个家庭负责的表现,是一种贴心的育人情怀。家校联手解决孩子在发展中的特征与疑惑,做好引路人,让孩子“德,育,体”身心全面发展,茁壮成长,培育成才,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孩子随笔散文篇二
“爷爷,爷爷。妖精,快放了我爷爷!”葫芦娃在山洞前和蛇精对峙,企图救出他们的爷爷。而蛇精蛇蝎心肠,阴险狡诈,单纯的葫芦娃被她算计,关进了山洞。这是电影“葫芦娃”的第一幕。我陪一年级的学生看时,都纷纷为葫芦娃义愤填膺,打抱不平。如果是三下乡前,我不会再像儿时那样,有兴致的看《葫芦娃》了。但下乡支教的这几天,每日和孩子们相处,仿佛我也回到了童年。
天真笑容融化僵硬的心
我最喜欢去一年级的班,因为他们的笑容最无邪,最灿烂。每当我去看他们,他们都会触拥而上,对着我笑,甜甜地说:“老师好!”然后我也会露出最无所顾忌的笑,回以一声:“你们好啊!”我很满足被他们环绕的感觉,仿佛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在我眼前。这样简单而平凡的快乐,不是看一部韩剧,做一个虚无的幻想所能比拟的。一声老师胜过千千万万句假想的韩剧老公说的“我爱你”;一个笑容美过所有靠美图秀秀“美化”的扭曲的蛇精脸;一份纯真融化因尘世纷扰逐渐僵硬的心。
小小手绢抹净蒙尘的心
操场上,一年级的学生围成一圈席地而坐,玩丢手绢的游戏。一个小朋友拿着手绢转圈,看准时机就悄悄地放在一个同学后面,然后迅速围圈而跑,如果能逃过被丢手绢的同学的追捕,则赢,否则要受惩罚。这就是我儿时也曾玩过的游戏,它比玩手机要简单,不需要太复杂的程序规则,只需要有伙伴,一方手绢,便可快乐一整天。长大后,不屑于童年游戏的我们,却日渐在手机的虚拟网络中失去真正的快乐。一颗心蒙上了尘,如何能感受简单的幸福。庆幸的是,在一方小小手绢里,似乎寻回了一点儿时单纯的快乐。
纸折玫瑰温暖冷漠的'心
当一朵纸折的“蓝色妖姬”,由一个笑靥如花的一年级小学生亲手递到梁老师面前:“老师,这个送给你。”无论是多么冷漠的心都会被瞬间温暖。风馨的老师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当他们在无意识下,突然跑出一个学生把一个或是果冻,或是水果的小礼物塞到他们手里,还没等反应过来,人就又跑远了。老师只好看着手中的小礼物,无奈却又暖心的一笑,这就是可爱的他们,送的可爱的礼物。他们不会因为礼轻而羞怯于送,风馨的老师更不会因为礼轻而嫌弃地收。俗话说得好,礼轻情谊重。孩子的礼物,是多少贵重的物质都不能比拟的。
长大的我们,庆幸遇到了孩提时的他们。被俗世所浸染的心,更庆幸受到了他们纯朴的心的净化。但愿,长大后的他们,即使遇到心肠歹毒的蛇精和尔虞我诈的俗世,也不要忘记初心。孩子,但愿你永远美好。
孩子随笔散文篇三
女孩的母亲回答大出我的意料,她说:“这要怪她爷爷,一点不尽心。”
女孩却说:“爷爷昨天给我买了电子灭蚊器,整晚都插着电。”
女孩告别她妈妈进学校去了,女孩的母亲也骑着电动车上班去了,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常说,蚊虫叮咬,其实,蚊子在这里并非主要角色,简单地说,防蚊容易,防虫难。
想防蚊子有三招足矣:
第一,挂蚊帐;
第二,电蚊香或者电子灭蚊器,再或者点一盏灭蚊灯;
第三,睡觉前一两小时在室内喷洒灭害灵之类的喷雾剂。
但是,防虫就太难了,据专家统计世界上各种虫类有两千七百多万种,其他动物种类总和不过一百多万种,而且,各种虫类远早于其他物种,有上亿年历史,人类不过一百多万年历史,也就是说,人类一开始就闯进了“虫子窝”,你不是跟它们提供食物来了吗?所以,人类必须与蚊虫作坚决的斗争。
仅人类寄生虫就有蚊、螨、虫、虱、蚤、虻等多个种类。
比如螨,我试过把衣物洗完了晾晒,螨还在;用开水烫过,螨还在;喷洒灭虫剂,螨还在。因为棉絮,枕头芯不可能开水烫,给螨留下了空间,唯一的办法就是睡觉前采用强力电蚊拍把贴身衣物,床单被褥枕巾全部扫描一遍,躺下才安稳。
至于蚤、虱、虻皆是如此,哪一种人类寄生虫都不是轻易可以杀灭的。美国有一个虫类生物学家说,世界上真正可怕的不是狮子老虎老鹰这些猛兽飞禽,而是那些几乎用肉眼看不见的小虫子,因为猛兽飞禽一样受着寄生虫的困扰。
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我常常被这些人体寄生虫搅扰的坐卧不宁,寝食难安。
可以说,几乎物理的化学的各种灭虫方法我都采用过,下农村时为了睡一个安稳觉竟然将农药敌敌畏涂抹在皮肤上,后来知道,剧毒农药会顺着毛孔进入血液,也是要命的,才不敢胡作非为了。
小女孩的母亲把灭蚊虫的.责任一股脑儿推到“爷爷”身上却是我不敢苟同的,孩子一生下来母亲就应该是第一责任人,祖父祖母不过是义务协助管理操持家务,作为一个母亲一点责任都不尽,全推给祖父祖母似乎完全说不过去。
有些祖父祖母并没有多少科学文化知识,那是时代的局限,而现在的年轻人比祖父祖母有更加丰富而全面的知识,可是责任心却不够,让自己的孩子蒙受痛苦,这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只有尽职尽责的父母才能教育出尽职尽责的孩子,这是关乎教育的大事情,也是关乎孩子健康成长的大事情,希望更多的父母认识到抚养孩子是责无旁贷的。
孩子随笔散文篇四
中午,我看到杨老师链接的一段话,兴趣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于这句话我太赞同了。
孩子尚小自身贪玩,力度薄弱,绝不会给自己压力来驱动付出,这时动力就来自于家长了,家长的坚持原则,是鼓励孩子动力的`重要来源,,任孩子撒娇撒痴撒泼撒野,只要家长按耐住将要爆发的火气,冷静的去分析理解孩子所耍的小儿科,但绝不能妥协在孩子的哭闹里,坚持之心觉不可动摇,其实能过去小孩的这种退却的心里需要的就是家长的鼓励与耐性,家长冷处理的方法就是一种无言的坚持,这种坚持靠的是毅力坚持。
家长做到了,孩子在最初的取闹变成默认,有默认在转化成坚持,坚持中毅力也会逐步的加强了。大道理是这样说,很简单,可是实行起来就没这么简单了。这也是考验家长的坚持度了。家长们加油吧,为了孩子而加油!
孩子随笔散文篇五
又是一个无聊的周末,对于走入大学的我来说,回家,成了我现在唯一的任务。我收拾好行囊,便匆匆离去了。
我的家在学校相邻市的一个村子里,需要搭乘火车才能到家,哪里储存了我许多童年的记忆,或美好,或惋惜,或珍贵。我急急忙忙来到公交站牌,这里已经有一家人早早地在等了,看模样,他们是农村来的,父亲穿着过冬的棉衣,母亲怀里抱着还不会走路的孩子,还有一个小男孩,大约有十二三岁的样子,手里拿着他们今天买的东西,虽然他穿的衣服并不光亮,但他的眼神充满了懂事与天真。他们似乎迷路了,父亲正在拿着地图查询要回家的公交车,我有心没心的看着,不知该做些什么。这时,哪位父亲向我走来,询问路线。幸运的'是,我知道这个地方,便告诉了他们,不一会儿,他们的车来了,临走时,他们一家人向我笑了笑,以示感谢。车开走了,但我却记下了那个小男孩的笑容,似乎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对于来自农村的我来说,上学是件不简单的事,对他,我有着说不出的同情。
不一会儿,我坐上了我要坐的公交车,在车上,我遇到了两个学生,他们大约有十岁左右,他们谈论着昨天的作业题,似乎要去上补习班,不一会儿,他们下车了,背着书包,似乎里面装着他们的未来,对于他们,我似乎有一种不明所以的羡慕。
走过了好久,我终于到达火车站,我的火车还要等几分种才到,所以我找了一个座位,拿出手机,消磨时间。这时,有一个小女孩向我走来,她只有我坐着的高度,头发有些凌乱,走到我面前,拽拽我的衣角,拿出一张纸给我看,上面写着她是位聋哑人,母亲很早就过世了,父亲也得了残疾,希望能得到我的帮助,上面有很多人的捐款签名,有五元的,十元的,更多的也有二十的。出于本能,我摸遍全身,只有两元的零钱,在我掏出来的瞬间,她便抢了去,离开了,她的眼里,我看不出一丝感情,我的心似乎被瞬间冻住一样,失去了所有颜色。对她,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可怜与惋惜。
不一会儿,我的火车来了,火车的一缕轻烟把我带走了,带到那个我还能回忆的故乡。
孩子随笔散文篇六
我听见马车从花园的栅栏旁驶过,有时,我也看见车辆驶过微微颤动的树叶的缝隙。在这炎热的夏天,木质轮辐和车辕发出的嘎吱声是多么刺耳啊!干活儿的人们从地里回来,一边走一边朗朗大笑,真叫人受不了。
我坐在我的小秋千里,正在我父母花园的树木间休息。
栅栏外面,人来车往络绎不绝。此刻,一群孩子跑了过去;接着过来几辆运粮车,车把上面和四周坐着男男女女,车子经过时,园子里的花畦暗了一会儿;傍晚时分,我看见一位先生拿着手杖,漫步走过,又看见几位姑娘手挽手地向他迎面走来,一边打招呼问好,一边跨到路旁的草地上。
接着,一群鸟腾空而起,我仰面追踪这些飞鸟,看它们如何一口气向上飞升,看到后来,我仿佛觉得不是它们在飞,而是我在坠落,我感到发虚,紧紧抓住秋千绳,轻轻地荡起来。不一会儿,我荡得更有劲了,清凉的晚风拂面吹来,我看到的不是飞鸟,而是漫天闪烁的星斗。
我就着烛光用晚餐。我已经累了,就把两条手臂放在木头桌面上,咬下一口黄油面包。网眼密布的窗帘被暖风吹得鼓鼓的,有时,外面有什么人路过,想更好地看我,和我说话,就用手拽住窗帘。蜡烛多半不一会儿就熄灭,聚成一团的蚊子还在黑暗的'烛烟中乱飞了一阵。有人从窗外问我,我就仔细地打量他,仿佛在眺望山峦,或凝视虚空,而他也并不怎么在乎我的回答。
我们一头扎进暮色里,忘记了白天与黑夜。一会儿,我们紧紧挨在一起跑着,背心纽扣像上下牙齿那样互相摩擦,一会儿我们又拉开距离奔跑,我们口干舌燥,嗓子眼冒火,就像热带里的动物。我们像古代战争里骑着高头大马的铁甲骑兵,肩并肩地冲下那条短短的胡同,凭着冲力,又向上跑到公路上。有几个人跨进路旁的排水沟,在阴暗的斜坡后面不见了,但马上就像陌生人那样出现在上面的田间大路上,朝下面看。
我们发起进攻,向上冲去,结果胸部被推了一把,躺到了公路排水沟的草丛里,是自愿摔倒的。草丛里有点暖和,我们既不感到热,也不觉得冷,我们累了。
要是有人向右侧身,把手枕到耳朵下,那就是他想美美地睡一觉。我们很想抬起头,再次振作起来,然而却又一次掉到更深的沟里。接着,我们——向前伸出一只手臂,斜伸出双腿——想扑向空中,却又跌进还要更深的沟里。我们一点不想停止这种游戏。
我们在最后一条沟里会怎样尽量舒展身子,尤其是舒展双膝,好好地睡一觉,这一点我们还没有想过;我们像病人那样仰面躺着,心里想哭。要是有哪个男孩子两肘夹着腰,从斜坡上跳到公路上,一双黑黑的鞋底在我们头上飞过,我们就会眨巴眼睛。
月亮已经升起老高,一辆邮车在月光下驶过。刮起一阵小风,我们在沟里也能感觉到它,附近的树林响起沙沙声。这时,谁也不想一个人单独待着了。
“你们在哪儿?”——“到这儿来!”——“全体集合!”——“你躲在哪里?别闹了!”——“你们不知道邮车已经过去了吗?”——“真的吗?已经过去了吗?”——“当然,你睡着时,邮车开过去了。”——“我睡着了?哪有这回事儿!”——“你闭嘴,我们可看见你睡了。”——“求你别说了。” ——“来,都过来。” 我们跑着聚到一起,有些人互相握手,因为是向下跑,我们不能把头抬得很高。有一个人高喊了一句印第安人的战斗口号,我们脚下生风似地向前飞跑,好像风把我们托了起来。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我们;我们奔跑着,超过了别人,在这超越的一瞬间,我们还能交叉双臂,从容地向四周张望。
我们在山涧小桥上停了下来,远远地跑到前面的人折了回来。桥下的流水拍打着石头和树根,仿佛现在不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大家没有理由不跳到小桥的栏杆上。
从远处的丛林后面驶出一列火车,所有的车厢都亮着灯,窗玻璃肯定都放了下来。我们中的一个人唱起了一首街头小曲,其实我们大家都想唱。我们唱得比火车的速度还要快得多,我们挥动手臂,因为光是声音还不够;我们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让我们感到很舒畅。一个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混到一起,他就感到像被鱼钩钩住一样。
我们的身后是树林,我们就这样朝着远方的旅客放声歌唱。村子里的大人们还醒着,母亲们在铺床,准备安息。
“那儿的人真是的!你们想想,他们不睡觉!” “为什么不睡?”
“因为他们不会累?”
“他们是傻瓜!”
“傻瓜就不会累?”
“傻瓜怎么会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