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考数量关系工程问题优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数量关系工程问题篇一
在数量关系中,有一种方法非常好用,学会之后不少题目口算就可以做出来,这种方法叫“比例转换”。其实这种方法,大家并不陌生,常见的比例转换分为“正比”和“反比”。“正比”是说两个量相除为定值,则这两个量成正比。比如在行程问题中,涉及的基本公式为“路程=速度×时间”。当时间一定时,即路程除以速度为定值,速度越快,跑的路程就越远,所以路程与速度成正比。“反比” 是说两个量相乘为定值,则这两个量成反比。比如还是行程问题,当路程一定时,即速度乘时间为定值,速度越快,用时越短,所以时间与速度成反比。
例1:某种水果早市每公斤10元,晚市每公斤6元。如果甲在早、晚市共买24公斤的水果,且两次花的钱相等,那么甲在早市买了( )公斤水果。
a.7 b.9 c.12 d.15
【答案】b。解析:本题涉及到的等量关系为“总价=单价×数量”。“ 两次花的钱相等”说明总价相等,即“单价”与“数量”相乘为定值,所以这两个量成反比。由“早市每公斤10元,晚市每公斤6元”可得早晚市单价之比为5:3,所以数量之比为3:5。题中已知“早、晚市共买24公斤”,对应的份数为3+5=8,所以1份对应3公斤。早市有3份,对应9公斤。选b选项。
数量关系工程问题篇二
某学校组织运动会,经统计报名的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例为23:12。参赛前,由于某因素影响,有2名男生、3名女生退赛,结果实际参赛男女人数之比为2:1。问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a.135 b.140 c.150 d.160
【解析】a
(23x-2)=(12x-3)×2
解得x=4,则实际参赛人数为4×(23+12)-(2+3)=135人,a选项正确。
方法二(整除):题中出现了两个比例关系,可以尝试用整除排除部分选项。问题问实际参赛人数,必然是(2+1)=3份,必然是3的整数倍,排除b、d。我们又知道报名人数为(23+12)=35份,即必然为35的整数倍,观察c选项150+5并不是35的整数倍,排除c,a选项正确。
方法三(猜):题目所求为实际参赛人数,题干中即表述了实际参赛人数有表述了报名人数,我们猜测报名人数也可能作为迷惑选项。观察选项b-5=a,所以我们猜测b为报名人数,a为参赛人数,a正确。
数量关系工程问题篇三
a.25;32 b.27;30 c.30;27 d.32;25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小王比小李大3岁,则小王比小李的弟弟大5岁。所以1994年,小王(15+5)÷2=10岁,小李的弟弟5岁,则2014年小李5+20+2=27岁,小王10+20=30岁,故本题选b。
此题也可以根据题中已知条件“小王的哥哥比小王大2岁、比小李大5岁”可知,小王比小李大3岁,从选项可判断,只有b选项符合,故本题选b。
a.1892 b.1894 c.1896 d.1898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设老人当年年龄为x,即当年的年份为x2,则老人出生年份为x2-x=x(x-1)。由于老人出生于19世纪90年代,即1890≤x(x-1)1900,由于452=2025,略大于1900,因此代入x=44,发现44×43=1892,正好满足题意。故本题选a。
a.2006 b.2007 c.2008 d.2010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某人生于1971年,2007年36岁,是9的倍数,故本题应该选择b选项。
小编通过上述题目得出结论:关于行测中的年龄问题如果我们真的没有思路,就直接代入排除反而会更快速的解决问题,相信大家通过多做练习,一定可以提高数量关系的正确率。
数量关系工程问题篇四
1.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2.知道利用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求出其中任意一个未知量.
3.能根据关系式计算.
重点
使学生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难点
会利用数量关系式求出其中一个未知量.
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用字母表示
1.加法交换律_______,乘法交换律_______.
(二)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
二、新授
(一)
2.举例说明
例如:路程=速度×时间
用字母 表示路程, 表示速度, 表示时间
公式: =
3.变式练习
(1)已知某一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怎样求它的运动速度?
(2)已知某一物体运动的路程和速度,怎样求它的时间?
(二)例2
2.学生分组讨论
(1)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是什么?
(2)本题的数量系是什么?
(3)怎样用字母表示?
3.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答: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_______千米.
(三)巩固练习
2.一个学校食堂上个月收入伙食费3475元.各项支出一共是3058.73元.这个食堂上个月结余多少元?(把数值代入上面用字母表示的公式计算)
(四)归纳总结
1.理解题意,找到数量关系.
2.式.
3.代入数值计算.
4.写出答案.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四、巩固反馈
(一)填空
五、课后作业
2.根据上面的公式,分别写出求单位面积产量和面积的公式.
六、设计
路程=速度×时间
=
=60×4.5
=270
答: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270千米.
数量关系工程问题篇五
数量关系题目中研究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呢?"等量关系"特指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数量关系中的一种。数学题目中常含有多种等量关系,如果想要用简单方法解题,就需找出题中的对等关系。
a.2 b.3 c.4 d.6
【解析】a
题干中描述的就是工人做零件计算工资的一件事儿,合格零件就发钱,不合格零件就扣钱,一个人一共做了12个零件,一共得到90元钱,求不合格零件个数的问题。
x+y=12;
10x-5y=90。
联立两个等量关系即可得到:x=10,y=2。即不合格零件个数为2个。
数量关系工程问题篇六
整除是数量关系计算中的一种解题技巧,那么什么是整除呢?如果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正整数且余数为0,那么我们就说被除数能够被除数或商整除。具体举个例子:6÷2=3,这就说明6是能够被2整除,也是能够被3整除的,或者说2或3是能够整除6的。整除在数量关系的题目中到底是怎样用的,接下来通过几个例题来学习一下。
a.14 b.13 c.12 d.11
【答案】d。解析:这道题描述的是小李的分数、名次和年龄的乘积的问题,让我们求小李的年龄是多少。我们知道名次数,年龄都是正整数,而2134也是正整数,说明分数也是正整数,那么我们就知道2134除以年龄等于正整数且没有余数。所以2134是能够被年龄整除的,那么我们只需要看2134能够被四个选项中哪个整除就可以了。2134除以14,13,12都是除不尽的,而2134除以11等于194。所以四个选项只有11能够整除2134,故选d。
例2.小明今年17岁,他邻居家有三个和他年龄相近的小伙伴,已知三位小伙伴的年龄之积为 4800,并且小明和年龄最小的伙伴的年龄之和比其他两位伙伴的年龄之和小 4岁,则三位小伙伴中年龄最大的是( )岁。
a.19 b.20 c.21 d.25
【答案】b。解析:这道题描述的是四个小伙伴年龄的乘积的事,让我们求三个小伙伴中年龄最大的是多少岁。我们知道年龄是正整数,说明四个正整数的积是4800,换句话说,4800是能够被四个小伙伴的年龄整除的,当然也能够被最大的年龄整除。所以我们只需要看四个选项中哪一个是能够整除4800的,很明显4800是不能够被19和21整除的,所以排除a、c选项。而题干说小明和年龄最小的伙伴的年龄之和比其他两位伙伴的年龄之和小 4岁,也就是说小明的年龄+三个伙伴中最小的年龄+4=三个伙伴中最大的年龄+三个伙伴中的中间年龄,因为最小年龄三个伙伴中的中间年龄,所以最大的年龄17+4=21岁,所以选择20。故选b。
数量关系工程问题篇七
a.16 b.17 c.18 d.19
常规解法:第一种:特值法。
设每人每天工作量是1,则总工作量是20×15×1=300,先完成的量=20×3×1=60,剩余300-60=240,还需要240÷15=16天,共计16+3=19天。
第二种:比例法。
3天前后的效率之比=20:15=4:3,则时间之比=3:4,则后面的工作量按原先效率是12天,即3份对应12天,所以4份对应16天,共计16+3=19天。
“中公快解法”: a+3=d。
a选项是正常计算结果,但不是所求结果,而考生朋友们在考场上极易错选a(a其实是出题人设置的一个陷阱),d才是真正所求的“做完这项工作总共需要多少天”。
【例2】99个苹果装进两种包装盒,大包装盒每盒装12个苹果,小包装盒每盒装5个苹果,共用了十多个盒子刚好装完。
问两种包装盒相差多少个?
a.3 b.4 c.7 d.13
常规解法:方程法。
设有大包装盒x个,小包装盒y个,根据题意可知,12x+5y=99。
由奇偶性可知,5y必为奇数,即y为奇数,则5y的尾数只能是5,此时12x的尾数是4,x=2或7。
当x=2时,y=15,符合题意,故两种包装盒相差15-2=13个。
(当x=7时,y=3,此时x+y=10,不符合“共用了十多个盒子”的要求。)
“中公快解法”:a+c=10,c-a=b。
但是题干中是“共用了十多个盒子”,所以,a、b、c都不是正确答案,答案直接选d。
【例3】某公司去年有员工830人,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
问今年男员工有多少人?
a.329 b.350 c.371 d.504
“中公快解法”:a+d=833。
选项中应该有男员工人数,也应该有易错的女员工人数。
男减少6%,女增加5%,整体反而增加,说明女员工的基数比较大,答案直接选a。
专家建议考生在考场上可以通过上述方法来进行大胆的蒙题,从而达到“快解”的效果呢?总结一句话:选项之间存在的加减关系与题干信息有联系。
一、解题时整体把握,抓住出题人思路。
【例1】将a、b、c三个水管打开向水池放水,水池12分钟可以灌满;将b、c、d三个水管打开向水池放水,水池15分钟可以灌满;将a、d两个水管打开向水池放水,水池20分钟可以灌满。
如果将a、b、c、d四个水管打开向水池放水,水池需( )分钟可以灌满。
a.25 b.20 c.15 d.10
解析:选择d。
此题出题人考的是考生整体把握的能力,a、b、c三个水管打开向水池放水,水池12分钟可以灌满,而现在加入d管,帮助a、b、c三个水管放水,因此时间一定低于12分钟,因此此题选d。
二、题干信息与选项成比例或倍数关系:想倍数,想整除。
【例2】一列客车长250米,一列货车长350米,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驶,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经过15秒,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之比是5:3。
问两车的`速度相差多少?
解析:选择a。
此题问的是两车的速度相差,因此,做题时找与问题直接相关的数据,客车与货车的速度之比是5:3,而b、c比值正好是5:3,推断分别为客货车速度,而两车速度相差为10米/秒。
【例3】学校有足球和篮球的数量比为8∶7,先买进若干个足球,这时足球与篮球的数量比变为3∶2,接着又买进一些篮球,这时足球与篮球的数量比为7∶6。
已知买进的足球比买进的篮球多3个,原来有足球多少个?
a.48 b.42
c.36 d.30
解析:选择a。
足球和篮球的数量比为8∶7,a、b选项刚刚为8:7,推断它们分别为足球与篮球的数量,而且只有48是8的倍数。
因此选a。
三、确实没时间要放弃,根据奇偶性选与众不同的选项。
【例4】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
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共培训1290人次。
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
a.8 b.10 c.12 d.15
解析:选择d。
数学运算如果确实没有时间完成,可根据奇偶性选择与众不同的,此题只有d是奇数,因此大胆推断选择d,此种方法正确率可达到60%以上。
当然,此题可利用鸡免同笼、方程、盈亏思想等方法来解,算出答案确实选d。
四、题干信息与选项存在加和关系。
a.16 b.17 c.18 d.19
解析:选择d。
此题注意到题目中工作3天之后,因此,当我们在算出剩下的工作天数时,很多考生会在考试的高强度,高紧张的情况下而选择错误选项,因此出题人给我们设置了一个陷阱。
注意选项中的16+3=19,因此,大胆推断19为正确选项。
五、时钟问题巧应对
【例7】现在时间为4点13分,此时时针与分针成什么角度?
a.30度 b.45度 c.90度 d.120度
解析:选择c。
时钟问题如果题干或选项的时间分母为11,提醒考生思考时针与分钟角度差;时间的分母出现13,提醒时针与分钟的角度和。
此题如果在考试时最直接的方法,是带上一块手表直接拨或画图,观察后不难发现角度为45度,当然如果有的题目角度相差不是很大,建议广大考生带上一块手表和量角器,便可解决。
六、选一个出现频率出现最高的
【例8】一个最简真分数m/7,化成小数后,如果从小数点后第一位起连续若干位的数字之和等于2011,求m的值。
a.2或6 b.3或5 c.1或4 d.4或6
解析:选择d。
此题中,4、6分别出现了两次,大胆推断4、6为正确选项,因为如果此题的3或5为正确先项,只需要计算出3或5的任意一个便可选择,出题人为了增加计算难度,便给出了相关干扰选项。
此题要计算,必须先算出m/7是关于0.142857的循环,一个循环节的加和为27,2011除以27商73,余13,说明73个循环之后,剩下的两位或三位数的加和为13,而4/7,6/7满足题意。
七、根据常识判断,代入排除
【例9】传说,古代有个守财奴,临死前留下13颗宝石。
嘱咐三个女儿:大女儿可得1/2,二女儿可得1/3,三女儿可得1/4。
老人咽气后,三个女儿无论如何也难按遗嘱分配,只好请教舅父。
a.6颗,3颗,4颗 b.7颗,2颗,4颗
c.6颗,5颗,4颗 d.6颗,4颗,3颗
解析:选择d。
此题最大的难点在于题干比较长,考生在一分钟之内把题读下来 也就差不多了,因此我们建议考生在读数学运算时,直接读与问题直接相关的数据部分的相关内容。
此题,因为大女儿可得1/2,二女儿可得1/3,三女儿可得1/4,三个女儿因排名前后而一个比一个多,而c项总和不等于13。
因此选择d。
八、数字敏感解不定方程
【例10】甲组同学每人分28个核桃,乙组同学每人分30个核桃,丙组同学每人分31个核桃,三组同学共有核桃总数365个。
问:三个小组共有多少名同学?
a.11 b.12 c.13 d.14
解析:选择b。
此题如果根据题意,列出不定方程,28x+30y+31z=365,再通过整除、代入、尾数等方法,解出答案选择b。
但是如果广大考生对数字敏感,此题可变为:平月每月28天,小月每月30天,大月每月31天,一年365天,问一年共有多少个月?如果出题人这样问,那所有人相信都能很快解出答案。
九、极限特值的运用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解析:选择a。
提醒广大考生朋友,在行测的考试中,像c、d这样的选项,在90%以上的题目中都是不会选择。
此题我们可使用特值求解,而最好的特值便是极限,假设某天的水流速度无限大,以至于船永远都回不去了,而之前是一个有限大的时间,之后是一个无限大的时间,因此时间变大。
十、数量关系之最后一招,认难度
【例12】对某单位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和电影、戏剧。
a.22人 b.28人 c.30人 d.36人
解析:选择a。
此题作为2005年的国考题目,就难度而言,出题人根本就不想让考生作出答案来,这个时候就看我们敢不敢去选择。
出题人在给广大考生关上一扇门(题目难)的同时,而又开了一扇窗,因为按照正常人的思路,不会做的时候,我们会使用代入法,而最先代入的就是a,这样便可为我们考生节约一定时间。
通过总结归纳,不难发现行测数量部分:最难的题答案常常在a,最易的题答案常在d;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容易但费时的答案在c。
但是这样的正确率一般情况在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