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北政法大学文科录取分数线模板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西北政法大学文科录取分数线篇一
查看:
专题: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西北政法大学位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管理、文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全国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西北地区法学研究的中心、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立足陕西、面向西北、服务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西北政法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迄今已有74年的建校历史。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1941年陕北公学与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了延安大学;1949年延安大学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西北局决定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改组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次年底改组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1958年9月,西北大学法律系调入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成立西安政法学院,学校成为全国四所政法院校之一,也是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政法院校,从此开始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历史;1963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2006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
学校现有雁塔、长安两个校区,占地1347亩。建有法律实务、物证技术、现代传播、经济管理等6个实验实训中心,16个专业与基础实验室、80多个教学研究与实践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000余万元。学校图书馆藏书量达180余万册,中外文报刊3000余种,并建有20余个资源丰富的数字图书平台。校园网全部覆盖两个校区,有综合教务管理、多媒体网络教学、校园卡管理等数字应用系统,在教学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公寓配套有舒适的学习、生活设施,公共服务系统完备。
学校设有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安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研究生教育院、法律硕士教育院、司法官教育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7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等各类学生的教学任务。设有24个本科专业,辐射哲学、法学、公安、经济、管理、人文等专业大类,其中哲学、新闻学、侦查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法学专业为陕西省名牌和特色专业,行政管理、英语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校设有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法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具有留学生招收权。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20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近年来,学校生源充足,考生院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均在99.5%以上,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
学校汇集了一支博学敬业的优秀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15名,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200余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13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学校非常重视教师专业实践经验的积累,积极推行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去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制度,聘有一支由各学科著名学者、实务专家组成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队伍。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质量立校,以培养德才兼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学校科学制定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建构起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科研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全部本科生配备了导师,对学生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深造、就业等予以全面的指导帮助。学校较早实施了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师制”,为学生成才创造条件。十多年来,学校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改革和探索,进一步明确了新的时代背景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建立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立足西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学本科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的人才培养经验,2009年获得了国家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另有13项教学成果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近年来,建成200余门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实验实训示范课程,还建设了网络课堂和课程资源中心,实现了所有本科课程资源的网上共享和师生的教学互动;法学、现代传播实验实训中心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国家级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陕西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西部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实验区、新闻学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高水平本科教学平台的搭建,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同行专家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在2001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和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均获得“优秀”结论。
学校积极实施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工程,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注重以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来带动和提升本科教学。学校设有法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高教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40多个学术研究中心,建有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刑事法学研究中心、国际法学研究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哲学和法学两个学科被批准为“陕西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近5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9项,20项优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法律科学》是享誉全国的法学核心期刊。
学校积极拓展本科生国际交流途径,鼓励学生走出国门,开拓国际视野。目前,我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其中,与美国福特海斯大学、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北阿拉巴马州立大学分别合作实施了3+1本科双学位项目、2+1+1本科生培养项目、1+1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与韩国全北大学、庆尚大学、韩南大学等7所大学建立了学生互派交流机制。
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弘扬老延大优良传统,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服务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鲜明特色,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西北政法大学文科录取分数线篇二
查看:
专题: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西北大学雄踞古都西安,领略秦汉雄风,弘扬盛唐文明,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国家西部地区“一省一校”计划重点建设院校,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建高校。
学校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8月改称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校内迁来陕,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8月复称国立西北大学。建国初期,学校为中央教育部直属的全国14所综合大学之一,1958年归属陕西省政府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在百年办学历史上,学校名师云集,群贤毕至,水利大师李仪祉、教育学家马师儒、古生物学家杨钟健、物理学家岳劼恒、史学家侯外庐等曾在此主政,和平老人邵力子、文学家曹靖华、语言学家黎锦熙、早期著名革命家罗章龙、地质学家张伯声、物理学家江仁寿、唐文学家傅庚生、历史学家陈直、热化学家冯师颜、数学家刘亦珩、地理学家傅角今等均执教于此,康有为、鲁迅、于右任、李四光、华罗庚等曾在此讲学。这些大师的风范激励着一代代西大学子。今日之西大,俊彦济济,英华荟萃,聚集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如中科院院士、著名分析化学家高鸿,中科院院士、构造地质学家张国伟,理论物理学家、“侯氏理论”创立者侯伯宇,数学家、“王氏定理”创立者王戍堂,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古生物学家舒德干,首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无机化学家史启祯,学校名誉校长、历史学家张岂之,有突出贡献专家、经济学家何炼成等。
历经百年风雨沧桑,西大人秉承“公诚勤朴”的校训,始终以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为使命,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铸就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西大精神,形成了“团结、进取、民主、奉献”的优良校风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和良好声誉的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学校现设25个学院(系)、71个本科专业,是国家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及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具有教授资格审定权和自行遴选确定博士生指导教师权。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及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现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6人,教授270人,博士生导师273人,副教授350人,中科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6人。
学校一贯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常抓不懈,形成了“加强基础、强化应用、提高素质、注重创新、激励个性、体现特色”的人才培养思路。近年来,学校共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现有陕西省精品课程3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陕西省教学名师1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陕西省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陕西省特色专业8个,陕西省本科名牌专业19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优秀基地2个。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斐然,现有各类在校生24000余人,其中研究生5300余人,外国留学生700余人。学校的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足”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建国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专业人才10余万人,绝大多数已成为所在行业、部门、地区的业务骨干、学术带头人或领导干部,中国科学院院士阎隆飞、田在艺、任纪舜、刘昌明、侯洵、张国伟、张殿琳,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彦仲,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任益民,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牛文元,荣立一等功、受到中央军委表彰的弹道专家闫章更将军,新中国第一代爆破力学专家王茹芝,著名播音艺术家齐越,著名诗人牛汉、雷抒雁,著名作家贾平凹,著名文艺评论家何西来,经济学家张维迎、魏杰,全国知识分子的楷模罗健夫,献身于大漠戈壁的烈士杨拯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李玉虎,担负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重任的王岐山、陈宗兴、申健、冯岭安、张丁华、宋汉良、安启元等就是西大校友中的杰出代表。
学校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现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236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1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1亿元。由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赠建的西北大学图书馆,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图书资料260余万册,是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
近5年来,学校承担国家“973”、“863”、“攀登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计委重大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国家或省部级以上项目达400余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18项,发表学术论文12700余篇,出版专著700余部。在科研基地建设方面,学校近年投资达2亿多元,建设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25个,包括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4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学校具有面向世界开展国际交流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美、日、英、法、德等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近百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邀请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普列高津、巴丁、丘成桐、福井谦一、李约瑟、吴健雄、赵浩生、费正清、哈肯、利普斯科姆等诺贝尔奖获得者或世界一流科学家在内的800余名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国际学术会议50余次,接待来访学者、专家5000余人;招收长、短期留学生达10000余人;每年派出合作研究、讲学、进修等人员100余人。为加强国际交流,扩大留学生数量,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学校于1992年成立了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目前已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基地之一。2004年,学校还与巴黎法语联盟合作成立了法语联盟-西安语言文化培训中心,现已成为我校乃至西安地区的师生学习法语以及赴法留学深造的平台。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校精心策划了选派优秀在读本科生前往美、德、日、法、英等国的友好合作院校学习半年或一年的交流项目和选送部分本科毕业生赴国外知名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留学项目等。《大英百科全书》曾将西北大学列为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西北政法大学文科录取分数线篇三
查看:
专题: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西北政法大学位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管理、文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全国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西北地区法学研究的中心、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立足陕西、面向西北、服务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西北政法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迄今已有74年的建校历史。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1941年陕北公学与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了延安大学;1949年延安大学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西北局决定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改组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次年底改组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1958年9月,西北大学法律系调入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成立西安政法学院,学校成为全国四所政法院校之一,也是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政法院校,从此开始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历史;1963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2006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
学校现有雁塔、长安两个校区,占地1347亩。建有法律实务、物证技术、现代传播、经济管理等6个实验实训中心,16个专业与基础实验室、80多个教学研究与实践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000余万元。学校图书馆藏书量达180余万册,中外文报刊3000余种,并建有20余个资源丰富的数字图书平台。校园网全部覆盖两个校区,有综合教务管理、多媒体网络教学、校园卡管理等数字应用系统,在教学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公寓配套有舒适的学习、生活设施,公共服务系统完备。
学校设有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安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研究生教育院、法律硕士教育院、司法官教育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7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等各类学生的教学任务。设有24个本科专业,辐射哲学、法学、公安、经济、管理、人文等专业大类,其中哲学、新闻学、侦查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法学专业为陕西省名牌和特色专业,行政管理、英语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校设有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法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具有留学生招收权。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20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近年来,学校生源充足,考生院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均在99.5%以上,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
学校汇集了一支博学敬业的优秀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15名,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200余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13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学校非常重视教师专业实践经验的积累,积极推行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去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制度,聘有一支由各学科著名学者、实务专家组成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队伍。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质量立校,以培养德才兼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学校科学制定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建构起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科研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全部本科生配备了导师,对学生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深造、就业等予以全面的指导帮助。学校较早实施了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师制”,为学生成才创造条件。十多年来,学校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改革和探索,进一步明确了新的时代背景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建立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立足西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学本科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的人才培养经验,2009年获得了国家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另有13项教学成果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近年来,建成200余门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实验实训示范课程,还建设了网络课堂和课程资源中心,实现了所有本科课程资源的网上共享和师生的教学互动;法学、现代传播实验实训中心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国家级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陕西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西部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实验区、新闻学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高水平本科教学平台的搭建,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同行专家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在2001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和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均获得“优秀”结论。
学校积极实施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工程,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注重以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来带动和提升本科教学。学校设有法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高教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40多个学术研究中心,建有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刑事法学研究中心、国际法学研究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哲学和法学两个学科被批准为“陕西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近5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9项,20项优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法律科学》是享誉全国的法学核心期刊。
学校积极拓展本科生国际交流途径,鼓励学生走出国门,开拓国际视野。目前,我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其中,与美国福特海斯大学、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北阿拉巴马州立大学分别合作实施了3+1本科双学位项目、2+1+1本科生培养项目、1+1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与韩国全北大学、庆尚大学、韩南大学等7所大学建立了学生互派交流机制。
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弘扬老延大优良传统,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服务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鲜明特色,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西北政法大学文科录取分数线篇四
查看:
专题: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西北政法大学位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管理、文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全国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西北地区法学研究的中心、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立足陕西、面向西北、服务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西北政法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迄今已有74年的建校历史。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1941年陕北公学与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了延安大学;1949年延安大学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西北局决定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改组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次年底改组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1958年9月,西北大学法律系调入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成立西安政法学院,学校成为全国四所政法院校之一,也是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政法院校,从此开始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历史;1963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2006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
学校现有雁塔、长安两个校区,占地1347亩。建有法律实务、物证技术、现代传播、经济管理等6个实验实训中心,16个专业与基础实验室、80多个教学研究与实践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000余万元。学校图书馆藏书量达180余万册,中外文报刊3000余种,并建有20余个资源丰富的数字图书平台。校园网全部覆盖两个校区,有综合教务管理、多媒体网络教学、校园卡管理等数字应用系统,在教学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公寓配套有舒适的学习、生活设施,公共服务系统完备。
学校设有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安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研究生教育院、法律硕士教育院、司法官教育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7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等各类学生的教学任务。设有24个本科专业,辐射哲学、法学、公安、经济、管理、人文等专业大类,其中哲学、新闻学、侦查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法学专业为陕西省名牌和特色专业,行政管理、英语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校设有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法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具有留学生招收权。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20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近年来,学校生源充足,考生院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均在99.5%以上,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
学校汇集了一支博学敬业的优秀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15名,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200余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13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学校非常重视教师专业实践经验的积累,积极推行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去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制度,聘有一支由各学科著名学者、实务专家组成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队伍。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质量立校,以培养德才兼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学校科学制定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建构起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科研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全部本科生配备了导师,对学生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深造、就业等予以全面的指导帮助。学校较早实施了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师制”,为学生成才创造条件。十多年来,学校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改革和探索,进一步明确了新的时代背景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建立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立足西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学本科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的人才培养经验,2009年获得了国家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另有13项教学成果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近年来,建成200余门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实验实训示范课程,还建设了网络课堂和课程资源中心,实现了所有本科课程资源的网上共享和师生的教学互动;法学、现代传播实验实训中心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国家级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陕西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西部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实验区、新闻学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高水平本科教学平台的搭建,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同行专家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在2001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和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均获得“优秀”结论。
学校积极实施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工程,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注重以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来带动和提升本科教学。学校设有法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高教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40多个学术研究中心,建有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刑事法学研究中心、国际法学研究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哲学和法学两个学科被批准为“陕西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近5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9项,20项优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法律科学》是享誉全国的法学核心期刊。
学校积极拓展本科生国际交流途径,鼓励学生走出国门,开拓国际视野。目前,我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其中,与美国福特海斯大学、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北阿拉巴马州立大学分别合作实施了3+1本科双学位项目、2+1+1本科生培养项目、1+1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与韩国全北大学、庆尚大学、韩南大学等7所大学建立了学生互派交流机制。
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弘扬老延大优良传统,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服务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鲜明特色,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西北政法大学文科录取分数线篇五
查看:
专题: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西北大学雄踞古都西安,领略秦汉雄风,弘扬盛唐文明,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国家西部地区“一省一校”计划重点建设院校,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建高校。
学校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8月改称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校内迁来陕,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8月复称国立西北大学。建国初期,学校为中央教育部直属的全国14所综合大学之一,1958年归属陕西省政府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在百年办学历史上,学校名师云集,群贤毕至,水利大师李仪祉、教育学家马师儒、古生物学家杨钟健、物理学家岳劼恒、史学家侯外庐等曾在此主政,和平老人邵力子、文学家曹靖华、语言学家黎锦熙、早期著名革命家罗章龙、地质学家张伯声、物理学家江仁寿、唐文学家傅庚生、历史学家陈直、热化学家冯师颜、数学家刘亦珩、地理学家傅角今等均执教于此,康有为、鲁迅、于右任、李四光、华罗庚等曾在此讲学。这些大师的风范激励着一代代西大学子。今日之西大,俊彦济济,英华荟萃,聚集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如中科院院士、著名分析化学家高鸿,中科院院士、构造地质学家张国伟,理论物理学家、“侯氏理论”创立者侯伯宇,数学家、“王氏定理”创立者王戍堂,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古生物学家舒德干,首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无机化学家史启祯,学校名誉校长、历史学家张岂之,有突出贡献专家、经济学家何炼成等。
历经百年风雨沧桑,西大人秉承“公诚勤朴”的校训,始终以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为使命,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铸就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西大精神,形成了“团结、进取、民主、奉献”的优良校风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和良好声誉的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学校现设25个学院(系)、71个本科专业,是国家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及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具有教授资格审定权和自行遴选确定博士生指导教师权。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及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现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6人,教授270人,博士生导师273人,副教授350人,中科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6人。
学校一贯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常抓不懈,形成了“加强基础、强化应用、提高素质、注重创新、激励个性、体现特色”的人才培养思路。近年来,学校共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现有陕西省精品课程3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陕西省教学名师1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陕西省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陕西省特色专业8个,陕西省本科名牌专业19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优秀基地2个。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斐然,现有各类在校生24000余人,其中研究生5300余人,外国留学生700余人。学校的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足”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建国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专业人才10余万人,绝大多数已成为所在行业、部门、地区的业务骨干、学术带头人或领导干部,中国科学院院士阎隆飞、田在艺、任纪舜、刘昌明、侯洵、张国伟、张殿琳,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彦仲,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任益民,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牛文元,荣立一等功、受到中央军委表彰的弹道专家闫章更将军,新中国第一代爆破力学专家王茹芝,著名播音艺术家齐越,著名诗人牛汉、雷抒雁,著名作家贾平凹,著名文艺评论家何西来,经济学家张维迎、魏杰,全国知识分子的楷模罗健夫,献身于大漠戈壁的烈士杨拯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李玉虎,担负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重任的王岐山、陈宗兴、申健、冯岭安、张丁华、宋汉良、安启元等就是西大校友中的杰出代表。
学校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现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236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1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1亿元。由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赠建的西北大学图书馆,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图书资料260余万册,是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
近5年来,学校承担国家“973”、“863”、“攀登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计委重大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国家或省部级以上项目达400余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18项,发表学术论文12700余篇,出版专著700余部。在科研基地建设方面,学校近年投资达2亿多元,建设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25个,包括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4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学校具有面向世界开展国际交流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美、日、英、法、德等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近百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邀请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普列高津、巴丁、丘成桐、福井谦一、李约瑟、吴健雄、赵浩生、费正清、哈肯、利普斯科姆等诺贝尔奖获得者或世界一流科学家在内的800余名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国际学术会议50余次,接待来访学者、专家5000余人;招收长、短期留学生达10000余人;每年派出合作研究、讲学、进修等人员100余人。为加强国际交流,扩大留学生数量,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学校于1992年成立了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目前已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基地之一。2004年,学校还与巴黎法语联盟合作成立了法语联盟-西安语言文化培训中心,现已成为我校乃至西安地区的师生学习法语以及赴法留学深造的平台。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校精心策划了选派优秀在读本科生前往美、德、日、法、英等国的友好合作院校学习半年或一年的交流项目和选送部分本科毕业生赴国外知名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留学项目等。《大英百科全书》曾将西北大学列为世界著名大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