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工作总结生物学科 德育教研室工作总结(五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工作总结生物学科 德育教研室工作总结篇一
【摘 要】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的领路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摘 要】教师是学生知识、认识世界的领路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外语教学的每一环节,里粗浅地探把育人寓于教书过程中,是每位教师的责任。讨如何在英语课堂上
德育教育。
【关键词】教师 英语教学 德育
“师者,这句话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师说》中的一句话,概括了教师的重大职责。教师是学生
知识、认识世界的领路人,教书育人
外语教学的每一环节,是教师的天职。把育人寓于教书过程中,是每位教师的责任。里粗浅地探讨如何在英语课堂上
一、在英语课堂上
1.在外语教学中主要学生在用于学生的知识的德育教育。
专业化教育、社会化教育和情感教育对学生德育教育
完全用外语组织课堂,对教学的语言材料做简单化、条理化的讲解,活动:,培养
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思想,升华课文主题,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有利
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动向,地去更新于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去观察和思考知识,建树。
2.在外语教学中学生因素中的性格特征所致,基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敢、自信、进取、有因“羞口”而厌学的情况,教师
去,这是教育学中讲到的非智力学习
学生,做、辅导,对鼓励、表扬,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勤奋、勇、朝气蓬勃的性格。
3.在外语教学中,以课文做为内容载体,在学生完全华主题,对学生
语料的基础上总结和升情感和道德教育。例如让学生在“my first job”一文中学习对待工作的,在“the ageing society”一文中学习尊重和关注老龄化群体,在“for or against smoking”一文中学习健康生活可在学习过程中情感。
二、在英语课堂上运用语言及榜样手段对学生
1.语言手段: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教育的手段。教师可以
德育教育
和
环保问题……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内容
学生,培养
健康的升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规范性用语、评价性用语和解释性用语等三类语言对学生
教师同学生谈论责任或义务,使用的是“规范性用语”,可以上学生不
用语涉及
德育教育。
种语境下教师
在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待人处世。,是教师规范学生
常用的道德语言。教师,例如课堂用指令和禁令,直截了当向学生听讲或不按时
道德要求,约束学生的不规
作业时对学生说,“you have to…”;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如“you’d b用道德倡议对学生道德理想教育,运用激励语言来鼓励学生的高尚etter…”,“you are the best one.”,“don’t be shy.”等。教师可以长经历予以不同句式来表达对
不同学生的个性及成的教育期待,如“i wish…”,“you should…”,“you ou
后多少会朝着你的ght to…”,“why don’t you…”等。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到期望发展;在学生具备较强理解力的前提之下,教师可以商量和请求的规范和
学生的软化道德要求的语气,用,如“may i…?”,“will you…?”,“would yo的道德观。u…?”,“let’s…”等。让学生感受文明与道德,并在感受中
在道德语境中,“评价性语言”声明,它是去做的事情。这类道德判断归根结底是对善良生活由应当追求、珍视、把
有价值的事情,而构成、东西
有义务终极价值、“team wor
传递给下一代的断言。例如在教学中k”团队精神,让学生们感受到集体的herland”,直至热爱的民族。
及温暖,让其以热爱集体而发展为热爱祖国“mot
在道德教育中,告诉学生不好在是
是对的或错的、该做
对或错、为
或不该做、好在或好或的,还要向学生说明为该或不该、为不好,即“tell them the reason and why.”学生的也充满探究欲望。诸如“为的解释。解释
对自然充满好奇心,对社会和人类自身
?”,“那样公平吗?”
问题需
我受罚而他要教师向简单地“填塞”,当教师对学生说:“why i didn’
人类高尚道德的t criticize he,but because he is honest!”是在同对话。
2.榜样手段:教育专业服务的内容与师德规范的内容要求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师德不鼓励和教育学生的道德手段。在教师为学生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
师德在学校生活中和约束作用;另一
双重,师德对学生
:一,师德对教师的专业
约束、鞭策和
性,对学生的道德教师的道德手段,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激励、,潜移默化的道
教育作用。师德教师的专业学生的道德发展。教师的身教是作用。教师在情况下之
自然而然的身教,对学生的品德可以能够自然而然地实施身教,并
教师天生德教育家,而是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使然。教育情境也确实使人处在教育情境中的学生,都的老师确实应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美德。情况下不会对教师的道德示范产生抵触情绪。其实,学校德育的人格和道德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信念端正。”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强大的内化力量。让习的参考文献:
心灵的体操,它使。
教师的“身教”,就,取决于教师的它的真正的德育,学校教育就不
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
学生的,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为学生创设
真、善、美的情感空间,使在语言的天空中感受纯我本色。
在语言学把握情感品质的内化力量,让
[1]杨建中.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尹汝昭.大学英语教学要
德育为先.职业技术教育,2005,(32).[3]刘源.谈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1).[4]杨晓红.如何在英语教学中
德育渗透.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4).
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工作总结生物学科 德育教研室工作总结篇二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快二十年了,常常听到老师们概叹:我们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学生的素质越来越低,学生的行为越来越难以理解。学生当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现象:骄横偏执,我行我素;自由散漫,缺乏修养,爱攀比,虚荣心强,早恋;抗挫能力差,面对困难,他们总是逃避;面对长辈或来客不会打招呼,不懂得尊重老师和他人,对于身边所发生的一些灾难,不太关注,缺少爱心,表现较为自私,缺乏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花钱大手大脚,不能够体会父母的艰辛,不懂得感恩,不能为他人着想,做事不认真,缺少耐心;好高骛远,缺乏责任感,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孤独的症状,甚至产生嫉妒、攻击的心态和行为;有时做一些荒唐不可思议的事,去伤害别人或者走极端,甚至轻生自杀。究其原因,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学生行为的缺失就是德育的缺失。那么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担当这个任务,把德育寓于语文教学当中呢?
一、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就目前的教材内容而言,如果牵强附会的话,每一篇课文都可以挖掘出德育教育的内容,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那种挖掘很容易让课堂流于随意的情感宣泄,空洞的理论说教,从而让每一篇文章的作者板起了面孔,使文本中的人物离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从而偏离了语文教学本质。为此,在备课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明确目标的原则。思想教育的目标因文而异,我们在教学必须中要明确每一篇课文的思想教育目标,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张冠李戴。教《我的叔叔于勒》就必须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金钱之上、利益至上的社会实质;教《斑羚飞渡》就要教育学生摒弃私心、对动物要富有爱心;教余光中的《乡愁》就要启发学生领会作者对亲人对大陆不尽的思念,使学生产生企盼台湾回归、维护祖国统一的强烈心愿。不同的课文,应有不同的德育目标。
2、针对实际的原则。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有的放矢。在课前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分析产生这种思想状况的个人、家庭、社会原因。教师要用全新的观点来审视今天的学生的思想特点,发挥语文教学思想导向的积极作用,让学生的思想摆脱庸俗浅薄的泥淖,跟上时代的步伐。比如,在教学《陌上桑》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大胆直言:“那个罗敷真是太傻了,太守有权有势,嫁给他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比在家里整天采桑养蚕强多了吗?”我们不要简单地认为这种想法离经叛道、幼稚可笑,实际上,在现在的商品经济社会中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持有这种想法的绝非个别。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讥讽、训斥,而应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摆正他们的人生航向。
3、合时适度原则。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不是在教学中牵强附会地加上点德育内容,也不是情感的随意宣 泻,更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它必须遵循合时适度原则。要在教学语文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机渗透,做到天衣无缝、润物无声。比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当讲到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时,可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如果现在某人做了坏事,有个人见义勇为,拔刀相助,将那人也暴打致死行不行?”通过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现代的法制社会不同于封建时代的人制社会,我们应该运用法律的武器,通过合法的途径来维护正当的权益。
4、)求新激活原则。艺术是以新颖、形象、生动为基本特征的。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中的“求新”,是指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要有时代感,要贴近学生实际,反映国内国际的新形势、新成就、新信息,尤其要反映 学生关心的身边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所谓的“激活”,一是指教风活泼,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深刻,可接受性 强;二是指教法灵活,能根据学生的心态,选择最佳切入口,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活学生情感,使之迅速产 生移情体验,感悟为人处世之道;三是指教学手段多样,能根据需要,充分发挥与教材中德育渗透点相关的幻 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的作用,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易于为学生所 接受。
二、课堂中,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创设浓郁德育环境
新的教学理念产生了新的教学模式。教学逐步改变过去“满堂罐”的传统模
式,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面我试从三个层面探讨一下:
1、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在尊重文学本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作品内容,同时注意联系不同学期教材中的德育相同点进行比较阅读。在高中第三册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中我们领略到一个大思想家的生命价值观。联系到曾经学过的高中第一册教材中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阐述作者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往往是通过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来打动人的,引导学生细心体味细节描写是培养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方式之一。同样,文本中的德育因素也是可以通过品味细节,揣摩词句来领会的。《我与地坛》通过对母亲神态、行为、语言等细节描写将竭尽全力鼓舞儿子生活的勇气和自信深沉的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让我们深刻地领会的生命的意义以及母亲的伟大。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入境、生情、悟 道,从中受到品德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学节选自《红楼梦》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就可以深入剖析课 文的情节,揣摩人物的细节,挖掘小说的思想内涵,使学生认识贾雨村的性格,紧紧抓住细节中几段要言破的 “警语”:“老爷荣任到此,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宫符不成?”“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使学生认识旧社会官官相卫、徇情枉法的丑恶行为。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同样,德育感知也只有建立在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深邃主题的基础上,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加强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渗透,要允许教师和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进行稍许独到的自我阐释、自我解读,做出自我的、合理的多元解读。在讲授《屈原列传》一课时,我就着重引导学生从屈原怀石沉江,至死不悔的悲壮中学习他对真理、对正义的执著追求。只有引导学生从不同教材中汲取各种营养要素,才能使他们更加坚毅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才能用更坚强的翅膀迎接风雨的洗礼,才能用更执著的追求到达生命的高度。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领略古代伟大人物的精神境界,培养自己的健全人格。读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学生们就会涤荡心中残存的卑躬屈膝,树立做人应有的骨气和尊严;而读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学生们就会焕发心中的自信和豪迈之气以及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而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在遭受极度不幸和挫折之后的豁达胸襟,是怎样的使人心境为之舒畅开朗;“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中朋友的热情关怀,使诗人忘却二十三年的凄凉和不幸,表示要振奋精神,重新投入到新生活中去。这是怎样的人生境界,怎样的人格力量啊!语文教材中,这样的佳句俯拾皆是,我们在赏析它的精妙之处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领悟到其中蕴含着的诗人的人格力量,正是这种人格魅力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感染,激发了我们对这些伟大诗人的景仰。这种人格精神,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领悟,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那么学生们就不会在生活中遭受一点挫折,遇到一点不幸,就意志消沉,就一蹶不振,甚至走上极端之路。胡适先生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在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教师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美谈、声情并茂的描绘、启发、点拨与暗示以及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和学识,把学生引入理想的意境, 不留痕迹地让学生产生移情感悟心理体验,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字词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做到 “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2、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在于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感受生活,在学生感受生活和发现生活的过程中,适当地点拨,渗透德育,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最终的指向都是人类社会,都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赞美人性的高贵,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去选题,如“舍与得”,可以让学生明白“舍弃也是一种智慧,有舍才有得”,从而懂得“勇于舍弃也是一种美德”;“诚信”,可促使学生反观自己,从而提醒自己在生活中要讲诚信,等等。教师通过有意识的渗透,能有效引导学生注重自身德育方面的修炼。
3、在讲评时,学生每个学期都要参加几次考试,一些试题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材料。拿来进行考试的段落或文章,无论哪一方面都要禁得住推敲,学生不但要仔细地揣摩着去做,教师也要精心去讲,这又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机会。如2009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中的语言运用题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4分)我常想,人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肯定有其合理性,①
正如《五人墓碑记》中提到的许多读书人,在阉党高压下不照样易志变节?而五人
②
“素不闻诗书之训”,不照样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我认为我们青年人
③
要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但更要学会做人。④,我写下了不足为外人道的《自诫书》:正直善良,温和谦逊,以为立身之本;自强不息,即使是最飘渺的梦想,也绝不放弃„„”就涉及到了“正直善良,温和谦逊,自强不息”等精神品质;大阅读所选的《鞋说》的末尾一句“流光不驻,生年有限,我们不能辜负了那些疼爱我们生命的鞋”,谈到了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另外文言文试题的命题者偏好选历朝历代中有关气节品质类的文章,也是教师可以利用的好素材。
在分析讲解这些题时,教师应有意识的带着学生结合标准答案欣赏这些题,因为学生细心的做了,领悟起来会更快、更深刻。
三、有效利用第二课堂,增加学生生活阅历和德育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作用,语文实践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活动中学语文,可以帮助学生增加生活阅历和德育体验。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例如诗歌朗诵比赛、演讲辩论赛、文学沙龙等,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实践,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倾听时代的步伐,关注社会民生的发展,使身心从有限的课本放飞到广阔的现实生活空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使命感,全面提升人文精神的素养。这样才能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加强实践体验,收到很好的课文学习能力迁移和德育感知的效果。我是一直紧抓摘抄的,每周规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三张摘抄,摘抄内容适当做了些要求,如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摘抄正面积极向上的事例。通过检查学生的摘抄本,我发现了许多好例子。如:“给我们自己加满‘水’,使我们负重,这样才不会跌倒”,强调了人生的责任感;“夏衍的临终遗言”,表现出“谦恭是一种深刻的教养”;“一个给珍珠剔除斑点的人”让学生们学会“宽容与珍惜”,等等。我把涉及美德的例子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让学生共享,这样既充实了学生的摘抄,也让学生互相交流,看一看别人搜集的材料体现出了人类的哪些优秀品质,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学生通过阅读与摘抄,能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语文中有德育,但语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语文只是渗透了德育。我们语文教师感到自豪的是: 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养成独立的学科性质,而不是德育的附庸。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人生观、道德观、理想前途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逐渐完善,成熟,深沉起来,为提高素质尽一份绵薄之力,是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工作总结生物学科 德育教研室工作总结篇三
论中专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人。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专语文的教学目标是:“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作为中专语文老师,在新形势下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呢?本人认为针对中专生应重点在“渗透”上下功夫,结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那么“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教学大纲》的要求就“润物细无声”了,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呢?其原因有二:第一、由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语文注重的是文道统一,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象政治课那样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它的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教育只能让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一点一滴地逐步加深和提高,与语文训练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第二、由实施的对象所决定的。中专教育实施的对象是中专生,他们有自身的特点。中专生是比较特殊的学生阶层,它既不同于一般的中学生,也不同于大学生。现在的初、高中生,他们对语文的认识,除了兴趣之外,还有一种外在的压力——升学。因此,不管怎样,他们对语文知识及其思想内容都要无选择地加以接受;大学生,年龄较大,所受的教育时间也相对较长,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处在这两者之间的中专生,许多是从初中毕业直接进入中专学校的,既不要担心升学与否的问题,也缺乏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语文的认识比较模糊,认为语文是基础课,可学可不学,尤其认为语文中的思想因素意义不大。要使他们接受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基本技能,尤其是接受语文中的德育因素,那就全靠语文教师手中那根“魔杖”了。
那么,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到底如何通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使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愿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说“听”。每一次在开始讲授新课的时候我都要对本课的作者进行介绍,那么这是一个绝佳的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机。比如我在对《荷塘月色》的作者朱自清进行介绍时,是这样说的:“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文学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散文家、文学家、诗人、学者这些咱们就不多说了,有著作为证。那为什么还说他是民主战士呢?”经过这么一问,有些知识掌握比较广泛的学生就七嘴八舌的说开了,通过共同回忆,老师补充,大家明白,朱自清在清贫中、在病痛中能坚持自己的操守,以贫病之躯公开宣布自己拒购带有灵魂收买意味的美援面粉,唱出了生命的最强音,因此被称为民主战士。最后老师做总结性强调,富贵是人所羡慕的,贫贱是人所厌恶的,威武是人所惧怕的,但能不为之所动,这就表现了一个人坚守节操、大义凛然的高尚品德。从朱自清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真谛。通过这些总结,我看到学生的脸上露出了坚毅的神色。
还有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在介绍作者时,我从他的生平开始说起,“在他短短四十几个春秋里,身处乱世,饱经忧患,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 遭遇妻离子丧、母死兄亡,人生的悲苦,身世的可堪,形成了郁达夫忧郁敏感的性格。国仇家恨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自觉投入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中去,尽自己的能力作了许多对祖国和人民有益的事情。正因为郁达夫充满爱国热情,爱国成为他毕生的精神支柱,才促使他投身于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才使他在遭遇人生的种种不幸和痛苦时没有倒下。”最后以著名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所写的诗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结束了作者简介。在我说的过程中,我可以感觉的到同学们的热血沸腾了,我想这热血是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而沸腾的吧。
我还常常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音乐、视频,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比如在讲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时,我找了一些新疆经典的民歌,又找到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的《走进新疆》的视频,通过这些音乐、视频让学生们了解祖国西北边疆的富饶美丽,雄奇壮观的自然风光和牧民幸福美满的新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热爱新生活的情感,这就是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因为我们对祖国的爱最早是从这片哺育我们的土地开始的,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论我们以后走到哪里,都会对故土家园产生刻骨铭心的热爱和依恋。因为“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故乡的土地是可爱的,祖国的大好河山更迷人。当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和活动范围,就会情不自禁地把对家乡故土的爱扩展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就会发现自己的祖国无比可爱,是令人赞美、自豪的一片国土。再说“说”。现在的中专生,大都有一种自我推销的欲望,参与意识较浓,总想在各种场合表现自己。针对他们这种心理特征,语文老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看和说的能力,同时又可以让他们在娱乐中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熏陶,实现老师寓德于教的目的,真可谓一举两得。那到底怎么做呢?我尝试着利用一些影视作品。影视片是一种表现社会生活的艺术,它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具有丰富的德育内涵。它通过表现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意境来感染人,使人们在欣赏评论影视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品质教育。作为大众化的影视艺术,它以其直观性和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吸引着广大青少年。比较庆幸的是笔者的学校每到周四就放一些爱国主义的影片,比如《焦裕禄》、《鸦片战争》、《十月围城》、《建国大业》等,多是比较流行的、反响比较大的爱国题材的影片。看完电影之后,我会利用语文课举行小型的讨论会,先请一位同学把主要的故事情节叙述一遍,然后让大家各抒己见,说一说这部影片哪一点感动你,为什么感动;哪一个片段比较感人,感人在哪里;哪个人物的性格你比较欣赏,欣赏的原因;他(她)和你有没有相似的地方,你可以从他(她)身上学到什么。从学生们的答案中,老师可以发现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在最后进行点评的时候,可以因势利导,加以纠正。
该说“读”了。我常常推荐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比如《青年文摘》、《读者》、《特别关注》等思想健康向上的,在这些杂志中有有关时事的评论、有关于励志的、有关友情、亲情的„„我也建议学生们常看报纸,让他们养成读报习惯,关心时事要闻、关心国家大事。鉴于男生爱看武打小说,我会推荐他们看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本人认为从这些武侠小说中是可以感受的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内容,比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格方面)”、“士可杀不可辱(气节方面)”、“一诺千金,生死以之(诚信问题)”、“路见不平,舍身相助(社会正义)”等等。当然在看小说上面我有时间要求,老师讲课的时候,不能看,否则将受到严惩,可以在语文晚自习的时候看。女生爱看的言情小说,我会推荐她们看一些我看过的作者的作品,比如席绢的、于晴的„„本人认为在好的言情小说中可以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培养情商,还可以学习作者写作时的表现手法,对人物环境的渲染方式等,有益于提高写作技能、而且可以感受不一样的生活„„当然不管是什么小说,我都会要求他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且我会在语文晚自习的时候和他们讨论这些小说中的情节、内容,问问他们看过之后有什么感想,再顺势加以引导。
最后说“写”。除了课本上要求的写作题目,我会在讲完课的剩余时间,让学生自己自由发挥的写一些内容,比如对报纸上的一些热门新闻的看法,对自己看过的一篇文章(小说)的感想,有什么心里话想对老师说„„这些都是写作内容,字数、格式没有严格的限制,只是要求写真话。老师的任务就是抓好写作后的批改工作,在批改中“纸上谈心”。一方面,老师要有耐心、热心和诚心,帮助学生进一步认清形势,以达到共识,另一方面,要多给学生以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的文章中,哪怕只有一个闪光点,教师也不要忘记给予表场和鼓励。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下一次的写作中更加充满热情和信心。
综上所述,中专学生灵魂的塑造,不是某一科、某一课就可以完成的,它要靠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德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不露痕迹,达到随风潜入的境界,这可以说是实现了文道统一的教学目的。实现这个目的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光荣使命。
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工作总结生物学科 德育教研室工作总结篇四
寓德育于美术教学
[摘要] 美术课堂中,通过在教学环境的细节上渗透德育,构建和谐学习环境;挖掘美术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实现师生道德品质的共同成长;结合社会时事,在综合性的专题创作中融入德育等方法,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美术课堂中,这一尝试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上,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德育 德育渗透
我国传统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注重美术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了对学生品德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如何在讲授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这值得每一位工作在一线的美术教育者去深思,各地各校的美术教育者应该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美术课堂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所做的一点有效尝试和摸索。
一、在课堂教学环境的细节渗透德育,构建和谐德育环境
我的一名大学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最好的教育效果是在学生察觉不到教育者用意的情境下接受教育。”其大意是说,学生在对教育没有抵触心理的时候是最容易从内心接受的。
一次,石膏写生课上,我拿出一个石膏立方体放在讲台上,要学生观察石膏立方体在光线照射下的明暗变化规律。这时有一位学生说:“老师,石膏上面很脏,我们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当时,我猛然下意识地想到这是一个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机会,于是,我说:“同学们,你们是不是看不清石膏体的明暗变化呀?”学生齐声回答:“是”,我接着说:“当初把这个石膏体用黑墨水弄脏的同学很可能是无意的,当时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一行为会给别人带来那么多的不方便!所以,我们以后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这样做对自己对别人有什么益或弊,对自己有益对别人有益的事我们就去做,你们说是不是啊?”。很多学生都点头赞同。从当时学生脸上的表情和在下面的议论来看,这次教育效果是很明显的。
又比如,在另一个班级上《色彩对比》这堂课时,我正准备引用备课时已选好的例子来引入,这时候我注意到班上有一位男生今天没有穿校服而是穿着一件红色的文化衫,于是,我决定用这件事作为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我说:“请同学们看看今天班上那位同学最引人注目?”,学生纷纷四处张望,最后视线都停留在穿红色文化衫的那位学生身上,那位学生在这么多新同学的目光注视下显得有些紧张而低下了头,满脸通红的,于是,我又问:“为什么他在班上最引人注目呢?”“他穿的衣服是红色的而我们穿的校服是白色的”有学生回答,“对!”我说,“这就是色彩在面积上和冷暖上的对比”。
我接着进行德育渗透:这位新同学肯定是一位好表现自己的同学,他是想通过自己衣服颜色的不同来引起大家的注意,这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可见他已经把色彩对比的知识应用到了生活实际当中来了,但是他可能没有想到他的这种表现方式违反了学校的校纪班规。其实,学校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舞台,比如说你踢足球踢得好,那么在球场上你可以尽情地展现你自己的风采,张扬自己的个性,这个时候就会很多同学打听你的名字,想认识你,又比如说你唱歌唱得好……我的一席话后那位学生渐渐地抬起了头看着我认真的听着。第三天上课时,我发现那位同学穿上了崭新校服。在随后的大半个学期里,我的印象中这位学生再没有穿便服来上过课。
当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当中,也蕴含着很多教育学生的契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善于捕捉、善于利用、善于启发。
二、挖掘美术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实现师生道德品质的共同成长
根据课堂内容,适时的、巧妙地引入生动鲜活的事例,使学生在接受美术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学生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比如,在《静物的构图与审美情趣》这堂课上,讲完构图的基本方法之后我给学生出了一道题:“教师的办公桌”构图练习。我提示:“现在请大家仔细地回想一下,从幼儿园到现在,你心目中最尊敬的一位老师,他的办公桌上摆放那些物品才足以寄托你对他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一支钢笔,有的说一台电脑,有的说一副老花眼镜,有的说一叠厚厚的作业本等等。
“一瓶正骨水!”一位来自边远县城的学生突然说,大家都不解地看着他,觉得这位同学的回答有些古怪,有些新奇。
直觉告诉我,这答案中一定隐含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于是我就叫他站起来回答:“为什么要摆一瓶正骨水呢?”这位学生用不太流畅但非常动情的普通话讲述了他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上课发高烧,班主任冒着大雨背他到离学校十多公里远的乡人民医院去治疗,途中老师不小心把腿扭伤了,但是她依然坚持把他送到医院的故事……那位学生讲得很动情,以至说到最后不禁流下了眼泪,全班同学都在静静地听着,一个真实的故事唤起了每个学生对自己心目中老师的无限怀念和尊重之情。
教室里洋溢着一股浓浓的爱,久久不能散去,作为教师的我也跟在场的学生一样深深的被感动了。那一刻,我觉得做一名受学生尊敬、爱戴的老师是多么的幸福,我也暗下决心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争做一名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在如此的美术教学情景中,老师将与学生一起,获得道德品质的提升和成长。
三、结合社会时事,在专题创作中融入德育
除了教材上规定的内容之外,在美术课堂上,还可以以社会上的重大事件、热点话题以及重要节日作为美术创作题材,把德育融入创作,使学生在创作中接受教育、受到熏陶。
比如,在改革开放30年到来的时候,我以“新农村、新气象”、“新旧珠海”“今日珠海”、“未来珠海”等作为绘画创作主题,引导学生去追寻家乡昔日旧貌,观察和发现家乡今日新貌,展望和畅想家乡未来美好前景的创作活动。通过调查、发现和展望,学生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对今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对家乡的未来充满了无限遐想和热切期盼。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自己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油然而生且贯穿始终。因为有了“情”和“心”地投入,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因此有更加真实、更加丰满的“灵魂”。其中李宝仪同学创作的《“新”回乡偶书》、叶宇同学创作的《珠海印象》获得了全国第十二届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比赛一等奖。每进行一次类似的创作活动,无论对学生的绘画技艺还是思想品德教育,都是一次很好的提升、净化和熏陶。
德育是一项庞大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如何寓德育于美术课堂教学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在此提出来目的是希望广大教师能够结合本学科特点,拓展思路、增强意识、多途径、多渠道地着手进行德育工作,在德育方式方法上不断地进行摸索和探究,尽可能地避免以往那种粗暴单一、刻板枯燥的训斥和说教,使德育工作真正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陈辉.从职高美术教学中谈创建更有效的课堂教学.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2009,(7)
[2]肖伟雄.重视美术教育,促进智力发展.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2009,(2).
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工作总结生物学科 德育教研室工作总结篇五
xxxx学校
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在各科教学中实施德育,是教育的客观规律,也是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更是新的历史时期对全体教师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各科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结合各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在学科中实施德育必须明确和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学科的性质与特点。这是探讨学科中渗透德育的着眼点之一,因为我们从事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必然受学科的性质与特点的制约。例如,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不同于数学学科,其教学中的德育也必然不同。所以,学科教学德育的目标与任务是研究德育渗透的重要依据。三是教学过程的特点。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是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必须尊重一般教学过程的特点,不能把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变成专门的脱离了一般教学过程的活动,那样会“两败俱伤”,既损害了一般的教学,又影响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功能。科学的学科教学中德育方法就是把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寓于或融于一般教学之中,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
以上述三个方面为着眼点,我们对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提出下列实施意见:
1、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
语文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富有思想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对于这样一门学科中的德育,宜于采用以下方法:
(1)创设情境渗透
所谓情境渗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形景象,运用电化、朗读等教学手段创设出一定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情感体验过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2)通过欣赏渗透
语文中有许多的诗歌、散文、杂文作品,它们形式灵活多样,语言优美,思想内涵深刻。对于这些作品,应组织学生反复自我阅读、反复地玩味领会。欣赏是以审美为主干的学习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打动学生的是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表达形式及结构等,以美为桥梁,把学生引向善,使其受到教育。
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从写作心理角度看,学生作文过程就是思想上受教育的过程。要寓德育于写作教育中,必须抓住三个环节。
其一、要恰到好处地确立作文命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文风,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
其二、要在引导学生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过程中进行德育。如在《谈节俭》的选材训练中,教师可启发学生列举教材中“贫民总统孙中山”只“爱学习、生活俭朴”,不爱洋装,只爱中山装的例子,在开拓学生思路的同时,使他们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其三、为了更及时、更准确地掌握学生思想脉搏,提高学生驾驭文学的能力,语文教师要坚持让学生写日记或周记,并以平等、热忱的口气回敬批语,学生们称之为“心灵的对话”。可以说,学生日(周)记是一部最生动最真美最具个
性的心理著作,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德育工作的极好媒介。
2、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
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本身充满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重要因素。对于该学科的德育,宜于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在发掘教材内在思想性上渗透
在数学教材中有关介绍中国数学史的有20处左右,涉及数学家、数学名著、数学成就和数学方法的有50多个方面的内容。充分利用这些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发展史、数学成就和优秀数学家的故事(如华罗庚、陈景润等),不仅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学好数学知识,而且可使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爱国热情。
(2)数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中渗透
数学充满着矛盾、运动和变化,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如代数中的基本运算:加和减、乘和开方,都是从现实世界得来的,每一对运算本是互相对立的,然而,引入负数后,加和减可以相互转化,含乘、除的式子,可以统一为积的形式;引进分数指数后,乘方和开方可以相互转化,包含乘方、开方的式子,可以统一为幂的形式它们都深刻揭示了对立统一的规律,对学生进行生动而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为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基础。
(3)在几何体形和版式中渗透
数学是美的世界,数学概念的阐述,严谨而准确、精确而恰当,体现了语言美;形体和算式的表现,前后呼应成对出现,体现了对称美;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体现了真实、科学的美。表达一个数学概念,必须由语言图形、符号的有机结合,既表露数学的多姿,又体现整体和谐之美。数学教学要利用这些美的因素,培养学生感受和发现、表达和创造数学美的能力。
(4)在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严格要求中渗透
教学过程,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自然也包含在学生学的过程中。况且,德育渗透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规范、要求,使之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学习数学光凭兴趣与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勤奋顽强的精神、细致严谨的作风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质,完成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任务,教学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贯彻一个“严”字。只有通过持久的、严格的学习、训练,才能养成学生顽强刻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德育
英语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包括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对于该学科中的德育,宜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教学活动中渗透
是根据课文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的外语交际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领会课文内容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外语教学最重要的是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和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学生要进入活动之中,完成好交流的任务,就必须对其中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与把握。这个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受教育的过程。所以,活动是外语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2)在体验角色中渗透
体验角色就是指学生在说英语时带着表情,并伴以手势、动作,深刻体验说话人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扫地”、“擦门窗”、“摘苹果”等词语时,让学生一边学习这些词语,一边模仿这些动作。这样,学生不仅学会发词语,而且受到了劳动教育,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自然学科教学中的德育
自然课是关于自然科学的普及性、常识性的学科,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对于该学科的德育渗透,宜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在主体与过程的教学中渗透
主体与过程的教学就是在讲述有关科学原理、知识、公式时不仅讲其本身,而且要证讲其发明、发现、创造的主体与过程。“主体”就是创造知识的科学家、发明家等;“过程”就是知识创造的具体经过,该方法的实施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科学知识,更对知识的创造者有全面的了解,对其思想、品德、人格、学识有了更深刻把握,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而了解知识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顽强的钻研精神。所以,这一方法在自然学科的德育中很有效。
(2)在模拟活动中德育
模拟活动就是组织学生对课文中所讲的知识与科研活动进行模拟、实验,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教育,中学生好新、好奇,对新鲜事物非常敏感,并希望亲身体会一下,让他们分别模仿、体验=实践原来的科研活动,既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
5、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
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龚自珍说过:“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历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它饮食丰富多彩的政治思想教育素材。在完成德育任务中,历史学科有着特殊的优势。这种智育与德育的一致怕,是由历史教学中两者的内在本质联系所决定的。我们既反对脱离德育的单纯的历史知识传授,也反对离开历史知识传授的空洞德育。因此,按照历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挖掘历史教科书中的政治思想教育素材,寓德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使学生在获得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受到一定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正是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首先,运用历史课本所提供的丰富材料,帮助学生认识祖国,以增强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信心。其次,按照唯物史观,通过历史事实的阐述,使学生坚信党的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再次,讲述历史上优秀人物的崇高品德和英雄业绩,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历史教学中生动、具体地介绍中外杰出的历史人物,将有助于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使他们从先烈和优秀人物中吸取精神营养,树立仰慕典范,培育出道德之花,迸发出理想之花。
6、地理学科教学中的教育
翻阅中学各年级地理课本,无论在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德育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发掘其德育资源,发挥地理教材固有的德育价值,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认识我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地理国情,深入了解我国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人文地理国情,从而正确理解我国的基本国策,激发爱国之情,立下爱国之志。
为了达到中学地理教学的德育目的,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首先要讲清讲透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臵及自然条件优越特点,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资源大国之一,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条件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要大力歌颂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与此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一,人口众多而分布不均匀等国情。通过教学,使学生认清形势严峻的一面,正视现实,增强忧国忧民的意识,明确青年学生肩负的重任,培养主人翁精神,并从我国国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艺术学科的德育
艺术学科包括音乐、舞蹈、美术,是以音乐、人体造型和绘画艺术来感染、教育学生的学科,具有吸引力强、影响深、迁移广的特点。艺术学科中有许多美的作品,这些作品是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组织学生欣赏、表现、表演这些作品,让其从中受到陶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陶冶了艺术感染力,更陶冶了艺术审美情操。艺术陶冶是一个复杂的影响过程,它开始于学生对艺术品的感觉,也就是先有欣赏,为其所动,然后产生表现、表演的创作冲动,自主的沉浸于其中,加深了理解,受到了更深刻的感染。久而久之,产生艺术美的心理积淀,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在艺术学科教学中,教师选择典型的作品,进行典型分析,让
学生全面地了解、理解和欣赏作品,从中受到教育。例如,音乐教学中,在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唱,还要向学生介绍其创作的背景、过程以及被选定为国歌的经过。学生在唱《国歌》时,加深了对祖国的感情,并把这种感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全面分析一个作品实质上是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使学生明白了一个正确的哲理,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影响。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出适当的题目或主题,让学生自己进行艺术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良好的思想品质和美感赋予艺术形象,同时,自己也受到教育。这是典型的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这种教育过程有更强的感染力,因为它出自学生自己。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艺术创作和分析学生的艺术创作作品,让学生真正能自己教育自己。
8、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德育任务。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与其它学科的德育渗透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它不同于一般以语言形式为主的教育,而是把身心活动、活动内容和活动要求,意识与动作,理论与实践等自然和谐得结合在一起,并要求学生立即付诸实践,使学生的行为表现直接受到实践的检验。
体育教学中所要完成的德育任务主要是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纪律性,养成顽强、吃苦耐劳、互相帮助、克服困难的作风和文明礼貌的习惯等。在学科教育中进行德育,首先要做到科学。科学就是要使方法合乎教材内容的特点,合乎教学及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合乎教材内容的特点,就是因材施教,就要坚持学校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正确引导,积极启发,长期培养。合乎学
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就要因材施教,坚持“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所以,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合乎这些科学性的规范,合乎教材内容的特点,就要因材施教,就要坚持学校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正确引导,积极启发,长期培养。合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就要因材施教,坚持“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所以,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合乎这些科学性的规范。
xxxx xxxx
学校 年x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