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寓言教学设计6篇(模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生寓言的教案人生寓言阅读答案篇一
第七课:《第一次真好》
第八课:《人生寓言》(节选)
《第一次真好》
1、理解课文《第一次真好》的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积极的生活态度,尝试有益的第一次,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人生寓言》
2、学习《白兔和月亮》精美的语言。
一、基础知识: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
嬉戏xī撤销chè风韵yùn皎洁jiǎo
禀告bǐng厄运è金窖jiào抢劫jié
行乞qǐ落难nàn泯灭mǐn俘虏lǔ
阴晴圆缺qíng心旷神怡kuàng险象迭生dié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羞耻——羞辱心旷神怡——身心愉悦阴晴圆缺——多愁善感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审美:欣赏、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
风韵:优美的姿态和神情。
雏形:事物最初所具备的形态。
碌碌无为:平庸而无所作为。
不可磨灭:指功劳业绩等不会因为时间的久远或其他原因而消失。
闲适:清闲而安逸。
窖子:收藏东西的地洞或坑。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险象迭生:危险的情况一个接着一个发生。
禀告:就是指向长辈或上级报告。
二、重点分析:
1、作者为什么把短文的标题命名为《第一次真好》?
作者写了许多的第一次:详写的第一次有——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又略写了许多第一次。作者又对此总结出特殊的“好”的感悟。因而,就把文题命名为《第一次真好》。
2、《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好”在:第一次的奇妙、第一次的新鲜而刺激、第一次的回味无穷——积极的生活,不断开拓新的生活领域,享受生活。
3、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而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风情”在这里指风土人情,柚子树生长在南方,旁边又有人家,这是南方的风土、南方的人情。
4、既然“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又为什么“使人回味无穷”?
虽然第一次的经验有的愉快,有的并不愉快;或者叫人难受,或者叫人做起来困难、受到惊吓等等。但是,感觉都是新鲜的,从没有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很深,所以使人回味无穷。
5、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
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发现,勇敢尝试,才能有越来越多的第一次,才能使生命多彩多姿。
6、阅读《白兔和月亮》,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寓意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7、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
白兔的“得”,不是一般的“得”,试想如果白兔得到一把青草,会有这样的“得失之患”吗?白兔得到月亮,虽然是诸神之王慷慨赐予,但是她实在是不配拥有,因此不能泰然拥有。这样的拥有,看起来是好事,又何尝不是坏事?月亮归属于白兔,其实白兔也成了月亮的奴隶。这种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产生无穷的得失之患。
8、是不是只有一贫如洗才能安闲自在?
不是。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白兔和月亮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自身如此渺小,也就会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必然会引起得失之患,就应该放弃这种拥有。如果是天空拥有月亮,天空就泰然拥有。而白兔拥有青草,也应泰然拥有。
9、《白兔和月亮》的语言很精美,要注意揣摩。
月色皎洁时,白兔——无忧无虑的嬉戏,心旷神怡的赏月。
乌云蔽月时,白兔——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
满月缺损时,白兔——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10、阅读《落难的王子》,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11、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的面对厄运?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经苦难的磨练,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的面对厄运。
12、《落难的王子》这篇寓言的编写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寓言,主要是通过叙述故事来讲道理。而《落难的王子》这篇寓言的编写方法却很特别,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人物,一个极端脆弱的人,拟定为王子,极写他怎样脆弱。厄运也往极端方面去编:国破家亡,又当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最后,用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第一次真好》《人生寓言》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构思也很特别: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不但亲眼见过王子,还与他有过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
“天哪,太可怕了!”这句话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而且,只重复半截,耐人寻味。王子的故事在前,“我”的经历在后,又将如何?引人深思,给人启发。
13、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我们如何面对厄运?
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如果厄运落到头上,不必倒下,应该顽强的挑战命运。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厄运可以使人变得坚强起来。
巩固训练
1、选出下列词语中读音全对的一组()
c行乞qǐ落难nàn泯灭mǐn俘虏lǔ
d硕果shuò霎时shà玲珑lín孵化fū
2、找出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组()
3、《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
4、说说《白兔和月亮》以及《落难的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迁移阅读
(一)
于是张三挥动着他的斧头,为朋友帮忙。他的好心肠没半点儿犹豫,他在小树的四周,开辟出了整整齐齐的一块地方。
它的枝叶都吹折打落了。
1、用一句话概述故事内容。
2、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3、为什么要写小树抱怨老树呢?
4、联系全文,用转折关系句“虽然……但是……”写两句话,说明其它树木对小树是既有弊也有利的。
5、蛇为什么说小树是愚蠢的东西?
6、蛇的话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二)池沼和河流
“这是怎么回事呢?”池沼对她附近的河流问道,“我老是看到你整天奔流不息,亲爱的姐姐,你一定累得要命吧!而且我老是看到,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大船,一会儿负着漫长的木筏,在我眼前奔流而过。小船小划子更不用说了,他们多得没有个穷尽。你什么时候才抛弃这样无聊的生活呢?换了我啊,可真要把我烦腻死了,我宁可干涸掉!
河流的话果然应验了,壮丽的河流仍旧川流不息,池沼却一年浅似一年。池沼面上浮着一层黏液,芦苇生出来了,而且生长得很快,池沼终于干涸了。
有了天才不用,天才一定会衰退的,而且会在慢性的腐朽中归于消灭;懒惰致命地支配一切的地方,工作,艰难的工作,就没有起色,就无法重振旗鼓。
1、给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写出正确读音:
2、解释下列词语:
(1)安逸:(2)干涸:
3、本文的体裁是:()
a、散文b、童话c、寓言d、神话
5、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巩固训练
1、c2、b3、“好”在:第一次的奇妙、第一次的新鲜而刺激、第一次的回味无穷。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发现,勇敢尝试,才能有越来越多的第一次,才能使生命多彩多姿。
4、《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迁移阅读
(一)1、故事内容是:小树为了自己迫不及待的成长,不惜毁掉周围的老树。失去了老树的荫蔽,小树经受不起炙晒、雨淋、冰雹和风暴,终于毁灭。2、写作手法是:拟人的手法。3、目的是:表现出小树自大的特点。4、虽然老树给小树的成长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但更给小树提供了保护,保证了小树的健康成长。5、小树只留心到了老树对它形成的阻碍和对它不利的一面,却忘了老树带给它的许多好处。6、启示是:任何人都少不了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谁也不能单独地生活。
(二)1、(1)zhǎo(2)fá(3)hé(4)yán(5)yàng(6)zhān(7)duò(8)nián(9)nì(10)yì2、(1)安闲舒适。(2)水干,枯竭。3、c4、修辞方法:拟人。写法:对比。特点:池沼——停滞不前。河流——川流不息。结局:池沼——干涸。河流——成为一条壮丽的河流。5、只有奋斗不息的人才能取得成就,相反者则一事无成。
人生寓言的教案人生寓言阅读答案篇二
知识能力目标:1.能读会写“窖、泯、厄、禀告、皎洁、风韵”等字词。
2.理解、积累“审美、闲适、慧心、落难、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等词语。3.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过程方法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强乐观地面对挫折与苦难的心态。
●教学重点:诵读;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一、导入: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一只先前心旷神怡地赏月的白兔,一旦拥有了月亮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极为脆弱的王子,遭遇凶险的厄运却能勇敢地承受不被打倒。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为我们阐解如何去应对幸运和厄运这人生的两大难题。
二、作者及寓言介绍:(出示作者照片)周国平:
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由学生介绍一些寓言后,师生共同归纳寓言的特点)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三、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四、研读《白兔和月亮》
1、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
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这篇文章,看完之后合上课本,准备复述故事内容。(学生复述之后师生共同点评)
从大家的复述中我们知道白兔的赏月心态经历了两处转折,出现了两种变化,现在请大家归纳一下,白兔在这两种心态下看到的月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你能不能结合自己在现实中的例子证明。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又一个转折。而白兔之所以会有不同心态的产生,关键在于它与月亮的关系发生变化。当月亮属于它一个时,它就有了独占月亮的欲望,生怕月亮会有什么闪失,所以才会紧张。)
2、分组研讨: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因为白兔“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道理: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②文章在末尾为何要提到人类,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形成对比,讽刺人类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无论怎样也不放弃自己的利益)
3、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从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教师点拨,如:用词精当的语句“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对称的语句“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4、拓展延伸:
五、作业:
1、字词一个两次
2、预习《落难的王子》 附: 板书
白兔心态月亮形态 心旷神怡各具风韵
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 原因:月亮的归属不同了
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回顾复习相关字词
三、研读《落难的王子》
1、总体感知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引导,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明确:“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2、分组探究研读文章 思考以下问题:
①安排一个“我”是因为“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同时“我”也和王子一样遭遇挫折,是一个线索性的人物。安排了“我”来描述事件,显得更真实可信。“我”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安排厄运落到“我”头上,说明灾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可能面对不幸和灾难。提醒我们要像王子一样勇敢面对,乐观坚强。
②文中反复出现“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一句话,分别出现在王子对别人受难的感叹,“我”对王子受难的感叹还有别人对“我”受难的感叹中,说明灾难存在的普遍性、反复性和真实性。③王子落难前是“多愁善感”“流泪叹息”,落难后是坚强勇敢,还“正色”地安慰落难的“我”。说明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3、归纳小结: 本文通过“我”,点出了灾难与挫折的普遍性与反复性,见证了王子落难前后的性格变化,指出本文的寓意: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4、拓展探究:
5、迁移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本文的内容,想一想王子后来的命运是什么样的,以《落难王子后传》为题,你来安排一下王子的命运。
四、作业
1、收集有关厄运的名句格言。
2、预习《〈论语〉十则》,收集与孔子有关的资料,背诵课文。附:
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示例: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长庚星》)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
(培根《论厄运》)板书
多愁善感坚强勇敢 流泪叹息“正色” 王子落难
这两篇寓言是比较浅显的,再加上学生平时对寓言的理解,都能够较好地归纳寓言特点,理解寓言的寓意。此外,学生能结合平时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能力较好。但是学生在对语言的品味上仍有困难之处。另外,我发觉在第二课时中重点内容未能很好突出,拓展训练过多,这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改进。
人生寓言的教案人生寓言阅读答案篇三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的基本特点;正确领悟文章的寓意;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巧妙的构思。
2.口头复述课文,感受优美的语言,理清作者的写作脉络,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多角度分析,领悟寓意。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会用平常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
1.重点:领悟寓意。
2.难点:联系实际,感悟人生。
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你喜欢哪则寓言?(唤起记忆)
2.为什么喜欢寓言?(探讨寓言的特点)
特点:
(1)讲述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2)篇幅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或人或非生物。
(3)主题多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二、名言激趣
英国科学家培根有句名言:“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不知大家是否赞同?(学生讨论)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一起来探讨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板书《人生寓言》之《白兔与月亮》)
三、自由朗读
由学生自由朗读《白兔与月亮》,初步感受课文,准备复述课文。
四、故事重现
1.复述故事。
2.用一句话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五、探讨研究
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白兔在拥有月亮以前,对月亮抱着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态度,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所以她的心情是闲适的;在拥有月亮之后,在她的眼里,月亮是她的私有财产,她必须占有它,不让它遭到侵犯和损害,否则就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对月亮抱着功利的态度,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感。
2.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拥有月亮不仅她失去了原有的赏月的闲适心情,同时带来的更多的是不安与痛苦。
3. 试想一下,假如白兔拥有的是萝卜、白菜、它还会患得患失吗?(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寓意)
4.从白兔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你能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作者是想告诉我们,拥有巨大财富,或其不配拥有的财富就会患得患失。
六、一显身手
作家严文井是这样描述寓言的:“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同学们一起归纳了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那么你还能从《白兔与月亮》这则人生寓言中取出什么东西呢?请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出来。
比如:
(1)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
(2)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享受生命的乐趣。
(3)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4)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
(5)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
七、奇思妙想
本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其中“终于”一词可见白兔是进行了一番心理斗争,才下定决心的,请发挥你的想象,描摹一下白兔复杂的心理活动,完成一篇练笔。
八、布置作业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请将你喜欢的优美词句积累下来。
一、温习旧知导入
二、探究灵感源泉
本文是作者因亲身遭受一次厄运而作。作者的女儿妞妞刚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他们听到别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厄运落到他们身上,他们可受不了。而作者回想以前看到别人遭受厄运时,也有同感。于是便虚构了这个寓言故事。
三、朗读哲人寓言
1.教师范读。
2.学生带着如下问题朗读:
(1)王子是怎样落难的?
(2)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落难前的王子很脆弱,落难后变得坚强起来。变化的原因是:一是他遭受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遭受的厄运吓倒,坚强地挺了过来。
(3)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
3.交流初读收获。
四、领会巧妙构思
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
都是一个旁观者在倾听别人的不幸时发出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
作者通过这样的情节设计是想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当灾难降临到别人头上时,旁观者都会虚妄地假设自己不能承受,揭示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2.“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我”既是线索人物,旁观了王子的厄运,同时又是一个遭遇厄运的主人公,这个人物也暗示了谁都有可能遭遇厄运。
五、探究文章寓意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寓言给你的启示。
比如:
(1)人生在世,不幸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2)当遭遇厄运的时候,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3)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
2.当厄运到来的时候谁都能够承受,并且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你能举出这样的事例吗?(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霍金等等)
六、辩证思维训练
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要战胜脆弱,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深入体悟寓意)
七、拓展延伸训练
1.总结二文寓意的相关之处。
2.拓展阅读《塞翁失马》(本册教材的第30课)。
(1)这篇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2)积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八、放飞思绪创作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请你发挥想象力,想象“我”会遭遇怎样的厄运,又将如何面对。为文章补写一个结尾。
九、结识睿智哲人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1996年以怀念夭折女儿为主题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而闻名,但其大量的作品还是以哲理性思辨性为主,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是一个很优秀的学者。
十、课后积累作业
积累一下有关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幸运与不幸的名言警句。
人生寓言的教案人生寓言阅读答案篇四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1、理解寓言含义,加强理解表述的正确性。
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学习精美的表达。
对寓言含义的理解。
多媒体。
两课时。
俗话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人们做事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伴随我们的今生今世。我们应当怎样面对“得”与“失”呢?周国平的《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就给了我们一个启迪。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外国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我国的寓言多存于《庄子》、《韩非子》等。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查预习,落实词语教学。
附补充的重要词语:
1、正音:
皎洁(jiǎo)心旷神怡(kuàng)(yí)
2、释词:
慧心:这里指智慧。
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开朗。怡,愉快。
举世无双:整个世上没有第二个人可以相比。举,全。
迭生:一次又一次地发生。迭,屡次。
1、听读。
2、学生朗读。
3、讨论发言。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
问题组: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求学生完整复述课文)
2、找出寓言中的主题词。──“得失之患”。
1、研讨赏析:
出示问题组,学生讨论,教师略加点拨:
问题组:
1、白兔的赏月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找出有关词语。
前:“尤爱”、“无忧无虑地嬉戏”、“心旷神怡”、“各具风韵”
后:“一扫而光”、“紧张不安”、“惟恐”、“心痛如割”
这是对比的写法。
2、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巨大的变化?
她“得”了月亮,“失”了乐趣。
──白兔拥有了月亮后,把它当作私有财产,害怕失去,因而紧张不安,产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失去了赏月的乐趣。
3、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2、感悟语言:
⑴体会词语的精美。
“闲适”是清闲安逸的意思,比“悠闲”更能反映出白兔的无忧无虑。而“绷”的强度更甚,充分体现出白兔患得患失的心态。
⑵体会句子的精美。
对称。如:“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1、试想一下,是否“一无所有”就心安理得?
2、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以上各题允许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指正。)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读一读,写一写”有关练习。
2、预习《落难的王子》。
同学们,《白兔和月亮》告诉我们:面对财富、幸福,我们应该怎么办?不仅如此,大家还须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周国平的另一篇寓言《落难的王子》,体会它给我们所带来的警示。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查预习,落实词语教学。
附补充的重要词语:
1、正音:
禀告(bǐng)掳(lǔ)
2、释词:
禀告:向上级或上级告诉事情。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突如,突然。
1、范读。
2、学生朗读。
3、讨论发言: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讨论:
问题组:
1、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厄运能使人变得坚强。
2、“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线索人物,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1、研讨赏析:
预设问题组,学生解答:
⑴王子落难前后的性格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王子开始时性格很脆弱,多愁善感,后来他经历了厄运,并且没有被厄运吓倒,挺了过来,从而变得坚强起来。
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都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①王子听到天灾人祸的消息时。
②“我”听到王子的遭遇时。
③后人见到“我”遭受厄运时。
反复出现,构思奇妙,耐人寻味,揭示了这种故事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2、拓展反思:
从生活中举出实例,说说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自己坚韧的意志?(学生讨论,教师及时指正。)
参考: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的磨练。如长跑并非厄运,但也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使人坚强,战胜脆弱。
学生自由评说,教师适当点拨。
我们学习的两篇寓言,分别从不同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确立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就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1、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2、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两题中任选一题。不少于800字。
人生寓言的教案人生寓言阅读答案篇五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根据故事与寓意之间联系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寓示分为明寓、暗寓与借寓三种。
所谓明寓,指独立的寓示性文字直接出现在作品中,一般位于故事之后。如我国古代寓言《刻舟求剑》在故事之后有一段文字议论道:“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一船在寓示明确说出后,寓意也就不点自明。
所谓暗寓,指独立的寓示性文字不直接出现在作品中,但寓意直接点出。如伊索寓言《龟兔赛跑》在故事后写道:“奋发图强往往胜过恃才自满。”寓示性文字没有独立出现,不等于没有寓示,如同修辞学中的暗喻一样,虽然不出现比喻词,但仍然是比喻。
所谓借寓,指独立的寓示性文字连同寓意均不直接出现,整个作品只叙述一个单纯的故事。因而寓意比较隐蔽,这就是通过间接寓示来获得,而间接寓示包含在故事的情节和人物之中。
《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小白兔先前是心旷神怡地赏月,那是因为她与月亮之间是有着一定距离的;可是,一旦小白兔拥有月亮,她既是月亮的主人,同时,也成了月亮的奴隶,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月亮的阴晴圆缺,时时刻刻牵扯着她的心,“拥有”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痛苦”。
《落难的王子》通过王子的遭遇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揭示了厄运使脆弱的人能变得坚强起来的人生哲理。王子本来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但在遭受了国破家亡,沦为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的厄运之后,感悟出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受得了”。这就告诉人们,既然厄运落到头上,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坦然地面对厄运。
1、生字注音:
嬉戏(xī)风韵(yun)慷慨(kāngkǎi)禀告(bǐng)厄运(e)落难(nan)撑(chēng)皎洁(jiǎo)心旷神怡(yi)险象迭生(die)掳(lǔ)诸神之王(zhū)
2、形近字辨析:
宝藏(zang)智慧(hui)折断(zhe)慷慨(kāng)撤消(che)概念(gai)清澈(che)臧否(zāng)彗星(hui)拆分(chāi)灌溉(gai)车辙(zhe)
3、多音字辨析:
nan(困难)zang(宝藏)mo(折磨)du(高度)
难藏磨度
nan(苦难)cang(收藏)mo(电磨)duo(揣度)zhe(折断)折she(折本)zhē(折腾)
4、词语解释:
慧心
佛教用语,指能悟道的心。后泛指智慧。
慷慨
情绪激昂;文中指大方,不吝惜。
闲适
清闲安逸。
正色
神情严肃或严厉。
落难
遭遇灾祸,处境困难。
心旷神怡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阔大。
举世无双
全世界仅有的。
险象迭生
危险的现象不断出现。迭:屡次。
突如其来
突然发生。突如:突然。
掳
抢取。
皎洁
月光明亮洁白。
5、词义辨析:
嬉戏游戏
二者都强调逗趣、玩笑,但略有不同。“嬉戏”强调笑闹、高兴、无拘无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有书面语色彩。而“游戏”一般用于儿童的娱乐活动,可以比喻用法用于成年人的活动。
《白兔和月亮》
第一部分(1段):叙述白兔赏月,阴晴圆缺皆风韵。
第二部分(2、3段):叙述白兔拥月,患得患失在心头。
第三部分(4段):叙述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
《落难的王子》
第一部分(1、2段):叙述多愁善感的王子遭受厄运。
第二部分(2~5段):叙述“我”与落难王子相遇,王子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第三部分(6、7段):叙述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
《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小白兔先前是心旷神怡地赏月,那是因为她与月亮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可是,一旦小白兔拥有了月亮,她既是月亮的主人,同时,也成了月亮的奴隶,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月亮的阴晴圆缺,时时刻刻牵扯着她的心,“拥有”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痛苦”。
《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通过王子的遭遇,揭示了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的人生哲理。王子本来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但在遭受了国破家亡,沦为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的厄运之后,感悟到“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受得了”。这就告诉人们,既然厄运落到头上,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坦然地面对厄运。
1、《白兔和月亮》讲解
这篇寓言旨在说明,对于事物的审美态度和功利态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对于美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不过,有一个占上风的认识,便是认为美的欣赏和利益的计算是不相容的。在西方美学史上,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美感是无利害关系的快感。还有人用游戏说和距离说来解释美感,强调审美状态是一种游戏状态,审美主体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距离,这些说法都蕴涵着无利害关系这一观点。中国的审美传统主要来自道家,也是强调一种“游于物之外”的超脱态度和闲适心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则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所以,审美和功利不仅是看事物的两种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那么,这篇寓言就不只是要解释美感的性质了,它的更深的涵义是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2、《落难的王子》讲解
这篇寓言是有感而写的。在写作时,我自己正遭受着一个灾难。当时,我有了一个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我确实听到了旁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灾难落在他们头上,他们可受不了。我回想起以前看到别人遭受灾难时,我自己也会有类似的心理感受。于是,产生了这篇寓言的构思。
在寓言中,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是一个事实,完全是来自生活的。我虚构了一个王子,通过王子对别人的灾难的叹息,我对王子的灾难的叹息,衔接上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揭示了这样的叹息的普遍性及其没有道理。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每天都在发生着灾难。可是,通常的情况是,当灾难没有落到我们自己头上时,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不敢设想这灾难落在自己头上怎么办。然而,事实上,一旦这种情形发生──它完全可能发生──你就必须承受,往往也就能够承受。王子说的话是一个真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为什么呢?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所以,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这道理有二:第一,苦难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切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第二,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
3、“月亮”不仅只是财富
七年级上册选了周国平的两则人生寓言,其中一则为《白兔与月亮》,故事内容十分简单,但寓意却深远丰厚,令人回昧无穷。然而,教参与多数老师皆把寓言主旨简单定为:对财富的态度。看了课本之后,断定可能是受课前导语的影响,课前导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拥有财富是好事,但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这样的导向显然把寓言主题狭隘化和肤浅化了。
文中小白兔的欢乐与痛苦源于他与月亮关系的改变,开始小白兔与月亮的关系是欣赏、审美的关系,此时的小白兔是自由而快乐的。后来,小白兔对月亮的关系变成了占有的功利关系,小白兔便开始患得患失,变得痛苦小白兔的痛苦正源于她对待世界态度的转变,从一种审美的心态转变为了一种功利心态。以实用的功利心来待人接物,心便会拘于物而不得自由,因患得患失而变得痛苦。
我认为,作者写此寓言主要针对实hj而功利的商品社会。小到个人对物质的贪婪,大到人类对自然之掠夺,一切美好的东西,人总是想占为己有,为己所用。人与世界的关系被完全物化了,世界万物皆是为我所用的资源。世界的物化必然导致生命感的丧失、美的消亡,其结果是人的不自由和痛苦。此文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占有并不一定幸福、快乐。我们应该以审美而非功利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如此我们才会有一个快乐而自由的人生。这里提出的足一个人生观、人生态度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对待财富的态度问题。
告别遗体的队伍
那支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缓慢地,肃穆地向前移动着。我站在队伍里,胸前别着一朵小白花,小白花正中嵌着我的照片,别人和我一样,也都佩戴着嵌有自己的照片的小白花。
钟表奏着单调的哀乐。
这是永恒的仪式,我们排着队走向自己的遗体,同它作最后的告别。
我听见有人哭泣着祈祷:“慢些,再慢些。”
可等待的滋味是难受,哪怕是等待死亡,连最怕死的人也失去耐心了。女人们开始结毛衣,拉家常。男人们互相递烟,吹牛,评论队伍里的漂亮女人。那个小伙子伸手触一下排在他前面的姑娘的肩膀,姑娘回头露齿一笑。一位画家打开了画夹。一位音乐家架起了提琴。现在这支队伍沉浸在一片生气勃勃的喧闹声里了。
可怜的人呵,你们在走向死亡!
生命的得失
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一个中年人暴亡了。他们的灵魂在去天国的途中相遇,彼此诉说起了自己的不幸。
三个灵魂齐声喊道:“主啊,难道我们中间没有一个最不幸的人吗?”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迅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学会初步感受、揣磨、体味两则寓言的语言,并能对文章作简单的赏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练习朗读,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寓意,在读中品味语言的精美,在读中质疑探究、创造发现。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懂得正确地对待人生的得与失。
2、做一个坚强面对生活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寓言含义。
(设计一)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bull;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寓言”如同“人”吗?“灵魂”和“身体”是否缺一不可?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生寓言》。
(设计二)英国作家肖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 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走进他的《人生寓言》。
(设计三)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困难挫折甚至灾难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寓言故事《人生寓言》,相信你会从中得到启示。
1、说说你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3、学生思考、交流: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性的故事。
寓言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了的生物或非生物。
寓言将深奥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中,具有鲜明的哲理性。
寓言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
1、探究寓意:
①请你朗读。
学生速读《白兔与月亮》,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故事情节,并找出出描写白兔心理活动的词语。
明确:赏月(心旷神怡)——得月(惊喜万分)——赏月(紧张不安)——还月(心旷神怡)
②请你探究。
(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2)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思考、交流,明确:
在拥有月亮之后,在她的眼里,月亮是她的私有财产,她必须占有它,不让它遭到侵犯和损害,否则就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对月亮抱着功利的态度,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感。
(2)白兔慧心未泯,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2、语言欣赏:
①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学生思考、发言。
①“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
此句运用了递进关系的句式,不仅具体表明白兔“独具审美的智慧”,更表明白兔爱月亮。
②“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此句精美处有二。一是用对称的句式,使语言显现整齐匀称之美,又有节奏和谐之美;二是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此时白兔轻松自由、不受功利驱使的心态美,蕴含着作者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③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运用对偶,句式很对称,语言也很精练、用了很多成语,富有文采。还运用了对比,刻画出了白兔面对月的阴晴圆缺患得患失的心态。
3、辩证思维:
①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②学生交流、明确:
如果天空拥有月亮,天空就可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这则寓言也使我们明白,人们如果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拥有显赫的权势或财富,拥有者是紧张不安的。金銮殿龙座上的皇帝威风是威风,但是,如果他是篡权得来的,他肯定也害怕什么风吹草动,也是紧张不安的。寓言并没有鼓吹一无所有。
1、背景点示:
此文是作者因亲身遭受一个厄运而作。作者的女儿刚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他们听到别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厄运落到他们身上,他们可受不了。而作者回想以前看到别人遭受厄运时,也有同感。于是便虚构了这个寓言故事。
2、整体感知:
①学生速读课文,复述故事。
(提示:王子是怎样落难的?)
②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王子的身份变化:王子——奴隶——乞丐
王子的遭遇: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自己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逃出虎口时成了残废,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3、探究寓意: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③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交流,明确:
①由一个从未受过灾难、厄运的懦弱王子,最后也能变得坚强、勇敢。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说明了生性懦弱的王子能挺过灾难,变得坚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③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4、语言欣赏:
请细细品读课文,任选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几句评语。
①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②天哪,太可怕了!
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1、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
2、师生交流,填写表格。
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
主题
都是写人生的态度
获得之后的态度
受难之后的态度
情节
都是大起大落
好事变成坏事
坏事变成好事
表达方式
都是记叙故事
重在心理描写
重在记叙故事
结构
短小巧妙
设置了两个转折,前一个转折构成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以启迪
(设计一)两则寓言平易之中寄寓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现实生活中的幸运和厄运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应对,不同的人生态度,处世哲学折射出不同的生活质量和境界。寓言启示我们要用超脱和闲适来提升生活的美感。既然这些都是人生主题中应有之义,愿我们能积极地面对,有尊严地接受生活的挑战。
(设计二)我们学习《人生寓言》,明白的也是人生的道理。其实我知道,“人生”这个词对于现在的你们来说,还有几分沉重。因为你们的人生之旅才刚刚开始,脚下还是一片青青的芳草地,不过老师希望,今天的点滴收获能浇开你们芳草地中的一朵小花。然后是明天,后天……同学们,只要我们每天都有点滴收获,那么属于我们的人生芳草地一定会姹紫嫣红开遍!
(设计三)寓言的确像个魔袋,我们今天从这些魔袋中取出了比袋子还要大得多的东西。寓言又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还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迪智慧,让思想活跃。如果你想知道魔袋里还有哪些神奇的东西,想感受这座桥梁是何等的奇特,想知道那把钥匙是怎样的巧妙,那么请大家课后去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吧。
人生寓言
周国平
《白兔和月亮》──利益──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厄运──坚强起来
人生寓言的教案人生寓言阅读答案篇六
1、知识和能力:
⑵ 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⑶ 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
一、导入新课
二、资料助读
1、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2、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三、师生共同研读《白兔和月亮》
1、教师范读,学生标示生字词并疏解。
3、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4、小组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讨论:
⑵ 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⑶ 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5、学生再读课文,体会寓言含义的隽永。
四、指导学生自读《落难的王子》
1、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解决生字词。
2、学生再读课文,读出语气和感情。思考:
3、学生合作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⑵ 寓言为什么把落难王子的遭遇编造得如此凶险?
⑶ 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
⑷ 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反复三遍的作用是什么?
4、学生诵读体会。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做成分类卡片,积累语言材料。
5、这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会遇到的,怎样看待好事、坏事,这两则寓言很有启发。请结合自身经历,也选取同课文一样的两个角度的事例,谈谈你是如何应对的。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阅读《摆渡自己》,回答1~7题:
①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②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③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④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来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⑤二十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在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⑦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
⑧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阴天、雨天、雪天,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折磨人生的情景,常常突然间就横亘在面前。
⑩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新的欲望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后的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希望折成一只船,驶过了重重叠叠的黑暗。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剧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也常会有阴风晦雨袭来。它像一只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这只船也许是去听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互联网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挫折,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1、给加粗的字注音:
猝不及防( ) 自怨自艾( )
阴风晦雨( ) 蹂躏( )
2、解释词语:
⑴ 万念俱灰 。
⑵ 自怨自艾: 。
3、文中“给自己折了一只船”是一种什么样的说法?含义是什么?
4、第⑤段引述故事,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实际是指什么?
5、第⑧段中的“阴天、雨天、雪天”,具体指什么?
6、本文的结尾说,“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应如何理解?
7、综观全文,对标题“摆渡自己”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确对待自己,扬长避短,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b、碰到苦难、折磨时,要善于回避,使自己超脱出来。
c、要善于面对各种苦难,寻找方法途径,战胜不幸命运。
d、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排解内心的痛苦,转移折磨。
人生寓言(节选)
周国平
落难的王子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