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传读后感200 贝多芬传读后感600(五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贝多芬传读后感200 贝多芬传读后感600篇一
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悲惨与困苦。儿时失去了最爱的母亲,酗酒成性的父亲每天用打、骂来逼迫他“钉”在琴凳上练习弹琴。成年后,风华正茂的他一步步向上攀登,成功近在眼前时,命运又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双耳失聪。这对音乐家来说无疑是最残酷的惩罚。接着,各种疾病又相继而来,爱情却离他而去。他受尽了了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
贝多芬又是幸福与快乐的。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与自己的顽疾做斗争,努力“扼住命运的咽喉,”谱下了一首首传世华章,如《欢乐颂》、《命运交响乐》、《英雄交响乐》等,受到后人的敬仰与爱戴。他“用痛苦换来欢乐。”
与贝多芬比,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何等的幸福,可我们有些人还老是抱怨上天的不公。与贝多芬的人生比,这简直不值一提。对照下自己,我有时也会异想天开,渴望一蹴而就的成功,缺乏拼搏精神。读了贝多芬的故事,我深深地被震撼了。它告诉我:面对困境,我们不能怨天尤人、唉声叹气,而应努力“扼住命运的咽喉”,坚定信念,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在风雨之后看见阳光,获得快乐。
合上书,重温一下伟人的箴言“扼住命运的咽喉”、“痛换来欢乐”。我想我们也要发扬他的这种精神,即使碰到艰难险阻,也不放弃勇敢前行的步伐。
贝多芬传读后感200 贝多芬传读后感600篇二
《贝多芬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作的传记,主要记述了贝多芬的经历与成就。
贝多芬的一生,用罗曼罗兰的的话来形容,就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早晨的平静,中午的狂风,下午的暴雨闪电!也就是指贝多芬努力学习音乐的幼年,饱受批评又日渐耳聋的中年和最后在《第九交响曲》的辉煌中结束的晚年。
《贝多芬传》这本传记不是简单地依照时间顺序来描述叙写贝多芬的一生,而是在一个看似杂乱无章的叙述下写成。文中贝多芬的爱人,挚友,甚至于歌德,都是一幕幕出场,一幕幕退去,其中衔接得天衣无缝,好像就是事情自己在发展一般。文中几乎找不到像“1800年”这样的时间状语,更让读者不被另起一章的感觉打断,从而有一个沉浸似的体验。
《贝多芬传》中有个小插曲,就是对《月光曲》来源的一个辟谣。传说这首曲子是贝多芬给一个盲人女孩即兴弹起的,实际上《月光曲》与贝多芬的其它曲子一样,都是他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这一点也突出了《贝多芬传》的真实性。
耳聋对贝多芬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实际上,耳聋会让人失去对乐曲的掌控。我个人也会一点钢琴,如果在听不见的情况下去弹一首简单的二个声部的曲子,犯的错误以及表现出来的效果都无法判断,更不用说贝多芬需要创作并指挥一首宏大的多声部多乐器的交响曲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失聪,贝多芬发出了“我要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会让我完全屈服”的呐喊。他孤傲而坚强,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也正是这失聪,使得贝多芬更加伟大,获得了真正英雄史诗般的成就。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路不会永远充满鲜花和掌声,偶尔也会有丛生的荆棘,滋生的藤蔓,令我们裹足不前,这时我们就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义无反顾地迎难而上,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好好地阅读,欣赏!
贝多芬传读后感200 贝多芬传读后感600篇三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座,也永勿欺忘真理”——这一句话是贝多芬的信仰,也让我深深地感动。
今天,我读了《贝多芬传》,这本书介绍了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作者是法国的罗曼。罗兰。
贝多芬是一个命运十分凄惨的音乐家,好像是上帝对他不公,但贝多芬也没有向命运低头。贝多芬19岁时失去了他最爱的母亲,当他长大在事业上有了一点成就。又失去了音乐家必不可缺的听力。贝多芬知道世界对他不公平,所以它才顽强的抵抗命运,在耳朵听不见的情况下,还创造出了《第九交响曲》。他的品质很值得我们学习。
当我读到贝多芬失去了母亲后,也不禁为他难过,他应该拥有常人的快乐,但是她不仅没有常人的快乐,还失去了疼她爱她的母亲,这对一个人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当我读到他又失去了听力时,我的心既震惊又难过。不禁在想:“老天呀,你可太狠心了,让他失去一个母亲还不够吗?还要让他失去听力!可真是雪上加霜呀。”可是大家也看得出来,就算他失去了听力,也并没有想过要放弃,而是还在顽强抵抗,他心想:“我就要让上帝知道,没了耳朵,我照样还能创作,无论你怎么折磨我,我都不会屈服的。”大家看,贝多芬在这样病痛和贫穷交加的情况下,也没见他屈服,世界既然给不了他快乐,那他就通过他的音乐给人类创造快乐,他用自己的极度痛苦给人类带来了快乐。
伟大的贝多芬,你用你的一生告诉我们,无论命运怎样折磨我们,我们都应该抵抗,决不能向命运低头。这也告诉我们,不应该遇到一点小麻烦就放弃,要学习贝多芬的精神品质。
这是一本令我敬佩的书,我会好好收藏,也会把它运用到生活中。
贝多芬传读后感200 贝多芬传读后感600篇四
天才出自苦难,这种苦难可能来自于物质世界,也可能来自于精神世界。
贝多芬的成功,离不开人生无尽的苦难,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
小时候的刻苦练习,打下了音乐的基础。
少年丧母,父亲不着调,小小年纪不得不担起家庭的重担。
传记中的记述,只是贝多芬痛苦人生的一部分。
事业上的痛苦,莫过于耳聋,耳聋而又从事音乐的工作!
上帝关闭了他的耳朵,又为他开启了心中的耳朵,给了他一个更加纯净的音乐世界。
但是,精神和肉体痛苦却也是无穷无尽的。
爱情之苦,心爱的人一个个离开他。
理想与现实巨大落差,无情地一次次折磨着他的心灵。
生活就是一块磨刀石,不曾停止对他的磨砺,磨出了一首首经典,层出不穷,未曾中止,直至于人生的终点,依旧有写不完的乐章。
人生只有苦,也无法成就伟大的贝多芬,还要有爱,有希望,有光明,才能让他始终不忘初心。
“他总是快乐的,一切灾难都带有几分善,声音还是自由的,他的内心从来都是孩婴一样的纯净。
从未见过一个人像他一样这样的爱花木,云彩,自然...
他象力士般的坚强和儿童般的任性。
爱情没有了,野心没有了,所剩下的只有力,力的欢乐,需要应用它,甚至滥用它,力,这才是和寻常人不同的人的精神。
我竟是上帝最可怜的造物......隐忍!多伤心的避难所,然而这是我唯一的出路。
它是这样的需要快乐,当它实际没有快乐时,就自己来创造。”
只有不改变求美之初心,越是苦的环境,难的境遇,就越能创造出最美好的天籁之音。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快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铸造欢乐。”
贝多芬传读后感200 贝多芬传读后感600篇五
第一次想到“灵魂”这词,便是从贝多芬身上认识到的,特别是他坚毅的灵魂。
读了,会为贝多芬的命运啧啧感叹,但这些感叹更多是在无言中字字珠珠得到升华,内心也获得洗炼。不过,还是要写下,因为这是“英雄的气息”!
贝多芬出身贫寒,十三岁辍学,十七岁挑起整个家庭生活的重担,二十五岁刚刚崭露头角,耳朵却开始失聪。谁能想到他那些不朽的传世之作,竟是在他失聪后写成的!这位音乐巨人在爱情上充满疼痛与遗憾,在亲情上被填塞了悲苦和背叛。这样令人绝望的情况下,这位巨人变得更加坚强,始终保持他那坚毅不屈的人格。他终获成功!第九交响乐令观众如痴如醉。然而当观众全场起立鼓掌时,他却听不到一丝声音一位呕心沥血创作不朽之作的人,想听到别人赞叹又“力不足”时,该是多么无奈悲哀呀!
但那颗自由的心感受得到。
从他的乐曲中感受到他与命运抗争的坚强与乐观,随时能感受到激情澎湃的力量,这才是音乐的无价之处。在那个时候,是为唤醒沉睡的人类;如今,他的人格和他的音乐是一种英雄的气魄的凝聚,激励人民奋发向上,永不言弃。
运动赛场上的健儿,不畏艰难,努力地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守卫边疆的战士,严寒酷暑化为了自己的动力,守卫着每一寸的领土;莘莘学子们,寒窗苦读十年书,是为祖国的未来……
但是,渴望成功,倘想一夜成名,却不付诸努力,便成天方夜谭!
中国有句古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要有克服一切苦难的决心,无休止的奋斗,才可成功。这正是贝多芬身上“力”的体现。
这位巨人的灵魂,永远会在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