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介绍广西南宁的导游词免费下载(3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介绍广西南宁的导游词篇一
在乌龟河与遇龙河交汇处及遇龙河上有二石料单拱桥,上为富里桥,下为遇龙桥,皆为古桥。桥体巍峨壮丽,古香古色,为县重点保护文物。在旧县村,还有仙桂桥及归义县城遗址。仙桂桥建于北宋宣和五年,为单拱石桥,是广西最古老的石桥之一;归义县城为唐武德四年(公元620xx年)置,现遗正方形土筑城墙,周长约800米,有东、南、西三门。遇龙河两岸奇峰排列,竹木苍翠,流水清澈,游鱼可数,景色宜人。主要景点有双流美景、夏棠佳胜、大小五指山、狮子山、八仙岩及新开发的世外桃源等。绿水青山、古迹名胜与田园风光及浓郁的地方风情交汇在一起,是绝佳游览胜地。
到桂林,不游漓江,是一种遗憾;到阳朔,不看遇龙河,更是可惜。
阳朔景点遇龙河有“小漓江”之称,是阳朔山水的精华。它以山青水碧竹翠桥奇村巧而闻名于世,是桂林山水中不可多得的美景,也是阳朔风光的最好体现。 遇龙河发源于临桂县的古里河,流域却大多在阳朔境内。它清澈妩媚,一路流经阳朔的金宝乡、葡萄镇、白沙镇、新阳朔镇、高田乡,最后与金宝河交汇于青飕渡(高田日出)处,再一同流入田家河,再由田家河注入漓江。遇龙河古时叫“安乐水”,因后来在河上建有石拱桥名日“遇龙桥”,后来人们就干脆把这安乐水叫做遇龙河了。“遇龙”而“活”,人们对这条碧水用心之良苦,可见一般了。
遇龙河一般宽度为30一60米,其长度约44公里,水深处达七八米,浅处只能齐腿肚。徒步旅游遇龙河,欣赏美丽的阳朔风光是赏这条“小漓江”的最佳方式。
遇龙河两岸青山连绵,造型各异,百态千姿;一路翠竹夹道,绿树成行,芳草萋萋;而若遇晴日,则蓝天白云,碧水绿草,开朗而明快;若逢雨天,更是雾绕云遮,百媚千娇,将阳朔风光表现的淋漓尽致。假若把漓江比作风情万种的大家闺秀的话,那么,遇龙河就更应该是小家碧玉了。
走进遇龙河流域,你不但看得到“精缩”了的漓江山水,还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村落,十分风趣的水车,造型各异的古桥。这是一条很有文化品位的河,有水、有山、有竹、有草、有桥梁、有水车、有建筑。其透视出来的历史氛围和岁月沧桑,明显要优于漓江好一派奇美的阳朔风光。
如果你从阳朔镇出发,遇龙河奉献上的第一道风景,便是富里桥。富里桥宽5米,全长30米,高约10米,青石砌成的桥拱成大半圆形,倒映在水中,是一个鸡蛋形的模样,宛如大姑娘那张明朗的脸,十分别致。
桥的两岸,是百顷良田,微风吹过稻浪翻,白云走处碧波滚,景色宜人。桥的两头,长着两株古树,仿佛如桥的两个卫士,风雨同舟,与富里桥一齐在这遇龙河畔成为一种不朽。由于富里桥呈大半拱状,从桥的一端孔下往另一端望去,那青山绿水、白墙黑瓦一概映在水面,框在桥中,仿佛如山水画在水月中重现,典雅素净,很是耐看。富里桥建于何年,已经无法考证,估计与金龙桥、遇龙桥、仙桂桥等名桥所建年代相差不多,因为这九曲八拐的河流,只建一座桥显然是难以通行的。过了富里桥,顺着遇龙河往西北方向而去,没有多久,便可看到遇龙桥了。
遇龙桥建于明代,可见遇龙河的叫法,最早也是从明代开始的。这座桥,可以算得上阳朔县境内规模最大的古代石拱桥了。它长约60米,宽5米,高9米,单孔跨度为18米,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加修了石栏,栏上花鸟鱼虫,龙凤呈祥,十分精美。远处看去,这遇龙桥桥身壮实高大,古藤缠绕,野花装点,巍峨而壮丽,很有男子之风范。
站在遇龙桥上看四周风景,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上游一河相串的金龙桥、富里桥,如孪生兄弟一般,历历在目。那山、那田、那水、那树,像沙盘上的作品,在两岸依次排列。太阳照在水中,拉成一条直线,仿佛为遇龙河开了一条金色的拉链,水中那闪闪的金光,很像一条金龙在潜游。我们不知道先人在建这座桥时,是否也看到了这种景象,或许,遇龙桥的来意,便是如此的吧。
转身向下游望去,群山奔腾,村落点点,稻田簇浪。桥下有一洄水潭,如镜的碧水映着东岸的村庄。那村前的古榕,那黄墙青瓦的农舍,那一条条纵横的街巷皆历历入目。更有趣的是这墙、舍、道全由半米见方的古铜色石块垒成。连伸入水中的砖头,也是如此。那深潭,那古榕,还有那村落,加上遇龙桥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最好写照。只不过马致远先生没有看过遇龙河的景致,倘若看了,怕是那首诗会写得更好些。
遇龙河的历史悠久,表现在一处遗址之上,这遗址,便是归义县遗址。据《阳朔县志》记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0xx年),从阳朔县分置归义县。贞观元年(公元620xx年)撤归义县入阳朔。
至于归义县的含义,社会上有多种传说,并无定论。但有一种说法是比较正规的,那就是“统归大义,诚服皇道”。可见归义县从阳朔分置,并不是很正统的,也许是因为割据,也许是因为造反。
遗址现占地约4万平方米,在唐代算得上一个不小的县城。当然,今天任何一个乡镇都比它强多了。如今整个“县址”,只存西北角那一口老井,两户人家。归义今昔,已不能相比了,但却给遇龙河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那古井边的石栏上刻有“寻旧,二字,但今天的遇龙河已经全新了。
出了归义县旧址,便到了遇龙河上又一名桥——仙桂桥。仙桂桥规模虽然不如前面两桥,却有些历史。因为离归义县旧址不远,因此,人们叫它“旧县桥”。可见当年也是交通要冲之处。
这仙桂桥为广西区内现存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建于宋宣和五年(公元1120xx年)。桥虽不大,但风景宜人,也是遇龙河的一处胜景。到遇龙河,这三座桥是不可不看的。
传说很久以前,东海有一条龙,巡游到此,看到如此胜景,觉得东海黯然失色,便潜藏下来不走了。这条龙晚上浮出水面贪婪的观赏美好的风光,后来忍不住有时白天也偷着出来,许多村民都曾见过,遇龙河因此得名。也有说是她古名安乐水,后因中游有著名的遇龙桥,改为遇龙河。
介绍广西南宁的导游词篇二
遇龙河位于广西桂林市阳朔县的一条河,是指白沙世外桃源至大榕树工农桥段,长约16公里,宽38-61米,深0.5-2米,常年水质清澈,水流缓缓。遇龙河两岸山峰清秀迤逦,连绵起伏,形态万千,江岸绿草如茵,翠竹葱郁,树木繁荫。遇龙河的水如同绿色的翡翠,清澈透亮,鱼儿闲游,水筏飘摇,一一可见。微风拂过水面,泛起阵阵涟漪,如同小提琴奏出的音符,静静的,轻轻的。
遇龙河是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全长43.5公里,流域面积158.47平方公里,流经阳朔县的金宝、葡萄、白沙、阳朔、高田等5个乡镇、20多个村庄,人称"小漓江",不是漓江胜似漓江。尤其是从遇龙桥到工农桥15.36公里水程,有28道堰坝,景点百余处,整个遇龙河景区,没有任何所谓现代化建筑,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痕迹,没有任何一点都市喧嚣,一切都是那么原始、自然、古朴、纯净,实为桂林地区最大的纯自然山水园地。如果把漓江比成"大家闺秀",那么遇龙河则是让人怦然心动的"小家碧玉",人们也称"小漓江。
国内外专家一致确认,"遇龙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遇龙河两岸一派田园风光,赏心悦目。天平绿洲、情侣相拥、平湖倒影、夏棠胜境、双流古渡、梦幻河谷等等,让人仿佛进入了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返璞归真的自由天地。
遇龙河是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全长43.5公里,流域面积158.47平方公里,流经阳朔县的金宝、葡萄、白沙、阳朔、高田等5个乡镇、20多个村庄,人称“小漓江”,不是漓江胜似漓江。尤其是从遇龙桥到工农桥15.36公里水程,有28道堰坝,景点百余处,整个遇龙河景区,没有任何所谓现代化建筑,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痕迹,没有任何一点都市喧嚣,一切都是那么原始、自然、古朴、纯净,实为桂林地区最大的纯自然山水园地。如果把漓江比成“大家闺秀”,那么遇龙河则是让人怦然心动的“小家碧玉”。
国内外专家一致确认,“遇龙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遇龙河两岸一派田园风光,赏心悦目。天平绿洲、情侣相拥、平湖倒影、夏棠胜境、双流古渡、梦幻河谷等等,让人仿佛进入了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返朴归真的自由天地。
广西最著名的三座古桥――遇龙桥、仙桂桥、富里桥都在遇龙河景区;而被誉为“将军府第”、“进士楼阁”的旧县村就在遇龙河畔;唐代归义县遗址、潘庄遗址、徐悲鸿画室、明清时期留下的古宅民居,使人顿生怀古忆旧之情。不过,最刺激、浪漫、潇洒的还是漂游遇龙河,竹排过坝,惊险刺激;荡舟平湖,轻松愉悦,被人们视为挡不住的诱惑,酷煞人的时尚。人们只用一个字来形容漫游遇龙河的感觉:那就是:“爽”!
遇龙河是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全长43.5公里,流域面积158.47平方公里,流经阳朔县的金宝、葡萄、白沙、阳朔、高田等5个乡镇、20多个村庄,人称“小漓江”。
整个遇龙河景区是桂林地区最大的纯自然山水园地。从遇龙桥到工农桥15.36公里水程,有28道堰坝,景点百余处,各景点没有人工雕琢痕迹、都市喧嚣,保持着原始、自然、古朴与纯净。国内外专家一致确认,“遇龙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
遇龙河两岸一派田园风光,赏心悦目。游览该景区可领略到可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地方上千年的历史文化。主要有广西最著名的三座古桥——遇龙桥、仙桂桥、富里桥;遇龙河畔被誉为“将军府第”、“进士楼阁”的旧县村;使人顿生怀古忆旧之情的唐代归义县遗址、潘庄遗址、徐悲鸿画室、明清时期留下的古宅民居等。
桂林山水是“大家闺秀”,遇龙河是“小家碧玉。这里更平静,更舒适。漓江,江宽山高让人赞叹,这里水小山小两岸尽是田间树影更轻柔些。
富里桥:位于遇龙河上游,石结构单拱,长30米,宽5米,高10米,筑于明代永乐年间,距今约500余年历史,造型美观,水中倒影恰似一满月。桥头各有古树一株,立桥头观田野,青山环抱,绿水绕庄,河坝浪花滚滚、溪水潺潺,田畴井然,阡陌如织,令人陶醉留连,是观赏田园风光的最佳处。
古城遗址:遇龙河畔,仙桂桥上游约100米,有一四方泥垒城墙为归义古城遗址。史料记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0xx年),阳朔县分置归义县设县址于此,贞观元年(公元620xx年)废。遗址占地39余亩,现存有城墙。遗址对岸有一川岩,登岩凭眺,水天一碧,达10余公里,岩内气候冬暖百夏凉,不燥不湿,是天然读书静养之地,清咸丰年间桂林进士唐墨香曾在此讲学;遗址东边山有一东晖岩,岩内一溪流出,水质清莹,经冬不涸。
八仙岩:隐藏在遇龙河畔遇龙村前的山峰中,明代有人题“怀安境”于石壁上,上有石洞坦平如室,宽约丈余,层岩重叠如楼。洞内有形如圆月的扁石门;下又有七个小洞,深不可测。可谓洞中有洞,天外有天。
介绍广西南宁的导游词篇三
遇龙河古名安乐水,是我县仅次于漓江的第二大河,素有“小漓江”之称。发源于临桂县粘岭,流经我县金宝、白沙镇、阳朔镇、高田镇的30多个村庄。在观桥村东注入乌龟河水,到凤楼村的青厄渡与金宝河汇合为田家河,至书童山流入漓江。遇龙河全长35.6公里,县内集雨面积124平方公里。
在乌龟河与遇龙河交汇处及遇龙河上有二石料单拱桥,上为富里桥,下为遇龙桥,皆为古桥。桥体巍峨壮丽,古香古色,为县重点保护文物。在旧县村,还有仙桂桥及归义县城遗址。仙桂桥建于北宋宣和五年,为单拱石桥,是广西最古老的石桥之一;归义县城为唐武德四年(公元620xx年)置,现遗正方形土筑城墙,周长约800米,有东、南、西三门。遇龙河两岸奇峰排列,竹木苍翠,流水清澈,游鱼可数,景色宜人。主要景点有双流美景、夏棠佳胜、大小五指山、狮子山、八仙岩及新开发的世外桃源等。绿水青山、古迹名胜与田园风光及浓郁的地方风情交汇在一起,是绝佳游览胜地。
到桂林,不游漓江,是一种遗憾;到阳朔,不看遇龙河,更是可惜。
阳朔景点遇龙河有“小漓江”之称,是阳朔山水的精华。它以山青水碧竹翠桥奇村巧而闻名于世,是桂林山水中不可多得的美景,也是阳朔风光的最好体现。 遇龙河发源于临桂县的古里河,流域却大多在阳朔境内。它清澈妩媚,一路流经阳朔的金宝乡、葡萄镇、白沙镇、新阳朔镇、高田乡,最后与金宝河交汇于青飕渡(高田日出)处,再一同流入田家河,再由田家河注入漓江。遇龙河古时叫“安乐水”,因后来在河上建有石拱桥名日“遇龙桥”,后来人们就干脆把这安乐水叫做遇龙河了。“遇龙”而“活”,人们对这条碧水用心之良苦,可见一般了。
遇龙河一般宽度为30一60米,其长度约44公里,水深处达七八米,浅处只能齐腿肚。徒步旅游遇龙河,欣赏美丽的阳朔风光是赏这条“小漓江”的最佳方式。
遇龙河两岸青山连绵,造型各异,百态千姿;一路翠竹夹道,绿树成行,芳草萋萋;而若遇晴日,则蓝天白云,碧水绿草,开朗而明快;若逢雨天,更是雾绕云遮,百媚千娇,将阳朔风光表现的淋漓尽致。假若把漓江比作风情万种的大家闺秀的话,那么,遇龙河就更应该是小家碧玉了。
走进遇龙河流域,你不但看得到“精缩”了的漓江山水,还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村落,十分风趣的水车,造型各异的古桥。这是一条很有文化品位的河,有水、有山、有竹、有草、有桥梁、有水车、有建筑。其透视出来的历史氛围和岁月沧桑,明显要优于漓江好一派奇美的阳朔风光。
如果你从阳朔镇出发,遇龙河奉献上的第一道风景,便是富里桥。富里桥宽5米,全长30米,高约10米,青石砌成的桥拱成大半圆形,倒映在水中,是一个鸡蛋形的模样,宛如大姑娘那张明朗的脸,十分别致。
桥的两岸,是百顷良田,微风吹过稻浪翻,白云走处碧波滚,景色宜人。桥的两头,长着两株古树,仿佛如桥的两个卫士,风雨同舟,与富里桥一齐在这遇龙河畔成为一种不朽。由于富里桥呈大半拱状,从桥的一端孔下往另一端望去,那青山绿水、白墙黑瓦一概映在水面,框在桥中,仿佛如山水画在水月中重现,典雅素净,很是耐看。富里桥建于何年,已经无法考证,估计与金龙桥、遇龙桥、仙桂桥等名桥所建年代相差不多,因为这九曲八拐的河流,只建一座桥显然是难以通行的。过了富里桥,顺着遇龙河往西北方向而去,没有多久,便可看到遇龙桥了。
遇龙桥建于明代,可见遇龙河的叫法,最早也是从明代开始的。这座桥,可以算得上阳朔县境内规模最大的古代石拱桥了。它长约60米,宽5米,高9米,单孔跨度为18米,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加修了石栏,栏上花鸟鱼虫,龙凤呈祥,十分精美。远处看去,这遇龙桥桥身壮实高大,古藤缠绕,野花装点,巍峨而壮丽,很有男子之风范。
站在遇龙桥上看四周风景,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上游一河相串的金龙桥、富里桥,如孪生兄弟一般,历历在目。那山、那田、那水、那树,像沙盘上的作品,在两岸依次排列。太阳照在水中,拉成一条直线,仿佛为遇龙河开了一条金色的拉链,水中那闪闪的金光,很像一条金龙在潜游。我们不知道先人在建这座桥时,是否也看到了这种景象,或许,遇龙桥的来意,便是如此的吧。
转身向下游望去,群山奔腾,村落点点,稻田簇浪。桥下有一洄水潭,如镜的碧水映着东岸的村庄。那村前的古榕,那黄墙青瓦的农舍,那一条条纵横的街巷皆历历入目。更有趣的是这墙、舍、道全由半米见方的古铜色石块垒成。连伸入水中的砖头,也是如此。那深潭,那古榕,还有那村落,加上遇龙桥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最好写照。只不过马致远先生没有看过遇龙河的景致,倘若看了,怕是那首诗会写得更好些。
遇龙河的历史悠久,表现在一处遗址之上,这遗址,便是归义县遗址。据《阳朔县志》记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0xx年),从阳朔县分置归义县。贞观元年(公元620xx年)撤归义县入阳朔。
至于归义县的含义,社会上有多种传说,并无定论。但有一种说法是比较正规的,那就是“统归大义,诚服皇道”。可见归义县从阳朔分置,并不是很正统的,也许是因为割据,也许是因为造反。
遗址现占地约4万平方米,在唐代算得上一个不小的县城。当然,今天任何一个乡镇都比它强多了。如今整个“县址”,只存西北角那一口老井,两户人家。归义今昔,已不能相比了,但却给遇龙河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那古井边的石栏上刻有“寻旧,二字,但今天的遇龙河已经全新了。
出了归义县旧址,便到了遇龙河上又一名桥——仙桂桥。仙桂桥规模虽然不如前面两桥,却有些历史。因为离归义县旧址不远,因此,人们叫它“旧县桥”。可见当年也是交通要冲之处。
这仙桂桥为广西区内现存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建于宋宣和五年(公元1120xx年)。桥虽不大,但风景宜人,也是遇龙河的一处胜景。到遇龙河,这三座桥是不可不看的。
传说很久以前,东海有一条龙,巡游到此,看到如此胜景,觉得东海黯然失色,便潜藏下来不走了。这条龙晚上浮出水面贪婪的观赏美好的风光,后来忍不住有时白天也偷着出来,许多村民都曾见过,遇龙河因此得名。也有说是她古名安乐水,后因中游有著名的遇龙桥,改为遇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