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花灯的片段模板(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放花灯的片段篇一
那年元宵节轮到我们村摆头游花灯。正月十三开始,我们就要去游花灯,一连游三天。那天早上,我们早早来到一个寺庙玉井宫,准备游花灯。参加的人很多,有抬轿子中年汉子,有挑花灯的七仙女,还有各式各样的乐队,小孩子们拿那些较轻的物品,如:绣着龙图案的红或黄色的旗帜、锣鼓,年轻力壮的青年们抬着那些沉重的木头雕刻的菩萨,剩下的人要么去敲锣打鼓,要么去拿旗帜,还有一个专门捧香炉的人。大家都换好了服装,进行一番乔装打扮。他们都是我们村的人。
开始游灯了!我们从玉井宫出发了,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一辆礼炮车,然后是两个举着“肃静回避”的牌子人,接着是两个举着龙虎旗的人,后面有一个敲锣打鼓的队伍,再是两个举着大灯的人,灯后是五樽菩萨,前后两樽小的,中间三樽大的,由穿着红色古装的家丁抬着。因为菩萨太重了,所以每樽最少也要十个人抬。再后面是穿着粉色衣裳的七仙女,然后是一支乐队,再后面是举着彩旗的人,彩旗过后是举着一把大伞和捧香炉的人,最后面就是花灯了。这好像就是皇帝出巡的阵仗,场面十分壮观!
我们绕着村庄的大路走,每走到一个村口,就要放礼炮。这时村民们也会跟着放鞭炮,点篝火和烧香,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到处喜气洋洋,好不热闹!走着走着,突然旁边就响起了鞭炮声。因为路窄,为了不被炸到,我们都拼命跑起来…顿时,鞭炮声、礼炮声、喊叫声汇成了一片,吓得我心怦怦直跳。
到了中午11点左右,我走不动了,于是叔公便把我、堂哥和小叔载回家……中午吃完午饭,休息一下就又出发了。可能因为早上走得太累了,我对游灯产生了阴影就没去了。
晚上八点过后,妈妈回来了,妈妈把晚上游灯的经过讲给我听。他们游到一个村庄,那里点了堆一层楼高的篝火,家丁们抬着五樽菩萨绕篝火顺时针跑三圈,在逆时针跑三圈,周围还在放鞭炮。接着就是赏花灯了,各色各样的长龙灯、蜈蚣灯、仙女灯等等。长龙灯特别奇特,龙的身体是用各家各户的各种花灯组成的,只有龙头和龙尾没变……听完这些,我很后悔没去……
真希望下一个元宵节早点来到,我一定要实实在在地游完!
放花灯的片段篇二
昨天,终于有时间和爸爸一起去淹城看灯展了,一路上我对灯的美丽和淹城的风景十分憧憬,想一下子就飞去一睹为快。好在爸爸似乎也和我有一样的心情似的,车也逐渐开得快了起来。
我随着爸爸的车到了淹城停车场,透过车窗看到的是古色古香的城池,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分外有情调。
我们从南门进去,映入我眼帘的是:广场上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彩灯和拥挤的人群,真是灯的世界,人的海洋。这不由让我想起了一首诗:“火树银花闹全城,万头攒动赏花灯,莫怪人称第一景,亿兆星斗灿龙宫。”
我被这仙景吸引着,随着人流往里走。一会儿,我被挤到了“八仙过海”的灯边:铁拐李用他的拐杖当船,自己稳稳地站在上面,神态安详;吕洞宾投入一只萧,自己站在上面;韩湘子是把花篮当船,也稳稳地在上面坐定……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意境。
我随着人流继续往前走,“年年有余”灯呈现在眼前,只见这个灯的造型更是活灵活现:前面的两条大金鱼的嘴张张合合的,好像在向大家祝福呢!我还一时搞不懂“年年有余”的含义,便问爸爸,他给我作了这样的解释——我们每年过年的饭桌上一定都有鱼,而且都不吃完,象征着年年有吃不完的余粮的吉兆。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呀!
咦,这里怎么有一座天安门城楼啊,是不是我到了北京了?仔细一看,哦,原来是我来到了另一盏灯的旁边!只见“天安门”前有很多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跳舞,我看到这些人的张张笑脸,就好象看到了人民的富足,祖国的繁荣。又向前,我到了“玫瑰有约”的灯前,丘比特站在一个小伙和一个姑娘旁边,后面还有个心心相印的图饰。传说爱神丘比特的箭射中了一个小伙和一个姑娘的心,他们就相爱了,不离不弃地生活着。我虽然不太懂是什么含义,但看到爸爸和妈妈的恩爱,想必这就是最好的见证吧!
在灯的世界里,有太多的灯让人们留连忘返,有太多的灯引起人们的遐想,有太多的灯显示当今社会的繁荣……那一盏盏璀璨发光的彩灯,把每个人的心都照亮了,每个观灯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和爸爸也带着对未来的遐想,带着对武进的希望,踏上了回家之路。
放花灯的片段篇三
花灯乃元宵节所赏,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
傍晚,天刚黑,妈妈让爸爸领我去古莱坞赏花灯。
“不去!”我和爸爸异口同声地说。
“你看外面多冷啊,明天再说行不行?”我辩解道。
……
唉,我俩费了半天口舌,还是被老妈给赶出来了。
大街上,行人甚少。寒风凛冽,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我俩脚下像生了风火轮,健步如飞,一阵就赶到了古莱坞。
古莱坞大门前,只有一个放视频的屏幕,没有行人。“什么嘛,还说有花灯,明明是骗人!”我一边想,一边漫步。突然,我听到不远处隐隐约约传来音乐声,我们继续往前走,原来人们都在这里呀!
看到如小兔般雪白蓬松的棉花糖,我垂涎欲滴,爸爸便给我买了松松软软的棉花糖,香甜松脆的爆米花。等爸爸买了门票,我便带着零食,怀着激动期待的心情走了进去。
一走进去,眼前的景象令我惊呆了:左边是五色斑斓、高贵典雅的孔雀花灯,就像诗中说的“孔雀双飞敞画屏,锦花茵上舞娉婷”。右边是雕工精湛、印有红梅的纯白大瓷瓶,后面有四个浅蓝的青花瓷,上面是“幸福陇西平安吉祥”这八个大字。
再往里面走,只见一支支像柱子似的大红鞭炮立在那,每隔两根鞭炮,都立有一个顽皮可爱的小人儿。爸爸说,那边有个签名墙,让我一起去看看。爸爸先拿了一支笔签上了名字,我也拿了一支笔,但我写的不是名字,而是新年愿望。
我们继续漫步向前。“那不是南瓜车吗?走,我们过去拍照!”爸爸说。清透晶莹的南瓜车由一只漂亮的五色鹿拉着,可以站立在里面过过南瓜公主的瘾。
接下来,我们又去看了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的花儿;吃着青翠竹子憨态十足的大熊猫;小女生最喜欢的漂亮聪慧的小马宝莉;五颜六色梦幻般的蘑菇精灵;惟妙惟肖充满童趣的十二生肖;戴着粉色棉帽和粉色条纹围巾的小雪人……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文化陇西”。这是一艘超大的轮船花灯,让人有种“海上生明月”的感觉。上面分别有仁寿山、李家龙宫、威远楼、保昌楼、黄芪之乡、古襄武邑,还有一幅打开的书卷,上面写着“黄芪第一出陇西,色黄白味甜美,今亦难得”。这个花灯的制作很是精致高雅。
这次赏花灯,让我深深体会到了陇西文化的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