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年级《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简短实用(四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简短篇一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制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原因,能应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化学教学中要向学生逐步传输的一种重要思想。
本节课的学习我将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与新知识的学习有关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并记录、得出结论、交流分享,突出了探究学习的过程体验和探究学习方法的运用;课堂学习中我自己认为教师的角色转换比较到位,教师充当了一名组织、引导者、交流的伙伴,使课堂学习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做到了师生、生生互动,达到了一种师生情感交融、言语共鸣、思维共振的境界。
本节内容是一节承上启下的章节,位置很重要,所以在这一节学习以前,我以前面所学的文字表达式为基础,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来。首先我提出问题:“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么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吗?”学生们不约而同的回答到:“文字表达式。”我心理暗喜,一个好的开头,于是继续说到:“那么你们还记得我们所讲过的文字表达式吗?”这次回答没有上次整齐:“记得!”
“好,那么接下来我想请两位同学来听写听写我们的文字表达式,有没有哪一位同学愿意上来写一下啊?”
我问完了之后,学生们好多都立即低下了头,因为他们可能没有记住,但是我没有气馁,给一位有上来一试的学生一个眼神的鼓励,但是因为可能是胆量很小,所以最后她还是没有站起来,最后为了给它一次机会,我点了她起来。最后写的虽然不是很如意,就是有一个反应的生成物的名称写错了。
接下来我继续引导他们,从这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我们能从中间获得什么信息呢,学生说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的条件,我及时鼓励:“对!大家说的很对,这个反应式告诉了我们一个化学反应以及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
“能!”学生回答的很积极。于是我给他们5分钟让他们设计自己的实验。
学生汇报自己的设计,这时我就补充他们做的不足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按照你们自己设计的实验分组做实验,没有设计出来的同学一组,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组实验,你们来和老师一起做一下,看老师设计的实验能证明什么观点。做完之后,每一组推选一个人出来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
学生动手做实验,老师从旁指导,补充他们做的不好的地方。做完之后,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老师再从他们没有想到的地方进行补充。
九年级《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简短篇二
在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问题。本课题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公演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开始了从生成何各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公演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公演方程式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
学生在实验探究基础上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这是本课题的重点,运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释和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各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从而实现本课题难点的突破。本课题对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高中化学学习都题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本课基本上能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与同伴、与教师的交流中获取对化学的最深感受,体验到成功之乐,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不少化学问题是从实际中得来的,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咱课堂体验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九年级《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简短篇三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将从质变到量变、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来学习化学。初步熟悉化学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本课时围绕三维目标展开,旨在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特别是“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着重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为主要任务,紧紧围绕这样的一个设计思路,生活经验→知识技能→思维品质,生活经验是基础,知识技能是桥梁,思维品质是核心。
本课的引入从李商隐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蜡烛燃烧来引入本课学习,蜡烛燃烧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生活现象,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在后面的学习强化本节课的知识技能(落实过程与方法),主要对红磷的燃烧以及铁与硫酸铜反应的两个实验分析,在实验中注重着重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描述、分析实验现象、获得结论的过程。
在实验中更细化了对实验的可观察点进行引导,如红磷的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点在于气球的变化和锥形瓶内红磷的变化;铁和硫酸铜的反应观察点为铁钉的变化和溶液的变化,强化的观察点后更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落点在于从天平的平衡分析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的原因。
在不断地深入分析,在经过前人无数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这一伟大的定律,是一个普遍规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难点在与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词分析,增强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在从微观层面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水分解为例,以动画形式来水分子的分裂过程,非常地直观,很利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进行分析。课时的最后以蜡烛燃烧后天平不平衡来回应该课时的学习(回顾生活经验),提出蜡烛燃烧天平不平衡是否违反了质量守恒定律,激发学生的思维,也强化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对后面所学习的化学方程式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九年级《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简短篇四
在本节课上,我将实验探究作为教学目标的突破口,整个过程突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价值观。特别是教师的有效启发引导和学生实验探究活动,不但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内涵,也使培养学生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等活动落到了实处。还让学生体会和享受学习之快乐。
1、注重启发学生参与: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活动程度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否到位,此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启发式教学优势,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结合,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落实学习情感、实践探究和各方面能力参培养。
2、强化实施探究过程:在本课的三个探究过程设计中,从(1)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汇总学生成果,到得出质量守恒定律;(2)应用媒体动画、模型模拟,分析磷燃烧的化学变化,总结得出“守恒”的原因;到(3)利用蜡烛燃烧、镁条燃烧前后质量总和变化分析,巩固定律,引导探究改进实验装置。
3、注重诱导强化方法:在其教学的各个环节均采用和谐诱导,启发思考的方式,集培养学习方法、激发兴趣和培养创新能力为一体。如实验探究方面,先是猜想、启发引导,再组织实验探究,直至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和实施探究;再由分组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到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模拟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最终使学生在坚信“定律”的前提下,能够应用“定律”解决所发现的疑难问题和设计改进实验的装置。是层层深入和关注学生实际感知的。
4、突出学习兴趣培养:在课的引入阶段,恰当地应用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质量守恒的猜想,引发兴趣,使学生产生良好学习动机,从而顺畅地进入实验探究程序,并通过总结学生所得实验结果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特意鼓励学生设计改进实验装置,将课堂向培养创新能力的高度自然延伸,很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安排。特别是师生间的和谐交流,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此起彼伏,达到了“我要学、我想学”的境界。
5、关注学生的认知思维:课堂上通过学生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天平上,使学生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的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
当多数同学认为,“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总和等于消耗蜡烛质量”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结论时;教材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与内涵,将学生的认知水平自然而然地推倒了更高的层面上。再通过镁条燃烧的实验,让学生很快找到天平倾斜的原因,并及时地提出创新改进实验装置的要求,把培养能力的教学推到更高的层面上。真正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困惑一: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实验都要使用到天平称量,托盘天平的操作不怎么复杂但学生用起来却很慢,占时间较长,影响定律原因的内涵挖掘、影响知识巩固应用的深入。但在反复实验中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熟练了托盘天平的使用。若使用电子天平,节省宝贵的.时间,很快能得出定律,进而分析原因和安排巩固练习,还能进行改进实验装置等创新能力培养。可实施课堂教学时我只能选择托盘天平,而别的选择很难实现。
困惑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设计有白磷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蜡烛燃烧、碳酸钠与稀盐酸、镁条燃烧六个实验。只有蜡烛燃烧最熟悉,其他实验第一次操作,也只能知道它是化学反应,对现象,反应本质不熟悉,会影响知识的形成。再有实验的数量多,占用时间长,影响知识能力培养的进一步挖掘。课堂教学时我只选择了白磷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蜡烛燃烧、镁条燃烧四个实验,不知是否恰当。
反思一:探究式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的指导作用。本节课设计实验有白磷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蜡烛燃烧、镁条燃烧。探究活动多,学生参与多,活动形式开放。
在组织这么多活动的同时,要组织学生总结出守恒定律,要分析原因,要巩固应用守恒定律,还要组织进行装置的创新改进。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而更重要的是引导者。教师给学生的不应是平坦的道路,而应是正在修建的桥桩或是杠杆的支点,让学生自己搭建桥梁,操起杠杆实现应有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