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倍数教学反思反思 几倍教案实用(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3倍数教学反思反思 几倍教案篇一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掌握了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它为以后解决比较复杂问题奠定基础。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新知识的现实背景,激活与新知识有关的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活动氛围。教师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是以“小动物们为小白兔过生日”为背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亲切感和熟悉感,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快、平等的氛围里去感悟数学。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谈话、实验操作等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圆。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在教学的关键处,教师进行适时的启发、点拨,开阔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从而明确应该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3、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因为儿童的思维形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还有动作思维的成分。因此在教学中孙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伴随着观察、思考等活动,展示知识的过程。
4、练习中还出现和解决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增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3倍数教学反思反思 几倍教案篇二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倍”的概念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并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教师的主观分析:对于初次接触“倍”的学生来说“倍”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此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决》后的一个学习内容,而学习理解“倍”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基础就是乘法,为此应将乘法作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基础来展开教学,以旧引新,化难为简。
3、学生认知障碍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倍”这一新概念,在理解“倍”的时候思维迁移存在一定的难度。
综上所述,本节课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直观的方式构建新知,以学习活动为载体,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感知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做的过程,体验“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自然地探究出并接受新的知识,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设置情境,复习旧知,引出新知。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1、理解并建立“倍”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倍数教学反思反思 几倍教案篇三
“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依据“份”和“几个几”扩展而来,是通过两个事物的比较,让学生明确,谁和谁比,以谁为一份,谁有谁这样的几份,就是几个几,谁就是谁的几倍。由此引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个新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改变传授式的教学,把教师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放下教师的架子,成为学生活动和学习的伙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呈现出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2、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在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学生无不表现为兴奋、投入、思维敏捷……让学生爱学、乐学,变兴趣为动力,让课堂活起来。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学习,学生积极性很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闯关这一环节,包括(我会说、我当小老师、我会算、聪明桥)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在教学中,设计了学生动手实践这一环节,我将学生分为4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让他们通过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倍的表象,从而明确应该用乘法计算的道理,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新知。
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
因为儿童的思维形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还有动作思维的成分。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生动具体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从而获得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伴随着观察、思考等活动,展示知识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我十分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表述她们解题的思路,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最终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关注中等生、学困生与尖子生的的培养。能有针对性地把问题、练习投向不同的学生,让其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变成“要我学——我要学——我爱学”。
在最后的练习中,出现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加深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理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去想。
4、存在问题:
(1)练习中拓展题应再深入一些,就用大船和小船的那幅图,再加上一个问题,现在大船还能上多少人?或求一共有多少人?前一问是本课的知识点,后一问是拓展思维。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2)在小组合作时,几个学生同时说自己的想法,没有倾听的,小孩的特点抢着说,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提醒学生以后要注意倾听,再表述自己的想法。
(3)在让学生到黑板上板眼演列式计算这一环节时,应该让全体学生都动手写一写,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3倍数教学反思反思 几倍教案篇四
倍,对于学生来说时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对倍的认识与解决问题进行了分割,进行分层教学:先是让学生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讲,生活中的数学是具有魅力的数学。教学时我注意从现实生活入手,从学生热爱的大自然出发,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素材。春天的公园、艳丽的鲜花、美丽的蝴蝶、童话中的花仙子都是学生喜爱的事物,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主动投入到课堂中。通过看蓝、黄、红三种鲜花,比较每种花的夺数来提数学问题。让学生从已掌握的比较两数关系的基础上引出“倍”。这样既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也让学生初步感知:“倍”也是两数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倍”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生活中找不到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模型,为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我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如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先摆一摆,再圈一圈,后说一说,突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初步感受“倍”的含义。后又改变蓝花的朵数,让学生作出判断和解释,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倍”的含义。认识倍以后,我通过摆小棒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摆、分、说等数学活动中,将动手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突出“()个几”与()倍的联系,很好的建立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学模型,同时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空去操作、观察、表达,对“倍”的含义有深刻理解,建立了“倍”与“这样的几份”、“几个几”的联系后,引导学生研究如何计算。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中,学生理解了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原因,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形象——抽象概括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再次得以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前后知识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1、整节课前松后紧,正是前面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去操作、交流感受“倍”,使后半部分时间紧张。
2、在摆一摆、圈一圈花片,让学生表述环节,感觉有的学生说的不是很流利,可能是句子长,导致学生记忆困难;也可能还有学生不理解“倍”。可以再多请几位学生说说,加深印象。
3、在摆小棒环节,看到有同学没有按份数,一份一份的摆,我没有抓住这种课堂生成,及时强调:要明确把什么看成一份,突出有这样的几份。最后也没有适当小结: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强调摆时要一份一份的摆。
本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提建议与意见。
3倍数教学反思反思 几倍教案篇五
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五册(四省市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9。
懂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文字题。
(一)准备题练习。
1.出示图。
师:用我们学过的倍的知识说明图意。
生:黄花有2朵,红花有3个2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
生:还可以说黄花有2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红花有多少朵?用2×3=6(朵)
2.出示
师:蓝珠子和白珠子各有几个,看仔细。[师再操作计数器成右图]
师:把2个蓝珠子看成一份,6个白珠子可以怎样说?
生:6个白珠子可以分成这样的3份。
生:也就是白珠子数是蓝珠子的3倍。
师:为什么白珠子数是蓝珠子的3倍?
生:因为6里面有3个2,所以说白珠子数是蓝珠子的3倍。
师:这一点很重要,谁再来说一次。[生重复说]
3.书面练习:课本第12页练习五第1题。
批改讲评后,将这题在投影仪上改编成:
○○○○○○○○○
○○
师:现在把上边和下边的皮球各拿走一个,又怎样说?
生:把下边的2个皮球看成一份,上边的8个皮球可以分成这样的4份,8里面有4个2,所以上边皮球是下边的4倍。
师:刚才上边皮球数是下边的3倍,现在都拿走了一个,怎么反而是4倍?
生:现在把2个皮球看作一份,8里面有4个2,所以是4倍。
师:[把题改编成上边12个皮球,下边4个皮球]又怎样说呢?
生:上边的皮球数是下边的3倍,因为12里面有3个4。
(二)教学例题。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关于倍的知识的一个新内容。
例9 有8只小鸡,2只小鸭,小鸡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
师:[指名读题]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边出示图]
师:例题是关于倍的知识的一个新内容,新在哪里?
生:题目告诉了小鸡的只数,还告诉了小鸭的只数,要求小鸡只数是小鸭的几倍。
生:它要求小鸡只数是小鸭的几倍,不是求小鸡有多少只。
师:对呀!题目告诉了两个数,一个是小鸡的只数,另一个是小鸭的只数,要求的是小鸡只数是小鸭的几倍。要解答这题应该怎样想?同座同学讨论,再阅读课本11页例题下面的“这样想”。
[生先讨论后阅读课本]
师:怎样想,请汇报。
生:小鸡有8只,小鸭有2只,8里有几个2,小鸡只数就是小鸭的几倍。
[将例题图演示成2只小鸭看作一份,8只小鸡有这样的4份,添上集合圈,并再指名一学生汇报]
师:这题怎样列式?为什么?
生:8÷2=4(倍)8里有几个2就是几倍,用除法算。
师:这个4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所以在算式中“倍”一般可以不写。[把得数上的“倍”字擦去]
师:再看一题[课本第13页练习五第2题,要求列算式并且解答]学生解答后批改,并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三)归纳小结。
师:刚才讨论并且解答的两道题里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点?解题时怎样想和解法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告诉了我们两个数,都要我们算他们的倍数关系。
生:求两样东西的倍数,就是看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算。
师:今天我们学的新内容是:知道了一个数与另一个数,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解答的方法是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四)组织练习。
1.课本第12页,练习十五第3、4题。
2.(出示一盒)
师:盒内放了好些纸蝴蝶,要求一种颜色的蝴蝶数是另一种颜色蝴蝶的几倍?这题我们让小明来解答。[出示皱着眉头的小明头像图]小明为什么皱起眉头?他有什么困难?
生:因为不知道盒子里有哪几种颜色的蝴蝶?
生:而且也不知道每种颜色的蝴蝶有多少只?
师:说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要知道哪两样物品数,求倍数。
生:要知道一个数是几,另一个数是几。
[师打开盒盖]
生:还是不能解答,因为不知道求谁是谁的几倍?
师:这又说明了这类题还必须弄清楚什么?
生:要弄清楚求谁是谁的几倍。
师:讨论得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必须知道一个数是几,另一个数是几,还必须知道求谁是谁的几倍,也就是谁和谁比,这是很重要的。
3.全班练习:课本第12页练习五第5题。
批改讲评。
师:第一题一个数都是15,为什么第1小题得数是5倍,第2小题得数是3倍?
生:第1小题求15是3的几倍,第2小题求15是5的几倍,两次15和谁比是不一样的。
4.线段图:
师:根据线段图,谁能提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让全班小朋友解答。
生:白兔的只数是猴的几倍?[全班学生在簿本上列式并口答]
生:黑兔的只数是猴的几倍?[同上]
生: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几倍?
生:这题不好算的,15除以9有余数。
师:这道题我们现在不会算,以后再学下去就能算了。
生:我说兔子的只数是猴的几倍?
师:想得好,兔子的只数是猴的几倍怎样算?
生:9+15=24(只),再拿24÷3=8,兔子的只数是猴的8倍。
师:灰兔也来了,[在线段图上补一条线段表示灰兔的只数, ]灰兔有几只?
[很多学生举手]
生:9×2=18只,灰兔有18只。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生:学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算。
生:要弄清楚一个数是几,另一个数是几。
生:还要弄清楚求谁是谁的几倍。
3倍数教学反思反思 几倍教案篇六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倍”的认识和除法的认识基础上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是将这两个知识点充分地沟通,使学生顺利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通过复习导入。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的形式,让男生女生三人一组到前面站排,男生是女生的2倍。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2、由于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动手到黑板前贴小猴让学生感受“倍”,变静为动,让学生直观感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含义,初步掌握此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有让学生动手摆小棒进一步体会感受“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例3,有效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练习中安排一道选择题,一道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道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通过比较不同,使学生加深对两种类型题的理解。
教学结束后我反思本节课的不足:
(1)在教学例2摆小棒的操作过程中,只强调了8根、12根是4的2倍、3倍,注重让学生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来解决,而没有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应该在这里强调一个图形用4根小棒,两个图形用8根小棒,三个图形用12根小棒。摆两个图形就是用2个4根是2倍,摆三个图形就是3个4根是3倍。在这里教师应渗透对应和函数的思想,要注重学生构建“倍”的概念的过程。学生通过操作过程后,能用语言把活动表述出来,训练学生数学思维。教师应在操作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提升。在今后的备课中要很好的理解教材,准确把握、运用教材,多注重让学生说说算理。
(2)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语言不严密,教师应及时纠正。
(3)学生动笔解决问题量还不够,课堂上还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