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感悟小记(大全三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感悟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悟小记篇一
周末正在忙着处理点事务,远在千里之外的一位n年就已毕业离校的学生小王打来“求救”电话。——电脑彻底罢工,请电脑公司的维修师傅过来维修,说是硬盘坏了,需更换。硬盘上的资料是没辙了,要么花大价钱请专业公司尝试恢复,要么就当块砖头扔了。可这位大头虾好多资料都是“孤本”,根本没有做备份。这下头都大了。
其实来穗后,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已经很少花时间在计算机上了,当年折腾的硬盘数据恢复之类的技术早忘得差不多了。而且,我现在也实在不可能很奢侈地花那么多的时间替他折腾这个东东。只是,师生一场,相处也相当不错,这个忙总还是要帮一下。——简单问了下,所谓罢工,不过就是因为突然停电所致。而且,当时也没有在拷贝文件,按理,硬盘彻底挂掉的机率不高,最多也就是会有些坏道而已。遂叮嘱其接电,开机,将屏显内容拍照发过来。看了下,原来只是“蓝屏”。windows系统文件出现损坏,自然无法正常启动了。初步判定硬盘并没有彻底挂掉。看来还是遇到水平太臭亦或心术不正的维修员。换硬盘当然赚得多点咯。
于是继续让拍照片,了解机器配置及其平时使用的操作系统之后干脆给他开了个“药方”,从开机、狂按f10键以激活系统启动选项菜单开始,如何启动ghost软件,如何查找硬盘上的克隆包,如何释放……拍照发了过去,再加电话实时指导,中间有些小波折,总算顺利搞定。机器很快就获得新生,屏幕又见“蓝天白云”。电话那端传来的除了喜悦、感谢,当然还有对维修师傅的强烈不满。我自然也是趁机“规劝”——得空还是自己学一点计算机的相关应用常识吧,免得受制于人。且一定要有备份资料的意识,免得硬盘意外罢工还致欲哭无泪。
可还未熬过24小时,这家伙又打来骚扰电话:打印机驱动死活装不上了,没法打材料。——真是头大。我也是忙得分身乏术,哪有功夫弄这鬼东西。问了下,是hp1136的三合一打印机。大公司总是很牛的,hp的打印机,只要是usb接口的,装驱动是绝不可以先开打印机电源的,否则你就只能一遍又遍的莫名其妙的重复安装重复失败,或者呆呆地看着那个进度条显示永远都在进行中。实际就是程序设计上有bug,无关痛痒无人修补而已。电话中讲了下,小王急着分辩,说他是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操作的,但依然无果。
那好吧。我自己操作呗。远程发出控制请求,告诉他确认通过。要求他关掉打印机电源。我来安装,结果糗大了,也是安装没有成功。遂卸载掉相关驱动,重来。再次要求其关掉打印机电源并拔掉usb连接线。拔掉?小王惊讶地问。——我一下子明白刚刚为什么安装没有成功了。这个鬼偷懒,关掉打印机电源后并没有将usb连接线拔掉,导致安装打印驱动时视窗系统并没有发现新硬件,当然也就没办法真正安装相应的硬件驱动啦。——问题找到,再安装当然一切顺利,待提示连接打印机时再先接通电源,然后插好usb连接线。安装很快完成,自动打出测试页。ok。
心得有二。一是电脑常识还是要有的,否则极不方便,还容易被坑。明明就是个系统小故障,楞说是硬盘坏了。除了坑钱,还会造成大量资料的丢失。二是电脑程序是预设性指令集。如果程序开发时规划不周,后期又无打补丁的动力与压力,则致相关软件使用时的极不方便。有时一个小小的疏忽,就会形成问题无法解决的窘境。且常会造成硬件有问题的错觉。这个当然不能全仰仗厂家的血管里都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同样需要用户自身尽可能多的具备相关的应用常识。
感悟小记篇二
2012年,在语文教研组的筹办下,我校开设了小记者兴趣班,笔者承担了七、八年级两个兴趣班的教学任务,该兴趣班重在培养学生的新闻阅读能力与写作技巧,从写作方法入手,了解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办报及摄影的基本知识,为学生多方面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之所以负责小记者班的教学,并主动提出承担这个班的教学任务,一是自己对于新闻写作有一定的兴趣,想积极参加本组交给的各项任务,锻炼自身,二是想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的德育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两年的兴趣课教学让我感触颇多,正是有了如此丰富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才让更多的孩子有了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
学期伊始,笔者就着手组建七、八年级小记者队伍。小记者班的学员全部来自于各班自己上报的兴趣课名单,由此可见,绝大部分报名参加小记者班的同学是有兴趣学习的,人员构成包括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组建之初就告知学生他们将会是学校新闻战线上的新骨干,他们将成为采编校园新闻,尤其是班级新闻的主力,这让每一个小记者兴趣班的学生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并增强了其责任感与使命感。
首先,兴趣课活动开始前,笔者认真研读了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闻教材《当代新闻采访写作》,并制订了一份教学计划,希望学生能学到丰富的知识并实践运用。但在第一次活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特点之后,笔者发现原来的教学计划内容涉及太多,过于空洞,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重点。接着,本人又重新制订了一份更符合学生实际、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把讲与练相结合,使之更加符合小记者教学的特点,计划制订之后,便开始认真地备课和授课。当然,课程之初,()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免会产生厌烦,所以在每次活动中,我都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高,逐渐了解新闻报道的概念、新闻采访的程序、新闻写作的方法等。
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教学,深入学生中间,瞄准热点问题,让学生时时感受新闻,处处议论新闻。小记者班的创建是要为德育服务的,它应该成为全校学生先进思想的代表,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强有力的助推器。因此我的工作重点除了教会学生一般的采访、调查、新闻写作的.方法,更重要的就是带领小记者们走入同学、老师和校领导之中,了解学生中的热点问题,调查和分析同学们、老师们的看法,并通过调查分析为同学们提供参考建议,促成良好舆论导向的形成。比如,本人将小记者分为若干个记者小组,通过采访任课教师、班主任、同学,让他们更加亲近校园、亲近师长、亲近同学。我们小记者班通过学生来教育学生,尽量做到"润物细无声"般不露痕迹的效果,我想这样的德育教育的方式应该是值得我们追求的。
1.训练形式单一。小记者写作能力的训练:(1)力度不够;(2)形式单一;(3)缺乏深入的指导。由于每周只有一节课,主要是布置一次采编的作业,然后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进行指导更正,间隔时间长,指导效果差,观看相关视频资料的机会也很少,没有体现出教学递进性。
2.地点受到限制。小记者班应该适当开展室外的采风活动或者社会实践体验活动,但考虑学生的安全,开展类似的活动较少,对于新闻采访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3.缺乏校外专业指导和培训。校园兴趣课作为一项长期的课程设置,它应该体现一定的专业性质,因此学校应当考虑适当引入校外优质人才资源,比如,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专业人士来校指导或直接授课,小记者班当然也需要这样的专业指导。如果授课教师能够接受一些适当的专业培训,对小记者班今后的教育教学的展开,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新闻采访工作对我来说不算陌生,大学期间,笔者也在学校党委宣传部下设的记者团担任记者,承担过很多采访任务,有一定的采访、写稿能力,但是,初中生的授课,绝不能沿用大学时所学的内容,必须符合中学学生的兴趣和"口味",所以,今后,不论谁承担小记者兴趣课的教学,都一定要加强新闻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和修养,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感悟小记篇三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某些事或人产生不一样的想法,在这个时候,不妨试试写篇感悟的文章,便于记忆。那么,感悟的文章一般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层干部的三年小记工作感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回顾来时的路,在基层工作正好三年光阴。犹记当年对“高寨”两个字的陌生,对这片土地无比的向往,对未来工作的憧憬,一段段精彩的画面正倒映穿梭于眼前,那些出糗的故事,那些精彩的瞬间,那些听前辈分享基层工作经验的下队之路。基层干部于我而言,是一个称呼,是一种身份,是一份责任,是一段经历,是一篇精彩的“文章”,是一本精彩的“故事集”。想表达的内容很多,一篇小小的文章装不下;想倾诉的心肠很多,一壶泡好的绿茶不够喝;想珍藏的回忆很多,一部小小的手机存不够。
作为一名在海南毕业的`大学生,海岛每年长达十个月的热辣阳光没把白胖的我晒黑,来到苗乡,走进大冲,脱贫攻坚的路上,我成了名副其实的“小黑妞”。走在贫困户家的路上,阳光肆意挥洒,皮肤铆足了劲吸收夕阳最后的晚霞,脸上火辣辣,但是心里暖洋洋,眼见着贫困户家的蜂蜜收割了,小猪长大了,房屋焕然一新了,皮肤的黑也成了人生路上一种别样的“彩色”。
初来乍到,记得新到任那会儿,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不会,办公室里是“高速旋转”的同事和“岁月静止”的自己,电话通知会议都显得格外紧张,最害怕的莫过于值班值守和接听电话:对待群众的来访要记录什么?对待部门汇报的工作要如何呈报给领导?对待突发紧急情况该如何处理?这像是一个个棘手的问题摆在眼前,但更是一个个锻炼的机会锤炼自己。在突破第一次一个人值班的害怕,突破第一次下队的紧张,突破第一次面对群众激动情绪应对的胆怯后,历练的不光是自己的“脸皮”,更多的是面对大小事务能独自处理的能力和水平,感谢那段束手无策的时光和不断突破自己极限的自己。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工作之前,我是一个不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的人儿,到基层所看的是农民下田劳作的身影,到基层所观的是农户耕织布衣的场景,到基层所思的是农业大户的产品销路,到基层所想的是百姓诉求的解决,这些都在我的心里“扎根”,我也转变成一个“饭扫光”的“吃饭机器”,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也更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基层的岁月转瞬即逝,基层的人们很可爱,基层的百姓很淳朴,基层的经历是难能宝贵的财富,希望我们不忘继续“扎根”,努力成为“一棵棵茂密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