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司技术管理工作亮点(三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司技术管理工作亮点篇一
一、做好资源调配衔接工作,为油品经营奠定基础
(1)加强协调,强化对倒短运输承运单位的管理。首先与区公司协调好发货计划,其次加强与铁路货场的沟通协调,保证到站油品的及时接卸,保障了经营工作的有效开展。
(2)建立和完善内部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规范业务操作行为。先后制定和完善了铁路联络员请送车制度,倒短运输入库管理制度,电子衡过磅管理办法,营业室开票业务流程等。
(3)建立和完善了油库相关作业流程。建立油库逐日计量制度,每日损溢分析制度,油库与业务、财务、开票室对帐制度等。
二、突出核心业务,抓好经济指标落实
(1)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年初公司结合年度目标及时组织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区公司会议精神,结合哈密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大零售”营销战略。从量、利、费关系算细账,确立“零售者得天下”市场拓展意识,建立了以零售工作为绩效考核重要权重、零售工作督办、为零售工作服务的工作机制。上半年零售经营总量实现5.126万吨,同比增加4.055万吨,增幅378.48%,零售量占经营总量比重为72.21%,同比增加37.2个百分点。
工具和考核上给予政策支持,加油站员工变坐贾为行商,走出油站,深入工厂、建设工地、矿山,联系业务、送货上门,零售配送销量呈逐月上升趋势,上半年实现零配量23396万吨;二是建立领导联系帮扶机制,树立服务是最好的营销理念,坚持以现场服务为重点,全面开展规范化管理,改善加油站现场服务水平,挂钩帮扶人员开展“一站一策”“一户一策”等多种形式的促销,积极联系用油单位到联系点消费,主动协助加油站维护客户,做到了原有大站稳中有升,中型站快步追赶,零售整体销量增幅明显,上半年平均单位站日销量为40吨,平均单站日枪发量为22吨。
(3)以“创先争优”、“比学赶帮超”、“规范管理年”活动为基础,不断提高经营与管理水平。哈密分公司坚持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紧抓活动契机,不断开拓思路,2011年上半年共组织集中学习243人次,专题讲座4场。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工作分析研究,制定改进工作的方法及措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外不断充分展示中国石化加油站规范服务的良好形象;对内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公司技术管理工作亮点篇二
明显,年轻的技术人员能较快地进入工作状态,担当起各自岗位的技术管理的任务。自承担高炉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任务以来,从设备订货、商务谈判、驻厂监造以及现场各个系统的施工管理和平面协调,都有条不紊地按计划开展,确保了施工节点的完成。
分公司本年度施工项目主要集中在首钢区域,施工量大,工期节点安排紧凑。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与在建工程相结合,将项目中的关键工序作为研究课题。在热风炉耐材施工中,按照业主要求炉壳不能开孔进料,为此制作了一系列的运输、装载工具,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减少耐材倒运次数、节约上料时间、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作用。同时对大型高炉系统施工的专用设备的设计和制作,特别是大型高炉专用保护棚的设计和制作,进行了充分的技术准备,保证了保护棚的制作和安装顺利完成。在大高炉的耐材砌筑,包括高炉大型碳砖砌筑,以加快施工进度、保证砌筑质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效。高炉“陶瓷杯”施工技术的完善,陶瓷杯底垫“人字形”定位、预摆、砌筑;陶瓷杯壁定位、砌筑;陶瓷杯与炉壳间环形碳砖、铁口部位碳砖精确加工技术等。
随着可塑料等不定型耐材在加热炉中广泛使用,分公司对1450热轧和宽厚板加热炉可塑料的施工,在技术管理上做了充分的准备,与耐材生产厂家多次沟通,了解材料的使用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认真讨论施工方案,使技术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都能熟悉每一施工环节,做到心中有数。购置专用施工工具,使用前对操作手进行培训。正是在技术管理上的精心准备,确保了加热炉可塑料施工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
对近几年施工的工程进行总结,梳理分公司的技术优势。具体体现在:耐火材料的监造;组合砖的预组装、砌筑技术;各种工业建筑非标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技术;工业建筑施工专用设备设施的研发、制作技术;不定型耐火材料喷涂;真空吸盘吊系列施工技术;不定形耐火材料冷、热态压入施工技术。同时积极编写建筑专业作业指导书,已完成的8篇作业指导书是对近年来分公司施工过的炉型的总结,对今后的同类型建筑施工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公司技术管理工作亮点篇三
多项工作举措获省、市、县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省领导批示2次,市领导批示2次,县领导批示6次)
2020年,县应急管理局以“提本质、遏较大、减总量、保安全”为目标,深入开展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防汛救灾等工作,全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和人员伤亡率同比分别下降33.3%和25%,全县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形势总体持续向好。
三项创新
一是立足“精密智控”,着力打造“安全生产五色风险防控”体系。在全县工贸领域推行安全生产五色风险防控,实行“云自查、云巡查、云管控、云培训、云供给、云预警、云考核、云服务、云承诺”的安全“云模式”。初步实现了“隐患发现整改更及时、安全监管工作更高效、专项排查防控更精准、网格监管质量更提高”的安全智控目标。得到省、市政府领导批示肯定并向全省推广,还代表永嘉参加全市2020年度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评选。
二是加速“智慧应急一张图”建设。初步建立了融合“空天地海一体化、地上地下一体化、二三维一体化、时序化”的应急综合时空大数据库,全面掌握应急管控“家底”,以“一平台多模块”的形式呈现,为风险评估预判提供大数据支撑。采集山塘水库、地质灾害点等21个部门70类10155条安全风险源,整合各领域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等46类3484条减灾救灾资源,对接10余个系统数据接口、8类物联感知设备信息,数据汇集量位居全市前列;率先建设防汛指挥辅助系统,专项开发防汛防台形势图标绘系统,成果由市级向全省推广应用。
三是全面打造森林防灭火“智治”防御和远程可视化指挥体系。引进航空直升机常年驻扎枫林消防训练基地备勤,通过共享中国铁塔公司的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打造智慧化森林全天候全方位实时监控平台,从“机防+技防+人防”全方面着力,逐步形成“全面智治”森林火灾防御体系、“地空”应急救援体系、远距离可视化指挥体系和1小时应急救援圈。
三大保障
在灾害防治上强化三大保障
一是防汛保障,完成小流域防汛防台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小流域防汛防台减灾救灾能力,在“黑格比”台风防御过程中全面发挥效益。
二是森林防灭火保障,建成温州首个大型森林消防培训中心,率全省之先出台森林防灭火三色预警和约谈制度,受省政府领导在工作会议上重点推广介绍。
三是减灾救灾保障,突出做好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提升,2020年414处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提升已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完成580处避灾安置场所可视化建设,完成数量及进度在全省名列前茅。
2020年,县应急管理局贯穿应急防控能力提升一条主线,注重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奋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担当作为,助力疫情防控“两战赢”
一是做好防控应急保障。承接市级联防联控工作,共联络转运560人。调动社会应急力量8支队伍255人,累计出勤624次5970人。牵头负责应急保障专班全力做好防疫物资保障,联合县发改局累计发放12类8800件应急物资,全力做好防疫物资保障。
二是精准发力指导服务。深入疫情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和生活生产重点保障单位开展“三服务”活动,服务指导企业1268家。牵头负责县出租房专班,推行“电子地图”便捷寻房,共发布7批累计1350处“白名单”出租房,发现解决问题864个。
攻坚克难,守牢安全生产“基本盘”
聚焦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始终坚持把风险管控作为“根本保障”不动摇,严格压实工作责任,持续强化安全防控措施,加大隐患排查力度,累计排查18934家次,发现并排除隐患3万余条。
二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双月攻坚行动。7月份开始,集中精力、人力、物力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地毯式、拉网式安全生产双月攻坚行动,对全县事故隐患进行“大抄底”,确保事故隐患动态“清零”,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两个月内检查企业230余家,发现并消除隐患1065条。启动双“100+”挂牌整治,共挂牌整治企业223家。
三是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出台《永嘉县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确定3个专题、10个专项方案,制定583项任务并列出清单。抽调11个部门13位业务骨干集中实体化办公,完善工作机制,实行挂图作战。对2020年度143项具体任务,严格督促各地、各部门倒排时间,强化工作措施,确保按时完成。
四是不断深化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深入推进“三场所三企业”、厂中厂、高温熔融行业专项整治,全面实施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监管,每日定时对8家危化品生产企业开展承诺检查,排查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251家次,查改隐患144条。检查危化品使用企业1435家,查改隐患2142条,进一步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积极拓宽举报渠道,终始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利剑-2020”生产安全执法行动,深入开展高温熔融、醇基燃料、小化工等专项执法,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危化品运输专项整治。截至目前,查处各类举报59起,依法立案182家,处罚金额480.98万元。移送公安部门行政拘留2人,刑事立案1起。
五是优化流程,推行审批服务“零次跑”。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深化审批事项服务,坚持以“跑一次是底线、一次不用跑是常态”的为目标,不断优化审批服务,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开展网上预约、微信预约、电话预约等方式,推行“不见面”审批,采取双向邮寄、容缺受理、现场资料核对与安全条件审查、现场专家会诊、现场办公问题答疑,邮寄送达等方式,尽量做到让群众从最多跑一次到不用跑(零次跑)。截至目前,共审批服务企业262家次,其中危险化学品经营91家,烟花爆竹18家,安全评价报告备案29家,应急预案备案101家,易制毒经营备案1家,注销许可16家、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3家、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3家。行政复议维持率和行政诉讼胜诉率均100%。局审批窗口连续三个季度被评为“红旗窗口”。
固本强基,构筑防灾减灾“防护墙”
一是切实补齐防汛防台短板。以“四个一”为抓手,即一个试点——小流域防汛防台减灾救灾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一项提升措施。在《市50条措施》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任务,编制《县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66条措施》;一个“安全码”。深入推进“人员转移安全码”排查和赋码工作,审核录入更新转移人员基础信息16650条,占全市转移人员20%。一套工作制度。结合我县基层防御实际,提出上下游提醒、特殊区域预置、基层党员包片联户、邻村互助等4项创新制度。实现“四个全覆盖”即防汛防台指挥机构全覆盖,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提升实现全覆盖,基层防汛防台应急预案实现全覆盖,防汛防台应急演练实现全覆盖。不断提高基层防汛防台能力。
二是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我县现有应急物资储备仓库4处,其中新改造县级应急物资储备仓库2处,储备23类34229件应急物资,2020年通过购买服务、协议代储和直接购买等多种形式,累计投入1000多万进行应急指挥车辆、应急物资和设备采购,积极落实定点、定人、定期维护和巡检制度,全面增强应急联动保障水平。
三是打造处突高效救援队伍。建好用好专职、专业、社会三个层次的救援力量,建立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截止目前,我县应急救援力量共39支2359人,其中民间救援队伍12支440人,在队伍调度上,采取“以奖代补、有偿调度”方法,充分调动队伍参与应急救援的工作积极性,并将队伍建设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为12支民间救援组织队伍240人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同时加强对应急救援能力的业务培训。全年参与各类救援50余次,出动救援人员1500余人次,救援对象600余人。
四是加快推进森林火灾防治关口前移。全面构建落实乡镇街道、村委会、护林人员、林权所有者一条线的责任体系,层层签订森林消防责任书541份,将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责任落实到个人。通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深入宣传,安全度过了清明期间高危火险期,连续6年保持清明“零报告”记录,全县森林防灭火形势整体平稳。
五是注重宣教,提升安全素养“全覆盖”。深入实施全民安全素养大提升工程,广泛开展安全“五进”宣教活动,围绕主题宣传日和“安全生产月”开展活动,不断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深度和广度。与永嘉传媒集团携手开启“146”宣传工程。即携手1年战略,利用4个平台,开辟6大宣传模式,2020年以来,开展主题宣传1000余场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宣传品40余万份,举办“五进”活动专题培训80余场次,通过永嘉电台、led显示屏等载体平均每月播出公益广告206次。发动群众参与知识竞赛311185人次,创新开展云直播活动7场,参与820504人次。采用“线下线上”培训相结合,超额完成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任务,全员培训达10.8万人次。全年新闻宣传工作在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排名第一,政务信息工作排名第二。成功举办全国应急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这是温州市至今以来举行过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应急科普活动,向全国展示了永嘉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成果。
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永嘉县应急管理工作将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为能力建设核心目标,深入实践应急管理现代化发展,护航“重要窗口”建设。
通过123+7工作思路,实施“保安全底色、添数字亮色”双色工程,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即——完成第一项应急管理五年专项规划(制定应急管理十四五专项规划),抓实“两项基础行动”(全县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全县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行动),深化“三类专项整治”(防汛隐患整治、小微企业整治、高危行业整治),聚焦“七个能力提升”(体制机制建设、安全风险防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应急救援能力、数字应急能力、全民安全素养能力、应急管理队伍综合能力),力争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零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