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生清明节感想 清明节感受一年级(优秀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生清明节感想清明节感受一年级篇一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准备做青团,一个个圆圆的青团,就表达了我们在清明时的团团圆圆。
做青团的第一部就是准备好做青团的材料,那就是地莓和糥米粉,地莓要摘新鲜的,糥米粉也是要上好的。先把地莓洗净放入水中煮一会,再将地莓剁细和糥米粉用水匀均地混合在一起。青团的美味主要来于它的馅料,要是馅料好吃,那青团也就好吃了。瞧,我家的馅料中就有肉末、胡萝卜丁、豆腐干碎、面丝、笋丝、虾皮等一类的蔬菜,再将它们炒好。
只见妈妈揉成一个小球,然后从中心戳出了一个小洞,再从中扩大做到能包多一点的馅料为止,尽量大,尽量圆。然后,猪肉丁、面条丝、豆腐干碎,胡萝卜等一股脑儿添加进去,把口子用手沿着轮廓往里缩,从边缘慢慢往上面修补,尽量变圆,变薄,直至把馅料完全包在面团里去了,轻轻地按压顶部。如此,这样一个青团就完成了。
看着妈妈得心应手地做了一个,我也一心而试,照着妈妈的方法慢慢地做了一个,虽不是太成功,青团的一边露了馅,但也小有成就感,说到这里我忍不住想秀一下我的小知识了,在青团蒸煮中,只要青团不粘手,那这个青团就可以吃了。
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取得的成果就是最大的财富。这个清明过得蛮有意思的!
小学生清明节感想清明节感受一年级篇二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在今天我们会给祖先等上坟。清明节扫墓又称上坟!
在清明节,祭祀死者的一系列扫墓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我来到烈士陵园,为革命先辈扫墓,哀悼。我也按照旧的习俗,扫墓的时候,我和爸爸、妹妹带着酒食果品、纸钱等东西来。将食品供祭在烈士的面前,为烈士坟墓培上新士,在专门折了几枝嫩绿的树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祭拜,最后就没什么重要的!
在烈士面前,我心中充满悔恨与挽惜。我面对烈士,心中的一些疑惑都消失了。我偿到了自己劳动开心的果实,有开心的气息。
我这时想起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问及此事《清明》。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这天,不光称为扫墓的日子,它还是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每年4月4日至4月5日中,是春光明媚树绿的大好日子,也是我们春游的好时机。于是,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清明节也叫“三月节”,直到今天,悼念已逝的亲人习俗仍很盛行。也是和清明节做的事完全相同的'!
清明节这一天,到处能看到人山人海的人群为祖先扫墓、上坟。祭拜他们,让他们的心里会很思念自己的亲人……甚至有的百发老人思念她年纪轻轻的死去儿女。真是令人伤心不已啊!
清明节这天,我懂得很多道理,也知道了许多富有人生哲理的理念。我们这个民风民俗最值得学习!
小学生清明节感想清明节感受一年级篇三
春天终于来了,人们开始踏青了。
我也不甘示弱,坐上汽车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沈园。
走进沈园,园中的景象令我无比惊讶:平时安安静静的沈园里,竟有五六个旅游团。就连远在大连的人也借这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来看看这位伟大的宋代诗人——陆游。
虽然景区里的人很多,但风景还是那么美,一块大大石头上,刻着“诗境”两个字,向周围一看,这两个字还真名副其实:左边的长廊上,写着至少二十首诗或者词。杨逸明的《春游沈园》和梁致祥的《沈园》是我最喜欢的两首。
从一扇小门进去,眼睛被一片五彩缤纷的色彩引了过去,鼻子被各种奇花异草的香味控制住了,耳朵被一群小鸟的歌声陶醉了。哎呀,人家在后边喊了好几声了,我怎么没感觉呢?我赶快向前走去。嗨,梅花还开着,哦,蜜蜂出来了,肯定是去年冬天的时候它们预备的粮食太少了。红红的梅花在这样温暖的天气里无精打采的,一个个像犯了错的小孩子似的低下了头,还有一些尚未来得及开放的小花苞,在枝头一片绿色的树叶中过着它们的隐居生活。即使它们隐藏得很好,还是被细心的我给找着了。
再往前走了一段路,看到了一匹马,只不过那是铁做成的,那匹马栩栩如生,如果从远处望去,你肯定会把它当成一匹矫健的小黑马的。突然,一阵风刮过,一浓郁的香味从我鼻孔里钻了进来。哇,原来还有两棵很大的结香,那一根根打结的枝干显得很是奇怪,一朵朵白色的花从那奇特的枝干上长了出来。
逛啊逛,哎呀,时间不早了,肚子也唱起了空城计,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回家吃饭去了。
小学生清明节感想清明节感受一年级篇四
今天是4月5号,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早上,我5、6点就被拉起来,胡乱套上衣服,还没有来的及吃早饭,就被塞进车里,向老家出发。
今天的天气好的有一些反常,不但没有下雨,还出了太阳。扫墓要去的地方多着呢!什么老奶奶老姥姥老爷爷——有的地方非常远,但是不管多远,同学们每一个点都去了。
一路上我问这问那,叔叔们都说我太小,什么都不和我说,不过我自己倒是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欲断魂”三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这些墓里面,和我血缘最近的就是爷爷了。爷爷在我还没有出生就死了,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但是我很想知道他的样子。奶奶那里倒是有爷爷的照片,但我怕引起奶奶的伤心,从来不敢给她要。看到别的孩子和他们的爷爷高声谈笑,我心里有羡慕,又伤心。
来到爷爷墓前,伯伯叔叔们开始拔杂草,清垃圾。没一会儿,坟墓就焕然一新。爸爸妈妈麻利的从袋子里取出带印章的黄纸、冥币,在坟墓前烧成灰,给在阴间的爷爷送去钱财;然后摆上圆鼓鼓的鸡蛋,香喷喷的猪肉,红彤彤的苹果——同学们把香点燃,双手举香排成三排向爷爷祭拜,随后,同学们又燃起了鞭炮。
清明节是缅怀去世亲人的节日,每年同学们都会回家扫墓。是啊,没有先人哪有后。
小学生清明节感想清明节感受一年级篇五
一路上,春景明朗绚丽,生机盎然。让我们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郁郁葱葱的树林绿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呈现出一片白色。山间到处鸣响着鸟儿欢快清脆的叫声,蒙蒙的细雨如烟似云,轻轻地飘洒着,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啊!我们欣赏着美景,兴致勃勃地前进着。这时,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他们在路边追逐打闹,在和煦的东风中放起了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吟诵诗句,这两个活泼的孩子给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几分生机。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们走进农家的花园,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惊叹。小路两旁开满了鲜花,压得花枝都弯下了腰。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时来时往,盘旋飞舞,依恋着不愿离去。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发出娇柔的鸣叫,声音是那么和谐动听,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我们又来到田野,真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田野上长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荣,又一度繁荣,春风吹来,它们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充满了生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田野无边无际,一阵清风吹过,草儿低伏下去,显现出成群的牛羊,给静寂的田野增添了无限乐趣!
今天,清明踏青让我体会到了农村简朴而富有乐趣的生活,农村是多么的美好,四月的乡村,到处呈现着别样的风景。
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沉了下去。空气异常的凝重,像积满了灰尘的古屋,凝重、凄清、幽暗。微风在树枝上缠绕着,像是淘气的孩子,弄得早春的嫩叶瑟瑟发抖。一切都是湿漉漉的,拥挤的街道,门前的自行车,悬挂的条幅,还有那些表情凝重的人们。就像白居易《寒食野望吟》里说的那样:“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一切的一切都在想我们传递着一种清冷的气息。
小学生清明节感想清明节感受一年级篇六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祀和扫墓的日子。
很小的时候,我并不清楚清明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只是觉得这一天没有国庆节、儿童节那样欢庆热闹。人们的脸上少了一份欢笑,多的却是一份沉重与忧伤。直到婆婆(爸爸的奶奶)去世以后,我才对清明节有所了解。婆婆三年前离开了我们,还记得婆婆的棺木被黄土掩埋的那一刻,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哗哗直流。我也说不出当时是怎样的感受,只知道婆婆是我长这么大第一位亲眼目睹离去的亲人,我伤心,更多的是不舍。
爷爷点燃了香蜡,伯伯铺好了垫子,我们长幼有序的依次在婆婆坟前磕头。我跪了下来,望着随风摇曳的烛火,仿佛看到了婆婆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和充满爱的眼神,回味着婆婆多年对我的爱护与念叨,也似乎听到了她用微弱的声音呼唤着我的小名。记忆中,婆婆是一位慈善的老人,听爷爷讲,她年轻时是位生意能手,那时她家因为做布匹生意成为当地的一户富裕人家。后来因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婆婆变得一无所有,并逃亡到桃源乡下定居,一家人靠着勤劳的双手坚强地生活。婆婆在我还没出生时就因为旧疾瘫痪了,从我有记忆开始,她几乎就没出过门。婆婆虽然手脚不方便,但还是很关心我们,听爷爷讲,她去世的那一刻,依然放不下子孙后代。
灰蒙蒙的天依然下着细雨。烛火熄灭了,鞭炮声震耳欲聋。婆婆,清明节到了,我们又来看您啦!知道我们有多想念您吗?您听到我们正在向您问好吗?您一定也在天上关注着我们吧!这样您就不会寂寞了。
站在坟前,我一边感受着四月春雨的那一丝寒意,一边胡思乱想,忽然记起了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我的脸颊湿湿的,分不清是雨还是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