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三要素(汇总1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议论文三要素篇一
rabbit(兔子)。我想 《龟兔赛跑》中那只败下阵来的兔子一定不会忘记那条眼看就要胜利的路吧?在故事中那只兔子由于没有坚持到底而败给了它最瞧不起的乌龟。可见,持之以恒对于一个参加比赛的动物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更何况是我们人呢?
记得贝多芬曾经说过:“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是啊!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人能这样去做。物欲的勾诱,功利的驱使,游乐的招引,你抵挡得住么?不。就像那只惨败的兔子一样,它抵挡不住睡觉的诱惑,它退却了,只得半途而废;它变得气馁了,就只好前功尽弃了。可以这么说,持之以恒不光是对一个人意志的考验,而且是对一个人的品格的测验。与那只兔子恰恰相反,那只乌龟却取得了胜利,它坚持了。只有持恒者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义无反顾,最终沐浴到胜利的光辉!在它的面前,一切的作浮饰的东西都将原形毕露,而经过它筛选的才是精髓。对于那只取得胜利的乌龟来说,当它说那条路是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它该是多么自豪啊!
old(年老)。“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马丁·路德·金这样说道。人们一旦听到“死”这个字,便会情不自禁的毛骨悚然。人的生命就像是一条路,总有一天,会走到这条路的尽头。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不可改变的现实,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生命。
记得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生宝贵而短暂,经不起等待与蹉跎。任何时候,我们都没有理由先下来,在空虚而无尽的忧伤中虚度岁月。而珍爱生命最好的方式是让生命忙碌起来,这大概是我们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是啊!人总会老去,总会走完生命之路。当然没有谁会拒绝生命,放弃自己生命的人若非出于一种大义便是他的心已先行死亡。每个人都应知道:活着,就是一首好诗。那么,无论是轻生还是苟且偷生,都是对神圣生命的轻视。相反,我们应该一帆风顺地走完自己的生命之路,这条路或许不是平坦的,或是布满了荆棘,或是坑坑洼洼,或是……但是作为我们,一定要去克服它们。
apple(苹果)。1666年夏末的傍晚,英格兰林肯郡乌尔斯索普,他坐在母亲家花园的一棵树下读书。当他翻动书页时,他头顶的树枝中有个东西晃动起来。一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落了下来,打在牛顿的头上。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苹果让他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记得左拉说过:“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是啊!探索之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大千世界充满了未知的领域。未知的领域在人类面前形成一个个谜团、疑问,天性探秘、揭秘的人往往不服输,就像牛顿一样。调动一切治理、毅力、体力,只为了征服未知的领域。无论是探索自然之谜,还是解释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规律,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都是有可能经历磨难的。意志薄弱的人会在中途溜走;目标不明确的人虽然坚持到底了,但最终仍是一无所获的。探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多种途径的尝试,需要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探索着的目标永远是下一个,他们期盼成功,但他们不会耽于成功。探索者永远是最棒的、最值得尊敬的,就像牛顿一样。
dream(梦想)。理想如星辰,我们永远不能触及到,但我们可以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是宇航员、是老师、还是……有时候,我们常常迷失方向,不知我们的未来如何决定,无论前面有多少风雨,我们都要乘着理想的小舟,乘风破浪到达胜利的港湾。有了梦想,就应努力实现,不断追求,将那斑斓的梦为天空添色,不断寻梦……
“梦想容易实现难”。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努力,只有梦想而没有行动,才是真正的白日做梦;梦想的事永远不会从天上自己掉下来,而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实现,没有梦想,就没有希望,更谈不上什么行动,紧紧抱着自己的梦想吧!不要松手!可我始终生活在内心的梦想之中,梦想是飘扬在生命线上一道光环,我就在它的照耀下,艰难而带着希望地活着,试图接近它,却从来没有达成,也许遥远就是它存在的意义,而存在的本身就是它告诉我生命的真正意义!
我走在路上,品味着人生:路在脚下……
议论文三要素篇二
天空的幸福,是披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穿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如钻石般耀眼,而我们的幸福,则是为生命着一层属于自己的颜色。
初降人世,犹如一张纯白的纸,没有一点儿痕迹,生命的调色板便放在面前,而我们,手持画笔,或工笔细描,或挥墨泼毫,七彩之中,铸就青春盛世;斑斓之外,更显少年风华。黑与白的转换停留,红与蓝的交相辉映,都是我们的选择。每一次的碰撞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每一次的融合则又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高。线条的交错,色调的明暗,恰如我们的举止,而最终的成品,则即为我们的人生。为生命着一层色彩斑斓,这些所有的痕迹,在青春的大幕落场之后,终究会成为一缕长长的思忆。生命的着色,收获的是激情,感动的是青春。
想到林清玄先生的名篇《生命的化妆》,为生命着色亦是一种对生命的化妆。浓妆艳抹,乍看起来好似风姿万千,可是久而久之,谁又愿意总是生活在这面具之下?唯有心灵的充实,才可达到无妆胜有妆,这样的着色无疑是生命的最美姿态。毕淑敏说过:“除非是为了工作,否则我这一生将永不化妆。”没有姣好的面容,但只要有着一颗充实而又博大的心灵便已足矣。而心灵的充实依赖于灵魂的高贵与眼光的平等。亦是林先生的名作《花与树的完美》,当中有一句话至今记忆尤深,:“世间的花与树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的只是人们世俗的眼光。只有当思想和花与树一样纯洁,当眼光和花与树一样平等,世间种种才可达到完美与和谐。”箴言如醍醐灌顶,是啊,生命非得要大红大紫的衬托,大黑大白的起伏么?或许只是需要一点丰富的安静,再辅以深邃的思想,便足以拥有充实的心灵。为生命着色,绝不是停留在表层的肤浅,唯有如此,才无愧于自己手中的画笔,才无愧于来这世上走一遭。
有了行动,有了思想,好像还缺点什么。是的,这所有的一切,都只源于那一个字“爱”。冰心说过,只要这世上有了爱,一切,便都有了。是的,生命的未可知,或许也是我们崇敬的原因之一,而没有爱的旅途,将是一片黑暗。为生命点缀一层爱的花边,为生命着一层爱的柔光,我们的内心将一片澄明。轻描一朵小花,用爱的涟漪将它滋润,让它化为微笑在唇边绽放,抚平种种磨难,照亮种种苦涩。一切,都会好的。爱自己,爱他人,爱这芸芸众生,爱这大千世界,生命的光彩便亮丽起来。
以行动作为生命的线条,以思想作为生命的花边,以爱作为生命的构图,着上这三层生命的元素,再点缀上属于自己的颜色,生命,将是完美而和谐。
议论文三要素篇三
挫折是命运的转折点也同样是新的起点,挫折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挫折并不可怕,因为它带给了我们人生最严峻的考验。
在挫折面前,有些人被挫折击败,从此一事无成;而有些人却不被挫折所征服,而是勇敢地去面对,从此命运就为他敞开了成功的大门!
有这样一个不屈服于挫折的人。他是吉林省九台市人。父亲是一个普通的修鞋匠,母亲是一个智力有障碍的人。白天,他除了上课外,其余的时间就在一家餐馆打工。因此,每月的伙食费少得可怜,他就在餐馆吃别人剩下的饭菜。晚上回到家,为了省电,他就拿着书本,在微弱的暗黄的路灯下学习。黯淡的灯光,漆黑的身影,只有睿智的目光在紧紧地盯着书本。夜风时不时地刮过,多少显得有些凄凉... ... 关于挫折的议论文
挫折是命运的转折点也同样是新的起点,挫折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挫折并不可怕,因为它带给了我们人生最严峻的考验。
在挫折面前,有些人被挫折击败,从此一事无成;而有些人却不被挫折所征服,而是勇敢地去面对,从此命运就为他敞开了成功的大门!
有这样一个不屈服于挫折的人。他是吉林省九台市人。父亲是一个普通的修鞋匠,母亲是一个智力有障碍的人。白天,他除了上课外,其余的时间就在一家餐馆打工。因此,每月的伙食费少得可怜,他就在餐馆吃别人剩下的饭菜。晚上回到家,为了省电,他就拿着书本,在微弱的暗黄的路灯下学习。黯淡的灯光,漆黑的身影,只有睿智的目光在紧紧地盯着书本。夜风时不时地刮过,多少显得有些凄凉... ...
可面对贫穷的家庭,智障的母亲,困窘的生活,渺茫的前途,他没有向挫折低头。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他战胜了贫穷,战胜了挫折,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实现了自己心中的梦想!
挫折并不可怕,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考验。
在美国,人人皆知巴顿将军,并把他视为英雄。然而,谁又相信,他在美国西点军校学习时竟是一个“坏学生”,还被关过禁闭。那时,在老师和同学们眼里,他根本不是块当将军的料。可是,他却成了著名的将军,并为世人所敬仰。
从一般人的心理来看,被关了禁闭,受了警告处分,情绪会很低落,甚至失去信心,然而巴顿将军并不如此。也许关了禁闭后他曾懊悔过,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过、放弃过,他仍充满自信的面对未来的生活。他一直积极的工作,直到成为将军。
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勇气面对挫折。所以,人在受到挫折时,绝不能失去勇气和信心。这或许是巴顿将军成功的秘诀之一吧!
用巴尔扎克的话来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它对于弱者,像一块绊脚石,让人却步不前;它对于强者,却像一块垫脚石,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可面对贫穷的家庭,智障的母亲,困窘的生活,渺茫的前途,他没有向挫折低头。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他战胜了贫穷,战胜了挫折,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实现了自己心中的梦想!
挫折并不可怕,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考验。
在美国,人人皆知巴顿将军,并把他视为英雄。然而,谁又相信,他在美国西点军校学习时竟是一个“坏学生”,还被关过禁闭。那时,在老师和同学们眼里,他根本不是块当将军的料。可是,他却成了著名的将军,并为世人所敬仰。 从一般人的心理来看,被关了禁闭,受了警告处分,情绪会很低落,甚至失去信心,然而巴顿将军并不如此。也许关了禁闭后他曾懊悔过,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过、放弃过,他仍充满自信的面对未来的生活。他一直积极的工作,直到成为将军。
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勇气面对挫折。所以,人在受到挫折时,绝不能失去勇气和信心。这或许是巴顿将军成功的秘诀之一吧!
用巴尔扎克的话来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它对于弱者,像一块绊脚石,让人却步不前;它对于强者,却像一块垫脚石,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议论文三要素篇四
2毛钱的价值
对大家来说来说,两毛钱是可有可无,可对他来说,却是如此重要。
那天,天气酷热,我十分不情愿的出了门,准备卖一个大西瓜解渴,我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市场。
来到市场,我便把车停在了一个停车摊,是一位老爷爷的,我一向很怕他,因为他长得并不是很和善我一般不会把自行车放在他那,可是今天人太多了,我还是怕把自行车弄丢了。
终于,我用尽全身力气终于把西瓜抬到了车筐里,我掏了一下兜,发现我只有一张5毛钱的硬币,忘记准备停车的零钱了,我便把五毛钱都给了爷爷,我刚想去推车子离开,爷爷却伸出手,有些吐字不清的对我说“孩子,我只收你三毛钱,你给多了。”
“爷爷,就两毛钱而已,没关系的,在你看那你这么辛苦。”我假笑道。
“你没有零钱吗?”爷爷继续说。
“没有。”终于,在炎热天气的“鼓动”下,我终于开始不耐烦了。
“那孩子,你等一下,我去给你破钱。”爷爷并没有看出我的不耐烦。转身去了银行。
银行离市场不是太远,可是爷爷腿脚却不好。我等了10分钟,他才步履蹒跚的回来了。
可在这十分钟里,我突然间对我感到厌恶,我对这么有诚信的老人,这么善良的老人,竟然会不耐烦。
“孩子啊,不可以小看这2毛钱啊,如果在我小的时候,这已经算是一笔很不错的零花钱了,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不可以浪费。”说完冲我笑了笑,把那皱巴巴的两毛钱塞给了我。
是啊,两毛钱对我们来说真的太微小,几乎会让我们不在乎,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在这样的老人眼里,这不单单只是简单的两毛钱而已。
议论文三要素篇五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不及玫瑰般娇艳,不如牡丹般高贵,却一直都被古今文人墨客所传颂。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象征。
我赞美那坚贞的松柏,我赞美那飘逸脱俗的菊,赞美那傲视污泥的莲。可我更赞美那迎雪吐艳,铁骨铮铮的梅花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凛冽的北风,在天寒地冻中,开得那么美丽,股股幽香,沁人心脾。
我家阳台对面有几株梅树。到了冬天,阳台上便有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梅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珀或碧玉雕成。梅花开的时间或早或迟: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地吮吸着甘甜的花粉。越是寒冷,梅花就开得越是秀气,越是精神。梅花,是与众不同的一种花: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照耀它的也不是灿烂的阳光。越是恶劣的环境,它笑得越是灿烂。
梅花精神更难得可贵。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就是这种高洁,坚强,谦逊的品格,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每当我在成长路上遭遇挫折,遍体鳞伤之际,我会想起梅花那不畏风霜,昂首永不屈服的模样;每当我在冬日挑灯学习,苦战到深夜时,望一望那几棵梅树,身体里仿佛被注入了无穷的力量,慰藉我疲惫不堪的身心。
我懂了:人的一生,遭遇困境时应像梅花那样坚强不屈,取得成就时应像梅花那样戒骄戒躁,处在污浊世风中也应洁身自好,自强不息!
议论文三要素篇六
种子在冻土里,梦想着春天,它梦见——自己舒展着颤动的腰身,长睫旁闪耀着露滴的银钻,它梦见——无数花朵睁开了稚嫩的眼睛,就像月亮身边的万千星点,那么遥远有那么耐人追逐……
——题记
在睡梦中,一缕阳光照射进来,我偷偷地探出头来。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嫩芽使出全身的力量冲破坚硬的外壳,我问爸爸为什么?爸爸对我说它只是为了一个目标。我眺望山谷,好一个“石”的世界!却看见一支百合竭力地汲取营养,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对我说它只是为了一个目标,我眺望……
我眺望了好久好久,但我仍是那么迷惘,那么依稀,因为我并不知道它们是为了自由?天真?烂漫?幸福?终于,有一天它们对我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
梦想把迷惘的我唤醒,照亮了我晦暗的心灵。
我该怎样追逐闪耀着露滴的银钻?怎样追逐月亮身边的万千星点?
伏尼契曾说过:“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聪明的人,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理想勇攀高峰,逐于为之奋斗。庸碌的人,会无视理想的尊严,他们只是碌碌无为的走过一生,不懂欣赏路边的一线风景。那些没有“梦”的人,快去寻找你的梦吧!带着梦想出发,路边的风景会更美。
“梦”使我的心沉寂,然而又自失起来,我仿佛听到了梦的声音,听!梦想是跳跃在五线谱的音符,汇成了生活的旋律,使人心灵得到依偎;看!梦想是扑面吹来的春风,使人心灵绽放出光艳的火花!让我们带着梦想出发吧!让我们用崭新的笑脸迎向阳光,迎向每一天吧!有梦在,人生无悔,有梦在,人生精彩,有梦在,心灵清润!有梦在,你何必不随呢?
带着梦想出发,让梦在浩瀚的海洋乘风破浪,让梦在之花在心灵绽放,让今天有梦相随!
议论文三要素篇七
人人都有自家的家风跟家训,可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却不明白,上了四年级,家里的家风跟家训慢慢的显露了出来。
大家都说回家做作业有难度,可我却不以为然,因为妈妈说:“作业有难度,一看、二想、三就会!”这几个字一直铭记在我的心里,所以,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我先认真地看上几遍,然后再回忆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经过认真思考,一般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每当晚上睡觉的时候,姥姥就给我讲故事跟做人的道理,她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要做一个多做好事的人!”这句话在四年级的开学的那一天得到了认可。
四年级开学的第一天,老师告诉我们:要分班了,我心里非常难过,可也没办法,最后,不得不接受了现实,我被分到了四(七)班,班主任是曹老师,她跟蔼可亲,我便沾沾自喜,可是面对的却是一张张陌生的同学的面孔,我在那时想起了姥姥的话: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便主动跟周围的同学打起了招呼:“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我们可以交个朋友吗?我叫***,”我得到了同学的回答,大多数的同学会说:“你好!我叫***,我们当然可以交朋友!”虽然这只是简单的问候,可是我的心里却很温暖,相对我的同桌而言,她性格内向,不愿跟人交往,所以到现在也只有除我之外的几个朋友。
家风是家庭的传统文化,更是文化传递的重要方法,从爸爸那里知道了我们家的家风——讲礼貌,懂知识,做一个文明的人,为祖国做贡献。我对这句话深有感悟:家风是一个人重要的标杆,而标杆就是梦想,梦想就是人唯一的目标,目标立的近或远,都没有本质的区别,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把目标当成自己的唯一。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家风跟家训,传播家风跟家训就是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朝着目标前进吧!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递的更为广泛。
啊!我爱我家的家风家训,更爱祖国的大好江山!
议论文三要素篇八
“铁杵成针”的故事我在小学语文课本就读过,说的是唐代诗人李太白小时候不认真读书,一次在小河边游玩,看到一位老婆婆在一块大石头上磨一根铁棒,李白好奇地打探老婆婆,问磨这么粗的铁棒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做针,李白很惊讶,说天哪,这要磨到哪一天?老婆婆说铁棒总会越磨越细,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天长日久不间断地磨,总有一天会变成绣花针的。这个故事对少年的李白启示很大,从此李白就开始刻苦读书,后来便成流传千古的诗仙。
要说这个故事编在小学课本中还行,利用这个哲理来教育小朋友认真读书还可。但要是认真从深处体会,或者用成年的思维来理解就有点站不住脚了,也就是只能用童话的眼光去看待,要现实看待未免有点太令人可笑,我这里想做一根针为什么偏偏要拿一根粗铁棒做原料呢?
其实,从汉代起就开始有了铁器,唐代早就有了铁器铸造业。难道老婆婆身边就没有像铁丝这样的铁器,用铁丝磨针也比铁杵方便多了。就是铁杵能磨成针,那针鼻儿又如何处理呢?给我们后来人留下了好多遗憾的疑问。有人会批评我是在钻牛角尖,在地老天荒的古代,那老婆婆就是那种思维,是不可以用现代思维来对等衡量,用现代眼光来看待古老已经成事实的问题不可取,我们能用现代的评判思维对待古人吗?不要说多远,那一九五八年全民大炼钢铁就够今天人可笑了,很荒漠的农村依靠不识字的农民也能全面开花建锅炉炼钢铁吗?
“铁杵成针”,究竟需要多长时间的天长日久,为了一根绣花针花那么久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这老婆婆的生活来源是什么,那时候还没有政府养老,即使儿女们对她孝敬,她也不需要做这样艰苦的游戏,可能这根针还没有磨出来她就死了,对于她来说这根针已经失去了实用的'价值也就变成无意义的劳动,总不会再叫她的儿女再来继续地磨下去,就像那愚公移山,再说那愚公移山还有一种造福的义举,而这磨针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再言之,单花费的功夫和时间不说,用铁杵磨针确实太浪费资源,或者说太浪费原材料了,也太不值得了。我们总不能为了做一根牙签去锯一棵大树吧。我不理解李白那种浪漫飘然的思维怎么就耿耿于怀地记住这一点,也许他是在一个很小的细节中寻找思维奔放的闪光点,诗人总是喜爱把很微小的生活哲理发展到无穷大,成为社会定向的思维,成为千古的真理,哎,对于这一点,我居然能与斗酒百篇的诗仙较劲,也真有点自不量力了。
关于教育方式教育模式在建国后被党和政府强行改革转化了,早年那种私塾死读书的教育体制被彻底取缔,从我们接受教育起就是现代知识的课本灌输了,之所以把铁杵成针的故事编进语文课本,我想这也是转合期一些教育家们还在对古代教育的留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也就是教育向来是一种被定型为花死功夫的工程,记得我读书时就有语文老师是遵循这种方式教学的,他机械地要求我们无论课文篇幅的长短,一律要求背诵,每天几乎要花好长时间读书背书,早读课教室里一片依依呀呀的读书声,“琅琅读书声”成了校园的单一风景。其实这种机械教育效果是很差的,有一些思维反映迟钝的同学读几十遍都不会背,只好天天鼻子靠墙受罚,这样他还有别的时间学其它知识吗?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育改革进化更产生了显著的效果。我听说江苏省教育厅就有明文规定,学前幼儿教育期间幼儿园不得教幼儿认字、数学及其它需要强记的知识,如果对幼儿过早地加压知识,是对幼儿智力的一种伤害。只能让他们做一些游戏,快乐地玩耍,让他们快乐活泼地成长,到入学后再接受知识效果会更好,也就是说那种铁杵根本不需要幼儿花时间和功夫去磨它,看样子对于铁杵成针的道理与观念我们还真不能单方面以功夫为理由,进行对儿童强行灌输这种观念和思想,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这种抽象说教了。
建国初的好多程式教育模式早已被淘汰,现在讲究启发教育、素质教育,看样子教育观念还是要不断更新为好,就像当年的私塾升格为国学,再升格为系统的学府教育一样,现代的教育模式总是代表一种先进思想,我们没有理由抱着铁杵成针的教育理念不放,应该把一根铁杵还是当着铁杵使用,如果用铁杵磨针这就更是一种愚蠢行为,因为铁杵里钢的成分太少,没有钢即使磨到针细,也还是被折断,那就前功尽弃了。
再说即使那铁杵全部是钢筋的质量,它完全可以制造千千万万根绣花针,我相信如今那些很微小的产品,只要很小的边角料去做就可以了,大的钢材还有其它正规用途,这位老太婆如此地傻,一个名振千古的诗仙李太白一辈子还耿耿于怀这件事,似乎就更不值得了,也许我读的唐诗太少,对诗仙留存至今千余首的诗篇中我也没有看到关于铁杵成针的感叹,是不是后人在有意借名人逸事来大做文章呢,一切皆有可能。我这里还是要表述,如果把铁杵磨针当恒心和意志来比喻可以,但把它当着智慧和实践来示意那就不可取了,即使是诗仙的理论和看法我也不予赞同。因为不需要把铁杵磨成针。
议论文三要素篇九
站直了做人固然要得,但是不是站直了做人就到处受欢迎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下面是我的另一面的看法。
人,活着,就要立足社会。官,活着,就要照顾面子。自己,活着,就要考虑关系。总而言之,现在社会都需要happy。
魏征的耿直在现在社会中多少显得有些无力,也再没有像李世民那样开明的领导者。现在社会的快节奏与当下人们的世界观显得那么地天衣无缝。还有几人不能容忍现在官场的****,还有几人由于时事不平而整日忧心忡忡。如果有可能屈原和渔夫再现世与当下,那么渔夫显然活的悠然自在,更能适合这个happy的时代,而屈原只会是整日惆怅,闷闷不乐,最终也将含恨无泪。今非昔比,一个令站直了的人满腔忧伤的今天已不能包容那些特立独行。我说不清现代社会与远古都市哪个更完美,现在的个个都是那么地虚伪圆滑,而古人们在我的印象中总是那样地朴实正直。但是,从经济角度评价,古人又远远不如今人这般独具匠心,甚至现在的一个中型企业的年收入都超过了一个王朝的国民生产总值。从这一角度来说,我又是那么钦佩现代社会的人,智慧。才能。恕在下又问言:“你拥有现代人的圆滑吗?”
我所谈到的圆滑并不是表示站歪了做人的观点,也更不是倡导人们都要去学习这些虚伪圆滑,我想一个成功的人绝不是一味的虚伪圆滑,因为正直毕竟是一个社会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味的正直又是不可取的。所以,我断定:只有将正直与圆滑相完美结合的,才是有可能成功的人。
继而,我认为,无论是站直了做人,还是怎么个做人,只要你觉得不违心,只要你觉得你的这个“人”字可以堂堂正正的大写于世,那么你今生就不平凡,那么你就没白活这一场。
议论文三要素篇十
现在的孩子,有迷恋网吧的、早恋的、离家出走的,甚至自杀的。或许许多人都不理解,我作为一个11岁的少年,在此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们常常听到大人们讲,他们小时侯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能吃上两个白馒头,新年时能吃上肉包子。许多家长常常说:“有得你吃,有得你穿,有得你学,有什么不快乐的?真是不知足!”当时的他们有这样的环境,已经是很幸福的了,但对于我们呢?也有的家长会给不少钱孩子,让他们自己“独立”,对孩子很少过问。现在,亲子沟通已成了一大难题。
我们这代已经从对物质上的追求,转变到了对精神上的追求。许多孩子会被家长认为很独立,在孩子独立的另一面,却藏着一颗脆弱的心。于是,许多对自己失去自信心的孩子子走进了网吧,希望通过游戏找到自己出人头地的一面;于是,没人安慰的孩子找了自认为是的男(女)朋友,希望在自己伤心的时候能听到真诚的安慰;于是,许多孩子选择了离家出走,希望在自由的世界里找到快乐;于是,无法面对现实的孩子,选择了结束自己认为很痛苦的一生。
表面在怎么独立、自强的孩子,背后总会有一颗
脆弱的心需要人去安慰。现在的我们只需要精神上的补给,而不需要太多物质上的奖励。人的精神是支撑人活下去最大的勇气,只要精神上快乐,再残酷的现实我们都是可以面对的。家长们,你们是该放下手中的工作,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去看看了![ 内 容 结 束 ]
议论文三要素篇十一
朋友,一个诗般的名词,象征纯洁、真诚。朋友与情相连,可谓是世上最自然而又可靠的情。
爱情的维持需要一张结婚证书作见证和一连串的法律道德约束;亲情与生俱来,血缘是剪不断的丝绳;而友情,它无需证明,无需宣告,它可以“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这足以证明朋友是多么的自然和可贵。
有歌唱道:“朋友多了路好走。”在人生路上,有朋友相伴,跌倒了,扶一把;开心时,彼此分享;伤心时,一起流泪。这该是多么美好,这样的旅途,即使崎岖不平也有快乐相伴。
朋友是一笔财富,但财富诚然不是朋友。好朋友是家人也是亲人。在你失意时支持你,在你成功时为你鼓掌,在你惘然时为你指引,在你困难时伴你共渡。他不需要你回报,也不需要牵挂,只要你知道你的背后总有个人,就已经足够。
朋友有很多种,有的可以把酒言欢,有的可以诉尽心中情,有的可以唠叨琐屑事,有的可以共福不能患难……朋友如此多样,请慎重对待。对谁都是朋友就是对谁都不是朋友。当我们呼朋引伴时,最先响应的不一定是你的好友,但当我们独自苦闷时,轻轻走近的却会是知己。所以,我们不要轻易地把每一个泛泛之交称为朋友。
有的人埋怨知音难寻,自己总是形单影只。其实朋友是在身边无声关心你的人,有时,只要我们伸出一只手,友谊便降临了。不要羡慕别人可以万千瞩目,也不要妒忌别人万千宠爱,朋友不在多,真心相待最好。
朋友是童年时一起捣鸟蛋、放风筝的玩伴;朋友也是年青时携手共渡、惺惺相惜的“死党”;朋友更是年老了一起在树阴下细诉人生甜酸苦辣的君子之交……
朋友的话题有千万,但我只信奉人生有知己。
双月为朋,交手为友,朋友如诗,值得我们一生品读。
议论文三要素篇十二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 (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⑤、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⑥、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⑦、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⑧、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议论文三要素篇十三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讳;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毅然地飘落,告别那个美好的世界,成全来年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选择!
当一个人可以将对事物的判断游离于感情的亲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为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臣,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感情的亲疏可以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碍你对真理的认识,成为你求知路上的绊脚石。
勿以好恶论断之,楚王不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自不会为秦国所吞并。
勿以好恶论断之,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谈国事,自不会因1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
勿以好恶论断之,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且,自不会痛失街亭,1败千里,死不螟目。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对真理的探求是独立的,对事物的认识也不能掺杂上感情,“做学问就是做学问”,陈景润的话也许揭示了这个真理。
自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必苛求,不过,不可不求。
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点评:内容充实 语言优美。这是一篇内容十分充实的好文章。文章以简短的问句起笔,接以充满抒情意味而又具有启发性的文段引人思考,继而明确指出“勿以好恶论断之”的论点,然后分两个层次纵论史买。以公子小白、汉高相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之例谈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以楚王听信郑袖,李存勖宠幸伶人、诸葛亮误用马谡为例谈被感情蒙蔽双眼的后果,进而发出“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的疑问,最后以陈景润的话结尾,使得文章前后文脉贯通,内容十分充实,极具说服力。
此外,本文语言很有特点,美感十足,一是语言有个性,凝炼简洁善用短句,没有众多考生常有的大话、套话、俗话,抒真情、发真论,阅之可亲。二是文中多用比喻句、排比句,形式上显得整齐,表达上增添了生动性、形象性,加强了气势,堪称美文。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私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里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浊的末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内心的教师",他要让"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的迷雾,把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轨。
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人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个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热心,虽不能任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又不可仅仅是可怜的"数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
点评:精选例证 结构清晰。本文有四个特点:一是贯串全文、令人信服的辩证思维,结尾以形象化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揭示了感情、理智在认知事物中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精选例证,用邹忌和康德、爱因斯坦例分别论证理智、情感的认知功能,典型贴切,给人启迪;3是思路严密,结构严谨。文章由理智到情感,运用"总—分—总"结构,都显示出作者较高的谋篇水平;四是善用比喻、借代,"天平"、"7弦琴"、"数字化生存"、"诗意地栖居"等词语的运用,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
现实世界申,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没,那么,怎样才能驾驭住自己的情感呢? ——题记
理智,是一朵花,盛开于智慧的春风申;情感,是一阵雨,常常将这一朵花摧残。情与理,对立而又共生于现实世界。
渴望真情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李白,面对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他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此寄情山水,便有无数华彩奇章流传于世,他亦不朽。
冰心先生说:雨后的青山,像泪水洗过的良心。她告诉我们:惟有真实的情感,才是一生无悔的追求。倘若将自己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超越感情
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令人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终至亡国。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误国,终遗恨千古。
这些,都是没有超越感情的结果"理智是一座堤坝,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会造成堤坝的坍塌,行为的迷茫,以至酿成大祸。
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驾驭感情
感情犹如一匹野马,需要你去驯服。理智则是它的缰绳。以理智面对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达。
范仲淹遭贬,然而他仍旧胸怀天下,以理智的大脑,平静的眼光向人们昭示了一个智者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啊!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情与理相伴相生,互为两极。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点评:"情"与"理"的和谐统一。
情理结合,是本文的最大特点。题目涵盖话题的核心,吻合命题意图,简洁明了,具有情感与理性的双重韵致,情感表露与理性抒发相结合,奠定了全文写作的基本格调。渴望真情,超越感情,驾驭感情,逐层推进,进而升华。
点面结合,是本文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材:屈原的性情铸就他的英名;李自的洒脱,使他的华彩奇章流传后世!这是真情的体现。周幽王亡国,唐玄宗误国,这是没有超越感情而酿成的大祸。范仲淹驾驭感情,以天下为己任,体现智者的用情。从不同侧面对"情与理"作了准确的论释,是为点,而三点连缀成面,文字简约却大气磅磅,为收束全文蓄满情理之势。全文由点及面,内容拓展有序,主题开掘极深。
作为散文。语言的典雅、凝练、流畅,体现了作者良好的语言功底。另外,题记的令人深思,小标题的提纲享领,都为文章增色不少。
不足是缺乏鲜活的时代色彩的举例,切记: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很喜欢那样一 个比喻:"人是能思考的苇草。"也许思考就是那个让人可以凌驾于万物之上的台阶。但也正是这思考的能力赋予了人类以思想,从而把人类置于了很多旭旭的境地,比如亲情与真理。
我清楚地记得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东西我越是思考就越感到无上敬畏之情: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这句镑刻在人类思想史上的话语,也许很精当地为人类摆脱尴尬境地,提供了柳暗花明的一招坚持自然真理与思想的道德法则。也许这样,人类才可以真正做一棵生长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苇草。
我相信人类在判断认知事物的时候一定都会烙上思想感情的印迹,更何况是那样一种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神圣感情。中国历史长河中清风明月般的人物当然有,但是完全割裂亲情毫无私念的例子又实在不算多。而我也许真的不太主张做一个冷血无情的人,否则世界没有了感情,也没有了色彩。
我很喜欢鲁迅,喜欢他那横眉下的犀利思想。先生一定可以算是一个深刻的人。而先生客观冷静的观点绝不是众叛亲离而来的,"无情末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是先生的诗,而先生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先生的面孔永远是鲜活的,泛着血的殷红。
世界失去了亲情的牵绊将会变得多么苍白,多么令人窒息。当然我们也很难接受一个亲情泛滥的、失真与扭曲的世界。我相信人们可以找到一个折中的契合点,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极端。
去过草原的人一定会惊异于牧草的柔顺和坚韧,人这棵可以思考的苇草也许也应该这样遵循着自然与思想的双重法则在风中生存。
柔情也许是一把双刃剑,正负的功能淬于一身,但也许它更可以算是一把刻刀,在尊重真理的前提下刻出生活的特质与生命的特质:让生命美丽而不轻佻,繁华而不浮躁。
点评:无情未必真豪杰 豪杰亦应勤思考。该文立论明确、鲜明,即以“人是能思考的苇草”为喻,借康德之语道出行人类要做一棵生长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苇草,就必须坚持自然真理与思想的道德法则"这一主题。
论证过程严密、思辨,充满辩证法。既呼吁理智控制下的柔情,认为"世界失去亲情的牵绊将会变得多么苍自,多么令人窒息",同时又 "难接受一个亲情泛滥的、失真与扭曲的世界",希望人们"找到一个折中的契合点,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极端","让生命美丽而不轻桃,繁华而不浮躁"。
《出师表》有言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这一亲一疏,导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在我看来,勿以亲疏论事非。
纵观一部卷帙浩繁的中华史,其中王朝更替、治乱相续往往能使人掩卷沉思。作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主,百姓们的生杀予夺之大权,也毫无疑问地掌握在其手中,真可谓:"君主一跬步,皆关民命。"就是这样,我们往往能看见一些小人,他们溜须拍马,阿识奉承,曲意逢迎,把君主们的每一个毛孔无不弄得舒坦至极。于是这些人深得君主之"亲",甚至独揽大权,破坏朝纲,明末的魏忠贤专权不就是明证吗?而贤明的君主求贤若渴,对人才亲之信之,恰恰是因为明是非,懂事理,才知孰亲孰疏之分。
在人类社会中,自"大道既隐,各亲其亲子其子”以来,亲情就成为了维系这个社会的稳固的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人们往往认为亲人们总是对自己好,因而他们总是对的,没有错的,而对于旁人,难免存着此疆彼界之心,所谓"人心隔肚皮",难免对别人有着成见,故事中的富人即此类典型人物,而有两位人物的行为却值得我们的赞叹。
祁黄羊的"内举不避子,外举不避仇"。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详了,不以亲疏好恶来定是非,而是惟贤是举,诚可贵矣。
另一位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担任了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之后,权力可谓达到政治生涯的顶峰。各界人士1致推举孙中山的哥哥孙眉担任广东的都督,当此之时,孙中山先生只需微微首肯,便定能保证自己的哥哥飞黄腾达,然而这位伟人没有这样做,他只是婉言地谢绝了,说:"我哥哥才力有限,不堪担此重任。"如此高风亮节怎能不让人仰慕不已。
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抛弃小我,舍弃一己之私利,来成全大我,寻求真理;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克制感悟,注重理性,让理性之光熠熠生辉!
勿以亲疏定是非其实就意味着一种广博的爱!
点评:旁征博引 论证有力 。
前贤明训,"文章合为时而著","千古之大事,经国之伟业也"。或示哲理,给人以启迪;或明辨是非,给人以教益。以这个标准来衡,《勿以亲疏定是非》是一篇相当成功的考场作文。文章旁征博引,刻阐述了剔除私情影响、尊重事实、维护真理的重要性。论据翔实,比鲜明,论证颇为有力。叙述自己的观点时,古今史料,作者颇有信拈来左右逢源之感,显示出了扎实的文史功底。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数百年前,文人们就通过朗朗上口的诗歌告诫后人,对待事物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切不可让其他因素干扰了你对真相的审视。
宋人的墙为雨淋坏,儿子与邻翁对他做出了相同的提醒:"修好墙,以防盗。"盗贼果真光顾后,宋人称赞起儿子的先知先觉,却怀疑邻翁的手脚是否干净。同样的提醒,为何招来截然不同的态度,恐怕宋人正是被感情上的亲疏蒙蔽了双眼吧! 自古以来,人们就颇为重视感情因素对事件成功与否的影响。"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诚然,感情上的亲密对事业的成功也许会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在认知事物本质上,感情上的亲疏有时也会给人带来错觉以及误导。国外科学家曾做过试验,让试验者在一组照片中选出长像最符合审美标准的一张,结果受测者选出的容貌多与自己亲友相近。排除个人审美观念不谈,生活的耳儒目染对人的影响可见一斑。
视觉的评判尚且如此,事物本质的洞察更何以堪?自古以来多少人在感情因素上受到了蒙蔽。西晋王室广封王,欲使天下尽归司马氏之手,殊不知诸公之中良萎不齐,终于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原的下场。三国中孔明因对马谩偏爱有加,忘却先主对马谩"华而不实"的评价,委以重任,终使《出师表》空有 "真名世",也不免"长使英雄泪满襟"。
如今,不也有领导干部任人唯亲、从而祸起萧墙的事例吗?可见,认知事物,为人处世,若戴上感情的有色眼镜,危害大矣!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若要不被感情上好恶的云雾蒙蔽,身在高处,眼观四方不失为好的方法。岳家军威震四海,正是由于岳飞超越亲情,以军规处罚岳云,军风大肃,才有了"撼泰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谈。孔明事后挥泪斩马谩,以肃军纪,才没有因感情亲疏而再误军国大事。
一个公正的决断往往是建立在理性观察和思索基础上的。而摆脱感情上的干扰则是做出正确理性评价的先决因素。
也许真正完全超越情感的决定难以做出,然而,三思而后行,从多个角度思考是可以尽量避免感情上的误导。现今我国法规制度中"回避"和"协商"原则不正是对理性处事的指导和提倡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各个方面的理性观察,将帮助我们迈过感情的误区,真正认识到事物的复杂与多变性。而在一览无余的最高层,摆脱情感辑绊的我们,或许可以长吟:"莫让浮云遮望眼!"
点评:诗句哲理,感悟人生。
本文是篇辩证析理的议论文,其基本特点有二。
首先是富于哲理诗句反复出现。作者在首段开头引用苏拭著名诗句,以此表现本文对待事物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切不可让其他因素干扰了你对真的审视,"通过大量事例对照分析后,作者化用古诗句"不畏浮云遮已只缘身在最高层",指明解决问题办法:身在高处,眼观四方。文章前六段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三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尾段开头引用苏拭同一诗篇中的前两句,突出强调从各个方面的性观察,将帮助我们避免进入感情的误区,认识到事物的多样性、复性。文章尾句以"莫让浮云遮望眼"作结,哲理诗句首尾呼应。
其二是本文能够大量援引或转述所供材料作为自己的叙事部分,且能叙议结合,有的放矢,针对性强"作者所用材料既有历史事例,有当今科学试验及国内政治生活中一些不正常现象(共用7个事,并从正反两方面对照论证,从而得出:在认知事物的本质上,感情亲疏有时也会给人带来错觉以及误导。
议论文三要素篇十四
走出绝境,需要顽强斗争的精神。绝境好比枯井,你不斗争永远便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地,广阔的天地将与你无缘。顽强斗争,才是你走出绝境的筹码。
贝多芬曾经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让我屈服。这正是走出绝境所需的精神。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并没有因为这样而退缩,反而顽强地与命运斗争,最终他在这样的绝境中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正是因为他从不放弃斗争,无惧命运的压打,顽强抵抗厄运,才走出了绝境,谱出人类心灵之歌。
经过顽强斗争,从而走出绝境的也不乏其人。一代枭雄曹操。被周瑜一把火烧得狼狈不堪。数十万精兵只剩下一万不到的残兵败将。还面临孙刘联军的前后堵截。但曹操并没有被吓到,而是顽强地与绝境斗争,硬是率领一万不到的残兵败将突破重重封锁,回到自己的领地。曹操顽强地斗争,走出了绝境,赢得东山再起的机会,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
而一代霸王项羽便是绝境中的失败者,面对绝境不是顽强斗争,而是以死来逃避。项羽麾下精兵数十万,真可谓兵强马壮。刘邦与项羽相比简直就是一只小蚂蚁。但是两军对决,项军却惨败,逃至乌江边上,项羽本可以渡江回到江东东山再起,但却因为过分顾及面子,逃避失败,还说什么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
想要走出绝境,需要顽强斗争的精神。绝境对于顽强斗争者只不过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块磨刀石,只要勇敢地过去了,便又会是一柄锋利的宝剑。
走出绝境,就必须拥有顽强斗争的精神。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绝境也一样,只要你拥有顽强斗争的精神,便有走出来的希望。走出绝境,前方就是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