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有关人生哲理的故事最新版本 人生哲理的故事短文(八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生哲理的小故事篇一
在日本东京的银座街头,有好几家卖古董照相机的店,那些古董相机的性能都还非常好,外表经过整修也和新的一样。
卖古董相机的店员都会对人保证,那相机可以拍出与现代相机效果相当的作品。
店员说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买了一架古董相机,试图用那部相机帮人拍照。他要拍人之前,就告诉那被拍的人说:“这是一百年的照相机,曝光就要十分钟,你可以十分钟坐着不动吗?”每一个被拍的人都拍胸脯对他保证:“没问题,一百年前的人不都是这样拍照的吗?”可叹的是,他拍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坐着十分钟不动。
最后,拍照的人生气了,心想:“难道这世界上已经没有一个人能坐着不动吗?为什么古代看成是最自然的事,现在没有人能做到呢?”他找到一个朋友帮他按快门,他自己接受拍照,结果连他自己也不能面对镜头静坐十分钟。他只好把相机还给卖古董相机的店。
店员指着橱窗说:“他退回的照相机就是那一部,要买回去试试吗?”他对每个人都这样说,可是那部相机再没有卖出过,因为每一个现代人都深知,在生活的周围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十分钟坐着不动的人。
这个故事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古代人和现代人对时间的观念是大不相同的,古人一天可能很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现代人一天却要做几十件事;古人坐十分钟是绝对没问题的,现代人却很少有耐心能坐十分钟。
十分钟的价值与意义,经过一百年已经完全不同了。
这也使我们知道为什么在现代修习禅定不容易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在体质里,已经失去了深沉、长恒、有耐心的特性。
对于某些盲目地忙着,忙到没有时间痛哭一场的现代人,恐怕很难想象,古人拍一张照片要曝光十分钟,现在,到规模大的快速冲洗店,十卷底片全部洗好,也只要十分钟的时间呀!
人生哲理的小故事篇二
米丝经常独来独往。在大家眼中如同一只骄傲的猫咪,所以大家都叫她猫咪公主。
猫咪公主小姐的交换日记“大家好,我叫金羽洁,是你们的新班主任。”一个清脆的女声传来。哇,漂亮姐姐。漂亮姐姐没反对,还丢了一个重磅炸弹:希望大家能和她写交换日记。“前提是自愿。”她补充道。听到这句话,大家长吁了一口气。
早晨,米丝踏进教室看见梁笑笑和莫丽在窃窃私语,仔细听才知道昨天漂亮姐姐给莫丽的妈妈说情,不让莫丽去上各种辅导班了……老师竟然会帮助学生来“对抗”家长!这一爆炸性新闻传开后,漂亮姐姐的办公桌上每天都堆满日记本。漂亮姐姐说,交换日记不仅限于和她,一时间班里掀起交换日记的狂潮。
午后的阳光暖暖的,米丝趴在桌子上。忽然光线被挡住,米丝抬起头来,是漂亮姐姐。“喜欢起司猫?这个送你吧。”她举起一个画着小奇的日记本。米丝愣住了,看到那只猫咪,她心里酸酸的。直到漂亮姐姐走了,她才偷偷哭起来。这一切,全落在梁笑笑眼里。
忙完照相馆的工作,天已经黑了。走到广场的路灯下时,她看到那只瘸腿的小猫正待在她给它搭的小窝里。她不能把它带回家里,奶奶最讨厌猫,也包括……她。但她还是会买各种小猫的东西,虽然它们会被奶奶摔出去……米丝把猫饼干放在小窝里,小猫开心地吃起来。“像小猫一样,像小猫一样。”好久没有人这样说我了,好开心。米丝拿出漂亮姐姐送的日记本写起来。
再后来,她出院的时候,桌子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猫,还有所有人的交换日记。他们说:我们想要和小猫做朋友。她们叫她小猫,米丝哭了。其实漂亮姐姐瞒着她让大家看了她的日记,大家看了她的日记,都哭了。
人生哲理的小故事篇三
太阳悬在头顶的上空,照得玉米地一片绿亮绿亮。没有一丝风。
那个年轻的农夫立在大榆树下,边擦汗边眺望。附近的玉米苗稠密茁壮,都已齐膝高了,可他眼前的两块玉米地,稀稀拉拉,像脱发的一片秃头。玉米地,像凝滞住了一样,纹丝不动,看不见一个人影,人们都回村里吃午饭了。
一条路穿过玉米地,在大榆树前打个弯,仿佛路让着树。这个年轻的农夫望日出那头的路,又望日落那边的路。他似乎在等什么人,他这么望,已望了好些年了。村里人说:他的心没放在玉米地里。
到了婚娶的年纪,他身边没女人的身影。村民猜,他一定在等一个女人,可能有约定。
由此推定,他的心也不放在村里的姑娘身上。
村庄里,他的祖辈留下的老屋,已破败,院子里已长了杂草。他似乎愿意过这样的日子并这样过下去。偶尔,他说:一人饱,全家饱。背地里,姑娘嫌他不是过日子的人。
村民说:他等的那个人来了,他兴许能打起精神。
他发现远处的路上有一个移动的小颗粒,像在慢慢膨胀。渐渐近了,那个人背着一个偌大的包裹,显然很沉重。
等到他看见那个人脸上的汗珠闪闪发亮,他甚至听到了那个人的喘气,他跳上路,挡在那个人面前,一声吼:别动!
那个人抬起脸,一惊一愣。
他说:你撞到我刀口上了!
那个人有气无力地说:好吧。
他一摸腰,说:你等着,我去取刀。
那个人放下包裹,支起身子,原地立着。
他跳出路,重返树荫,打开布兜,接着,闪电般一亮,仿佛那把刀已饥饿难忍,倒似他追随刀,刀在空中晃出寒光的轨迹。他和刀同时到达路中央。
他和那个人面面相对,气息在双方的中间混合。
他说:我要杀你,你为什么不逃?
那个人说:我认了,就送上门来被你杀。
他说:好小子,这把刀听村里人说,是我爷爷传给我爹,我爹传给我,它等得不耐烦了。
那个人说:我知道。
他说:你干什么营生?
那个人说:跑生意,小本生意。
他说:我种我的田,对你的生意没兴趣,我等的是你。
那个人说:我知道,过去,我都绕道走。
他说:这回为啥不绕了?那个人说:一个人不能绕一辈子,有些事绕也绕不过去。
他说:你说,啥事绕不过去?死也死个明白。
那个人说:上辈子,我见财起邪念,劫杀了你爷爷。
他说:我上辈子干了啥?你说。
那个人说:跟我的行当差不多。
他说:怪不得我种地种不像样,好端端的地,到我手里,长不成像样的玉米。
那个人说:你跟我来。
他跟着那个人来到大榆树旁的一座无碑坟墓。他说:这是我爷爷的坟。
那个人说:你守的是自己的坟。
他说:我爹说是我爷爷的坟,守着这坟,替爷爷报仇,这辈子,我就剩下这一桩事了。
那个人掘开墓(竟携带着一把盗墓铲),棺中躺着一具尸体,那皮肤似乎有弹性。那个人仿佛解说出土的古尸,说:他就是你,你看看上辈子的你,脖子的骨头还留着刀痕,用的是你这把刀,当年,我弃刀而逃,这把刀恐怕也认出了我,你拿出时,它像失散多年的一条狗,飞奔过来,不过,你是它的主人了。
他能感到握刀柄的手出了汗,又涅又热。刀似乎要滑离他的手。
那个人伸伸脖子,似乎挣脱无形的束缚,说:好了,这一下该了断了,你利索点。
他手中的刀坠落下去,扎在地上,一股干巴巴的尘土蹿起、散开。
他说:你走吧。
那个人抖开包,摊出白花花的银子,说:留给你。
他说:我不稀罕,你马上走,不然,我不知道我会不会改变主意。那个人说:一年里,我得从这条路经过几次,你的刀要是后悔,有的是机会。他说:我不想再见到你。
那个人说:你要是重操旧业,这是你的本钱,我会把生意的路子都转给你,我来种玉米,因为,杀你之前,我是个农夫。
他说:我不打算离开玉米地了,你走吧,别再走这条道了,我不想再见到你了。
那个人说:其实,我早已死了,你何必放过我?
他说:刚才,你要是逃,你倒是逃不过这把刀,你还算是个爷们。
那个人说:这一点,这把刀和猎犬的野性相似,我不跑,它不追。
那个人上路时,望了望玉米地,说:再过些日子,这里就是一片青纱帐了。
太阳悬在头顶的上空,照得玉米地一片绿亮绿亮。起风了,风拂着玉米。这个年轻的农夫立在大榆树下,边擦汗边眺望。那个人,在路上,像在慢慢萎缩,渐行渐远,远处的路上,那个人和包裹,成了一个小颗粒,最后,消失了,剩下一条伸向地平线的路。
人生哲理的小故事篇四
红鲤鱼答道:“知道。”
“知道有鱼钩还来吃鱼饵,你太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了!”
“我就是因为爱惜生命才吃鱼饵的!”
“你说的话让我很困惑,我想听听你的解释。”
钓者微微笑着,答道:“姜太公是钓者,周文王是鱼。”
钓者若有所思,说道:“看来真正的钓者是周文王,姜太公才是鱼呀!”
钓者微微地点起了头,说:“是呀,我也是鱼呀!”
“现在你该知道,为什么你的鱼饵里藏着鱼钩我还是地去吃鱼饵了吗?”红鲤鱼问道。
“钓者的使命就是不断的下饵垂钓,有得鱼的时候,有失饵的时候。今天我得饵不成反而被钓,那是我智慧不足机敏不够,死了也没什么遗憾。今天,你是一条吃了鱼饵躲过鱼钩的鱼,而我是一个失了鱼饵赔了性命的钓者!”红鲤鱼叹着气地说道。
“世人都知道钓者为钓者,鱼为鱼,却不知道钓者是鱼,鱼也是钓者。今天我总算明白了,这也是一个钓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获!”说完,钓者把红鲤鱼放回了河里。
人生哲理的小故事篇五
1) 如果你盼望明天,那必须先脚踏现实;如果你希望辉煌,那么你须脚不停步。
2) 好心情才会有好风景,好眼光才会有好发现,好思考才会有好主意。
3) 不要太过依赖除自己以外的人,因为只有自己不会抛弃自己。
4) 失恋平常心,你要是还大哭大闹,酗酒闹事,那真得很可悲。
5) 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6) 迈开脚步,再长的路也不在话下;停滞不前,再短的路也难以到达。
7) 要感谢给你提意见的人,他使你成熟;要感谢给你造困境的人,他使你坚强。
8) 爱人就像粗布衣,虽然不美丽,可是能遮挡风寒。情人就像时装,感觉很美好,却不能穿出去。
9) 读不读书跟能力有一定关系,但是不是绝对,没上过学的人却不一定是文盲,社会是疯狂的。
10) 尽管我们越来越现实,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最初的梦想。
人生哲理的小故事篇六
有一回,老友出现在我家门口时,是这样一副打扮:穿一件灰色多口袋的马甲,脖子上挂一只军用水壶,背着一个硕大的旅行背包,一双沾满泥巴的解放鞋拴在背包带上,直晃荡。
他是万水千山都行遍的资深驴友。他把那些人满为患、过度商业化的景区景点,过度开发的城市地区都统称为“死地”。近些年来,他只在那些偏远的、我们闻所未闻的地方一个人游荡。
那次,是他在神农架的山里呆了数天后,顺道来我家拜访的。
他哪样?我反问。亲戚一指正往背包外掏铝制饭盒、弄出一阵叮当乱响的友人:就那样!
我很想告诉他,这位朋友是位非常富裕的人,转念又觉得亲戚根本不理解这种富裕,于是沉默。
曾跟老友论什么是富裕。他说小时候家里穷,兄弟姐妹六七个,父母忙生计,兄妹们都是大的带着小的。每天黑透,父母收工回家,数一数,孩子个数还是那么多就行了,什么兴趣啊,特长啊,心灵啊等等,都忽略不计。
就这样的条件,全家不饿肚子,已经很好。某年,父亲欣喜地说:“日子越来越好了,咱们也算富裕人家了!”原来,以往二三月份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而那年,父亲发现,布口袋底还有几碗玉米。
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显然称不上富裕,但毕竟有剩,又可以说是富余。
朋友继续说,那之后,有一次有个要饭的老太太经过我家,举着破陶碗,冲我妈露出了乞求的神色。那真是衣衫褴褛,风一吹就要倒的可怜人。我妈思想斗争了很久,舀了半碗玉米倒在老太太牵起的衣襟里。那,可以称得上富裕了。
又谈起他的旅行。他说他带一只饭盒、一只勺子、一双筷子、一只水壶,再带一块香皂,洗衣洗脸洗澡都是它,尽量不产生垃圾。实在有,一定收拾好带走。他不写游记,有些地方很原生态,他不想因为他,对这个地方产生影响,对那样的地方,他要力争做到几乎没有去过一样。
晚饭桌上,家里的腊肉非常好,他吃了赞不绝口。我母亲提议让他带点回家,看得出来他心动了,说的确非常想带点回去,给母亲和老婆尝一尝,大城市里的餐厅,吃不到这样美味的腊肉。取舍半天,他说还是算了,接下去还有旅程,说路上总会遇到很多好东西,再多的口袋也装不完,为了轻装上阵,必须舍弃这些东西。
人家说,一山一水,一花一影,在平常人看来都是再寻常不过的景,对于有些人来说,却是一阵灵魂的震颤。我想,要时常拥有这种感动的时刻,需要人轻装上路、精神富裕得一塌糊涂吧。
人生哲理的小故事篇七
"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作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
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候着他们。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苏格拉底问。
学生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
“老师,让我们都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人生哲理的小故事篇八
从前,有兄弟两个,他们在同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朝夕相处,但性格却迥然不同。他们拥有同样痛苦的成长经历:父亲酗酒,专横,不负责任,并因此多次被捕入狱。
哥哥变成酒鬼,辍学后结了婚。他常常对家人拳脚相加,懒于工作并经常惹是生非,是警察局的常客。
弟弟却克服各种问题和困难,坚持完成了学业。他也结了婚,却变成一个细心的丈夫与和善的父亲,他还是一个对社会颇有贡献的成功的企业家。
你从生活中得到的“遗产”是什么,你决定如何来使用它?没有公式,更没有法则,你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