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时的哲理名言(通用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古时的哲理名言篇一
1、知不足者好学,耻不问者自满。——(宋)林逋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3、明灯常作伴;益书常为朋。——《对联集锦》
4、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宋)黄庭坚
5、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
6、看书如服药,药多力自行。——(元)陈秀明
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论语》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0、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南北朝)颜之推
11、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王安石
13、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清)刘鹗
1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16、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张之洞
1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18、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
19、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20、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宋)朱熹
2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2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23、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清)唐斌
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5、读书百遍义自见。——(南朝)裴松之
26、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28、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9、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3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3、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34、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苏轼
3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6、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
37、少年好学,将成大器。——书摘
38、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3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40、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42、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43、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4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45、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对联集锦》
4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4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8、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清)彭瑞淑
49、忧愁非书不释,忿怒非书不解,精神非书不振。——(清)颜元
50、读书,一个永恒话题。古人是这样看待读书的'。
5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55、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
56、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陆游
57、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坠。——(汉)徐干
5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0、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唐)韩愈
古时的哲理名言篇二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古时的哲理名言篇三
东汉年间,班超帮助哥哥班固一起撰写《汉书》,但他认为一个男子汉的抱负不应只在纸笔上,于是弃文从武,参加了对匈奴的战斗。他坚毅果敢的性格使他在战场上屡建功勋。后来,东汉王朝为了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御匈奴的侵扰,就派遣班超作为使节出使到西域去。
班超手持汉朝的节杖,带领着由36人组成的使团出发了。他们首先来到了鄯(shan)善国。班超晋见了鄯善国王,说:“尊敬的国王陛下,我们汉朝的皇帝派我来,是希望联合贵国共同对付匈奴。我们吃过很多匈奴入侵的苦,应该携起手来,同仇敌忾,匈奴才不敢再猖狂肆虐呀!”鄯善国王早就知道汉朝是一个泱泱大国,国力强盛,人口众多,不容小视,现在又见汉朝的使者庄重威仪,颇有大国之风,果然名不虚传,就连连点头称是道:“说得太对了,请您先在鄙国住几天,联合抵抗匈奴之事,容过两天再具体商议吧。”
于是班超他们就住下了。头几天,鄯善国王待他们还挺热情,可是没过多久,班超便察觉国王对他们越来越冷淡,不但常找借口避开他们不见,就是好不容易见上了,也绝口不提联合抗击匈奴之事了。
班超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召集使团的人分析说:“鄯善国王对我们的态度越来越不友好了,我估计是匈奴也派了人来游说他,我们必须去探察一番,搞清事情的真 相。”夜里,班超派人潜进王宫,果然发现国王正陪着匈奴的使者喝酒谈笑,看样子很是投机,就马上回来将这个消息报告给班超。接下来的几天,班超又设法从接待他们的人那里打听到,匈奴不但派来了使节,而且还带了100多个全副武装的随从和护卫。他立刻意识到了事态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就马上召集使团研究对策。
班超对大家说:“匈奴果然已经派来了使者,说动了鄯善国王,现在我们已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等鄯善国王被说服,我们就会成为他和匈奴结盟的牺牲品。到时候,我们自身难保是小事,国家交给的使命也就完不成了。大家说该怎么办?”大家齐声答应:“我们服从您的命令!”班超猛击了一下桌子,果断他说:“不入虎_,焉得虎子!现在我们只有下决心消灭匈奴,才能完成我们的使命!”当夜,班超就带人冲进匈奴所驻的营垒,趁他们没有防备,以少胜多,终于把100多个匈奴人全部消灭了。
第二天,班超提着匈奴使者的头去见鄯善国王,当面指责他的善变说:“您太不像话了,既答应和我们结盟,又背地里和匈奴接触。现在匈奴使者已全被我们杀死了,您自己看着办吧。”鄯善国王又吃惊又害怕,很快就和汉朝签订了同盟协议。
班超的举动震动了西域,其他国家也纷纷和汉朝签订同盟,很多小国也表示和汉朝永久友好。班超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使命。
在危急的情境之下,就应当像班超一样果断,敢于冒必要的危险,才能够获得成功。如果这时还犹犹豫豫畏缩不前,后果就不堪设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