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韩国影视发展(3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韩国影视发展篇一
举办时间: 每年10月左右
电影节性质: 非竞争性国际电影节,为影迷呈现多类型电影是其主要目的。
釜山国际电影节于1996年在韩国的港口城市釜山创办。受到釜山市政府、电影界、企业界等部门的支持与资助。
釜山国际电影节经费来源:三分之一由釜山市政府资助,三分之一由电影节主办单位向社会集资,三分之一由票房收入中支付。
釜山国际电影节自创办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号称"亚洲第2大国际电影节",仅次于日本的东京国际电影节。已成为韩国最大的国际电影盛会之一。举办日期与地点每年举行一次。9月至10月之间在釜山市南浦洞广场的主会场举行开幕式,在其他几家电影院同时公映参展参赛影片,为期1周左右。
釜山国际电影节的目的是:促进韩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以展示亚洲的电影成就,提拔亚洲电影新秀而独树一帜 ,把电影节办成亚洲电影盛会。
釜山国际电影节有如下十个方面的内容:①举行故事片、纪录片、短片的评奖;
②举行"世界电影"映出活动,广泛放映来自世界各国的故事片、纪录片、短片;
③举行"亚洲电影之窗"映出活动,主要放映亚洲各国的故事片、纪录片、短片;
④举行"新潮流电影"专场映出,放映非传统的新潮流电影;
⑤举行";韩国全景电影"展映,只放映韩国出品的影片;
⑥设立釜山开发计划电影市场,为电影导演、独立制片人就电影投资、发行、放映进行深入的研究;
⑦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推销电影节的纪念品、纪念物、纪念章、画报、书刊等;
⑧组织电影导演、演员等艺术与观众见面、交流看法;
⑨组织外国来宾参观访问,游览古迹名胜等。
设立电影投资奖(奖金 10000美元)。授予最有创新的影片。另有新导演奖以及其他奖。分别授予最优秀的影片、最优秀的导演以及其他最优秀的艺术家等优胜者。
例如:2005年10月的电影节,就有600多部影片参展韩国釜山短篇电影节,创电影节该项目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韩国影视发展篇二
韩国政府对本国电影实行的本土保护政策,叫screen quota,即电影配额制,又叫义务上映制度。
这是韩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电影所进行的政府行为,强制规定韩国电影院,每年每个厅都必须上影146天的本土电影;韩国全国的电视台,也必须播放一定时数比例的韩国国产电影。
韩国政府内部,对此电影配额制一直存有争议,文化部坚持其配额比例,而经济部要求取消或者降低比例。
金大中当年在竞选纲领中曾明确表示:“电影配额制将持续到韩国电影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40%。”电影配额制度仍然维持既定比例。
因为电影配额制的存在,韩国本土的电影才得以振兴,并且有了一个新的高峰。这是韩国电影人的共同认为。为了电影配额制的存在,韩国电影人曾经经历过血与火的“光头运动”。
可以讲没有电影配额制的存在,很难预料韩国的电影是否能够振兴。电影配额制的存在,是韩国电影振兴的重要因素。
韩国影视发展篇三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间接帮了韩国电影。金融风暴爆发后,虽然导致大企业在电影业的收缩,但是手上仍有资金的韩国企业家苦于无出路。屏幕配额制度使韩国电影一直是一个较有保障的资金避难所,大企业的财阀们从调查中发现,股票市场不稳定,银行利息又低,不如投资拍电影。
例如 :姜帝奎的《银杏床》是第一部在韩国获得银行贷款的影片,姜帝奎一共获得25亿韩元的投资,回报率达到30%,投资人非常满意。以后的著名电影《生死谍变》、《醉画仙》等,都是得力于大财阀的投资。
充沛的资金,让韩国电影有能力引进好莱坞的先进技术,同时也大力促进了韩国国内的电影院建设。
韩国电影的韩式借鉴法是快速成功的手段
很多人不喜欢韩国电影的原因是其缺少原创,很多时候都在“拿来”。但韩国电影总是能够“拿来”得恰到好处。
这个“拿来”得恰到好处,我认为应该称为韩式借鉴法比较合适。
因为韩国电影不是简单的“拿来”,而是在“拿来”之后,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尽可能的变成自己本土的东西。
例如 ,有的报刊简单的把韩国电影和好莱坞,日本、香港电影一一对号入座,标明韩国电影模仿原型是什么,“由韩国著名导演姜帝奎执导的影片,《太极旗飘扬》,描述战争中手足情深的故事,由张东健、元斌主演,被说成是韩版的《拯救大兵瑞恩》。
有人批评该片抄袭《拯救大兵瑞恩》,虽然情节安排有所不同,但是片中导演姜帝圭大量使用手提晃动式的摄影,描述战争残酷之处的场面,都有抄袭《拯救大兵瑞恩》的味道。”
事实,《拯救大兵瑞恩》和《太极旗飘扬》在摄影手法上有相似之处,内容和效果上是完全不同的,《太极旗飘扬》有着很深刻的韩民族的精神,他让韩国人为这部片子流下了共同的眼泪。仅仅这一点就和《拯救大兵瑞恩》的内涵完全的不一样。这是经过韩国导演借鉴以后的本土化。
这种借鉴以后的本土化也是韩国电影振兴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