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班社会活动家 小班社会活动 家庭(六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班社会活动家小班社会活动家庭篇一
一、生活自理能力方面
1、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游戏,奖励等形式引导幼儿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留米粒尾巴,交将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差的孩子一起用餐,引导幼儿们互相学习,先提供少量的点心让能力差的幼儿能吃完自己的点心,树立起幼儿的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独立吃完,然后再逐渐增加食物的量,从而引导幼儿学习独立地吃完自己的点心,在一个学年的学习后我班幼儿都能较好地吃完自己的点心,并能互相鼓励伙伴吃完点心,养成不把食物洒在桌上,吃点心时不讲话的好习惯。
2、小班幼儿在九月份入园,天气很热,穿的衣服也较少,比较易于穿脱,虽然幼儿刚入园,但我仍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穿脱衣裤,即使他们的裤子穿得很不整齐,但我仍然表扬了幼儿的自我独立完成,能过用表扬和示范、生活活动练习的方法,让幼儿在大家都是自己穿的理念中逐渐地学会自己穿脱衣裤的好习惯,随着多次的练习,幼儿的穿衣裤的技能有了很大地提高,即使天气变冷后,幼儿也能很好地完成穿脱,由此可见,教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不仅可以让幼儿独立地完成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解放了教师,改变了以往小班老师要每天纠结在为小朋友们穿脱裤子的工作。
二、卫生保健工作
2、定期对幼儿进行指甲和头发的检查,发现指甲和头发长的进行修剪,并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
3、做好每周一次的班级卫生工作,对没有用的物品进行清丽,厕所等死角进行检查,并督促保育员做好消毒与灭虫,确保给幼儿一个卫生安全的学习环境。
三、班级教育教学工作
1、小班是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最关键的一个阶段,要给幼儿一个清晰的概念,每个活动都要有相应的规则,要想参加活动就得遵守相应的规则,如果不能遵守的话就不可以参加游戏与活动,在刚入园的时候,我们就互相配合,让幼儿树立起良好的常规习惯,在上课时注意倾听,不随意讲话,在操作活动中就遵守规则,要和小朋友们互相配合,不争抢,在一个学年后,我们的孩子从刚入园时的争抢和不知道所措转变到能与同伴互个谦让,并做到喜欢帮助别的小朋友。
2、根据幼儿园部的计划和幼儿年龄段的特点,结合幼儿园小班阶段的教材,制订合理,科学的班务计划,并在日常工作中逐步落实,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3、积极配合园部开展各项活动,并做好事先有准备,出色地完成园部的活动,并获得好评,如参加六一节的亲子活动;五一节的穿鞋子;每个月的集体展示,尽量让幼儿自信快乐地参加活动,并体验在集体面前表现的快乐与自信,本学年,在参加活动完活动后,幼儿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都能积极要求参加各项活动,并把参加活动作为一次非常自豪的行为。
4、精心设置各种区域活动,使区域活动成为幼儿活动的前期准备和后期的延伸,同进利用区域活动也为幼儿的各项发展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提升机会。在本学年的区域设置中,我们利用外出学习到的知识,结合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合本园幼儿操作的'活动,在活动内容的设置上不仅关注了幼儿的学习活动如:点数,讲述和绘画,同时也关注幼儿自身保教方面的发展,如设置煅炼幼儿小肌肉的夹珠珠,夹夹子,并给幼儿在自理能力的不足设置了相关的生活活动区如:拉拉链,扫扫米等,在区域的内容的设置上我们关注了,但我们也发现了幼儿在入区活动和在区活动中与同伴的互动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在语言区,幼儿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地不足,在讲述的讳言还要进行加强。
5、做好日常的每次教学活动。根据纲要的精神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活动中尽量把活动的目标设置在幼儿的发展上,把每次活动的中的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活动的目标也以幼儿为主要的描述对象,在活动过程中更加关注幼儿自身的学感知、理解、认识和建构属于自己的学习知识,努力做好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活动中支持幼儿的活动,尊重幼儿的学习,并为幼儿每次顺利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使教师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6、以《纲要》为指导,以园部的课题《在艺术领域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依据,在本班实施具有特色的艺术领域活动,并把外出学习的各种先进的理论就用到实践中,把艺术领域的活动作为一个实践的途径,在活动中上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分析与小结,探究能促进幼儿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和积极的创造思维的途径,在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我班幼儿在艺术领域的活动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幼儿十分喜欢音乐和绘画,并在音乐中能安静,认真地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快乐地学习音乐,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初步学会了观察与欣赏相关的作品,并能初步掌握一些较简单的画画技法,喜欢具有个性地表现自己设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努力为幼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接纳幼儿的不同表现方式,让幼儿感受只要有动手创作都能做得很棒,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我班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并能做出与众不同的设计。
四、家长工作
1、通过家长会和与家长平时交流的方式来与家长共同学习有关育儿的知识,特别是在学年初,为了让家长与教师站在同一理念上进行教育,我们对想陪幼儿一起读的家长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让他们相信老师会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每位小朋友,另一方面引导家长认识到小朋友来到幼儿园就是为了让幼儿能独立学会自理,迈出人生最重要的一步,让家长从心理和实际中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本学年的开学初,在家长与园部的配合下,我们的小朋友在一个月后,大部分都很好地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2、建立家长群,每个家长希望能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的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很好地满足家长的需求,因些,我们能过组建家长群,并请家长参与到群内的管理与分享,让翊萱的家长担任了管理员,负责拍摄幼儿的各种活动,并进行上传,我们也经常拍一些小朋友们在幼儿园的活动相关的照片一传到群中,并把一些好的文件与理念在群上与家长们共享,使家长与老师都能很好地进行互相的学习与勾通。
3、通过每周的家园联系册,向家长们展示幼儿一周内在园部所学习到的各中知识,并鼓励幼儿向家长表现自已学到的知识。
4、在平时组织的相关活动中,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到园部的各项活动中来,如:春游,亲子活动,幼儿广播操比赛,家长会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都希望能通过这些活动与小朋友们共同参加到孩子的活中来,我们也通过六一的活动表彰积极参加幼儿活动的家长,使我们的家长与班级工作取得良好的互动。
回顾一个学期的点点滴滴,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也得到了些收获,但是,我们知道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在动手操作的常规上不有待于加强等,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加强,使我们的工作能做到实处,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小班社会活动家小班社会活动家庭篇二
;【内容提要】大众传媒时代,党报记者的首要角色是“宣传家”。进入全媒体时代,由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垄断的传播渠道被打破,技术条件带来的环境变化,对党报记者的角色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追溯“陕州人后代来锡感恩寻迹”系列报道的全过程,认为今天的党报记者更应该做好“社会活动家”的角色。即记者应努力发掘本地与其他地方的文化勾连,成为城市之间关系的汇集点和意义的发酵空间。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作品影响力,增加地方文化底蕴,凝聚社会共识。
【关键词】社会活动家 凝聚共识 城市记忆 文化底蕴
引言
4g技术的普及使得传播环境发生革命性变化,新闻的传播从渠道取向转为端口取向。在这一技术背景下,党报的新媒体实践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是,媒介融合不仅是一个技术端的硬件问题,更是一个观念端的软件问题。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做好地方宣传工作,提升地方文化传播影响力,增加文化底蕴,凝聚社会共识,党报记者角色的思考成为破题的关键一环。
有鉴于此,本文通过追溯“陕州人后代来锡感恩寻迹”系列报道生产全过程,试图考察党报记者的“社会活动家”新角色,不仅从新闻生产的角度描述记者的日常工作状态,更为重要的是揭示“社会活动家”的党报记者角色所发挥的作用。
关系汇集点的开启
“陕州人后代来锡感恩寻迹”系列报道讲述的是一场跨越80年的感恩寻迹故事。80多年前,河南省遭遇了罕见的大灾荒。当时无锡一批慈善家不远千里,来到陕州(今三门峡)、灵宝、渑池等地帮助赈灾,“活人无数”。但是,囿于当时的国内形势和传播技术,这段故事被淹没在历史之中。
2012年2月春节过后,笔者突然接到河南三门峡市媒体记者的求援电话。原来,三门峡市准备重立“陕州召公甘棠庙碑”。有关人员在整理碑文时,发现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即上世纪三十年代,陕州遭灾,无锡慈善家闻讯即派代表携款千里赴陕州赈灾。“其时,正值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三个军阀中原大战,前来通过的京广铁路、津浦铁路均是两军交战之主战场,加之豫西土匪盗贼蜂起,来陕州救灾可谓冒着枪林弹雨,实属不易。他们不单单救赈陕县,还到灵宝县函谷关等地放舍救灾。这些慈善家不但拿出钱粮救助百姓,而且还帮助恢复被毁坏的名胜古迹”……这些描述深深地感动了当地人,但他们苦于无法联系到无锡慈善家的后人。无意间,他们在网络上发现了笔者2011年5月曾报道当年赴陕州赈灾的无锡人施襄臣的孙辈,竟还保存有当年无锡慈善机构义赈救灾的资料。他们大喜过望,由此辗转找到笔者,表达了要来无锡感恩寻迹的想法。笔者敏锐地意识到其中的新闻价值,欣然应允,立刻联系了当时提供线索的无锡市祠堂研究会的“老无锡”们,并陆续联络上另几位当年无锡慈善家的后人。
2月14日,三门峡甘棠苑创始人、召公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企业家吴启民,携三门峡日报社记者部主任尤黎明等一行三人专程从三门峡市赶来。在笔者的陪同下,与当年无锡慈善家的后人亲切碰面。“当年三门峡最困难的时候,是无锡人救了我们,我们一直怀着感恩之心。今天我们来到无锡,既是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也是要寻找记载有无锡人陕州赈灾事迹的《陕州召公甘棠庙碑文》真迹,打算重立庙碑。刚才你们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太重要了!”吴启民等人紧紧握着笔者的手,感慨不已。
勾连历史和两城记忆
2月15日的《江南晚报》以整版篇幅刊出了笔者的第一篇报道《陕州人后代来锡感恩寻迹》,尘封近一个世纪的无锡慈善家陕州赈灾的感人故事由此在锡城传开了。知情市民陆续提供史料等线索,我们相继刊发了《在锡得珍贵资料,陕州人返故乡》《感恩报道在陕州引发“无锡热”》《无锡行善人后裔又找到一位》等报道。
与此同时,此事在千里之外的三门峡市也引起强烈反响:自2月17日《三门峡日报·西部晨风》在头版刊文《三门峡人80年后的感恩之旅》后,不少读者致电该社,对无锡慈善家表示感谢。2月21日,《西部晨风》头版又发表了《向无锡人学习三点》的文章,号召“学习无锡精神”,推动三门峡经济与文化快速发展。
笔者始终紧盯着该线索,除了及时报道本地的新进展新发现外,还与三门峡日报社保持联系,适时推出后续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借助两地媒体的互相推动,炒热了这一“暖新闻”,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无锡的城市形象。当年秋天,“陕州召公甘棠庙碑”在三门峡市如期重立,唐齐千等四位无锡慈善家的后人也被当地聘为“三门峡市荣誉市民”。
次年5月,“无锡慈善家陕州赈灾纪念碑”揭碑仪式在陕县西张村镇人马寨村举行,两市政协主席共同为纪念碑揭碑。同时启动无锡光彩事业促进会捐建的陕县人马寨慈善文化园。无锡企业家还捐赠10万元用于“最美乡村医生”马云飞所在的村卫生室改造。12月,三门峡民间慈善文化交流访问团一行驱车千里到达无锡,只为拉上带有三门峡泥土芳香的苹果、印有“甘棠遗爱”字样的洁白长巾,以及反映两地大爱故事的《甘棠遗爱 大爱无疆》宣传展板。期间,举行了慈善文化展览吟诵会,无锡方面特邀该市“王牌播音员”配乐吟诵吴启民去年从无锡返乡途中抒写的两首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含着泪水?》《好人过智修》。“聽了吟诵,看了文献纪录片和展板,我确实是眼里含着泪花,真的被感动了!”应邀参会的无锡企业家们被打动了,纷纷表示“要沿着当年先贤们赈灾的足迹,多做善事,坚定地走下去”。这些展板后来安排在无锡“两会”期间对外展览。无锡市政协主席饱含真情地表示,过去无锡慈善家到河南陕州赈灾,事迹非常感人,令人震撼。但三门峡人民知恩图报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也难能可贵。我们两地人民要加强来往与合作,发掘更多感人故事,共同把这一大爱故事写成中国故事,产生全国性的影响力和正能量。
2014年,由无锡爱心人士组成的无锡慈善文化交流团赴陕县西张村镇初级中学,给该校贫困学生送去书籍、电脑、衣服等;而在陕州,70多岁的任滢沧老人主动拿出几百箱优质富硒苹果,托人捎给无锡慈善家后人和爱心人士,他说“爷爷当年就是靠无锡慈善家在陕州城南关搭棚施粥活下来的”;2015年,无锡慈善文化交流团在三门峡考察了两市工商联共建的懿德苑,并深入灵宝函谷关赈灾遗址,缅怀前辈的同时还就如何开发函谷关景区提出建议。期间举行了无锡光彩助学基金签字仪式,资助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完成学业,另外为两所乡村中学和医务室捐赠20万元。三门峡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参加活动。双方均希望两市今后加强交往,在慈善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推动旅游、经贸等多方面合作。
从民间自发赴无锡感恩寻亲,到政府主导的接续前缘,这些年来,在两地媒体和民间人士的热心推动下,三门峡与无锡两地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深化。每年清明节,三门峡民间文化人士都会到无锡看望慈善家的后人;无锡的慈善交流团也连年前往三门峡,在马寨村、高庙乡、西张村等捐款捐物,助力当地慈善文化园、乡村卫生所、村级小学的建设。无锡市政协还每年组织开展“陕州行”慈善文化交流活动,捐款捐物共计60万元,引导无锡民营企业家弘扬“锡商精神”,推动因陕州赈灾而结缘的两地合作交流不断迈向深入。2018年4月,两市政协签约缔结友好政协。这既是两地过往交流的重要成果,更是今后深化友谊的新起点。眼下,双方正就如何抢救性挖掘、丰富完善赈灾历史资料,共同努力把陕州赈灾这一“大爱无疆”的历史故事拍摄成电影忙碌着。
在近期召开的“无锡·三门峡大爱无疆”座谈会上,无锡慈善家后人、两地文史学者、企业家等畅谈了近年来两地民间人士和政府主导的文化、慈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并再次高度肯定了媒体记者的作用,一致表示:近年无锡、三门峡的联系,是在媒体记者和文史学者的牵线搭桥下建立起来的。
从“宣传家”到“社会活动家”
媒体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信息系统资源的主要拥有者;记者则串联起这些社会信息,通过发挥好自身“社会活动家”的作用,不仅能为社会凝聚共识提供智力支持,也能为塑造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提供助力。根植于无锡这个颇具生机与活力的江南名城,本着主流媒体的负责精神,党报人有义务也有责任为塑造无锡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不断探索。在全媒体时代,党报记者面临着技术和时代的双重挑战,不断丰富党报记者角色,从线性的“宣传家”转向关系意义上的“社会活动家”,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克服困难。
通过对“陕州人后代来锡感恩寻迹”系列报道生产全过程的追溯,笔者认为,在这一段温暖的故事中,记者成了两座远隔千里的城市——无锡和三门峡——的交汇点,两地的历史文化、人文情感都在记者“社会活动家”的角色实践中得到了突出的展现。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新闻业务层面,地方媒体的记者更需拓展视野,既要立足本地,又要跳出地方。社会活动家的角色意味着记者要把自身的工作与生活融入到一种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去。从上述报道案例来看,如果笔者仅仅将报道局限在写一篇稿子,仅仅满足于对本地读者介绍一下历史,显然就不可能取得后续的成果。地方媒体的记者虽然在多数时候需要深耕本地,做本地新闻的记录者和传播者,但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记者更应该承担起传播本地文化、发出地方声音的责任。在新闻策划上,敏锐感知并策划利用好宝贵的线索在全媒体时代更加可贵。新闻策划是记者作为“社会活动家”进行广泛关系动员的整合项目,是更加丰满地呈现记者角色的重要平台。今天的媒体竞争在形式上是端口之争,在内容上便是新闻策划水平能力的较量。因此,从理论上正确认识新闻策划,从思想上重视新闻策划,从实践上强化新闻策划,是摆在每个新闻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对偶然性事件的报道策划,需要临机而动,快速应战。
二是在关系建构层面,地方媒体的记者要强化互动、有来有往,为凝聚共识贡献力量。一方面,作为地方党报记者,要关心的不仅是地方领导人的工作日程,更要对地方政府对城市的发展、对民生的期盼,有没有拿出切实的举措,有没有具体的发展大计等加以关注。及时地将地方政府关于城市发展的大小事项告知市民,不仅能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时效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市民积极地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形成政府和市民的良好互动,提高政府的亲和力,有利于塑造城市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还要认清互联网的传播特点,积极进行脱域化的关系建构。通过对城市记忆的发掘、以文化和记忆为关系建构的媒介,串联起了两省的两地市民,两城市民,既能让两地各自的文化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又让本地百姓加深了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
大众传媒时代,记者的首要角色是“宣传家”,到了互联网时代,党报记者的属性从未改变,仍然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在这一顶层设计之下,随着技术环境的改变,记者在具体新闻工作实践中的角色表达似乎可以增加更多的意涵。如果从传播形态的角度解释,一切便豁然开朗。大众传播时代是线性的传播模式,作为“宣传家”的记者处于信息采集和传播的源头。但是互联网建构的全媒体时代,是一个弥散的网络传播形态。没有源头亦没有终点,只是各自信息流的流动与跳跃。在这样的结构中,党报记者应抛弃以往的源头观念,而是致力于做一个关系的连接点,努力打破现实社会有形的地理壁垒,勾连各个地方、各个城市、各类人群,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意义空间。
参考文献:
[1]赵振宇.新闻报道策划[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编辑:徐 峰
相关热词搜索:;小班社会活动家小班社会活动家庭篇三
幼儿对颜色有较高的兴趣,能大胆而富有个性的涂色。本活动将营造缤纷多彩的语言环境,通过幼儿的想象力,运用多彩的短线和点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七彩雨,以引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针对我班幼儿现有的绘画基础,引导幼儿从熟悉的小雨点突破口,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画面,同时鼓励幼儿不断地变换颜色,大胆地表现。
1、引导幼儿是否能点出多变的小雨点,即线条、点等认识
2、激发幼儿对颜色绘画的兴趣,积极参与绘画活动。
3。培养幼儿对抽象事物的想象力。
1、材料准备:油画棒、幼儿人手一份画纸
2、知识准备:幼儿观察过下雨时雨的情景。
一、绘画雨点。
幼儿自由讨论举手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结:下大雨时,像根直直的、长长的线;下小雨时,一点点的。
2、操作演示,引出内容
(1)演示讨论,共同参与
a 、油画棒演示画长直线雨哗!哗!下了一场大雨。幼儿试画(强调从天空中滴下来,直直的,长长的。)
b 、讨论: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雨的雨点怎样的呢?(一点点的)小雨点落到了哪儿?(幼儿讨论)
(2)激发兴趣,尝试取名
a、演示用各种颜色的短线画小雨点。
雨越下越小,太阳公公出来了。咦,小雨点一下子变成了五颜六色,怎么回事?(幼儿讲述)五颜六色的小雨点可真漂亮。
b、这么漂亮的小雨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幼儿取名:七彩雨、美丽的雨等)
3、老师讲解幼儿要注意的地方,及绘画的方法。
三、幼儿创作,教师观察指导。
(2)老师给幼儿发画纸和油画棒。
(3)幼儿作画,教师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调换颜色画的情况。
2)观察幼儿能否画出大小基本相同的雨点。
3)能否添加自己喜欢的东西。
四、以儿歌方法结束活动。
幼儿听老师念《小雨点》的儿歌。
(小雨点,凉又甜,又蹦又跳下的欢。种子喝了发嫩芽,花儿喝了更鲜艳。)
五、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幼儿的作品,表扬大胆绘画的幼儿,纠正个别幼儿不正确的绘画习惯。例如:雨点太少了,颜色不够丰富等情况。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本人由故事导入,以情景贯穿的手法,把整堂美术课贯穿起来了,幼儿兴趣比较浓厚,在创作的过程中,幼儿也基本能够区分短线、长线、点的概念,画的也比较不错,但是有部分幼儿在用色方面还要加强,颜色可以再丰富一些,提高画面的质量及美观效果。
以下是幼儿动手画画时拍摄的照片,有教师个别指导的,有幼儿专心操作的,还有幼儿认真观看他人绘画的过程。
小班社会活动家小班社会活动家庭篇四
;白寿彝出生于河南开封一个回族家庭。1932年研究生毕业。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长期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曾担任历史系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古籍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务委员会顾问等职务。他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的筹建工作,并兼任研究员。他还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国回族史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务。
白寿彝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全国第一届政协代表、第三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特邀代表。2000年3月21日,白寿彝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1岁。
相关热词搜索:;小班社会活动家小班社会活动家庭篇五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社会活动家附近的商店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在人们对居住的环境越来越讲究,社区相应的生活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品种繁多的商店走进了大街小巷、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为帮助孩子进一步熟悉家附近的环境,了解商店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认识各种商店并知道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
1、能够介绍家附近的商店,知道商店名称及所卖物品。
2、知道在商店里要遵守各项公共场所的规则。
3、愿意和同伴游戏,并体验合作的快乐。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1、视频:老师在面包店工作的短片。
2、幼儿调查表
我居住小区
家附近商店
商店里的物品
家长填写
商店照片
幼儿与家长画图呈现
3、各种商店所卖物品图片若干(如:各种水果、蔬菜、衣服等),箱子一只。
4、户外活动场地布置:喷绘各种商店,散开放置。
一、激发孩子兴趣,引起幼儿对生活经验联想。
(教师身着面包店工作人员服饰)
1、孩子们,看看老师今天是做什么工作的了?(幼儿回答)
2、很棒,今天我是在面包店工作的阿姨,下面我请你们参观一下我工作的商店——面包房(播放短片)。
二、幼儿介绍自己家附近的商店,知道在商店要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
2、请幼儿分享家附近的商店。
总结:(汇总出调查表)你们家附近的商店品种太多了,有卖水果的水果店,有卖生活所需物品的杂货店,有卖漂亮衣服的服装店……这么多的商店,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3、这些商店都是公共场所是大家的,我们在逛这些商店时要注意什么呢?不能干什么?(逛商店时注意保持安静,不能够大声喧哗,注意公共卫生,挑选物品要轻拿轻放……)
三、通过游戏,让孩子进一步认识各种商店。
(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场所)
1、师:今天我们教室附近多了许多的商店,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2、游戏《小小理货员》规则:这些商店的货架上都是是空的,货品都在那个大箱子里,我请你们来做理货员,将货品摆放到货架上。你们可以到任何一个商店去工作,但是每个商店只能有五名理货员。选好商品,穿好工作服,首先将货物理好的那队为赢。
3、幼儿游戏。
小班的孩子们生活经验还不是足够的丰富。因此,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调查表,有目的地让孩子在父母陪同下去观察了解家附近的商店,这样给孩子足够生活经验,有利于活动、游戏的开展。
“能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是小班幼儿在社会适应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因此我特地设计了环节,让孩子们知道在商店是要遵守公共场所规则的。
游戏环节中,我提供给孩子们自由交往的机会,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商店,但在活动中可能会出现一个商店超过5名售货员,这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关注幼儿的感觉从而进行调整。
小班社会活动家小班社会活动家庭篇六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 | 小班陶艺:麻花,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孩子们对玩陶泥非常感兴趣,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能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亦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麻花”是一种食物,是幼儿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物体形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由于我班幼儿已掌握了制作“长长的面条”,因此根据小班幼儿的陶泥表现的特点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目的是通过“麻花”这一陶泥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轻松的活动氛围中掌握用搓泥、分泥的技能来拧麻花。
1、学习用搓泥、分泥的技能来拧麻花。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陶泥活动做麻花的兴趣。
学习用搓泥、分泥的技能来拧麻花。
能独立制作“麻花”。
活动前已进行过搓长条练习、陶泥、水、抹布、麻花图片
一、教师出示麻花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麻花的形状
1、麻花的形状
2、麻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师:谁来说说你吃到过的麻花它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
教师小结:在我们平时吃的麻花是用面粉制作出来的,把它进行发酵然后进行搓条编成一个长条在表面撒点麻子最后经过油炸。
二、引导幼儿讨论拧麻花的方法
1、出示陶泥作品“麻花”
师:那老师手上的“麻花”是怎么做出来的呀?
三、“麻花”制作介绍
我们先把陶泥分成两块,然后两块都搓成长条形状,再把两个长条拧在一起,用手分别捏住两头,两只手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转动,就拧成了麻花。
四、幼儿学拧麻花,教师进行指导
1、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学习和巩固分泥、搓泥的技巧。引导幼儿比较拧麻花少拧几圈与多拧几圈做出的麻花有什么不同。
2、提醒幼儿陶泥不要弄在衣服上,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的清洁卫生。
幼儿“麻花”展示。比一比谁的麻花拧的像、拧的好。
今天的活动,在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时,我像往常一样对孩子们提出了制作要求,并强调了自己做自己的,不许七嘴八舌。但是在活动中,我似乎听到有孩子在说话,正当我要开口批评的时候,我听到他在说:“你看,我做的麻花还带芝麻的呢。”同组的孩子听到他说的话也都急着要这样操作。反思自己刚刚的行为,是不是对幼儿的课堂常规教育太过于严厉,差点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