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750 二年级西游记读后感四篇(优秀)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西游记》读后感750 二年级西游记读后感篇一
《西游记》的问世,在民间广为流传,版本层出不穷。据载明清就有十三个版本。鸦片战争以后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广传世界各地,且发表了许多研究论文,并作出极高的评价。小说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历史事实为题材,以神怪为引线,运用生动贴切、明快流畅的对话描写,设计曲折离奇的情景,刻画鲜明诡异的人物个性。小说具有诙谐性,隐喻性的艺术风格,揭露了真实的社会生活,可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它闪耀不朽的灵光,恩泽万代,福及千古。
神幻小说《西游记》是以虚幻境象的表达形式,客观地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寄托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对自由公平的一种渴望。相比历史故事,传奇故事,英雄故事小说,它是隐喻的,是它们无法比及的。它既是历史故事,传奇故事,英雄故事小说后的文学新门类,也是对社会现象,文化传承及它自身发展的独特见解。
每次翻开那本《西游记》,书页上便着氤氲文字的气息。这本充满了神话色彩的小说带给了我最初的梦想,使我的人生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感悟西游,自然缺少不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固执善良的唐僧,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八戒和吃苦耐劳的沙僧。吴承恩用生动诙谐的语言刻画了这四个人物,描绘了他们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曲折经历,每一幕都让我们拍案叫绝,而每一幕的背后也都值得我们思考。
每一次除妖的背后或许都少不了唐僧的善意和八戒的怂恿,而历经险难之后却又少不了唐僧的后悔和八戒的推辞。这或许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但抛开风尘背后,还有着更重要的精神:坚持、信仰。
是的,取得真经即是他们的信仰,而这个信仰又使他们为之坚持:一直西去,不后退。我们在生活中或许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我们选择了放弃,但这只是人生给我们的错误答案,真正的未知还需我们去探索,解题的关键就是坚持。
说到坚持,我又想起了孙悟空和猪八戒。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小说中,总少不了猪八戒的这几句台词:“行了,师父是救不回来了。咱把行李都分了吧,你回你的花果山,你回你的流沙河,我回我的高老庄……”这时,总少不了悟空的臭骂。这一鲜明的对比,足以体现出悟空心中的坚持和对师父的忠诚,即使他被驱赶。如此集力量与智慧于一身的人物,早已成了我们心中的偶像。
谈到孙悟空,他那“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服天上各个神仙所约束的性格使我向往和憧憬。这就是孙悟空自身的一个含义------自由,不服从天地间的约束,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每个人儿时的梦想或许也是如此,但每每都会受到现实的羁绊,但是我相信,内心的自由比现实的自由更重要,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回望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摆脱命运的摆弄?太多的人的理想在现实面前被摧残得不堪一击,甘于向命运低头,放弃自己的追求。我认为我们应该像孙悟空一样,即使不能完全自由不羁,但也应保持追求自由的勇气,努力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宽阔,让它能够向往自由,无拘无束地生活。
总体来说,这本小说告诉我们的一个最真实的道理就是:邪不压正。所以我不需要那么多的顾虑和套路,只需把握内心的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向着自己的信仰前进即可,《西游记》神怪陆离的情节一遍一遍地在脑海中闪过,留下的也或许就只有这些:坚持、信仰、自由。
又一次合上书页,一次次的更新又伴随着一次次的清理,留下的也只有内心的思考了……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这两句诗为我们写出了一斗天地,横扫一切邪恶势力的孙悟空的形象.提起孙悟空,就不能不提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其内容是中国古典小说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庄严神圣的神佛世界里也充满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虽然《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但唐僧取经却是历史事实。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当时年仅25岁的玄奘离开长安,置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历经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玄奘在印度著名的佛教寺院那烂陀寺先后学习5年之久,被尊为通宵三藏的十德之一.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后来玄奘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_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我在读这本小说时常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_在呼喊吧!一、自由在经历了又一个个性受制约的学期后,孙悟空这个形象完全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的自由的向往。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优麒麟辖,不优凤凰管,又不优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总之,我觉得现代人对于自己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方面较为安于现状,缺乏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更大自由的精神。二、神话如今也是一个远离神话的时代。日常生活过于现实,使充满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话绝非幼稚的产物,它有深邃的哲学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谢林在他的名著《艺术哲学》中说:“神话乃是各种艺术的必要条件的原始质料。
《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颠峰,也是神话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后中国的神话文化渐渐没落了,神话不被人重视,连《西游记》也少有人问津,只有孩子们会被孙悟空征服,于是也只有孩子们抱有对未来浪漫的、梦幻般的希望。”三、英雄“英雄”有许多不同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胸。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人。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型,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怕与一切进行斗争。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士才能凸现出其英雄本色。复读《西游记》,让我觉得其不属于一般名著的特点。我相信,也希望它永远向大家展示着“自由、神话、英雄”三个主题,给大家带来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那里有古老的村庄,那里有悠久的神话,那里有雪白的哈达,那里格桑花开满整个草原。那里就是世界的最高点,神奇的日光城——西藏。
奔波了49小时,终于来到了期待已久胜地西藏。站在海拔3000多米的拉萨高原上有着非同一般的感觉就像来到了天国,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是那么的沁人心脾,那么的美妙。
第二天,我们准备去参观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说道大昭寺,大家都不陌生吧,国产大片《天下无贼》的一个场景就在这里拍的。穿过大街小巷终于来到了期待已久的大昭寺。
大昭寺门前挤满了人,原来他们都是等待上一批人出来好换另一批人。我们盼啊盼啊,终于轮到我们了。踏进门槛儿,周围陈旧的庙给了人一种安详的感觉。我们继续往前走,周围昏昏暗暗,只有酥油灯微弱的光芒,耳边环绕着阵阵佛经的诵读之声。一座座喇嘛像安静地坐在角落上,喇嘛像周围都是一角,两角的纸币。我们转了一圈找到了声音的来源,原来是一些佛教的信仰者在吟颂佛经,我好像进入了“西藏文化”这本厚厚的书里面,真是耐人回味。
出了大昭寺,我们又吃了顿藏餐,藏餐的特色菜有手抓羊肉,酥粑,白萝卜熬排骨,猪油皮,人生果,藏餐里当然有饮料,他们哪儿把酥油茶,羊奶,青稞就当作饮料,其中酥油茶是最有营养的,要用百斤羊奶才可提炼出五六斤酥油,酥油的营养价值很高吧。
第三天,我们的活动项目是世界屋脊——布达拉宫。在车上,我一直仰望着巍峨的布达拉宫,我一直幻想着布达拉宫里的神奇景象。终于来到了布达拉宫的脚下。望着依山而造的巨大建筑物,我感到自己被它所征服,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再望布达拉宫,方方正正的格局,红墙白瓦,一串串五彩缤纷的经幡挂满整个宫殿。我和爸爸迫不及待地登上阶梯,触碰到墙瓦,我脑海中似乎浮现出西藏人民搭建布达拉宫的艰苦场景。踏着漫长的阶梯,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拖起沉重的脚步。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喘粗气。突然,一句话震撼了我:再爬一层就能看到拉萨全景了!我好似充了气的足球,一跃而起,一口气爬到顶。这是,爸爸把我拽进位于布达拉宫顶部的红宫。红宫像西堂一般周围都是红漆漆的。红宫里面都是喇嘛的陵宫,陵宫就是喇嘛死后的棺材,陵宫的制作越精细,就代表那个喇嘛的信仰度高。走出红宫,我立即趴到了扶手上,我俯视整个拉萨城,让我觉得,大地救灾脚下,我高兴地欢呼:“我在世界最高处!”
《西游记》读后感750 二年级西游记读后感篇二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_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我在读这本小说时常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_在呼喊吧!一、自由在经历了又一个个性受制约的学期后,孙悟空这个形象完全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的自由的向往。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优麒麟辖,不优凤凰管,又不优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总之,我觉得现代人对于自己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方面较为安于现状,缺乏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更大自由的精神。二、神话如今也是一个远离神话的时代。日常生活过于现实,使充满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话绝非幼稚的产物,它有深邃的哲学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谢林在他的名著《艺术哲学》中说:“神话乃是各种艺术的必要条件的原始质料。
《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颠峰,也是神话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后中国的神话文化渐渐没落了,神话不被人重视,连《西游记》也少有人问津,只有孩子们会被孙悟空征服,于是也只有孩子们抱有对未来浪漫的、梦幻般的希望。”三、英雄“英雄”有许多不同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胸。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人。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型,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怕与一切进行斗争。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士才能凸现出其英雄本色。复读《西游记》,让我觉得其不属于一般名著的特点。我相信,也希望它永远向大家展示着“自由、神话、英雄”三个主题,给大家带来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西游记》读后感750 二年级西游记读后感篇三
那里有古老的村庄,那里有悠久的神话,那里有雪白的哈达,那里格桑花开满整个草原。那里就是世界的最高点,神奇的日光城——西藏。
奔波了49小时,终于来到了期待已久胜地西藏。站在海拔3000多米的拉萨高原上有着非同一般的感觉就像来到了天国,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是那么的沁人心脾,那么的美妙。
第二天,我们准备去参观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说道大昭寺,大家都不陌生吧,国产大片《天下无贼》的一个场景就在这里拍的。穿过大街小巷终于来到了期待已久的大昭寺。
大昭寺门前挤满了人,原来他们都是等待上一批人出来好换另一批人。我们盼啊盼啊,终于轮到我们了。踏进门槛儿,周围陈旧的庙给了人一种安详的感觉。我们继续往前走,周围昏昏暗暗,只有酥油灯微弱的光芒,耳边环绕着阵阵佛经的诵读之声。一座座喇嘛像安静地坐在角落上,喇嘛像周围都是一角,两角的纸币。我们转了一圈找到了声音的来源,原来是一些佛教的信仰者在吟颂佛经,我好像进入了“西藏文化”这本厚厚的书里面,真是耐人回味。
出了大昭寺,我们又吃了顿藏餐,藏餐的特色菜有手抓羊肉,酥粑,白萝卜熬排骨,猪油皮,人生果,藏餐里当然有饮料,他们哪儿把酥油茶,羊奶,青稞就当作饮料,其中酥油茶是最有营养的,要用百斤羊奶才可提炼出五六斤酥油,酥油的营养价值很高吧。
第三天,我们的活动项目是世界屋脊——布达拉宫。在车上,我一直仰望着巍峨的布达拉宫,我一直幻想着布达拉宫里的神奇景象。终于来到了布达拉宫的脚下。望着依山而造的巨大建筑物,我感到自己被它所征服,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再望布达拉宫,方方正正的格局,红墙白瓦,一串串五彩缤纷的经幡挂满整个宫殿。我和爸爸迫不及待地登上阶梯,触碰到墙瓦,我脑海中似乎浮现出西藏人民搭建布达拉宫的艰苦场景。踏着漫长的阶梯,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拖起沉重的脚步。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喘粗气。突然,一句话震撼了我:再爬一层就能看到拉萨全景了!我好似充了气的足球,一跃而起,一口气爬到顶。这是,爸爸把我拽进位于布达拉宫顶部的红宫。红宫像西堂一般周围都是红漆漆的。红宫里面都是喇嘛的陵宫,陵宫就是喇嘛死后的棺材,陵宫的制作越精细,就代表那个喇嘛的信仰度高。走出红宫,我立即趴到了扶手上,我俯视整个拉萨城,让我觉得,大地救灾脚下,我高兴地欢呼:“我在世界最高处!”
每次翻开那本《西游记》,书页上便着氤氲文字的气息。这本充满了神话色彩的小说带给了我最初的梦想,使我的人生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感悟西游,自然缺少不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固执善良的唐僧,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八戒和吃苦耐劳的沙僧。吴承恩用生动诙谐的语言刻画了这四个人物,描绘了他们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曲折经历,每一幕都让我们拍案叫绝,而每一幕的背后也都值得我们思考。
每一次除妖的背后或许都少不了唐僧的善意和八戒的怂恿,而历经险难之后却又少不了唐僧的后悔和八戒的推辞。这或许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但抛开风尘背后,还有着更重要的精神:坚持、信仰。
是的,取得真经即是他们的信仰,而这个信仰又使他们为之坚持:一直西去,不后退。我们在生活中或许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我们选择了放弃,但这只是人生给我们的错误答案,真正的未知还需我们去探索,解题的关键就是坚持。
说到坚持,我又想起了孙悟空和猪八戒。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小说中,总少不了猪八戒的这几句台词:“行了,师父是救不回来了。咱把行李都分了吧,你回你的花果山,你回你的流沙河,我回我的高老庄……”这时,总少不了悟空的臭骂。这一鲜明的对比,足以体现出悟空心中的坚持和对师父的忠诚,即使他被驱赶。如此集力量与智慧于一身的人物,早已成了我们心中的偶像。
谈到孙悟空,他那“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服天上各个神仙所约束的性格使我向往和憧憬。这就是孙悟空自身的一个含义------自由,不服从天地间的约束,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每个人儿时的梦想或许也是如此,但每每都会受到现实的羁绊,但是我相信,内心的自由比现实的自由更重要,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回望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摆脱命运的摆弄?太多的人的理想在现实面前被摧残得不堪一击,甘于向命运低头,放弃自己的追求。我认为我们应该像孙悟空一样,即使不能完全自由不羁,但也应保持追求自由的勇气,努力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宽阔,让它能够向往自由,无拘无束地生活。
总体来说,这本小说告诉我们的一个最真实的道理就是:邪不压正。所以我不需要那么多的顾虑和套路,只需把握内心的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向着自己的信仰前进即可,《西游记》神怪陆离的情节一遍一遍地在脑海中闪过,留下的也或许就只有这些:坚持、信仰、自由。
又一次合上书页,一次次的更新又伴随着一次次的清理,留下的也只有内心的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