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历史名人故事(优质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名人故事篇一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 这些事例适合话题“肩膀”、“仰望” “我想握住你的手”、“豁达与成功”、“宽容与成就”等。
《题西林壁》、《明月几时有》、《赤壁怀古》、《江城子》、《赤壁赋》等,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文。
《赤壁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选文中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这些性格特点适合话题 “丰碑”、“谈意气”、“沉稳与灵动”、“高洁与志气”等。
历史名人故事篇二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历史名人故事篇三
夏桀时,建造的酒池中可以运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长,池中之酒可供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逢向夏桀进谏说:古代的君王,讲究仁义,爱民节财,因此国家久安长治。如今国王您如此挥霍财物,杀人无度,您若不改变,上天会降下灾祸,那时定会有不测的结果。他恳请国王改变这种情况。说毕,立于朝廷不肯离去。夏桀大怒,命人把他囚而杀之。关龙逢因忠谏被杀,在夏王朝内外引起很大不满,很多人都不敢直言进谏,只想远远离去。
历史名人故事大全:分明一派西湖景
明代,有一个穷秀才。一天,家徒四壁,饥肠辘辘的他正想做饭,当他揭开米缸时,只有数粒米躺在缸底。秀才只好小心翼翼地将那几粒米放到瓦瓯里煮。
当他捧起那清如西湖水的一瓯粥想喝时,鼻子呼出的气将瓦瓯里漂浮着的几粒米粥吹得上下翻腾,此时,秀才诗性大发,便顺口吟了两句:
数粒熬成粥一瓯,鼻风吹起浪悠悠。
可是吟来吟去,怎么也接不下去了。正当他捧着那瓯粥在破屋里踱来踱去想下句的时候,在他家已潜伏多时的小偷实在忍不住,于是脱口而出,给秀才续上了后两句:
分明一派西湖景,只欠渔翁一钓钩。
秀才一听连说:“好句,好句。”
历史名人故事篇四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
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滴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竖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滴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滴字给父亲看,希看听到几句表扬滴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足滴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滴字样练滴。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滴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滴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滴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滴河、翻不过滴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滴滴!”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滴字也到了力透纸背、出神入化滴程度,他滴字和王羲之滴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历史名人故事篇五
孔子很喜欢一个叫颜琛弟子,因为他非常聪明,悟性极高。颜琛也很尊敬孔子,经常向孔子请教问题。一天,颜琛又拿着本书来找孔子,走到房门口时听见孔子正与东门长老聊天。
东门长老说:总听您夸颜琛聪明,我想他将来会很有出息吧?
孔子叹了口气回答:他的确得很聪明,可惜不肯下苦功夫读书,我从没指望他能有什么大成就啊!
颜琛听到这话,脸腾地一下红了,转身跑回宿舍,留下一张字条三年后再见,然后打起行李就回家了。到家后,他一头扎进书房用起功来,心里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让老师看看,我到底有没有出息。
转眼就是一年。一天,颜琛的妻子跑过来说:来客人啦!颜琛生气地说:不是说过谁也不见吗?妻子说:是尊敬的孔老先生啊!颜琛不为所动,就说我不在家。妻子只好按他的话回复孔子。
第二年年底,孔子又来了,颜琛仍然拒不接见。孔子微笑着告辞了。很快三年期满。这天还没等妻子开口,颜琛就问:是老师来了吗?我去迎接。说完兴冲冲地迎到门外。原来东门长老也一起来了。
孔子考查了颜琛的学问,只听他对答如流。颜琛说:三年前我听到了您们的谈话,正是这些话激励着我努力上进。孔子哈哈大笑:我见你聪明,有志气,只是不爱独立思考,才跟长老定下这条计策啊。
历史名人故事篇六
徐霞客6岁去私塾读书,他天资聪明,最喜爱读游记,经常能在父亲的书柜里找到许多好看的书,便废寝忘食地读。
有一天,徐霞客从书中看到别人游历五湖四海的事迹之后,不以为然地说:“哈哈,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早晨面对大海,晚上面对苍松。游八州,登五岳,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哼,我以后不但要涉足九州,亲登五岳,还要去游历海外呢!”
徐霞客从22岁开始出游,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跋涉,凭借一双脚走遍了16个省的山川。一路上他不怕险阻,登险峰、涉危洞,对地质、植物、气候进行了实地考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把他游历的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为后人的研究工作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故事启迪】徐霞客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他的人生航船指明了方向。同样,年轻人在人生经历中,要克服自卑心理和自暴自弃情绪,建立切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
历史名人故事篇七
唐伯虎是天下有名的才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管走到哪里,看见一件新鲜事儿,便以此为题,吟诗作对。
在一个风和日暖,鸟语花香,阳春三月的下午,正在陈伯阳家作客的唐伯虎,邀约伯阳到郊外游玩,行至半路,见前面一片非常茂密的竹林,林中楼阁隐约可见。唐伯虎沉思片刻,说:“伯阳,我们作对取乐,谁输了晚上罚酒吧!”陈伯阳说:“好!前面不远就有酒店,以行至酒店为限,对不上者,就罚酒喝。”唐伯虎点头同意,马上出了上联:“眼前一簇竹林,谁家庄子?”陈伯阳听后、认为此对不难,但一琢磨,觉得又不那么容易。因为,联中的“庄子”既是一个人名,又是一本书名,他埋着头,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就到了酒店门前。陈伯阳说:“伯虎,进店喝酒吧!”他们俩人刚一坐下,伯阳猛然抬头看见墙壁上书有“杜康传艺,太白遗风”两行洒洒落落的大字,他一把拉着唐伯虎的手说:“我对上了!你听,‘壁上两行文字,哪个汉书!’?唐伯虎举杯点头称赞:“妙哉,妙哉!”
酒后,两人出店继续前行,忽然,在前行的路上,有三位农夫正在蹬车车水,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唐伯虎看见水车旋转,流水哗哗,正想以此为题,吟诗作对,哪知那三位农夫中有一位早认出了唐伯虎,他笑着说:“解元公,你是天下有名的才子,我出个对子,你对上了,我们马上停止车水,抬车让路,如若对不上,就请绕道前行。”唐伯虎微微一笑说:“请教。”农夫说:“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非常自信的唐伯虎,将手中纸扇几摇,笑着说:“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三位农夫,笑语盈盈,赞不绝口。急忙跳下车来,抬开水车,让他们二人前行。
唐伯虎和陈伯阳,一路谈笑风生,观赏田园风光。忽然,行至一坝冬水田的田埂上时,对面来了一位老头,挑着一担河泥迎面走来,由于田哽太窄,必须要一方让路,另一方才能通行,否则,双方都不能前行。唐伯虎正想以此为题作对,要老头让路。可是,还未等唐伯虎开口,老头抢先说:“秀才,我挑这河泥又脏又臭,弄脏了你们的衣服多不好呀!”
唐伯虎说:“怎么办呢?”
老头问:“你们说怎么办呢?”
陈伯阳接着说:“我看还是象刚才那样,作对让路,对不上来的就让路。”
老头说:“那好,我出个对对,你们对上了,我挑起担子倒行五百步,退到叉路口让你们前行,如若你们对不上来那又怎么办呢?”
陈伯阳把后路一看说:“倒退五里,到叉路口让大伯前行。”
唐伯虎说:“请大伯出对。”
老头指着自己挑的担子说:“一担重泥拦子路。”
唐伯虎望着陈伯阳,陈伯阳盯着唐伯虎,愣了好一阵子,都对不上来,陈伯阳说:“伯虎,我们还是后退让路吧!”
唐伯虎把后路一看,想了想说:“后退不难,可是那水车能轻意让路吗?我们还是脱靴下田,让大伯挑泥前行为妙。”唐伯虎带头脱下便靴,高挽裤脚,跳下水田。后来,老头才知道下田让路的是唐伯虎。
这是一个隐字对,“重泥”隐“仲尼”,即孔丘。“子路”是孔子的学生,意思是说,老师难住了学生。
两年后,唐伯虎在一次外出私访时,见一位官老爷坐船观景,为风景所迷,叫纤夫早早回船。夕阳西下,纤夫们说说笑笑回船了。唐伯虎见此情景,脱口吟出“两岸纤夫笑颜回。”他说的“纤夫”是隐的“庆父”这个坏蛋,“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后来,他非常高兴地去找到了那位挑河泥的大伯,说:“我对上来了,‘两岸纤夫笑颜回’。”老头非常高兴地说:“对得好,对得好!这点小事你都这样认真,你真不愧为天下有名的才子呀!”
历史名人故事篇八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经典语句)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
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杰出的书法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