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学目标(实用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山的那边教案在山的那边试讲教案篇一
1、认识生字8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划出有关词句回答问题的阅读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方法。
1、启发谈话:小朋友,你们知道大海那边是什么吗?
2、揭示课题:45 大海那边
3、齐读课题。
1、听清课文录音,思考:小螃蟹说大海那边是什么?
2、交流。
3、自己朗读课文,用三步法学习生字。
4、交流:
5、组成词语读一读,做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
自由朗读课文
2、选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气来读。
(1)随机出示:课文一-四小节,边读边想质疑。
处都像撒下金色的粉末一样。
(2) 随机出示:课文5、6小节,说说这两节写了什么?
(3)随机出示:第7、8小节,边读边想质疑。
读一读:小螃蟹觉得大海上仿佛架起了一座银光闪闪的桥,一直从海那边通到海滩上。指导朗读,齐读。
(4)随机出示:课文最后一节,读一读。
3、教师引读。
1、假如你站在大海边上,你会想些什么呢?
2、交流
板书
45、大海那边
小螃蟹想 早晨 太阳的`家
中午 美国
夜晚 月亮的故乡
在山的那边教案在山的那边试讲教案篇二
自读重点:
1、理解本诗中“草莓”和“上帝”指代的具体内容及诗歌蕴涵的寓意。
2、扩展阅读:赏析芒克的诗《阳光中的向日葵》,理解诗中蕴涵的寓意。
自读程序:
一、总体把握,理清思路
讨论:这首诗从表层意象看,写了哪几个层面?
明确:两个。一是小孩子想摘草莓而又有所顾忌,另一个是上帝如果也是小孩,也会爬过篱笆去摘草莓。
二、研读全诗,讨论以下问题
1、诗中的草莓指什么。
明确:草莓指代世间美好的事物。思考这一问题应从草莓的特点入手。草莓色泽鲜艳,圆润可爱,在外形上给人以美感;味道酸甜可口,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水果。
2、“我”想不想爬过篱笆?为什么?
明确:想。因为那儿“有草莓一棵”,而且“草莓,真甜!”
3、“我”能不能爬过?为什么?
明确:能。因为“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
4、那么,“我”愿不愿爬过?为什么?
明确:不愿。因为“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
5、上帝又指代什么?
明确:上帝号令一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是权威的代表,又是正统思想上的化身。思考这一问题应从上帝特殊的身份入手。
6、如何理解“我”“想爬过”“能爬过”却又因为怕脏了围裙挨上帝的骂而不愿爬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想爬过”“能爬过”,是“我”有追求最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而怕脏了围裙挨骂则说明“我”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有种种顾虑,担心会遭受责备。归根到底,这一切是“上帝”的行为约束、思想禁锢造成的。
联系实际示例:
孩子本是纯真无邪的,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其中蕴藏着多少创造的萌芽啊。但我们现存的教育制度,不允许孩子有任何不合常规的行为,用很多清规戒律来束缚他们的思想,压制他们的个性,从而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7、作者安排“上帝”这个形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
明确:由上面分析可知,“上帝”是权威的代表,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是别人思想的禁锢者;其实“上帝”又何尝不是被禁锢者呢?只要他愿意并且有决心抛开一切束缚,走下神坛,重新捡拾起纯真,他也会按自己的本性自主行事,去追求心目中美好的东西。
背景资料: 狄金森的短诗,风格独特,以文字细腻、观察敏锐、意象突出著称。她极其看重自己的诗歌创作,尊崇诗人为世界的“一切”。她忠实于自己诗性的思维和感觉,在几乎足不出户的日子里,她用自己与花草小鸟的对话、与自我内心情感的对话,用童心童趣、用爱的期待和绝望,构筑起一个诗歌的王国。
在形式上,她的诗作并不固守传统格律,用语简练,明白如话,习惯用破折号形成诗句的起伏跳动。
她可以用最最寻常的意象、最最平实的语句造就一种独特惊人的意境,具有令人倾心的创造性。像她的《等待一小时太久》现在已成为被人屡屡借用的构思方式。其他如《上帝真是个嫉妒的上帝》、《我为美而死》、《因为我不能停步等死神》等都是隽永、灵动的。
读狄金森的诗,永远不会感到乏味。因为心里总是充盈了感动,为她心思的精巧、为她情怀的执著。因为一草一木,甚至上帝、甚至抽象的名词在她笔下都丰满而富有动感,蹦跳的文字轻易地就攫住了我们的视线和感觉。
读狄金森的诗,我们会觉得她在期待与绝望、挽留与失去、执著与永无可能中淡泊地追求着。她的诗让我们感到真善、真爱在心灵角落的熠熠闪光,同时又走不出那个角落。于是,身着一袭白衣的作者形象跃出了文本,忧郁而坚强地站在我们面前。
读狄金森的诗,我们的心灵也会像得到清泉的洗涤一样,变得空灵,变得洒脱。自然、生死、瞬间与永恒、感伤与喜悦、痛苦与满足,在她的笔下,那么轻描淡写又是如此深刻丰富。这是一个女性的感悟与智慧。
在山的那边教案在山的那边试讲教案篇三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准语气。
2、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理解“山”、“海”的象征意义。
3、品味词语的含义,理解诗歌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
1、导语: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划出诗中的问句,讨论每一个问句的含义和语气。
重点朗读以下四个问句,个别示范,分组朗读。
(1)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2)哦,山那边是海吗?
(3)妈妈,那个海呢?
(4)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
2、朗读合诗。
第一节应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
第二节应以“肯定、坚决”的语气为主旋律。
3、归纳第一节第二节的内容。
提示: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第一节的“小时候”,第二节的“现在”。
3、他坚信有大海,怎样去寻找?
4、诗歌的形象除了字面所指外,往往另有内涵,说说诗中的“山”和“海”有怎样的内涵。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联系上下文,品味诗句。
(1)、课文研讨与练习二加点词语的含义。
(2)、在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理解,在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问号,交流讨论。
提交问题,讨论解决。
只要明天还在
汪国真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慢慢消融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1)、这首诗成功的运用了象征手法,请选取几种典型的形象,写出它们分别象征什么。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思想感情?
在山的那边教案在山的那边试讲教案篇四
[自读导言]
[解说]
[自读程序]
总体把握,理清思路
讨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层面上来阐述哲理的。
研读全诗,讨论以下问题:
诗中的草莓指代什么。
2.“我”想不想爬过篱笆?为什么?
明确:想。因为那儿“有草莓一棵”,而且“草莓,真甜!”
3.“我”能不能爬过?为什么?
明确:能。因为“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
那么,“我”愿不愿爬过?为什么?
明确:不愿。因为“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
5.讨论:上帝又指代什么?
联系实际示例:
诗人为什么说“上帝”如果是孩子,他“也会爬过去“?
作者安排“上帝”这个形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
[扩展阅读]
[附录]
阳光中的向日葵
你看到了吗
你看到阳光中的向日葵了吗
你看它,它没有低下头
而是把头转向身后
就好象是为了一口咬断
那套在它脖子上的
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
你看到它了吗
你看到那颗昂着头
怒视着太阳的向日葵了吗
它的头几乎已把太阳遮住
它的头即使是在太阳被遮住的时候
也依然在闪耀着光芒
走近它
走近它你便会发现
它脚下的泥土
每抓起一把
都一定会捏出血来
(设计者 江苏省姜堰中学 刘婷 陈章明)
在山的那边教案在山的那边试讲教案篇五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句的深层含义;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的哲理
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诗歌
2、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2、学会设计自己的人生,并树立为人生目标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1、理解“山”和“海”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对“山”与“海”的理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1、同学们,你们已经从小学进入了中学,这个时候就是你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相信每个人对自己以后的人生都会有过朦胧的“梦”,这个梦就是我们的理想,你们的梦是什么呢?能给大家说说吗?(请4、5位同学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家的理想都很不错,我们又该怎样为着理想而努力奋斗呢?(学生各抒己见)
2、写作背景
1、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以下字词的音形义
痴想 (chī) 隐秘 (mì) 苦涩(sè) 凝成 (níng) 诱惑 (yòu)
喧腾(xuān) 耽于(dān) 一瞬间(shùn) 喧腾(xuān) 枯干(kū)
痴想:不能实现的痴心想法 一瞬间(shn):一眨眼之间
3、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1、诗歌两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从时间上说,第一诗节写我童年的时候;第二诗节写我长大以后
第一节:我的童年;我的想望和困惑
第二节:我长大后;拼搏和奋斗
3、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到达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只有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