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大全(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篇一
1、研读文中第一个事例,感受追根求源,契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一、导入
1、小实验
课前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个实验,不过老师有个要求:你们必须用敏锐的眼睛观看,用睿智的心灵去倾听,用聪慧的脑子去思考。行吗?那好,请看老师在这水槽里装了些水,这儿,还有两个小瓶,里面一个是洗衣粉浸液,一个是食用酸醋.大家观察一下,这三种液体,有颜色吗?(没有)老师可有办法,让它们变出颜色呢,我先倒入洗衣粉浸液(使水槽水变红),这还不够,更神奇的还在后头,我再倒入食醋,用棒搅匀(使水槽水恢复无色.)
师:从你们“哇”的一声中,老师知道你们心中有太多的疑问.(师板书: “?”那谁来?(指名提出问题)
师:你们真是好问,好思考的好孩子,只要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就一定能找到真理.(板书:真理)正如一句名言说得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老师来写一写,提示“诞”字的写法)
师:一百个问号,老师就要写一百个吗?这一百个代表什么?
生:不要写那么多,这一百个代表的是很多,许许多
师:对,许许多多,数也数不清
2、今天我们就与作者叶永烈一同走进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许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解决你们心中的疑问。
(提示读课题,没有拖腔拖调的感觉,要紧凑,干净利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家默读课文,想想本文有写事吗?如果有的话,写了谁的什么事?
老师巡视,在1-2分钟时,相机表扬,提示学生在文本上做批注.快到时间后,师:同学们咱们到了高年级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呀!
(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下,纷纷做批注,和快速阅读.)
同学们书读得怎么样呢?老师先检查一下你们的生字情况.
⑴谁来给大家读一读,一个词读两遍.边读边正音,然后齐读
师:瑰,在这个词中读轻声,单独读第一声
生在老师带读后,齐读词语
⑵了解“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的意思
师:什么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呢?
生:“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还能找到还能成对的。
师:独就是?
生:一个
师:偶就是?
生:两个.
师:虽然单个很罕见,但偏偏有成对的,那你能不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生2:虽然这是宝玉,可是这也是无独有偶的.
生3:他是光泽人,我也是光泽人,这真是无独有偶.
师: 你们观察一下“无独有偶”这个词很有特点,“独”跟哪个相对?
生:偶
师:“无”跟哪个相对?
生:有
师:很有特点嘛,你们生活中还有类似的词语吗?
生1:天高地厚、大惊小怪、前因后果
生2:七上八下、先苦后甜
生:遇到事情的苗头,就能预知事情的发展趋势.
师:科学家探求真理就必须要有这种见微知著的能力.
⑶重点指导书写:“逆”“械”
师:在这些词中还有两个字老师想提醒大家,一个是机械的“械”字,
这个字的右边是一个"戒"
请同学们拿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
师:还有一个“逆”字,它是半包围结构,请跟老师写.你们记牢了吗?
生:记牢了.
4、指名反馈,教师相机板书(水的漩涡紫罗兰变色 眼珠转动)
生1: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旋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
生3:奥地利医生由儿子睡觉眼珠转动,发现睡觉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
前面几位同学用精炼和准确的语言概括出了文中的三件事例.虽然三件事发现的现象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但这三件事都说明了一个观点.(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他们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板书:横线和叹号)
三、精读事例,感受精神
人物
看出的问题
探索过程
找到的真理
谢皮罗教授
很多同学能边读边动脑,这是很好的读书习惯.
2、反馈:
⑴谢皮罗教授从洗澡这件小事中看出了什么问题?
生1:“每次……总是……”
师:谁还能读读?
生2:读“每次……总是……”
师:谁还想来读读?
生3:“每次……总是……”
师:你们听出了没有,她哪两个词读了重音?全班齐读,
生:每次、总是
师:那我作一起来读读.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1:谢皮罗教授他实验了很多次.
生2:谢皮罗教授他对身边的事观察的很细致.
师:你从哪个词中知道他观察的细致,是因为他有一双什么样的眼睛?
生:敏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篇二
师: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
生:洗澡水的漩涡方向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紫罗兰溅上盐酸的花瓣会变红;奥地利医生发现人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师:很好,哪位同学能更详细具体地说一下?
生:具体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谢皮罗发现洗澡水的漩涡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第二件事是波义耳发现石蕊地衣遇酸会变红、遇碱会变蓝;第三件事是奥地利医生发现人睡觉时眼珠转动是正在做梦。
师:大家仔细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做一做批注。
(学生读课文,思考。)
生:我发现这三个事例都是在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生:这三个事例讲的都是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生:这三个事例讲的都是在生活中偶然发现的问题。
生: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发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话。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学生齐读句子。
生:“?”指的是在生活中发现的现象,不断的发问;“!”指的是最后找到的真理。
师:谁还能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指的是在生活中发现的现象,不断的发问;“!”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发现了真理。
生: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著名的风筝试验,发明避雷针,现在的高层建筑顶端都装有避雷针,它将电流引向自身,并使它安全泄入大地来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生: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生: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功能电报机,一个偶然的故事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发出了声音,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了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大开,成了电话的专利人。
生: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理出了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生: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师:这也是说课文中的哪句话?
生: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出示: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生齐读句子。
师:请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看来要想发现问题,有所成就,首先得练就一双锐利的眼睛,善于观察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能见微知著。
生: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发现、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生:科学虽然离我们并不遥远,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要不断思索,才有可能找到灵感。
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生:先提出观点,再列举事例证明。
生:《为人民服务》
师:这两篇虽都是议论文,但写法也有不同。本课通过列举事例说明,以后我们写议论文也可采用这样的方法。
三、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敞开心扉
不要让你的心灵总是戒备森严,拆除墙壁迎接阳光,那就连冬天也是暖融融的。
一个人种了一棵桃树,果实成熟了,他摘了下来,把它送给邻居品尝。一个经商的邻居吃了,一定要付给他钱。妇女和孩子都不要,还用一种令人不舒服的警惕目光看着他。惟独一位老人收下了他的桃子,还感激地对他说:“谢谢”。他很高兴,因为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懂得吃桃子的人。看了这个故事,你一定觉得很可笑。可是再想想,人与人之间何尝不是如此呢?现在我们身边多的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虽说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但许多时候,别人向你展现的是心灵的闪光,人性的善良,是爱的阳光。有这么一个故事:兄弟俩住在阁楼上,由于年深日久,阁楼十分阴暗。他们看见外面的阳光扫进来的“好主意”。虽然他们很用心地把外面的阳光扫到簸箕里,可阳光一到阁楼上又消失了。他们没有放弃,可一切都是徒劳。这使他们困惑不已。正在厨房里忙碌的母亲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母亲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如果只是刻意地去等待,期望他人给予你温情,那么你永远难以获得那丝温暖。事实上,只要将自己封闭的心门打开,首先付出一些爱,给予他人一些温暖,那么你就同样获得了温暖,得到了那一丝阳光。
师: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的观点是什么?
生:只要你将自己的心扉敞开,就能够感受到世间的温情。
师:我们已经学了两篇议论文,又听读了一篇论说文,下面我们亲自尝试写一篇论说文。
板书:
善于思考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找到真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篇三
师:知道老师姓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我姓什么告诉大家。
师写下“薛法根。”
师:我叫什么?
生:薛法根。
师:好听吗?
生:好听!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以后在大街上遇到我就叫我
生:薛老师。
一、交流预习
生1:我查出了不理解的词语。
生2:我明白了课文给我的启示。
生3:我解答了课后习题。
师:那连课后题都解答了,今天来干嘛?
生众说纷纭。
师:还有其他的吗?
师:我最关心的你们做了吗?
生:课文有关的内容。
师:我最关注的是你们课文读了几遍?
生1:两遍
生2:4遍……
师:真了不起,叫什么名字?
生:因为今天的课太重要了。
师:老师告诉你的吗?预习课文时做到三到,一要认识课后生字,二要了解课文内容,三要试着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查到答案可以写上面;四可以查找有关的资料,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拿出你们的课堂自学笔记本,带来了吗?老师请大家写几个词语?愿意吗?一次说两个词,两个两个的听写。不会写的可以看课本。
洗澡水 玫瑰花
机械师 逆时针
领域
师:哪三个词语比较重要?不准看课本,回忆一下?
师:预习时要画一画,抄一抄课文中新鲜的,你以前没有接触的词语,读黑板上的词语,不要拖腔,要读出弹性。
师:看他写的“械”写对了吗?
“逆时针”相反的是什么?如果写错了,自己圈起来订正,看这个同学写的三个词语,非常好!全写对了,真不容易,给他掌声。
师:我们同学都写了哪些词语?(交流)
生:见微知著
二、导入新课
生:(纷纷答)相信!
生:我写100个问号,就会出现真理吗?
师:还有问题吗?
生:为什么100个问号之后,之前不行吗?
师:我们有这些问号,不断追问,你就离真理不远了。
师:做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对这个观点提出疑问。对这句话,作者怎么说?读第二自然段。
师:对这句话理解吗?(问一生,生胆怯不语)问其他同学:理解吗?
又问此生:理解吗?
生:不大理解。
师:在这里老师提一个词,“司空见惯”理解吗?
生:就是看得多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生:经常看见的事就习以为常了。
生:见的次数多了就见怪不怪了。
师:生活中哪些事情你们已经司空见惯了?
生: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山。
生:我们每天饿了都要吃饭,困了都要睡觉。
生:(惊异地)没有!不知道!
生:(恍然大悟的样子)哦!
师:不问不知道——
生:一问吓一跳。(众大笑)
生:“?”表示对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产生了疑问;“!”表示经过不断的探索,终于发现了真理。
生:“?”表示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表示最终找到的真理。
生:这样说就是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表示,让别人印象深刻。
师:这是你的理解?
生:《课文详解》里看到的。
生:这样说感觉很新鲜,也很简单。
师:这才是你的理解,你的观点。说得多好啊!新鲜,简单!把一个真理说得那么通俗易懂、简单明了,让人耳目一新。一起再读一读这个语句。
生:(齐读)
生:“一百个”并不是真的是100个问号,而是说很多问号,无数个问号。
生:“一百个”是形容有很多很多问题。
生:“一百个”是说真理的发现过程是很长的,要经过艰苦的探索。
生:“一百个”是指那种不断探索的求真精神。
生:不是!是指绝对放心的意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篇四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它属于一篇议论文,课文的题目也就是本文的主要观点。课文用三个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在导入环节,我注重了单元的整体性,抛出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的居里夫人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一问题,从学生的回答中来引出课题。进而,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质疑课题,让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来学习课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环节,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在此基础上,检查了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重点从字音、字义、字形三个方面来汇报,课上学生汇报的效果很好,可见预习的充分,六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字词方面的预习习惯基本上养成了。之后,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指说的学生回答得很完整,进而全班学生练说,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主要运用了表格,采用了教—扶—放的方法,对学生汇报的谢皮罗教授的例子进行了重点指导,让学生明白科学家是从现象中发现问题——经过研究——得出真理的,从而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学生汇报的第二个是列,则进行了扶,让其依据表格的而要求来完成,允许小组合作,在汇报的时候,及时地加以指导,自读结论和问题来加深印象;第三个事例,则完全放手给学生,仅将正确的表格内容说清即可。至此,不但局限于课文中的事例,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事例,教师也恰到好处的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鲁班发明了云梯,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等。众多科学家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问题基本上解决了。
但是,课文的学习并没有结束,找到真理还需要条件,学生汇报,教师的引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读悟中明白科学家们还需要有见微知著、善于发问、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等精神。最后,回归第二自然段——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造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理解本段的意思之后,点明了课文的观点,即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在本节课的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从课文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来汇报。重点让学生明白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写法,学生基本汇报出来。作业环节,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充分地关注了每一个的学生。
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本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这堂也不免有些遗憾:学生是学习主体,课上我尽量将自主权交给学生,但教师的引导也不少,应该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语文教学注重读中感悟理解,自己引导学生的品悟还不够,朗读也是浅尝即止,没有把学生的感悟推向深层,从中也可以看到自己在课堂调控方面还存在不足。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这次的区优课我已上完,但在其中我实践了自己新的教学尝试,得到了不少收获,也看到了自己仍需不断提高的空间。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路还很长,我将以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不断实践的信念把这条路走好。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篇五
课前教师将《怀疑与学问》印发下来或做成多媒体课件。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
团结就是力量。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诞生、纵观、漩涡、敏锐、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洗澡、花圃、推理、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打破砂锅问到底。
⑴ 指名读词语。
⑵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2、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3、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7、课文学到这,同学们对课题也一定有了新的理解。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作者运用三个具体事实说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我们也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一次小练笔,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团结就是力量”(示课件──小练笔: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团结就是力量”……)
善于发问
! ?
不断探索
独立思考
顾颉刚“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选自顾颉刚《通俗论集》) ⑴ 自读自悟。
⑵ 全班交流,说一说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什么观点。(做学问首先要有怀疑精神。)2、读了两篇论说文,下面我们亲自尝试来写一写论说文。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
3、请2~3名学生读小练笔,共同评议。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篇六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的第三篇。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教学这篇课文要实现以下教学目标:1.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记“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教学重、难点是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教学这篇课文,我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学目标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一、积极性被调动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我始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圈画、思考、交流、汇报、表达..... 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
二、心弦被拨动
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这一课的重、难点。对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我指导学生研读的重点是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么样的?通过读读议议,拨动学生心弦。
三、心灵被触动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反复的研究和实验”“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等词句甚至标点符号,并回扣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使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感受和感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本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这堂也不免有些遗憾:开课的字词复习检测安排有没有必要?时间上是不是还能紧凑一些;另外,在引领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方面,在这堂课上还显得有欠缺,没有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感悟。第三,老师的状态明显有些着急,所以有些环节进行得不扎实,给学生的烙印不深。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篇七
背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如何在课堂中运用这种方法,学懂课文,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是在“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下,本堂课所想要研讨的意义所在。
一、从词入手,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下午好!
生(齐):老师下午好!
生:能。
师:板书(诞生)谁会读?你来读。
(学生纷纷举手)
生1:诞生
师:谁还会读?
生2:诞生
师:你来。
生3:诞生。
师:读的很好,你们觉得这个诞生哪边比较难写。
生1:这个诞字中间的那个是撇竖横竖折,有的同学会写成,撇横竖横。
生2:有的同学写那个延字,会先写外面那部分,再写里面那部分。应先写里面的,再写外面的。
生3:那个生字,第一横短,第二横较短,第三横是最长的。
师:(板书:测量)这个词读什么?
生1:测量
师:请你读
生2:测量
师:读的很好,大家一起读
生(齐):测量
师:这个量是什么字?
生(齐):多音字
师:还有什么读音?
生(齐):liàng
师:(板书:旋转)这个怎么读呢?
生1:旋转(zhuǎn)
生2:老师,他读错了。应该读旋转(zhuàn)
师:还有谁会读?
生3:旋转
生4:旋转
师:同学们预习很到家!今天老师要用诞生这个词来送大家一句格言。(师板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真理诞生与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这篇课文是谁写的?
生(齐):叶永烈
师:昨天有没有同学去找过他的资料?你们知道这个作者吗?
生1:叶永烈,浙江温州人。著名科普作家、传(chuán)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作品一等奖,《借尾巴》获全国优秀读物奖。
生2:他读错了,应读传(zhuàn)记,他读成了传(zhuán)记。
师:应该读什么啊?
生(齐):传(zhuàn)记
师:其实啊,我们小时候常看的《十万个为什么》的主编之一就是——
生(齐):叶永烈
师:昨天同学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问题呢?有问题的请举手!
师:跟他有同样问题的请举手!
(很多同学举起了手!)
师:看来这个问题有很多同学都觉得有疑问。还有问题吗?
师:是啊,他怎么知道这句话是真理啊?还有吗?(看到学生都不举手了,提醒说)还有哪些同学昨天在预习的时候碰到了问题,你要敢于提出来!
生3:第四自然段中的无独有偶是什么意思?
师:无独有偶,这是一个什么?
生(齐):成语!
二、品读词语,领会感悟
生1: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题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师:哦,还有啊?
生2: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生(齐):微 著
师:微,就指的是微小、细微。是不是啊?
生:是
师:著指什么?
生:明显
师:著,就指的是明显的,指事物的发展的趋势,或指事物发展的方向。课文里面就向我们介绍了3个见微知著的事例。请同学们找找看。在3个事例中,科学家发现了哪一个细微的现象,或者说很微小的现象。从这些微小的现象中发现了真理。
生1:我知道了谢皮罗是美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一名教授。
生(齐):产生漩涡
师:发现了什么?
生2: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朝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朝顺时针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师:谢皮罗教授发现洗澡水的旋转与什么有关啊?
生(齐):地球自转。
师:谁还能找一找。谁从哪一个现象中,知道了什么?
(这是,同学们都认真地找了起来。)
生1:波义耳,从紫罗兰的变色中……
师:发明了什么?
生1:石蕊试纸。
师:说的很好,谁能帮她完整的说一遍。
生2:波义耳,从紫罗兰的变色中,发现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师:我们简短的说就是。波义耳,从——
生(齐):紫罗兰的变色:
师:发现了什么?
生(齐):石蕊试纸。
师:会说了吗?
生(齐):会了!
师:还有谁会举例?谁从什么现象中发现了什么?
生1:一位奥地利的医生,从儿子睡觉时的眼珠转动,他把儿子叫醒,儿子说他刚才做梦了,经过反复的实验研究,他发现睡觉时眼珠转动,与做梦的次数和时间长短有关。
师:睡觉时的眼珠转动,与什么有关啊?
生(齐):做梦的时间长短和做梦次数有关。
生2:一位奥地利医生,他发现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从而知道了睡觉时眼珠转动,与做梦次数和做梦时间长短有关。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篇八
1、研读文中第一个事例,感受追根求源,契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一、导入
1、小实验
课前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个实验,不过老师有个要求:你们必须用敏锐的眼睛观看,用睿智的心灵去倾听,用聪慧的脑子去思考。行吗?那好,请看老师在这水槽里装了些水,这儿,还有两个小瓶,里面一个是洗衣粉浸液,一个是食用酸醋.大家观察一下,这三种液体,有颜色吗?(没有)老师可有办法,让它们变出颜色呢,我先倒入洗衣粉浸液(使水槽水变红),这还不够,更神奇的还在后头,我再倒入食醋,用棒搅匀(使水槽水恢复无色.)
师:从你们“哇”的一声中,老师知道你们心中有太多的疑问.(师板书: “?”那谁来?(指名提出问题)
师:你们真是好问,好思考的好孩子,只要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就一定能找到真理.(板书:真理)正如一句名言说得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老师来写一写,提示“诞”字的写法)
师:一百个问号,老师就要写一百个吗?这一百个代表什么?
生:不要写那么多,这一百个代表的是很多,许许多
师:对,许许多多,数也数不清
2、今天我们就与作者叶永烈一同走进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许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解决你们心中的疑问。
(提示读课题,没有拖腔拖调的感觉,要紧凑,干净利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巡视,在1-2分钟时,相机表扬,提示学生在文本上做批注.快到时间后,师:同学们咱们到了高年级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呀!
(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下,纷纷做批注,和快速阅读.)
同学们书读得怎么样呢?老师先检查一下你们的生字情况.
⑴谁来给大家读一读,一个词读两遍.边读边正音,然后齐读
师:瑰,在这个词中读轻声,单独读第一声
生在老师带读后,齐读词语
⑵了解“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的意思
师:什么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呢?
生:“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还能找到还能成对的。
师:独就是?
生:一个
师:偶就是?
生:两个.
生2:虽然这是宝玉,可是这也是无独有偶的.
生3:他是光泽人,我也是光泽人,这真是无独有偶.
生:偶
师:“无”跟哪个相对?
生:有
师:很有特点嘛,你们生活中还有类似的词语吗?
生1:天高地厚、大惊小怪、前因后果
生2:七上八下、先苦后甜
生:遇到事情的苗头,就能预知事情的发展趋势.
师:科学家探求真理就必须要有这种见微知著的能力.
⑶重点指导书写:“逆”“械”
师:在这些词中还有两个字老师想提醒大家,一个是机械的“械”字,
这个字的右边是一个"戒"
请同学们拿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
生:记牢了.
4、指名反馈,教师相机板书(水的漩涡紫罗兰变色 眼珠转动)
生1: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旋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
前面几位同学用精炼和准确的语言概括出了文中的三件事例.虽然三件事发现的现象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但这三件事都说明了一个观点.(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他们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板书:横线和叹号)
三、精读事例,感受精神
人物
看出的问题
探索过程
找到的真理
谢皮罗教授
很多同学能边读边动脑,这是很好的读书习惯.
2、反馈:
⑴谢皮罗教授从洗澡这件小事中看出了什么问题?
生1:“每次……总是……”
师:谁还能读读?
生2:读“每次……总是……”
师:谁还想来读读?
生3:“每次……总是……”
师:你们听出了没有,她哪两个词读了重音?全班齐读,
生:每次、总是
师:那我作一起来读读.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1:谢皮罗教授他实验了很多次.
生2:谢皮罗教授他对身边的事观察的很细致.
师:你从哪个词中知道他观察的细致,是因为他有一双什么样的眼睛?
生:敏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篇九
师:知道老师姓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我姓什么告诉大家。
师写下“薛法根。”
师:我叫什么?
生:薛法根。
师:好听吗?
生:好听!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以后在大街上遇到我就叫我
生:薛老师。
一、交流预习
生1:我查出了不理解的词语。
生2:我明白了课文给我的启示。
生3:我解答了课后习题。
师:那连课后题都解答了,今天来干嘛?
生众说纷纭。
师:还有其他的吗?
师:我最关心的你们做了吗?
生:课文有关的内容。
师:我最关注的是你们课文读了几遍?
生1:两遍
生2:4遍……
师:真了不起,叫什么名字?
生:因为今天的课太重要了。
师:老师告诉你的吗?预习课文时做到三到,一要认识课后生字,二要了解课文内容,三要试着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查到答案可以写上面;四可以查找有关的资料,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拿出你们的课堂自学笔记本,带来了吗?老师请大家写几个词语?愿意吗?一次说两个词,两个两个的听写。不会写的可以看课本。
洗澡水 玫瑰花
机械师 逆时针
领域
师:哪三个词语比较重要?不准看课本,回忆一下?
师:预习时要画一画,抄一抄课文中新鲜的,你以前没有接触的词语,读黑板上的词语,不要拖腔,要读出弹性。
师:看他写的“械”写对了吗?
“逆时针”相反的是什么?如果写错了,自己圈起来订正,看这个同学写的三个词语,非常好!全写对了,真不容易,给他掌声。
师:我们同学都写了哪些词语?(交流)
生:见微知著
二、导入新课
生:(纷纷答)相信!
生:我写100个问号,就会出现真理吗?
师:还有问题吗?
生:为什么100个问号之后,之前不行吗?
师:我们有这些问号,不断追问,你就离真理不远了。
师:做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对这个观点提出疑问。对这句话,作者怎么说?读第二自然段。
师:对这句话理解吗?(问一生,生胆怯不语)问其他同学:理解吗?
又问此生:理解吗?
生:不大理解。
师:在这里老师提一个词,“司空见惯”理解吗?
生:就是看得多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生:经常看见的事就习以为常了。
生:见的次数多了就见怪不怪了。
师:生活中哪些事情你们已经司空见惯了?
生: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山。
生:我们每天饿了都要吃饭,困了都要睡觉。
生:(惊异地)没有!不知道!
生:(恍然大悟的样子)哦!
师:不问不知道——
生:一问吓一跳。(众大笑)
生:“?”表示对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产生了疑问;“!”表示经过不断的探索,终于发现了真理。
生:“?”表示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表示最终找到的真理。
生:这样说就是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表示,让别人印象深刻。
师:这是你的理解?
生:《课文详解》里看到的。
师:书上写的是别人的理解。你的呢?
生:这样说感觉很新鲜,也很简单。
师:这才是你的理解,你的观点。说得多好啊!新鲜,简单!把一个真理说得那么通俗易懂、简单明了,让人耳目一新。一起再读一读这个语句。
生:(齐读)
生:“一百个”并不是真的是100个问号,而是说很多问号,无数个问号。
生:“一百个”是形容有很多很多问题。
生:“一百个”是说真理的发现过程是很长的,要经过艰苦的探索。
生:“一百个”是指那种不断探索的求真精神。
生:不是!是指绝对放心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