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特等奖教学设计实用(十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篇一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请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我们会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本课5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⑴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⑵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⑶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
3、默读全文,画出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反复朗读。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以第二自然段为线索展开学习,先学习具体事例部分,后学习前后两部分。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生朗读,就这段内容提出问题。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到文中所举的三个例子中,去找寻答案。
2、学习第一个事例:
⑵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谢皮罗教授问了些什么问题?
⑶再读第三自然段,交流谢皮罗教授的研究结果。
⑷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
在读书交流的同时设置填写表格:
谢皮罗教授洗澡水的漩涡为什么总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旋涡的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3、学习第二个事例:
⑴总结学习第一个实例的具体学习步骤。
⑵按步骤自主学习第二个事例。
⑶全班交流学习体会,在交流时注意以读为主,读悟结合,共同填写上面的表格。
⑷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
4、学习第三个事例:
以自学为主,自己填写表格,在小组内交流学习体会。
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
5、学习一、二自然段:
读一、二自然段,围绕着课初就这段所提出的问题展开交流,重点研讨: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注意读悟结合,切忌光谈不读。
6、学习六、七、八自然段:
⑴自读六、七、八自然段。
⑵小组交流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⑶全班重点研讨“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
三、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1、回读全文,谈谈课题的含义。
2、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教师重点强调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3、作业:
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篇二
1.学会“澡、械”等生字,正确书写“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打破沙锅问到底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机械 领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由作者导入
为什么?老师也是读着这本书长大的,这本书解决了我们儿时那么多的疑问,极大的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给我们揭示了一个又一个真理。你们想知道这本书主要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叶永烈先生。
2.[多媒体出示叶永烈照片及其简介]
生读:
你似乎对它还有怀疑?再读。
既然是正确的道理,咱们就应该读的理直气壮。
我们一起来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决字词
师:课文预习过了吗?
先来看一看字词预习的怎么样了
【多媒体出示】
2.初读感知
词语解决了,那么把这些词语带到课文里再来读一读吧。
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句子多读两遍。思考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分别是什么? 开始吧。
学生回答:
预设:(1)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2)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3)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三.细读课文
生:
师:谁能用课本上的话来回答?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
师:其实,从疑问到找到真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科学家们凭借着什么在这漫漫的长途中寻找到真理?你能透过事例中的语言文字找到答案吗?默读课文,找找看,看看三位科学家靠什么找到了真理。
画一画相关的词语
预设:见微知著
(你是从“敏锐”一词,体会到谢皮罗教授的善于发现,敏锐的观察力,对吗?请你再读这句话,把你对这个词的体会读出来)
师:波义尔和奥地利医生是否也跟谢皮罗一样呢?
……波义尔立即敏感的意识到……
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
师:看来要想发现问题,有所成就,首先得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除了一双敏锐的眼睛还要有什么呢?
预设:不断发问、独立思考、追根求源
师:说得好,请同学用波浪线画出他们发问的句子。
生:
出示:谢皮罗:这是为什么呢?
师:咱们跟随着这些科学家一起发问,一起思考,一起追根求源,请齐读这些发问的句子。
生读
指导朗读:孩子们,一个微小的细节,仿佛就是一颗石子,在科学家们的脑海中激起层层涟漪,产生了诸多的奇思妙想,当他们从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中产生一连串的疑问的时候,他们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要知道,寻找真理的征途中,他们已经向前迈出的第一步,那就是找到疑问啊!
生:
师:你就是谢皮罗,兴奋的问自己吧!
生:
师:你就是波义耳,激动的问自己吧!
生:
师:你就是奥地利医生,你会怎样地问自己?
师,当他们发现问题之后,他们是怎样做的?谢皮罗
c、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生:我觉得他们都凭借着锲而不舍的精神找到真理的。
生:他们都是通过反复实验最终找到真理。
师:?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我听出来了,你强调了“紧紧、反复”,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因为这样突出了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
(很好!你再读)
这一奇怪的现象……许多实验。(强调许多)
(真好!你读)
师:谁来说说那位奥地利医生?
他百思不得其解……
生:
师:他会坚定地对自己说?
生:
四.总结
师:看来寻求科学真理的过程就是要,指着板书——锲而不舍
齐读板书
板书:见微知著+善于发问+锲而不舍
就能够把问号拉直变成感叹号。
板书设计: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锲而不舍
?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篇三
一、导入课题,理解“真理”。
师:老师这儿有几句格言想送给大家,谁来读一读?
出示:有志者事竟成
团结就是力量
失败乃成功之母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师:这几句格言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生:
师:除了这些格言,你还能说出一些吗?
生:
师:这些格言都阐明了真实的道理,都被实践证实是真确的,所以我们称它们为真理。这些真理常常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指导我们的言行,为我们的人生导航。
生:
师:你似乎对它还有怀疑?再读。(学生读的响亮有利)既然是正确的道理,咱们就应该读的理直气壮。
二、学习文本
1、用自己的话概括事例。
师:对于这样一个道理,一个观点,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它的?请大家浏览课文,试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生:课文具体写了三件事,第一件写的是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生:第二件写的是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现紫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
生:第三件写的是奥地利的一位医生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动和做梦的关系。
2、比较三个事例在内容、写法上的相同点。
师: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做一做批注。
(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师:我看到有很多同学都在课文中做了批注,发现了这三段话中的很多相同点,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讨论存在的疑问。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师:现在,我们进行课堂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生:我们发现这三个事例讲的都是在生活中偶然发现的问题。
生:我发现这三个事例都是在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生:这三个事例讲的都是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生:我认为这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生默读课文,划分层次。)
生:通过刚才的划分层次,我发现这三段话的写法是相同的,都是先写发现问题,再写研究问题,最后写解决问题。
师:你很会读书,而且善于发现,概括的也很清楚。
3、理解课文第二小节
师:其实这样的共同点,课文的哪一小节为我们作了总结?
生:(请学生读)
师:这里的“?”号和“!”号,它们代表的是什么?
4、寻求科学真理的过程。
师:从疑问到找到真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科学家们凭借着什么在这漫漫的长途中寻找到真理?你能透过事例中的语言文字找到答案吗?找找看,看看三位科学家靠什么找到了真理。
板书:? !
生读书
师:你找出了哪些词句,你觉得他们找到了真理,凭借的是什么?
a、见微知著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敏锐地注意到……
(你是从“敏锐”一词,体会到谢皮罗教授的善于发现,敏锐的观察力,对吗?请你再读这句话,把你对这个词的体会读出来)
……波义尔立即敏感的意识到……
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
(读出对加点词语的体悟)
师:看来要想发现问题,有所成就,首先得练就一双锐利的眼睛,善于观察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能见微知著。
b、不断发问、独立思考、追根求源
●这是为什么呢?
……
师:那一连串的疑问其目的是为了——用文中的一个词:追根求源,或者说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实发问的过程也是他们独立思考的过程,(板书:追根求源 独立思考)
咱们跟随着这些科学家一起发问,一起思考,一起追根求源,请齐读这些发问的句子。
生读
师:你就是谢皮罗,兴奋的问自己吧!
生:
(师:你就是奥地利医生,你会怎样地问自己?)
c、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生:我觉得他们都凭借着锲而不舍的精神找到真理的。
生:他们都是通过反复实验最终找到真理。
师:当他们发现问题之后,他们是怎样做的?谢皮罗?
●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我听出来了,你强调了“紧紧、反复”,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因为这样突出了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
(很好!你再读)
这一奇怪的现象……许多实验。(强调许多)
(真好!你读)
师:谁来说说那位奥地利医生?
他百思不得其解……
生:
师:他会坚定地对自己说?
生:
师:看来寻求科学真理的过程就是要?
生:
师:其实呀,科学并不是那样神秘莫测,真理也不是遥不可及。
5、领悟“!”所蕴涵的情感
师:现在我们再看看这个感叹号“!”,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他散发着温度,洋溢着情感,你感觉到了吗?(科学家们的惊喜、兴奋、激动、骄傲、自豪以及给世人的震撼……)师:是啊,一个“!”凝结了多少难以名状的情感啊!当他们走向了成功,回首自己走过的历程时,他们激动地、骄傲、兴奋……对世人说(指板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让我们也坚定地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6、交流类似谢皮罗、波义尔、奥地利医生这样的事例。
板书设计:
见微知著+不断发问+追根求源+独立思考+锲而不舍
作业: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篇四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多音字“转”的读音及 “锲”、“诞”等字的写法。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文本语言及标点符号生动,准确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研究三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问、不断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情感与态度
教育学生懂得“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科学规律,增强自己发现真理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点:
能从具体事例中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相关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课前先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少写一个“诞”字。
1、学习“诞”字。
2、初步理解课题。
3、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指导写字。初步了解课题的意思,为解决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作铺垫,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从课题入手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作者简介则激发了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
二、检测生字词
1、(课件出示)。
2、哪些词是你以前很少见或没有见过的,请大声读一读。
3、哪些词容易读错?重点掌握“转“的读音。
4、哪个词最容易写错?锲而不舍的“锲”字。
5、联系刚才的情境理解“无独有偶”。
设计意图:本课出现了不少的四字词语和专业术语,专业术语不作为学习的重点,但根据教材特点和学情,词语也应该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点。本环节学生会的不教,教学生不会的或容易出错的,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理解和运用词语,屏幕上的词语也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深入研究三个事例
1、总结事例。
谢皮罗的发现 波义耳的发明 医生的发现
2、学生研读讨论并汇报,完成研读表的填写。
(课件:研读表)
抓住“敏锐”、“立即”、“百思”等词语体会事例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总结共同点。
找生汇报。用上“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因为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
(这一环节老师尽可能以尊重学生的理解表达为主,多鼓励表扬,同时要相机进行指导理解。)
4、总结真理。
设计意图:对课文深入地探究、总结,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及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新课标中新增了“非连续性阅读”的要求,而本环节学生结合图表中的内容,总结三个人物的共同点,既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非连续性阅读的能力。
四、再次理解课题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生默读,思考提问。
预设1、用“?”和“!”的好处。
预设2、为什么不是把“?”扯圆变成了“。”号呢?
设计意图:抓住“标点”的借喻用法,引导学生理解这种用法的好处,通过换符号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第二段是对课题的解释,第七段是对观点的总结,对这两段的学习,更进一步理解了文章课题的含义。
五、联系生活进行科学教育
1、利用句式说说其他事例。(课件展示)
请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你还知道的其他事例。
( )因为( ),通过反复研究,最终( )。
2、联系学生生活探讨为什么没有发现真理。(课件展示)
生谈,老师相机指导。
3、理解最后一句。
①理解“有准备的人”
②理解“善于独立思考”。
③理解“锲而不舍精神”。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是生活。通过文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发现真理的易与难,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激发学生对发现真理的兴趣,增强发现真理的信心和勇气。
六、总结全文(课件展示)
这篇文章作者先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再用(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花的变色,睡觉时眼睛的转动)进行了事例论证;最后又总结观点: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就能发现真理。
提出观点→事例论证→总结观点
设计意图:既有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又为初中的学习作了铺垫。
七、老师寄语
同学们,只要你善于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见微知著,具有科学研究的敏感性,善于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你就能发现真理。
让我们努力去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一个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走在发现真理的路上!
设计意图:一段充满激情的演讲,进一步地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探求真理的渴望。
八、休闲小作业 (课件展示)
1、心动不如行动。选择一个你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尝试做一做研究,看能不能最终解决你的疑问。
2、经常看看中央10套科教频道的《我爱发明》。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更突出与文本的联系性、体现了趣味性、生活性。
板书设计:
谢皮罗的发现
波义耳的发明
医生的发现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篇五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5.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1)指名读词语。
(2)齐读一遍。
3、好!同学们再读课文,看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三、细读课文,找出规律。
1、这三个同学说的很对!这三个故事是多么有趣的生活现象啊!现在再请同学们仔细读读三个故事,看看这三个故事的介绍和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
(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2、我看到有许多同学在书做了圈画,有的还做了批注。很会学习。
3、现在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自己的发现,讨论存在的疑问。
(四人小组交流)
4、现在请同学说说交流后自己的认识。
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的问题;
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5、大家讲的很好。有没有人能把三个故事间的相同点分析透彻些?
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第二自然段)
投影(第二自然段)
7、齐读第二段
9、一起读这句话!
10、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的含义是: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
!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雷达、风车……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3、这也是说课文中的那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三、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知道了文章思路: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再来阐述开头的观点。
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有科学准备的人”。
四、巩固提高,随文练笔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篇六
师: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
生:洗澡水的漩涡方向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紫罗兰溅上盐酸的花瓣会变红;奥地利医生发现人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师:很好,哪位同学能更详细具体地说一下?
生:具体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谢皮罗发现洗澡水的漩涡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第二件事是波义耳发现石蕊地衣遇酸会变红、遇碱会变蓝;第三件事是奥地利医生发现人睡觉时眼珠转动是正在做梦。
师:大家仔细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做一做批注。
(学生读课文,思考。)
生:我发现这三个事例都是在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生:这三个事例讲的都是在生活中偶然发现的问题。
生: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发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话。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学生齐读句子。
生:“?”指的是在生活中发现的现象,不断的发问;“!”指的是最后找到的真理。
师:谁还能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指的是在生活中发现的现象,不断的发问;“!”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发现了真理。
生: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著名的风筝试验,发明避雷针,现在的高层建筑顶端都装有避雷针,它将电流引向自身,并使它安全泄入大地来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生: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生: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功能电报机,一个偶然的故事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发出了声音,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了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大开,成了电话的专利人。
生: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理出了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生: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师:这也是说课文中的哪句话?
师:你现在明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吗?
生: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出示: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生齐读句子。
师:请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看来要想发现问题,有所成就,首先得练就一双锐利的眼睛,善于观察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能见微知著。
生:科学虽然离我们并不遥远,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要不断思索,才有可能找到灵感。
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生:先提出观点,再列举事例证明。
生:《为人民服务》
师:这两篇虽都是议论文,但写法也有不同。本课通过列举事例说明,以后我们写议论文也可采用这样的方法。
三、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敞开心扉
不要让你的心灵总是戒备森严,拆除墙壁迎接阳光,那就连冬天也是暖融融的。
一个人种了一棵桃树,果实成熟了,他摘了下来,把它送给邻居品尝。一个经商的邻居吃了,一定要付给他钱。妇女和孩子都不要,还用一种令人不舒服的警惕目光看着他。惟独一位老人收下了他的桃子,还感激地对他说:“谢谢”。他很高兴,因为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懂得吃桃子的人。看了这个故事,你一定觉得很可笑。可是再想想,人与人之间何尝不是如此呢?现在我们身边多的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虽说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但许多时候,别人向你展现的是心灵的闪光,人性的善良,是爱的阳光。有这么一个故事:兄弟俩住在阁楼上,由于年深日久,阁楼十分阴暗。他们看见外面的阳光扫进来的“好主意”。虽然他们很用心地把外面的阳光扫到簸箕里,可阳光一到阁楼上又消失了。他们没有放弃,可一切都是徒劳。这使他们困惑不已。正在厨房里忙碌的母亲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母亲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如果只是刻意地去等待,期望他人给予你温情,那么你永远难以获得那丝温暖。事实上,只要将自己封闭的心门打开,首先付出一些爱,给予他人一些温暖,那么你就同样获得了温暖,得到了那一丝阳光。
师: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的观点是什么?
生:只要你将自己的心扉敞开,就能够感受到世间的温情。
师:我们已经学了两篇议论文,又听读了一篇论说文,下面我们亲自尝试写一篇论说文。
板书: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篇七
生:谢皮罗……,波义耳……,奥地利医生……
(学生读课文。)
生:每次放掉洗澡水的时候,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师:每次……总是……,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每次放掉洗澡水时他都要观察。
生:谢皮罗教授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师:你觉得应该抓住哪两个关键词理解这句话?
生:紧紧、反复。
师:对,就是这两个词,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谢皮罗做了很多次实验。
生:我觉得他有认真钻研的精神。
生:他不找到真理决不罢休。
生:他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师:具体的情形是什么样的呢?
生: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 ;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师:同学们,谢皮罗教授所生活的美国位于哪个半球?
生:北半球。
生:他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师:是啊,反复的实验和研究之后他终于把 “?”拉直变成“!”(板书“!”),找到真理。
生:完全正确。
生:无独有偶。
师:完全正确!我们来看第二个事例。
师:谁来读读?
(学生读课文。)
生: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变成了红色。
师: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生: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
师:他追问了吗?读读。
生: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师: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同学们,你们看,一个偶然的发现竟然为人类科技的进步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 让我们也记住他吧,石蕊试纸的发明者——波义耳 (板书)
师:好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最后一个,也是最有趣的一个事例吧。同学们,请你们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然后用我们研究前面两个事例的方法弄明白这位奥地利医生是如何找到真理的。
(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位奥地利医生是如何找到真理的?谁来试着说说?
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们由此产生疑问: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反复的观察实验之后他终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个结论的获得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他为了得到这个结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生:书上说他“百思不得其解”,他为了找到答案可以说是绞尽脑汁啊,太不容易了!
师:我们看,他都以谁为实验对象?
生:儿子、妻子、邻居。
师:再想,他的研究要在什么情况下进行?
生:别人睡觉的时候。
生:太困了,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生:被观察的人突然醒了,吓他一跳。
生:别人说他是疯子, 精神病。
生:坚持不懈地实验和研究。
生:从细小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找到真理。
生:记住了他锲而不舍的精神
师:同学们,记住他吧——一个可爱的、可敬的奥地利医生。
师:刚才,我们仔细分析和研究了作者用来证明真理的事例 ,比较三个事例,你发现了什么?谈谈吧!
生:从细小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就会把所有的问号拉直,找到真理。
生:只有反复实验、反复研究才能找到真理。
生:只有把所有的疑问解决掉才能最终找到真理。
师: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出示课件: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板书:发现 发明 创造 成就)
师:仔细看这四个词,你发现了什么?
生:按收获从小到大排列。
师:我任意换位置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这样的排列,符合人们人是客观事物的规律,也揭示了人们找到真理的一般过程:伟大的成就往往就来自于细小的发现;从细小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最终找到真理。(板书“问题”“真理”)像这样的事例你们还有吗?说说吧。(随机板书科学家的名字)
生:牛顿……
生:瓦特……
生:伽利略……
生:坚持不懈的研究。
生:从细小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实验和研究。
师:我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师:谁来读读?
师:仔细读读,找到真理需要什么条件?
生: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师:是啊,你们看: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解答了——
生:若干个问号。
师: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
生:找到了真理!
师:哎呀,这是在说哪句话啊?
师:对啊,作者在这里重申自己的观点,和文章的开头怎么样了呢?
生:相互照应
师:同学们,找到真理需要我们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可是这些能力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出示课件: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 有准备的人,给那些 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 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师:同学们,再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如果理解起来有困难,还可以求助周围的伙伴,发挥集体的力量。
生:一边读一边思考、讨论。
师:说说吧,你读懂了什么?
生: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要想产生灵感必须善于观察,善于从细小的现象中看出问题。
生:懒惰的人永远也不会产生科学的灵感。
生:那些坐等机遇降临的人,那些只是空想而不着手进行实验和研究的人,永远也不会产生科学的灵感。
生:谢皮罗是这样的人,波义耳是这样的人,奥地利医生是这样的人,牛顿、瓦特、伽利略等等也都是这样的人。
师:你觉得他们为了发现真理都准备了什么?
生:准备了知识。
生:他们准备了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的能力。
生:会!
师:瞧,我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奇妙的自然现象。(课件出示:苹果叶圆果实圆,香蕉叶尖果实尖,鸟喙长腿也长,喙短腿也短。)
师:自己读读。
师:你们想问什么?
学生提问
( 板书“?”)
师:同学们,看,每一个问号后面都有一个我们现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可是,我希望,也相信你们也能够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地探索下去,直到把所有的“?”拉直变成“!” 最终找到真理!因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同学们,最后,我向你们推荐一本书。 《科学机遇故事》(站在巨人肩上) (出示课件) 内容提要 本书编辑了因偶然机遇引出的几十个科学发现和发明的故事。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只有有准备的人,才能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有所发现,有所建树。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包括物理、化学、数学、医学、生物、农业、工业、日常生活、地理、天文等多个领域。
板书设计:
发现、发明、创造、成就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篇八
一、看拼音写字词,注意书写工整、正确。
( )时针 机( ) ( )瑰 领( ) 洗( )
二、下面词语中的带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三、 请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
四、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发明 发现
1.一次儿子睡觉时,奥地利医生( )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
2.鲁班根据小草的锯齿现象,( )了锯子。
结果 结论
3.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 )证明谢皮罗的( )完全正确。
五、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是:( )
a.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许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b.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六、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片段,回答问题。
(一)
②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 )能发现真理。
③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 )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锲”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
2.按照课文,把短文中的第①段的( )填完整。
3.请在第②段中的(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4.第③段中“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来的”这句话是( )说的。
a.陈景润 b.郭沫若 c.钱学森 d.华罗庚
5.“打破砂锅问到底”表达了( )的科学精神。(请在短文中找。)
。请再补充一个这样的事例:
8.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值得牢记?请用“ ”划出。并谈谈你的理由。
(二)
①有一句说个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注重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溯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③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的漩涡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也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反义词:粗大( ) 特殊( ) 错误( )
“?”指:
“!”指:
好处:
4.第③段的写作思路是:( )
a.得出结论——反复研究——发现问题
b.发现问题——反复研究——得出结论
c.反复研究——返现问题——得出结论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篇九
师: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
生:洗澡水的漩涡方向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紫罗兰溅上盐酸的花瓣会变红;奥地利医生发现人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师:很好,哪位同学能更详细具体地说一下?
生:具体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谢皮罗发现洗澡水的漩涡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第二件事是波义耳发现石蕊地衣遇酸会变红、遇碱会变蓝;第三件事是奥地利医生发现人睡觉时眼珠转动是正在做梦。
师:大家仔细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做一做批注。
(学生读课文,思考。)
生:我发现这三个事例都是在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生:这三个事例讲的都是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生:这三个事例讲的都是在生活中偶然发现的问题。
生: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发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话。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学生齐读句子。
生:“?”指的是在生活中发现的现象,不断的发问;“!”指的是最后找到的真理。
师:谁还能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指的是在生活中发现的现象,不断的发问;“!”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发现了真理。
生: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著名的风筝试验,发明避雷针,现在的高层建筑顶端都装有避雷针,它将电流引向自身,并使它安全泄入大地来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生: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生: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功能电报机,一个偶然的故事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发出了声音,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了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大开,成了电话的专利人。
生: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理出了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生: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师:这也是说课文中的哪句话?
生: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出示: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生齐读句子。
师:请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看来要想发现问题,有所成就,首先得练就一双锐利的眼睛,善于观察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能见微知著。
生: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发现、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生:科学虽然离我们并不遥远,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要不断思索,才有可能找到灵感。
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生:先提出观点,再列举事例证明。
生:《为人民服务》
师:这两篇虽都是议论文,但写法也有不同。本课通过列举事例说明,以后我们写议论文也可采用这样的方法。
三、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敞开心扉
不要让你的心灵总是戒备森严,拆除墙壁迎接阳光,那就连冬天也是暖融融的。
一个人种了一棵桃树,果实成熟了,他摘了下来,把它送给邻居品尝。一个经商的邻居吃了,一定要付给他钱。妇女和孩子都不要,还用一种令人不舒服的警惕目光看着他。惟独一位老人收下了他的桃子,还感激地对他说:“谢谢”。他很高兴,因为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懂得吃桃子的人。看了这个故事,你一定觉得很可笑。可是再想想,人与人之间何尝不是如此呢?现在我们身边多的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虽说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但许多时候,别人向你展现的是心灵的闪光,人性的善良,是爱的阳光。有这么一个故事:兄弟俩住在阁楼上,由于年深日久,阁楼十分阴暗。他们看见外面的阳光扫进来的“好主意”。虽然他们很用心地把外面的阳光扫到簸箕里,可阳光一到阁楼上又消失了。他们没有放弃,可一切都是徒劳。这使他们困惑不已。正在厨房里忙碌的母亲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母亲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如果只是刻意地去等待,期望他人给予你温情,那么你永远难以获得那丝温暖。事实上,只要将自己封闭的心门打开,首先付出一些爱,给予他人一些温暖,那么你就同样获得了温暖,得到了那一丝阳光。
师: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的观点是什么?
生:只要你将自己的心扉敞开,就能够感受到世间的温情。
师:我们已经学了两篇议论文,又听读了一篇论说文,下面我们亲自尝试写一篇论说文。
板书:
善于思考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找到真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篇十
生:谢皮罗……,波义耳……,奥地利医生……
(学生读课文。)
生:每次放掉洗澡水的时候,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师:每次……总是……,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每次放掉洗澡水时他都要观察。
生:谢皮罗教授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师:你觉得应该抓住哪两个关键词理解这句话?
生:紧紧、反复。
师:对,就是这两个词,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谢皮罗做了很多次实验。
生:我觉得他有认真钻研的精神。
生:他不找到真理决不罢休。
生:他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师:具体的情形是什么样的呢?
生: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 ;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师:同学们,谢皮罗教授所生活的美国位于哪个半球?
生:北半球。
生:他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师:是啊,反复的实验和研究之后他终于把 “?”拉直变成“!”(板书“!”),找到真理。
生:完全正确。
生:无独有偶。
师:完全正确!我们来看第二个事例。
师:谁来读读?
(学生读课文。)
师:说说吧,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做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
生: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变成了红色。
师: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生: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
师:他追问了吗?读读。
生: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师: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同学们,你们看,一个偶然的发现竟然为人类科技的进步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 让我们也记住他吧,石蕊试纸的发明者——波义耳 (板书)
师:好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最后一个,也是最有趣的一个事例吧。同学们,请你们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然后用我们研究前面两个事例的方法弄明白这位奥地利医生是如何找到真理的。
(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位奥地利医生是如何找到真理的?谁来试着说说?
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们由此产生疑问: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反复的观察实验之后他终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个结论的获得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他为了得到这个结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生:书上说他“百思不得其解”,他为了找到答案可以说是绞尽脑汁啊,太不容易了!
师:我们看,他都以谁为实验对象?
生:儿子、妻子、邻居。
师:再想,他的研究要在什么情况下进行?
生:别人睡觉的时候。
生:太困了,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生:被观察的人突然醒了,吓他一跳。
生:别人说他是疯子, 精神病。
生:坚持不懈地实验和研究。
生:从细小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找到真理。
生:记住了他锲而不舍的精神
师:同学们,记住他吧——一个可爱的、可敬的奥地利医生。
师:刚才,我们仔细分析和研究了作者用来证明真理的事例 ,比较三个事例,你发现了什么?谈谈吧!
生:从细小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就会把所有的问号拉直,找到真理。
生:只有反复实验、反复研究才能找到真理。
生:只有把所有的疑问解决掉才能最终找到真理。
师: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出示课件: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板书:发现 发明 创造 成就)
师:仔细看这四个词,你发现了什么?
生:按收获从小到大排列。
师:我任意换位置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这样的排列,符合人们人是客观事物的规律,也揭示了人们找到真理的一般过程:伟大的成就往往就来自于细小的发现;从细小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最终找到真理。(板书“问题”“真理”)像这样的事例你们还有吗?说说吧。(随机板书科学家的名字)
生:牛顿……
生:瓦特……
生:伽利略……
生:坚持不懈的研究。
生:从细小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实验和研究。
师:我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师:谁来读读?
师:仔细读读,找到真理需要什么条件?
生: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师:是啊,你们看: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解答了——
生:若干个问号。
师: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
生:找到了真理!
师:哎呀,这是在说哪句话啊?
师:对啊,作者在这里重申自己的观点,和文章的开头怎么样了呢?
生:相互照应
师:同学们,找到真理需要我们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可是这些能力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出示课件: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 有准备的人,给那些 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 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师:同学们,再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如果理解起来有困难,还可以求助周围的伙伴,发挥集体的力量。
生:一边读一边思考、讨论。
师:说说吧,你读懂了什么?
生: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要想产生灵感必须善于观察,善于从细小的现象中看出问题。
生:懒惰的人永远也不会产生科学的灵感。
生:那些坐等机遇降临的人,那些只是空想而不着手进行实验和研究的人,永远也不会产生科学的灵感。
生:谢皮罗是这样的人,波义耳是这样的人,奥地利医生是这样的人,牛顿、瓦特、伽利略等等也都是这样的人。
师:你觉得他们为了发现真理都准备了什么?
生:准备了知识。
生:他们准备了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的能力。
生:会!
师:瞧,我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奇妙的自然现象。(课件出示:苹果叶圆果实圆,香蕉叶尖果实尖,鸟喙长腿也长,喙短腿也短。)
师:自己读读。
师:你们想问什么?
学生提问
( 板书“?”)
师:同学们,看,每一个问号后面都有一个我们现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可是,我希望,也相信你们也能够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地探索下去,直到把所有的“?”拉直变成“!” 最终找到真理!因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同学们,最后,我向你们推荐一本书。 《科学机遇故事》(站在巨人肩上) (出示课件) 内容提要 本书编辑了因偶然机遇引出的几十个科学发现和发明的故事。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只有有准备的人,才能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有所发现,有所建树。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包括物理、化学、数学、医学、生物、农业、工业、日常生活、地理、天文等多个领域。
板书设计:
发现、发明、创造、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