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孔繁森哪一年赴臧(14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孔繁森哪一年赴臧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写好本课的生字“孔、优、助、汉、秀、营、费”。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写字
对策:随课文识字,寓识于读。加强写字指导,确保写字时间。
难点:读通课文。
对策: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教学准 备
生字卡片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2. 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练读。
(1) 画出生字词,正音。
(2) 画出长句子,多读,读通。
(3)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相机指导。
第1段:优秀、援藏、干部
第2段:拉萨市、失去、孤儿、抚养
第3段:请求、献血、答应
第4段:感动
3. 范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
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6.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的是什么事?
三、教学生字词
孔、优、助、汉、秀、营、费
(1) 指名读生字,正音。
(2) 指导分析字形。
(3) 学生按笔顺描红。
四. 作业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抄写生字。
第二节中的长句,尤其是第二句三个人名学生读时,很饶口一定要指导读通顺。
16孔繁森
本课题教时数: 3 本教时为第2教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孔繁森的崇敬之情。
3继续学写剩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正确美观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激发学生对孔繁森的崇敬之情。
对策:紧扣文中的词句以及重点段落,激发学生情感,进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挂图
一、复习导入
认读词语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出示:
孔繁森是一位干部。
孔繁森是一位援藏干部。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2、比较读这三句话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我体验,朗读句子
(1)小朋友自由读这一自然段,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怎样读最好,就怎样读
(2)同桌互读,交流自己的朗读方法
2、理解重点句,进行情境体验
出示: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1)抚养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抚养了谁?
(2)小朋友,是谁抚养了你们?(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怎样抚养你呢?你会用这个句式说说吗?
爸爸妈妈(为我)(帮我)(给我) 他们抚养了我。
(3)孔繁森就像你们的爸爸妈妈对你一样抚养着三个孤儿。
谁会用这个句式说说?孔繁森(帮)(对)(给)三个孩子_______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4)那么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导读好“自己的”“像亲生女儿一样”“抚养” )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着三个孩子,给他们吃的,穿的,用的,加上自己的孩子的费用,家中老母的赡养费,微薄的工资所剩无几,现在三个孩子要上学了,可学杂费从哪里来呢?
(一)自我体验,朗读句子。
(1)自己认为怎样读最好,就怎样读
(2)男女生对读
(二)理解重点句子
出示: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
(1)这句话你是怎样读的?为什么?
(2)从“悄悄地”入手引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句话你有小问号吗?
估计学生会问:“悄悄地”是什么意思?孔繁森为什么悄悄地来医院呢?他为什么要献血呢?
(3)组织学生小小组讨论
(4)师生交流后再朗读。(指导读好“夜里”“悄悄地”)
(根据学生的生活,学生可能认为解决学费问题的途径有很多,可以做工,可以问别人借,教师可以适当介绍阿里地区的艰苦的生活条件,而身为地委书记的孔繁森白天也不可能去做工,所以献血在孔繁森看来是既不麻烦别人,又能迅速获得学费的方法。
2、教师引读:医生认为………所以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可是孔繁森……医生只好勉强同意。
出示文中句子: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
(1)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呢?孔繁森又是怎样向医生再三恳求的呢?请小朋友同桌互相认真读读书,想一想。
(2)比较:请求 恳求
•那天夜里,孔繁森怎样向医生请求献血的?指名说后小结:(请求:有事求别人帮忙)。
•医生怎样拒绝孔繁森献血?孔繁森又是怎样再三恳求的?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演一演?
(教师在表演中有意一次次拒绝献血,从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再三恳求,什么是勉强答应。)
•指名上台表演后评议(重点评议再三恳求的语句是否符合人物说话的习惯,当时的心理特点。)
•学生同桌表演•再次朗读
(三)创设情境,感悟情感
出示孔繁森的图像,
1、三个孩子知道了这件事情,想一想他们会对孔繁森说什么话呢?
曲尼、曲印和贡桑对孔繁森说:“伯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孔繁森现在就在你的面前,你愿意跟他说什么呢?
练说:孔伯伯,你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虽然孔繁森不想让人知道他为三位孤儿做的事,但是这种无私奉献、一心装着别人的精神怎能不让人互相传送呢?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以后,都感动地流下了热泪,唱起了这样一首歌。
出示: 太阳和月亮
有同一个母亲,
她的名字叫光明。
汉族和藏族
有同一个母亲
她的名字叫中国。
1、练读
2、唱一唱,跳一跳
五、在该首歌的旋律中齐读课文
六、作业布置
1、感情朗读课文
2、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电影《孔繁森》
七、学写剩余生字
板书设计 孔繁 森
献血抚养孤儿
优秀的援藏干部
16孔繁森
本课题教时数: 3 本教时为第3教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本课生字,以及复述课文
2、进行相关巩固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复习巩固
难点:正确完成相关巩固练习
对策: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引导
教学准备 小黑板
一、复习词语
1、复习提问
3、听写词语
优秀 深情 同意 年纪
答应 再三 营养 母亲
二、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优秀的援藏干部---抚养孤儿---献血—诗歌
三、组词:
都()市()失()
部()布()夫()
四、抄写词语
1学生完成《习字册》上的词语。(描红、临写)
2师巡视指导
课前思考:
《孔繁森》这篇课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标题,描写了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抚养孤儿、献血为孤儿交学费这两件动人事迹,赞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优秀品质。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这个人物距离他们较远,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前,我给同学们讲了不少孔繁森的故事,使他们对孔繁森有了一定的了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可联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通过回忆、发言,同学们都体会到了父母的关爱和辛苦付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再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想象练说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为三个孤儿所作的一切。从中,大家都深深地体会到孔繁森的优秀品质。然后,我又请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三个孤儿会对孔繁森说些什么,这样一来,既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理解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同时在教学当中我还引入了焦裕禄、李素丽和雷锋三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这些优秀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激励孩子们要以他们为目标,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也要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课前思考: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解题定“情”
1、 播放歌曲《公仆赞》
2、 小朋友,你知道刚才那首歌唱得是谁?歌里唱的就是——孔繁森。(出示照片)
3、 谁来亲切的叫叫他的名字?
4、 谁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吗?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故事,去认识她。故事的题目就叫——(板书课题)孔繁森。孔是生字,看老师来写,左边是个——(子字旁),右边是——(竖弯钩)
二、初读生“情”
1、 先听老师来讲这个故事。(范读课文)
2、 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想自己读一读吗?请你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好了,就把自然段标好。
3、 检查生字词。
(1) 小朋友都读得很透入,课文中出现了三个小朋友,想认识他们吗?(出示:曲尼、曲印、贡桑三个词,进行认读,同时说明“曲”是多音字)
(2)他们的名字和我们有些不一样,他们属于——“藏族”(出示:认读),我们属于——“汉族”(出示,认读),汉族和藏族亲如一家,我们亲切地称藏族朋友—— “藏胞”(出示:认读)。当时,藏族比较落后,我们汉族就有一些人去那儿帮助他们,支援他们,这就叫——“援藏”(出示:认读)
(3) 课文中还有一些难读的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出示其他的生字词,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认读)
4、 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啊?(4个自然段)老师就请四位小朋友来讲这个故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做一个认真地小听众。
5、 读了课文,小朋友,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三、品读动“情”
(一)观看录像,入境动情
1、 让我们来看一段有关孔繁森的电影。
2、 课文中也用一句话来介绍了他,是哪一句啊?(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
3、 读读这句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4、 孔繁森就是去支援西藏,帮助西藏人民的,最后还因公殉职,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把你心中的感觉通过朗读告诉大家。(指导读好这句话)
(二)深入文本,品文动情
1、孔繁森为西藏人民做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课文讲的就是其中的一件。让我们接着往下学,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的第二自然段。
2、快速数一数,这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3、谁来读一读第一句话?
(1)谁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吗?
(2)是啊,就在1992年,西藏的拉萨市附近也发生了这样惨痛的事,许多人都被夺走了宝贵的生命,失去了可爱的家园。(幻灯片展示画面)
4、曲尼、曲印、贡桑都失去了亲人。(出示句二)
(1)你知道怎样的孩子称为“孤儿”吗?
(2)你觉得他们怎么样啊?
(3)那你能用朗读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吗 ?
5、三个孩子可怜极了,这时候谁出现了,自己读一读。(出示句三)
(1)小朋友,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儿女,他们平时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呀?
(2)孔繁森也是这样关心三个孩子的,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说话练习)
曲尼发高烧了,孔繁森
曲印衣服破了,孔繁森
小贡桑摔倒了,孔繁森
…………
(3)指导朗读
6、这就使故事的开始i,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四、 教学生字,收放有度
1、 出示生字“优秀”,认读
2、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学生说,老师范写)
3、 你在哪儿见到过“优秀”,什么时候能用上它们?
4、 描红、书写。
课前思考
本课讲述了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抚养孤儿、献血为孤儿交学费这两件动人事迹,赞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在课前,可以给同学们讲关于孔繁森的故事,使他们对孔繁森有了一定的了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这一课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么让孩子能准确地找到并理解这句话呢?可以让孩子们自由读课文,找出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为什么?接着,引导孩子们联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如何照顾自己的。再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想象练说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为三个孤儿所作的一切。从中,大家都深深地体会到孔繁森的优秀品质。然后,可以请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三个孤儿会对孔繁森说些什么,这样一来,既可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又可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最后,可以让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再次体会孔繁森对汉族和藏族的团结所作的贡献。
课前思考:这是一篇真实的文章,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陌生的。孔繁森是何许人也,知道的恐怕寥寥无几。我想,学习这篇课文,教师首先应该告诉学生这种真实。
孔繁森的故事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每次读课文,眼前总会浮现出影片《孔繁森》中相应的一个个感人镜头。作为一名援藏干部,孔繁森对西藏、对藏族同胞倾注了自己深厚的情感。课文记叙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几个孤儿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学此文,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体悟这份美丽而深刻的感动。
全文的教学可围绕“优秀”一词展开。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教师可把孔繁森的工作背景介绍给大家,让学生了解当时西藏贫苦落后的环境和援藏的需要。接下来可让学生通过朗读在文中找找哪里可以看出孔繁森“优秀”?——1、对待三个孤儿象对待亲生儿女一样;2、用献血所得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这里的教学可结合书上两幅插图展开。教第二自然段时,可以先让学生体会三个孩子失去亲人的心情,孔繁森把他们接到自己身边后是怎样照顾他们的,再通过看图体会孤儿此时的心情以及孔繁森把他们当亲生儿女一样对待的深厚情感。教学第三自然段时,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孔繁森为什么要晚上去献血?这里还留有较多的空白,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训练,比如,孔繁森是怎样向医生请求的?医生怎样拒绝?后来孔繁森又怎样恳求?把这段文字转化为对话形式后,可让两位学生演一演这个情节。通过表演,让学生加深理解“请求”与“恳求”,同时也使这段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印刻在学生的头脑中。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不难了。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说明了孔繁森再三恳求献血的原因。藏胞们知道后,为什么流下热泪?这里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也是为学生理解最后部分的歌词作好铺垫。这动听的歌曲不仅是对孔繁森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赞扬,也唱出了汉族和藏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更预示了藏族和汉族一样美好的未来。藏胞们深情唱出的歌儿是个难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我想,带领学生一起唱一唱这段歌儿或许能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藏胞们的心声。前几天听了一节《月光启蒙》,老师就教学生唱课文中的歌谣,唱过后学生对歌谣的意境有了更深切的体悟。
孔繁森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学完此课,可引导学生去阅读或者搜集一些资料,让孔繁森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丰满起来。让孩子单纯的心灵因感动而变得更加美好!
课后反思:
在课前,我给同学们讲关于孔繁森的故事,使他们对孔繁森有了一定的了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教学时抓住这一课的中心句“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朗读在文中找找哪里可以看出孔繁森“优秀”?——1、对待三个孤儿象对待亲生儿女一样;2、用献血所得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先让学生体会三个孩子失去亲人的心情,孔繁森把他们接到自己身边后是怎样照顾他们的,再通过看图体会孤儿此时的心情以及孔繁森把他们当亲生儿女一样对待的深厚情感。也引导孩子们联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如何照顾自己的。再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想象练说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为三个孤儿所作的一切。从中,大家都深深地体会到孔繁森的优秀品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孔繁森为什么要晚上去献血?这里还留有较多的空白,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训练,比如,孔繁森是怎样向医生请求的?医生怎样拒绝?后来孔繁森又怎样恳求?把这段文字转化为对话形式后,可让两位学生演一演这个情节。通过表演,让学生加深理解“请求”与“恳求”,同时也使这段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印刻在学生的头脑中。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不难了。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说明了孔繁森再三恳求献血的原因。藏胞们知道后,为什么流下热泪?这里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也是为学生理解最后部分的歌词作好铺垫。藏胞们深情唱出的歌儿是个难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
课后反思:
影片《孔繁森》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也深深地感动着我。读罢此文,眼前总会浮现出影片《孔繁森》中相应的一个个感人镜头。作为一名援藏干部,孔繁森对西藏、对藏族同胞倾注了自己深厚的情感。课文记叙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几个孤儿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
可咱们班这帮孩子对这位援藏干部了解的似乎还是比较肤浅的。认为“献血”也是平常的举动。因此教学时我围绕“献血”一词。设计下面一个片段。
师:你的爸爸妈妈献过血吗?
生1:我爸爸献过的。
生2:我妈妈也献过血的!
(举手的学生还是挺多的)
师:你爸爸妈妈献过几次血?
生1:一次。
生2:两次。
师: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家长最多的献了2次。可孔繁森一共献了3次血。
谁来说说你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去献血?
生:是单位让爸爸去献的!
(很多学生都说到是家长单位要求献血才去的。)
师:那孔繁森为什么要去献血?也是单位要求去献的吗?
生:是他自愿的。他是为了给三个孤儿交学费。
通过父母的行为与孔繁森相比较。让孔繁森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丰满起来。让孩子单纯的心灵因感动而变得更加美好!
教学设计:
深入文本,品文动情
1、孔繁森为西藏人民做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课文讲的就是其中的一件。让我们接着往下学,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的第二自然段。
2、快速数一数,这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3、谁来读一读第一句话?
(1)谁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吗?
(2)是啊,就在1992年,西藏的拉萨市附近也发生了这样惨痛的事,许多人都被夺走了宝贵的生命,失去了可爱的家园。(幻灯片展示画面)
4、曲尼、曲印、贡桑都失去了亲人。(出示句二)
(1)你知道怎样的孩子称为“孤儿”吗?
(2)你觉得他们怎么样啊?
(3)那你能用朗读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吗 ?
5、三个孩子可怜极了,这时候谁出现了,自己读一读。(出示句三)
(1)小朋友,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儿女,他们平时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呀?
(2)孔繁森也是这样关心三个孩子的,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说话练习)
曲尼发高烧了,孔繁森
曲印衣服破了,孔繁森
小贡桑摔倒了,孔繁森
…………
(3)指导朗读
6、这就使故事的开始i,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反思:
说到地震,学生一定是有所了解的,新闻中也出现过相关报道,所以可让学生自由地交流,同时再出现几幅地震过后一片狼藉,生灵涂炭的画面,学生顿时是谈地震而 “色变”。然手回到课文,学生心中充满了对地震中遭难的三个孩子的深深同情和伤心。此时趁热打铁,对“孤儿”一词展开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而让学生交流父母关爱自己的小故事,体会父母对亲生儿女的小故事,体会父母对亲生儿女的爱,又是一种情感体验;想象孔繁森对三个孩子的细致关怀,这既是说话练习,更是一种情感的迁移,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孔繁森对三个本不是自己孩子的真切关怀。此时,这一自然段的有感情的朗读就成了学生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了。(授课时间:11月17、18日)
凭二年级孩子的生活阅历、知识经验走进孔繁森爷爷的生活,去真切感受他的精神,还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我引进孔繁森爷爷的事迹,结合孩子们对文本的阅读,以大块的语言描述呈现给孩子们,如在开课导入的时候我介绍了这样一段资料: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是我们的山东老乡。原在聊城地委工作,后来成为援藏干部。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称号。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同志在赴新疆考察途中,因车祸不幸以身殉职。孔繁森在西藏工作了十年,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今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就介绍了有关孔繁森的事迹,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事啊?在学习课文第三段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贫困的藏胞,就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自从他收养了三个孤儿,他的生活就更艰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献血。随后的第四段,我又用了一句话来导入:1993年,孔繁森共献血三次,得到了900元的营养费,他用这些钱来干什么了?之后,在孩子们阅读第4节藏族同胞深情的歌唱时,我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做了这样一段描述: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此时此刻他们唱起了一首深情的歌:(出示歌词,放音乐《公仆赞》),伴着感人的音乐,我朗读了这首歌词。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读起来。最后在结课的时候,我用了这样一段话:孔繁森来到西藏高原工作10年,与藏族人民同吃苦共患难,把藏族的老人看作自己的长辈,把藏族的孩子看做自己的孩子,为汉藏的友好交往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汉藏友谊之歌。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孔繁森,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的名字——孔繁森!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曾经说过,每节课进入课堂之前,我都要酝酿一下自己的内心情感。这种情感即指的是阅读文本的感受、走进课堂与孩子交流的欲望、课堂中与孩子们精神上同构共生的享受。上完这节课后,我不禁产生了这样的反思:教师要带着感动进课堂,把自己与文本对话的感受通过大块的语言描述再现情境,表达自己的情感。“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更多的是学生交流汇报自己与文本对话后的感受,而老师却很少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是学生与文本的碰撞,而少的是老师与学生情感的共鸣。因此,课前我们要带着感动进课堂,课上,我们在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获得自己独特感受的同时,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英国学者罗素说:“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情感饱满类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大块的语言描述再现情境,在表达自己情感的同时,帮助孩子更好地走进文本、感受文本,让语言焕发动人的魅力,“煽”起学生内心情感的火焰。
我们要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对孩子的情感取向做出正确引导。教师与文本对话后的感动源于对教材的钻研,源于对教材文本价值取向的较之学生一种更高层次的领会。阅读教学中的师生间对话,更多的是一种感受的碰撞。如在有的孩子眼中孔繁森爷爷的生活是可怜的。的确,孔繁森的生活是清贫的,但他的内心感受是幸福的,因为 “给予永远是快乐的”。这就要我们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做引导。
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么让孩子能准确地找到并理解这句话呢?首先,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让孩子们自由读课文,找出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为什么?接着,引导孩子们联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如何照顾自己的。通过回忆、发言,同学们都体会到了父母的关爱和辛苦。基于这样的认识,再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想象练说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为三个孤儿所作的一切。从中,大家都深深地体会到孔繁森的优秀品质。然后,又请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三个孤儿会对孔繁森说些什么,这样一来,既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理解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同时在教学当中还引入了焦裕禄、雷锋等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这些优秀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激励孩子们要以他们为目标,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也要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再次体会到孔繁森对汉族和藏族的团结所作的贡献。这样环节结构紧凑,环环相扣。
孔繁森哪一年赴臧篇二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繁森
2、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读准生字字音。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教师正音。
优秀援藏干部拉萨市失去孤儿抚养
请求献血答应感动
3、范读课文。
4、引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写的是什么事?
三、作业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孔繁森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查字典,理解"优秀"。
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干部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几个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句将拉萨市发生了地震。第二句讲三个孩子成了孤儿。第三句讲孔繁森把三个孩子接到身边来抚养。
2、指名读第三句话。
3、指导朗读。
学习第3、4 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
2、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后来为什么又答应了?
哪些词语说明孔繁森要求献血的决心很大,心情很迫切?
引导学生比较近义词:请求恳求
3、"藏族同胞们知道了这件事",这件事指的是哪件事?他们为什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4、范读歌词。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指名说说藏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
5、指导朗读。
"悄悄"要重读,"再三恳求"要重读。
歌词要读出藏胞们的深厚感情。
三、总结课文。
1、讨论:学过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优秀的援藏干部
2、填空。
孔繁森收养了( ),用鲜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 )。孔繁森真是一个、的优秀干部。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求医
2、复述课文。
出示提纲。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孔繁森去医院献血。
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
学生练习复述。
教学内容:生字书写。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生字书写。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抽读词语卡片。
组词。
都市失
部布夫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出示词语,指名读。
学习生字字形。
2、指导书写。
医:注意笔顺,里面不能写得太小,右面也不能超出半框口。
感:"心"要托住上面的"咸"。
三、作业 。
1、读一读,抄写。
干部失去来到献血
医生答应知道感动
2、朗读课文。
孔繁森哪一年赴臧篇三
一、教学准备
㈠、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以人名“孔繁森”为题目。描述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待如亲生儿女,并将通过献血获得的营养费用以供他们上学读书的感人事迹。赞颂了人民公仆孔繁森一心爱人民,一心为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读着文中的词句,直令人在心中油然而生出一份敬意,且无不为之而动容。
文章开头即直述“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开篇明意,引人深读。而后写孔繁森收养孤儿并不惜献血供养他们这一典型事例,由面及点,形象地刻画了孔繁森的伟大形象。
1.收养孤儿待如亲。
第二自然段起始写道“曲尼、曲印、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在地震中失去亲人,成了孤儿。”这是本故事的起因,作者作了简要介绍。接着,文中一语道出了孔繁森对三个孩子的关爱之情——孔繁森将三个孩子接到自己身边。无赘述之言,无煽情之意。而“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则将孔繁森对待三个孩子“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舐犊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读到此处,一幕幕令人动容的情景恍若浮现在眼前:吃饭时为孩子夹菜;灯下,帮孩子辅导功课;夜间,悄悄为孩子掖被角……文中只字未提的场景,全然透过“像亲生儿女一样”的字眼直钻入我们的脑际,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2.恳求献血供读书。
抚养三个孤儿,本身已然不是易事,更何况还要供三个孩子上学读书?文中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孔繁森到医院献血的过程。“夜间悄悄去医院”“请求”无果之下“再三恳求”,形象地表现了孔繁森怕被别人知道自己献血而受阻,怕医院说他年纪大身体差而拒绝,更怕三个孩子因为无钱上学而被耽误。这感天动地的举动怎能不感人?就连先前还不同意的医生此刻也被他至真、至诚、至高、至切的献血决心所感动,勉强答应了他鲜血。
文章用此典型的事例,集中、深刻地表现了孔繁森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他对藏族人民的无限深情。
3.咏唱赞歌传千载。
文末以藏胞们咏唱的歌词作结尾,看似与文题“孔繁森”没有什么关联。但从这首歌唱“光明”,歌唱“中国”的曲子中,飘溢出来的是汉藏两个民族唇齿相依的鱼水之情,流淌出来的是藏胞们对孔繁森的深谢之意。看那藏胞们“流下的热泪”,听那藏胞们“深情地唱道”,一切都是因为那个收养了孤儿待如亲生儿女,深夜悄悄去医院恳求献血,换取营养费供孤儿上学读书的人,那个会被西藏人民永远牢记于心的人——孔繁森!
㈡、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他人不断提醒和关照。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生动的表象相联系。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的这一特点,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全面观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讨论交流,发挥想象,既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
本文中所描写的人物孔繁森是何人?在他身上发生过什么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事迹?……这些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实在是陌生的。自然,对于文中描述的内容,学生们是很难生发出自己内心深处感动、敬佩之情的,更何谈所谓的“百感交集”。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除了要激起学生对人物的敬佩、赞叹之情外,还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通过几个典型片段的描写,便能生动表现人物的写作特点……
㈢、教学目标
1.课始整体感知人物品质,课中通过研读细节,深入了解并感受孔繁森的感人事迹,体会他一心爱人民、一心为人民的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2.识记文中的生字,理解“请求”、“恳求”等词语的意思。
3.在深入感受人物品质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㈣、教学思路设计
低年级学生对于新事物或人物总会有相对明显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首先通过图片初步认识人物,之后借助简要交流资料进一步了解人物,进而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深入感受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最能归概孔繁森品质的词语出现在课文的第一句话中——“优秀”。这里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见闻或亲身经历谈谈对于这个词语的理解、认识,为学生学习课文设下认知、感悟的基础。
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带着对“优秀”一词的深刻认识、感悟,从整体上去阅读课文内容,让他们去语言文字中寻找、感受、领悟孔繁森的“优秀”;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感受描写孔繁森的生活细节,得到对“优秀”一词最好的诠释。
学习完课文之后,还可以引导激励学生课后去搜集更多关于孔繁森的优秀事迹进行阅读,促进学生更广更深地感悟人物,感受品质。
㈤、教法设计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不仅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学生非认知能力(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并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像力,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的体验与陶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通过种种途径给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想像世界、情感世界融汇起来,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课文《孔繁森》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感人文章,人物形象生动,语言表达准确妥帖,耐人寻味。通过课文中“收养孤儿”与“献血助学”事迹描写,让学生从中充分感受孔繁森的高贵品质与高尚人格。我们的学习主要由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组成:
1.合作学习。学生自己组合,就解决某一问题进行学习合作,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自主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中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㈥、多媒体教学的设计
为了更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感知、感受稳中描述的内容,适当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影音再现、图文并茂的优势,进行恰当的选择,适时地运用。进一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欣赏录像、倾听音乐等产生直观感受,再通过探讨与学习,提升对文章的感知力,增强学习的效果。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衔接,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结合相关资料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的能动性。
本课件在设计和使用时力求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学习特点、教材特点。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手段贯穿始终,始终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视觉、听觉上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在教师和课件提供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本节课应用多媒体技术主要设计了三个流程:
㈠、观看照片,倾听配乐,使学生对孔繁森同志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并把他的亲切平和的形像记于脑中。
㈡、通过具体的文章语言文字,结合学生搜集的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加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配乐有感情朗读中真正从自己的心灵深处感受孔繁森同志是一位甘于奉献的人,是一为值得我们感动的人。
㈢、出示相关影音资料,促进学生进一步形象地感受孔繁森同志在援藏期间的感人事迹。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借助图文,初步认识人物。
1.齐读课题:孔繁森
2. 出示孔繁森生前工作和生活的相关图片及文字介绍,配乐《公仆赞》,使学生初步了解孔繁森。这样易于使学生对孔繁森这个人有一个的感性认识,并把他的亲切平和的形像记于脑中。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总体感知人物。
1. 同学们,通过刚才看到的图片和文字,孔繁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仅仅看了这么几张图片,读了几句简短的文字介绍,孔繁森就给你们留下了这么多印象。那孔繁森一定是一位不平常的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一句话最能概括你们刚才所说的感受。打开书,轻声读第一自然段。
2. 指读第一自然段。有不理解的地方吗?(理解“援藏”即“支援西藏”)
借机介绍:党和国家曾经选派一些干部去支援贫穷落后的地区。孔繁森响应党的号召,瞒着母亲,离开家乡山东,到环境极其艰苦的西藏去工作、生活。
3. 还读懂了什么?(着重体会“优秀”一词)
4.有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深入感受人物。
1.孔繁森怎样优秀呢?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事来表现这一点。这是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二——四自然段,边读边想。
2.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后交流:孔繁森收养了三个藏族孤儿,待他们如亲生儿女。孔繁森到医院献血,用换来的营养费供他们上学。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中知道了什么?
⑴.重点理解“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这句话。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交流孔繁森怎样“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对待三个藏族孤儿。
⑵.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⑶.指名朗读。
4.同座位之间读第三——四自然段,读完后,互相交流从这两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⑴.学生读书,教师行间巡视并指导。
⑵.全班交流、体会:
①.孔繁森为什么选择“夜里”“悄悄地”到医院献血?(一是可能白天工作忙,二是他不想让别人知道,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抚养三个孩子,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
②.想象孔繁森是怎样“请求”医生的?
③.“再三恳求”是怎样的情景?从中看出什么?(孔繁森献血决心至真、至诚、至高、至切。)“恳求”与前面的“请求”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④.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读,齐读体会。
⑶.在孔繁森再三恳求下,医生终于同意他鲜血,你为他高兴吗?为什么?
如果学生感觉是高兴的,他们可能是通过下文了解到孔繁森献血的目的是得到营养费,供三个孩子上学。他们定是为孔繁森如愿以偿而高兴。这种情况下有助于学生阅读并理解文本。
如果学生感觉不高兴,则可能是为孔繁森虚弱的身体而担心。说明学生的思绪已然融入到文本中,为文中人物而担忧,是一种至高的阅读情感体验。教师只须做适当疏导便可使学生“化担忧为祝福”。
⑷.能想象三个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去的情景吗?学生想象描述。
请想象孔繁森看着三个孩子如此快乐时,会怎样?学生接着想象表述。
再请想象藏胞们看到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心情或感受?学生想象表述。
⑸.让我们来看看课文中藏胞们是怎样的?指名读课文相关内容。
①.读着这段歌词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齐读这段歌词内容。
四、课外拓展延伸,深化了解人物。
1. 1994年,孔繁森在西藏不幸遇车祸而身亡,党和祖国失去了一位优秀儿女。人们为他悲痛,为他哭泣,成千上万条洁白的哈达表达了西藏人民对孔繁森的无比崇高的敬意。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位出色的共产党员、优秀的援藏干部——孔繁森。(师引读,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在孔繁森身上,发生过很多令人感动的事,课文只描写这其中的一件。课后,请你们自己从课外书上、网上阅读等查找相关资料,更多地了解孔繁森,了解他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感人事迹。可以在班级开展交流活动。
三、教后反思
《孔繁森》一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文题,通过描述其在援藏工作期间收养孤儿并为孤儿献血交学费这两件感人的事迹,颂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优秀品质。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实在是一个距离远,感觉陌生的人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前,让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关于孔繁森的故事,使他们对孔繁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本文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句话呢?
首先,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仅仅看了这么几张图片,读了几句简短的文字介绍,孔繁森就给你们留下了这么多印象。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一句话最能概括你们刚才所说的感受。打开书,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教学时我帮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先了解新词“援藏”的意思,以此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再抓住“优秀”一词,指导学生联系自己先前初步的体会,对孔繁森产生一个总体印象。这时大家都明白了,是围绕本文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而写的了。在教学中我采取按课文内容填空的方法,这样学生不必去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就可以在不经意间回忆了课文内容,抓住了文章梗概,了解文章的中心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着,我引导大家联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通过回忆、发言,同学们都体会到了父母的关爱和辛苦付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再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想象练说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为三个孤儿所作的一切。从中,大家都深深地体会到孔繁森的优秀品质。然后,我又请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三个孤儿会对孔繁森说些什么,这样一来,既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理解了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段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允许他们产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感悟。因为学生的情感积累、生活经历、理解程度、思维角度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我力求做到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最后,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再次体会到孔繁森对汉族和藏族的团结所作的贡献。以上环节结构紧凑,环环相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孔繁森哪一年赴臧篇四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添字,读准每个字音。
2、理解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初步了解“请求”和“恳求”的异同。
3、了解生字的结构,知道生字笔顺。
重点、难点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学习时间共 三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 孔繁森
2、指名认读,注意读准前后鼻音。(指导学生“孔”的写法。)
3、简介孔繁森。
山东聊城人,1944年7月出生,1961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援藏干部,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1994年11月29日,在赴新疆考察途中,因车祸不幸以身殉职。
二、初读指导。
1、各自按拼音轻声读课文,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读得正确。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生字词:优秀、援藏。
(1)读词语并理解意思。
(2)指导学生书写“优秀”两个字。
(3)书空练习。
3、各自轻声读第二自然段,出示生字词:
拉萨市 曲尼 贡桑 地震
(1)读词语,理解意思。
(2)指导写“尼”。
(3)书空练习。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画出生字词:献血、恳求、勉强
(1)领读词语,理解意思。
(2)了解“血”是多音字。
(3)区别“请求”与“恳求”的异同。
5、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营养费、帮助、汉族、热泪
(2)领读生字词。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4)分析字形。
营:共十一笔,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秃宝盖和两个口。
费:共九笔。上下结构,上下部分各占一半。
助:共七笔。左右结构。“且“的最后一笔为”提“。
三、课堂作业。
1、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按笔顺书空练习生字的写法。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按笔顺写好每个生字。
重点、难点 指导朗读、写字。
学习时间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读下列生字词。
孔繁森、曲尼、汉族、请求、优秀、帮助、献血、市民、营养费、热泪、援藏。
2、口答:
(1)找出课文中“藏“字组成的词语。
(2)“血“字有几种读音,分别组成词语。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尼:怎么记“尼”?着重指出“匕”的笔顺:撇、竖弯钩。“撇”不穿过“竖弯钩”。
助:共七笔。左右结构。“且”的最后一笔为“提”。
秀:共七笔,上下结构。上面是“禾”,下面是“奶奶”的“奶”的右半部分。着重指出“秀”的第六笔是: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
费:共九笔。上下结构。上下部分各占一半。“弗”,无笔,笔顺是:横折、横、竖折折钩、撇、竖。
2、其他要描红的字。
市:共五笔。第五笔(竖)与第二笔(横)相接,但不出头。
汉:共五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优:共六笔。左右结构。第五笔是竖弯钩,最后一笔是点。
营:共十一笔。上下结构。上面是“卄”,下面的“冖”和两个“口”要写得稍扁。第二个“口”要宽于第一个“口”。
3、描红练习。
三、初读指导。
1、全文一共几个自然段?说说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写孔繁森是优秀的援藏干部。
(齐读第一自然段,指出重音:优秀)
第二自然段写孔繁森收养了三个藏族孤儿。
(指名读,重音:自己 对待亲身儿女)
第三自然段写孔繁森到医院请求献血。
(指名读,重音:悄悄、请求、再三、恳求、才)
第四自然段写孔繁森献血供孤儿读书,藏族同胞非常感动。(指名读。重读:感动、热泪、光明、中国)
2、练习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1)各自练习。
(2)同桌互相听读,提出意见。
(3)指名朗读,评议。
四、课堂作业。
1、朗读课文,做好复述课文的准备。
2、习题3:读读、抄抄、再听写。
板书设计:
16、孔繁森
优秀援藏干部
收养 献血
藏族 供孤儿
孤儿 上学
关心人民无私奉献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懂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复述课文。
学习时间第(三)课时
学习过程
一、精读训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这一段讲孔繁森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者指出:这样写,使我们对孔繁森有一个总的印象。
过渡:孔繁森怎样优秀呢,文章着重写了一件事,一件什么事呢?下面我们来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默读课文回答。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想:这一节共有几句话?讲了什么?
(2)指名读第三句话后,出示下列句子,要求: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在表达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a、孔繁森抚养他们。
b、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孔繁森是真诚来献血的,我们可以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a、大家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做记号,准备回答。
b、讨论:从“夜里”和“悄悄”两个词语,我们能看出什么?
c、出示一组句子,要求:读一读,说说括号里词语的意思。
a、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
b、经过孔繁森的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
想一想:课文中的“勉强”是什么意思?
教者小结:从医生起初的“没有同意”到后来的“才勉强答应”,也说明孔繁森献血的真心诚意。
(2)男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提问:“藏族同胞知道了这件事”,指的是哪件事?藏族同胞们是怎样感动的?他们为什么这样感动?
(2)齐读歌词。
教者讲:歌词赞颂了光明和中国,赞扬了民族团结。
二、总结。
按课文内容填空。
孔繁森收养了( ),用献血换来的营养费帮助他们( )。孔繁森真是一位( )、( )的优秀干部。
三、复述课文。
1、讨论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2、学生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课文。
四、课堂作业。
复述课文。
教学反思:当我介绍孔繁森的故事时,孩子们眼睛一眨不眨,有的孩子都感动地流下了眼泪,最后的小诗读得也很出色!我也深深被孩子的朗读感动!因势利导对孩子进行廉正教育,如果世界多点像孔繁森一样的好干部,我们的感动不止这么一点!
孔繁森哪一年赴臧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并补充孔繁森的感人事迹,紧紧抓住文章情感主线“优秀的援藏干部”,让学生体会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2、利用多种形式的读,用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文本语言,体会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知道孔繁森为加强汉藏两族团结作出了杰出贡献。
4、挖掘文章的空白处,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学过程:
一、课前观看《孔繁森》的mtv。
二、导入
小朋友们,刚才老师给你们放的那首歌,你们觉得好听吗?那你们知道这首歌中所歌颂的人民公仆是谁吗?(指名说)
对,他就是深受西藏人民所爱戴的——孔繁森。(出示照片)
谁来亲切地叫叫他的名字?
让我们怀着崇敬的感情一起来——孔繁森(齐读课题)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
小朋友,孔繁森是谁啊?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谁已经有答案了?
小朋友,你知道“援藏”是什么意思吗?
“藏”指的就是西藏,“援藏”就是“支援西藏”。党和国家曾经选派一些干部去支援贫穷落后的地区,孔繁森响应党的号召,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到环境艰苦的西藏去工作,生活。
孔繁森是一名援藏干部,但他不是一名一般的援藏干部,而是一名怎样的援藏干部?
出示词语“优秀”。谁来读好这一词语?(指名读)
从这一词语中我们看到孔繁森工作得怎么样?(工作非常出色)
我们一起来。(读词:优秀)
我们说,孔繁森他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引读第一节四、学习课文第二节
课文接下来就为我们讲述了他作为一位优秀援藏干部的感人事迹。
(出示课文第二节)请小朋友们自己大声地读读课文第二节。
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
你们知道吗?孔繁森在西藏工作了十年,十年中,他为藏族同胞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看看这一节主要讲了孔繁森哪一件好事呢?
(孔繁森抚养孤儿。)说得真好!
(孔繁森抚养三个孤儿。)那孔繁森抚养了几个孤儿?请你用老师给你的句式说。小朋友,从这一词语中你觉得孔繁森怎么样?(伟大)是啊,抚养一个孤儿已经很辛苦了,更何况是三个呢!
看,老师再把这句话变一下,你还会填吗?出示:孔繁森抚养三个( )孤儿。
请小朋友们自己再读读第二自然段,你能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进去吗?(藏族)为什么你选择这个词语呢?(因为孔繁森是援藏干部)
这三个藏族孩子怎么会变成可怜的孤儿呢?
(孔繁森抚养三个由于地震造成的藏族孤儿。)
有谁知道地震是怎么一回事吗?小朋友们真聪明说的真好!那老师相信这个词语你一定也能读得很棒!谁来试试?读词“地震”。
变成孤儿的曲尼,曲印和小贡桑此时最需要的是什么?这时,孔繁森把他们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由于地震造成的藏族孤儿。)
小朋友们,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儿女,谁来说说他们平时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
孔繁森也是这样关心三个孩子的:
(出示)如果曲尼生病住院了,( )。
曲印学习遇到困难了,。
小贡桑睡觉蹬掉了被子,( )。
孔繁森当时任拉萨市的副市长,白天工作很忙,晚上回到家还要给三个孩子做饭、洗衣服,教他们读书。等孩子们睡着了,就在灯下为他们补衣服。他就是这样细心的照料着三个孩子,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父亲啊!真是比亲人还亲哪!他这样做,怪不得人们说他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板书)(齐读)谁能用优美的朗读来赞美他!
让我们一起赞美他!
五、学习课文第三节
过渡:孔繁森不但自己抚养三个孤儿,而且平时经常帮助有困难的藏胞,所以他的工资根本不够,但他又不想麻烦别人,更不想让别人知道他生活的艰难。他的钱用完了,但他的爱永远没有完。为了让三个孩子能够上学读书,他竟然在一天夜里悄悄地来到医院,挽起袖子,恳求医生“献血换钱”,这又是怎样的一幕动人情景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三节。
谁来给我们大家读读这一节。(指名读)
小朋友,平时我们去医院献血一般是什么时候?那孔繁森为什么要在夜里来到医院?又为什么是悄悄地来到医院?
孔繁森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怕给别人添麻烦,怕那三个孩子知道了就不肯去上学读书。所以他趁孩子们都睡熟了,才(悄悄地来到医院)。
这两个词语“夜里,悄悄地”多让人感动呀,愿意和我一起来读一读吗?)
好,现在就请你做孔繁森,你要向医生要求献血,你会怎么说?
告诉医生自己要献血,希望医生答应,这就是“请求”。(读词)
太让我们感动了,谁来读好它!(个别 齐读)
面对孔繁森的请求,医生同意了吗?为什么?
孔繁森年纪太大了,头发都白了,身体又不好,献血对他的身体健康很不利。见医生不同意,孔繁森就更着急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读词“再三恳求”
大家想想看,孔繁森会怎样对医生再三恳求呀?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孔繁森这样一次又一次诚恳的请求,就是“再三恳求”。
孔繁森这样诚恳地再三请求,医生实在是没办法拒绝了,只好眼含热泪答应了。医生这是——(勉强答应)
孔繁森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要求献血,用自己献血换来的营养费供给几个藏族孩子上学读书,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啊!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位父亲啊!让我们满怀深情再来读读这一节!
六、学习课文第四节
看,曲尼,曲印背上了新书包,能去学校读书了,孔繁森是多么的高兴啊!(出示图片)
就这样,在抚养三个孤儿的一年间,孔繁森共献血三次,共得到900元营养费,全部用于三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同学们,你们知道900毫升有多少吗?有两瓶啤酒那么多,弄不好还会出人命的!可孔繁森却这样做了,我们说,他真不愧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齐读)。
小朋友们,你们感动吗?王老师也被深深地感动了。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引)都感动地流下了热泪,他们有多少感激的话想对孔繁森说啊,但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藏族同胞对孔繁森的深深感激和热爱,有一首诗这样写,有一首歌这样唱:(出示歌词)
(1)小朋友,自己读一读!
(2)孩子们,是谁让汉族和藏族人民之间有了如此深厚的情谊呢?
(3)是啊,正因为有了像孔繁森这样的援藏干部,才有汉藏一家亲的情谊,是孔繁森架起了汉族和藏族人民的友谊桥梁。孔繁森是汉族人民的儿子,也是藏族人民的儿子。藏族人民深情地唱道:
(4)学生读歌词。
(5)听,藏族同胞唱起来了: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后来,孔繁森的这些事情,全国人民知道了,他们也感动地——(再读最后一段)
现在,可爱的孩子们,我们也知道了,我们都被深深地打动了,让我们深情地诵读——(师生同诵)
孔繁森在西藏工作了十年,十年中,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藏族同胞,但不幸的是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考察的途中遭遇车祸,以身殉职。孔繁森逝世后,成千上万的人自发地悼念他,许多藏族群众都长跪不起,失声痛哭,老百姓献上的哈达堆成了一座雪白的小山,人们将永远记住这位优秀的援藏干部(齐读),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齐读课题)
听,全国人民赞美,歌颂,怀念孔繁森的歌响起来了。最后,让我们捧起书,再来深情地读读课文,永远记住这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孔繁森。
孔繁森哪一年赴臧篇六
作者:ygr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451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求】
1、德: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孔繁森的高尚品质的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指名拼读:繁(fan)、森(sen)
3、 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2、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抽读生字卡片。
第1段:优秀、援藏、干部
第2段:拉萨市、失去、孤儿、抚养
第3段:请求、献血、答应
第4段:感动
3、 范读课文。
4、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5、 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的什么事?
三、教学生字。
1、 认读词语:干部、拉萨市、失去、献血
2、 分析字形,学生描红。
四、作业 :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认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 第1段。
(1) 指名读。
(2) 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优秀:品德、学习非常好。
2、 第2段。
(1) 自由读。
(2)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3) 指名读句子:
孔繁森抚养他们。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抚养”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4) 指导朗读。
3、 第3、4段。
(1) 指名读这两段。
(2) 写了孔繁森的什么事?
(3) 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那些词语说明孔繁森要求献血的决心很大,心情很迫切?
(4)“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这件事指哪件事?“感动”事什么意思?他们为什么感动得流泪?
(4) 范读歌词。
(5) 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1、 齐读课文。
2、 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3、 填空:
孔繁森收养了( ),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 )。孔繁森真是一个( )、( )的优秀干部。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卡片。
2、 组词:
都( ) 市( ) 失( )
部( ) 布( ) 夫( )
二、教学生字
1、 教学字形。
(1) 出示小黑板。
优秀 抚养 医生 请求 感动
指名读词语。
(2) 学习生字字形。
指名由学生进行自学,教师加以辅导。
2、 指导书写。
三、作业 :
1、 描红。
2、 抄写下列词语:
干部 失去 来到 献血
医生 答应 知道 感
孔繁森哪一年赴臧篇七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7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歌声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
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孔繁森的优秀品质。
组织看电影《孔繁森》或了解孔繁森的事迹。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 孔繁森
2、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
一读,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
二读,画出长句子,读通读顺。
三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
4、引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5、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的什么事?
三、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干部、拉萨市、失去、献血。
指名读词。
2、引导分析字形。
部,与“都”比较。
市,与“布”比较。
失,与“大”比较。
献,左右结构,左下不是“羊”,右边是“犬”。
书空“血”的笔顺。
3、学生按笔顺描红
四、细读课文
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查字典理解“优秀”。
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优秀的干部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字词:
用投影出示以下字词,指名读。
优秀干部拉萨市失去抚养医生献血感动
2、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援藏”是什么意思?
二、细读课文
1、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
(2)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3)哪一句最能表现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干部?
(4)齐读第三句话。
比较句子:(用投影出示)
孔繁森抚养他们。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这两句话都是说的什么?
“抚养”是什么意思?
轻声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这一句。
板书:接孤儿到身边
(5)指导朗读。
3、细读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两个自然段。
(2)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孔繁森为什么要献血,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由这一句可以看出什么?
(3)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把有疑问的地方画出来。
(4)分段释疑。(学生讨论)
第3段:
“夜里”、“悄悄”说明孔繁森不想让人知道献血,说明他的无私。
“年纪大”、“身体又不好”还坚持要求献血,更说明的他的无私精神。
“请求”和“再三恳求”写出孔繁森要求献血心情的迫切,强调这是一组近义词,“再三”突出了心情的迫切。
“勉强”说明医生是在孔繁森的再三恳求下才同意他献血的。(查字典,了解“强”的意思,说明这是多音字。
过渡:孔繁森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要求献血,用自己鲜血换来的营养费供给几个藏族孤儿上学读书,当藏族同胞知道这件事后,他们——(感动得留下了热泪)。这时,他们只能用歌声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激和深情。
(5)范读歌词。
自由练读,知名读,齐读。
指名说说藏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
板书:献血供孤儿上学
(6)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讨论:
学过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优秀的援藏干部
你还知道哪些像孔繁森这样的干部?
3、复述课文。
出示提纲。
(1)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2)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3)孔繁森去医院献血。
(4)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
4、学生练习复述。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词卡片。
2、组词。
都市失
部布夫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1)出示小黑板。
优秀抚养医生感动
指名读词语。
(2)学习生字字形。
优:左右结构,右边不能写成“龙”。
“养”和“医”要书空笔顺。
感:上面不能写成“成”。
2、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扩词。
感医
部养
3、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并组词。
匸心
亻阝
15 孔繁森
↓
接孤儿到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
献血供孤儿上学(悄悄、请求、再三恳求)
↓
优秀的援藏干部
天城校园热线
孔繁森哪一年赴臧篇八
一、教材内容简析
〈孔繁森〉这篇课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标题,描写了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抚养孤儿、献血为孤儿交学费这两件动人事迹,赞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优秀品质。
二、依据课标解读教材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然而要一个8岁的二年纪孩子来感受他的无私与伟大,光靠空洞的说教难以使学生与教者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我们紧扣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文本角色,近距离接触文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我引导学生回想,爸爸妈妈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的,孔繁森对三个孤儿无私的爱,让学生从自己父母身上找到影子,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懂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深入了解孔繁森的动人事迹,体会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孔繁森的优秀,使学生受到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主帮助别人的启示。
2.理解文中的生词,说说“请求”、“恳求”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从孔繁森为资助孤儿读书献血,抚养孤儿的故事中体会他的无私与伟大,关心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2、让学生的身心与朗读内容融为一体,在诵读中“悟”出一点,学生体验文本角色,近距离接触文本。
四、学情分析
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一个生活在当代的8、9岁孩子来说是遥远的,要想让孩子们理解孔繁森关心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学习本课的一个难点。光靠空洞的说教难以使学生与教者产生共鸣。
五、教法学法设计
世上许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语言中的情感因素的领会就是如此,决不是单纯用一个浅白的“愉快、喜欢、讨厌”能概括得了的了的。促进感悟,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情感性很强,没有个体体验,无法实现语文课的本质意义。体验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体验是以亲身经历、实践活动为基础,又是对经历、实践和感受、认知和经验的升华,这种升华是对感受的再感受,对认知的再认知,对经验的再经验。第二课时我以图片画像导入,使学生对孔繁森这个人有了最初的感性认识,并把他的亲切平和的形象铭刻于脑海。其次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读,挖掘句子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我在课堂上是使用了一种“悟”的思想。在学生能读出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让学生的身心与朗读内容融为一体,在诵读中“悟”出一点,并表达一点。再读再悟,再悟再表达,循序渐进。通过朗读讨论,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孔繁森处处为别人着想,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情操。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文本角色,近距离接触文本。
六、精彩片段设计
精读训练,品文动情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入:1992年,拉萨市附近发生了地震,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失去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孔繁森收养了他们。
2、在课文中哪一段写这个意思?个别读。
3、共几句话?
4、出示第二句,点击“孤儿”
(1)个别读词语。
(2)谁来说说“孤儿”的意思。(失去亲人)
(3)多媒体课件展示地震后的惨剧,进一步感受孤儿
(3)多可怜的孩子,谁能读好这句话?个别读。
(4)指导:读得慢点,语气低沉一点。
5、出示第三句。
(1)自读,这句话什么意思?板书:抚养孤儿
(2)同学们,你是谁的亲生儿女?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抚养你的?能讲讲爸爸妈妈爱你养你的感人的小事情吗?
(3)孔繁森就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出示:
曲尼生病住院了,(真是一位细心、耐心的爸爸)_
曲印犯了错误了,(真是一位善解人意的爸爸,好一位慈父)
曲印学习退步了,(有了这样的爸爸才可能勇往直前)
小贡桑尿湿了床,(孔繁森不怕脏,不怕累,又当爹又当妈,真是一位难得的好爸爸)
选择其中的一条,也可以说老师没有例举的,想象孔繁森怎么样关心爱护三个孤儿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交流说话。
师:孔繁森是一个市长,白天工作有多忙呀!如果没有这三个孤儿,他可以回家清净一会儿、休息一会儿,但现在要照顾三个孩子,连该母亲做的活都要由他一个人去做,多不容易呀!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孔繁森很喜欢帮助别人,为了帮助别人,他不怕自己吃苦。
生:孔繁森是市长,他很关心藏族孩子的生活。
师:是啊,孔繁森是干部,是领导,他关心藏族人民、藏族儿童,为帮助别人他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这就是他的优秀品质。
(5)孔繁森也有自己的孩子。他在西藏工作,却没寄给家里一分钱,也没买给孩子一样礼物。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他常常在夜里呼喊孩子啊!但他更想让每个藏族孩子都过上好日子!”孔繁森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是藏族小朋友共同的父亲!谁能用优美的朗读来赞美他?
出示第三句。
个别读(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到了孔繁森很爱这三个孤儿)
个别读(你真的很棒,你读出了孔繁森已经把这三个孤儿当作亲生儿女来爱了)
齐读。
出示第二段,谁能把这一段完整地连起来读一读(读前指导地震带来的苦应读出来)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入: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贫困的藏胞,就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自从他收养了三个孤儿,他的生活就更艰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献血。
2、出示第一句
(1),范读。
(2)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让你感动了?为什么?
夜里、悄悄地: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不要别人的资助,坚持要抚养孤儿。
读好这些词语。
(3)请求
如果你是孔繁森,你要向医生要求献血,你怎么说?
告诉医生自己要献血,希望医生答应,这就是“请求”
这样让我们感动的话,一起来读好它!个别指导
3、可是医生不同意,因为孔繁森年纪太大了,头发都白了,身体又不好,献血对他的身体健康很不利。这让孔繁森更着急了,他又会怎么对医生说啊?
4、孔繁森这样坚持着,诚恳地表达自己要献血的意思,就是课文里的哪个词语?
出示第三句,点击“再三恳求”读词语:个别,齐读。
5、注意“再三恳求”,理解。读词语。
(幻灯出示:(1)孔繁森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
(2)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
师:谁来读这两句话。这两句话都是说的是什么意思?两句话
有什么区别?
生:(读句子)
生:这两句话都是说孔繁森恳求医生让他献血。
师: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句比第一句话多了“再三”这个词语。
师:那作者为什么要在课文中加上“再三”这个词语?
生:因为孔繁森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医生很为难,所以他
要一次又一次地恳求。
师:从“再三”这个词语,你看出什么了?
生:我看出孔繁森是真心想献血。
生:我看出孔繁森他非常迫切地想要献血,为了抚养两个孤
儿。
生:我看出孔繁森他有着无私的精神,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你们再读一读,进一步体会孔繁森这
种可贵的精神。
7、孔繁森这样诚恳地再三请求,医生只好答应:“那好吧,但你只能献一次,下次我是不会同意的!”医生这是——(勉强答应)
8、多么动人的情景,一起演一演。
板书设计:
1孔繁森
↓
抚养孤儿
↓
献血供孤儿上学
优秀的援藏干部
作业设计
1、收集了一些孔繁森的资料,交流材料,讲述孔繁森的感人故事
孔繁森哪一年赴臧篇九
一、教材内容解读
《孔繁森》这篇课文,讲述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故事。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果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读,挖掘句子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是很难让人感动的。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中体会感情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孔繁森是八九十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一个生活在当代的七八岁孩子来说是遥远的,要想让孩子们理解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学习本课的一个难点。这就要求执教者一定要紧扣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文本角色,近距离接触文本,从而理解感悟“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这句中心句,体会文章语言文字蕴藏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深入了解孔繁森的动人事迹,体会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孔繁森的优秀,使学生受到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主帮助别人的启示。
2.理解文中的生词,说说“请求”、“恳求”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从孔繁森为资助孤儿读书献血,抚养孤儿的故事中体会他的无私与伟大,关心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2、让学生的身心与朗读内容融为一体,在诵读中“悟”出一点,学生体验文本角色,近距离接触文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图片(孔繁森):这是谁?(孔繁森)让我们一起来亲切地叫一叫他的名字。齐读。
2、复习词语。(上节课学习的词语你还认识吗?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1)指名分行读。纠正读音(重点“孤儿”的“儿”读第二声,不是轻声。)
(2)小组接龙读词。齐读。读出感情。
3、联系这些词语,想想课文写了孔繁森的哪些事?(指名回答)
二、品读、感悟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概况地说出了孔繁森是一位怎样的人?
课件出示第一小节: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齐读)
(1)理解“优秀”和“援藏干部”,并读好这2个词。出示板书。
(2)读好这个句子,指名读、齐读。
(3)那么孔繁森到底有哪些优秀的表现呢?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故事,去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二节。指名读:看看这一段哪儿最让你感动?(小组讨论,交流)
2、指名汇报,重点理解“孤儿”,“亲生儿女”。(出示板书)
(1)看图:三个孩子,大的才11岁,曲印7岁,最小的恭桑才5岁。谁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现在这几个孤儿的处境?(无家可归)出示板书这个词,读一读。
(2)“亲生儿女”,引导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说说谈一谈,父母是如何精心地照顾我们的。出示课件引导体会孔繁森怎样抚养这几个孤儿的。
(孩子们的衣服脏了,他 ;孩子们生病了,他 ;孩子们学习上遇到困难了,他 ;孩子们想爸爸妈妈了,他 。)
小组讨论以上填空,交流,体会。
像孔繁森这样精心地对待这几个孩子,这就叫“抚养”。出示板书。
3、孔繁森的事迹打动了你,你能用你的朗读来打动大家吗?指导读好这一节。
4、小结: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父亲却比父亲更加细心周到。这真是孔繁森优秀的体现啊!
出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齐读)
过渡:昨天我们欣赏了《孔繁森》的电影,从片中我们知道了每当藏胞们遇到困难了,孔繁森都会主动去接济他们。他经常拿出自己的工资给藏胞们买粮食、买药品,往往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用光了。自从抚养了3个孤儿之后,他的日子就更加艰苦了……没钱用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读读第三自然段,数一数,这一节一共有几句话。(2)找一找,哪个句子打动了你,把它画出来,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出示第三节。交流,汇报。
(1)相机理解:孔繁森为什么在夜里悄悄地来献血?
指名说,抓住两点:第一、孔繁森担心孩子们知道,舍不得让他去献血,会阻止他。第二,担心藏胞们知道了会心疼他。
读好这一句话。
(3)孔繁森请求献血,医生开始为什么没有同意?
读好第二句: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结合电影中的镜头,孩子们喊他“爷爷”,那时孔繁森已经49岁了。)读好这个句子。
(4)医生最后答应了吗?是不是很痛快地答应的?(不是),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医生答应得不痛快?(出示“勉强”,理解并读好)
(5)文中有一组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请求、恳求)
创设情景:你有请求过你父母为你买东西吗?(玩具)师生共表演“请求买玩具”的场景。师故意不答应,让生“再三恳求”才答应。理解“请求”和“再三恳求”的不同。
(6)我们来看一看孔繁森是如何“请求”医生的?
出示课件:想象孔繁森是如何“再三恳求”医生的,会说些什么?读好课件出示的句子。
师述:像这样表达自己的愿望,叫做“请求”。但愿望没有实现,“诚恳地、迫切地、一次又一次地求”就叫“再三恳求”。
3、导读第三自然段,感受当时的情景,注意读好变颜色的词语。
4、师述:一个正常的青壮年一年献血不能超过800毫升,而孔繁森在1993年一年就献血900毫升,大约相当于2个瓶酒品那么多的血啊!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部正是孔繁森优秀的体现吗?
让我们再一次由衷的称赞他:孔繁森真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齐读)
过渡: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来干什么的?出示第四小节,第一句话。(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三个孤儿上学读书。)出示孩子们上学的图片。读到这里,你想对孔繁森说什么吗?(指名说)
(四)学习第四节。
1、孔繁森为了孩子们曾经三次悄悄地去献血,这件事被藏胞们知道了,他们有哪些反应呢?
藏胞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着对孔繁森的敬爱之情,他们写了诗,编了歌曲,来传唱。出示书上的小诗,练习朗读。
2、抓住“感动”、“深情”来读。你也来深情地读一读。师边讲述:汉族和藏族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
3、播放《公仆赞》的歌曲和画面,师边叙述:孩子们,孔繁森在藏族工作了十年,把那里的老人当作自己的老人去孝敬,把那里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起去抚养。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了困难,哪里就有了他的身影。真是因为有了他,汉藏人民才有了一家亲的友谊。可是,1994年,孔繁森却在一次外出考察的途中遇车祸,不幸遇难!去世时,年仅50岁!人们在他的身上只找到了6元8角钱。成千上万的藏胞们自发地来悼念他,他们长跪不起,失声痛哭。他们献上的哈达堆成了一座座洁白的小山。
孩子们,让我们在歌曲声中,再一次地朗读这首小诗。(女生读、男生读、全班读)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孔繁森(生齐读第一遍)
让我们永远铭记他的名字——孔繁森(生齐读第二遍)
让我们把他记在心底,代代相传——孔繁森(生齐读第三遍)
(在音乐声中,齐读声中,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孩子们,孔繁森关心藏胞、舍己为人、无私奉献,这些不正是他优秀的表现吗?让我们再一次称颂他:
第四次出示:孔繁森真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齐读)
(五)总结全文,齐读课文。
1、捧起书,再一次深情地朗读孔繁森的故事。(配乐朗读)
2、总结:孩子们,是孔繁森架起了汉族和藏族人民友谊的桥梁。正是因为有了他,才有了汉藏人民以家亲的友谊啊!我们中国56个民族将永远团结在一起!孔繁森的故事感动了藏胞,感动了你,感动了我,也感动着我们全中国!(板书:中国)齐读:感动中国!
三、作业。
1、课外作业:搜集孔繁森的事迹,跟自己的父母或好朋友讲一讲。
2、完成校本作业第二题。
四、附板书设计:
孔繁森 (感动中国)
优秀 援藏干部
抚养 孤儿
(亲生儿女)
献血(请求 再三恳请)
教学反思:
经过几天的酝酿,我反复解读教材,不断修改备课,整合精选课件。《孔繁森》一课终于上完了,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再好的课也会有缺憾,现就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和欠缺的地方作如下总结。
一、拉近学生与主人公的距离
孔繁森是八九十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一个生活在当代的七八岁孩子来说是遥远的。要想让孩子们理解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学习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孩子们对孔繁森有一些了解,课前我布置孩子们收集孔繁森的资料,并带孩子们观看了《孔繁森》的电影。这样,让孩子对孔繁森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对孔繁森这个也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和初步认识,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想,爸爸妈妈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的,孔繁森对三个孤儿无私的爱,让学生从自己父母身上找到影子,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孔繁森就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二、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语言
世上许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语言中的情感因素的领会就是如此,决不是单纯用一个浅白的“愉快、喜欢、讨厌”能概括得了的了的。促进感悟,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情感性很强,没有个体体验,无法实现语文课的本质意义。我以图片画像导入,使学生对孔繁森这个人有了最初的感性认识,并把他的亲切平和的形象铭刻于脑海。其次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读,挖掘句子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我在课堂上是使用了一种“悟”的思想。在学生能读出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让学生的身心与朗读内容融为一体,在诵读中“悟”出一点,并表达一点。再读再悟,再悟再表达,循序渐进。通过朗读讨论,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孔繁森处处为别人着想,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情操。
1、本文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句话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次让孩子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概括说出孔繁森是怎样的人的句子画出来。在之后的学习课文过程中,每学习一节就做一个总结,概括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这样,这个句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不知不觉读了四次,一次比一次感情强烈,一次比一次升华了主题。这样,孩子们在不经意间就抓住了文章梗概,了解文章的中心。
2、接着,我引导大家联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通过回忆、发言,同学们都体会到了父母的关爱和辛苦付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再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想象练说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为三个孤儿所作的一切。从中,大家都深深地体会到孔繁森的优秀品质。这样一来,既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理解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3、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哪些句子打动了你,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再全班交流。这一节,抓住重点词“悄悄”、“请求”、“恳求”、“勉强”等,逐步升入到体会句子和段落,体会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4、关于第4自然段的教学设计,我做了多次的修改。这一节往往会被执教者忽视,因为这是一首藏胞们为孔繁森编唱的一首歌。孩子们不太容易理解,特别是歌词中的“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名字,她的名字叫光明。”但这一节的教学,又恰恰是整篇文章感情的升华,不能忽略。于是我在教学中,设计了教师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汉族和藏族,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然后让学生在《公仆赞》的荡气回肠的歌声中进行朗读、感悟,分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来体会、感悟!效果很好。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语文教学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计算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在讲《孔繁森》一文时,我精选了一组代表孔繁森主要事迹的图片,配上《公仆赞》这首荡气回肠的歌曲,并配上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补充,让孩子们体会这位伟人的“优秀”。并在过程中让孩子们一次次朗读结尾升华主题的小诗,起到了深化中心、渲染气氛的作用。最后,让孩子们三次朗读朗读孔繁森的名字,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一些孩子也感动地流下了热泪。从孩子们每一个词的朗读,到每一个重点句子的把握、体会,到整篇文字的朗读感悟、情感的渲染都达到了一个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
但再精彩的课也会有不满意的地方,如果本课的教学中,对课文第三节的教学能再放手一些,牵引的少一些,应该更能体现出孩子自主学习的氛围,进一步锻炼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孔繁森哪一年赴臧篇十
教学目标:
1. 品读课文,深入了解孔繁森的动人事迹,体会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孔繁森的优秀,使学生受到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启示.2. 理解文中的生词,说说"请求","恳求"的意思.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十六课《孔繁森》,同学们想看看孔繁森长得什么样吗
出示孔繁森照片
你们佩服和敬爱他吗
请你们读出这种崇敬的感情出来!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孔繁森是谁 读读第一自然段,然后回答
师相机板书:优秀的援藏干部
体会这句话的精练.
三.学习第二~四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过渡:人们这么评价孔繁森是因为他为西藏人们做了很多好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想想孔繁森做了什么好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回答
师:孔繁森为什么要收养他们
"孤儿"是什么意思
书上是怎么写的
是啊,多可怜呀,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是啊,孔繁森也很可怜这三个可怜的孩子,于是就把他们接到自己身边亲自抚养他们,咱们来看看,课文里是怎么说的,读
孔繁森对这三个孩子好吗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同学们,当时孔繁森工作非常繁忙,晚上还要照顾三个孩子的起居,是多么辛苦,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第三自然段)
导入:孔繁森对待西藏人民出手大方,他常常资助一些贫困而又患有重病的居民,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自己却生活俭朴,收养了这三个可怜的孩子,孔繁森的生活更加艰难了,你甚至到了到医院去献了血
出示第三自然段
(引读课文)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地方有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
孔繁森为什么要在夜里到医院
为什么是悄悄地来到医院
师:孔繁森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是靠献血所得的营养费来抚养三个藏族孩子,特别是不想让那三个藏族孩子知道这件事,他怕给别人添麻烦,怕那三个孩子因为不想让孔叔叔去再献血就不去上学.
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孔繁森会怎么向医生请求
医生为什么不答应
如果当时你就是医生,你会怎么说
孔繁森会怎么说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恳求"的近义词也在这一自然段,你能找出来吗 (请求)
你认为哪个词"求"的程度更深些
"再三恳求"是说求了不是一次,可能是
引读:孔繁森————,医生才————.
请同桌同学一个扮孔繁森,一个扮医生来再现当时的情景.
指名表演.
(第四自然段)
引读:
藏胞们听说了这件事,都感动得————,他们深情地唱到:————
出示第四自然段歌词
提问:"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母亲"说明太阳和月亮是什么关系 (兄弟或姐妹)
那么藏族和汉族又是什么关系呢
师:这首歌也是孔繁森最喜欢的歌曲,我们来一起读好他!
再读(放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音乐)
指名读
男女生比赛读
齐读
四.延伸学习
师:正因为有了像孔繁森这样一心为民的好干部才有了我们今天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民族大团结的美好局面,我们把这样一心为民的人民干部称为"公仆",(板书:公仆)"公"的意思是大家,人民;"仆"就是仆人."公仆"的意思就是大家的仆人,人民的仆人.孔繁森无愧于"公仆"的光荣称号,所以在孔繁森去世之后,人民为了纪念他,特地写了一首歌曲,名字就叫《公仆赞》,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公仆赞》歌词,并放歌曲《公仆赞》
听老师读歌词
师:1994年11月29日,是阿里人民永远不能忘却的日子,就在那一天,他们敬爱的孔书记因车祸不幸去世,年仅50岁,噩耗传到阿里地委所在地狮泉河镇,人们纷纷朝着孔繁森殉职的方向哭泣默哀,12月5日,阿里地委隆重举行了孔繁森同志的追悼仪式,这个不足五千人的边疆小镇赶来参加追悼仪式的竟有两千多人!这里面有很多人是受过孔书记资助过的民众.
同学们,如果你是阿里的普通百姓,听说孔书记不幸去世,你心里会是个什么想法呢
如果你是曲尼,曲印或者贡桑,面对着孔叔叔殉职的方向,你心里有什么心里话想说吗
如果你是身患重病,经孔书记的资助,得以重获新生,你心里又会想说些什么呢
师:孩子们,孔繁森作为一名优秀的援藏干部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让我们来看看孔繁森所说的一句话:
出示: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师: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指名回答
师:可能现在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但是我们知道孔繁森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援藏干部,是一位公仆,最后让我们再在《公仆赞》的乐曲中深情地朗读课文
孔繁森哪一年赴臧篇十一
去年,从拼音教学一结束,我便鼓励小朋友们进行课外阅读了。先前是纯拼音读物,阅读既可以巩固拼音教学的效果,也可以为之后的阅读作铺垫;随后,逐渐向注音读物过渡,并明确要求借助注音阅读,但之后必需脱离注音再阅读;第三步,自然是纯文字阅读。
这么早就引导小朋友们进行课外阅读,完全是源于我的一个观点:语文教学,没有课外阅读,学到老也是一场空的观点。
小朋友们阅读起步,蹒跚磕碰。不过,我们的家长一路陪伴着他们的小朋友,风雨同行,既充任了家长的角色,也充任了益友的身份,有时候也客串一下老师的身份。整整一年,我们班的小朋友每天坚持课外阅读,已经成了习惯。这种感觉真好!
感觉好,还不够;效果又如何?这得有验证的方式来判断。
于是,本学期一开学,我便明确要求小朋友新课学习前要预先。而且在安排回家作业时,预习——作为专项要求单列,还借助家校网短信告悉家长,以求关注、协助、提醒、督促每个小朋友都能认真预习。
为了小朋友们能很顺利地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堂上,我不止一次地有意识地进行指导:我把预习工作主要设定为三项: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每句话;边读边想,从文中你知道了些什么?预习中,遇到了什么疑惑?
一年来,我始终以此为要求向小朋友们安排预习作业的,尽管不可防止的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小朋友们很努力,家长很负责,我心很欣慰。
这两天,教学课文《孔繁森》。
我习惯性的开场白: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孔繁森》,谁来读读生字?于是,小朋友们都翻到生字表,总有许多的小手高高地举起,一般都能正确响亮地读准所有的字音,大半的学生都在生字表上或下还作扩词的训练。
继续我的话:谁能正确流利地读读课文呢?又是许多小手高高地举起,一般也都能做到正确响亮流利地一段一段读完。
最让我期待的便是接下来的这个环节:你在预习中有什么收获呢?
生一:我知道了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生二:我知道了故事发生在1992年。
师:是啊,这是故事的时间。
生三:我还知道,1992年拉萨发生了地震。
师:是的,这是故事发生的地点。
生四:故事中除了孔繁森,还有三个小朋友,他们是曲尼、曲印和贡桑。
师:是的,这就是故事中的人物。
生五:故事讲的是孔繁森收养了这三个孤儿,还用献血的营养费协助他们上学。
师:说得真好,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预习的检查,或者说是学生预习资源的共享,已经将本文相当多的教学任务完成了,而且是课前小朋友们自身完成的。课堂上只是以展示预习效果的方式交流的。积极、快乐,富有成绩感,便是他们此刻的状态,也是我这个师者一直追求的境界。
第三个环节,我继续:那大家在预习中有疑惑吗??
生一:援藏干部我不懂。
生二:什么是孤儿?
生三:藏胞什么意思?
针对小朋友们提出的三个疑惑,我引导大家再次阅读课文,弄清了孔繁森和三个小朋友本不是同一民族,分属汉、藏;又解释了失去所有亲人的小朋友成为孤儿,并将小朋友们的思维迁移到——孔繁森既非这三个小朋友的本族,也非亲人。铺垫到此处,时机已经幼稚,我便抛出了:
孔繁森献血协助孤儿上学的过程中,最感人之处是什么呢?
以此设问直指文中紧要句段,与刚才的铺垫形成鲜明的对比:
非同族非亲人——视同亲生、献血供上学
更有“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经过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两句对主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功效。如此,对唱词中的那句“有同一个母亲”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一堂课就是这么接近尾声的,一篇课文就是这样教授的,学生的自我交流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流;师者,以生本资源为起点,仅仅是托了一把,将理解推向更深一层,将主题提升一步而已。
这样的学习,生快乐,师轻松;生主动,师点拨;生“累”,师“懒”。何乐而不为?
孔繁森哪一年赴臧篇十二
《16、孔繁森》教学反思
《孔繁森》课文讲述了孔繁森收养了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教学中,我试着让孩子们把课文分为三大段。我挑起了第一个举手的女孩,他竟把2、3段归为一段,问她为什么这样分?她却不吭声,我问谁和她意见相同,有一少部分举了手,渐渐举手的多了许多。我又问:“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同学们互相观望。突然,一个小女孩举手说出正确的分法并说出了为什么这样分。我问谁和她的意见相同,同学们左右观之,而后也有不少同学举了手。我问态度不坚定的学生为什么这样分,他们也说不出来,我表扬了这位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同学。通过这一短小的片段不难看出,我们的学生不肯动脑,缺乏自信,人云亦云的现象多。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成为独特的自我。看来,我在这一点上做的还不够,以后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真正自由、宽松的舞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需要去学习,用自己的方式去成功,用自己的爱去爱其所爱。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才能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敢于展现不同于别人的自我。这也给我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高水平的启发、引导、点拨、激励,并在课前积极、充分地创设教学情境。
《孔繁森》教学反思
在《公仆赞》的歌声中,我们开始了《孔繁森》这篇课文的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这句话写了两件事情。一是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二是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三个孤儿上学读书。这两件事情都写得比较简单,所以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像的空间。在教学中,我就是让学生想像孔繁森的一言一行,感受这位人民公仆的感人形象。
2008年汶川地震孩子们还记忆犹新,地震给孩子们带来的心理创伤是巨大的,这一点我们班上的孩子都有所了解。所以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想像三个孤儿失去亲人后的悲痛。然后抓住“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展开想像,孩子们有的说:“孔繁森每天给三个孩子洗衣服、做饭。”有的说:“孔繁森一下班就陪着孩子们玩,带他们去放风筝。”有的说:“贡桑还很小,她吵着要爸爸妈妈,孔繁森就哄他,给他讲故事,直到她睡着。”
在教学三、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进行表演。 我主要指导学生演好“求”,在孔繁森的再三恳求中,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已经显露无疑。
最后,我让学生看着孔繁森的画像,对孔繁森说一句话,孩子们的深情表白也让我感动,在《公仆赞》的音乐声中结束了本课的学习。
《孔繁森》教学反思二
高平市城南小学 贺芳
经过几天紧张的准备,《孔繁森》一课终于上完了,而且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再好的课也会有缺憾,现就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和欠缺的地方作如下总结。
一、拉近学生与主人公的距离
孔繁森是8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一个生活在当代的8岁孩子来说是遥远的,要想让孩子们理解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学习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孩子们对孔繁森有一些了解,课前我布置孩子们收集孔繁森的资料。孩子们找了很多,有孔繁森的简历,有他的人生格言,有后人对他的评价,还有关于阿里地区的资料,但没有人收集关于他的小故事。这是一个欠缺。为此,在课堂上我给孩子们讲了孔繁森为挽救一位突发肺病,被浓痰堵住喉咙的藏族老人,用听诊器的皮管为老人吸痰的故事。然后播放《公仆赞》并配有关孔繁森的影视资料、图片。这样,学生对孔繁森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和初步认识,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
二、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语言
《孔繁森》这篇课文,讲述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故事。如果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读,挖掘句子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是很难让人感动的。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中体会感情是学习本文的重点。例如,学习“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藏族孤儿”一段时,我声情并茂地说:“孔繁森在西藏做的许多事情都让藏胞们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请你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有没有让你也感动的句子。”学生带着要求去读。交流时,有的学生说:“最让我感动的是曲尼、曲印和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这时我问他“读这句话时,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说他觉得这三个孩子失去了亲人,很可怜。我又提出:“你能不能带着对这三个孩子的同情去读好这个句子?”这个句子读好了,再让学生去找有没更让人感动的地方了?学生会找到“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这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疼他、爱他的。学生们很自然就能想到孔繁森怎样爱这三个孤儿。有的学生还联系后文中“你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这一句来体会孔繁森对孤儿的爱。此外,到底哪些句子会让学生感动,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例如,有个学生讲他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是“1992年,拉萨附近发生了大地震”。刚开始,我觉得奇怪,这一句怎么会打动他呢?让他说明理由时,他讲:“那里发生了地震,一定会有很多孩子失去亲人,成为孤儿。”看,孩子的想象多么丰富。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语文教学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计算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但归根结底,媒体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它的运用在精不在多,用在恰当的时候,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假若不注意媒体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就会搞的课堂花稍、气氛活泼,而效果不佳。在讲《孔繁森》一文时,幻灯片由最初设计的十张,减至七张,又减为四张,最后只剩下了一张配有孔繁森影视资料、图片的《公仆赞》。原来我计划在结课时播放《公仆赞》,想起到深化中心、渲染气氛的作用。通过试讲,感觉效果不好,不如放在开头,既让学生了解了孔繁森的事迹,又营造了气氛。为学生学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在上《孔繁森》一课时,课中有个小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再现孔繁森去医院献血的情境。活动时,我只注重指导两个小演员而忽略了其余学生,出现了纪律涣散的状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注意。
孔繁森哪一年赴臧篇十三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2
《孔繁森》教学设想
《孔繁森》一文是围绕第一句话“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展开叙述的。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寻找一个突破口呢?
课文的第三幅插图描绘了这样的一个场景:蓝天下,两个藏族小朋友相拥在一个中年男子的身边,肩挎书包,手拿书本,甜甜地笑着,那分别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在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让孩子们看一看,说一说,孩子们也许会感兴趣的。
再读课文却是这样写的:孔繁森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那为什么孩子们会笑得如此灿烂呢?
他们也许不知道……
课后的第四题好像在暗示:
(1)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
(2)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
“请求、恳求”共同的地方是都有要求的意思,“恳求”比“请求”程度上要深,态度是诚恳的,那为什么这样诚恳呢?前后文联系,孔繁森要“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是“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这三个孤儿上学读书。”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呢?在朗读的时候先找一找联系,然后补充教参上孔繁森献血的经过:先请山东老乡小杨悄悄开车去医院,再恳求山东护士刘业香抽血并拜托她保密。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演一演,评一评,他们可能会“悄悄”可能会“请求”也会“恳求”了。
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有前三篇学文的基础,孩子们能找到类似的词句,就能读懂“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的原因了。
读书时间充裕了,主要词语抓住了,事情也能概括了:
(1)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2)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3)孔繁森去医院献血。
(4)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
复述的问题也解决了。
孩子们对歌词可能理解不了,这就需要教师先在解释“援藏”一词时补充点背景。我在读课文和资料的时候有这样的一点感想:孔繁森优秀在什么地方呢?他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藏胞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实实在在的关怀。在藏胞心目中,他是亲人,也是党和国家的形象。这就能理解为什么他们最后要这样唱了: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
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 本文转载自
孔繁森哪一年赴臧篇十四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请求”“恳求”造句。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并造句,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前置作业:】
1、读课文4遍,要求:正确
2、读生3遍,并在课文中标出词语,读三遍,
3、给家长交流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多,尤其是二类字,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把识字学词放在首要位置,课文的朗读要求只要正确即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名人故事,我们认识了关心小八路的(毛主席),和战士抢着挑粮的(朱德),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
2、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山东的名人,他叫孔繁森,板书:孔(生字)繁(敏字头不带沟,这是规律,下面是系字底)。
3、指读课题。
二、检查初读
1、检查词语认读
<1>出示词语,同桌互查
优秀、援藏、干部
拉萨市、失去、孤儿、抚养
请求、献血、答应、感动
援藏地震贡桑恳求勉强同胞热泪
<2>检查读词语
重点教学:拉萨市(平翘舌音)、献血(xie)、勉强(qiang三声)
2、检查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自由读课文
检查课文
理解以下内容:
援藏:就是支援西藏,帮助西藏发展
记住“曲尼、曲印、贡桑”三个人名
【设计意图:为后面的读懂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3、课文讲了孔繁森的什么事?(生:略)如果像这样讲给别人听,还不太明白,我们要讲的详细点。
三、精读课文
(一)读懂课文
1、指读课文,读懂每一节的内容
2、指读第一节,思考讲了什么?(记住“优秀”和“援藏干部”就记住了这节)
3、指读第二节,思考讲了什么?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板关键词语:
地震孤儿亲生儿女
自己再读第二节,根据上面三个词语的提示试着讲一讲。
4、指读第三节,思考讲了什么?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板关键词语:
请求献血
引导理解“请求”
师:孔繁森会怎样请求?
生:向别人有礼貌的要求就是“请求”,你能用上“请求”说一句话吗?
(提示:1、你忘了带橡皮,想向你同桌借,这时用上“请求”说一句话。
2、狐狸非常想听乌鸦唱歌,这时用上“请求”说一句话。)
再三恳求
引导理解“再三恳求”
师:怎样才是“再三恳求”?(生:略)
师:你有没有再三恳求别人办事?
(提示:当你想要什么玩具时,当你做错事情,不想让妈妈知道时,用上“再三恳求”说一句话。)
勉强答应
【设计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词语说话,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另外,教师的提示意在为孩子铺路搭桥,降低难度,但不知这样是否会割裂文章的完整性,请老师们斟酌】
再读第二小节,根据提示说一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5、指读第四节,思考讲了什么?
板书:藏胞感动
6、小结:其实二---四节是讲了孔繁森收养三个孤儿的起因,收养过程中为他们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二)讲讲孔繁森的故事
1、自由读读课文,
2、同桌试着根据提示讲一讲故事,比一比谁讲得明白。
3、全班交流,一生讲其他生评价
四、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上网搜关于孔繁森的故事,让家长讲个你听,进一步了解孔繁森,丰富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讲一讲故事。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读,齐读,
2、出示:秀、费
看笔顺
观察字的结构特点(上下结构,一个上窄下宽,一个上宽下窄)
3、描两个写一个,教师展示,重点指导一个上窄下宽,一个上宽下窄。
4、其他生字自己观察描红两个,写一个,最后教师展示指导。
三、作业
生字两字一音一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