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读后感(实用十四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读后感篇一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你排解烦恼,给你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你有着自信。很难想像几十年前的教育理论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还有如此深刻的教育实用意义。难怪他要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寻的偶像,成为心中的指明灯。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都有生动的实际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读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虽然理论较多,但它能很好地寓理于事之中,因而通俗易懂,让人容易接受,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起到了引领教育健康、全面、高效发展的作用。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准备上课的材料,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以及还要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还要抽出时间来学习,以便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学科中,使教材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其次,教师要有静气。
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干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点点滴滴,任何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替代一天天熏陶,一本本作业,一句句话语。所以,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乐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也在其中。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为年轻教师,有的是满腔的热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确需要静。需要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读几本好书,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细细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尝作为老师的乐趣。
一百条建议,一百个法宝,似阳光,如雨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但愿在其新锐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读后感篇二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没有直接功利目的的,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提高其审美修养和艺术素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美术活动是幼儿最本真的生命活动、是幼儿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他们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轻轻的翻开《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书中丰富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该书分为“基本理念篇”、“活动设计篇”、“实施操作篇”、“材料运用篇”、“领域渗透篇”、“家庭教育篇”、“发展评价篇”等七个篇目,在每一个篇目中详尽地记录着我们在活动设计、美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与解决策略,是一本真正实用的“小宝典”。
作为剪纸课题组的一员,在通看全书之后,其中几条有关剪纸欣赏的建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给我带来了许多的思考。
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中一个比较单纯的门类,因其材料廉价、制作简单、题材广泛、功能多样而十分流行,而幼儿在剪纸欣赏活动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剪纸中蕴含的“美”。那么在剪纸欣赏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欣赏内容应尽量丰富而具有审美趣味。
剪纸作品的内容可以是经典的民间故事,也可以是流传久远的神话传说;可以是花草树木,也可以是虫鱼鸟兽。总之,取材要丰富多彩,又要来源于生活,适合幼儿欣赏。
我想,如我们剪纸课题组在教研时提及过的“老鼠嫁女”的剪纸作品,就可以选取适合的内容供幼儿欣赏,通过欣赏细致的剪纸作品、倾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把幼儿带入一个富有民间色彩的剪纸世界中。另外,过年时的一些门饰、春联等,有一些也融入了剪纸,很精致,可以收集一些实物供孩子欣赏,一方面加深对新年气氛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地感受着剪纸在我们生活中留下的美丽印记。
2、要结合剪纸的民族、地域特色来进行欣赏。
因为剪纸有着丰富的内涵,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特色,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很多的剪纸都有一定的寓意,或者潜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历史典故,具有深刻的意义。因此,在引导幼儿欣赏时,一方面应引导幼儿重在观察,关注剪纸作品中的传神之处,另一方面,应多欣赏一些有名的剪纸,并有详细的背景介绍,以此来增长幼儿的见识,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如山东剪纸、北京剪纸等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及文化背景,对于不同地域剪纸的不同欣赏,为幼儿进行剪纸创作积累了更多相关的认知经验。
美术欣赏不像实际的操作活动那样容易拿捏,教师首先要对作品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了解,在活动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展示作品,还在于幼儿在活动中所获得的美的体验。
首先,教师应营造与作品相适应的艺术氛围,让每个幼儿身临其境,在多通道感受中得到美的熏陶。如之前提到过的“老鼠嫁女”,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时,可拉上窗帘,在大屏幕上播放一系列的短片,或是播放一段诙谐幽默的音乐,边放映剪纸作品的图片,边配上生动的解说。
其次,在欣赏时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幼儿在成长中获得、积累美的熏陶。在欣赏剪纸作品时,教师适宜的提问可以有效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获得美的感受。如教师可以直接问:“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你想到了什么?”等,通过对能力不同的幼儿的引导,满足不同审美能力和审美经验幼儿的需要。
最后,集体和小组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让每个幼儿在轻松表达中获得美的熏陶。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交流形式,让孩子在彼此经验的互换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丰富自己的审美感受,充分调动欣赏作品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幼儿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读后感篇三
新任教师培训后,宋校长推荐让我们看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是真的受益匪浅。看过之后才明白为什么宋校长极力推荐这本书。
在自己不长的教学工作中,那一点点的琐碎小事消磨着我曾经的雄心壮志,自己反而在工作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困惑。心里真的很浮躁,好久没有静下来好好读过书了,这次迫于作业开始看书,在看书的过程中,心里的浮躁与迷茫真的在慢慢减少。有很多的金玉良言,让我自己开始不断反省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向着早日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而努力。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中,最让我深有感触的就是应该学会去赏识学生。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一名低年级老师,更应该学会去赏识学生。我想了想我们班的那群孩子,只要我说表扬时,孩子们会立刻去调整自己的坐姿,答题方式等等。我发现学生特别想把最棒的自己展现出来,让同学老师看到。我发现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最近,我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作业的好坏,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特别调皮,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一直都在玩,一直都在动,课堂上总是被他弄出各种各样的的与上课不和谐的声音出来。我也跟他的家长沟通过,但是收效甚微。说实话,对我这么一个新班主任来说,真的很头痛。我不能一般的标准来要求他,他总是做不到。在我跟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反映说孩子最近在折纸的时候,才能安静下来。我就对家长说,那今天就让孩子在折纸上写拼音日记。我没想那么多,晚上家长给我发短信说:今晚孩子很愉快地完成了拼音日记,而且时间比原来的少了很多。第二天来,孩子给了我一只小船,他的作业就写在那只小船上,字迹比原来干净整洁许多,而且内容很好。学生有了转变,作为他的老师,我真心感到很高兴。学生确实应该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教育。一次,这名学生拼音日记写的特别认真,但是他有一个词用的特别好,我给他标注出来,还在班上把他的日记给大家读了一下。孩子特别高兴,下课就来告诉我老师我明天一定还会写的更好的。晚上家长给我发了一条信息:今天晚上孩子跟我说:“妈妈,你不知道有比优和小花更厉害的,就是这种,我肯定也会有的”。我不知道怎么形容,他描述:“很奇怪的波浪线的一种”。今天他的日记“五颜六色”被划上了很奇怪的波浪线的一种,他很开心,我也很开心。孩子有上进心,还有信心了。感谢老师!他今天很积极地写日记,还说:“我明天肯定还会有的”
通过老师一个个很简单的表扬赏识,这个曾经让家长和老师头疼的学生一点一点的建立起信心,在不断的进步着,孩子虽然还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看到孩子通过老师的表扬在一点一点进步,作为一名新老师,心里真的会格外的高兴!我就想发现宝贝似的,我觉得今后一定要多多表扬孩子们,孩子们的自信心也会建立起来,孩子需要我们的赏识与鼓励,我希望孩子们可以在我们的赏识中,越来越优秀!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读后感篇四
本学期,我们的王校长给大家推荐了好几本著名的教育专著,推荐我们要抽空学习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就是其中的一本,端午节放假期间,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推荐”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爱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推荐。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刻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都认为时刻总是不够用,每一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忙忙碌碌的一天时刻就过去了,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推荐:读书。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刻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十分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刻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刻来准备的!”在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就应总是抱怨时刻太少、事情太多。而就应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刻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教育技巧。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
其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条推荐也对我帮忙很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个性是在上课或进行学习活动时,有些学生个性爱开小差,于是在老师他们的评语中都有这样一句:“期望你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就应说,注意力不集中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大的关联,他们个性容易被一些奇异的、刺激的事物所影响,他们的注意力持续不了多长时刻,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不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问题,那样的话对他们的学习是一个极大的影响。但如果你去强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究竟给我们提出了怎样好的推荐呢?在那里,他说“要能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用心途径,这就是要构成、确立并且持续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但是有必须的困难。我对这段话的明白是:如果上课时老师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儿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因很多时候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设法让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所讲的知识发生联系,使他不感到个性的陌生,使他有一种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我们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持续比较长的注意力,你就要将学的资料与他所掌握的与这一部分有关的知识让他们发生联系,他就会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会越集中。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来自于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着重要的好处。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正因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是一本好书,好书的特点之一就是常读常新。我想,当我在教育上遇到困惑时,我还能够再读一读这本书,必须会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读后感篇五
“检查练习本吞没了我所有的空闲时间”。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里提到的一位女教师说的话。刚读到这句话,立即引起了我的共鸣。确实,作为教师,每天被“练习本”占去的时间太多了。我想,怎么样检查学生的作业本应该是一件非常困惑的事情,特别是像我们英语学科跨班级较多的教师,面对着办公桌上一叠叠作业本,重复操作着枯燥、单调的劳动。我们想尽量压缩批改作业本的时间,可是有时候作业本上大量的错误不得不花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工作量也可想而知。而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他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他告诉我们要想减轻教师检查作业的负担,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言语素养。在英语学科中,要重视孩子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对英语单词的敏感性,对语音语调的优美性的。因为语言这门学科,重在学生对其的感觉性。这要培养起来需要教师平时在课堂上花很多时间,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要将功夫下在平时,通过各种手段来使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受能力。苏氏也给了我们很多借鉴的方法,那就是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英语用于平时的日常生活交流。将头脑中的知识和活动建立联系,要把自己的学生从书本和思考引导到活动,再由活动引导到思维和词,将他的知识“投放周转”,这样逐渐会建立他对英语语言的敏感性。
第二,让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把自己经常错的题目摘录下来,经常拿出来阅读或者反复识记。或者是一本笔记本,一个阶段的学习下来,全面的笔记本包含有许多内容,如随堂笔记、语法精华、规则口诀、english诊所、名言谚语、实用英语等等,一本好的笔记本,是学生学习英语心血的凝聚。
第三,让学生对于完成家庭作业先做好仔细、周密的准备,以预防错误。在这里我觉得要让学生先喜欢上做作业,这样他们才会认真对待作业。要让学生喜欢作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觉得应该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布置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作业。像英语这门学科,可以让有声作业和笔头作业相结合,还有就是时常问学生意见。我经常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问学生这点作业是否过多,毕竟这直接引响到他们完成作业的质量。质量保证,那么教师的批作业时间也随之减少。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也会给之于评价,比如说最简单的good。学生看到他们的作业受到老师的表扬,对他们下次的作业肯定受到鼓舞,学生之间也会彼此鼓励。
第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情况制定一套检查练习本的方法。但苏霍姆林斯说:“经验证明,最合理的一种方法是定期抽查。”当然小学生的作业我们需要天天检查。可是针对那些课堂上写在书上的作业,我们可以定期抽不同的学生进行抽查。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检查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而我觉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检查。因为这样你才能清楚你上课的内容是否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吸收,是过于简单还是困难。
想让学生的作业正确率提高,检查学生的练习本的时间想少下来,重在我们的课堂中的教学效果上,学生习惯的培养。作为英语老师在低年级的时候就注意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先是单词字母的书写工整,然后是培养学生有声作业的认真完成。在中年级阶段,培养学生对语言语音的感知能力,完成作业能认真检查。在高年级阶段,培养学生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思维中完成作业,减少机械的重复的巩固练习。学生作业正确率必然提高。这样练习中就不会出现很多让老师感到莫明其妙的错误.
以我的经验来看,第一,作业要用心布置,不能太滥太多;第二,组织互助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互查;第三,除了论述性的作业,如果有标准答案(不管有几种答案),都可采用在教室墙壁上张贴答案让学生自查的方法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读后感篇六
这两周我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教育学循环一级两套教学大纲部分,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地鼓舞着我,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我觉得它真的是教师的必读书,读好它,可以做教师,可以做名教师;可以做教育家,因为它是教育的智慧结晶。
苏霍姆林斯基当过30多年的小学、中学的教师,所以写出的东西没有深奥的教育理论,非常贴近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就如同一位身边的良师益友在耳边娓娓道来,道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与困惑。这里有差生转化的问题,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有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有班主任工作的问题……并且有着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
苏霍姆林斯非常重视师生的读书问题,这本书大约有400多处提到读书。他认为师生读书可以解决太多的问题。教师读书问题已不是教师个人的问题,小处来说是教师本身工作的需要,大处来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此,有人曾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读书,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和自我超越的手段,也是一条重要的几乎是唯一的渠道。教师的备课不能仅局限于教科书,应建立一种宏观的备课观,这就是多读书,读好书。教师传播的是知识,也是在传播做人的道理,也肩负着教给学生生存的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在从事着塑造学生灵魂的光荣的、艰巨的使命。唯有多读书,读好书,才不致使自己的思维枯竭,读书是涵养水源,唯有此,才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我的一条最好建议。但是,同时我也要做到一点:"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不应该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不读书辩解。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还要懂得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中,赏识教育是其精华,贯穿全书始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时象追逐蝴蝶那样快乐呢?这本书告诉我: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充分肯定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进取。我们要时时刻刻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我也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时时刻刻让学生眼中所谓的"差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延续着。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就违背了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啦!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真是一本好书,越读越使人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它是我的慈祥师长,不断地给我以指引。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读后感篇七
读完了《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尽管它的理论性较强,比较适合初、高中英语教师阅读,但我还是颇受启发。特别是看了“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纠错”这一条,恍然大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及观摩名师们的课堂纠错高招,才真正知道怎样做。
say “no “,just say “maybe” with smile.
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仍带着微笑,never say “no “,just say “maybe”,然后插上一两句话加以提醒,这样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学生还会在下一次勇于回答问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该讲的都讲了,学生该练的都练了,可是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时,往往还会错误百出。这时我们教师也许会惊慌失措,灰心丧气(特别是公开课时),或许还会责怪学生。其实学习过程中学生犯错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正因为会犯错,他才是学生,他才需要学习,教师才会知道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不牢固。我们可以了解学生个体接受能力方面差异及学生的学习态度。这样把学生的错误当成学生学习的资源,我们讲究适时、适度、得法,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下,巧妙地纠正了学生的错误!
“would you repeat ? &say it again,please.”…
发现学生讲错了,有时可以要求其重复。如及时、婉转、耐心、客气地对他说:“would you repeat ?”” say it again,please.”这样一来可以暗示学生,“你的句子有问题”;二来学生很愿意接受,他明白后一般就会自己改正。有时“again.”” would you repeat ?”之类的话还不足以引起学生对错误的注意,这时,我们就可以用疑问的语调重复学生有错误的话,还可以强调句子中错误的部分。
different ways for asking questions.
发现错误时,我们可以提问说错了的学生,也可以提问其他学生。如,“is that correct ?””is he right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让说错的学生改正错误,又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注意。如果这个学生仍不能自己改正,我们可以试控性地问其他学生:“who can help him?’,这样激发全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一般也不会伤害这个学生的自尊心。很多时候,我们在组织操练(如对话)时,应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其他学生的错误,互相纠错,从而自觉地把纠正错误作为英语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expression or gesture to implie.
用表情或手势给予暗示,这样比较含蓄,学生容易接受。但是,我们的表情或手势一定要让学生能够理解,否则会适得其反。因此,用表情或手势暗示学生时一定要适度,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形成习惯,使之容易被学生理解。如,一年级小朋友说“this is my ears ,this is my eyes ”,这时我就伸出一个手指,然后用这个手指摸着一只耳朵和一只眼睛,学生马上就能改口说“this is my ear ,this is my eye ”。
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方法很多,但一定要讲究适时、适度、得当。通过纠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另外在设计内容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控制难度,便于学生准确表达而不至于犯太多的错误挫伤其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成就感,培养上进心,培养良好的学习语言的好习惯,提高准确使用的能力。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读后感篇八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第二条就提出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的问题。是的,没有时间啊,白天要上班,上课、批作业、写计划、找学生谈话、开会。像个陀螺一样,整天不停地转啊转啊。晚上回到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要做家务,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回家还要批作文,备课、做课件。似乎所有的时间都安排满了。所以,常常听有些老师说到人到中年要锻炼身体时感慨万千:“没有时间啊!”;说到挤时间读书,更是慨叹:“哪有时间啊!”
苏霍姆林斯基说:“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使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一个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让所有的听课者都入迷了,之后,以为听课者询问这位上课的历史老师花了多长的时间来备这堂课。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这段话开启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十五分钟,对于人的一辈子来说,何其短暂!但是,备一堂课,耗费一辈子的精神与智慧,又是多么漫长!“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厚积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细读这一条建议,其实说的是教师教育技巧和教师读书的问题。“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与其空发感叹,不如付诸行动。不是说“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吗?”合理、统筹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就能挤出时间来。现在寒假,当然空一些,所以,时间的安排上,就能宽裕得多。锻炼和读书的时间一定要安排出来。每天30分钟的锻炼,每天20分钟的读书。这个春节,感觉自己过得还是蛮充实的。年前,利用时间召集了相关人员对下学期的工作进行了思考和讨论,小年夜,抽出时间完成了下学期分管工作初步设想的书面稿。每天用散步、撞墙、转腰的方式锻炼30分钟,利用泡脚的时间读20分钟的书,这期间正好顺便给脸部做个面膜。可谓是一箭三雕哦,锻炼、学习、美容三不误。都说,这个世界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我想是非常有道理的。锻炼身体,让你远离病痛,看起来健康红润;坚持读书,丰润你的精神气质,看起来有一种内涵美;做个美容,让你的肌肤白皙细嫩,让皱纹来得再迟一些,让色斑一天天淡出你的面孔。
一直以来,感觉自己是个喜欢读书的人。文学作品,教育巨著,时尚杂志,总喜欢一卷在手的那种书卷气。古人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即使到了迟暮之年,秉烛而行,也比昧行要好得多啊。更何况自己离老还有很大的距离。于是,告诉自己:学习,永远不晚!
每晚睡觉前,让自己的思想沐浴一下阳光,洗涤一天以来的疲惫烦忧。许是心灵的河床干涸太久太久,太需要滋润和沉浸。我在枯燥的理论里,却找到思想的泉眼。我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灵魂的泪光。阅读的阳光,静静地照着我生命的伸展。我仿佛进入了当初朱熹在一鉴方塘边读书时那“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境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一眼清泉在我心里汩汩地冒出甘冽的泉水。我感觉自己在静静地成长。我感觉自己的生命之花在黑夜终绽放!读书的感觉,真好!
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爱是我的左翼,书是我的右翼,终有一天,羽翼丰满,我心飞翔!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读后感篇九
所谓“温故而知新”,防控疫情,宅于家中,我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从关注思维的角度,深受启发——育人至心,读思共促。
其一,启迪学生思考,关注教学软实力。
“思考”这个词,常常浮现于脑海。李莉老师去年到校指导教学工作,她提出语文课上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听之,思之。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
由于生活经验,年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我最初关注“如何评价学生”,“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那时,我勤于写教育日志,其教学理念仍停留在表层。一个企业不是电脑最新,办公楼最新,就是最好的。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才是尤为重要的。思考,就是教学中的一个软实力。
那么如何让学生乐于思考呢?康·季·乌申斯基也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绘画可以将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结合起来。班中有几个喜欢儿童画的女孩,低年级他们的写话能力并不突出。经过了两年的儿童画学习,他们的习作具体生动,运用多种感官,能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让老师和同学们眼前一亮,读来如王维的诗,文中有景,景中有意。“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解决这个难题的过程,首先是教师阅读的自我成长。如今关注到了学生内在能力发展,才知道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去绘画,去思考。
其二,结合不同学生的阅读特点,培养其阅读习惯。
课上,学生在答疑解惑时,鲜有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提到,“他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就越多。”我恍然大悟——孩子不提问,并非他们已经掌握所学知识,而是其思维不够活跃,许是懒于思考的缘故。
面对学生思维的凝滞,如何引导他们思考呢?苏霍姆林斯基总结:“每一次困难都是靠阅读来解决的。”阅读,不仅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渠道,还是家长素质得以提升的方式,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16年执教,学生阅读特点有巨大的差异:
有的班级,在第一堂读书动员课上,我被孩子震撼:不到10秒钟,人人都能很快入书。有的班级,除了3-5人难以入书,都静心阅读。
本届孩子的第一堂阅读引导课,我给孩子们讲宫西达也《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虽然我为之感动,他们难以静心,难以投入。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是建立图书角,学生分享各自的读物,老师到图书室多次借书。
我读书有个习惯——边读边摘抄。我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再取来写文章或者复读时,用来层次清楚,思来易于比较。亲自悟到阅读之重要,面对100%的外来务工子女,我决心抓阅读,让学生从书中汲取能量,获得成长。
其三,及时调整阅读方案,让孩子在阅读中思考。
书中提到,“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我就没少花心思。
口头作业,孩子们开始不放在心上,也难于坚持。为了让学生读书,我让他们每日在阅读记录表上,写下故事题目、估计字数,第一个月有13个孩子坚持阅读,有4个孩子,记录表空空如也,如此怎能达到真正阅读的目的?那就是一读二写三说。
既然长期反馈效果不好,更改为日日反馈。孩子在群中发送读书记录,有32个孩子在阅读积分中,获得满分。一次阅读测试,16个孩子全对。我再获启发:另外28个孩子,怎样让他们在阅读中思考?学生读书之后,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每个孩子要表达感受,就一定要读书,学生坚持下来。从中,我也发现他们的朗读水平、理解水平都获得了提高。
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指导他们读不同的书,让他们走入书的世界,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育人至心,读思共促,亦是师生共促,这应该是一个提升阅读能力的机会;这也是个不断学习与挑战的过程......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读后感篇十
我们都说学习一定要多用脑子,这句话指的就是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问题。动脑不管对于教师来说还是对于学生本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而关键的问题,因为没有学生的脑力劳动,就不可能有他的发展,也就谈不上教育的技巧,因此,苏霍姆林斯基用了两个章节来谈。他主要是从课堂上来对教师提的建议的。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脑力劳动素养决定着学生的脑力劳动的素养。
在课堂上,学生对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如何掌握新教材的,这里面尽管学生有其自身的动机所在,但教师的引导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的劳动素养乃是教师的劳动素养的一面镜子。”教师想要在课堂上看出学生的脑力劳动如何并适时地进行引导,必须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身上,而要想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生是如何思考上,就必须对所教的教材有深厚的了解,必须掌握足够多的知识。“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才有精力去顾及学生,才会根据学生的脑力劳动情况而随时自己将要采取的措施。
二、要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何为掌握知识,如何是将教师所讲的内容或课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装入学生的脑袋,那不叫掌握知识。“让事物和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童话上成为少年学生自己的东西。如果少年感到知识是他的智慧努力的结果。他就能获得并同时运用这些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思想的自由,让他们独立思考,去真正领会知识其实质。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我们更是要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并认真分析他们是在哪个思维点了断了线,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帮他结上。
三、关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问题。
尽管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我们必须要关注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因为抽象思维是学生认识世界、开拓眼界,持续发展的一条必以之道。有些学生在低年级学习比较好,而到了高年级学习却落后了,“这正是由于没有借助抽象思维来发展他的头脑所造成的可悲后果。”“要使学生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越多,就越有必要进行概括性的研究,使学生通过思考和推理而脱离开具体的东西。”要想使学生脱离开这具体的东西,必须建立在对事物、事实和现象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没有理解的识记和在此基础上的概括对儿童来说都是有害的。
四、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容易拿一些新奇的、鲜明的、形象的手段(比如现在用的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如果不合适的运用,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是有害的。“经验证明:讲课当中过分地追求激动人心的、鲜明的、形象的东西,会使得过度兴奋,这时教师不得不提高声音,压倒学生的喧闹声,学生就会更加兴奋。其次,教师要弄明白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因为这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及在头脑中的保持,同时也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示出已知的跟新的东西之间的内部的深刻的联系——这是激发兴趣的奥秘之一。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用了一个比喻,把课堂的教学活动比作是师生建立的一座高楼,当教师将新的知识这块砖递到学生手上的时候,学生应该知道放在哪个位置,并且它还应该站在远一点看看,这块砖与上一块以及整个建筑之间的关系,这样他才能将这块砖(新的知识)放好。要将已学过的知识变成掌握新知识的一个工具。
五、关于知识的巩固问题。有些教师认为,知识的巩固就是重复,因此,做过的题还要反复做,背会的课文还要反复背,会写的字还要写上十遍二十遍。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对复习课越来越反感。“如果我们确知全体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某一教材,那就既不用着再布置课后去学习它,又用不着以其他方式去复习它。顺便指出,检查家庭作业常常进行得没有趣味,正是因为它是机械地重复早已不止一次地复习过的东西。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读后感篇十一
工作室开班仪式上,导师彭才华老师的赠书中赫然躺着一本《给教师的建议》,这次“名师荐名著”活动,彭老师再次带着这本书和他17年前的摘抄,怀着赤诚的期盼,再次开启了学员共读的热潮。
翻开泛黄的书页,还有当年阅读的痕迹。这次阅读,奔着标题而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在今时今日特别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文中讲到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向区培训班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呈现了一节非常出色的课,课后他被问到:“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他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一次线上培训,朱煜老师说:“我一会还要备课,大概要花个十来分钟。”评论区热闹起来,朱老师又道:“因为我对教材熟,对教法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熟,所以我只用再看看课文就行了。”朱老师这段话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
我不禁又想起吉春亚老师听我们上课时,边听课边在电脑上整理文稿或制作课件,课后,她极少全盘推翻教者的思路,而是在此基础上,迅速地整理出一条完善的教学思路。我们要求她同课异构时,她也能很快理出两条不同的思路。
我还想起近年来的比赛,多是采用提前24小时抽取课题的形式,在赛前紧张焦灼的夜里,备课团队在黑暗中左冲右突,那样的记忆实在难忘。彭才华老师在全省首届教学能力大赛小学教育组比赛的前夜,抽到《清平乐。村居》一课,小溪长流的独特意向,词人小家安宁则大家安定的家国梦想,让观课老师叹为观止。彭老师一举夺魁,他的那一夜一定不似我们这样煎熬。
名师大家是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日不断地读书,让潺潺小溪每日不断地注入思想的大河。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广博地阅读,让学校教科书变成我们知识大海里的一滴水,让衬托教科书的知识背景越加宽广,让这一滴水越来越渺小,备课才能那样轻而易举,信手拈来。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谈谈“后进生”的工作》谈到儿童的阅读。
学习困难的儿童,他们理解和识记能力相对薄弱的,教材内容已让他们非常吃力,于是我们掰开了揉碎了地为他们讲解教材内容,帮他们背诵、记忆,效果并不乐观。于是,我们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努力,因此也让我们陷入恶性循环,他们越学不好教材内容,我们越跟他们死磕教材内容,我们的做法让这部分儿童把学习仅仅局限于教材,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缺乏思考,只会让他们学习更困难。
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应该跳出怪圈,来扩大这部分孩子的阅读视野。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挑选供他们阅读和书籍和文章,让他们接触到鲜明有趣且形式引人入胜的知识,让他们的头脑中产生种种疑问,产生思考,让思考刺激智力发展。同时,当教科书中的知识让儿童感到困难时,课外阅读为教科书知识提供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同教师阅读一样的道理,衬托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教科书的知识就越如同一滴水一样渺小。在这个基础上,教会学生达到阅读自动化的程度,即阅读的同时能思考,思考的同时能阅读,为学生顺利学习和智力发展提供极其重要的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是伟大的教育实践家,他不仅将整个心灵献给学生,也将整个心灵献给了同行。在这本书中,他生动亲切地讲述着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分享着自己的经验,让读者感受到他的教育智慧。而教育智慧是一线教师最需要的。这本书还得反复读。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读后感篇十二
应走在不断阅读积累的路上——苏霍姆林斯基。
静下心来品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触动很深。不愧是教育大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该采取的办法,分析得深刻、到位,对当今乃至未来的教师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博大精深而生动活泼的教育思想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就是教师应该热爱读书。
教师读书到底有什么必要?苏霍姆林斯基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像这位历史老师这样的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那就是读书。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强调学生要多读书,会读书,反思一下,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我们平时多读书吗?会读书吗?也许部分语文教师的读书活动还没有学生开展得好。
提到读书,许多老师感觉无奈:我们也想读书啊,可是真的没有时间啊!确实,教师每天必须做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个别学生、上交各种业务学习材料,做班主任的还有更多大大小小的事。这些事占去了很多时间。阅读的时间从哪里来?毕竟每天只有24小时!
上文所谈到的那位历史老师一样的人,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读书,因为读书让他们获益匪浅。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读书多了,积累深厚,备课不再是死抠教科书,就能用15分钟准备出让人入迷的课,就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读书出自内心的需要。
其实,我们并非真的一点时间也挤不出来,只是我们的心倦怠了,不想去做而已。我们只是为自己的懒于阅读找了很好的借口。是一件美好的事,不拘形式,不拘数量,不拘内容。在办公桌上放置一两本感兴趣的名著或者专业杂志,一有空闲就见缝插针地读一两篇或一两页,既是学习,也是休息。在床头柜上摆放几本小说散文或喜欢的杂志,睡前美美地读几页,是一种很好的催眠呢。
我们应该确立终身读书的观念,自觉地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读书积累,提高自己的读书品质,实现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教师的阅读同样需要从课内读到课外,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进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品质。新课程标准列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我们自己都没读过,又何以去指导学生?又何以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
我们要让阅读成为生活的必需;让书籍成为我们的精神伴侣。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无论是科技的还是人文的。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精神的读物都应该进入我们的视野,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才能把生命读得开阔、灵动、乐观、豁达、鲜亮;才能把人类心灵的广袤与深邃,世界的多样与神奇,世事的无端与诡异,传授给那些求知如渴的莘莘学子们。
我们必须明白:读书是心的享受,是进步的阶梯,是为师的责任。
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我们要“活到老,读到老”,不断积累,不断增长职业智慧,在课堂上尽显教书育人的魅力,造就可贵的生活品质,创造一种诗意美好的人生境界。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读后感篇十三
作为一名新教师,读完此书,可以说是受益匪浅。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感受也颇多。比如“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讨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后进生,学生常规管理;有时还要接待家长,布置班级环境,完成大队部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着作。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我想,作为教师,每天还是应该挤出点时间,阅读一些和教育教学相关的刊物或书籍,了解教育新动态,学习先进的经验,以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当我读到“第一次学习新教材”这一章节中,似乎找到学生学业落后的根源——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很多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不高,考试成绩不理想。有些作业中的错误,甚至纠正的四、五遍,还是不能理解或者正确改正。我总认为是他们上课不听讲或者做作业粗心导致的结果。其实,读罢这一章节,我有所钝悟,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是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理解的过程。所以,不管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重视“第一次”,在“第一次”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真正理解教材内容。
再比如“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建议”。和许多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一样,我也困惑,要做的事情很多,该如何着手?在这一章节中,我找到了答案:首先必须点滴的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教书育人”,作为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校教育,使得他们获得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要培养学生,首先要培养自己。我们不妨按照书中的建议尝试一下,带着这样的一些问题读书:怎样生活?怎样成为学生的楷模?怎样把人类积累、获取的道德财富,从年长的一代的心灵和智慧中传授到年轻一代的心灵和智慧中?怎样才能使理想的光辉照进学生的心田?将书本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的反思与改进,让我们的教学工作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提升至对学生思维和思想的关注。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打牢根基。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读后感篇十四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解决中小学教师教学问题,从教学、教师、学生以及教师的素养等方面展开分析,给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他以具体的事例和实际的理论来谈论教育中的问题。
选择教育这一行就必将对自己严格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可见,作为教师,必须每天与书为伴,进入书本,获取知识,小到教材、课本,大到教育理论以及各学科知识。要让学生学有所成,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并感受到教师的个人魅力。
假期里,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有了以下感想。
一、教师是自己的选择和归宿,必将倾尽全力做到忠诚自己的事业。在执教半年期间,我遇到了各种难题和挫折,但想到自己选择的道路,我就告诉自己:如果不能从这份职业获得乐趣,我宁愿转行。但一旦选择,就必须坚持走下去。教师如果不能爱自己的职业,那么学生也不能获得健康良好的成长。在读了这本书后,我坚信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会给自己避免不必要的挫折。勇于上进,迎难而上,凭着对工作的热爱,一切都会变好的。
二、教师应引领学生,关注学生发展。学生的兴趣点和爱好点是教师执教前应该了解的事项。如果不关心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求知动机,教育只会是单纯的获取知识。没有兴趣的学习,学生会觉得厌烦,学习就会变成累赘。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和英语教学中,老师更应该引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以不同的作业设计和科学精细的教学设计。学生喜好游戏性、竞争性的活动,也符合学生的心里特点。在此方面,我也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反思,重视学生的情感。
三、教师对学生要有爱。爱是师生情的催化剂,能让学生心中感到温暖。在新接手班级里,我要做的就是给学生爱。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教育。不论是学困生、后进生还是优等生,或是留守儿童,他们都需要来自教师和长辈的爱。这当然不仅仅是生活中的关爱、关怀,而且是学习生活中的带领者、模范者。对学生成绩的肯定,对学生生活的关心,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对他们的支持和鼓励都是一种爱。面对学困生,充满信心,采取措施,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改进学习方法同样是一种爱的体现。
四、提高教育教学必做的事是教学之后写日记、记反思、自我评价、自我督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只有勤于反思,善于观察才能有所进步,有所成长。反思是教师成长最重要的环节。上完一堂课,必将有所得,有所失。成功的方面是哪一方面,不足的环节在哪里。不论是来自自身的优势还是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的经验,或者通过观摩、研讨活动得来的教法经验,我们都应该学会总结、学以致用。
五、七分鼓励三分勉。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如果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只是一味地加以表扬,就会造成孩子的骄傲自满。如果犯错时一味加以批评也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鼓励和勉励是学生生活中的一片阳光,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中的积极因素,能让学生得到良性的发展。
六、学校教育联系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对孩子的督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的教育需要的是家校合一,共同为孩子的成长齐头并进。现在,信息发展迅速,家校联系方便。我们做老师的更应与家长携手,为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献计献策。尤其在孩子作业完成度和课余生活的指引方面,家长要充分发挥起该有的作用。把学困生变为中等生,把中等生变为优等生。
当然,我从《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学习领悟的不只是这些,还包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如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等方面。我应该做的哈很多,希望在往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更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