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的飞云楼(4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万荣的飞云楼篇一
飞云楼坐落在山西省万荣县的东岳庙内。当地有句民谚:“万荣有座飞云楼,半截插在天里头。”可见,这座木结构楼阁式建筑物体量是多么的高大。每当天气晴朗的时候,白云缠绕楼身,奇丽的楼阁似与云彩一起飘动,所以人们把它称作飞云楼。因它处在万荣县县城所在地解店镇的东南隅,因此也被当地人称为解店楼。飞云楼是我国现存木结构楼阁式建筑物中的一座结构精巧、造型美观的不可多得的实物。它体现了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历程。这座高楼不但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古往今来,飞云楼一直受到广大游人和建筑学者的称赞。飞云楼和它所在的万荣东岳庙究竟始建于何时,历史文献上没有记载现已无从得知。据说,早在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就已经有了飞云楼和东岳庙。在元、明清时期,人们曾对飞云楼和东岳庙进行过多次维修和重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飞云楼则是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重建后的遗物。飞云楼外观三层,还有两个暗层,实为五层。通高23.15米。全楼有32个翼角,山花向外,造型独特、美观。似这种形态的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物,还有北京故宫的角楼等。
但是像这种形态的多层木结构建筑物,除飞云楼外,在全国其他地方很难寻见。因此,就形态而言,飞云楼是我国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物中的一宝。飞云楼虽然是清代乾隆年间重建的,距今只有二百五十余年的历史,但它却保留着宋、元、明时期的建筑特点,并有所创造和发展。所以,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角度来看,飞云楼同样也是一宝。飞云楼修在一个0.65米高的基座上,底平面为正方形。据测量得知,底平面的进深和面宽度是1225米。楼下层的左右两面筑有墙壁,前后贯通,是一种过街楼式的建筑结构。
从底层经二层和三层,有四根通天井口大木柱直达楼顶。而在宋、元时期,凡是高层楼阁建筑都是分层修建的。因此,这种通天井口木柱的建筑结构,是对宋、元建筑结构的一个发展。这四根通天木柱高1545米,下口直径70厘米,上口直径55厘米。但是,由于这样大,这样粗的木柱很难找到。于是,人们便用短木拼接而成。
在各段短木的拼接处用螳螂头榫和勾头搭掌扣榫连接,严丝合缝,异常坚固。楼内各层除四根通天木柱之外,都还有金柱支撑。奇妙的是,上下两层金柱的位置并不相对,而是错开的。这样的安排,使每层楼面各部分的受力相当均匀。因此,这种木柱布局的方式非常科学。
飞云楼的斗拱形式多样,有三踩单翘,三踩单昂,也有五踩双翘,五踩单翘单昂,还有七踩补间出45度斜拱斜昂斗拱。这些斗拱和昂、檩、枋、梁、柱等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柱网式结构。这个结构就是飞云楼的骨架。从飞云楼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梁架结构既富有完整性,又灵活多变。
这就是它结构上的最大特点。飞云楼二层和三层方形屋檐的中间各出抱厦。二层的各面抱厦,以两根主柱分为三间。三层的抱厦为一间。抱厦的屋顶均为歇山式,山花向外。全楼的屋顶为十字歇山式。据统计,从一层到屋顶,飞云楼共有翼角32个,每个角下均挂铜铃,微风吹来,丁冬作响。
这些翘角和平座、栏杆和绚丽多彩的装饰绘画一起,使整座飞云楼变得玲珑多变、轻巧美观。如果把它的一层比喻为花篮,那么,二层、三层的飞檐、翘角、抱厦、山花和全楼的十字歇山式屋顶,就是从篮中探出的鲜花。这就是飞云楼在造型上的特点。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曾多次对飞云楼进行了维修。如今的飞云楼已经恢复了昔日的旧观。现在,它已和本县后土祠的秋风楼、运城关帝庙的春秋楼、介休三结义庙的祆神楼一起,成为山西、同时也成为全国知名的古代名楼,受到游人和专家们的青睐。
万荣的飞云楼篇二
东岳庙,也就是泰山神庙,是祭祀东岳泰山之神的地方。据《封神演义·姜子牙归国封神》上说:“敕封黄飞虎为五岳之道”,同时,又“特敕封他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所以这里供奉的就自然是东岳大帝“黄飞虎”了。如今,这里的东岳大帝塑像虽然已经荡然无存,但是庙内的建筑大都保存完好。
大庙坐北向南,主要建筑集中在一条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飞云楼、午门、献殿、香亭、正殿和阎王殿,两侧配有东西廊房。
该庙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现存的清代碑刻记载,唐贞观时就有此庙,元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至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重建,明、清时期又多次重修。关于创建年代,在当时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隋代末年,群雄并起,18岁的秦王李世民起兵晋阳,东征西讨,开创了大唐一统天下的大业。不料,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王行本据蒲州反叛,吕崇芪也称雄于夏县。
李世民遂率师讨伐,履冰渡河,直逼龙门关,途经汾阴县(即万荣县)时,曾在张瓮、解店、古城三地屯兵扎寨,构成犄角之势。平定叛乱之后,李世民便在上述三个屯兵处分别修建了一座东岳庙,以壮观瞻,后来,其他两处庙均已被毁没,唯有解店的东岳庙及其主要建筑飞云楼历经各个时代的修葺,至今仍然完好地屹立在古解店镇(今万荣县城)。东岳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精华主要在于建筑,其中的杰作就是飞云楼。
说起飞云楼,当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万荣有座飞云楼,半截插在云里头”,这句话虽然不免有点过誉,但仔细想来,用它来形容飞云楼的雄伟高大,的确也是实实在在的。每当天气晴朗,远天如洗,从十余里外也能望见它那秀丽壮观的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飘来几朵白云,缠绕于楼顶,确有高耸入云、凌空欲飞之意境,其情其景,更是引人入胜。
飞云楼如今的建筑结构和造型完全属于明清遗风,清代乾隆时期山西民间一些营造技法十分显著,可见历代屡有维修。飞云楼为纯木结构,是我国古建筑楼阁中的`珍品。楼身平面呈方形,明三暗五层,高达23。19米,十字歇山顶。底层木主林立。中央四根各高15。45米的通柱直达楼顶。四周32根木柱构成棋盘式。
面宽进深各五间,面积570多平方米。三层四出檐,二、三层各出抱厦一间,均设平台勾栏,又用平柱分成三小间,上筑屋顶。山花向前,下用穿插枋和斜材挑承。全楼共有斗拱345组。真可谓斗拱密布,而且形状极富变化,犹如云风族拥,鲜花盛开。各檐上翼角起翘,势欲腾飞;清风徐来,风铎丁零作响,清脆悦耳,楼顶覆盖黄、绿各色琉璃瓦,在阳光照射下,更显得华美壮观、富丽堂皇。其结构之巧妙,技艺之高超,造型之精美,外观之壮丽,堪称我国楼阁式建筑之杰作。
万荣的飞云楼篇三
飞云楼在万荣解店镇东岳庙内,相传始建于唐,现存者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楼外观三层,内部实为五层,总高约23米。平面正方,中层平面变为折角十字,外绕一圈廊道,屋顶轮廓多变;第三层平面又恢复为方形,但屋顶形象与中层相似,最上再覆以一座十字脊屋顶。各层屋顶构成了飞云楼非常丰富的立面构图。楼体量不大,但有四层屋檐、12个三角形屋顶侧面、32个屋角,宛若万云簇拥,飞逸轻盈。此楼木面不髹漆,通体显现木材本色,醇黄若琥珀。
飞云楼是解店东岳庙内建筑群中的精华所在。民谚有“万荣有个解店接,半截插在天里头”。每当阳光普照,碧空如洗之日,十余里外也能遥见其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飘来几朵云彩,缠绕楼顶,真有高耸人云、凌空欲飞之感。
飞云楼如今的建筑结构与造型,完全属于元明遗风,清乾隆时期山西民间一些营造技法也尤为显著,这是历代不断维修的缘帮。该楼平面呈方形,纯木结构,明三暗五层,高达23.19米,十字歇山顶,底层木柱林立。中央4根通天柱高15.45米。四周32根木柱构成棋盘式。面阔、进深各五间,占地面积570多平方米。三层四出檐。
全楼斗拱密集排列,共345组。且形状极富变化,如云朵簇拥、鲜花盛开一般。各檐翼角翘起,势欲飞翔。风和之日,楼角风铎均匀作响,甚是悦耳。楼顶饰有黄、绿、蓝几色琉璃瓦,阳光之下,更显富丽堂皇。现其状,其结构之巧妙,造型之精美、外观之壮丽,堪称我国楼阁建筑之杰作。庙内中轴线上所存其他建筑都是元明时重修,香亭四周栏板、柱石雕龙刻凤,造型生动精巧,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工艺美术水平。
东岳庙飞云楼,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岳庙,也就是泰山神庙,是祭祀东岳泰山之神的地方。据《封神演义·姜子牙归国封神》上说:“敕封黄飞虎为五岳之道”,同时,又“特敕封他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所以这里供奉的就自然是东岳大帝“黄飞虎”了。如今,这里的东岳大帝塑像虽然已经荡然无存,但是庙内的建筑大都保存完好。
东岳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精华主要在于建筑,其中的杰作就是飞云楼。
说起飞云楼,当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万荣有座飞云楼,半截插在云里头”,这句话虽然不免有点过誉,但仔细想来,用它来形容飞云楼的雄伟高大,的确也是实实在在的。每当天气晴朗,远天如洗,从十余里外也能望见它那秀丽壮观的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飘来几朵白云,缠绕于楼顶,确有高耸入云、凌空欲飞之意境,其情其景,更是引人入胜。
飞云楼如今的建筑结构和造型完全属于明清遗风,清代乾隆时期山西民间一些营造技法十分显著,可见历代屡有维修。飞云楼为纯木结构,是中国古建筑楼阁中的珍品。楼身平面呈方形,明三暗五层,高达23.19米,十字歇山顶。底层木主林立。中央四根各高15.45米的通柱直达楼顶。四周32根木柱构成棋盘式。面宽进深各五间,面积570多平方米。三层四出檐,二、三层各出抱厦一间,均设平台勾栏,又用平柱分成三小间,上筑屋顶。山花向前,下用穿插枋和斜材挑承。全楼共有斗拱345组。真可谓斗拱密布,而且形状极富变化,犹如云风族拥,鲜花盛开。
万荣的飞云楼篇四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古邑万泉的解店镇,即今万荣县城所在地,有东岳庙,其中的飞云楼,构筑精巧,巍峨壮观。
东岳庙,即泰山神庙,是祭扫东岳泰山之神的地方、供奉的是东岳大帝“黄飞虎”。现今,东岳大帝的塑像已废,唯庙内建筑多保存完好。庙为座北向南,南北长212米,东西宽50米,面积约万余平方米。中轴线上现存的建筑有飞云楼、午门、献殿、香亭、正殿和阎王殿,两侧为东西廊。
关于庙的创建年代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据庙内乾隆年间《重修飞云楼碑记》载:“万邑治之北十五里许有镇,解店,镇之东隅,古有东岳神庙,不知创始何年,载入邑志,自唐贞观年间分邑置郡名为份阴,即有此庙。”
说明庙最迟应在唐贞观年间建成。另当地民间流传:隋朝末年,群雄并起,李世民起兵晋阳,东征西讨,开创了大唐天下。孰料,唐高祖武德二年(619),王行本据薄州反叛,吕崇茂雄踞夏县,李世民遂带兵平叛,履冰渡河。直逼龙门关。途经汾阴县(即万荣县),在张瓮、解店、左城三地屯营扎寨,构成犄角阵势。之后,为作纪念,李世民在上述三个屯兵处各建东岳庙一座。同时,在解店、张瓮两地各建乐楼一幢。以壮观瞻。后来,其他两处庙、搂均已毁坏,惟解店东岳庙经历代修建,保存较好。
飞云楼是解店东岳庙内建筑群中的精华所在。民谚有“万荣有个解店接,半截插在天里头”。每当阳光普照,碧空如洗之日,十余里外也能遥见其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飘来几朵云彩,缠绕楼顶,真有高耸人云、凌空欲飞之感。
飞云楼如今的建筑结构与造型,完全属于元明遗风,清乾隆时期山西民间一些营造技法也尤为显著,这是历代不断维修的缘故。飞云楼外观稳重端庄、古朴大方。楼身每层为曲尺型结构重叠依次而上,顶部结成十字歇山式。该楼平面呈方形,纯木结构,明三暗五层,高达23.19米,十字歇山顶,底层木柱林立。中央4根通天柱高15.45米,这四根支柱,是飞云楼的主体支柱。四周32根木柱构成棋盘式。面阔、进深各五间,占地面积570多平方米。三层四出檐。全楼斗拱密集排列,共345组。
且形状极富变化,如云朵簇拥、鲜花盛开一般。各檐翼角翘起,势欲飞翔。风和之日,楼角风铎均匀作响,甚是悦耳。楼顶饰有黄、绿、蓝几色琉璃瓦,阳光之下,更显富丽堂皇。现其状,其结构之巧妙,造型之精美、外观之壮丽,堪称我国楼阁建筑之杰作。飞云楼为木结构交织而成,楼体精巧、奇特,是国内纯木结构建筑中罕见的珍品。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高祖武德二年,曾率师平叛,逼近龙门关,途经万荣县(古称汾阴),曾在张瓮、解店、古城3地驻兵。平叛以后,就在3处驻地修建乐楼、庙宇,以炫耀他的武功。张瓮岳楼早已毁于战火,唯飞云楼至尽屹立在解店(万荣)县城街上。
庙内中轴线上所存其他建筑都是元明时重修,香亭四周栏板、柱石雕龙刻凤,造型生动精巧,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工艺美术水平。
东岳庙飞云楼,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